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爷在崇文门那边坐着,听家人说十四找他去了,交待一下就赶回了府。

进门一瞧,守书房的小太监悄悄道:“十四爷来了以后就说累,让奴才等收拾了个屋子睡觉去了。就在您那屋里躺着呢。”

十三悄悄走到里屋掀帘子一看,十四的呼噜都扯起来了。

看来这是真累了。

十三也不去叫他,让人把公事拿到这边来,他边看边等十四起来。这一等就等到了黄昏时分。

十四睡了个饱,爬起来肚子叫得震天响。十三让人摆膳,喊他坐下道:“看你这样是几天没睡好了?”

十四一手抓着两个灌饼,嘴里塞得满当当的,口齿不清道:“好几晚了。皇后那边是一到晚上太医就跟没脚蟹一样到处抓人,我是一点都不敢离开!”

他就着汤把嘴里的东西都咽了,道:“万岁连大阿哥都带走了,我算是一个能商量的人都抓不到。”

在十三爷这里睡了一觉又吃饱了肚子,十四爷才打起精神回了宗人府。

四爷走后,圆明园里就冷清了不少。

今年原本应该准备弘晖娶继福晋的事,可是皇后这一病,内务府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四爷临走前说等他回来再说,就把内务府的折子给留了下来。

虽然皇后重病的事现在还只在小范围内流传,太医们也都守口如瓶。最重要的是四爷临走前不如是出于何种考虑,把弘晖给带走了。

弘昐无奈成了领头羊,这些日子已经很少到园子里来了,就是来也是来去匆匆,能留下陪她用顿膳都少见。

不过弘时被留在园子里了,他来了以后可能也知道自己是来替哥哥们当顶梁柱的,相当负责任,还让守园子的将领每天都要来向他汇报。

李薇默认了弘时这种做法。

不过她本以为弘时一下子会突然成熟起来了,结果不出两天就见他带着弘昤那一堆的阿哥在园子里游·冬·泳。

发现的时候一群人已经跳下去七八个了。

李薇那天大发雷霆,按着所有人在屋里躺了十天喝苦药汤。

然后狠狠写信给四爷告了次状。

四爷写信给弘昐,让弘昐来教训弟弟。因为李薇实在是训不出口也打不下手。自己的儿子都舍不得打,打别人的孩子就更不可能了。

结果她也只能让太医给他们开苦药,没收了陀螺飞镖小黄书,最后罚站抄书都祭出来了。

弘昐来了之后不知道跟弘时说了什么,弘时简直跟蔫了一样。

她本来火气冲天,看他这样又心疼,悄悄问你二哥跟你说什么了?

弘时可怜巴巴的对她道:“二哥说我再胡闹就送我回宫里……”

李薇:“……该!”

弘时一直是跟弘昐和弘昀的小尾巴。弘昐开府后,弘昀自己出来时也把他给带了出来。后来弘时就一直没再回过宫里住,不是在园子里陪她就是在弘昐府上,现在弘昀也开府了,他又多了个去处。

在外面这么自由,再让他回到宫里去住那小小的阿哥所?他自己肯定不乐意的。

弘昐还给了他个甜枣,道如果这次他能乖乖的不惹事,好好替额娘看住园子里,那等阿玛回来了,他和弘昀就求阿玛早点给他开府。

一般阿哥开府都是成亲时的事。康熙朝时因为阿哥太多,阿哥所住不下才会在没成亲时就放阿哥出宫开府。可惜现在宫里不是这样。

弘时当然不肯回宫,宫里现在没有一个他的亲人,他自己一个人回去住算什么?

弘昐算是掐住了弘时的命门,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出什么新鲜点子了。

不过大概三月间也不能算冬泳,水可能已经不那么冷了,当日下湖的几个没有一个生病的。李薇松了口气。

跟弘晖和弘昐、弘昀同年的皇三代们都已经毕业了,现在跟弘昤他们在园子里读书的都是各府的小阿哥,排行都比较靠后。这些皇侄们在自已家的府上就是小阿哥,各种无法无天,到了园子里一开始还顾忌着这是皇上的园子,时候长了也都忘得差不多了。

四爷一向不管束他们。上次有几个小阿哥悄悄把杏花村的御田给挖得像月球表面他也没生气。因为那群小阿哥说他们是来挖田鼠的。

他们听说老鼠的洞里会藏着很多粮食,这就是腊八粥的起源。可屋里找不着老鼠洞,膳房这种地方又不可能让他们一群小阿哥钻进去。最后他们想到了田鼠。田鼠显然比老鼠更能藏粮食才对,近水楼台嘛。

他们悄悄打听了田鼠洞应该是什么样,就偷偷的趁没人注意跑杏花村去了。

杏花村里看守御田的太监们一早就报上来了,李薇也好奇,觉得小阿哥们难不成是在找宝藏吗?她跟四爷这么一说,反倒是他认为不可能,还说她想太多。

“你怎么会想他们是去挖宝藏?就算那地底下真的藏了金银宝贝,当初建园子时也早就都挖出来了。何况开垦时地翻得很深,他们这群小孩子才能挖多深的洞啊?”

事实证明四爷说的是对的,当他们几乎快把杏花村的御田给祸害完的时候,四爷忍不住让她把人叫过来问问原因。

李薇就准备了各种奶油蛋糕、饼干、薯条、薯球等把人请来,温柔的问你们在杏花村找什么呢?

一群七八九十岁的阿哥也不算是小孩子了,再大胆当着贵妃的面还是有些胆怯。所以坦白的格外爽快:他们想掏田鼠洞找粮食。

四爷认为他们勇于实践,所以小惩大戒就放过了。之后还真让人在圆明园的范围里找老鼠洞或田鼠洞给他们瞧。

当然最后掏出来的鼠洞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么美好,唯一让人惊喜的就是掏出来了十几只红通通还没长毛的小老鼠娃娃。

这些老鼠宝宝在让小阿哥们开了眼界后去向成迷。

总之,在四爷似有若无的鼓励下,园子里的读书的皇侄们比起当年在宫里念书的弘晖他们可是活泼多了。

所以在园子里没游成冬泳的回自己府上后都念念不忘要做一个勇士:那就是要冬泳。

当弘暟在十四爷府上玩冬泳被十四爷撞个正着,父子两人在府里追打半天的消息传来后,李薇很复杂的想她需不需要让人去给十四爷解释下再道个歉?

毕竟,这都是弘时带得他们不学好!

☆、第466章

弘暟被他阿玛从湖里抓上来送回屋泡热水澡,而在他泡到一半的时候,换过衣服的十四就举着打屁股的竹板子进来了。

阿玛是故意的!他趁他在浴桶里没办法跑的时候来打他!

于是弘暟光着屁股从浴桶里跳出来,泼了十四一脸的洗澡水跑出了屋子。其间十四差一点就抓住他了,可惜弘暟浑身滑溜溜的,又从他手里跑了。

十四追在后头喊:“你跑啊!!你还敢跑到大街上去?!”

于是光屁股的弘暟在眼看就要被他阿玛追上的时候真的往大门跑去了。

十四气炸。

十三刚好来找十四,刚进大门就被弘暟撞到怀里,他吓了一跳:“怎么不穿衣服?小心冻着了!”不等他脱下斗篷往弘暟身上披,弘暟已经躲到他身后叫道:“王伯救命啊!阿玛要打我!”

那边十四已经杀气腾腾的逼上来了。

十三哭笑不得的拦住道:“你好歹先让孩子把衣服穿上,这个天气他这样在外头冻出个好歹来怎么办?”

十四气的手都是抖的,指着弘暟道:“你再跑啊?!你以为躲你十三伯身后我就不打你了?我就是打你打少了!!”

于是十三坐在十四的书房外头,里面换了衣服喝过姜汤的弘暟被十四打得哭爹喊娘。

等十四打完出来,十三笑着给他倒了杯茶:“行了,消消气。”

十四端着茶坐下,先喝一口解解渴,喊太监:“去请大夫。”

请来大夫,弘暟也抽噎着让太监背回他自己的院子去了。

等只剩下兄弟两个,十三劝道:“弘暟是皮了一点,不过他也聪明得很,听说在园子里跟五阿哥玩得挺好的?”

十四得意道:“跟六阿哥也好。这小子比我精明,日后我是不用替他操心的。”

十三还以为他生气了,笑道:“你啊你,打的时候恨得咬牙切齿的,现在又在我跟前显摆起来了。”

十四吐苦水:“你是不知道,这小子精得都鬼了。他就是知道我喜欢他,才敢这么跟我没大没小的。他兄弟好几个,就说他同胞的弘明,什么时候在我跟前敢呲一呲牙?我要打他们哪个不是乖乖伸手出来?就他敢跑!”

十三只是笑,十四说得再凶,弘暟还就是他最心爱的儿子。

十四说起弘暟也是又爱又恨又发愁,叹道:“我也是没办法。弘暟这样,我不教好他,难不成日后就看着他倒霉?他现在在府里对着我无法无天,改日出去了就该对着阿哥,对着万岁无法无天了。我舍不得打他,别人也舍不得?”

“何况我又不只他一个儿子,新纳的赫舍里氏已经有了,日后要是有我更宠爱的小的呢?”十四可不敢保证他会永远都这么宠弘暟,不管他怎么冒犯他都不生气。

十四顿了下,压低声道:“就跟大阿哥似的……”

十三马上警醒起来,抬眼四下一扫,屋里倒是只有他们两个,就算这样他也不敢掉以轻心,低声喝斥道:“十四,噤声。”

十四要咽回去,又实在是想说,再说以前康熙朝时他也没少说直郡王和太子,怎么现在倒不行了?何况是对着十三,又不是别人。十三这人嘴紧,还小心,最不爱招惹事非。不管听见什么,只要无关大局,他听了就烂在肚子里了。

他轻轻拍拍十三,道:“你也太小心了,万岁待你是什么样还用说吗?”

十三嘴里发苦。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匾后的东西只怕除了他和当时拟旨的张廷玉就没人知道了。

他掩饰般的喝了口茶,由着十四继续道:“现在万岁去哪都带着大阿哥,不就跟当年先帝爷去哪儿都带着理亲王一个样?”

十三木然的看着手里的茶碗,淡淡青烟袅袅升起。

圣驾已经到了保定府。李文璧先一步回官衙准备让人拜见万岁,他的师爷们都在外头接帖子挡驾,此时想面君的人可都涌到保定府来了,帖子堆了有山那么高。

师爷们已经事先挑出来了一些重要的,李文璧回来后却看也不看,叫来人吩咐道:“晚上的宴席上,让新城、高苑两地的知县随我一道面君。”

来人连连眨眼,十分之迷茫。直隶下辖三地,各种官多不胜数,老爷头一次带人面见万岁只挑两个小知县?那其他人呢?晾着?

李文璧晚上带着两位小知县走了,留下的烂摊子让众师爷几乎要吐血而亡。

不过到了第二天他们就知道了自家老爷果然还是有谱的。新城、高苑两地一直是山东治水的重灾区。两个知县面君时一时太过激动,大包大揽的就说新城、高苑两地的士绅感念皇恩,都很愿意跟百姓一起服役!他们也一定不会让万岁失望的!

昨天被李文璧扔下的这个官那个爷这下都不生气了,开始觉得李大人这是在照顾他们嘛。

行宫内,四爷拿李文璧来教弘昀说:“为臣有臣道,只要忠君,不贪腐,朕都能用得。”像李文璧这样的,他就愿意替他周全琐事。

不过李文璧本人的运道也实在是不差。李家的人都有一副好运气。

弘晖去安排四爷驾临文昌阁的事,康熙爷每到保定都会到文昌阁接见众学子,四爷来一趟自然也不能过门不入。他一进来就看到皇阿玛与弘昀谈笑风声。

四爷看到他笑着招手喊他过去,道:“这一路上也辛苦你了,朕放你半天假,早些回去歇着,明天再过来。”

弘晖:“……儿臣告退。”他抬头看了眼弘昀,添了句:“皇阿玛一路周车劳顿,望皇阿玛保重龙体。”

四爷含笑应下。

弘昀恭敬的送弘晖出去,回来对四爷说:“阿玛,额娘说了一早一晚都要请平安脉,我把黄太医宣进来吧?”

四爷看看现在的天色,道:“不急在这一时,咱们先用膳,用过膳再让他过来。”

反正已经快到晚膳时间了,弘昀就不引着四爷再谈论政事,父子二人各拿一卷书读起来。用过晚膳,黄升请过脉就放心了,万岁龙体康健,真乃万民之福。

到了晚上,四爷批了一会儿折子,张起麟看着时间提醒他:“万岁,该歇了。”

四爷只得放下笔,洗漱后还想看折子,待看到张起麟在一边盯着,不由得想起薇薇临走前的嘱咐,让他多休息,不要看起折子来就没完没了。

折子放在那里又不会跑?

折子永远看不完。

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

四爷想起薇薇劝他时说的那些话不禁笑起来,道:“把信匣拿过来。”

打开信匣,他先拿起的就是薇薇的信。她的信中总是把琐事放在前头,比如弘昤跟弘时论文结果赢了,弘昫带着其他的小阿哥设陷阱抓住乌大人拔了它的毛做书签,然后乌大人就天天在这群小阿哥经过湖边小亭时对着滑翔俯冲对他们攻击。

还有扎喇芬有了身孕,弘昀府上舒穆禄氏也有了好消息,不过她在信中让四爷先别告诉弘昀,等舒穆禄氏的信送到后,亲自告诉弘昀。

四爷看得不免露出会心的微笑,叫张起麟送上茶和点心。

外面,一个小太监把膳盒提进来,里头是刚刚出炉还热腾腾的点心,他一面把膳盒交给张起麟,一面悄悄笑道:“张爷爷,万岁爷心情挺好的吧?”不然也不能这时要人上点心。

才用过膳没多久呢。

张起麟轻轻拍了他一下,道:“不许胡说,一会儿下去自己掌嘴。万岁爷的事哪里是你我能说嘴的?”

小太监吓得赶紧退下了。

不过这小太监倒是眼睛挺尖的。

张起麟进去把茶与点心都摆上,蛋挞的浓浓奶香一会儿就灌满了整间屋子。

他早发现万岁有时叫来点心未必是想吃,可能就是想闻闻这个味儿。就是他闻到这些点心味儿时都会恍然好像到了贵主儿那里似的。

不过他才把点心摆好就发现万岁爷的神情看着可不怎么好。

这是怎么了?

张起麟不敢多打量,垂着头迅速的退了出去。

四爷闻到这股熟悉的香气倒是放松了紧皱的眉头,他手中的信上写道:臣妾初九回了宫里一趟……

紫禁城里,李薇刚刚回到永寿宫。

皇后重病,她不能再留在圆明园里装傻子不理。因为论理妃子们都是要给皇后侍疾的。当然皇后需不需要另说,但皇宫里确实不能没人。

四爷去了直隶,太后在畅春园。紫禁城里除了几位太妃就只有宋氏和武氏两个妃子。李薇突然决定回宫并不是嫌自己太闲了,而是赵全保说仍旧留在宫里的几位太妃似乎有些蠢蠢欲动。

宫里有时是很不讲规矩的,某些地方相当模糊。

目前宫里是东六宫归太妃,西六宫归四爷的后宫使。可随着荣太妃的出宫,空出来的宫室住进了宋氏后,未来西六宫可见也会渐渐被四爷的后宫给填满。

至少宋氏就不是自己一个人过去的,耿氏就跟着一起搬了过去。听说原来钮钴禄氏和汪氏也想跟宋氏搬出西六宫。

李薇虽然不住在宫里,宫里的情势也有人替她看着。

武氏虽然成了咸福宫宁妃,却好像吃错了药一样仍把年贵人顶在前头,甘当她的马前卒。但像耿氏等人却好像并不打算仰年氏的鼻息而活。她们虽然没有直面年氏跟她顶着干,但也摆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

再加上长春宫这些日子的动荡实在令人不安,皇后到底如何了没人知道,于是难免人心惶惶。

此时宜太妃与佟佳皇贵太妃伸手过来,年氏一个贵人显然不是他们的对手。偏在此时,武氏也袖手旁观,仿佛根本不在意这西六宫被太妃们给插手进来。

赵全保把话传回去后,李薇很快打定主意回宫了。

回去之前,她去了趟畅春园。

当着太后的面说太妃,李薇倒是不必藏着掖着。

太后也很坦白,甚至觉得可笑,她笑道:“这个啊,宜太妃的脾气我知道。你别看这事好像她冲在前头了,其实最后倒霉的肯定是承乾宫那位。”她叹了口气,带着一点点的得意道:“她没儿子啊。”

要说康熙后宫里的女人最恨的是谁,只有佟佳氏。

她们就像山一样压在上头,不管她们做什么,生下多少个孩子,对先帝多忠心都没用。

就连太后平生轻易不说别人一句坏话的人,都对佟佳氏有心结。

她给李薇讲了个故事:“人家辛辛苦苦栽下一棵小苗,三年五载的浇水施肥,好不容易绿盖如云,结了果子,正待请三五好友一同来品尝,外头来了个人就把你这树上结的果子都买走了。”

那人买了并不是自己吃,而是捧到别人眼前送给她吃。

她们就那么站在那里,什么都不用做,先帝爷就把什么都捧到她们眼前了。

李薇听得出来,太后心中隐隐的不甘和怨恨。还有此刻的兴灾乐祸。

太后拍着她的手,亲切的说:“你去了也不必做什么。宜太妃这一手玩得炉火纯青,你一到,她会自己把佟佳氏送出来给你出气。要是你打算息事宁人,她也会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照样找你说笑。”

也就是说,宜太妃把佟佳氏拱出来,有好处她们两个一起分。等东窗事发后她会再把佟佳氏踹出来背黑祸?

李薇怀疑佟佳氏真有这么傻?

太后笑道:“承乾宫的自然不傻。只是宜太妃冒出头也不是盼着吃肉,她喝上两口汤就知足了。一点风险没有就能喝上汤,她干嘛不做呢?承乾宫也不是傻,宫里只有皇后也有几年了,她也看了这么久,想动点小心思一点都不奇怪。何况她是‘长辈’。除了我,那边宫里只有她这个‘皇贵太妃’最有资格出来说话。”

李薇这才坐上车回了宫。皇贵太妃或许有小心思,或许只是想试探她能不能比现在过得更舒服一点,太后或皇上会不会给她再多一点点的权力。她伸手可能会被剁掉,但如果不伸就永远不会有人把她想要的放到盘子里送给她。

所以她肯伸这次手。

当然这里头还有宜太妃的‘功劳’。至于她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还是觉得四爷对佟佳氏不像先帝那么宽容,佟佳氏这个皇贵太妃没多少份量,她这样一来说不定还能正中四爷的下怀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都是闲的。

她们的日子日后就只能这么一潭死水的过下去,明明也曾呼风唤雨过,皇后没病时,哪怕只是当个摆设,东六宫也不敢越雷池一步。现在皇后眼看要不行了,她们就想试探一二了。

趁火打劫而已。

咸福宫里,武氏正笑眯眯的看她屋里的小宫女奉承年贵氏,总把好牌往她手下送。她一点都不生气,反而在私底下还鼓励她们这么做。不管输多少都由她这个主子掏银子,结果搞得她这边的小宫女见着年氏个个都亲热得不得了。

此时来了她这宫里的大太监匆匆跑进来,脸上不知是急的还是乐的。武氏看到奇怪的招招手喊他过来:“怎么了?瞧你这样我都不知道该说你是捡银子了还是丢银子了。”

年氏不免一笑,武娘娘一向如此诙谐。

大太监将要伏耳密禀,武氏摆手道:“直说吧,贵人也不是外人。”

年氏有些感动,主动起身道:“那我先回去了,改日再来给娘娘请安。”

武氏赶紧让小宫女们去送,笑道:“你可要常来,这群小丫头几天看不到你就念叨呢。她们也是难得见着有主子像你这么和气的。”

年氏虽然常常被人夸赞,但像武氏这样仿佛随口道来的却少见,她脸红道:“娘娘谬赞了。”

见小宫女们簇拥着年氏出去,武氏这才收了脸上的笑,懒洋洋的往后一倒,指着大太监道:“什么要紧事?说吧。”

大太监:“贵主儿回宫了!”

武氏猛得弹起来:“真的?!”

永寿宫门前,赵全保带着人齐刷刷的跪下迎接,甜蜜道:“恭迎娘娘回宫!”

宫里一切都还是老样子。李薇熟门熟路地进来,才换过衣服就听外头说耿氏、钮钴禄氏、汪氏等来磕头了。

李薇道:“送他们去偏殿,上茶。”

坐下重新梳头上妆时,又说宋氏和武氏也到了。

赵全保在门口这么说的时候,添了一句:“倒是年贵人此时还不见人影呢。”

玉烟侍候她梳头,也跟了一句:“人家是贵人,贵人事忙。”

李薇只描了下眉,水粉胭脂都没用,也不让玉烟给她戴太多的发饰,连衣服都是特意换得素淡点的。

打理好了,她起身道:“让她们先等一等吧,我要先去给皇后请安。”

偏殿里耿氏几人团团坐着,汪氏打量着周围的,按说贵妃也有好几年没回来住过了,可是这里还是一样崭新崭新的,殿中摆的花,红漆立柱,纱帘帏幕等。一点都没有疏于照顾的样子。

平时的宫殿只要半年不住人那都旧得不能看。

可见永寿宫虽然不常住人,但内务府也从来不敢怠慢。

偏殿里站着几个宫女侍候着,虽然都不过是普通的宫女,连个嬷嬷或姑姑也看不到,耿氏几个也不敢肆意谈笑,只敢这么规矩坐着。

等啊等。手边的茶过一刻就会换上一盏新的,上好的龙井莲心,就这么拿来给她们喝。

等了约有两刻钟,汪氏有些坐不住了,她悄悄询问的看向耿氏。

耿氏实在不想被她连累,悄悄解释了句:“长春宫。”

汪氏恍然大悟,想来贵妃应该先去给皇后娘娘请安了吧?

再次踏进长春宫,李薇的心情相当复杂。

长春,长春。只可惜不能宫如其名。

她总觉得当初四爷登基时让皇后住进长春宫,还是有一些盼望的。

他把永寿宫给她,大概是盼着她能活得长一点,好与他相伴。

那长春应当就是寄予了乾坤长春的意义吧。

她有时觉得四爷看皇后相当分裂,仿佛他一面不喜皇后这个人,却对她所代表的意义有所期待。换句话说,他把皇后或福晋割裂开来,他期待着乌拉那拉氏能做到他的期望,这个期望一直到他登基时都还有。

但他同时却对乌拉那氏这个人充满了不满和厌恶。

好像他一直想对皇后说:你真的能配得上朕给你的位置吗?

所以当他的期待破灭之后,他对皇后的厌恶已经不想再掩饰了。

她到现在都记得那天弘晖在殿外求见,而他用对待外头臣子的方式撵走了弘晖。

他不想见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