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道夫(法医秦明4)上一章:第 21 章
  • 清道夫(法医秦明4)下一章:第 23 章

我默默点了点头,虽然积案要抓紧时间清理,但是现发的案件也要确保赶紧破掉,绝不欠账。

我挂断了电话,环视了一下办公室里的同事们,说:“丽桥命案,马上出发。”

大伙儿都站起身来准备东西,只有大宝仍坐在座位上,一边翻着卷宗,一边扳着自己的手指像是在算什么。

“喂,命案现场哎,不去会长痔疮的。”韩亮调笑道。

我抬抬手,用征求意见的语气问大宝,说:“不如这样,丽桥的这个现场我们几个去,让大宝留下来继续看卷宗,如果有必要的话,组织市局法医复检尸体,怎么样?”

大宝点点头。我们几个人都非常惊讶,这个平时不出现场就睡不着觉的法医,怎么会放着一个现发命案不去,而愿意守在家里啃那块难啃的骨头?

“我看大宝是和宝嫂刚稳定下来,所以想减少出差吧?”林涛坐在车里问道。

我摇摇头,说:“看宝嫂的性格,之前和大宝闹分手并不是不支持他的工作,而是觉得大宝不在意她。宝嫂何其贤惠,才不会阻拦大宝出差。”

“如果大宝都不出差了,那‘出勘现场,不长痔疮’的典故可就不复存在了。”韩亮笑道。

我低头想了想,说:“我总觉得,大宝好像发现了点儿什么,只是他可能还没有做好和我们说的准备。”

“不管怎么样,赶紧清扫现行命案吧。”副驾驶座上的陈诗羽冷冷地说道。

应丽桥市公安局的要求,我们的警车开进了丽桥市的老城区,那里的建筑都被保护成原始古民居的样子,里面有七弯八拐的小巷子。警车在一条巷子口处停住,因为丽桥市公安局的吴响法医正在巷子口等我们。

“我最讨厌这些小巷子了。”林涛跳下车来,说,“蛮恐怖的。”

陈诗羽捂嘴笑了一下,说:“你是我见过的最胆小的警察。”

林涛硬了硬脖子,说:“我胆小?什么样的尸体我都见过好不好?除了法医,还有人敢说比我胆大吗?我不过就是有些怕鬼罢了。”

我们在吴响的引导下,穿过迷宫似的巷子,来到了其中一个较小的门脸。

门口的巷子被两条平行的警戒带切断,十几个警察挤在警戒带两侧,要求住在附近、需要穿过此巷子的居民绕道走。

“我讨厌这样的巷子,还有别的原因。”林涛试图挽回一些面子,补充道,“这么窄的巷子,门口的痕迹几乎是不复存在了。”

“现场就是这里了。”吴响说,“像林科长说的那样,我们到达的时候,就对这门口的巷子地面进行了勘查,可惜,新鲜痕迹太多,无法分辨哪些才和犯罪有关。”

我扭头看看四周,说:“既然门口没有痕迹,不如就把警戒带拉在门口吧,现在这样会严重影响四周居民的出行和生活。”

“不行。”吴响摇摇头,说,“这四周都是些古建筑,一般都是一家一个小院子。但现场不是,现场这扇门进去就是一个套间,在门口就能直接看到现场里的情况。历史上,这是一个大户人家的惩戒房,是个大户人家在自己的院落后侧建起来的一个独立的小房间。犯了错误的用人,会在这里面壁思过。后来解放了,这一片房子都被分割成数个独立小院,分给老百姓了,这一间和隔壁那个小院子是属于一个房东的。房东在龙番市住,每年回来一次收取房租。”

“这两间,都是租给什么人住?”我转头看了看隔壁门口正在接受民警询问的一对中年夫妇。

“隔壁那间,是一家卖夜宵的主儿。”吴响说,“一家四口,夫妻俩和两个孩子。据说,昨天晚上十一点钟,他们全家就去市里步行街那一边摆夜宵摊子了,一直到早晨六点多才回来睡觉。我们找到他们家的时候,确实都在睡觉。”

“这个我听说过,丽桥的夜宵也算是全省有名了。”林涛舔舔嘴唇说。

“死者呢?”我说,“租住这么一个小屋子,条件也应该很差吧?”

我看了看现场紧闭的大门,问道。

吴响摇摇头,说:“根据对死者的身份核实,死者是丽桥周边农村的女孩,两年前就到丽桥了,一直租住在这里。女孩叫杨燕,二十四岁,未婚。据隔壁吕氏夫妇说,女孩性格非常内向,做了两年邻居都没说过几句话。女孩上午出门,下午回来,不知道从事什么工作。有的时候,晚上会有男人过来。”

“男人?卖淫女?”林涛问。

吴响摇摇头,说:“这个,不敢确定。隔壁吕氏夫妇也说不好,他们看过几次,究竟是不是一个男人,也没在意。但从女孩平时的为人和打扮看,很清纯,不像是卖淫女。”

“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力量,对杨燕的谋生手段进行调查。”一名侦查员说。

我穿戴好勘查装备,推开大门走进了屋内。和从外面看迥然不同,房间里一派温馨的装饰,还很凉快。

我抬头看看墙壁上开着的空调,说:“现场的空调不能随便乱开的!”

吴响点点头,声音从口罩后面传出来有些减弱,说:“我们进来的时候,灯、空调、电视都是开着的,电脑是屏保状态。”

房屋是一个套房结构。从大门进来后,是一个狭小的走廊,走廊的一侧是卫生间,卫生间的门口是一个简易的灶台,放着一些锅碗瓢盆。狭小的走廊尽头,是一个房间,摆着一张大床、一个床头柜、一个写字台和一个电视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房间到处挂着卡通公仔,床单也是粉红色的,让人感觉很温馨。

正对走廊和大门的一面墙是整幅粉红色的窗帘,窗帘上挂着一个相框。相框里的女孩子穿着一身校服,对着镜头痴痴地笑。虽然照片中女孩子的打扮很是过时,但是也掩饰不了她秀美的脸庞和迷人的微笑。

照片中的这个女孩子现在全身赤裸着,趴在电视柜的旁边。

“地面有大量拖擦痕迹。”吴响说,“潜血实验都是阳性的。我们跟着拖擦痕迹的方向,找到了卫生间的拖把,拖把上也是有血的。”

“死者有出血?”我看了看趴在电视柜下方的赤裸的女尸。

“是。”吴响说,“我刚才初步看了看,应该是颈静脉破裂。”

“那这个现场打扫得还真挺干净的。”我蹲在地上,看了看地面。如果不仔细观察,根本看不出地板上曾有过大量出血的痕迹。既然连血迹都被完全打扫干净了,更不可能在现场地面上找到什么足迹了。

“那现场有什么翻动的迹象吗?”林涛问。

吴响摇摇头,说:“这完全就是一个性侵害的现场,没有任何侵财迹象。”

“性侵害?”我皱起眉头问道,“死亡时间你们可有判断?”

“室内开着空调,设定温度是二十六摄氏度。”吴响说,“考虑到空调温度不恒定,而且尸体直接位于空调出风口下方,我们认为尸温下降得要比一般情况快。结合尸僵和角膜混浊的情况,我们初步分析死者是在昨天晚上十二点之后死亡的。”

“也就是说,是午夜之后?”我问。

吴响点了点头,说:“这个时间,隔壁的吕氏夫妇都不在家。最近的邻居也在数十米开外了,所以附近居民都没有听到搏斗和呼救声。”

“那凶手是怎么进入现场的呢?”我走到位于大门对侧的窗户旁,掀开厚重的粉色的窗帘,看到窗户是紧闭的,窗户外的金属护栏也是完好无损的。

“调查看,死者性格内向,不与人交往。”吴响说,“窗户那边也没有任何撬压、破坏的痕迹。所以,凶手的出入口应该是大门。”

“我看过了,大门外侧是一个普通的木门,但内侧有个加厚的防盗门。”林涛扒在防盗门锁眼处看了看,说,“大门没有撬压、破坏的痕迹。外面的木门也是正常状况。”

“是谁报案的?你们最初到达现场的时候,现场是什么情况?”我问。

吴响说:“是住在距现场大约一百米处的一个叫作包林傲的中年男子报案的。他说今天早晨七点钟,他经过这个巷口,发现房门大开,从门口就能看到房间电视柜下的女尸。所以就报案了。派出所到达现场的时候,就只有报案人一个人对里面探头探脑的。”

“七点多了,这里还没人经过?”我看了看大门外。

“南方的居民,生活比较安逸。”吴响笑了笑,说,“九点才上班,八点钟我们的大街上还不堵呢。七点钟,那算是非常早了。而且,这个地方比较偏僻,一般也只有住在附近的人才会经过。巷子错综复杂,即便住在附近,也未必就从这个小巷子经过。”

“那凶手是怎么进入现场的呢?”我又问起这个问题。

“毫无疑问,和平进入。”吴响说。

“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子,午夜时分,会随便让人进入她的闺房?”我问。

“而且是个男人。”吴响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反而补充道,“死者的阴道内,精斑预实验阳性。”

“你说,会不会是吕氏夫妇看到的那个男人?”我问。

“你的意思是说,熟人?”吴响说,“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我们开始也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熟人作案的杀人案。毕竟,独居女子,半夜开门,一般人想骗也是骗不开的。”

我沿着房间走了一圈,现场很狭小,也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勘查的。我走到那床粉色床单前,看见床单还算是整齐,床单上堆放着一床薄薄的被子,被套也是配套的粉红色。

“现在的年轻人都流行开空调、盖被子了吗?”吴响老气横秋地说了一句。

我把被子拖到床的一角,见床单很干净,当然,也很整齐。

“强奸没有发生在床上?”我问。

吴响摇摇头,说:“垫被和床单我们都仔细看了,好像确实像仔细铺过一样。我们分析死者应该就是在电视柜附近被性侵的,因为她的睡衣散落在那儿附近,睡衣上还沾了血迹。血迹不多,是喷溅状的,分析应该是睡衣先被脱下来丢在那儿附近,死者再被刀刺入颈部的。可惜,尸体附近已经被打扫过了,没有痕迹。”

“也就是说,不管是性侵,还是杀人,这些动作都是远离床铺的?”我问。

吴响点点头。

“那,这上面为什么会有血?”我把薄被提了起来,看见被子的一条边被血染红了。

“哟,这个我还真没注意到。”吴响说“这被子的原始位置在床上,而床上是干净的,所以我们也没有仔细去看。来,赶紧把被子提取了。”

“不碍事。熟人作案,现场又遗留DNA,我觉得这案子不难破吧?”我笑了笑,说,“侦查已经开始调查了,DNA也在加班加点,估计三五个小时就出结果了。我们得抓紧做尸体解剖了,争取在他们工作完成前完成。”

第三章

我和吴响合力把尸体抬到了解剖台上,尸体这么一翻转,就看见尸体身上到处都是损伤。

“哟,在现场的时候,只看到死者的背部倒是完好的。”吴响说,“这么一看,全身都是伤啊。”

死者的损伤遍布全身多处,都是以皮下出血和擦伤为主。由此可以看出,死者生前经过了剧烈的搏斗。我们逐个对损伤进行测量、拍照和记录,仅仅尸表检验工作就进行了一个多小时。

“死者身上的擦伤主要是在搏斗中与家具剐蹭形成的,而皮下出血,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一些磕碰以外,其他的都集中在四肢,这属于典型的约束伤。”我说。

“曾经听过你讲的课,你认为约束伤多而且明显,可能提示凶手的约束能力不强,和死者势均力敌,对吗?”吴响问道。

我默默地点点头,用棉球把死者的颈部擦拭干净。随着颈部的附着血迹被慢慢清理后,颈部皮肤也就逐渐暴露出来了。除了颈部右侧一处哆开的创口之外,颈部前侧还有不少皮肤擦伤。

我翻开死者的眼睑,见眼睑内有不少出血点,说:“死者是存在窒息征象的,你们看,出血点很明显。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结合颈部损伤,凶手对死者有一个掐扼颈部的过程,导致死者出现了机械性窒息死亡。”

“啊?不是失血死亡吗?”林涛说。

“死者尸斑浅淡,眼睑和甲床苍白,是一个失血貌。”我说,“说明死者血管被割断之前,还是有生命体征的。这个掐扼颈部的动作,也只是导致死者出现窒息征象,最多就是昏迷。”

“第二个问题呢?”吴响问。

我说:“第二,凶手对死者的掐扼,并没有导致死者的死亡,同样也说明了凶手的身体素质并不是很强悍,他的控制力有限。”

“颈部的这些擦伤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吴响说。

死者颈部的擦伤,分布非常凌乱,擦伤明显的部位主要位于颈部的左侧。颈部左侧的擦伤呈现片状,而右侧有多个半月形的擦伤,显然是指甲印。

“你们看,死者肚子上亮晶晶的是什么?”林涛说。

我看了看死者的腹部皮肤,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于是,我走到林涛的角度去看,果然可以看到一小片亮晶晶的区域。林涛的位置站得比较靠后,所以朝尸体方向看去的时候,等于是打了一个侧光,可以看到一些光反射和皮肤差异较小的位置。

我用棉签沾了沾亮晶晶的区域,取出精斑预实验的试纸条,经过检测,这里果真是一片精斑。

“可是,在死者阴道里已经取过精斑了,再提取还有意义吗?”吴响说。

我说:“毕竟是两处比较独立的精斑,所以我觉得取下来会比较稳当。如果有那么个万一呢?”

死者的会阴部没有明显的外伤,处女膜陈旧性破裂。

我拿起刀,对死者的颈部进行了解剖。死者的颈部肌肉大片出血,右侧胸锁乳突肌已经断裂,结合皮肤看,这里并没有试切创,也没有拖擦痕,这应该是因为死者处于固定体位下,被凶手用单刃刺器刺破血管的。

“死者和凶手有这么大范围的搏斗痕迹,但是这一刀却孤立存在,而且是在固定体位下形成的。这一点,可以还原出杀人的动作。”我说,“凶手先是经过掐扼,让死者晕厥,然后再用刀刺破了死者的颈静脉。”

“加固行为?”吴响问。

我点点头。

吴响说:“这个凶手还蛮老道的。”

“确实,加固死者死亡,打扫现场。”我说,“这一方面说明凶手和死者很有可能是熟人,一方面说明凶手的反侦查意识很强,很有可能有前科劣迹。”

经过尸体检验,死者的全身脏器都呈贫血貌,血管内也较为空虚,这些都是典型的失血貌。通过胃内容物检验,验证了死者是23日午夜死亡的。

“我现在有一些疑问。”我说,“不如我们先去现场看看,再到专案组碰头吧?”

林涛有些奇怪,说:“现场经过了反复拖擦,地面上的大部分血迹都被擦拭干净了。”

“从尸体损失的血量看,现场确实应该有大量的血迹。”吴响说,“人体内大约有4000毫升血,我看至少有1000毫升流到了现场。但是现场却没有看到明显的血迹,即使我们通过潜血实验检测到了血迹,也是微量的。这说明凶手是经过精心打扫,多次拖地,才会把这么多血液都弄干净的。”

“真是个心思缜密的凶手。”陈诗羽说。

我摇摇头,说:“可能是心思缜密,也可能就是照搬照抄。”

“什么叫照搬照抄?”陈诗羽问。

我摇摇头,说:“还不敢确定,我们再去现场看看吧。”

重新回到现场。因为尸体已经被运走,为了方便附近居民的进出,警戒范围已经缩小到现场的大门口。一条松垮垮的警戒带围着大门,两个民警搬了凳子坐在门口。

我走上前出示了现场勘查证后,掀起警戒带走进了现场。

“现场一点儿血迹都没有,对吗?”我问吴响。

吴响点点头。

我说:“死者的颈部有破口,那么就会有大量的血迹在颈部周围堆积成血泊。而且死者颈部附近的电视柜上应该有大量的喷溅状血迹。但是我们在现场却看不到血泊和喷溅状血迹,说明了什么问题?”

吴响说:“第一,凶手应该移动了尸体,这样才能无死角地把地面拖擦干净。第二,凶手不仅拖了地,还把电视柜上沾染的喷溅状血迹进行了擦拭。”

“很好。”我竖了竖大拇指,接着问,“那这两个问题,又能反映出哪两个问题?”

吴响没明白我的意思,茫然地摇摇头。

我说:“第一,尸体。如果移动了尸体,那么原始位置上,压在下面的肚皮上的精斑,其实就是有意义的。有可能是凶手在死者的肚皮上射了精,然后因为要拖地,所以把尸体翻转了。”

“对。”吴响说,“一开始我认为死者是俯卧的,肚皮上的精斑没有意义呢。”

我接着说:“第二,我们知道打扫现场,主要是清理凶手留下来的痕迹,而不是清理血迹。凶手拖地的行为是在消除痕迹,但是擦桌子这个行为我就不能理解了。电视柜里也没有什么东西,按理说凶手不应该触摸,更没有必要去清理上面的喷溅状血迹了。”

吴响低头思索。

我继续说:“而且,现场留下了精斑,这是比指纹、足迹更有证明意义的痕迹物证,可是凶手肆无忌惮地把它留在了现场,没有做任何掩饰。你不觉得凶手的这个低级错误和他精心打扫现场这一行为是非常不吻合的吗?”

“您是想说什么呢?”陈诗羽等不及了,问道。

我微微笑了一下,并没有作答,径直走到床边,把薄被铺开,对薄被一边的浸染血迹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用手摸了摸,发现血迹已经彻底干透了。

我更换了手套,把薄被放到桌上,对粉红色的床单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床单上很干净,没有灰尘、没有毛发、没有血迹。

我直起身来,环视四周的环境,最后目光定格在办公桌上的电脑上。

“电脑,你们动过吗?”我问。

吴响摇摇头,说:“我们有一个勘查员看了,就是一个简单的桌面状态,没有打开什么程序。”

“那看电脑之前,有对鼠标、键盘进行痕迹检验吗?”我问。

吴响摇了摇头,说:“好像没有。”

说话间,林涛已经拎起多波段光源,开始对鼠标和键盘进行检验。我在一旁静静地等着。

吴响说:“这个没有多大意义吧?你看,凶手进来强奸、杀人,然后又花费了那么大心思去打扫现场,他哪还有时间去上网?”

我没有搭话。不一会儿,林涛抬起头来,一脸沮丧,说:“可以看到是有新鲜指纹的,不过已经被纱布手套抹去了特征点,已无鉴定价值。”

“那指纹也应该是死者的吧?”吴响说,“纱布手套?是我们勘查员做的吗?”

“是。”林涛说,“很有可能是我们勘查员把指纹抹掉了,但是指纹究竟是死者的,还是凶手的,现在不得而知了。”

我皱着眉头思考着,不一会儿,眼前一亮,说:“快,主机电源按钮,指纹检验。”

“不是,我有个疑问。”吴响说,“你们这样急巴巴地找指纹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竭尽一切寻找证据。”我说。

吴响说:“现场有精斑啊!还有什么比精斑的证明力更好的吗?”

“有的时候不好说。”我说,“比如,死者若是卖淫女,那么精斑还有什么价值吗?”

“可是,为什么你们就对这台电脑感兴趣呢?”吴响问。

我说:“我开始就觉得奇怪,为什么现场会是电脑和电视同时开着?”

“现在的年轻人,一边看电视一边玩电脑很正常啊?”吴响说。

我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她完全可以把办公桌转一个方向,更方便。但是这个现场,若坐在办公桌旁玩电脑,则是背对着电视,这样不累吗?而且,午夜时分,说是看电视的时候睡着了,没关电视可以解释,但是电脑和电视都不关,都在使用,可就不好解释了。尤其是刚才你说电脑没有打开任何程序,那么她为什么不关电脑,而让电脑处于屏保状态?这不正常,是一个疑点。”

“你的意思是说,电脑其实是凶手打开的?”吴响说,“使用完电脑后,凶手又把所有的程序都关掉了?这个凶手杀完人还这么悠闲自得?”

“提取到一枚食指指纹。”林涛直起身来,说,“死者指纹我已经仔细研究过了,目前看,这枚食指指纹不是死者的。”

“干得漂亮。”我笑了笑,转头对吴响说,“其实,凶手并不是悠闲自得。不如这样,我们两个来打一个赌。”

“打什么赌?”陈诗羽插话道。

我说:“我赌,电脑里浏览器的浏览记录并没有被删除,而最近被关掉的网页,应该是搜索毁尸灭迹的办法。”

吴响满脸狐疑地晃动鼠标,打开了浏览器的浏览记录。

“如何清理血迹?”“杀完人后应该做些什么?”…

“真是神了。”吴响叫了一声,说,“你是怎么知道的?难道就是仅仅凭电视、电脑同时开启这一点?”

“当然不止这些。”我说,“最重要的疑点,还得从尸体检验说起。”

第四章

“最初的疑点,是从尸体上产生的。”我坐在专案组宽大的会议桌旁,说,“尸体的损伤分布非常广,说明凶手的控制力很弱。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老人、未成年人和女人。从作案动机看,既然是性侵害,就可以排除是女人作案。那么,凶手究竟是老人还是未成年人?午夜时分,死者会让一个老年男人进入现场吗?”

“不排除会。”强局长说,“经过前期调查,死者是个暗娼。”

“暗娼?”我有些意外。窗帘上挂着的那张纯洁的照片,实在难以和“暗娼”这个刺耳的词汇结合在一起。

“死者杨燕生前在一家所谓的‘模特儿公司’上班,其职责,就是卖淫。”强局长说,“杨燕是农村人,从小丧父,母亲独自把她养大。但是两年前,母亲得了风湿性心脏病,生命垂危。为了赚钱给母亲治病,杨燕被人骗进了一个卖淫团伙,进行卖淫活动。因为面容姣好,杨燕很快就成了公司的‘头牌’。不过,这个杨燕性格内向、要强,她只对一些固定的嫖客卖淫,生人一概不接待,收费很高。”

“这些顾客里有老头儿?”我问。

强局长翻了翻笔记本,说:“目前调查的这些人中间,没有。不过,不排除我们的调查有遗漏的地方。”

“我觉得调查正好把嫌疑人遗漏,太过巧合。”我说,“既然侦查员掌握了全部固定嫖客的名单,我们就应该充分相信。”

侦查员点头认可。

我接着说:“很快,在现场复勘工作中,我的疑点得到了印证。凶手在清理现场的时候,不仅仅清理了他可能留下的痕迹,就连一些喷溅状的血迹都清理得干干净净。这不是有反侦查能力的人所做的事情,而更像是不谙世事的未成年人效仿犯罪行为而做出的动作。”

“这也是猜测吧?”强局长说。

我微微一笑,示意强局长少安毋躁,说:“在这个时候,我想到初次勘查现场的时候并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被子上的血迹问题。被子在床上,而杀人的初始位置应该在电视柜旁边,那么被子上怎么会有浸染状的血迹形态呢?”

“移尸?”

“不。”我说,“床单没有打皱,床上不会是第一现场。既然不是尸体被从床上移下来,就应该是被子从尸体上移动到了床上。”

“你是说,之前打斗的时候死者一直披着被子?或者被子在地上?”强局长说。

我摇摇头,说:“死者身上有很多擦蹭损伤,不会是披着被子。被子上没有喷溅状血迹,说明被子开始也不在地上。所以,我认为凶手在把死者的颈动脉割破后,用被子掩盖了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