就在两位王爷整装待发的时候,长公主府也没闲着。

“他们要动手了?”忽明忽暗地烛光下,长公主一改往日和善的神情,那双看起来已然浑浊不复往昔凌厉之色的眼睛里俱是威严与沉冷。

很多人都以为,长公主府之所以地位超然,不过是仗着皇上对这位长姐的尊敬罢了,已然忘记年轻时候的长公主是如何凭借自己的智慧和铁血手段帮助皇上在最短的时间内坐稳了江山。

皇上的倚重不但有尊敬感激的原因,更有敬畏的成分在里面。

一个连皇上都敬畏的人,又岂是泛泛之辈?

一黑衣人跪在长公主面前,回道:“是,赵王和秦王纠结了上万兵马,甚至调动了西北大营一部分兵力,准备开赴行宫。”

“城里留了多少?”长公主不担心行宫那边,皇上既然通知了她,就是让她守住金陵城。

“城中未见异动,但据属下所知,两府的府兵以及两府培养的死士这次都未出动,人数大概在三千左右,可能还要更多。”黑衣人道。

长公主计算了下,因为这次是少烨负责狩猎的安全,所以,五城兵马司有将近一半的兵力随去了猎场,而禁龙卫也去了一半左右。

三千府兵加死士的话,她还是能对付的。

“传令下去,那些歇息了许久的老家伙们,该出来活动活动筋骨了。”长公主冷冷说道。

黑衣人领命退下,姜嬷嬷上前道:“公主,您还是歇会儿吧。”

长公主道:“本来今天是个好日子。”

是她长公主府确立继承人的日子,万事俱备,然而,那两个混小子非要搞破坏,就可劲的折腾吧,看能不能折腾出花样来。

两个蠢货,以为太子不在了,这片江山就是他们的了?殊不知,皇上打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把皇位传给他们。

蠢,又蠢又贪心。

“是啊,本来今天陆小姐就正式成为长公主府的宁曦郡主了。”姜嬷嬷也是遗憾道,

“不过,陆小姐迟早会是咱们长公主府的人。”姜嬷嬷又安慰了一句。

清风殿内烛光幽暗,静谧无声,陆小宁小睡了一会儿就醒了,去内殿看了皇上,皇上的情况还算稳定。

贤妃娘娘给陆小宁递了个眼色,两人出了内殿。

“小宁,你实话告诉我,皇上这次能熬过去吗?”贤妃娘娘心里始终不安。

一旦皇上挺不过去,而身后事又没有安排妥当,怕是她也活不了多久了,不管是赵王登登基还是秦王登基,他们都不会让她活下去的,她的路只有一条,被迫殉葬。

历史上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得宠却无势,又不容于新君的妃子,这算是个体面的死法了,死后可以随皇上同葬,而对于要排除异己的新君而言,这是个不落人口舌的处置办法,对外宣称是妃子自己要求的,新君只是成全这个妃子的一片忠义之心。

陆小宁谨慎地回道:“正常的情况下,臣能保证,但现在是非常时期,谁也不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而皇上是不是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娘娘,您该知道皇上这病不能受刺激。”

贤妃娘娘有些失望地点点头,不受刺激是不可能的,若是两位王爷果真起兵造反了,皇上能不受刺激吗?

“娘娘,臣会尽力的。”陆小宁不忍见贤妃娘娘难过,真要出问题,她还有一次使用大还丹的机会。那大还丹一个人最多只能服用三颗,三颗以后就没有效果了。

贤妃娘娘握住陆小宁的手:“小宁,皇上的事,只能拜托你了。”

“娘娘,这是微臣的本分。”陆小宁道。

两人执手无言,对于即将面临的局面,可以预料,但她们知之不多,心里也没底。

当第一缕晨曦照亮了这片大地,行宫被包围了,遥望出去,但见旌旗林立,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人马。

而护卫这次猎场安全的人马只有五千。

行宫里的人都吓的瑟瑟发抖,这是要兵变了吗?

陈思瑶急匆匆地冲到父亲房里:“父亲,这可怎么办?赵王和秦王怎么能这样?”

陈丞相闭目养神,老神在在道:“莫急莫急,这天还变不了。”

“怎么能不着急?父亲,您没出去瞧瞧么?对方来了好多人马,这要是真打起来,燕王殿下肯定打不过他们的。”陈思瑶道。

陈丞相嗤鼻一笑:“打仗这种事,并不是谁人多谁就赢,你也不要小看了燕王殿下,更不要小看了皇上,行了,安心回去跟你的几个姐妹待着,没事儿别出门。”

“父亲,您就这么有信心?”陈思瑶可没这份信心,她只知道,一旦被赵王和秦王得逞了,很多人就要倒霉了,包括丞相府,大哥就不得不娶云霓了,而她说不定就得嫁给皇甫少煊或者皇甫少烽。这还算是好的结果,不好的结果就是丞相府覆灭。

陈丞相看着惴惴不安的女儿,真怕她要愁死了,叹了口气道:“这么说吧,赵家军其实已经回来了。”

十万骁勇善战的赵家军,就算赵王把整个西北大营都拉出来打,恐怕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而赵王府最大的依仗就是西北大营了,赵家军就是皇上的其中一张底牌,至于皇上的底牌可不止这一张。

所以,赵王和秦王是自寻死路,自投罗网,一头扎进了皇上设下的圈套。

陈思瑶眼睛一亮,喜上眉梢:“赵家军回来了?”

陈丞相瞪了她一眼:“小声点,此事万万不可声张。”

陈思瑶心领神会,用力点头,她绝对不会说出去的。赵家军回来了,那就没问题了,陈思瑶悬到嗓子的心总算是落回到肚子里。

陈丞相少不得又叮嘱几句:“出了这个门,该愁还是得愁,懂父亲的意思?”

陈思瑶道:“父亲放心,女儿懂得。”

这行宫里可是还有云霓郡主,赵王世子和秦王府的皇甫少烽呢,不能让他们知道皇上手里拿的是什么牌,只有配合皇上把戏演下去,这戏才会精彩好看。

☆、第692章 谁的援军

“怎么样?”陆小宁一见到赵寅成就迫不及待地问。

贤妃娘娘也关切地望着赵寅成,最怕的事还是发生了,没想到赵王和秦王来的如此之快。

赵寅成先给娘娘行了一礼,道:“赵王和秦王打着勤王的名义来的,燕王殿下在跟他们交涉,丞相大人和徐阁老也在劝说他们,燕王殿下说了,如果他们不信可以进来看看,但不得带一兵一卒,他们哪敢进来看,他们压根就不想证实什么,反正咬定了燕王殿下软禁皇上意图谋逆篡位来着,估计是要开打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陆小宁冷冷说道。

赵寅成茫然地问:“司马昭是谁?”

陆小宁:呃…

她忘了这个时空里不曾出现司马昭这个人物。

“反正就是个居心叵测的人。”陆小宁解释道。

赵寅成认同道:“就是,真正想要谋逆篡位的是谁,大家一目了然。”

陆小宁心说,大家谈不上,只要他们打着这个旗号最终取得了胜利,相信还是有很多人会信他们的说辞。

安平伯老伯爷问道:“赵王世子和秦王府三公子现在何处?”

“燕王殿下把这两人扣下了,那边倒是要求这两人去说话,怎么可能放他们去?万一他们两在阵前大声囔囔说燕王殿下确实谋逆了,将士们还不得信以为真?”赵寅成道。

贤妃道:“可得把人看紧了。”

“他们跑不了。”赵寅成保证道。

陆小宁看了眼内殿的方向,皇上现在醒着,不知道心里作何感想。

眼下的情况证明了之前所有的推断,赵王和秦王应该是一直密切地注意这边的动向,并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结兵力赶来,绝对是早就准备着呢。

这一仗是不可避免了。皇甫少烨看起来挺有信心的,皇上也不闻不问,任由少烨去应对,可见手里也是有底牌的,就不知道底牌是什么。

双方僵持了大约一个时辰,战斗终于打响了。

贤妃娘娘让宫娥把大殿的门窗都关上,但还是有厮杀声传了进来。

“小姐,要不要奴婢也去帮忙?”夕雾听着声手就痒了。

陆小宁凛她一眼:“你去凑什么热闹?就在这呆着。”

夕雾怏怏地哦了一声,一边呆着去了。

皇甫少烨愣是利用不是很有利的地形,用五千兵马拖住了对方一万多兵马的强攻整整大半天,终于又有一只队伍到来。

赵王还以为来是西北大营的军队,原本以为打行宫不需要费力,皇甫少焯手里只有五千兵,行宫一带又没什么坚固的防御性的堡垒,拿下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拖了这么久,还好他安排了西北大营的援军,西北大营十万兵马几乎倾巢而出,大部队攻占金陵城,一部分到这边来接应。

这下就万无一失了,可身边的一位将领皱着眉头说:“王爷,来的好像不是咱们的人。”

什么?

赵王心里一紧,坐在马背上放眼远眺,那旌旗上分明写着赵字,可是那旗帜确实不是他的西北大营的队伍,西北大营的旗帜是黄底黑边红字,而这些旗帜是白底红边黑字。

看清旗帜后,赵王眼前一黑差点没从马背上摔下来。

那…那不是赵家军的旗帜吗?赵家军如何会出现在这里?那他们岂非腹背受敌了?

秦王也是大骇:“皇兄,为什么会是赵家军?”

赵王扶额定了定神,心中懊恼不已,他怎么知道赵家军怎么来的?他还想问别人呢!按说,赵家军应该还在南边打倭寇呢。十万赵家军悄无声息的回了金陵,他和秦王居然一点消息都没得到。

难怪皇甫少烨这么硬气,丝毫不肯退让,打的如此坚决,原来是在等援军。

“皇兄,怎么办?”秦王彻底慌了。

赵家军训练有素骁勇善战天下闻名,南下不久就打败了极为难缠的倭寇,跟赵家军对上,还打个屁?

赵王看了看前方仍在激烈的战斗,双方死伤都很惨重,只要再给他半个时辰,就半个时辰,他就有把握杀了皇甫少烨,冲进行宫,可现在赵家军赶到,再想拿下行宫已经不可能了,哎,还是先保住小命要紧,赵王府和秦王府在金陵城里还留了将近三千兵力,还有杀伤力极大的火药,届时与西北大营的队伍里应外合,只要金陵城被控制住,他就还有一搏之力。

“撤!”赵王咬牙切齿,愤愤不甘的下达命令。

“殿下,他们撤了。”罗将军道。

皇甫少烨目光凝冷:“想逃?没门,给我追。”

顿时坚守战变成了冲锋战,所有将士一跃而出,追击敌方。

赵王和秦王的兵马如同丧家之犬,拼命逃窜,硬是从双方前后夹击的缝隙中奔逃出去。

“殿下请留步,逆臣就交给本将,本将必将逆贼捉拿到殿下面前。”安伯侯亲自带队赶来支援,与皇甫少烨汇合后,安伯侯郑重道。

皇甫少烨沉吟片刻道:“乱臣贼子,一个也不能放过,明成,你随安伯侯一同追击。”

将来真正要率领赵家军的是赵明成,所以,皇甫少烨有意让赵明成随安伯侯去,拿下谋逆之贼,便是大功一件。

“本将领命。”安伯侯和赵明成齐齐领命,策马追了去。

皇甫少烨命人打扫战场,尽快救治伤员,自己则直奔清风殿。

殿内,几个大臣都在,大家都安安静静地等消息,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陆小宁看他们如此镇定,她也不着急了,所以,揪着心的只有贤妃娘娘了。

“老家伙,好像敌军退了,还是我耳朵不好使了?”徐阁老问坐在一旁的安平伯。

安平伯道:“也该退了。”

“确实是退了,厮杀声都听不见了。”吏部尚书道。

陈丞相道:“光退了怎么行?”

“丞相大人,此话怎讲?”吏部尚书纳闷道,他一直是故作镇定,其实心里紧张的很,一直在默默祈祷敌军赶紧退去。

“乱臣贼子须得一网打尽。”陈丞相淡然说道。

“放心吧,跑不了。”安平伯说,如果赵王和秦王从赵家军手里逃脱,那安伯侯可以自动请辞,解甲归田了,赵家军还有什么名气?

☆、第693章 兵败如山倒

金陵城中,还是一如往常的平和安详,突然,不知从哪儿冒出一队兵马朝城门口而去。老百姓们看这群人杀气腾腾的,都赶紧跑开了去。

守城的侍卫举手示意他们停下,另有侍卫去关上城门。

“你们是哪的?要去做什么?”侍卫问道。

为首的将领道:“不做什么,就是来…杀你们。”

说着挥刀就朝侍卫砍去,就在这时,城头上嗖的射来一支利箭,正中那为首将领的脖子,将领应声倒下。

“给我杀…”只听得城头一声厉喝。

无数士兵从埋伏处冒出来,将来敌团团围住。

将领未战就折了,突然又冒出这么多士兵,这支队伍不由的乱了阵脚,大家心里皆是纳闷。

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五城兵马司的兵力差不多大半护驾狩猎去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人?都是哪来的?

副将怔愕了下,立马反应过来:“给我扔雷震子。”

手下的人立马掏出圆滚滚黑乎乎的铁疙瘩,一摁引锁朝对方扔去,期待着看到血肉横飞的场景,可谁知等了片刻,一点动静都没有,而官兵们已经杀过来了。

宋毅一马当先,手持长刀杀入敌人队伍。

“怎么回事?为什么不会炸?”副将懵了。

不等他回神,宋毅的大刀已经朝他砍过来,副将慌忙举刀招架。

而在城北,同样的状况也在上演,稍微不一样的是,敌人的雷震子成了哑火的铁疙瘩,反被对方扔过来的铁疙瘩给炸上了天。

张诚指挥着几个弟兄:“扔,再扔,全都扔出去,炸特娘的开花。”

一时间,满城惊慌,老百姓们都躲家里瑟瑟发抖,不知出了啥状况。

两支准备拿下城门接应西北大营的军队的队伍,本想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结果反倒是落入了包围圈,面对有备而战,又数倍于己方的兵力,他们只有被绞杀的份。

不到一个时辰,战斗就结束了。

而赶来攻占金陵城的西北大营的队伍,也在离城二十里的地方被埋伏了,当他们看到那白底红边黑字的赵家军旗帜,西北大营的军队那勃勃的雄心,志在必得的信心顿时湮灭。

长公主此时就在皇宫的昭阳殿中,皇后畏惧地看着长公主,掩藏在宽大锦袍中的双手止不住的颤抖。

昨晚秦王就递了消息进来,说今天准备起事,特意派了六百死士从地道进入皇宫,先把皇宫给控制起来,结果,长公主的人守在昭阳殿的地道出口,包饺子似的,把六百人全部绞杀。

皇后再清楚不过事情败露她的下场是什么,秦王的下场是什么。她开始后悔,昨日收到消息就应该阻止秦王,这么多年都等下来了,那老头子很快就要上西天了,多等几日又何妨?

可惜天底下没有后悔药,此刻她看着长公主淡漠地脸,心里除了后悔就是害怕。

她连抵赖都没法抵赖,地道出口就在她的昭阳殿,六百死士就是从她的昭阳殿冒出来的。

“把皇后关起来。”长公主下令道。

“不,你不能关我,本宫才是皇后,皇上不在,这宫里本宫说了算。”皇后垂死挣扎。

“你说了算?呵呵…”长公主觉得,这话可以算得上近几年听到过的最好笑的笑话了。

一个参与了谋逆的皇后,居然还想说了算?

“从你起了谋逆之心就没有资格再做皇后了,崔氏,你现在是乱臣贼子,你还指望着皇上回宫后赦你无罪?”长公主嗤鼻冷笑。

一把年纪了还这么天真。

“本宫没有谋逆,本宫也不知道这些人怎么会来这里的。”皇后虚张声势地辩解。

她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就是秦王和赵王现在已经控制住了皇上,那她,还有秦王,还有崔家才能得以保全。

长公主冷笑道:“垂死挣扎是没有用的,你以为赵王和秦王会得逞?我告诉你,崔氏,你们的行动早已在皇上的掌控之中,这会儿,赵王和秦王怕是已经成为阶下囚了。”

皇后脸色惨白:“你…你胡说。”

“胡说?崔氏,看来你是真不了解皇上,你们这些人的居心,皇上一目了然,心里清楚的很,我实话告诉你,西北大营的援军来不了了,十万赵家军已经回京,这会儿就在离金陵城二十里的地方狙击西北大营的援军,你觉得,赵王训练出来的兵能跟赵家军抗衡?”长公主道。

皇后只觉得两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

“还有,城里的三千死士和两座王府的府兵想要占领城门接应西北大营的军队也是不可能了,三千兵马司官兵以及那些沉寂了许久在你们眼里已经落没了的王公大臣的三千余府兵,还有我长公主底下的五百府兵这会儿已经将他们悉数剿灭,哦,忘了告诉你,赵家军两万兵马早就干掉了西北大营企图援助赵王和秦王的兵马,现在赵王和秦王腹背受敌,现在,你还觉得赵王和你的秦王能成事?”长公主凝冷地目光中皆是讥讽之意。

皇后再也站立不住,瘫软在地上,失神地喃喃自语:“不,不会的,不会是这样…”

赵王和秦王筹谋了这么久,怎么可能败的如此轻松,如此之快?

还有那什么赵家军,赵家军还在南边呢,怎么可能跑到金陵城来?就算是用飞的也不可能飞回来。长公主一定是在骗她,骗她的。

她还要看着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她还等着当太后,她要她的崔家长盛不衰,风光无限。

她的儿子等了足足二十几年啊,二十几年来无一日不是殚精竭虑,怎可能会败在今日?

长公主再懒得看她一眼,沉声道:“带下去,好生看管。”

可千万不能让崔氏自寻了短见,这种谋逆的皇后,就该受到严惩,一切都等皇上回宫后再处置。

两个侍卫上前,架起皇后拖了下去。

皇后已经不会反抗了,两眼发直,跟得了失心疯一样,嘴里只会喃喃着…不会的,不会的。

☆、第694章 单独谈谈

一场叛乱一日之内平息,赵王和秦王被活捉,老百姓们才知道原来这一天的动乱是两位王爷造反之故。

皇上依然在行宫静养,由燕王监国,陈丞相为首的内阁辅助燕王处理朝政。

长公主则从长公主府搬回昔日曾经住过的瑶华殿坐镇。

燕王虽未登基,但大家都明白,这江山是燕王的了。

紧接着是大清洗,赵王党秦王党的核心成员全部被抓,边缘人物或被贬职,或被革职,西北大营由赵明成接手整顿。

本以为临近年关,可以高高兴兴过大年,谁知会来这么一场血雨腥风,当然有人忧就有人喜,一大批当年因为拥护太子,而在太子死后被打压,沉寂下来的老臣们就高兴了,大有得见天日的感觉,或被起复或升职,已经不在了的,其族中后辈子弟中但凡人才出众也都得到了重用。

半个月过后,朝廷百官大革新,调动职位的,直接换了人的十之有五。

至此,已无人能撼动皇甫少烨的地位。

十一月二十八,皇上御驾回宫,在紫宸殿静养。

这一晚,皇甫少烨去了大牢,见了赵王。

隔着栅栏,皇甫少烨看着缩在牢房阴暗角落里的赵王叔,心情有些复杂。

当了大周最显赫的王爷二十余年的赵王,在经历了政变失败,蹲了半个月大狱后,尽管衣着还是整齐,在牢饭上也没有亏待他,但整个人的精神已经萎靡了,昔日的风光已经不在,猛虎变成了丧家犬。

值得同情吗?不,或许有人会替赵王感到遗憾,但他不会。

“开门。”皇甫少烨道。

牢头立马上前把锁打开,步惊云要跟进去,皇甫少烨示意他留步。

他要单独跟赵王谈谈。

赵王看着皇甫少烨一步一步走近,嘴角一斜,牵起一抹冷笑:“没想到最终还是败给了你。”

“不甘心?”皇甫少烨顿住脚步,居高临下的看着王叔。

赵王冷哼一声,别过脸去。

当然不甘心,他不是没有尝试杀了皇甫少烨,可这小子命大,命硬,他也不能做的太露骨,加上三弟步步紧逼,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对付三弟上,倒叫这小子得了喘息的机会,渐渐做大。

终究是他太过自信的缘故,他总以为父皇迟迟不立太子,是不想放权的缘故,谁知道那死老头打从一开始就准备把皇位交给皇甫少烨。亏他和三弟还明争暗斗,斗的死去活来十几年,都是被那死老头牵着鼻子走。

“我只不过是替我父王拿回本该属于他的一切。”皇甫少烨道,还要替父王完成他未完成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