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子终于迟疑抬眼,撞上了单超居高临下的森冷视线:“不要挡路。”

男子:“……”

单超擦身而去,连问他姓甚名谁的兴致都没有,就在周围众位高手目瞪口呆的视线中径直走远了。

“大人,他这是——”

男子抬手阻止了愤愤不平的手下,果断道:“他寻谢云去了。不要紧,先跟上他!”

集市就像一锅被搅沸了的粥,官兵呵斥、行人推搡、小贩叫喊此起彼伏,单超凭借数日以来在镇上晃荡的熟悉,从小巷后街等轻车熟路绕回会仙楼,然而谢云早已不知去向。

难道回了客栈?

不知为何单超心跳得很快,某种难以言喻的空荡荡的感觉油然而生。

他立刻转头直奔伏龙山,山下客栈尚未受到骚乱的波及,掌柜的笑眯眯在后边算账,探出头来招呼了一声:“客官?今日怎么不提水了?”

单超开了口,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声音竟带着微微的不稳:“我娘子方才回来了么?”

掌柜意外道:“没有哇?”

“……”

单超连声谢都忘了说,直冲楼上房间,打开门一看,屋内空空如也。

茶水半空,床铺凌乱,被褥上摊着出门前换下的衣裳,昨夜留下火热的亲吻和呢喃似乎还残存在空气里,言犹在耳,尚未远去。

单超一步步走进屋,坐在桌前,十指交叉撑着额头。

一定会回来的,他想。

他知道我在等他,他一定……会回来的。

然而被等待的那个人并没有出现。

天光一点点黯淡下去,长夜漫漫,旭日东升,新的一天如世间千千万万个普通的清晨那样来临,然而他等待的那个人,却再也没有出现。

第一缕朝阳漏进窗棂的那一刻,单超闭上了眼睛。

他缓缓放下支撑额角的手,五指紧紧握成拳,仿佛凭借那指甲深入血肉的刺痛,勉强压抑住了某种更加深沉的、愤怒的、如黑暗般呼啸着吞没了所有理智的剧痛。

“长安……”他一字一顿道,尾音从齿缝间呼出冰冷颤抖的气息:“长、安……!”

在门外守了整夜的几个身影动了动,继而房门轻敲,被人从外面推开了。

昨日集市上的那个中年男子缓步走进,不动声色地打量单超片刻,目光中闪烁着不易发觉的、谨慎小心的怜悯,抱了抱拳:“单大将军。”

单超抬眼回视。

刹那间男子心中竟油然而生一股寒意,只觉得自己面前这位年轻有为的大将军,却像因为走投无路而极度暴躁的猛兽,撕裂血肉的狂怒被最后一丝理智勉强系住,随时有可能咆哮而出,吞噬一切。

“……将军。”男子干涩的喉咙咽了口唾沫,艰难道:“眼下箭在弦上,岌岌可危,您还有最后一条路可走……”

“你是什么人?”单超沙哑道。

男子伸出手,指向单超袖中隐约露出的一截玉珠,珠串上还吊着只血红的玉虎头。

“陛下将这道虎符赐予将军时应该说过,如若东都横遭刀兵之祸,可凭此物来寻英国公李敬业,好带兵解救圣驾于危难之中。”

“眼下虽战乱未起,但长安局势已水深火热,圣驾亦身陷囹圄,正是你我肝脑涂地尽忠报国的时候……”

男子深吸一口气,迎着单超冰冷的目光道:“在下不才,忝居高位,正是圣上所说的李敬业本人。”

第96章 退位

三日后,长安。

早已生锈的铁门在刺耳的金属摩擦声中打开,谢云踉跄半步,眼前的黑布透不进半点亮光,被人扶着走进了脚踝深的杂草中,十数步后才停下了脚步。

卫士上前解开蒙眼布,远方天穹血红的夕阳令他骤然闭上眼睛,片刻后再睁开。

这是一片已经被荒废了很多年的后院,满地杂草与枯叶互相叠盖,身侧一堵斑驳的院墙爬满青苔,而在苔痕之下,砖石又呈现出一种被风吹雨打后锈蚀的灰黑,无声矗立在眼前。

卫士躬身退下,神态恭顺却隐藏警惕——似乎面前手无寸铁的禁军统领就像传说中那样,心狠手辣充满威慑,能于弹指之间随时将他们活生生撕成两半。

谢云没有搭理他们,一言不发,环视周围。

童年记忆中空旷巨大的荒院变得十分窄小,高不可攀的砖墙也变矮了,原本需要助跑提气才能越过的墙头,现在好像伸手便能轻易推倒。

他有一点恍惚。

原来那些他自以为刻骨铭心的记忆早已在岁月中淡去,纵使竭力回想,率先在脑海中浮现出的,却是漠北无数个苍茫辽远的月夜。

砖墙后响起一道温和又不乏威严的女声:“想起这是哪里了吗?”

“……”谢云叹了口气:“娘娘。”

院墙后,武后站在同样的荒草地上,丝毫不顾及名贵精致的绣凤裙裾和丝绸鞋履沾上了泥土,摆手挥退了侍立在身侧的心腹,妆容精致的眼睛定定望向不远处破败低矮的寺院建筑。

“很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我在这颗树下浣衣的时候,听见有一个孩子的声音在墙头哆哆嗦嗦地问,有人吗?能给点儿水喝吗?”

武后顿了顿,目光落在院墙脚下一处开裂的石洞上,微笑道:“如今你我都已鬓染微霜,感业寺也破败至斯,没想到这处石缝却还在这儿……”

谢云不答。

“……可见一件事情只要发生过,总会在某处留下痕迹的,是么,谢云?”

谢云不知在想什么,半晌低声道:“可是如今你我的手都伸不过这道缝隙了,娘娘。”

武后一怔。

的确如此。谢云已不是当初的孩子,而她多年养尊处优、肌肤丰泽,这狭小又杂草丛生的砖石缝隙确实断断伸不过去了。

武后有些怅然,叹息道:“待我登基后,该此地改为焚香院,每隔数月来此静心用斋半日,以提醒自己莫忘此生艰难困苦的时刻才是。”

谢云问:“娘娘可会想起自己在那些时刻所遇见的人?”

“……你是在说你自己吗?”武后笑了起来:“我以为你想问的是,本宫一介女子之身,在皇帝并没有龙驭宾天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地登基呢?”

“娘娘总有办法的,”谢云淡淡道。

他的反应明显在往武后预想中的最坏的那个方向发展,但不知为何,武后又觉得并不出自己意料之外。似乎如果他不这样回答的话,他也就不是她所认识了这么多年、了解了这么多年的的谢云了。

“我……”武后缓缓道:“我没有办法。我需要你的帮助。”

“皇帝在并没有指定太子的情况下昭告退位,群臣竭力阻拦,显而易见都是怕我摄政之后顺势登基,天下因此而多出个女主。此刻长安人心涣散,而人心是世上最不好控制的东西,我需要让所有人都看见我才是上天选定的真龙之主,把这个想法深深种植到天下人的心里……”

“娘娘不是已经放出了‘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风声了么?”谢云打断道。

“不,远远不够。”武后说:“退位大典近在眼前,我需要所有人亲眼看见一次更大的、更轰动的吉兆。”

话已至此,其实一切都非常清楚了。

院墙内外陷入了一片窒息的静寂中,晚风在夕阳中吹过荒草地,远方风声呼啸,恍若晚霞在天际大片燃烧的轰响。

谢云终于摇了摇头。尽管武后看不见,这一刻却能想象出他轻轻闭上眼睛,动作缓和,却不容抗拒的坚决:“不。”

“青龙印再开的话,我会死的。”

谢云转身向被卫士团团包围监视的铁门走去,脚步悉悉索索,冷不防身后传来武后高声道:“那到底要怎样,才能让你为我再开印一次?”

谢云停住了脚步。

如果此刻从高处望去的话,这其实是一幕难以言描的画面。谢云背对院墙,面向不远处如临大敌的卫士,而墙壁另一侧的武后却面朝着数丈以外感业寺破败的后门;仅仅一墙之隔,两人所选择的方向,却截然相反。

夕阳将荒园染成金红,在那虚幻的辉煌下却更见萧索,似乎一场眼见就要陷入黑暗的、浮华的盛典。

谢云沉默着,久久没有回答。

“我至今所遇到的所有人,”良久后武后终于道,尾音中似乎带着一抹挥之不去的伤感:“大部分都反对我,小部分支持我的,也多数是为了世家大族的稳固和他们自己的利益,我知道他们内心深处其实也认为我位登九五的想法有违纲常……现在连你也认为我是错的了吗?”

出乎意料的是谢云却否认了:“不。”

“……”

“世人大多标榜忠义,但实际上每个人都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路,跟对错没有关系。”谢云轻轻地苦笑了一下,说:“您和我都如此。”

他举步向前,脚步从院墙后渐渐远去。那足音似乎一下下踩在武后心底,她胸腔急促起伏着,似乎在竭力压抑某种情绪,数息后终于忍不住颤抖道:“——廷卫何在!”

守在铁门边的卫士大步冲来。

“把谢统领押下……”

武后声音戛然而止,片刻后再度开口,却多了微许不论如何也无法掩饰的沉痛:“……押进清凉后殿,再作处置。”

卫士领命而去,谢云站住脚步,嘴角浮现出一丝疲惫的笑纹,任凭卫士扣住他的肩并走出了铁门。

最后一抹余晖渐渐消失,武后在感业寺荒废的后门站了许久,终于开口道:“尹开阳。”

“是。”

昏暗中尹开阳斜靠门框而立,双手抱在胸前,姿态漫不经心,身影却散发出令人无法忽视的的强横气场。

“方才的话你也听见了,本宫原本计划在退位大典上展现出真龙下降的吉兆,如今谢云却不肯配合……你说应当如何?”

尹开阳目光隐含戏谑:“天后,隐天青不肯配合开印,即便你杀了他也是没用的,还能如何?”

武后穿过感业寺后院,向前门走去,不远处侍从纷纷跪伏在地恭顺地迎接她。尹开阳举步跟了上来,只听武后的语气十分温和:“那你呢?”

“怎么?”

“你愿意配合么?”

武后站在马车前,转过身。

尹开阳立定在两步以外,身形魁梧高大,瞳底却似乎有妖异的白光隐隐一闪:“在下当然愿意。”

武后似乎松了口气,微微颔首。

“你们暗门历来选择效忠天命所归之人,但当年杀死废太子承乾后,却在皇帝和魏王间选了魏王。之后当今继承皇位,对暗门并不信任,尹门主你也因此而离京远走……”

“所以希望这次希望赌对了人,”尹开阳微笑道,彬彬有礼地伸出手。

武后挑起红唇,扶着他有力的手登上马车,在骏马长嘶中缓缓驶向了上阳宫方向。

上元二年五月十一日,皇帝昭告天下,举行退位大典。

大典前文臣群谏,在太和宫前哭跪哀求,却令武后勃然大怒,当场将带头的宰相戴至德、裴炎等人下狱,随后又斩杀了其党羽数十人。

翌日,高祖女常乐公主及夫赵家联合皇族反对天后摄政,夫妇二人都被杀,越王李贞被杀,其余皇族十数人接连被杀;常乐公主之女、周王李显的正妃赵氏也因此被囚禁宫中,被天后下令活活饿死,事后被牵连清算者更达到了上百人。

连皇族都纷纷人头落地,世家大族抄没者更是不计其数。一时长安漫天缟素,满街遍地鲜血,每到夜间明火宵禁,全副武装的骁骑营士兵在每条大街小巷来回巡逻,满京城连小儿夜啼都半点不闻。

前所未有的恐怖笼罩了整座长安城。

月底,大明宫中传出噩耗,皇帝病情急剧恶化,退位势在必行。

在越来越高压的□□面下,很多人渐渐看清楚了形势。以身殉道者毕竟是少数,更多人开始向天后示好甚至投诚,不仅宇文虎身后的一众世家大族,李孝逸、刘仁轨等手握重兵的将领也改旗易帜站到了天后这一边。

八水环绕、万国来朝的天下第一城长安,便在这腥风血雨又诡谲多变的情势中,迎来了皇帝的退位典礼。

太和宫,气息奄奄的皇帝被貌似搀扶、实则押送着登上宝殿,由礼仪官员摘下平天冠,解除九龙衮衣,换上了太上皇所专用的衮冕。

皇帝龙椅上位置空悬,而天后却端坐在龙椅之侧,身着玄衣纁裳、头戴十二旒冕,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下裳绣藻、火、宗彝、黼、黻、粉米,共十二章纹,在金碧辉煌的殿堂上熠熠生光。

天下黎民遥望长安,长安百姓聚集宫门,而太和宫前广场上,皇亲国戚、世家贵族、文武百官……无数双或惶恐、或悲愤、或窃喜、或迫不及待的目光,都眼睁睁看着这一幕。

——天后身穿的,是历来真命天子祭祀昊天上帝才用的冠服。

高高的御座上,武后垂下了目光。

谢云静静坐在她左手侧不远处,面容平静,视线低垂,无法透过那浓密的眼睫窥见分毫。他宽大的袍袖垂落遮住了双手,没人能看见手腕上紧缚住的玄铁锁链。

“……”武后收回目光,望向另一边人群中的尹开阳。

——按照原定计划,这时尹开阳应当开印,令空中现出龟蛇吉兽之形,向她盘旋跪下,以示天命所在。

再没有什么是比吉兆更能煽动人心的了,而现在的长安城,再没有什么能比当今皇帝的退位大典更引天下人注目。如果是真龙现身臣服于她,明日这个消息便会传遍五湖四海,“当世女主乃天命所归”这个种子会立刻在千万黎民心中生根发芽;而现在没有隐天青,只能以玄武神兽来作这场江山社稷的大戏。

虽然次了一等,但总比花费更多人力、物力和时间,去硬生生扭转天下人心来得好……武后不出声地出了口气,迎着尹开阳的目光微微颔首,示意他可以开始了。

然而尹开阳没有动。

这个男人在她的目光中微笑起来,眼底闪烁着有一点戏谑、一点调侃,还微微带着遗憾和同情的光。

紧接着他退后半步,整个人犹如融化一般,凭空消失在了空气里!

——他走了?

竟然就这么临时摞挑子,走了?!

武后瞬间几乎没反应过来,紧接着面色剧变!

就在这个时候,心腹从后殿匆匆奔上前,整张脸色煞白,哆哆嗦嗦地俯在她耳边轻声道:“天、天后,不好了!”

“英国公李敬业从扬州起兵,与怀化大将军单超手持尚方宝剑、丹书铁券及先皇亲兵虎符,以清君侧为名,集结十数万人,正举兵压向东都!”

第97章 拐点

扬州反了。

十日前,英国公李敬业亲至扬州,斩杀扬州长史陈敬之、录事参军孙处行,抢夺粮仓、分发兵器,以一篇千古垂名的《为李敬业讨武曌檄》传遍江都,四方郡县皆倾囊来投。

旋即长安传来噩耗,越王李贞及高祖女常乐公主被杀,皇帝现存的最长子周王正妃被杀,周王李显因伤心啼哭而被下令拘禁;宰相裴炎被杀,戴至德下狱病危,其余李唐皇亲及文臣御史砍头者难以计数。

幽禁深宫的皇帝颁布了退位诏。

当日,李敬业在扬州祭出了三大杀招:尚方宝剑、丹书铁券,及先皇高祖亲手雕刻的血玉虎符。

此三物面世,大江南北皆尽震动,勤王义军骤增至三十万,一路攻向洛阳。

“随我冲锋——”

“杀!”

攻城弩投下的巨石轰然震响,大地撼动人啸马嘶,城门在巨木的撞击下骤然龟裂。

守城军见状纷纷发出大喊,新一轮箭矢如暴雨般密密麻麻投向平原,竟将战场上步兵前锋阻得硬生生一顿。李敬业见状愤然猛勒马缰,高声大吼:“前锋军听令!一人后退全族皆斩,随我冲!”

士兵顶着箭雨爬起来,踉踉跄跄继续冲去,然而城墙顶端再次射出铺天盖地的利箭,当场将一批批人射死在了阵地前!

李敬业一抹前额鲜血,不顾性命地催马前趋,横里却伸出一只铁钳般的手把他挡住了,继而一道沉稳有力的声音响起:“左翼骑兵听令!”

李敬业猛地抬眼,却见是银铠黑马的单超,将重逾百斤的钢铁战戟横挥而起,直指城楼:“敢死队随我攀墙拔除箭点,杀敌一名赏银十两,上!”

李敬业大惊,刚要开口阻止却已经来不及了。只见骑兵慨然应允,竟爆发出了比全族皆斩更强烈的士气,当下数百人随单超绝尘而去,穿过遍地尸体和硝烟冲到了城楼脚下,抛出铁爪勾住了城墙。

片刻后,惨叫此起彼伏,城墙上尸体被接二连三地抛下来,在土地上砸出漫天沙尘。

“……”李敬业大口喘息,旋紧紧握住因为砍杀太多而火烫的战戟,猛地振臂一挥:“莫殆误战机,随我冲杀!”

“杀——”

平原之上五万义军爆发出震撼的呼喊,在那直上九霄的厮杀声中,巨木最后一次狠狠撞上了城门。

紧接着,数万人激战的中心,巨木与大门一同爆成了庞大的碎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