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当初要是能护着她几分,怕是不至于走到如今这一步。

“你可怨爷?”

李絮睁开眼,想了想,要是原身,恐怕是怨恨的,不过自己不是原身啊。

“不怨。”

‘四爷’不信她是因为深爱自己才不怨,便问:“为什么?”

李絮笑了笑,小脸如早上绽开的美人蕉一般。

“你对我,无情。是我不该动心。既然是一腔热情错付了,我无怨。因为,是我错了。”

只能说,这个四爷不喜欢原身,那么原身该有什么结局都是没办法的事。

一个不喜欢你的人,即便是你的夫君,指责他也毫无意义啊。

‘四爷’没想到她会这样说。一时竟无语。

“你要记得,答应我的事。”李絮最后确定一遍。

‘四爷’没说话,只是点点头。

三日后,在‘四爷’后院都准备收拾李絮的时候。这个原身安安静静的去了。

小丫头被赏赐了不少东西,放出了府。

‘四爷’坐在书房里,坐了一下午。对于他而言,这已经是很沉重的悼念了。毕竟他的心,在那个位子上。

只是,往后好多年,看见蔷薇就会想起那女子淡然的面庞。她说:我无怨,因为,是我错了。

☆、232.第232章 珊瑚树

更不曾教会孩子们如何讨好自己。对于以后,她想过叫孩子们中的一个做太子么?四爷都怀疑了。她只怕是等着,自己如何安排就如何接受。不去争夺吧?

她信任自己,即使自己已经是九五之尊,她依旧信任自己。信任自己对她的好,也信任自己对孩子们的好。

“午膳就在这用吧?我叫人预备孩子们爱吃的去。”李絮走神结束,就预备着弄什么吃了。

“额娘,我想吃火锅!这天气吃火锅最好了吧!?”弘昀问,不过他也想着,皇阿玛吃不吃?

“可是我想吃烤羊!架着火一边烤一边吃多好啊!”弘明道。

“阿玛,额娘,你们想吃什么?”弘晴问。

“随你额娘。”四爷吃什么都好。

“我也不知道啊,大阿哥想吃什么?弘昼呢?”李絮也想不到吃什么。

弘晖忙站起来:“随李额娘安排。”

“李额娘安排的一般都是好吃的。儿臣不挑。”弘昼笑着道。

“那,你们决定,是烤羊还是火锅。”李絮把皮球踢给了孩子们。

“就烤羊吧,弘明最小了。听他的。”弘昀最是个会让着人的孩子。这顿不吃火锅,下顿也可以啊。

“行,那就烤羊,做些别的菜,汤什么的叫厨子看着来好了。”李絮回头吩咐巧珠。

巧珠忙答应着出去了。

“巧珠姑娘,要去点膳?您说出来,我去啊?”张德利笑着道。

“公公快别这样了,我去就好了。”巧珠巧圆几个和已经走了的巧月巧云不一样,她们上位晚,对张德利还是有些惧怕的。

不过张德利倒是喜欢和这一批共事。巧云巧月在的时候,因为主子偏爱宫女,她们对张德利等人有些压制。

如今,倒是平衡了不少。

何况巧珠巧圆几个,都是比较柔和的性子,共事不累。

“行啦!这大风大雪的,叫你一个姑娘去做什么?还是我去!顺便我管刘爷爷讨几碗好汤喝喝去?”张德利笑呵呵的拍拍巧珠的肩膀道。

巧珠也笑了笑道:“那就有劳公公你了。主子说要烤羊,其他的叫刘爷爷看着上就是。不过我想着烤羊吃了还是不那么服帖,叫刘爷爷做个好汤最好了。”

“得嘞,我这就去。”张德利亲自撑着伞晃晃悠悠的去了。

御厨们的帐篷离得不远。

因为出来,所以御厨们就伺候着万岁爷,贵妃,阿哥们和几个嫔妃的膳食。随行的大臣和皇子们都带着自己的厨子呢。

张德利来了的时候,小太监早就过来了。

“劳驾您来亲自来,贵妃娘娘怎么吩咐?”把他拉进去就端上茶问。贵妃娘娘如今和万岁爷吃住在一起的,一般来说,贵妃点膳的时候,就是包括了万岁爷的。

这出来几天,万岁爷可没亲自叫人点膳,都是贵妃安顿的。出了大宴的时候按着规矩来。

“德利来了,怎么说?今儿怎么安排?”刘武笑呵呵的过来拍拍张德利的肩膀。

“刘爷爷吉祥,主子们说想吃烤羊。您老看?”张德利也是笑呵呵的。

“有!有!备着呢,赶紧的。”刘武回头对着里头喊了一嗓子,就有小太监把洗好剥好的小羊烤上了,等到七八分熟连着火一并抬过去。

“还要什么?”

“主子说叫您老看着安排,不过天儿不好,备个好汤是要紧。大阿哥和三阿哥,还有我们几个小主子今儿和万岁爷都是一道用。您老也方便了,一趟走。”

“可不是!这可是好做了。得嘞,请好吧!来来,给你张哥哥端上一碗刚出锅的牛骨头汤,多放点肉!天儿冷。撒上胡椒面!”

刘太监拍拍张德利道:“你不急回去,先吃点颠颠,我去忙活!”

张德利忙道:“刘爷爷去忙,我就舔着脸蹭一顿!”

刘武进了里头心道,这也好安排。除了大阿哥身子不好,不爱吃荤,其他阿哥们都是肉为主的。

再给贵妃做几个辣的,做几个炖盅就好了。刘武掂起大勺,心里就有数了。

这一年是除服之后第一年,所以四爷生日就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四爷的意思是不过,不过满朝文武都不同意。于是十月三十万寿节这天,就在乾清宫开了宴。

隆科多送了一株一人多高的珊瑚树,朱红的颜色,上头还点缀了不少明珠,最上头是一颗拳头大小的夜明珠。黑暗中发出幽幽绿光,很是贵重。

四爷笑呵呵的看了看,只是说了句,舅舅有心了。

过年的时候,命妇进宫,就在昭阳宫大殿中,见着了那株珊瑚树。

那绝对是违制了。大红的珊瑚树向来只能是摆在正室的房里。在宫里,只有太后皇后可以摆。可是谁敢说什么?这明显是万岁爷赏的。万岁爷对贵妃的宠爱真是明显啊!

于是,过了年,就有请立太子的折子,提起了皇四子弘昐,皇五子弘昀,皇六子弘晴,皇七子弘明。当然请立弘晖的也有不少。弘昼也有,独独没有弘时。

大臣们不知道弘时如何得罪了万岁爷,但是打从年前颂金节,万寿节,到过年都没见二阿哥出现,还有什么不明白?这是得罪了万岁爷的人,谁不开眼去提他?皇上又不是没别的儿子了。

大臣们都是待价而沽的。早早立太子,站对了阵营将来几代的富贵也都有了。

不过也有大臣是坚定的站在皇上身后的。绝口不提立太子。他们的态度是:皇上,臣听您的!

这样的大臣就有十三爷,七爷,十四爷,李家父子,李卫等。

隆科多是支持弘晖的。他坚持大阿哥虽不是中宫亲生,但是大小是在皇后娘娘身边长大的。那就是中宫嫡子。又是长子,立嫡立长,没错了。

三爷打头的几个官员是坚定的要立四阿哥弘昐。他们的理由是,当今,先帝,甚至顺治帝,也都非嫡子长子,个个都是英明的君主。四阿哥弘昐聪慧,健壮,文章武艺骑射无不是好的,出生贵妃,处处都是极好的,就他了没错。

☆、233.第233章 四爷出巡

请立弘昀,弘晴,弘明的也和三爷他们差不离,不过是说出几个优点来,比如说弘昀长得颇像先帝。

比如说弘晴最有乃父之风。

比如说弘明孝顺,当为太子。

提起三阿哥的那几个人也是说三阿哥孝顺,谦和,仁厚什么的。

倒是八阿哥还小,生母纯嫔也无甚恩宠,还未有人提起他。

散朝后,四爷将几个亲近的臣子留下了。

“今日之事,你们怎么看?”四爷看了看下面站着的几人问道。

几人对视了一眼,都道:“臣等听皇上的。”

四爷笑笑:“推得倒是干净,你们也给朕出出主意才是,十三弟,你先说。”

十三爷见点了名,没法子,只好说:“臣弟觉得,如今议储,虽说是早安国本。但是立太子是国之大事,轻易不可为之。皇上的皇子们最大的也不过今年十五的虚岁。皇上如今才是盛年。。”

“臣以为,我大清几代下来,嫡庶,长幼都不是最要紧的。做要紧的是择贤而立。臣说句不敬的话,皇子们做了皇子才几年?就是先帝,不也是看了许多年才选出万岁爷这样的英明君主?”李卫恭恭敬敬的道。

“臣弟觉得李大人说的有理。皇兄如今盛年,不说以后的皇子,就是如今这几位,也要慢慢教,慢慢看。”七爷也忙接话。

李成儒也被留下了,他是本着坚决不开口的态度。不过他不开口,四爷还是要问:“李爱卿,你意下如何?”

“万岁爷慧眼,定会选出最适合江山社稷的继任君主,臣一切听万岁爷的。”李成儒站在当地,深深地行了个礼。

四爷笑了笑,也没再问,就知道是这样的结果。

众人也都是好笑。这人也只能这么说,议储的六个皇子里,四个是他的亲外孙,赢面很大。他是说什么都不合适啊!

只得这样最好。反正李家虽说有贵妃,可是走的还是纯臣的路线。这样才是聪明人呢!

四爷到了昭阳宫就问李絮:“今日大臣们都提立太子之事,娇娇可有什么要说的?”

李絮愣了一下,见四爷笑着,和往日没区别,可是这事为什么问自己?

她忐忑了很久才道:“爷,我虽然有儿子,可是我……没有想过左右这事啊,爷我真的没有。”

四爷就见她低着头搅着手指,委屈的不行。真是!

“娇娇过来,想什么呢?”四爷抱着她柔声道:“爷是问问娇娇如何想,怎么就委屈上了?”

李絮看四爷脸色,确定他不是故意试探自己才道:“我不知道啊,反正都是爷的孩子,他们谁最合适就是谁呗。”

四爷噎住了。要说她退让,撇开自己的孩子,也不是。

她说的是谁合适就是谁,当然是包括自己的孩子的。她不夸自己的孩子,也不说自己的孩子不好,一切只是要个公平。

岂不知,这世间从来公平难得?何况是皇家呢?哎……

“爷会好好看,都是好孩子,爷会看着他们的。”爷会给你公平。叫你不失望。

李絮看来,如今四爷才三十几岁。就算是按照那位雍正爷的年纪算,四爷还有二十几年呢。何况,好好照顾四爷的身子也不会只有二十年。

至于立太子,二十几年以后的事,谁知道?

先帝的太子,做了一辈子,到头不也还是个太子?反倒是叫他失去了童年青年的快乐。

弘昐几个是四爷比较大的孩子,四爷要立也好,以后再立小皇子也好。李絮都觉得很正常。

最后不是自己的儿子做皇帝也没事。只要四爷选的那个皇帝是个好的就好,不虐待兄弟的就好。做皇帝也很累。她不去追求这个。

跟康熙爷比,四爷实在不是个爱到处跑的皇帝。

倒不是四爷宅,四爷是舍不得国库的银子。

不过,该出去的时候,也得出去。今年,四爷就要去巡视黄河,然后去蒙古。

二月初,四爷带着一干人等巡视黄河去了。

李絮也没早早去园子里,毕竟这会虽不是天寒地冻吧,可也差不多,二月里的京城,比起严冬来,实际上好不了多少。

四爷去视察黄河是把几个儿子一并带走了的。弘昼和弘昐,弘昀,弘晴,弘明跟着去。

弘晖体弱,留京。弘时依旧思过,也没带着。八阿哥弘咰还小,留着。

送行的时候,四爷不许李絮出来,太冷。四爷带着儿子们,尽量轻车简从的从神武门出发。

皇后带着几个嫔妃亲自相送。除了位份低为的,基本都到了。却独独不见贵妃。

年嫔小声道:“昨儿个万岁爷可是歇在她宫里的,怎的她竟不来送?”

宁贵人小声道:“想必是万岁爷不用贵妃送吧,这天儿怪冷的。”

年嫔就憋了一肚子火!是,天儿冷的很,贵妃是个人,我们就不是个人?

又瞪了一眼皇后,你这皇后当的,什么意思?叫一个贵妃压得你脸上无光。你也就只能管我们这些个不受宠的了!

送走了四爷一行人,众人各自回宫。

皇后坐在暖轿里,脸寒的跟数九天儿的冰块一样!年嫔的眼神不忌讳,她怎么就看不见了?众人都来了,就贵妃不来。还真是侍宠生娇啊!

皇后最清楚,这是四爷的意思。定是他疼爱贵妃,不舍得叫她受罪。只因为一个贵妃,万岁爷他就不管所有人的心思了?

四爷不在,李絮也担心皇后找茬的,不过自己没做错事的话,皇后也不能怎么样。

毕竟像某剧里没事就跪着读书什么的,这种事不会发生。皇后不是那么坏的人。何况自己是个贵妃,宫里可还有个聪明的太后呢。

第一个初一,李絮带着巧珠巧圆去了坤宁宫。

“给皇后请安,皇后吉祥。”李絮穿着桃红的夹袄规规矩矩的深蹲福。

皇后真想晾着她一会呢!可惜不敢。

“起吧,天气还冷,多穿点,你素来身子不好。”皇后笑着道。

“多谢娘娘关心,我带了斗篷的。”李絮也笑着道。

☆、234.第234章 上香

接着就是裕妃年嫔等人的请安,至少除了皇后,其他人都得给自己行礼。

李絮一向都是有人行礼速度喊起那一种。

大家在坤宁宫坐了一会,皇后就说,嫔以上的妹妹们都跟着我去给太后请安吧。

于是,皇后,贵妃,裕妃,年嫔,恭嫔,纯嫔,恪嫔等人就一道往慈宁宫去了。

慈宁宫里,太后带着笑看着一群人给她请安:“都起来,给她们赐坐。”

大家依次坐下,太后就笑着道:“今年的天气倒是暖和的早,你们没事也去御花园逛逛,哀家瞧着不少花都开了。”

“是,前儿个我也去了,那迎春最早开,看着鲜嫩极了。”皇后接话道。

李絮只是笑着不说话,太后也习惯了。贵妃一向如此,只怕是老四不在她越发的谨慎呢。

“京城倒是暖和了不少,不知道老四他们那里怎么样了,孩子们还小呢,估计也不习惯。”太后是真有些担忧的,那几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虽说孩子们不怎么出去,好歹跟着万岁爷呢。想必是受不了委屈的。”裕妃淡笑道。这几个孩子里,有她的弘昼呢,说一句也没什么。

她看了一眼依旧微笑着的贵妃,并不见什么担忧。哎,有万岁爷的宠爱,贵妃的儿子是不会有委屈的。

其实,李絮想的可不是这个。“都是男孩子,还跟着那么多人伺候呢。受不了委屈,就当是历练吧。”李絮含笑说了一句。

太后颇为意外的看着她,贵妃声音柔柔的,不过倒是真的不担心孩子们。复一想,可不是?贵妃可是大小就舍得把孩子们扔下的。

那会孩子们才多大点,就舍得叫先太子带着住在宫里。

要说她不心疼孩子,太后是不信的。据说她生这个几个孩子也是受尽了罪的,差点送了命。可是,她对孩子们的放心到底是为什么呢?

太后想着老四小时候,即便是在佟佳氏那里过得好,她也不放心。只是不能见,不敢见。可是从没有真的放心过啊,毕竟不是她的孩子。

贵妃,是太善良?

太后摇摇头,不想了。她放心也好。

“过几日臣妾想去皇觉寺烧香,皇额娘可一道去?”皇后问道。

除服之后,她也去了几回,如今四爷不在,要去就比较麻烦了。

“倒是也有几年没出去烧香,便去吧,贵妃也去。你们几个谁想去也一道去。”太后笑道。

“是。”李絮对于烧香这回事没兴趣,不过能出去还是可以的。

“回太后皇后,臣妾想去。”恪嫔站起来道。她一直为早年没了那个孩子点着灯呢。

“你们谁去,到时候跟皇后说一声就是,常年家在宫里拘束着,出去看看也好。”太后道。

众人都应了,这才散了。

李絮回了昭阳宫,巧珠伺候着换了衣裳问:“主子要去皇觉寺,只是不知道皇后娘娘如何安排,万岁爷不在,要叫哪位爷管了安全?”

李絮想了想道:“这些事,有皇后太后呢。咱们只管安排好要带的就好了。”

巧珠没在说什么,皇后安排的,她不大放心呢,不过好在还有太后呢。

李絮不是不懂巧珠担心的,只是她心里觉得,皇后不会做什么事,这样的话,太明显了。不过,好在太后在呢。(无能啊!)

到了初六这一天,早早的起来就要出宫。

太后却忽然说不去了,原因是一早起来太后崴了脚。

皇后就有些慌了:“要不改日?皇额娘伤了脚,我们理应留下伺候的。”

吴嬷嬷忙道:“太后娘娘说了,她不过是歪着一下,没有大碍,你们上香是正经,不能耽误。还请皇后给太后娘娘上几柱香呢。”

“这……?”皇后下意识的看李絮。

李絮忙道:“一切听皇后的。”这事她死也不发表意见好么!

“好吧,叫太医好生伺候着,左不过我们明日就回来了。”

一行人从神武门出发,十三爷亲自带着人保护皇后一行。街上是没人的,好事的都在酒楼里坐着往外看。

一架马车连着一架马车。打头的是皇后娘娘的马车,刁着凤呢。

后面是贵妃的,就比皇后的小一点,再后面就是妃主子,嫔主子的。紧最后的马车更小了,估计就是贵人什么的。

“嘿,咱们这也是有福啊,能看看皇上的娘娘们!”一个男人端着茶笑呵呵的道。

另一个胖一点的挤兑他:“得了吧!看看马车吧,哪能看见娘娘们呢!不过啊,这是去哪?”

“这像是去皇觉寺吧?皇上的娘娘们还能去哪?”掌柜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