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真知道友爱兄弟。

弘昤道:“我还是去书房读吧。”他顿了下,看着弘昫添了句,“我怕弘昫一闹,我就读不成了。”

弘昫知道哥哥在说他,虽然还是乖乖吃饭,但一双眼睛带着调皮的笑意,嘴角也翘起来了。

李薇想起昨晚弘昫抓弘昤辫子的事,点头道:“应该的,那你去书房吧。中午想在书房用膳也可以。”弘昫现在还不太懂事,要是弘昤正写字呢,他故意去拉他的袖子怎么办?这是很有可能的事。

到时又是一场官司。还是先分开这两兄弟吧。

不过孩子皮也是他聪明的一种表现,因为他的脑筋动得快,反应快,当周围带给他的新奇感不能满足他的时候,他就开始自己去探索世界,寻找乐趣。

这直接表现为熊孩子。

周围一圈大人,只有他和弘昤是小孩子,不找弘昤找谁?小孩子也有圈子,也有自我群体的认同感。

也就是他和弘昤是一国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把弘昤当软柿子捏了。

四爷跟十四一路说到中午,两人都口干舌燥的。十四想这下该留他用顿御膳了吧?哪知四爷叫来茶润了润喉咙,对他道:“朕就不留你了,你回去用过饭后好好写道折子上来,明天拿给朕。”

十四黑着脸走了。

四爷问苏培盛:“贵妃在何处?”

苏培盛刚才去送十四爷,此时还有些想笑,道:“贵主儿带着六阿哥去摘黄瓜了。”

山庄里也有御田。康熙爷当年就想试试御稻能不能在这边种,是不是能适应北边的气候,所以当年就开出来了几十亩。四爷来了以后又扩了三分之一,现在这里种的什么都有。除了康熙御稻,还有玉米和甘蔗。

所以四爷来的时候,就见素素和弘昫身边各放着一个篮子,里面是黄瓜、丝瓜和青菜,他们二人则是每人手拿着一根甘蔗在啃。

见着四爷过来,玉烟等人都行大礼。李薇在生下弘时的时候就没有见四爷行大礼的习惯了,所以弘昫现在也跟她学,见着四爷只是张着手喊:“阿玛!来吃这个!”然后就喊身边的太监端盘子去给四爷也挑一根。

李薇刚才迟疑了下,想着是不是应该也把礼节拿起来?她跟四爷可以熟不拘礼,但这几个小的养成这个习惯可不好。

她再看那父子二人正对着一盘的甘蔗评头论足哪个更甜。弘昫指手划脚,四爷都听儿子的,弘昫说这个甜,四爷就道:“那就这个。”说罢伸手要拿,弘昫忙拦住他,又开始觉得另外一个说不定也很甜。四爷就这么干站着等儿子挑完。

最后弘昫终于挑了一节完美无缺的甘蔗,四爷拿起来咬了一口,点头对弘昫夸:“果然比蜜还要甜!”

弘昫就被逗得很骄傲很自豪。等弘昤下午过来了,李薇让他吃甘蔗,他将要拿,弘昫就拦着非要给他挑。

弘昤就耐着性子站在一边等弘昫像做一篇策论般认真的给他挑了根‘一定甜’的甘蔗。等弘昤咬了一口,他就在一边期待的问‘甜吗?甜不甜?’

弘昤点头,他高兴的许愿说以后弘昤吃甘蔗他都帮他挑,一定都是甜的。

弘昤道:“不用,甘蔗都是一样的甜的。”

李薇在一边扶额,这下弘昫该生气了。果然后面弘昫就很不高兴了。弘昤看他这样就生气也恼了,一脸‘才不惯你的臭毛病’去一边读书了。

她总算知道为什么四爷跟十四这么不对付了,不知道这对兄弟现在相处时还会不会这么不合拍。

十四回屋后叫来一大桌菜吃得肚撑,然后花了一下午共一晚上,总算把这两天里跟四爷讨论的关于这次用兵的得失都给总结出来了。其中还包括他对这次见到的那群将领的评价。

关于年羹尧,十四斟酌后,还是评价此人或许有才,但太狂傲,若为副将必会影响主将的权威,若为主将则可能会不听调遣,自把自为。把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给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之,不好用。

他第二天一大早不用人叫,起来拿冰凉的井水洗了脸就直冲过去堵四爷了。

四爷正在屋里用早膳呢,一听就高兴了:“十四这是真的用功了啊。”对李薇道,“这么早过来只怕还没用早膳,你让人把朕吃的这一份给他也上一份。”

李薇立刻让人去安排。四爷想了下,直接让人把十四请进来,就在下首设个桌子,反正都是一家人嘛,再说他也在。

十四听苏培盛传就直接进去,根本想都没想跟这太监打听下屋里是不是还有别人,一进去看到万岁下首还坐着个穿一身秋香色衣服的女人。

李薇就见十四一愣,扑通一声就单膝跪下:“臣弟请贵妃安。”

四爷那边正端着笑脸打算跟他打招呼呢,被他这一下给噎回去了,只好收回笑脸清了清喉咙,示意李薇叫起。

她是直接吓到了,这十四爷都没给她个说‘免礼’的机会。

此时只好赶紧示意赵全保去扶,道:“十四叔多礼了,我用好了,你们用。”说罢赶紧起身避开了。要是没这一跪,她留下也无妨。十四都跪了,她再留下就更有君臣的意思了。

十四心里都快把苏培盛祖宗十八代都骂过来了,这老东西都不知道提点他一句!平时银子没少送!难不成就因为今天没给他就不说?半点情面都不讲!

四爷也觉得可笑,十四真是跪得太快了。直接让人把素素这边的都能撤了,让十四坐到他对面来,道:“坐吧,都是自家人,你这一跪算是把你嫂子都给吓了一跳。”

四爷哈哈笑,十四干笑,道:“惊着嫂子是弟弟的不是,改日必定给嫂子赔罪,到时万岁爷记得替弟弟说两句好话。”

四爷感叹,十四这是真的会说话了啊,笑道:“那可不成,你寻别人去吧。”

开个玩笑还要难为人。十四算是拿万岁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取出折子递上,这边早膳送上来,一看跟对面万岁的一模一样,便埋头大吃起来。

四爷看得很快,都是二人商量过的东西。十四这一次也算是代天子而征,他当时用他不单因为十四跟他是亲兄弟,还有十四这个性子,他就不是个八面玲珑的人。换成十三,就算对他忠心,却也是个不愿意得罪人的人。

而十四连他都敢得罪,这些将领就更别提了。这样他说的话里,可信的地方就多了。

当看到对年羹尧的评价时,四爷一下子就笑了。

十四这会儿正咬了一大口的素春卷,春卷的脆皮咔咔咔的响,一抬头见四爷笑了,虽然不知道他看到哪里了,但这也是他这份折子带来的啊。

十四一下子就高兴了!不枉他花了这么大功夫!

四爷看他越吃越使劲,好像几天没吃了一样,想想他的食量可能比他的大,就招手喊苏培盛,指着桌上十四已经吃干净的素春卷和豆腐皮包子,道:“再给你十四爷上一份。”

十四已经吃得有八分饱了,正待放下筷子就听四爷这么说,四爷还关心的问他:“够吗?”

他忙点头,四爷就道:“那就先上这两笼吧。”

很快,一笼三个的春卷,每个都是三寸长,豆腐皮包子是四个,每个都是二寸见方。

十四看四爷又埋头看折子了,一咬牙,别的都不碰,只把这两个添的给吃完了。完了就坐不住了,告罪后就起身在屋里转圈。

好撑……他昨晚其实吃的也不少……

四爷来回品读三遍,承认这是个高品质的折子,赞了十四两句,又免不了教训道‘要是以前就要这份认真就好了’

十四捏着鼻子认了。

四爷转头从一边取来一本折子给他,十四一怔,双手恭敬接过,翻开一看居然是年羹尧的奏折。

看着看着,他惊呆了!

年羹尧奏称,因为大军一直扎在奉天,结果噶尔丹一部便时常来骚扰,又因十四爷回京后,大半绿营兵已经撤回原籍,所以他们这边兵力、粮草等都不足。

然后年羹尧在诸将领都是白痴、避战的情况下,带兵出征,把来骚扰的一小股噶尔丹骑兵给打翻了。

他写折子一是说有某几位将领太没用了,居然一点也不顾大清的脸面,一见有人来犯居然说要退兵,实在该杀。他现在把这些人的罪状都列出来,请皇上定夺。

然后他说就算只有这仅剩的五千人,他也有信心打赢。

十四看得目瞪口呆,捧着折子第一次有些迷茫的说:“这年二……是什么意思?”貌似这封折子说了很多事?

首先,有一堆尸位素餐的将领应该下马。然后上马的是谁不言而喻了。

然后要打仗了,万岁,给点粮草呗?

最后,我们这边气势是很足的。万岁你要我们避战吗?

那必须不能啊!

十四心道这才是牛人呢!他对着他亲哥都没这么大胆!

四爷却在那里仿佛毫不在意的道:“这不是很好吗?朕,能得一员猛将。这都是十四你的举荐之功。”

十四被这指鹿为马的世界深深的伤害了。

等他灰心丧气的回到自己的屋里,发呆到晚上太监来请他用膳,然后就在膳桌上看到了熟悉的素春卷和豆腐皮包子。

一边的太监还奉承道:“万岁爷说您爱用,特意让人给您做的呢!”

呸!爷不稀罕!

十四恶狠狠的直接下手拿起一个春卷咔咔咬起来!

心里内牛满面……

☆、第427章因与果

驻扎在奉天的绿营兵如今才算是出了一口郁气。

当兵的图的就是银子,谁真的只靠那几个饷银过日子呢?上官们总说不让他们滋扰民间,说归说了,平时他们拿了好处还不是睁一眼闭一眼?等出了事就把他们中的几个扔出去当替罪羊。

几个绿营兵围在一起打理自己的刀箭,紧弦磨刀。

一个摸着刀上的卷刃心疼道:“都是上回遇上的那个骨头硬的,险些把大爷的刀都给砍劈了。”

旁边一个正在绑箭头的笑道:“扯蛋吧,你得的好东西回去卖了都够你买几把刀了?”

一群人都嘻嘻笑起来,第一个人又小声说:“你们说,上头还放咱们出营吗?”

一个人就左右一望,使了眼色让大家都凑过来,压低声道:“我估计啊,快打起来了。”

这七、八个人都倒抽一口冷气。他们去偷袭对面的噶尔丹的牧民和小部落,那是野狼进羊圈,打杀起来如砍刀切菜一般,就算真遇上会反抗的,那也不是他们的对手。可真要打仗的话,那可就不是一回事了。

“你怎么知道的?听人说的?上头有旨让咱们去打了?”一人急得连问。

另一个害怕的道:“就咱们现在这些人还不到五千,粮草也让那些官们分得差不多了吧?真打起来那不是死定了?”

那人叹了几口气,道:“你想啊,上头干嘛突然间就不管咱们了?以前十四爷在的时候,谁敢无令出营就是个死。十四爷带着人一走,突然就不管咱们了。一开始往外跑的也就那几个,慢慢才多起来的。看到有人得了好处,咱们才壮着胆子出营,为的就是不白来这一回,能带些东西给家小。”

这一说,大家都沉默下来了。

那人等了一会儿才道:“依我看啊,只怕是上头有人想争功,这才纵着咱们出营胡来。万一能引来人,他出兵才有理由。就算真的最后论起罪过来,是咱们这些小兵不服管教跑出去找事,他守营有功,把咱们推出去砍几个交差就行了。京里那边肯定还是要记他的功劳的。”

这七、八个人算是再也没有人敢开口了,只有那个人叹气道:“我也是才看出来的。可惜事都已经做下了,真到了要砍头的那天,只盼着你们谁逃出一劫能替我把东西带给家里吧。反正来这一趟就没想能活着回去。”

此时一个人跑过来跟他们道:“京里来人了,好像一来就进了年大人的帐篷!”

年羹尧的帐篷前已经围了一些人了,这些人过去才看到都是其他大人的亲兵,大概这是过来打探消息的?十四爷走了以后,他们扎在这里也有大半年了,不知道朝廷什么时候才让他们回去。

帐篷里年羹尧大笑起来,对胡期恒道:“元方啊,多亏你写的那封折子啊!万岁把他们都给抹了!!”

胡期恒拱手道:“学生不敢居功,这都是东翁之前待他们太宽了,才惯得他们蹬鼻子上脸,万岁爷也是明查秋毫。东翁实在是简在帝心啊。”他也实在是没料到一本折子就能告倒这营里的三四个人,这样一来还有谁敢跟年大人相抗?

之前各营总兵谁都不服谁,十四爷一走,他们第一个就把粮草给分了。年羹尧当时没人理他,他也没有插手,反正他手下只有这么几百号人,留够自己吃的后,就由着他们分走粮草。

年羹尧看那折子真如金银宝山一般,他喜得绕着桌子转圈。

那些总兵们一开始都瞧不起他,他就故意让人勾着他们的兵出营去赚外快,等事情闹大了,他们之前抢粮草,不听号令,纵容自己的兵出营劫掠就全都是他们的罪过了。

这封折子递上去时,他还以为万岁爷一开始肯定是不会信的,说不定还会派人下来,到时他还打算激那些总兵对下来调查的钦差不客气,出了事后才好把事闹大。他才能渔翁得利。

结果没想到万岁一下子就信了他的折子!

年羹尧不由得想,难不成二妹在宫中得宠的事是真的?他以前一直觉得有鬼。一是二妹到现在还只是个庶妃,二来就是万岁还是带着贵妃四处走。

可这封折子一批下来,他算是再也没有怀疑了。更何况听京里的消息,贵妃的阿玛原来是保定知府,但从上次万岁南巡后就一直在京候职,不说升也不说降的把他这么晾到这里了。

这么一来,贵妃失宠的事只怕有八成是真的了。还带着贵妃,大概也有念旧情的意思,要么就是要安抚和牵制贵妃一系的人?

年羹尧一时半刻顾不上想贵妃那边如何,他只知道有了这封折子,他就等于有了尚方宝剑!

此时帐外亲兵道:“大人,马总兵和陈总兵前来拜访。”

年羹尧得意一笑,把万岁的折子仿佛随意的放在桌上最显眼处,大马金刀的坐下道:“请二位总兵大人进来吧。”

见这几位原本在他面前趾高气仰的总兵如今低头哈腰的进来,年羹尧只觉得胸中像吸了一口仙气般,让他整个人都如腾云驾雾一样!

避暑山庄内,纯禧公主正在辞行。

李薇亲自送到门口,握着公主的手道:“公主不要难过,日后见面的机会还多呢,说不定日后公主也能再回家乡看一看。”

纯禧公主已经年过五旬,她笑道:“多谢娘娘的吉言,我在外面也会替万岁和娘娘祈福,祈祷万岁与娘娘身体安康,万事如意。”

八月末,四爷已经准备回程了。

纯禧公主回到马车里,侍候她的嬷嬷道:“公主,贵主儿这话……”她是想问又不敢问。不知贵主儿这是顺口客套的,还是一个暗示?

纯禧公主笑道:“她肯说这句就是对我好了,想那么多干什么。皇阿玛都去了,说不定哪天我也没了,京里……这辈子回不去,等我死了,长生天会把我的魂送回去的。”

公主如此想得开,嬷嬷也没办法了,虽说还是有些失望的。

因为这次圣驾回京,听说是因贵妃所请,将才出嫁不及数年的端静和端仪二位公主带回京探亲了。

而康熙朝就抚蒙的纯禧、荣宪、恪靖三位公主却没这个福气。

李薇送走公主后有些失落的在山庄里绕起了圈。避暑山庄又大又美,比起京里的圆明园是另一番景致。这里多山,山庄也是依群山而建,很多景致都出自天然。而且这里的气候真的比京里好,特别是在这个季节。

玉烟等人跟着,见主子神情不谐,又不像是在生气,因不知原因也无从劝起,个个都有些不安。

待远远看到万岁过来了,玉烟忙道:“主子,您瞧,是万岁爷寻您来了。”

因为就要回京,四爷这几日折子看得都少了,多数都是先扫一眼,重要的先批,不重要的先放着,等上了路后在车里批。

他忙完了想起不知道素素这边收拾得怎么样了,问过苏培盛后就找了过来。

见四爷走近,她道:“万岁。”跟着浅浅一福。

四爷顿了下脚,想起之前她跟他说怕孩子们在他面前越来越没大没小的,结果从说过后她见他不管在哪里都开始行礼了。

她说的有理,四爷虽然更喜欢孩子们自自然然的样子,也知道这样是对孩子们好,特别是他也觉得从弘时开始,这三个小的是越来越不好教了。

不过他也想这都是朕待儿子亲近,他们才跟朕熟不拘礼。都道天家无情,朕却更重情。

他扶起李薇,两人一起在山庄里散起了步。

四爷坐了快一天了,除了见人就是看折子,就跟素素说的,他在京里是在养心殿里转转,去圆明园就换成勤政殿,到北边来了吧,就是烟波致爽斋。

结果换了好几处地方,他等于就是换了个屋子坐着而已。

说得他自己都没话说了。

他扯着李薇绕着山庄走,问过送走的几位公主,还有将要随驾回京的端静和端仪二人。

他道:“朕的旨意已经送回去了,公主府建好后还没住过,让他们先修葺一下。到时两个孩子回去后先跟你去圆明园,等公主府准备好了再让她们搬过去。”

李薇替二位公主问:“驸马们跟着回去吧?”

四爷笑着摇头,道:“驸马们要是想送公主一程,可以跟着回京一趟,但还是要回来,等到过年时再随着贡物进京吧。”

李薇囧,四爷大概是安心想溜驸马们。现在是八月末,从这里回京大概就要一个月,然后离过年还有两个月,驸马们等于就是把时间全花在路上了。

他跟她说过,这样溜驸马也是为了显示对公主的荣宠和敲打驸马。毕竟只有公主才有驸马,离开公主后,这些驸马跟其他的台吉就没有区别了。

四爷问:“弘昤呢?还在读书?”

李薇叹气,忍不住替儿子告了个状:“十四爷真是不厚道,哪有这么整孩子的?”

四爷不由得露出笑来,看来他也是知道的。

最近大概是四爷给十四爷派了不少差事,她也听说十四爷屋里的灯常常一亮一夜,他熬夜写折子就没功夫给弘昤备课了,于是十四爷就出歪点子了,他专给弘昤挑一些超出他阅读范围的问题,问倒弘昤后就指点他去找书。

这样就把弘昤给完全圈住了。每天就是找十四爷说的书,通读,理解,拿这些去问十四。十四解答后再给他出一难题,以上循环。

弘昤却好像一点都不觉得这样的先生有什么不好,他还跟她说他翻书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

这要是个大儒,李薇说不定就认为这是专为弘昤这种爱读书的小孩子制定的教学计划了。

可偏偏是十四爷,她对他实在没有这么好的信心。

四爷听她说到这里忍不住笑了,看素素谴责不休,只好承认道:“这一招……是朕教他的。”李薇顿时就瞪过去了,一点都没想到眼前这个是皇上。

四爷笑着先赔了个不是,再说其实这一招一开始也不是他发明的,而是康熙爷。当时康熙爷很忙,又想教他们读书,没法子只好在他们过去请安的时候,先问他们的功课,然后随手从御案上拿一本书来问他们。

康熙爷读的书自然比先生教得要深得多,他们十有八九都答不出来。

“当时年纪小,被问得答不上来后就认为是自己学得不够好,回去后自然就更加努力用功读书。”四爷笑道,其实就是先帝怕他们没他看着懈怠了。

所以最后就发展成只要先帝几天没过来看他们读书,他们就忐忑的想下次见到皇阿玛又该答不上来了。

“朕十岁后才有点猜到先帝的用意。”说是捉弄孩子也对,可说是对孩子期望过高也对。“而且朕当时猜出来了却不敢相信。”他是在先帝去后,怀念先帝时才想起当时的事。坐在这个位置上,面对着他自己的儿子后,他才能确定当时先帝为什么这么做。

李薇看他好像又想起了先帝,二人的脚步越来越慢。

天上一轮圆月缺了个边,斜斜挂在天际。

他带着她站在一个湖边,望着湖心倒映的月亮,叹道:“养儿方知父母恩啊。”

后来觉得现在说这个太扫兴,转口笑道:“当时朕这几个哥哥都长大了,下头小弟弟多了,当时也是为了在弟弟面前竖立哥哥的权威吧,不知不觉就学了这一招。”

“风水轮流转啊。”李薇笑道,“当年您肯定这么难为十四爷了吧?现在他就拿来难为弘昤了。”

四爷仰头哈哈笑了两声,心中却暗自心惊。

风水轮流转吗……

世上事,先有因,再有果。

他此刻种下的因,会结出来什么样的果?

☆、第428章兄与弟

京城里天气还有些热,至少九爷穿着一件茄子紫的袍子先去怡王府,再跑去找弘昐这么来回一折腾,等他回到自己家时衣服已经湿透完了。

“你看看爷这身汗出的!这袍子从后面看都成黑的了!”九爷指着刚换下来的衣服抱怨道。

十爷捧着茶笑,见小狗子真的把老九刚换下的衣服往他这边捧,掩鼻道:“快拿走!别恶心你十爷!”

常来常往的,小狗子也不害怕,他也是看着自家九爷的意思才故意作弄十爷的。当下笑嘻嘻的告个罪,捧着衣服下去了。

十爷问:“那两边都是怎么说的?”

皇上发旨来,说这几天就要到了,这个迎驾的事怎么商议的?

九爷翻了个白眼道:“我算看出来了,老十三就是个蔫坏蔫坏的!这事一开始是他跟我说虽则圣旨上没提,不过按说二阿哥是应该去接的。我心道也是这个道理,出宫了也是皇上的儿子,就去找咱们这位二爷了。”

十爷笑了,看九爷今天回来这样子就知道没成。

九爷道:“这二爷果然都是爷,以前那位二爷就不好打交道,那话一套一套的。这位二爷直接避而不见,只让他弟弟出来说圣旨上没有,他也不好出去。”

十爷忙问:“哪位爷啊?”

九爷一瞪眼:“哪位都不好办啊!三阿哥看着面,你什么时候见他吃过亏?四阿哥那一看就是个滚刀肉!一见我先是跟上朝似的沉着脸说他们虽然是皇上的儿子,但也是臣子,为人臣子当守本分,皇上没说让他们去迎驾,他们就不能自作主张。”

这话有道理,十爷叹气,不去请弘昐一次显得他们太狗眼看人低了,请了吧让人给蹶回来,丢面子啊。

九爷一抹脸:“我这心里憋着火啊,可不能我生气,四阿哥又猴上来亲亲热热的喊我九叔,说他早就想出去玩了,听说我又仗义又会玩,家里有好几处庄子,还养了几个出名的家伎……”

十爷笑翻了,九爷肯去弘昐府上未必没有示好的意思,所以对弘时的胡搅蛮缠也只能笑纳了。

九爷白了他一眼,叹道:“你说,我能怎么办?”这一天白跑了不说,等于还被个小鬼给拿住了。

十爷也觉得自家兄弟着实是可怜,当年头顶上是自己个的阿玛的时候,九爷和他就算是不怎么受宠,在这京里也算是个人物。哪里想得到现在还要去奉承小辈?

九爷望着庭前的花木,这院子还是当年先帝赐下来的,到现在一分未动。以前是懒得动,现在看着倒习惯了,也舍不得动了。

转眼就是四爷回京的那日了。李薇没想到前来相迎的不是十三爷,也不是弘昐,而是九爷。看着九爷笑得灿烂的打马迎上来,在御驾前下马跪下叩头,四爷这边让弘晖去扶。

折腾一番进城后,直奔畅春园。

这是因为太后老人家还在畅春园,不在宫里。四爷当儿子的回京要拜见皇额娘只能先去畅春园了。

跟着四爷留在畅春园用饭,李薇这边先带着人回圆明园。

安顿好端仪和端静再来看孩子们。十四爷在畅春园告退后回府了,弘昤还特意去送‘先生’,听送他过去的赵全保回来说,弘昤还很舍不得的问十四明天去不去尚书房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