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瑶却道, “王大人, 您看我现在, 一个住着, 想吃就吃,想睡就睡, 既不用操劳官场上的人情来往,也不需要每次过节的时候帮您招待客人, 更不要说还要赚钱给您挥霍!”随即又道,“以前我还顶着一个王夫人的名头, 好歹沾了您的光, 是个诰命夫人, 如今,我连个名分都没有了,您说我图个什么非要回去,等着回去又出钱又出力的,还要看您和新妇恩恩爱爱?就是只为了图您给我一间屋子住吗?您当我是个傻子不成?”

王正泽一下就愣住了,脸上火辣辣的,林瑶每一句都戳在了他心口上,叫他无法反驳,只是在他的想法里,女人不依附男人是活不下去的,所以自己肯接纳林瑶,算是对林瑶最好的安排了。

“没有男人,你要怎么过活?”

“王大人,我爹还活着呢,暂时还不需要接受您的操心,再说了,难道我就不能再嫁?就得在您这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

“就你这又老又丑的,你还当谁敢娶你?”王正泽气疯了,随即突然间像是想到了什么,瞪大了眼睛,道,“你是不是不守妇德,跟其他男人?”

王正泽说这话,就开始四处转悠,似乎想要找到所谓的奸夫。

林瑶气的够呛,上前就打了王正泽一个耳光,曹嬷嬷吓的直接闭上了眼睛,要知道王正泽可是朝中要员。

“你这个不守妇道的贱人,又打我?”

王正泽的话还没说完,就见林瑶又打了第二个耳光,林瑶的手劲儿很大,只打的王正泽脑子嗡嗡的,然后听到她咬牙切齿的说道,“王正泽,你别逼我,要是逼急了,你以前做过什么,我可都是看在眼里,你要是不给我活路,我也拼了。”

“你……”

林瑶又道,“你现在回去,老老实实过你的日子,高官厚禄,娇妻美妾,一样不缺,但是你要是再这般油盐不进,非要缠着我,让我活不成,我相信你的那些政敌,肯定想知道某些事情。”又道,“我是贱命一条,你却不一样,好容易走到今天,何必要这般鱼死网破?”

王正泽见林瑶目光里有种破釜沉舟一般的决然,一时有些心慌,他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他不是没有受过威胁,但是他总能想办法回敬过去,但是这一刻,被林瑶这般对待,想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只觉得心口有一处疼的厉害。

林瑶又道,“放过我,也放过你,以后各不相干。”

王正泽渐渐的冷静了下来…… 忽然道,“阿瑶,你就不想回去吗?”

林瑶诧异,没想到王正泽居然还会这么喊她,他们也就刚成亲的时候这么亲昵过,如果是以前,她说不定就心软了,但是现在她毫无波动,道,“我这辈子都不想再见你这张脸了,看着就想吐。”

王正泽气的眼睛通红,骂道,“不识抬举!”

王正泽深一脚浅一脚的从厅堂里出来,夜里很冷,风也很大,特别是山上,吹的他发鬓都乱了,就是带着厚厚的耳暖也觉得冷,他回府邸之后一口茶水都没喝过,一路上又是劳累奔波,加上和林瑶这般吵架,用尽了所有心力。

赵沫陪着王正泽,忽然间就看到王正泽脚上一软,倒在地上,他吓了一跳,道,“大人,您怎么了?”

王正泽走后林瑶舒了一口气,只是心里到底有些不舒服,她没想到王正泽对她执念这么深,上次明明狠狠的骂过他,居然还不死心的会来找她。

林瑶摸了摸自己的脸,忍不住想着,或许是因为这张脸吧?

曹嬷嬷跑进来,对着林瑶耳语了几句,林瑶叹了一口气道,“厨房里不是还剩下饺子?热了一盆子送过去吧,他以前也是这样,只要忙起公务来,可能熬个几天,想来是没吃晚饭,气血不足了。”

曹嬷嬷还担心林瑶会对王正泽不管不顾的,她也厌烦王正泽,但是这个人她们得罪不起,更何况林瑶还打了他,要真是在这里出了什么事,后面就麻烦了。

“哎,奴婢这就去安排。”

曹嬷嬷叫人送了饺子过去,然后回了屋,伺候林瑶睡觉,一边放下帐子一边问道,“这件事,是不要跟三爷说一声?”

林瑶跟赵恒的关系虽然见不得人,但在曹嬷嬷看来,却也是她们认识的人中,唯一能说得上话的人了。

林瑶却道,“这倒不必了,三爷又不是侯府世子,很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又何必让他给他添麻烦。”又道,“你放心吧,我了解王正泽,他不会再来了。”

对于王正泽来说,她还是一颗在他控制范围内的棋子,只要不招惹她,她也不会鱼死网破,所以他不会再来折腾了。

曹嬷嬷这才放心了下来,道,“夫人心里有数就行了。”

林瑶却道,“只是我们还是避下风头,这几日就安排下事情,回一趟家吧,我也想爹娘了。”

“奴婢知晓了。”

另一边,王正泽坐在厨房里,喝了一口热茶,这才缓过来,然后看到厨娘端出一碟饺子来,青花瓷的碟子上摆放着白胖的饺子,而那饺子上的褶皱那么熟悉,正是林瑶最常包的模样。

王正泽吃了一口,是羊肉大葱馅儿的,饺子皮又薄又劲道,里面的馅儿咬一口就爆出肉酱汁来,吃起来鲜香滑嫩,他忍不住舒服的眯住眼睛。

正是这个味道,多久没吃到过了?

王正泽出身贫寒,所以十分的重视自己的言谈举止,吃饭更是斯文得体,但是这一刻他却像是回到了小时候,他在私塾书读得好,被先生夸赞,大伯母好不容易施舍一回,给他弄了一碗饺子吃,他那时候都顾不得烫,拼命的往嘴里塞。

今天他就有些失态,顾不得烫往嘴里塞,可是吃着吃着,王正泽突然觉得有些难过,说不上什么滋味。

***

皇帝回到了宫中之后,心里总是放心不下林瑶,对李苋道,“你明日出宫一趟,瞧瞧林夫人那边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李苋自然应了,心里忍不住想着,这林瑶在皇帝心中分量可是越来越重了,只是两个人以后要怎么办?

林瑶一个下堂女,要是带入宫中来,如果没有名分还好,但是只要给她册封位分…… 就算是最小的才人也不会妥当,不说别人,第一个出来反对的肯定是太后娘娘,她是不会让自己的儿子背负上纳了臣子之妻的污名。

至于那个王正泽,等着皇帝真的把人带入宫中,恐怕这内阁要换人了,只是听说那王正泽委实能干,这才几个月就解决许多棘手的事情,就是一直和王正泽这一派对立的首辅大人也是没了脾气。

也怪不得这个人爬的这么快,那个顾大人也是不遗余力的提拔,果然是有些真本事的,但是只要林瑶一日还受宠,这王正泽就不会有好日了……

这一次皇帝显然和太后杠上了,两个人谁都不肯低头,吕嬷嬷很是头疼,太后和皇帝闹别扭这遭殃的反而是他们这些周边伺候的人,她还特意去找过皇帝,毕竟皇帝极为孝顺,平日只要稍微提点下就会低头,主动让着太后。

但是这一次皇帝却非常的固执,对着吕嬷嬷道,“朕知道母后这些日子过的不舒服,朕也心疼,也是吃不好睡不好的,但是这件事,朕没办法在退让了,朕今年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却没有为自己的婚事做过一次主,而朕也不想在这般浑浑噩噩的过下去了。”

吕嬷嬷觉得皇帝应该是在外面有人了,但是她们派人去跟过,皇帝很巧妙的就避开了那些跟随的人。

至于问皇帝身边的人…… 别看李苋经常被太后骂,在太后跟前唯唯诺诺的十分殷勤,但是真要问起这种事情来,李苋是死也不会说的。

因为她们这些做奴婢的,一旦不忠就不会有善终。

过了冬至很快就到了腊八,过完腊八就到了小年,不过其实过了冬至就已经开始准备过年的事情了。

过年的时候还要祭祖,所以皇帝和太后,还有后妃们都要重新做衣裳,那些衣服可不是寻常的,龙袍凤服,金针银线最少要绣一个月。

在这漫长寒冷的冬季,最后还是太后低了头,这恐怕也是她第一次低头,让吕嬷嬷给皇帝送了一碗银耳羹,皇帝自然是接了,然后马上就寿阳宫里问安去了。

第57章

皇帝自是孝顺, 太后既然主动低了头,自然也不会让太后难堪,又像是以往一般, 早晚去问安,还会陪着太后用膳。

因为皇帝来了, 茹素的太后加了不少荤菜,但是吃过林瑶精心烹制的菜,再吃这些, 总是难以下咽, 一个不喜吃荤,一个觉得粗糙,都心不在焉的吃完了。

等着用晚膳,宫女上了茶水,太后靠在浅金色忍冬暗纹的大迎枕上的, 说起话来, “马上就是小年了,今年就不要叫外人了, 咱娘俩简简单单过了。”

皇帝道, “您这样不是让舅舅他们担心吗?不如今年就不要招待外命妇们, 只喊上舅舅和舅妈,还有小六几个人聚一聚吧,算是简单的家宴了。”太后守寡之后,唯一的慰藉就是宁国公府的娘家人, 皇帝小时候因为先帝不喜他和外家太过亲近, 不能时常往来, 但是每次去, 外祖母都会给他留着他最爱吃的炸藕合, 让他记忆犹新。

再后来外祖母出殡的时候,李贵妃还在得宠,各种打压太后,硬是拖着规矩,不让太后出宫,如此太后连外祖母最后一面都没见上,这是太后最为遗憾的事情。

太后听了道,“到也行。”随即又道,“你可知晓他们家老大又添了小子。”

皇帝低头喝茶,不愿意再说了,两个人虽然和好了,但是只要提到这子嗣,婚事,太后就少不得要抱怨一下。

太后也不想太过逼迫皇帝,也就是心里有气,抱怨下,马上就换了话题说起年后祭祖的事情,道,“你看宫里谁去合适?”

祭祖的时候要帝后一同去,但是金皇后去年就病故了,太后原本是想着定下齐如珍和杨三小姐,娶个媳妇好过年,谁知道皇帝这般决绝,弄的她也不敢太过坚持。

皇帝道,“叫德妃去就是了。”

太后想来想去也就是德妃了,宫里唯一的公主就是德妃所出,如今算是宫里最有身份的女子了。

两个人闲聊了一会儿,话题又回到了宁国公府上,皇帝道,“朕听兵部的人说,小六这差事做的不错,过了年可以给他提一提…… 还有他这老大不小了,也该是成家了,身边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也是可怜,舅母非要自己找个门当户对的,拖到了现在,苦的却是小六,别人您可以不管,小六那么孝顺,您总要替他想想吧。”

以前太后也不是没有想过给云付指了婚事,但是只要跟宁国公夫人提起,宁国公夫人就说什么还是要自个儿愿意,找个女方家里也愿意的,两情相悦最好,太后最是看不得宁国公夫人这一副天真的模样,憋着一口气,也就没管了,毕竟自己亲娘都不在乎,她一个做姑姑也不好插手。

不过听了皇帝的话,突然就想起云付的处境来,马上就心疼道,“陛下说的是,在外面那么忙,回家连个倒茶水的人没有,说起来他们家老大都已经两儿一女了,他却连个媳妇都没有。”

皇帝吹了吹茶叶的浮末道,“最近不是还有许多闺秀都没回去,您看着谁不错就指一个婚事算了。”

太后听了这话脸色就顿时不好了,说起来这次她大张旗鼓的过寿,招了许多待字闺中的女子入宫,大家都知道是为了给皇帝选后,谁知道却是一场虎头蛇尾的盛宴,想起来就是难受。

皇帝也知道太后的心情,殷勤的给太后斟茶,然后道,“徐家的姑娘如何?”

太后见皇帝这般积极,倒也不好一直跟皇帝置气,就像是吕嬷嬷对着她说的那般,皇帝也不小了,许多成亲早的人,在他这个年纪甚至当上了祖父,她也不能太过,总要给皇帝留颜面。

“小六那性子,要么就找个同样是温柔良善之人,要么就是找个能干的,可以管住他。”太后想了想,又道,“那家世也不能太好了,不然要成一对怨偶,但是这容貌一定要好,不然站在小六身边倒像是丫鬟一般的。”

皇帝见太后唠唠叨叨的就是不提齐如珍和杨三小姐,知道这还是没死心,不过既然太后暂时妥协让步,他也不想太过步步紧逼。

太后选了半天,道,“就严侍郎家的丫头吧,一看就是贤惠的,倒是能帮衬小六。”

皇帝道,“择日不如撞日,好事要成双,舅舅刚添了孙子,这会儿又定下了小六的婚事,这就是双喜临门了,母后,朕给您代笔吧?”

太后道,“倒是少见陛下这般积极。”只是到底也没多想,毕竟皇帝和云付玩的很好,两个人一直都很要好,皇帝能替云付着急也是常理之中。

临近过年,云付终于有了长假,可以在家里休整一个月,却因为大哥添了个儿子,要准备满月的事情,跑前跑后的,而且还要避着父亲,毕竟国公爷最是讨厌他这个儿子,每次见面都恨不得揍他一顿。

所以在府中的他很快就知道婚讯了,宁国公夫人果然有些不高兴,其实这些日子她也相看了不少人家,最后却是看上了齐如珍,甚至还对云付说过,“那襄阳郡主,当真是大家出身,气度行止就十分的不凡,做事更是条理分明…… 你是没见过她的绣品,一个郡主居然有这么好的女红,就是我们府里的绣娘都不一定能绣出来,要是能把她当做儿媳妇该是多好。”

云付见宁国公夫人提起齐如珍来,只觉得鸡皮疙瘩都要掉满地,道,“娘,我不要齐如珍。”

宁国公当时还骂了云付道,“你以为你配得上?少做梦了!”

云付当时还松了一口气,谁知道转眼间就定了另外一家的婚事,他努力的回想这个严小姐,最后道,“是那个寿宴的时候穿着水粉色裙袄的姑娘吧?”

宁国公夫人道,“正是她,据说一直养在老家,所以大家都没见过,生的倒是挺周正,性子看着也不错,应该是贤惠的主。”虽然不满太后的自作主张,但是宁国公夫人心里也是信服太后的,道,“既然懿旨都下了,还是准备准备婚事吧。”

云付说不上什么,要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既然姑母给他指了婚事,反正横竖他也到了成亲的年纪,对方也是门当户对的闺秀,倒也没什么不高兴的。

但是这一次,就觉得格外的不舒服。

宁国公夫人倒也不是不会变通之人,相反她的性子很好,既然太后发了懿旨,抱怨了几句也就听从了,准备给云付办婚事。

宁国公夫人不擅长这些,马上就去找了世子妃唐氏,以前老夫人在世的时候,觉得这个儿媳妇靠不住,就非常用心的给世子找了能干的媳妇,如今是这世子妃管着过国公府的中馈。

宁国公世子妃唐氏是安定侯府家的大姑娘,生的寻常,还有些矮,远不如世子生的好看,云家的人原本就生的好,加上宁国公夫人也是少见的美貌,几个儿子和女儿,一个比一个还要出众,最为漂亮的当然是云付。

当时宁国公夫人还有些不喜,但是老夫人非常坚定的越过宁国公夫人定下了这婚事,她也不好闹,果然老夫人的眼光很好,这几年来在唐氏操持下,宁国公府的事情不仅井井有条,从来没出过一次纰漏。

唐氏刚出了月子,身上还带着孕后的富态,有些圆润,正在喝燕窝粥,听了这件事道,“太后娘娘是真的为小六着想呀,这严家姑娘我以前见过,据说是被老夫人养大的,一直跟着老夫人,家中许多事情都是由着她来做决断,又能干又美貌,在那边十里八乡的都十分有名,许多人要来求娶,但那家老夫人舍不得,觉得在乡下要被埋没了,还是要去京城找个合适的才行,这才送过来。”

唐氏生的本就寻常,这些年来又操劳府中的事情,坐在宁国公夫人身旁,居然看着不像是婆媳,倒像是姐妹一般。

两个人坐的近,唐氏能更近距离的看到宁国公夫人比她还要细致的皮肤来,她倒也不是没有埋怨,但是她更清楚,自己为什么能当上宁国公府的世子妃,所以这些年来一直任劳任怨的,唯一让她安慰的是世子非常体贴温柔,因着公公和婆母和睦,也希望他们也和和美美的,所以从来不会管几个儿子房中的事情。

这世上难有两全的事情,唐氏倒也知足了。

不过能有人帮着自己,也没有阻拦的道理,高兴的说道,“以后弟妹入门了,既能管着六叔,又能替我分担一些事情,真是大喜事,我也正好抽出空来看看老二的学业。”随即又道,“给六叔婚事准备的东西都是现成的,上次…… 退亲之后,儿媳就收到库房里了。”

或许是被退婚退的多了,宁国公夫人倒也没有生气,就只是担心道,“只希望他们婚后能像你们一般,恩恩爱爱的,我也就知足了。”

林瑶准备回家探亲,跟着双亲一起过年,这边自然要交代一下,等着到了酒楼和高掌柜对了账,随后拿出一部分的银钱来对着高掌柜说道,“这些都给伙计分了吧。”

“这么多?”

林瑶却道,“不多,让伙计们也能过个好年。”

第58章

高掌柜穿着一件藏青色绒布长袍, 戴着一顶方巾,把头发整整齐齐的掖在里头,做酒楼的最怕把头发丝掉在客人的菜肴上, 所以不仅是高掌柜,就是这里的伙计厨子们也都戴着方巾。

林瑶这酒楼做的是火锅,本就不冷, 加上之前还砌了暖墙,一大早就开始点火烧着,只要进来就能感觉到和外面不同的温暖,大家穿的也都很轻薄, 如果实在是怕冷也就像高掌柜这般,穿个厚一点的料子就行了。

林瑶说了一会儿话就觉得有些热, 喝了一口茶水, 把自己的打算跟着高掌柜说了,“要年后才能回来, 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师父。”

高掌柜自然是了解向东至,道,“老爷子那性格, 当真是固执的很。”

林瑶本想让向老爷子跟着她一同回去, 但是向东至死活不愿意,林瑶也不好强求,道,“我让张山夫妻俩在这里陪着老爷子,不过到时候也少不得让高掌柜费心了。”

“这您放心,我一定会看着老爷子的。”

林瑶都交代完, 高掌柜就让人去喊了伙计和厨子们出来, 林瑶道, “不必如此。”高掌柜却十分的坚持,“这会儿客人少,只喊几个人来就行,而且夫人给的赏银如此多,自然要来谢过。”

除了伙计,还有那几个从别的酒楼过来的人,说好做到年底再回去,这会儿都来了,十几个人挤在账房里有些挤,不过每个人都规规矩矩排列站着,倒也十分的规整。

高掌柜道,“夫人说大家辛苦一年了,加上今年营收好,要给你们多发二个月的工钱当做赏银。”

大家都面面相觑,显然是惊喜的,那几个借调来的厨子没想到林瑶居然这般大方,他们几个还没出师,是没有工钱的,后来到了这边就有了工钱,终于赏银,想都没有想过,更不要说多发两个月的?

而且在他们酒楼,过年的时候最多也就为了图吉利给个封红,里面装着几个铜钱,又或者运气好会分到多一些,但也仅此而已了。

说实话他们几个都不想走了。

“干什么呢?还不过谢过东家?”

“祝夫人万福安康!”

“多谢夫人!”

林瑶笑着点了点头,就让几个人出去了,等着最后一个人出去的时候突然喊道,“曲少爷?您留步。”

曲宇驰扭过头,却是不敢直视林瑶,脸蛋红红的,他尚未娶妻,面对林瑶这般美貌的女子,很是有些羞涩。

林瑶道,“羊肉丸是你做的吧?”

切完羊肉会剩下许多羊肉的边角料,之前都是拿来做锅底的,曲宇驰觉得可惜就收集起来做了羊肉丸子,林瑶也吃过,那叫一个筋斗鲜香,一时卖的比羊肉还要好。

曲宇驰有些羞涩的搔了搔头,道,“不过就是做了分内的事情而已。”

林瑶却道,“那许多人没想到,怎么就曲少爷想到了呢?”说着看了眼高掌柜,高掌柜就笑着拿出一个钱袋来,道,“这是东家给你的。”

曲宇驰看了眼那鼓鼓的钱袋,不像是铜钱倒像是银两,结果打开来一看,居然是一锭二十两的银子。

“这也太多了!”

林瑶笑着说道,“不多不多,拿着吧。”随即又道,“以后东家都一样,谁要是做出新菜来,卖得好也都是有赏银。”

那几个厨子还没走远,都在门口听着这话,顿时就哇的一声,笑着说道,“多谢东家。”等着曲宇驰出来,一个人勾着他肩膀,一个人拉着他的臂弯,道,“快请大家吃酒!”

看着他们嘻嘻哈哈的走远,林瑶和高掌柜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林瑶起身准备去后院看看向东至,突然间听到外面传来炮竹声,十分的热闹,一旁的茂春兴致勃勃的说道,“肯定又是谁家送聘礼的。”

这些日子许多人都赶着年底成亲,时常能看到那新郎官骑马去迎亲,又或者是这种去送聘礼的。

倒也不用出门,账房本就在二楼,靠着街道,开了窗子就能看到,茂春还拿了剥好的橘子给林瑶,示意她一边看热闹一边吃。

那橘子放在地窖里存放着,这会儿正是有些冰凉,加上屋内热得很,吃起来十分的爽快,林瑶少不得多吃了两口,道,“这是永州的蜜桔吧?我娘爱吃这个,回去的时候多带一些。”

茂春道,“嘿嘿,奴婢已经备下两筐子了。”

林瑶笑着道,“真是机灵鬼。”

果然是送聘礼的人,有个生的清秀的少年提着大雁,大雁上绑着红色的彩带,代表着吉利,还有其他几样的聘礼,正是三书六礼中的纳彩。

“这不是宁国公府上大少爷吗?”

“是给他六叔送聘礼去。”

有路人道,“是那个宁国公府的六少爷?”

“就是他。”

“哎呦,可算是要成亲了,只是不知道谁家的闺女,可怜呀!”

“你可不要瞎说,这可是宫里赐的婚事。”

很快就没人敢继续往里说了,而是换了话题说起聘礼的奢华来。

茂春顿时就觉得咬在嘴里的橘子不甜了,看了眼林瑶,却见她像是没事人一般,慢慢的吃着,她张了张嘴,却是喉咙干涩,不知道说什么,就是觉得这心里难过。

林瑶一口一口把橘子吃光,然后用手帕擦了擦手,道,“今天说好给师父包饺子的。”

林瑶想着提前给向东至包好饺子,也算是尽一份孝心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从拜师那天开始,林瑶就真的把向东至当做自己的亲人了,这个时节,天气寒冷,包了饺子倒不怕坏了,放在外面冻着就行,等着吃的时候直接下锅煮就行了。

向东至嘴很挑剔,林瑶准备好几天的食材,今日刚好可以包了。

茂春一直担心的看着林瑶,却又不敢说话,自己急的够呛,不过还没等她开口呢,曹嬷嬷就跑了进来,一下子就抱住了林瑶,道,“夫人,可真是苦了你了。”又道,“我早就说了,这般不清不白的跟着,早晚要出事,果然……”

林瑶直接推开曹嬷嬷,道,“嬷嬷,你不要乱说。”

曹嬷嬷刚才在外门听到这话,急坏了,一开始还听着热闹,后面一听是宁国公府的六爷,顿时惊的魂都没了,这六少爷不就是赵恒?

虽然面上喊着三爷,但是曹嬷嬷和茂春之前就知道赵恒是六爷,这件还是五爷承认过的,只说赵恒太过声名狼藉,怕是叫人看轻,所以不愿意承认身份。

虽然说了谎,但也是有难言之隐,倒也不是什么大错。

这也是曹嬷嬷一直放任林瑶的缘故,觉得两个人虽然不清不楚的,但到底都是单身,一个还没成亲,一个是和丈夫和离,倒也没什么。

但是如今赵恒定了亲,两个人的关系也就该到此为止了。就是心疼林瑶,她能看出来林瑶是真的很喜欢赵恒。

“不是叫嬷嬷剁馅儿?”林瑶并没有回答曹嬷嬷的话,而是问起做饺子的事情,“那茴香可是花了重金买的,别是浪费了。”

原来向东至喜欢吃茴香馅儿的饺子,只是这冬日很难找到,还是高掌柜托了人买回来的,因为是暖棚里养的,这价钱格外贵。

说起来冬季里,居然觉得蔬菜要比肉还要好吃。

曹嬷嬷愣住,原本还以为林瑶会伤心的哭,结果人像是没事人一般的,不过转念一想就明白了,那赵恒毕竟是宁国公府上的六爷,又非常得太后的喜欢,是她最喜欢的侄子,虽然声名狼藉,但是早晚会找个门当户对的成亲。

林瑶跟赵恒在一起的时候恐怕就已经想到了。

曹嬷嬷也不敢多说了,乖乖的说道,“已经剁馅好了。”

一行人去了后院,赵恒的身份只有茂春等林瑶几个亲近的仆妇知道,向东至却是不知道,这会儿闻到了茴香馅儿,忍不住道,“我这晚饭还没吃呢。”

林瑶笑着道,“师父,您也来包吧。”

向东至穿着一件丁香色万字不断的杭绸夹棉长袍,戴羊毛粘毛,套着羊毛的手笼子,穿的干净清爽,和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大不一样,显然是被林瑶照顾的很好。

“你这徒弟,还没有听说让师父动手的道理,就这么懒?”

曹嬷嬷端了一盆水来,林瑶洗了手,又系上了围裙,关上了厨房的门,屋内一下子就暖和了起来。

“徒弟想见识下师父的手艺,他们都说向家菜最出名的还有面点,您就让徒弟开开眼吧。”林瑶一本正经的说道。

向东至,“……”

向东至明明知道这是林瑶拖着他下水,但被捧的舒服,气哼哼的,倒也坐下来一起包,因为屋内热了起来,脱了外衣,又摘下帽子,没有厚重的衣裳,手脚也变得利落了多。

“瞧见没,这是元宝,就这样捏?”别说向东至还真是有一手,带着粗茧的手却十分的灵巧,曹嬷嬷觉得都没看清呢,向东至就已经捏出好几个不一样的花样来,“这是月牙,这是麦穗,这是金鱼饺。”

几个人觉得眼睛都不够看了,向东至捏的饺子花样又多,还捏的十分漂亮,每一个都漂亮的不行,都跟着学起来,却是捏的不太像。

向东至气道,“这茴香可是难得,别是糟蹋了。”

茂春道,“老爷子,那我们擀皮吧,您来捏。”

“行吧。”只是等着包了半天,这向东至才琢磨出味来,“敢情都是我包的,这就是你说的给我包饺子吃?”

林瑶忍不住笑,道,“我也来包吧。”

“对,你该是来学一学。”

林瑶手很巧,不过几次就学的像模像样,向东至勉强满意,一时四周静悄悄的,大家各司其职,倒也很快就包完了,一个个的摆在托盘上,拿出去冻,剩下的则是留下来准备晚上煮着吃。

向东至很很挑剔,“这下饺子的时候要放一些盐,不然很容易沾过,而且一定要热水下锅。”

饺子皮很薄,煮熟了就能透出里面浅绿色的茴香馅儿来,这颜色就相当的漂亮,加上各种好看的形状,元宝的可爱,月牙的有趣,不过最为生动的是金鱼饺,栩栩如生,很是好看。

林瑶趁着煮饺子的空档又做了几个菜,清蒸鲈鱼,红烧肉,酸辣菘菜,豆腐汤,都是向老爷子爱吃的,对着向东至道,“师父,今天就当徒弟先陪着您过年了。”

向东至显然是很高兴,嘴里却是倔强道,“往年不都是我一个人过的?你就是事儿多。”

茴香的味道喜欢的人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也很厌恶,闻都闻不了,林瑶恰好也喜欢,倒也不用避开,跟着向东至一起吃起来。

“你去拿了一壶酒来。”

林瑶叫茂春去了到一壶酒来,斟了一杯给向东至,自己也倒了一杯,站起来认认真真的道,“师父,徒儿祝您吉祥如意,万事顺遂。”

向东至眼眶都红了,却假装不在意,一口喝掉,道,“好了,吃饺子吧。”话虽然如此,但是却悄悄的别过脸来,用袖子擦了擦泪珠。

林瑶认真道,“徒弟会一直陪着您,给您养老送终,您可一定要健健康康的。”这话说的向东至又有些感动,结果林瑶又加了一句,“等着我回来,要是发现您偷喝,就把您的那些好酒都砸了。”

“可真是,哪里有徒弟这么跟师父说话的?”向东至顿时就气的,把眼泪憋了回去。

两个人吵吵闹闹的,到不影响吃饭,林瑶平时很少喝酒的,今日却多喝了两杯,向东至敏感的感觉到林瑶有心事,却是没有问,回去的时候对着林瑶道,“你都说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有事就跟师父讲,知道吗?”

“多谢师父。”

上了马车,是熟悉的回家路,林瑶靠在车厢上,脸上因为喝了酒有些泛红…… 她忍不住拉开了马车上的帘子,一时冷风裹着雪花飘了进来,林瑶伸手去接,那雪落在她手上就马上化掉了。

林瑶的心渐渐沉下,闭上了眼睛。

茂春和曹嬷嬷一直都小心翼翼的,只是看着林瑶和向东至吵吵闹闹的,倒也如常,也就放松了下来,这会儿见林瑶一直不讲话,又跟着绷紧了。

不过林瑶什么都没说,回到了别院里,沐浴了一番就上了床,在床上翻来覆去许久,终于还是睡了过去。

早上是个大晴天,林瑶赤脚推开窗户,看着外面雪景,笑着对茂春说道,“准备出发吧。”

茂春见林瑶神色坦然的样子,和曹嬷嬷对视了一眼,终于放下了一颗心。

第59章

临近年关各地都进贡了不少东西来, 皇帝在其中看到罕见的白狐莲蓬衣来,毛色油光发亮,洁白柔软, 没有一丝杂质,领口处的暗扣用的是红宝石,一大一小的, 大的有鸡蛋大小,小的也有鹌鹑蛋大小了,两颗红宝石正是点睛之笔,让因为纯白的颜色而稍显寡淡的衣裳, 一下子就变得精致耀眼。

皇帝看了好几眼,李苋就懂了, 道, “这件就留下来吧。”

等着去寿阳宫问过安,皇帝就对着李苋道, “去一趟袖佛山。”

李苋算了算时间,因着年关将至,皇帝也不得闲, 许久没有出宫去见林瑶了, 这会儿得了这莲蓬衣显然是忍不住了。

皇帝坐在马车上出了宫,左边的柜子上放着一个浅金色的锦缎包袱,里面正是包着之前那件莲蓬衣,一路上少不得多看了两眼,李苋是个察言观色的道,“上次就见林夫人穿着兔毛的白色大氅, 那兔毛虽然也不错, 但到底不够暖和, 这白狐狸毛的才是上品,又轻薄又暖和,颜色还是林夫人喜欢的白色,她肯定非常欢喜。”

皇帝向来内敛,听了这个话,目光里也有笑意。

因为林瑶大部分时间都在酒楼里,皇帝就先去了林记火锅,大老远就已经闻到了火锅的香味,里面人满为患,生意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高掌柜看到赵恒,一时愣住,但还是马上道,“三爷,您是来吃火锅的?那雅间可是一直给您留着呢,上面请。”

赵恒道,“林夫人呢?”

高掌柜早就察觉到林瑶和赵恒之间的关系,但是他一个做掌柜的,只管着自己这一摊生意就行了,至于东家的事情…… 可不是他能参合的,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只当不知道。

“夫人回老家过年去了,您不知道?”

赵恒一下子就愣住了,摆了摆手就走出了酒楼,对着李苋道,“去袖佛山。”

李苋心里打鼓,觉得这件事有些奇怪,林瑶要走为什么没有一点动静?随即转念一想,林瑶和皇帝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虽然十分甜蜜恩爱,但是从来只谈风花雪月,从来不会说家中的事情,甚至每次皇帝回去,林瑶都不会问他什么时候回来。

这林瑶不会真的把他们陛下当做面首吧?又或者是姘头?只是高兴的时候大家偷个情?

总之虽然林瑶回家去,倒没有什么不妥,但却让人心里不舒服。

李苋觉得去了别院也是白去,毕竟高掌柜都说林瑶已经回家去了,但是皇帝脸色十分的难看,他实在是不敢说出来。

到了别院,李苋陪着赵恒去敲门,出来的门子倒也认识他们,果然道,“三爷您来的不凑巧,我们夫人回家去了,要过了年才能回来呢。”

赵恒绷着脸问道,“她没给我留口信吗?”

那门子察觉出赵恒的不悦来,有些紧张,一个劲儿摇头,道,“没有呀。”

等着重新上了马车,赵恒一时忍不住就捶了下桌子,发出碰的声音,李苋吓了一跳,马上就去查看赵恒的手腕,见只是红了一些,这才放了心,一边叫人拿了药膏来,一边心疼说道,“老爷,您先不要生气,或许是林夫人临时有急事呢?”

“你不用替她说话。”赵恒靠在马车厢壁上,揉了揉眉心,道,“她要是有心,为什么连一个口信都不给我留?我早就应该知道她根本就没有心。”

李苋觉得还真是,这林瑶当真是有些胆大…… ,但是他也不能这么说,不然皇帝不是要气疯了?道,“可是林夫人想给您递信儿,她也不叫人送到宁国公府上去吧?”

皇帝的脸色稍微缓和些,但看起来还是在生气,“回去吧。”

一路上李苋一句话都不敢说,回了宫里,按照以往要做马车进去,皇帝却提前下了马车,李苋也只好陪在后面。

这一天的天气格外的寒冷,不过走了一会儿觉得冷的直哆嗦,李苋给皇帝递了一个暖炉,道,“陛下,您要是冻坏了身子可就得不偿失了。”

皇帝道,“朕想来想去肯定是有事。”随即问道,“你说那天王正泽去了别院?”

“是。”

皇帝神色微沉,走了两步道,“去文渊阁。”

过年的时候一个月的假期,大家这会儿正憋着一口气忙完今年的事情,然后准备封印,好好休整一番,所以几位内阁大臣都在。

今年说起来也没什么大事,唯一的大变局就是有了王正泽的加入,一开始首辅章明对他自然是看不惯的,处处挑剔,毕竟是他死对头顾大人推荐来的,但是这些日子以来见过王正泽的本事,这个人不仅擅长仕途上的应对,还是个能干实事的人,到底也是没脾气了,反而是羡慕顾大人,居然找到了这般能干的人。

“今日忙完就去我家吃个火锅吧。”

一想到要放假了都很高兴,见首辅章明这般客气,大家马上就附和道,“何必去大人府中叨扰,不如直接去了林记火锅,大家吃个高兴。”

吴大人看了眼王正泽说道,“听说那林记火锅是王大人的夫人开的,咱们去那边吃,应该是让王大人请客才是。”

王正泽从别院回来之后,郁结了几天,只是一旦开始忙碌起来又忘了这件事,这会儿被吴大人提起来,一时只觉得胸口憋着一股闷气,正要说话,却听到外面传来说话的声音,有人喊道,“陛下来了。”

一时所有人都停了话题,神色肃穆,整了整衣裳就出门去相迎,皇帝扫了众人一眼,最后把目光停留在王正泽身上。

王正泽自然感觉到了,只是皇帝那目光实在是不善,让他如同锋芒在背一般难受。

等着入了座,皇帝道,“都坐吧。”

皇帝来了,首辅大人章明自然是要表现一般,说了一些朝政上的事情,甚至把许多王正泽做的事情揽到他身上,大家对此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了最后说起国库的事情,实在是没办法包揽了,不情愿的喊了王正泽出来,道,“这拖了许久的陈年的旧账,理清了。”

王正泽术法很好,脑子灵活,最是擅长经济,所以管着户部的事情,擢升为户部尚书,这几个月拖着下属硬是把几年来没算清楚的陈年旧账给算清楚了,这魄力和能耐,就是章明也是没话说了。

皇帝早就知道了,道,“倒是辛苦王大人了。”说着起身道,“正好朕有几处看不明白,还要讨教下王大人。”

王正泽一时激动的不行,自从入了内阁开始,皇帝对他都是淡淡的,甚至带着几分不耐烦,这让他很是不安,所以越发的兢兢业业的,如今看来,正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要熬出头来了。

天知道他当初整理账册时候多么艰难,这里面门道多着呢,不仅是自己要会术法,不然很容易被那些人蒙过去,还有许多人明里暗里的给你下绊子,他又初来乍到,那些下属又多半在看戏…… 当真是呕心沥血也不过如此了。

王正泽激动的跟着皇帝去了隔壁的书房。

皇帝坐在椅子上,指了指门,李苋就出去关上了门,王正泽觉得有些奇怪,皇帝既然要问公事又何必这般谨慎?

皇帝道,“王大人,你可曾听过一句话,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王正泽心中咯噔一下的,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是说一个人的才华虽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德行,那是不妥当的。

而皇帝在这时候提起这句话来,显然是暗指他有才无德。

“微臣愚蠢,还请陛下明示。”

皇帝站起来道,“朕听说王大人有位发妻林氏,在王大人贫困时嫁过来,对王大人不离不弃,贤惠淑娴,堪称贞洁典范,王大人却在自己升迁之后抛弃了。”

“陛下恕罪,这其中恐怕有些误会,是那林氏不孕又善妒……”

“莫要狡辩!”皇帝突然冷声说道,吓的王正泽打了一个激灵,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子来,想着难道皇帝知道真相了?

皇帝道,“喜新厌旧,抛弃发妻,自私凉薄,说的恐怕就是王大人吧!”

“陛下,恕罪。”

王正泽不敢在多说什么,他敏锐的感觉到,皇帝既然这般说,无论自己说什么都没用了,只能求磕头求饶,“微臣是愿意把林氏接回家中的供养的,不过多添一双筷子事情,微臣前几日还去找过林氏,是林氏不愿意…… 微臣这脸上的红痕还是林氏打的巴掌。”

当时只觉得气愤的不行,但是现在想着倒是装可怜的好办法,果然讲了这话,皇帝就神色缓和了一些。

终于皇帝道,“王大人,你私德有亏,朕就罚你半年的俸禄,在赏你二十个板子,你可是有异议?”

“微臣不敢,谢主隆恩!”

王正泽见只是小惩戒倒是松了一口气,知道这是皇帝给他留了颜面,只是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和林瑶的事情闹到这边来,难道是首辅章明的手笔?

等着出门前,皇帝冷冷的有对王正泽道,“既然写了放妻书,以后就要莫要在纠缠了。”

“是……”

第60章

林瑶的老家在永州, 永州后面靠着金陵,前面挨着京城,算是卡在中间了, 京里的人觉得永州人是南边的,而金陵苏杭的人又觉得永州人是北方人,颇为尴尬,不过或许是因为这样,永州人既有北方人的好爽, 也有南方人的细致认真, 倒是出了许多有名的大商贾, 永州商人在历朝历代都很出名。

既然是要回家过年, 自然是要带上许多年货, 林瑶自己做的腊肉,各种酱菜,还有几扇羊肉,羊肉丸, 如今天气寒冷, 倒也不怕坏了,放在外面冻着就行,还有许多不少尺头和点心, 倒也装了满满的两车。

因为要回去怕是不安生雇了个镖师,加上原本从尚书府带出来的几个护卫倒也周全了。

路上一直下着雪, 只有出京的路有官道可以走,在后面则是要走小路了,雪厚路滑, 而且道路窄, 所以走得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