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今年的南巡,竟然意外的只有他们自家人。

出京前还有一件事,某位大学士写了封折子赞美李薇。夸的就是这次太后生病,她衣不解带的侍候。

李薇一听说这件事就去问四爷了,这人总不会无缘无故的夸她。

“爷,您让他们写这个是为什么啊?”她觉得有点臊得慌。

这本折子递上来后,四爷批完让人传阅了!

于是现在朝上的人都在隐隐说她的好话,她觉得过不多久,说她好话的这个风潮可能会越演越烈。

这不行,这太丢人了。这明摆着就是四爷在背后推动的。他让人写了这本折子,再‘暗示’大家,现在大家都明白圣意了,都在照着做。

她怀疑南巡这一路上还会冒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

四爷看出她是急了,不安了,笑着安慰她道:“不用担心,朕有数。”

您能有什么数?

就像她想的那样。南巡的一路上,各种流言更多了,有说看到她守着太后一整夜的,有说她亲手替太后熬药的,有说她替太后尝药的,说得都能编成戏来唱了。

再往外走,流言中就添加了她仁慈爱护百姓的内容。比如她路遇小姑娘/老太太/断了腿的乞丐,那是肯定要先垂问,再洒泪,再让人施医赏药,还叮嘱当地的父母官要好好照顾这些人,不然她这个皇贵妃一定会治他的罪。

后宫不得干政,哪怕是个小县官,她也不会说这种话。

但这种流言最受人欢迎,几乎以燎原之势向外扩散。等他们到江南时,才知道流言已经跑到他们前头去了。

还真有人信皇贵妃像青天大老爷一样能审案子,帮人伸冤。

李薇就真接到状纸了。

比如囧的是递状子的是早年四爷刚登基时,为了肃清江南官场而落马的官员后人。他们递状子目的是坚持他们家当年是被诬陷的,是现在的江南总督陷害他们家的。

然后他们说曹家可以替他们做证。

四爷拿到后笑了一场,放下道:“要是跟曹家比,这家人确实是冤的。”论起贪银子,没有比曹家贪得更多的。结果当时跟着曹家一起贪的小鱼小虾们都杀了流了,全家没命了,曹家却进京了。虽然在京里过得不算好,但比起这种全家当时只有幼童留下的还是好得多。

四爷道:“让人去跟他们说,曹家已经伏法,让他们不必再盼着曹家能给他们做证了。”

弘暾那件事后,像曹家这样的自然就被扫进去了。连平郡王都被革了郡王,本来就是个太平王爷,这下算是掉底了。

但四爷并没打算就此把平郡王府的都给弃之不用,只是要暂时先冷一冷。他说纳尔苏的儿子福彭早年曾经在宫里给他当过伴读。

李薇还是头一回听到这个。

“福彭是可用之人。”四爷道。

南边确实空气好得多,没那么干燥。太后跟李薇说,“在这边睡得都比在京里好,夜里手脚也不会冷。”她还道,“我都觉得脸上比在京里滋润了。”

太后不乐意住在船上,她多数都是在岸上住着,天气晴好时才去船上浏览一番。

李薇身上带着孝顺太后的戳,这一路上几乎没怎么管过四爷,都是围着太后转。结果四爷也常常到太后这边来了。

太后笑话道:“皇上近来可比以前孝顺得多了。”

李薇觉得这话说得太过了,赶紧往回圆:“万岁爷一直说要带皇额娘到南边来玩,这次好不容易能出来了,万岁高兴着呢。听弘昐说之前万岁在京里把身边的差事都赶着办完了才能腾出空来,好在皇额娘身边多侍候几日。”

四爷只是笑,太后拍着李薇的手说:“知道你向着他。”说罢把她的手递给四爷,“赶紧牵走吧,这几日你天天过来,我也闲不住,要陪你在这里坐着。”

四爷接过她的手握着还是不动,李薇再往回圆:“皇额娘坐累了?不如让万岁陪皇额娘玩一局球戏?”

一边说,她一边给四爷使眼色。

四爷笑道:“皇额娘,要不儿子陪您玩一局?”

太后左右望望他俩,笑道:“那就玩玩吧。”

李薇起身道:“那儿臣侍候皇额娘换衣服。”说着就要去扶太后。

太后指着她身后笑道:“我这里有人侍候,你闲着就领他去换衣服吧,这里他不熟。”

方姑姑笑着把太后扶走了。李薇看四爷,他还在笑,道:“不带朕去换衣服?”

周围侍候的宫女和太监都低着头。

四爷还牵着她的手,他道:“走吧,”他在她身边轻声道,“朕还真有点想你了。”

☆、第508章

换衣服时,四爷伸开两臂让李薇围着他忙活,叹道:“有多少日子没见着你了。”

李薇头都不抬:“我可听说您那边不缺人侍候啊。”

江南有什么啊?美女。

不然先帝的密太妃、勤太妃都是怎么来的?答曰,都是从江南带回去的。

这些妃子跟着康熙爷的时候一直都是庶妃,可都没少生儿子。他们的家人不管是留在家乡的还是跟去京城的,不说鸡犬升天也差不多了。陈家和王家现在都成了当地的大家族了。

四爷那边也多了不少人侍候。但重点推出的只有那么一两个。兼具美貌和情商的人不是那么好找的,而且东西一多就显得廉价了。只有那么一两个才衬得精贵。

“又醋了?”他两手一合把她给搂怀里了,张起麟在旁边一使眼色,带着人静悄悄的都退出去了。

“醋倒不醋。”李薇对这个还是有信心的。一是她跟四爷的感情在这里放着,二来现在京中形势一片大好,何必再添两个麻烦进来呢?所以不管是从哪方面看,四爷都不至于看到个长得还行的姑娘就起意。

四爷才不信,说是不醋怎么一直不抬头看他?还是有些不好受的吧。

“朕嫌她们闹得慌,不是连话都不会说,就是只会杵在那里跟个桩子似的。”他拉着她坐下,仿佛也不急着出去了。

“在太后这里累着了吗?”他是知道侍候人有多辛苦的,有时不是身上累,而是心累,要一直盯着别人,要茶要水,要温要凉,是想说话还是想休息,盯着看着,还要猜。一天下来通常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她在他那边时一直自在着,他不管她,由着她想干什么都行。

“不累。”她靠到他肩上,不是累,就是想他。

现在只能每天在他过来见太后,陪太后用膳说话时,两人能见一面。当着太后的面,不说坐到一块,牵着手靠一靠,连对个眼神笑一下都难得。

现在难得两人避开太后独处了,竟然像在偷情。

四爷知道她辛苦,轻轻抚摸她的肩:“快了,等咱们回京就好了。”

话音未落,薇薇的手就悄悄攀上他的脖子,把他的头轻轻拉下来。他愣了下,从善如流的低下头。

张起麟估着时间往屋里看了一眼,一见之下赶紧又把头缩回来了。

“嘿嘿。”张起麟笑着摇了摇头,把人都再赶得远了些。再让人去太后那边瞧瞧,要是太后差不多换好衣服了,他要过去告个罪才成。现在万岁爷可出不来。

谁知去太后那边的人回来说,太后连衣服还没换呢。

“太后喝茶呢,让人给她捏脚来着。”去的小太监也奇怪了,不是说要打球吗?万岁和皇贵妃进屋不出来了,太后那边也半点不着急?

张起麟虚打了他一下,嘘道:“你懂什么啊?”这是太后替万岁爷着想呢。

又停了小一刻才见里面的万岁爷和皇贵妃出来,二人脸上都红红的,目光像粘糖一样勾着丝。万岁爷舔了下唇,红润润的,泛着水光。皇贵妃的唇上胭脂没了,但也红得亮眼,还略肿了些。

太后那边把茶放下,对方姑姑道:“我看也差不多了,老四那个脾气,最多粘着皇贵妃说一会儿话,别的不敢。”

方姑姑笑道:“您要真心疼万岁,今晚让皇贵妃跟着回去歇吧。不然让万岁爷这么一天天的跑,恨不得一天跑过来两三趟,我看着都不忍心。”

太后笑着起身换衣服,跟方姑姑道:“老四就这脾气。他喜欢的人就要时时刻刻放在眼前。以前他跟老六好的时候也是这样,两人不读书的时候也在一块。”

方姑姑怕太后伤心,连忙说:“您现在有万岁和十四爷呢。”

太后笑着叹了声,道:“今晚就让皇贵妃跟着老四走吧。也解解他的相思病。”

打球的时候,太后看到她这个老儿子的眼睛像十七八的年轻人一样发亮发光,再看皇贵妃也是一样,她也不怕把老四给看化了。

这两个走到现在,真好的成一个人了。

毕竟是晚上,四爷和太后各扔了两球就不玩了。

太后指着李薇笑道:“我不做王母,今日就把织女让你带回去。”

李薇刚才就觉得自己失态了,此时一听脸都烧起来了。

四爷倒挺自然,还笑道:“还是皇额娘疼儿子。”说罢牵着她一起给太后行礼告退。

晚上,李薇体会了一把什么叫成了一汪春水。

整个人连心都烫热的化了,像太阳下晒着的奶糖巧克力。

他们亲着,吻着,抱在一起。

之后李薇就白天在太后这边,晚上回四爷这边。她都没想过自己这么蠢,早没想到这么好的办法。她跟四爷说,他也是一脸‘朕没想到!’。

好吧,两人蠢到一起了。

李薇从搬过来后就没见过那几个据说送来的小美女。她就发现在四爷这边侍候的人对着她还紧张了好几天,后来可能发现她没有‘问罪’的意思才自然多了,当然也更殷勤了。

四爷说人已经让他给送回去了,他还坦白本来肯收下人就是想勾引她过来,结果见她不上勾,他还挺失望。

李薇不知道该不该说,她真的认为四爷不会‘出轨’。或许他看到漂亮年轻的姑娘时会欣赏,但想把人往床上带就不可能了。她都想像不出来,四爷会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种跟他的画风完全不符的事来。

醉酒?毒酒事件后,四爷饮酒再也没超过一杯。

反正不可能。

如果现在有人跟她说,四爷对一个年轻女孩一见钟情了,她都能笑出来:别逗,这不科学。

她跟四爷尽量形容了下她的心情,道:“反正我觉得不可能。”四爷这边有人怎么可能会没人给她送消息呢?但她就是半点没放在心上。

四爷听她说完又眼睛又发亮了,还露出了一个很温暖的微笑。

一定是因为被她信任而感到满足吧。

她也觉得好高兴,两个互相信任真的好美。

将要回京了,李薇开始忙起来。相比之下,四爷和太后都闲下来了。现在都是四爷自己去太后那里,她不是在收拾行礼,就是在收拾行礼。

看今天四爷是一个人进来的,太后朝他身后一看,故意笑道:“我怎么听说你准备带人回京?皇贵妃跟你生气了?不理你了?”

四爷一下子就笑起来了,摆手道:“朕没收用,一早就让送回去了。何况皇贵妃心性单纯,她从不担心这个。”

太后哭笑不得,指着他对方姑姑说:“头回听说女人不爱妒的。我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在这上头缺根弦。”

四爷笑得挺自得,由着太后和方姑姑一搭一唱的取笑他,他就一句:“皇额娘不了解她,她这人就是简单。以前朕替她操了不知多少心,她还道朕难相处,是她包容朕,牛皮能吹到天上去。”

不想太后居然深以为然的点头:“所以我一直觉得皇贵妃不容易。你看,她能跟你这么久,应该是受了不少委屈的。你平日里的脾气没几个人受得了。能有这么一个陪着你到现在,你们两个还能这么好,我就是日后闭了眼也能放心了。”

四爷顾不上解释就赶紧对太后说您是千岁千岁千千岁,好日子长着呢。

在外头转了一圈,李薇的名声被镀上了一层慈爱宽和的金光。她都觉得自己快成佛能让人拜了。

她也看出来了。四爷其实做得相当巧妙。没让人一口气把她吹成菩萨。

他先是让人在京里这么说,再因为南巡把这股风吹到江南去。等江南人也说起来的时候,再把这股风吹回京城。

这来回一倒腾,原本心中存疑的,或者一早看出来这是皇上的把戏的人都开始迷惑了。

还有机灵的不管真假,只认准一条:皇贵妃最近很好说话,能走通她的门路!

李薇的门路一直都很不好走。不管是她还是李家,从不接任何的请托。不管是跑官,还是想换差事,求肥差,帮着脱罪,在朝上站队,说好话,等等。通通不接待。

因为这个,虽然李家在京中也算新贵,但一直没打开局面。

都说要当铁哥们要一起分过赃,一起嫖过娼,扛枪就当是打人啦。总之,要做些能够证明彼此友谊的东西,不是一起为了远大理想奔跑,那就一起同流合污。

李家既不跟人一起玩理想,也不跟人一做坏事。结下的倒多是泛泛之交。

被四爷夸‘李家乃纯臣’。

李薇当时就把这话传回李家,坚定他们继续做纯臣的信念。

毕竟她有五个阿哥呢,李家真正要起来,不是在雍正一朝,而是在未来。一时受点冷落不算什么。

但现在,李家的门槛已经快被人给踏破了。

李薇才回京,李檀就跑去找了弘昐,觉尔察氏这么大年纪了,亲自递牌子请见。

见着觉尔察氏,李薇才惊讶的发现额娘也老了。

不过还是那个能管着她的额娘。

觉尔察氏单刀直入:“万岁爷是不是想立你当皇后?”

李薇:“……”额娘您太直接了我不好往下接啊。

幸好母女俩说话时是让人都出去的。

停了一下,李薇整理了下思绪,克制、谦虚的说:“万岁没跟我提过。”

觉尔察氏:“跟我你还装傻?你听听外头你的名声现在成什么样了?不当皇后你吹这么大死吗?”

怎么听着额娘这形容不太对?

李薇别扭了下还是说:“……那总不能我去问万岁吧。”那也太没面子了。主要是也问不出口。谁知道他给她吹这种好名声是什么意思?

在觉尔察氏面前还是她闺女所以受了顿训的李薇送走了额娘,在四爷跟前纠结了五六天吧,就知道他把李家抬到镶黄旗了。

从此她不叫李薇,改叫李佳·薇了。

李薇囧了下,觉得这名字不太好听。李佳薇像另一个人。李佳·素馨?李佳·薇薇?

不管她怎么想自己的新名字,这对李家来说绝对是件好事。就连对弘昐等人也是好事。

朝中也终于出现了她封后的呼声。

☆、第509章

封后这个事跟李薇的关系不大。

应该说从那个大学士开始夸她起,事情就完全不由她撑控。回京后其实事实挺多的,因为马上就要换季了。去年没了个宣太妃,还苦逼的在新年里,搞得年都没过好。所以今年才回来,不过八月末九月初,李薇就组织宫里的妃嫔们进行健康体检。

最重要的当属太后。去年她就因为宣太妃的事病过一场,今年又出去跑了大半年,肯定累着了吧?而回京后的太后又很高兴,连着几天见人发礼物,成太妃的风湿痛也好了,也过来请安了,畅春园从早到晚都热闹得很。

畅春园自有驻扎的太医在,出巡时也是跟着去的。他肯定不能打包票说太后体壮如牛,话说得相当含糊。李薇就道让他多上心,不能等太后真不好了再来治,老人病最难治谁都知道,一个小着凉就可能要命,拉个肚子说不定人就没了。太后近几年除了换季时咳嗽两声,也就一二老年病挂在身上,大病是没有的。

都说这种人不病则已,一病惊人。李薇当然要未雨绸缪。

还有过年过节要准备的一切等等,都让她一时没空去管别的,偶尔有空闲都用来见孩子们了。所以当朝中人都开始翻着花的夸她的时候,她是听弘时说的。

弘时大概是被派来的‘报喜鸟’。他大概觉得这个她很高兴听?他就去打听来告诉她。

突然有一天他不来了,她还奇怪。

然后是四爷来告诉她,朝中开始有人骂她了。

所以弘时害怕就不敢来了。

然后四爷跟她说,那些骂她的是人是他安排的。

李薇虽然听了挺囧的,但还是理解的点头,跟他说:“别让孩子们知道。”不然万一有一个不能理解——虽然她也不想不明白原因,但她相信四爷不是故意拿着这件事来玩。

总之,有些事还是应该瞒着孩子们的。

四爷似乎也很轻松,虽然不像是担心她生气的样子,还是解释道:“有些事赶早不赶晚,先把这些事给解决了,省得到最后再让他们出来碍眼。”

李薇这个皇贵妃其实当得并无劣迹能够让人拿出来说嘴。她没有公开的被皇上、太后这些长辈训斥过。也没有恶打宫人一类的丑闻。

李家也从来没有出过不肖子弟。

她的功劳却很明显,四爷就给她数,头一条就是说她是先帝赐的。

这个当然是胡扯的。当时是太后让永和宫嬷嬷去挑的,而太后甚至都没过目。

但此刻为了给她增光添采,赐人的就成了康熙爷了。

因为是自四爷连贝勒都没封,还住在宫里时就侍候他,这就是跟四爷同甘共苦的证明。

,自然就是她替他生的那六个孩子。五男一女全都活下来了,这种大功劳是一定要被点出来的。

这一条后来也被牵强附会的算到了康熙爷的头上,说康熙爷就是认为这个女子有福气,能生会养才赐给四爷的。

李薇替康熙爷囧一把,她想康熙爷就算再十项全能,看女人是否好生养这个技能点肯定是没修习过的。

剩下的就是说她这人的人品非常好,基本属于打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那种真圣母。侍候四爷尽心,对太后孝顺,对孩子慈爱,甚至跟已经去了的孝敬皇后关系很好——这句绝对是假的。

李薇总觉得这样太过分了。虽然不至于直接说她和皇后水火不融,但说她们两个是好闺蜜也太过头了。

不过这些都是下头人夸的,四爷每次都是起个引子,剩下那些人怎么夸她,他可没有打出样稿来让他们照抄。

当夸她和皇后好,好到两人简直是四爷不在家的时候,她们两人是朝夕相对的,皇后时常赏赐,每回给她的赏赐都是最重的,她也时常去陪皇后说话。

写这本折子的那个人夸了句‘孝敬皇后与皇贵妃,恰如娥皇和女英’。还说孝敬皇后去后,曾执着皇贵妃的手请她照顾四爷,这样她才能瞑目。

李薇听说后不知是该羞还是该愧,还是四爷看出来,竟然道:“此折所述并无虚假。皇后临去前给朕上了遗折,道朕与弘晖交托你手,她才能放心。”

说罢还把遗折拿来给她看了。

遗折被保存得很好,就放在四爷的书房中的一个匣子里。边都有些毛了,似乎四爷应该时常翻看。

上面不但有写李薇,还道希望弘晖日后‘效裕亲王’,道弘昐品德贵重,堪为太子。

这本折子写于何时,又是什么时候递到四爷手里的,李薇统统不知。但她却能从这本折子上感觉到皇后去前的忧心憧憧。她放心不下弘晖,只能这样向四爷乞怜,力图为弘晖换来一份皇上的怜惜。

活着的时候,她可能无法替弘晖退让,临死前,她替弘晖退让到底。这样不管弘晖在她去了以后做了什么,四爷只要看到这本折子,都会再宽容他一二分。

这大概也是在弘暾这次的事中,四爷仅仅是不见弘晖而已。平时里的赏赐并没有落下他,也没有革去他的爵位。

李薇并不知道弘晖在弘暾这件事里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但在过去两年后,她还没有看到四爷跟弘晖之间破冰的希望,就猜出当年,弘晖应该也有做了点什么。

或许不是弘暾,或许是遗诏。想想看,仅凭隆科多和八爷,真的能说动弘昌替他们在乾清宫大开绿灯?

但她也只能猜而已。这两件事已经成了四爷的禁忌,挖掘真相对她来说没有好处。在心里过了一瞬间后,她就忘掉了。

骂李薇的也是自然是说她独霸后宫。自从四爷登基后,虽然也有秀女被遴选入宫,但却无一人生下皇子或皇女。彤史他们看不到,又不能质疑是不是四爷硬件不管用了,只能认为既然没有皇子皇女出生,那就是皇贵妃太霸道了。

当皇贵妃时这样还没问题,当皇后自然不行了。

但这个骂点一出来就很快被淹没在四爷是如何勤政,如何殚精竭力,他是个不爱女色的皇帝,才不是皇贵妃太霸道。再说生不出皇子皇女那是后宫中的女子不给力,皇上也有宠爱他们啊,不是有封吗?既然封了,那就肯定幸了。

后面就歪楼到给四爷歌功颂德上去了。

虽然很快歪楼了,后面的折子里也没有类似的话了,可李薇却钻牛角尖了。

四爷发现这几天她的眉头总是皱着的,好像在发着愁,又好像是在发怒,火气都大了几分。叫太医来看,号脉说没病,就是有些火气,把火发出来就行了。

四爷就把她拉去打保龄球了。

别看李薇把这东西苏出来了,其实她打得烂极了。每次都洗沟,偶尔有一次不洗沟给中大奖似的。

然后四爷特意给她做了个没沟的,球道像滑梯那样,它本来就是个沟。李薇只要往里扔就行了,力气够就能撞倒木瓶。

玩出了一身汗,胳膊酸得抬都抬不起来后,四爷让人给她按摩,再慢慢问她:“最近有什么不快的?”他也想了几天了,怎么想都只有那本折子,笑道:“是不是因为那本折子?”

四爷轻轻摸着她的头发,“朕又不在乎这个。你霸着朕,朕更高兴。”

李薇默默道:“……可是真当了皇后,那不是就有劝你去临幸的义务了吗?”

四爷想破天也想不到她这几天居然是在担心这个。

李薇就觉得他的手一顿,拿开。她想他这是生气了?扭头去看,他竟然是一手捂嘴,在憋笑!跟她的眼神一对就憋不住了,大笑起来。

“傻话!这世上哪个皇后会傻到把皇上往外推?”四爷边笑边摇头,想不通她怎么会有这个念头,他只道:“你以前都敢霸着朕,吃醋吃得厉害。难道当了皇后反而不敢了?天下间有这样的道理吗?”

“……那宫里没孩子出生……”她被他这么一说也觉得好傻。当皇后才更有理由霸着四爷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