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仿佛他已经不再是九五之尊,而只是一个老迈病弱的慈父。

太上皇乾隆忽然喃喃道:“这些日子,朕一直在想,这些年……朕是不是错了?”

惇太妃脸色一紧,忙道:“太上皇是圣人,圣人怎会有错?”

太上皇乾隆宛若自语般呢喃:“朕不是圣人,朕也会犯错……”

是啊,又有谁是圣人呢?谁都会犯错,只是乾隆是皇帝,皇帝犯错,而且还犯了这么多年,已经几乎要将这个帝国拖入深渊了。怎么看,这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林羡余忙柔声道:“汗阿玛,您累了,你好好休息。”——她的语气像是哄小孩子一般。

太上皇点了点头,“是啊,朕累了。”然后,他就合上眼睛,沉沉睡去了。

在林羡余天眼扫描之下,已经不难看出,乾隆的身体已经很糟糕了,糟糕到随时可能驾崩。

她沉默了,说实在的,她那日一气之下,也只是想狠狠教训乾隆一下。

却没想到……竟会让他提前死去。

林羡余怅然叹了口气,虽然乾隆死去,并不是什么坏事。

此时此刻,他大约有些明白胤禟对和珅的感情了。

虽然罪大恶极、罪不容诛,但他们身为父亲,对待子女,却是极好。

集人渣与慈父属性于一身,人类……还真个复杂的种族啊。

惇太妃忙给太上皇掖好了被角,便拉着林羡余去了西次间,她压低声音道:“太医们虽然竭尽全力,太上皇已经日渐油尽灯枯,怕撑不了太久了……”

惇太妃叹息连连,“太上皇一旦驾崩,只怕和珅——”

惇太妃看着自己年轻的女儿,满眼都是怜色,“可怜了你了。”

林羡余笑了笑:“我没事,十五哥哥看在我的份儿上,不至于太为难额附。”

惇太妃点了点头,“皇帝的确仁厚。”

仁厚的嘉庆帝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清帝国,但也总比被乾隆折腾到死略微好些。

新帝登基第一件事便是追尊生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并册了后妃,然后竟是恢复了和珅之子、丰绅殷德散秩大臣之职位。

对此,胤禟忍不住鼻孔出气哼了一声,“这个嘉庆,也只是看似仁厚而已!”

林羡余一愣:“这话从何说起?”——你丫的官复原职,怎么不高兴了?

胤禟淡淡问:“我是因何才失了官职的?”

林羡余脱口道:“因为奏请废黜议罪银……”话刚出口,她瞬间明白了。

嘉庆帝恢复胤禟官职,是想让胤禟再上一次折子,然后嘉庆就可以顺势废黜议罪银了。

林羡余撇嘴:“就为这点儿小事,值得这么费心思吗?”——她前日去宁寿宫请过安,乾隆这会子真真是个行将木就的老不死了,人生生瘦了一圈,早不复之前的高高在上了。

嘉庆完全没必要如此小心,大可直接下旨废“议罪银”。

胤禟哼道:“他正忙着收拢兵权呢,别的事儿,自然要格外小心。”

明明兵权还未完全收入囊中,嘉庆帝永琰就急着废止议罪银,可见他还算是个明君,他知道议罪银多存在一日,国脉根基都多一分虫蛀。

“那你就上个折子呗。”林羡余笑道,“也不是多大不了的事儿,你如今遂了他心意,他日后自然会念你的功劳。”

胤禟轻哼道:“我只盼着,他清算和珅的时候,别把我一块清算进去就成。”

林羡余知道历史,就算胤禟什么也不做,也能免于连坐。

但她看得出来,胤禟会上这个折子的。

这时候,德馨嬷嬷快步进来禀报:“公主,和大人求见。”

“哦?”和珅一直很少登临公主府,因为胤禟几乎每日都会去隔壁和邸。只是自打太上皇退位,胤禟便不怎么常去隔壁了。

所以,和珅才只能选择亲自登门。

林羡余道:“那我稍微回避一下。”

然后,她就起身去了内室。

她有天眼,哪怕去了里屋,也依然看得清清楚楚。

几日不见,和珅又瘦了不少,之前皇帝八十大寿的时候,和珅还有些富态,才几个月光景,人就瘦了一大圈。

见到这个大贪官,胤禟还是起身执礼。

和珅因瘦削更见衰老的脸上露出浓浓的苦涩,“阿德,自你婚后,我是愈发看不透你了。”

胤禟沉默了片刻,却避而不答,转而道:“太上皇会遭此变故,也在我意料之外。但事到如今,您也该想想抽身之策了。”

和珅却仰头笑了,“抽身?!以我今时今日的境地,哪里还能抽身?我今日入宫,已经辞了领侍卫内大臣之职。”

领侍卫内大臣掌管宫廷禁卫,虽然领侍卫内大臣不止一位,和珅也不可能因此职位就掌控内廷禁卫,但若失了此职,和珅的无疑是又后退了一步,嘉庆的屠刀也更锋利了一分。

“那您打算怎么办?”胤禟冷静地问,此时此刻,他最担心的就是和珅狗急跳墙,万一和珅谋逆,他纵然没有参与,也还是会被牵累。

“我还能怎么办?”此时的和珅就像是一个寻常的老人,他倒坐在了一旁的扶手椅上,满目怔忡,他眼里满是血丝,眼底满是绝望。

胤禟忙道:“我和公主都会尽力为您周旋。”——只是再怎么周旋,和珅是不可能活命的。

第368章 和珅末路(上)

和珅忽然笑了,笑得肆意而悲凉道:“我这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也曾权倾朝野!纵然有朝一日要身首异处,我这辈子也不亏了。”

听到这番话,哪怕是胤禟也不免微微震惊,“您、您早就料到……那您为什么又要走上这条路?您出身世家大族,靠着祖宗恩荫,也一样能立足朝堂!”

和珅冷笑道:“祖宗恩荫,却也不过就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儿!我若清清白白做官,只怕十辈子也爬不到这般地位!朝堂腐败,由来已久,不是因为有了我和珅,吏治才开始腐坏的!太上皇穷奢极欲,他需要一个钱袋子,来满足他永不知足的奢侈欲望!没有我,也会有别人!”

这番话,让胤禟无可辩驳,和珅贪婪,但缔造和纵容了这份贪婪的,何尝不是乾隆皇帝?

甚至,论贪婪,乾隆远胜和珅!!和珅固然罪无可恕,但比他更加万恶不赦的,是如今躺在宁寿宫颐养天年的太上皇!!

旁人兴许还会敬畏这位太上皇,但胤禟不会。

胤禟比任何人都清楚,弘历才是大清国运由盛而衰的罪魁祸首!和珅,顶多只是个帮凶。

胤禟还是忍不住道:“那您也不该提出‘议罪银’。”——这条规章,简直就是在蛀空国运根基!

和珅嗤笑,“没错,议罪银是我想出来的!因为太上皇要南巡,而且要办理得浩大隆重,但国库早已被他前几次南巡给掏空了!除了‘议罪银’,我想不出别的法子给他捞银子!!可到头来,那些个御史文人,就只敢骂我和珅是奸佞小人,却没人敢说太上皇是昏君!”

胤禟淡淡说:“所以先帝爷显灵了,太上皇遭了报应了。”

和珅不禁微微一震,他没想到阿德竟然如此嘲讽太上皇,他看着自己这个有些陌生的儿子,“你是唯一一个敢骂太上皇的。”

胤禟笑了笑:“我听公主说,先帝爷也骂了太上皇了。”

和珅默然片刻,突然笑了,“先帝爷显灵一事,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太上皇沽名钓誉,自称‘十全老人’,如今是要成为千古之耻了!”

想到太上皇也注定要臭名昭著,和珅突然释然地笑了,“太上皇百年之后,见了先帝爷,不知会是何等场景。”

胤禟心道,老四大概恨不得亲手掐死这个儿子吧?若老四能重活一世,肯定不会选弘历这个败家子继承皇位!

胤禟叹了口气,“我也没想到,竟会这么快。”——若非小鱼心疼他,要给她出气,乾隆不至于这么快退位,更不至于这么快病重!而和珅也不至于这么快走向末路。

说到底,都是因为他啊!

和珅深深看了自己的儿子一眼,“你也猜到,为父终有末路之日?阿德,你……跟以前不大一样了。”

胤禟俊俏的脸上没有丝毫心虚之色,“这样不好吗?”

和珅默了片刻,“你如此明透,自然是好事。为父……也能安心了。”

胤禟无声地叹了口气,这个和珅,虽然不是个玩意儿,但又着实是个好父亲。

和珅拍了拍儿子的手背,目光里饱含慈色,“你放心,太上皇还活着一日,嘉庆就不会对我动手。但若有朝一日,太上皇龙御归天——”

和珅坦然地笑了:“那你也不要为我求情,好生照顾好你母亲便是。若有可能,尽量保你叔父性命。”

和珅有个亲弟弟和琳,因和珅的权势,也已经官居四川总督。虽然是因为这层关系,和琳才官运亨通,但其人也的确骁勇,并且行事节俭,不类其兄。

胤禟叹了口气,“我会尽力而为。”

和珅欣然点头,又叮嘱道:“你好生照顾好你自己,记得一定要好生笼络住十公主。有她在,你就能安好无虞。”

胤禟很是无语,但还是点头应了,“我与公主,一直十分恩爱。”

和珅释然一笑,他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阿德,你也长大了,为父安心了。”

然后,和珅没有再多说什么,便孤零零立刻了公主府。

林羡余这才从内室走了出来,她在里头听得真真,和珅这个人,虽然走了歪路,却一直都明白,自己注定没有好下场。所以,他教导弟弟清廉,教导儿子读圣贤书。

和珅的教育其实是成功的,他与皇家联姻的策略也是成功。有了皇家这层保护伞,纵然被牵累,但起码至亲们都可以保住性命。

只不过,也注定保不了他自己的命。

胤禟低声问:“弘历的身子怎么样了?”

林羡余摇了摇头:“腿上的毛病是好不了了,再加上又受了这么大的打击,身体状况很糟糕,怕是活不了原本寿数了。”

胤禟叹了口气,也就是说,和珅肯定会提前被赐自尽。

“怎么了?不忍心了?”林羡余问道。

胤禟喃喃道:“我原本一直挺厌恶他的,但是……他对我,比上辈子汗阿玛对我都要好。”

林羡余笑道:“因为你是和珅的独子!而康熙有二十四个儿子!”

林羡余低声道:“你也不用难过,他搜刮民脂民膏,穷奢极欲了一辈子。最终还能留个全尸,已经算是不错的下场了。何况,这条路是他自己选的,乾隆虽然昏聩贪婪,却也没逼他做贪官污吏。”

胤禟低声道:“我知道,他罪有余辜。”

只是,心里突然竟有些不是滋味。

唉,没想到,心狠手辣如他,竟也会怜悯。

随即,胤禟便再次上折子,请求新帝嘉庆废止“议罪银”,在朝堂上,立刻就得到了一众清流的附和。

因此嘉庆帝立刻准允,自此,实行了十多年的“议罪银”毒瘤终于被彻底废黜。

一时间,百姓们无不交口称赞新帝贤德。

而趁着这股声势,嘉庆帝将领侍卫内大臣一一撤换,换成了自己心腹,原九门提督也识趣“致仕”,嘉庆帝顺利掌控了京畿兵权,皇位算是初步稳固了。

就在嘉庆帝一步步掌控权利之际,太上皇也在嘉庆元年的冬天腿疾复发,又兼寒邪入侵,终于一病不起,然后没几日就一命呜呼。

林羡余没心没肺地表示,又不是她害死了乾隆。

是这老昏君心虚,所以才挂得这么快。

太上皇死了,嘉庆甚至都没等到国丧结束,就直接对和珅动手了。

第369章 和珅末路(下)加更

和珅原本还在先帝棺椁前举哀呢,丧服都没来得及换,就直接锒铛入狱。

然后是封锁和邸,三法司会审,最终罗列出二十条大罪,条条当死,罪无可赦,随后嘉庆帝下旨查抄和邸,林羡余住在和邸隔壁,就能听见那乌泱泱的动静。

从天蒙蒙亮,一直查抄到傍晚,足足抄出了八万万两白银,还有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据说折合清朝十五年的财政收入。

怪不得被后世称之为“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嘉庆二年正月十八,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共同上奏,当处和珅以凌迟极刑。

时至今日,林羡余这才终于入宫求情,其实也只是走个过场罢了。毕竟身为儿媳妇,她总得做做样子。

国丧未尽,林羡余一身丧服雪白无暇,反倒是衬得容颜如玉,再加上此身生了一张精致的小圆脸,倒是分外可人,

嘉庆看在眼里,也不免眼中有了些许怜色。

“平身吧。”嘉庆连忙正色道,“朕知道,你是为何而来的。崇如先生也向朕极力谏言,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毕竟是先帝宠臣,朕已经决定,从宽处置,赐他自裁。”

崇如先生就是体仁阁大学士刘墉,也算是一代清官名臣了。

也正因为是清官,所以一直都站在和珅的对立面。

然而,刘墉却为和珅求情了。

当然,这不是为了和珅,而是为了朝堂稳固。

林羡余忙屈膝一礼:“多谢皇上恩典。”

嘉庆看着一身雪白丧服妹妹,叹道:“朕也是看着你长大的,当初,朕是一千一万个不愿意你嫁给丰绅殷德,但朕当年无力阻拦,只能眼睁睁看着你下嫁。”

嘉庆感叹地叹了口气。

林羡余尴尬了,她的小禟禟好着呢,她小声辩解道:“额附对我很好。”

嘉庆眉头略略舒展了些,“废止议罪银一事,他也算是大义灭亲了。你告诉丰绅殷德,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朕不会迁怒于他。”

林羡余见左右没有外人,便小声道:“多谢十五哥哥。”

自嘉庆继位,林羡余就没有再叫他哥哥,一直都是客客气气尊称皇上。

嘉庆帝目光柔和,就像是个寻常人家的哥哥,“朕把和珅宅邸赐给了十七弟,以后你们比邻而居,有他照应你,朕也能放心许多。”

这回十七阿哥也是赚得盆满钵满,虽然和珅宅邸被抄了个干净,但总归还有那么多不动产,嘉庆倒是个好哥哥,大手一挥,直接把和珅府给了自己亲弟弟。

林羡余回到公主府已然是午后了。

冯氏一脸焦躁地扑了过来,一把抓住林羡余的手腕,“公主?老爷如何了?皇上可曾开恩?”

林羡余道:“皇上发了话,将和丈人改判为赐自尽了。”

听了这话,冯氏宛若被抽走了灵魂一般,整个人直接软倒在地。

这阵子,和珅下了天牢,和邸也被查抄,冯氏只得带着和珅的一干家眷暂住进了林羡余的公主府。

随着和珅罪状落实,冯氏也是惊恐悲伤交加,已经连续数日难以入眠了。

林羡余之所以肯入宫求情,除了要做做样子,这冯氏也着实是哀求了多次了。

胤禟赶忙上前,将冯氏给搀扶了起来,“额娘,公主已经尽力了。”

冯氏本就体弱多病,这阵子更是瘦了一圈,整个人都几乎脱形了,她顿时簌簌泪如雨下,“老爷……难道真的活不成了吗?!”

冯氏突然再一次抓住了林羡余的手腕,她眼中满是哀求之色:“公主,我求您了,再去跟皇上求求情吧!老爷他,也只是听从先帝旨意,为先帝办事而已!他纵然贪污,可府邸也都已经查抄了!何必一定要老爷的命呢?”

林羡余无语,也不想想和珅这些年做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连和珅自己都明白自己罪在不赦,不求苟活。这冯氏大约是深宅呆得久了,有些糊涂啊。

也大约是夫妻感情太好了,所以冯氏才无法接受。

林羡余道:“我已经尽力了。”

胤禟也急忙道:“额娘,皇上已经看在公主的面子上,格外开恩了。咱们母子如今能安然住在公主府,不受牵累,也皆是因为公主庇护!”

冯氏哭得满脸斑驳,“我、我……德儿,我与你阿玛夫妻三十载,不成想,他竟要先我而去!”

胤禟叹了口气,这个时候,胤禟也不好当着冯氏的面说和珅是罪有应得,“额娘,儿子扶您回去歇息吧。”

说着,他忙用眼神示意了林羡余一眼。

林羡余颔首,“我会叫小厨房炖一盏安神汤。”

目送他们母子退下,林羡余揉了揉眉心,这阵子,连带着她的府上也乱糟糟的。

等和珅死了,冯氏还是要另做安置。

毕竟这里是公主府,胤禟住在这儿也就罢了,冯氏住在这里一则不合规矩,二则她也不喜欢跟婆婆住一块儿。

相比之下,和珅的其他姨娘都安生多了,乖乖缩在别院里,一声不吭。

大约一个时辰后,胤禟才揉着眉心回来,“这冯夫人,也太爱哭了。”

林羡余歪在美人榻上,吃着奶茶,淡淡道:“许是跟和珅太恩爱了吧。”

胤禟蹙额了蹙眉:“却也算不得多恩爱,你没见和珅还有那么多侍妾么!”

林羡余“唔”了一声,倒也是,大概是古代的女人对男人要求比较低吧。而且冯氏一直仰赖着和珅,才能享受那一等一金尊玉贵的日子,哪怕是皇家福晋,在她面前也得客客气气。

但如今这座靠山突然就崩塌了,冯氏才一时间无法接受。

林羡余忙问:“冯夫人睡了吗?”

胤禟摇头,“我见长姨娘和徐氏在旁伺候得很好,就推说要为和珅在牢里打点一二,就过来了。”

长姨娘是和珅的二房,给和珅生了女儿的那位。

而徐氏……和珅有姓徐的侍妾的吗?

“徐氏是谁?”林羡余连忙问。

胤禟哼哼道:“你倒是忘得快!不就是你给我纳的那个妾么!”

林羡余愕然,“她怎么也跟来了??”

胤禟无语凝噎:“和邸都被抄了,她当然只能跟着冯夫人了!”

倒也是。

林羡余揉了揉眉心,“还是尽快叫底下人相看个宅子,和珅这一堆妻妾住在我这儿也不合适啊!”

胤禟点头,“你放心,我已经叫人去相看了,只是这银子……还是得走你公主府的账。”

林羡余笑了:“这几年,你赚的钱全都在我的账上,当然也只能走我的账。”

过了没几日,就传来消息,和珅在天牢中自缢而亡。

第370章 未亡人冯氏

和珅临死前,胤禟终究还是花了银子打点,并给他送去了最后一餐断头饭。

和珅死后,遗体发还,只是和邸已经属于庆郡王永璘所有,故而和珅也只能在他弟弟和琳府上办了丧事。因是罪臣,所以丧事也只能从简。

也因和珅之死,胤禟作为丰绅殷德,也少不得辞去官职,丁忧服丧。

和珅去世满头七,胤禟就已经在西城买下了一栋两进的宅子,虽然远不能与和邸相提并论,但也足够容纳和珅的一干妻妾了。

“什么?我要搬出去?”冯夫人脸上有些诧异。

胤禟几乎无语了,“额娘,这里是公主府,您和姨娘们住在这儿,是违制的!一时在此借住也就罢了,但若是住得久了,肯定会被人弹劾的!”

冯氏脸上有些讪讪,“是我一时忽略了。”——看着这华美玲珑的公主府,冯氏眼里终究有些不舍。

“可是,德儿,你买的那处宅子,未免小了点。你阿玛还有这么多姨娘,怕是会有些拥挤。”冯氏忍不住有些抱怨。

胤禟揉了揉眉心,“长姨娘是大姐姐的生母,给她单独院落也就是了,其余的您看着随便安置即可,其中年轻的,您日后叫她们改嫁也无妨的。”

冯氏蹙眉,嗔道:“那怎么能成?好女不侍二夫!”

胤禟有些烦了,“那您自己看着办吧!”

冯氏见儿子有些不耐,心下有些不快,她沉着眉心问:“德儿,这件事,是你的意思,还是公主的意思?”

胤禟眉心一簇,“额娘这是什么意思?!额娘带着姨娘们住在公主府这么多日,公主可以一丝一毫慢待?!若非有公主,咱们母子早就该流放宁古塔了!”

胤禟心下不忿,这个冯氏夫人,往日富贵煊赫的时候,倒是温柔贤惠,如今败落了,反倒是不能共患难了!

冯氏脸色有些讪讪,“德儿,你莫生气。公主金尊玉贵,我自然没有长久住在公主府的道理。只是这突然就要搬出去,要跟你分开,额娘心里有些难受罢了。”

胤禟只得耐着性子道:“您放心,儿子以后会常去给您请安的。”——好歹她占据了丰绅殷德的身子,自然有义务照顾冯氏余生。

说着,胤禟从袖中掏出了几张银票递给了冯氏,“这是公主给您的体己。咱们家今非昔比了,您省着点花。”

冯氏瞅了瞅那银票的数目,叹了口气,“可不是只能省俭着些了么。”

胤禟旋即又道:“对了,额娘,我瞧着徐氏伺候您很是尽心,咱们府昔日的奴仆也大半被发卖了,您就带着徐氏一块过去,以后就让他伺候您吧。”

冯氏忙道:“这怎么能成?徐氏是你的侍妾,而且还是公主的人,哪里有我带走的道理?除非你也跟着娘一块过去。”

一想到冯氏这性子,胤禟如何愿意过去跟着住?

胤禟只得耐心地道:“额娘,儿子虽然免于连坐,但难保日后不被清算。所以儿子必须好生笼络住公主,您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