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戴佳氏流产的事并没有传开,孩子月份太小,据说才一个月左右,连戴佳氏自己都不知道,请了太医看过后开了药就在床上养着了,对外……

李薇感叹道:“反正她也没什么见人的机会。”

戴佳氏必须要做小月子,至少要躺上一个月。可是宫里却并没受到影响。她身上没差事,没有离了她就不行的事。弘晖还在园子里,孩子们有奶娘照顾。

要是在宫外,至少还要招待客人,还会有人到府拜访求见。在宫里就没这个必要了。在宫里递牌子都是递到妃嫔的宫室里,没有递到阿哥所的。

结果戴佳氏就这么冷冷清清的做小月子。连她娘家人都没得到消息,不能进宫看望她。

紫禁城里现在是真冷清下来了。皇上在哪里,宫里的热闹和人气就在在哪里。现在四爷在圆明园,连太后都不住宫里了,就连皇后,也因为四爷不在宫里而存在感渐渐降低。

四爷似乎有心把重心全都挪到圆明园来。

住过紫禁城和正住在圆明园的李薇觉得,她能理解四爷这样做的原因。

比起园子里,宫里真的住得太小了。

就连太后今年也不再提回宫的事了,不喜欢的人全都留在宫里了,而且畅春园是从康熙二十三年起建,干掉三藩与前明小朝廷,连台湾都收回来了,大封后宫,儿子也攒了好几个了。欢喜无限的康熙爷亲自给自己选址盖的园子,直到康熙五十年时还在修建中。

每次去畅春园,李薇都觉得圆明园想想修成天下第一园只怕还要再过上几十年,现在的第一园是畅春园。

这样的园子,太后住着能不高兴吗?

对着四爷也是一样,更别提四爷本来就爱风景,住在宫里只能看看四面墙,园子里随他想赏湖游园种地都随意,这是宫里绝对比不了的。

因为是大福晋的事,又事涉流产,太医特意把脉案和药方都送过来。李薇接到看过到,挑着个还算好的时候跟四爷提了。

她心知以四爷来看,肯定会觉得这是戴佳氏不好。

不过四爷也不像她想的那么生气,只是皱眉道:“……让她好好养着吧。”

但跟着他就跟她商量看是不是让乌拉那拉氏提前进宫。

“本来就是侧福晋,也不必非要拖到明年再进门。何况在家里也教了快半年了,承恩公府的家教还是说得过去的。戴佳氏这个样子,过年时只怕也不能指望她出来替弘晖打理。”

他这么说,李薇当然不会反驳。更因为弘晖的事在她这里最好就不要沾手,她只是说:“爷既然这么说,我就让人办吧?爷是想说新年前是吗?”

离新年只有一个月了。本来指婚后拖得越久,越表示宫中和府里对这件婚事越看重,也显得乌拉那拉氏贵重些。

李薇以为乌拉那拉家原本的打算是哪怕是侧福晋,也要跟嫡福晋一样拖到明年再嫁。就像弘昀也是今年指婚,明年成亲。这一天的准备时间就是表示舒穆禄氏不是随随便便进门的。

四爷点头,道:“你让人拟道旨发下去吧,再传话给内务府,让他们快些操办。”

只有一个月,真的是太赶了。

不过既然是侧福晋,这点礼仪上的委屈也只能让她咽下去。

话传到承恩公府,五格福晋一下子就跳起来了:“怎么这么急?还没准备好啊!”

侧福晋成亲虽然不能用大红,但一应礼服也就比福晋降一等而已,其他的该有都要有。内务府这边已经使人进府来哭了,说时间来不及,东西做不好。

做不好内务府的人也要吃不了兜着走。但承恩公府不能耍光棍,五格福晋赶紧让人去送银子打点。

不料来人再来说,内务府这次还真没哭穷。马上就要过年了,他们现在都在忙过年的事,就说做衣服,那也要先紧着皇上、太后、皇后并贵妃这些主子们的衣服做。绣娘只有那么些,临时实在抽不出来人手。

五格听五格福晋跟他道:“内务府那边有衣服,不过只有个底子,镶啊绣啊的还没来得及。他们原本就是想等到过完年春暖花开后再来做这个,一是因为六丫头还在长身体,早裁了怕她长高不好办。二来,这些日子他们是先打箱子家具首饰那些东西。”

内务府的意思是,他们绝没有怠慢承恩公府的意思,皇后母族,又有个嫡长子,戴佳氏身份低没孩子宫里内外都知道,乌拉那拉家这位姑娘进去后是个什么造化还不知道,反正低不了。他们是真的腾不出手来。

承恩公府四处商借绣娘的事已经传开了,都说为了赶在过年前把乌拉那拉氏嫁进去,承恩公府火上房了都。

九爷在府里听说承恩公府四处借绣娘,先扔下句:“谁家这么傻啊?他们就不嫌丢人?”

十爷道:“就是乌拉那拉家。人家也没瞎借,就找几家亲厚的借了,也是悄悄的,就是不知道哪家的下人嘴这么不严把这话给漏出来了。”

九爷皱着眉毛嗑瓜子往地上吐壳,道:“……你说承恩公府是不是有别的打算?借绣娘借到满京里都知道,他们也不嫌丢人?”

“是别人想让他们丢人。”十爷嫌恶心坐远了点。

九爷招手让小狗子把地上的瓜子壳全扫了,道:“是啊,谁这么想让乌拉那拉家丢脸啊?”

那当然是贵妃家。

京里的消息传到园子里要慢一步,李薇知道乌拉那拉家借绣娘这屎盆子居然扣到她头上了,不过这个是纯流言,连反驳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借着这个机会特意跑进园子里来请安的赵全保:“主子?”主子生气了?

李薇想了下,除了憋屈外也没别的办法,于是就扔到脑后了,道:“既然来了就明天再回去,也跟你的兄弟们说说话。”

只要是皇后一系不好了,那肯定就贵妃的错。

李薇让人传话回李家,最近少出门吧。她总觉得这流言可能是有心人散布出来的。明明在皇后被收走凤印,称病避居后,她又随着四爷住到了园子里,两边的火药味已经渐渐闻不到了。

好久没躺枪,突然来一回来挺不习惯的。

她没跟四爷提,结果四爷还是知道了,他笑道:“别担心,你要是保证不生气,朕有法子治他们。”

说完他就这么看着她,等她说话。

李薇想了下,猜道:“爷是打算封……封个人?”

四爷点头,“年氏。”他道,“年羹尧这人朕要用,但不想让他太狂了,打算压着些。这次他带兵确实有功,不过他出去前已经是偏将了,再升只能升将军,朕又不乐意,拖着不升也不行。”毕竟带兵抗击噶尔丹是事实,他也不能冷了众将士的心。

“升就升吧。”李薇道,“不过……”她眼睛也不看他,第一次不是在床上开口:“爷不能……不能碰她……”说完脸就发烫了。

越是年纪大,越觉得这种话说不出口。好像一说就矫情了,就不够潇洒了。

四爷脸上一直带着笑,就等她说出口,柔声道:“朕不碰。”

他是当着她的面拟的旨,这时她才知道,他不是只封年氏一个,而是留在宫里的都小升一级。

武氏和宋氏都升为妃,分别是宁妃和恪妃。升妃后就能住主殿了,武氏就近住了咸福宫。而宋氏一下子被四爷支到了东六宫。

李薇惊讶道:“让宋氏去住东六宫?”东六宫里住的都是太妃,而且好像已经没有单独的宫殿了。

太后住的永和宫一直空着,成太妃被淳郡王接出去后,延禧宫归了密太妃。承乾宫住着佟皇贵太妃和宜太妃,钟粹宫住荣太妃,景仁宫住惠太妃。这里头只有宜太妃最可怜是跟着人挤着住的。

四爷道:“朕打算让老三把荣太妃接出去了。”

一是老三自他登基后一直还算懂事,二来也该是时候把东六宫给收回来了。

接太妃当然不能那么快,只是先这么说着。等过完年,荣太妃被接出去了,宋氏才能搬到东六宫。

不过现在她也要先从长春宫搬出来,暂时住到了储秀宫。

四爷拟旨下发,剩下的事都是李薇在盯着。赵全保也不得空闲,第二天就匆匆回宫去了。由于园子与宫里消息不能做到立时传递,所以李薇这里让人排好行事历送回宫,让宫中的人就照行事历来办。

李薇这里与宫里三四天通一回信,就听说武氏很快搬进了咸福宫主殿。

“是年贵人操持的呢。年贵人实在是能干,事事都周到妥贴。”来送信的是赵全保收的小徒弟二保,好好一句话让他说来总是引人发笑。

年氏成了贵人,倒是很快走马上任了。长春宫里跟她一直争风斗气的苏答应仿佛是偃旗息鼓了,跟长春宫一样闭门不出,也听不到她的消息了。

二保说苏答应天天去长春宫小佛堂念经捡佛米:“一捡一整天,她也不怕把腿给跪废了?”二保小人一个,一皱眉特别可乐。

宋氏也是在年贵人的安排下已经从长春宫搬到了储秀宫。

“年贵人实在是能干呢,我瞧着她都像是把恪妃娘娘从长春宫里抢出来的,也没人催她,生怕显不出来似的。”

李薇听他说这些跟说书一样,就知道这是赵全保特意交待的。大概人人都以为四爷突然大封后宫,她肯定会不高兴。

连弘昤和弘昫都在她面前转好几天了,弘时特意从弘昐的府里搬回了园子里,问他弘昀那边的事忙完了?他不在乎道:“让他自己干去吧,我都快成他的师爷了,什么琐碎事都推给我。”

然后天天围着她:“额娘我给你讲讲外头的戏本子吧?你不知道可有意思了!”

宫里的戏本子还是比较规矩的,应该说不那么三俗。

弘时可能是在回来前专门去找人问的,不知道他背下了几本,几乎都是老爷偷儿媳,少爷偷丫头,嫂嫂跟小叔子偷情,还有大家闺秀流落青楼这样的故事。

连四爷都听说弘时特别背了戏本子回来陪她,笑道:“这下他们可要怨朕了。”

然后他不动声色的就给李家升官了。李文璧已经是直隶总督了,掌直隶、山东、河南三地。听说只是师爷就带了二十多个。

李家以前是轻车都尉,四爷给李家找的理由是李文璧这次升任直隶总督后,盖了个青云书院,倡导学子向学,为国选才有功,所以升至一等男爵。

李薇听说四爷让人拟旨时居然没人反对,她担心道:“是不是因为弘昐他们……”因为她生的孩子多?

四爷笑道:“是你阿玛确有奇功。他在州学和府学都设了青云道,共九阶。贫家学子不管是哪里人,只要进书院后就可以自荐入青云道,只要考中就有银子拿,能通过学院的考试也有银子拿。”

奖学金。

她记得这是以前她跟李文璧说的,虽然资助学子是风气,在向学之地常有这样的,有些书院不但不收学子的钱,还会给些补助。但多数都是自动自发的。

她当时就说施舍会让某些心气高的学子不愿意接受,不如就表示考到什么秀才啦就给银子,明码标价(被李文璧说有辱斯文)。大家也不会觉得受伤害。我有这么优秀,我就能得到这些奖赏。

四爷看她神色有异,惊讶道:“你还记得?”

他拿出李文璧的谢恩折子,李薇看到上面写着:臣女四岁时游戏之言……

四爷叹道:“薇薇小时候真是十分的灵秀,弘时和弘昤的早慧都是像你。”

那你叹什么气?

李薇不解的看着他,半天明白过来,他叹气大概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她当然不可能跟弘时和弘昤这样的真·天才比脑袋。

☆、第454章

三爷的脸都笑开了花,亲自拿着请旨奉养荣太妃的奏折送到圆明园,然后生生缠了四爷一整天。明明四爷都接了他的折子了,道等你家里收拾好了,再让荣太妃在宫里过个年,明年就让你接走你额娘。

四爷跟李薇抱怨:“老三真是啰嗦,朕一早就跟他说清楚了,他就一个劲的说臣惶恐。朕是老虎吗?会咬人吗?”

李薇只能笑着安慰说这是因为四爷龙威日盛。

四爷被顺毛顺得很开心,之前他很委屈,施个恩而已,还是拖了好几年的,结果好像三爷都有些不敢接了。他真有这么刻薄寡恩?还是薇薇说的好,是他帝王的威严日渐加重而已。

其实李薇能理解,三爷最近确实有些被馅饼砸晕头了。先是世子的事,他从四爷登基后出孝就开始年年上折子,后来发觉四爷有卡他的意思,连忙收敛些,瞧着四爷心情好了才敢提一句,前前后后也有十年了,结果今年不只是世子,连荣太妃都能出宫了,他可不是要‘受宠若惊’吗?

最要紧的是他这两年可没立什么功劳。

所以当四爷让十四爷去当宗人府宗令时,三爷第一个上折子说:好!万岁英明!十四爷当宗令真是太合适了!

四爷拿着三爷这封火速递上来拍龙屁的折子半晌无语,哭笑不得的放下,对十四道:“既然老三都说你合适,你就试试吧。”心里也对三爷的战战兢兢释怀了。

宗人府宗令一职该给谁,四爷之前一直在犹豫。盖因人选有四个。

十三爷要不是接了九门提督,这宗令原本应该让他来做。

另外还有三爷,四爷登基后这么些年,三爷一直在府中闲置,近来四爷也是打算给他寻个活儿干干,毕竟三爷也算是铁杆的四爷党了,自从四爷登基后从来没唱过反调。宗令也算是宗室的头了,三爷的个性他也清楚,绝不会带着宗室给他找麻烦。

最后就是十五。十六早早的过继到安王府成了郡王,他却现在还是个光头阿哥。四爷不是不想用他,只是拿不准宗令一职是不是对他来说太高了?寸功未立就做宗令,他怕他压不住宗室,反倒成了摆设。

可是十四领这一趟兵回来之后,四爷竟然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放他。再加上年羹尧的请功折子一上,四爷就必须找一个不赏十四爷的理由,不然就成他打压兄弟了。

阴错阳差之下,这宗令一职就只能给十四了。

不但如此,四爷还让十四享亲王俸禄。一口气把十四给提了起来。

京里现在最热门的就是十四爷了。

吓得十四爷不敢回京,传话到府里:“谁的帖子都不接,礼都不收。让福晋看紧门户,别让小鬼给摸了门。”他自己赖在园子里,天天捧着书煞有介事的教导弘昤,盯着弘暟的功课。

四爷拿他没办法,自己的亲弟弟,只能勉强收下这个不请自来的先生。

不过他看十四教别人念书,忍不住自己去教十四。他从小管教习惯了,十四以前没少听他教训。结果就成了十四前边教弘昤,后面弘昤被四爷宣过来问过功课后,再把十四也宣来再教育一番。

弘昤对李薇说:“额娘……我觉得这样下去,十四叔就不敢教我了……”

李薇笑着安慰儿子:“你阿玛跟你十四叔这样已经好多年了,你不用管,他们自己吵吵就好了。你十四叔跟你阿玛差了十岁,他从小就是被你阿玛管到大的,没你们兄弟之前,你阿玛就拿你十四叔当孩子看。”

这么一说,弘昤就能理解了。

他记得弘时就说过:“二哥管咱们跟管儿子似的。”他小时候记得很清楚,弘昐对他和弘昫都很关心,真像当儿子一样事事过问,哪怕现在开府出去了,弘时过来一次都被弘昐托负,让他‘看着点弘昤和弘昫’。

长兄如父,这话他再见十四叔时就提出来了。十四爷被四爷管来管去的早就烦透了,不过是以前能躲开,现在连躲都躲不开,只能捏着鼻子听他教训。

当着小辈的面被当成孩子管,十四心里当然不开心。可弘昤的话倒是让他感觉十分复杂。

以前,他和四爷都住在宫里时,他没跟人说过,他其实一直期待能早日搬到阿哥所去好跟四爷住在一起。结果真等他搬过去了,四爷已经开府了。

他以前也是崇拜过四爷这个哥哥的。可惜四爷见了他除了教训还是教训,他还羡慕过跟老九似的,老五都不敢管老九,看老九多自在。

他觉得四爷就是爱教训人,爱拿他出气。

现在听了弘昤的话,特别是弘昤还拿弘昐出来说,十四道:“……你阿玛就是那样的人,爱操心。”他管你们也是从头管到尾,今年内务府听说还有他特意让人给贵妃做得头钗和衣料呢,一个皇上日理万机,还有闲心给自己的女人做衣服首饰。

这么一想,他连他也教训个没完也不奇怪了。

四爷在李薇这里也是抱怨连连,“朕好几年没考过他了,没想到连以前先生教的都能答不上来。朕看不止弘昤他们要读书,朕也该再给十四寻个先生!”

他说的居然不是气话,隔两天居然认真想从翰林院挑个人送到十四爷的府上去。

就见过了不久,十四就黑着脸来谢恩了。

弘昤又来找李薇,苦着脸说:“额娘……今天十四叔说他也有功课,改明儿带过来跟我一块写。”十四叔还说写完了跟他一块交给阿玛。

他都能看出十四叔憋了好大的气……

李薇只好继续安慰儿子:“没事,他们习惯了。”

有了先生后,十四更是光明正大的常到园子里来。宗人府平时的工作也不用他事事亲历亲为,逢到有大事时才由他揣着折子递到御前。

这天,他就带来一本。正是弘晖侧福晋的折子。

弘晖这个侧福晋是四爷亲封,所以她一进门就各种手续都齐备了。等她进了弘晖的门后,十四这边在宗人府册上记一笔就完了。

记完,当然要拿过来给四爷过目。

四爷扫了一眼,批了个‘好’字,直接递还给十四,让他拿回去归档。

十四捧着这折子夸了句:“弘晖这个侧福晋娶得好,说不定万岁爷很快就能双喜临门了。”

晚上,四爷回来了对李薇说起十四,笑着叹道:“十四现在是真的会说话了。朕给他先生,他再怎么生气也接了,也好好的听先生讲课,还给朕交功课。今天拿了弘晖的折子过来,还记得说句吉祥话。放在以前,朕真是想都不敢想。”

李薇道:“养儿方知父母恩。十四爷经得多了,自然就懂事了,也能体量爷当年的苦心了。”

当年四爷受尽夹板气,上有康熙,兄弟间有直郡王和太子,兄弟们也都不阴不阳,唯有一个十三自己的祸事一大堆,全指着四爷拉他,帮不上四爷的忙。

十四这个亲弟弟当年真是活得自在。李薇就觉得十四爷现在才体会到了当年四爷的处境,到了他不抱四爷大腿不行的地步,他就知道这日子有多难过了。不是谁都天生应该捧着他的。哪怕四爷是他的亲哥都不可能。

四爷不止十四一个弟弟可选,可用,但十四却不能换一个哥哥去抱大腿。

这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当年是四爷求一帮手而不可得,所以有一个十三当时肯服他,他就一直记着十三的好,哪怕当年的十三根本帮不上他的忙,但这是一个肯站在他身边的弟弟,那就是珍贵的。

而十四则是现在才发现,只要四爷愿意,他能收获不止一个比他更忠心的弟弟。他跟四爷的那点情份,就算有太后在后面站着也不管用了。他只能主动靠上来,才能让四爷重新把他当成弟弟看待。

无非是四爷现在比以前更强大了而已。

这世上还是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四爷现在已经不再把十四放在心上,十四肯亲近他,他也只是稍稍感动下,再叹两声过去就放下了。李薇看他这样,当然心里安慰。以前她可是亲眼看过四爷因为十四的冷漠而伤心难过。

既然他的心情好,她也能不再把十四当成一回事了。

她陪着他说完十四,再说说十三,还有九爷。四爷不愁兄弟,他挂在嘴边的兄弟也越来越多。

他道:“对了,今年太后要是也留在外面过年,就把荣太妃也接到畅春园来吧。给老三个面子。”

抬举荣太妃就是抬举三爷。

李薇点头说:“那我就去跟太后提。”

四爷这个想法,还是需要太后配合的。不能他直接把荣太妃接过来往畅春园一扔。

她道:“太后一直向着爷,这次肯定也是这样。”

四爷觉得有些难为太后了,太后跟荣太妃的关系只能说是四妃中还算平常普通的,但绝说不上好。要是好,太后每年来畅春园就不会不带她了。

他道:“今年江南供上来的贡品里,朕记得有一面百鸟朝凤的屏风?把那个给太后带去吧。”

这屏风晋上来应该是给皇后准备的。

但四爷不想给皇后,问李薇要不要,她连忙推辞了,这屏风就放在库房里一直没动。

屏风本身做得非常精致华美,是难得的好东西。

李薇想起百鸟朝凤的寓意,就知道太后一定会喜欢的。

☆、第455章

在畅春园门口,乌拉那拉氏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陪着她过来的宫女小声劝她:“主子别担心,大阿哥陪着您一道来的,肯定不会有事的。”

乌拉那拉氏点点心,心里却没有放松下来。

她嫁给大阿哥还没几天,可能还不够了解他,可是至少她能看得出来,大阿哥对她并没有多少好感。

所以她现在一点点错都不能犯。她没有犯错的底气和机会,她只能事事都尽力做到最好。现在是乌拉那拉家求着大阿哥,而不是大阿哥求着他们。何况不说承恩公府,就是都统府也不止一个女孩子。

只是谁都没想到万岁爷会突然起意给大阿哥挑个侧福晋,事先连长春宫那边也没有一点风声。

跟着太监走进畅春园,乌拉那拉氏垂着头跟在弘晖身后。到了凝春堂前,方姑姑就站在堂前迎接。弘晖赶紧上前两步,乌拉那拉氏连忙跟上去,随着他深深一个蹲福。

弘晖道:“见过姑姑,姑姑这几日可好?”

方姑姑还礼,笑道:“劳阿哥掂记着,我这里一向都好。太后早就盼着你们过来了,快随我进去吧。”她一边说,一边扶着乌拉那拉氏,仿佛在提醒她道:“一会儿进去别害怕,都是自家人。今天到太后这里来请安的还有贵妃娘娘和密太妃、成太妃,到了里头侧福晋大大方方的就行。”

李薇今天是来送屏风的,没想到弘晖会挑今天带侧福晋来磕头,也怪她来之前没先让常青打听下。按说这侧福晋要不要正式拜见太后还真没个定论,一般来说只有嫡福晋有这个必要。不过特意来了,也能说是小辈们敬重孝顺太后。

乌拉那拉氏今天是特意穿着大礼服过来的,她跪下磕头,弘晖在一边拱手行礼。

拜见完就退出去了,来去匆匆。

李薇坐到午时初刻就告退了,连荣太妃的事都没来得及说。不过才送了屏风就提荣太妃,也显得这屏风送得动机不会纯,太后再别扭上了就不好了。隔几天再过来,提一提四爷打算让三爷明年就把荣太妃接出去奉养的事,太后应该就会往下接了。

也多亏圆明园跟畅春园现在挨得近,她坐车不到半个时辰就回去了。下车时,常青就告诉她弘晖已经带着侧福晋来了。

“万岁爷留他们住下来。”他道。

李薇点点头,她知道四爷是打算让弘晖也住到宫外来的。所以就算弘晖今天不带着侧福晋过来,隔几天四爷也要找理由把他喊过来。

回到万方安和,四爷已经让人传话过来说他在前头带着阿哥们跟弘晖一起用,让她在后面叫乌拉那拉氏侍候着她用膳。

乌拉那拉氏还穿着大礼服,进来后磕头请安,李薇笑道:“不要拘束,在这里就当是你自己家里一样。”

乌拉那拉氏红着脸,声如蚊喃的应道:“是。”

李薇跟着问她有没有什么缺的少的,弘晖带她出来应该是没带上行李的,四爷留人下来也是一时兴起,所以乌拉那拉氏应该没有带换洗的衣服。

乌拉那拉氏倒是没说‘什么都不缺’,她说的是:“不敢劳烦娘娘。”

李薇笑道:“一会儿留下陪我用膳吧,你这一身不大方便,我让人领你去换下来。”然后叫来玉烟,“额尔赫她们留在这里的以前的衣服找出两件来给侧福晋替换。”

玉烟笑吟吟的上前去请:“请侧福晋随我来。”

乌拉那拉氏犹豫了一会儿,到底不敢一直赖在凳子上不起来,只好起身说了句:“有劳。”跟着玉烟走了。

一顿膳用完,李薇没看出来乌拉那拉氏有什么偏好,或者食量如何,她从头到尾都不给旁边的侍膳宫女一个眼神,宫女就照着规矩挨个侍候过来,一道菜挟三筷子。

等李薇放下筷子时,乌拉那拉氏也跟着放下了。

漱口后上茶,乌拉那拉氏就要告退,道:“不打扰娘娘休息了。”

李薇也不多留,赏了些布料和首饰等物,道:“一会儿就让人去给你量尺寸,先做几件穿着吧。”

送走这位侧福晋后,玉烟过来道:“奴婢给她拿的是大公主以前放在园子里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