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几天,李薇都发现四爷呈现一种十分玄妙的境界中。而她正因为被盆景激发了创作灵感,决心写一部修仙的小说出来!四爷那么喜欢修仙,她看过那么多的修仙小说,YY给他看喽。

当然,其中种马的部分全都要略过。

她埋首写了几天,四爷回神时才想起她已经写了很久了,过来一问,恍然大悟:“原来你在写戏本子给朕看啊?”

然后不顾她的阻止,抢过前几章读了起来。

某朝某代一位王爷(方便四爷代入),年轻英美,风姿无双。

四爷含笑点头。

偶尔在街上闲逛时看到一个小摊,见摊主可怜就买了他一件龟甲。

此龟甲必须是件神器!

它是一个早已飞升的大能留下的须弥芥子,回去后王爷写字被纸划伤手指,神器滴血认主,把王爷给摄到了一处仙境。仙境中有各种修仙书籍,仙丹,仙泉,仙田,仙山,仙兽。

这是多么喜闻乐见的开头。

然后四爷捧着她的大作笑到快断气。

她不服!难道这里不爽吗?

四爷边笑边说:“不,不,写得很好,素素的字越发进益了。”然后再看上面写着‘雍熙一眼望去,他刚才捧着的石头孵出的神兽凤凰正在天上飞舞清吟,脚下遍地都是千年的人参和灵芝!’。

噗的一声,他就又笑倒了。

她被他笑得脸都要红了,上去把大作拿过来悄悄藏到身后,推他:“笑什么啦……”

四爷努力坐起来,一张脸笑得红扑扑的,眼睛也水亮水亮的说:“……不是,朕没有笑。就是,素素,人参和灵芝不长在一起……”

这人怎么这么较真呢?这是爽文!

她道:“那是仙土,就是女娲的息壤,什么都长的那种,还能捏泥人。”

四爷深呼吸几次,平静了才从头给她挑刺。

“这位大能既然已经飞升了,这龟甲怎么没有留给他的后人?”

“修仙人不易留下后裔。”她痛快道。

“那怎么这么长时间都没人流点血在龟甲上?那小摊贩可怜,穷苦人家干活辛苦,最容易受伤了,还没有足够的医药。”

“这说明除了雍熙外都没人有这个运气。”她道,男主必须有金大腿笼罩。

四爷一听雍熙这名就想笑,忍住道:“那怎么雍熙出去逛一回街就遇上了呢?”

“冥冥中的注定。”她感叹,这才是男主的待遇。

四爷含笑道:“所以一切都是雍熙的?”

“那必须啊。”要不怎么是男主呢?

然后四爷就把她的大作拿走了,说要好好拜读。她怎么抢都抢不回来,他不是看了发笑吗?让她改改啊,灵芝长哪里啊?好像听说有人在自家窗台下发现过?那就写那仙境中的房子里长满灵芝?

四爷严肃脸道:“不必改了,这样就好。”

她说还要接着写,雍熙还要拜师收小弟呢,女弟子女师傅女魔头都被浮云了,但男弟子男师傅男魔头(?)还有很多呢,后面才是高|潮啊。

四爷马上说让她不用辛苦了,还说让人给她写了很多戏本子,马上就送来,还对苏培盛道:“去催催他们。”

苏培盛应下了。

四爷把她的大作藏在身后,死活不给她,温柔道:“素素乖,喜欢那个盆景吧?朕还让他们做了桃花坞,明天就送来啊。”停了停又说,“要不再做个潇湘馆?”

她说不用了,您把我那拙作还我就行了。回头就把它给都烧喽!

四爷微笑摇头:“不行,给你朕就再也看不到了。”说罢,让苏培盛去找个带锁的匣子,当着她的面放进去锁起来了。道:“放到朕的书架上去,谁都不许碰。”

她只能眼睁睁看着那匣子被拿走,心道这玩意要是留传下去可丢人丢大了。

不过大概几百年后的人也只会认为:古人的想像力也很丰富嘛,原来那个时候已经有这样的小说了?

李薇:不小心创造黑历史的感觉真糟啊……

323、小选

胡元方拐过街口就是煤炸胡同了,胡同里外是两个世界。大街上小摊贩和行人熙熙攘攘,胡同里却是一个人都看不到,远远的一对石狮子护着的朱漆大门外站着两排带刀侍卫。

这就是以前的十三爷府,如今是怡亲王府。

雍正年才新修的朱漆大门崭新崭新的,门前台阶高了数级。

他走到石狮子前,门房已经看到他了,笑道:“胡先生,您来了?”

胡元方拱手笑道:“来给福晋请安。”

门房请他稍等,胡元方递出年府的名帖,再给门房一二跑腿银子称谢,门房这就进府通报了。府里没有男主子,门房只把话递到二道门处,从胡元方给的银子里分出七成来给嬷嬷,请她跑快点给福晋说。

“那人也是常来府里的,年家的人。当今潜邸时的门下奴才,也是咱们府上的常客。人家还在门口等着呢,请嬷嬷快一点。”门房作揖道。

传话的嬷嬷把银子掖到腰里,笑道:“等着吧。”

她叫来一个刚留头的小丫头,让她快跑着去找正院的大姐姐们,“就说有个姓胡的举子拿着年家的帖子登门了。”说罢,从桌上拿了块点心塞到小丫头的嘴里,笑道:“先拿这个甜甜嘴,到了那边大姐姐们也有好东西给你吃呢。”

小丫头蹦蹦跳跳的跑进兆佳氏的院子,屋里的大丫头听到动静,赶紧招手把她给叫到角房里来,问清缘由后,把小丫头留在屋里吃东西,嘱咐她:“别乱跑,一会儿主子说不定就要问你话。”

正屋里,兆佳氏就快生了,扛着肚子坐也坐不住,躺下又有点喘不上来气,就让丫头扶着在屋里缓缓转圈,听了大丫头的话,就道:“请杨先生去见一见。”顿了下说,“我看啊,还是为了他们家大姑娘的事。”

怡亲王去了江南,杨国维就住进了怡亲王府。实在也是如今不比以前,怡亲王就是不在京,天天上门来的事也不少。听了兆佳氏那边的传话,杨国维放下手里的事,道:“把人请去喝茶,容我换个衣服就过来。”

门房听了消息,才觉得这银子挣到手里了。还要掏出银子来谢杨国维的小厮,那小厮不肯要,道:“我是侍候我们爷的,不能接你的银子。”他们家杨爷又不是这府里的主子?他接了银子那就是给杨爷抹黑呢。

门房就道:“那改日小的请小哥哥去喝茶。”

两人一起去了大门外,胡元方等的心焦也不敢说,看到门房回来了,身边还跟了个内院爷们身边侍候的小厮,大喜过望。

门房拱拱手:“总算没有辜负了胡先生的托付,胡先生跟这位小哥去吧,小哥是跟着我们杨先生的。”

胡元方是知道杨国维其人的。早年怡亲王落魄时,杨国维也是四下为怡亲王走动,听说他与年家交好,也曾托人想走他的门路。胡元方跟年家试探过后,就借故没见杨国维。

现在风水轮流转,该轮到他来求杨国维了。

胡元方暗自唏嘘,对小厮拱拱手,要掏银子给他打赏,被小厮推了,小厮让道:“胡先生请随小的来。”

另一边,兆佳氏在屋里走了两刻钟,累得坐下来休息,柳嬷嬷让丫头蹲下给她揉腿,指导着该按哪几个穴位。

杨国维跟胡元方说完,送走人后在屋里想了片刻,还是到正院来求见。

兆佳氏听年家果然是在为年家大姑娘的事在求,就笑道:“我就猜他们家是为这个。”旗人家养个姑娘不容易,轻易不会让姑娘砸在手里。

“他们家又是想打听上头的意思?”她问。

杨国维:“这次胡元方来是因为年家改主意了。”以前年家都是想打听清楚,看自家大姑娘有没有那个福份。毕竟留牌子就表示先帝当初是看中年家大姑娘,想给她一个好前程的,只是可能男方那边一时不凑巧,才要再等三年。

可问题是现在已经换了新帝,先帝的盘算是什么,新帝或许知道,或许不知道。如果新帝也打算给年家大姑娘一个好前程,他们再等三年也无妨。如果新帝没这个打算,他们就要赶紧给自家姑娘挑人家了。

年家来求怡亲王帮着去御前问一声。虽然各种好礼都抬来了,十三爷却都给推回去了,私底下也嘱咐兆佳氏,万岁那边的事不能乱打听。不说年家这种没什么交情的人家,就是他们自家有事,也不能轻易往御前递话。

兆佳氏明白十三爷那几年是叫唬破了胆子,对皇权的敬畏达到了一个顶峰。平时在家里也常说,万岁现在这么看重他,他就是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万一。

所以年家这个事求也是白求。

不过年家大概是想着买卖不成仁义在,借着这件事频频登门,倒像他们家大姑娘的事是其次,跟怡亲王府套近乎才是正事。

兆佳氏听了杨国维的话就笑道:“哦?那年家改什么主意了?”

杨国维道:“年家给他们家大姑娘瞧了个人家,就是来的胡元方的族弟胡凤翚。”

兆佳氏可真想不到,年家这主意改的是真快。

她靠在迎枕上道:“那他们家是想求一道自行聘嫁的恩旨?”

杨国维摇摇头,笑道:“也不全是。他想求咱们府里帮着取两个宫里出来的嬷嬷。年家还有个小姑娘,若是三年后选秀,年岁正当。”他悄悄看了眼仿佛面无表情,站在兆佳氏身边的柳嬷嬷。

“年家,这是把宝押到小姑娘身上了。”柳嬷嬷跟大嬷嬷道。

大嬷嬷从府里出来后,就定居在京城了。当时跟她一起受封的还有四爷的三位奶娘,只是其中两位已经离世,四爷只得命人祭祀,追封。只有一位刘嬷嬷还在世,被封为安勤夫人。大嬷嬷就跟她家住在一条街上,如今两家时常走动。

现在大嬷嬷和刘嬷嬷已经成了内务府里数一数二的人家了。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年家求嬷嬷求到了怡亲王府,兆佳氏为做顺水人情,就把这事托给了柳嬷嬷。

柳嬷嬷就来了大嬷嬷家。

她绘声绘色的说完,大嬷嬷坐在贵妃榻上,身前身后围着一群年轻水嫩的小丫头侍候,听说书般的听完,只是发笑。

柳嬷嬷叹道:“嬷嬷如今可算是享福了。”儿孙满堂,皇恩浩荡。做奴才的就盼着能跟个好主子,跟好了主子,子孙后代都能跟着过好日子。

大嬷嬷笑话她:“你说得这么羡慕,干嘛不求贵主儿放你出来?贵主儿那个人,你若求去,她肯定好好的就送你出来了。”

柳嬷嬷道:“我还能干得动,干嘛要回家看儿媳妇的脸色?”

大嬷嬷让人都下去,只留她们两人说话。柳嬷嬷才叹道:“贵主儿是个冷情的人,跟在她身边再久,她也不走心。能叫她搁在心里的也就那么几个。我要说走,贵主儿一准不会留。我傻啊?熬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熬出头了,我现在走图什么啊?”

大嬷嬷不说话,这主子奴才也有交心的,可一个死活出不了头的主子,跟奴才交心又有什么用?谁也不是天生的奴才种子,弯下腰来侍候人,那是有好处可图。柳嬷嬷这会儿说贵主儿没把她搁在心里,让她现在出来,看她乐意不乐意?

“那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来了?”大嬷嬷故意道,“想让我给万岁爷递个话,把你放出来?”

柳嬷嬷白了她一眼,“在您跟前我还装什么啊?那年家不是求嬷嬷嘛,宫里的嬷嬷什么时候能放出来也没数,好的都被主子留在身边呢,能耐大的我也够不着。”

大嬷嬷笑:“这就找我来了?”

“可不就找您?”柳嬷嬷也是一笑,道:“年家那边既然想好好捧他们家的小姑娘,这银子肯定是不少的。您给挑个好的,我也好给人家回话。”

屋里一时极静,柳嬷嬷轻轻给大嬷嬷换了盏茶。

大嬷嬷半天才道:“那我就给你找个好的吧。”

紫禁城,翊坤宫里,李薇正在看赵全保和玉瓶刚递上来的名单。

又到今年的小选了。紫禁城里现在用的还是先帝那时的人手,四爷早就说要,今年小选宫里的人手要大换血。

太监们可以先不动,宫女、嬷嬷们都要换。

一口气全换了是不现实的,所以要先排出个先后顺序。西六宫里,养心殿、翊坤宫、永寿宫这三宫的人是一个不留,全都换成新的。

长春宫随皇后的意思,照她送上来的名单补人。

东六宫那边,宁寿宫也已经把名单给送来了,看样子也是大刀阔斧一刀切的。其中不少都是宫里主子们身边养了多年的心腹。

如果现在把赵全保和玉瓶从她身边撵走,她不说立刻变成聋子瞎子,至少也要有半年理不清身边的人和事。

同理,东六宫的太妃们身边的人这么一走,她们的影响力瞬间就能少一多半。

上次四爷在养心殿发火骂八爷,赵全保说东六宫下午就知道了。这还是宁寿宫丁太监请他去喝茶,跟他打探万岁为什么生气时告诉他的。

丁太监当时还安慰他:“太妃们在宫中都住了一辈子了,御花园里什么时候多棵草,她们都知道。”

李薇觉得不舒服,跟四爷提了。四爷当时没说什么,事后看似也毫无反应。但一过完年小选还没开始,他就跟她说要换掉宫里的宫女和嬷嬷。

李薇验过名单,用了自己的印。她看四爷的小印好,也不想每次都批个已阅或好字,干脆也做了个印随身带着。逢到她的事就戳自己的印,四爷交办的事就戳他的印。

在翊坤宫和永寿宫的换人名单上戳过后,再用他的印戳在了养心殿的换人名单上。

看过无误,她把翊坤宫和永寿宫的名单给玉瓶,让她送去长春宫。养心殿的给赵全保,让他拿去给苏培盛。

“这就完事了。”她放松道,这几天都在忙这个,可算是忙完了。

起来伸了个懒腰,她叫上额尔赫带着弘昤和百福造化,决定去御花园逛逛。偌大的紫禁城,配一个这么小的花园真不地道。要不是出宫不易,她都想从神武门直接去景山逛了。

倒是弘昐他们每天上午的课上完后,下午都能去景山跑跑马,练练骑射,比在圆明园还自在。

她和四爷,进宫后就被圈在这一亩三分地动弹不得。

养心殿里,四爷忙过一阵,看正好快到晚膳时间了,就叫来苏培盛:“去翊坤宫看看,贵妃现在干什么呢?”

苏培盛不用叫人去看,刚才赵全保来送名单,他就问过了。一个好奴才就要能领会主子的心思。

“刚才赵全保来送东西,奴才听他说贵主儿带着二格格和五阿哥去御花园了。”苏培盛道。

四爷就想起素素说御花园还没有圆明园的一半好。

他笑道:“可见是没什么可逛的了。”没有好园子逛,御花园也能凑和了。

苏培盛呵呵,看万岁起身回东五间忙跟上。

东五间里,榻上,桌角和多宝阁的架子上都摆着好几本戏本子。屋里侍候的也没有收拾,苏培盛只觉得伤眼,可万岁却仿佛习惯了般视而不见,路过摆盆景的长桌时还凑上去赏了赏。

苏培盛捧来衣服给万岁换,四爷却摇摇头,道:“寻件常服出来。”

在屋里穿的自然跟出去的不一样。苏培盛赶紧让人重新去拿,等他侍候万岁换好后才明白,万岁这是打算去御花园找贵妃。

所以他就让人把平底鞋拿下去,换了双靴子捧出来。

果然四爷没对在屋里换靴子有意见,苏培盛就知道他猜对了。

四爷换好后,屋里的钟已经指到了五点二十。苏培盛悄悄叫个小太监去御花园寻贵妃。

小太监殷勤道,“是,小的这就去寻贵主儿,让贵主儿快点回来。”

苏培盛照着他的后脑勺就是一巴掌,骂道:“蠢死了!你去跟贵主儿说,就说万岁这就过去,让贵主儿多逛一会儿。”

傻的冒泡!万岁巴巴的换了衣服兴冲冲过去,贵妃逛完准备回来了,这不是扫万岁的兴吗?

小太监连连点头,跑着去了。

苏培盛这才安心了。

他陪着四爷慢慢往御花园去,果然在御花园门口看到了探头探脑的小太监。他一使眼色,小太监赶紧跑过来,伏耳道:“苏爷爷,贵主儿在万春亭。”然后苦着脸。

苏培盛没耐心听他说完,转头就对四爷说:“万岁,贵主儿在万春亭那儿呢。”

四爷点点头,直接就往万春亭去。

那个小太监跟在苏培盛后头急得一个劲的拉他。

苏培盛没好气的拍开他的手,放慢脚步说:“什么事啊?”

小太监白着脸说:“奴才是想说,不止贵主儿一个人在,还有……”

还有谁,苏培盛已经看到了,恨得他一扭头就想踢那小太监。可小太监早机灵的要给他跪下了,被苏培盛一把扯起来:“滚滚滚!”

万春亭前,汪贵人和耿贵人正盈盈下拜:“万岁金安。”

四爷一眼就看到也拜下来的素素那脸色都不对了,他上前扶起她,看她垂着头面无表情,轻轻捏了下她的手,对汪、耿二人道:“退下吧。”

然后牵着素素的手走到一旁,轻声笑道:“这可不赖朕,是你招来的。”

324、多情字

汪贵人和耿贵人两人都有些尴尬,万岁来了之后连眼尾都没扫她们一下,扶起贵妃后牵着手就走到一旁说悄悄话了。

但这是她们在多年后好不容易见到了万岁,脚下不免迟疑了几分。

苏培盛已经老实不客气的过来撵人了,他往这二人的面前一插,挡着她们再往前走的脚步,伸手一比:“贵人,请吧。”

他是御前大总管,四爷身边的红人。他的面子有时连一等大员都不肯轻拂,何况汪、耿二人?长久处在这个位置上,苏培盛一点都不觉得这两个小贵人有胆子不听他的话,所以一边说,一边就示意太监们赶人。

跟着二人的宫女被太监们戳了戳,赶紧上来扶着自家贵人们就退下去了。

御花园里清了场,但天色也渐渐暗下来了。阳光下嫩绿可爱的花木在黑暗中都显得让人慎慎的,李薇就觉得再待下去就冷了,过去摸摸弘昤的小脸,怕他冻着。

四爷也跟过来摸了摸小五,再对额尔赫温声道:“先带着弟弟回去,朕留你额娘说会儿话。”

额尔赫机灵的一福身,带着弟弟就告退了。

李薇想跟孩子们一起走,谁知四爷还逛上瘾了。御花园里各处也都点上了灯,灯下观人总带着一分朦胧的美丽,她被他牵着,不知不觉就在御花园里绕起了圈。

花园静谧,苏培盛早就让人把守住御花园附近所有的路口,免得再被不长眼的人撞进来,扰了万岁的兴致。

不过他也奇怪,万岁和贵妃就在这里慢吞吞的转来转去,到底有什么好转的?

“等园子修好了,朕跟你去那里住。”四爷叹了句。身为皇帝,他不住乾清宫,连紫禁城都要让出一半去。他恭敬先帝是理所当然的,但可不代表他就乐意连那群太妃也一并恭敬。

一个个的,都是贪心不足。

李薇却走了神,她发现四爷连走路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法。

四爷不见她接话,回头就看她还是低着头。不由得好笑,只是在外面也不能说太多。恰在这时,苏培盛和玉瓶都把斗篷送上来了。主子们非要在乍暖还寒时在夜里逛花园,他们只能赶紧把斗篷送来了。

李薇和四爷同时伸手,只是都拿是对方的斗篷。

苏培盛是第一时间就把万岁的斗篷递过去了,玉瓶就迟疑了一下。

结果李薇和四爷都怔了下。

四爷一笑,站直让她帮他披上斗篷,系上系带。他再抖开她的斗篷,给她细细的围上。

李薇的脸都有些烫了,乖乖站在那里,看着他的一双手在她的颈下系斗篷,修长的手指是玉一样的白,却带着无穷的力量(好酸)。

鬼使神差,她低头在他的手上轻轻亲了下。

四爷的手一滞,先扫了眼苏培盛和玉瓶,见这两人都在低头盯着脚下找金子。

大力系好系带,再把系好的结整理一下,四爷才满意了。然后牵上她的手,道:“走,回去”

苏培盛连忙传话,点起灯笼簇拥着万岁和贵妃回养心殿。

从御花园到养心殿这条路并不短,一路上早有人事先守在路边,隔个三五步就有个太监提着灯笼站在路旁照亮。

长长的宫道上,仿佛只有他们两人的脚步声在回响。

养心殿里已经点起了灯,还烧起了火盆,一见他们回来就把火盆拿出去了,但屋里也烘得暖融融的。

进屋后李薇忍不住叹了下,看着是春天了,可晚上还是挺冷的。

她解了斗篷,吩咐先传两碗姜茶来。

四爷过来摸摸她的脸,也说:“苏培盛,让他们今晚加一盅豆腐汤。”

这个豆腐汤听着好像很清淡,汤味清鲜,但据说是先拿整鸡猪骨羊骨等熬出好汤来,再拿鸡茸滚过吸起汤中杂物,然后用来做炖豆腐的底汤。

豆腐用的都是冻过的老豆腐,吸饱汤汁后别提多香了。

李薇忙道:“下两把菜。”三月末四月初,各种小青菜都有了,这时吃是最嫩的。

于是,等两人更衣洗漱后出来,摆在桌上正中央的就是一锅青青白白的青菜豆腐汤。这才显得皇上简朴,不奢靡浪费。

不过处在他这个位置上,再怎么节省都省不下来多少的。

李薇喜欢吃汤泡饭,这个毛病是从现代带到这里来的,李家以前没有人爱这么吃,后来也都被她给影响得爱这么吃了,李家老太太最喜欢拿红烧鱼的汤泡饭,每顿必吃。鱼都给别人,她只要汤。

四爷也渐渐被她带歪了,坐下后她就把豆腐汤舀到米饭碗里了,泡泡泡,一抬头看他也跟她一样把汤往饭里盛。就算是汤泡饭,他泡起来也特别的有气质。

这一定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桌上其他的菜也都很素,素鸡,素鸭,素火腿,除了这些常规素菜外,还有李薇苏出来的玉子豆腐和鸡蛋卷。

鸡蛋卷也是看漫画时想像得很好吃,真的在日本餐馆吃过后大失所望的东西。不过鸡蛋十八吃,守孝时每一种食材都不应该放过。她跟刘太监说过鸡蛋卷的做法后(把鸡蛋打成液在煎锅中卷成卷,出锅浇汁),刘太监就做出了糖醋汁鸡蛋卷,鲜辣鸡蛋卷等多种口味的鸡蛋卷。

端上来后,还挺招四爷喜欢的。鸡蛋嫩嫩的黄色,煎得蓬松柔软,里面夹着细细的青葱碎粒,香菇丁等。

吃过这顿全素宴后,四爷就去抄经了。现在他每天都要抄一卷经,然后供到奉先殿去。现在后宫的事她知道的也挺多的,据说每天供到奉先殿的经书都能堆起两座高高的经书山。

东西六宫几乎人人都要抄,宫外的亲王贝勒们也要抄。京里还有多少人抄就不知道了,因为有资格送到奉先殿供起来的还是少数。

李薇其实每天也抄,四爷抄时她就跟着抄。但让人觉得囧的是,因为每天抄经的人太多,奉天殿又不可能天天供着经书,所以一般人抄的第二天就抬出去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