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说:“嗳,其实没那么忙啦。”

闻蝉不信:“那我都盯着你写东西写半个时辰了。你在写什么?”

闻蝉自己对打仗之类的国事不感兴趣,李信却是从来不隐瞒她。他对待闻蝉的方式是错的,哪有军机要事随便给自己妻子看的?李信却给。他性格中有强大的潇洒自信一面,他愿意如何对闻蝉就如何对待,才不管世人怎么评说。

闻蝉问起来,李信便大大方方把自己在写的竹简往闻蝉的方向一推,示意她看。

闻蝉凑身一看。

她简直要石化了。

女郎不禁瞪大眼,不自觉地松开了搂抱着郎君的手臂。她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揉了揉眼睛,捧着书简到面前看。往前后翻了翻,闻蝉眼角微抽,确信自己没有看错。

错的是李信这个混蛋啊!

刹那间,闻蝉明白了自己亲他时他那个古怪的笑,也明白了他为什么说“其实没那么忙啦”。因为李信坐在这里,是在给春宫图做注解!他拿的是一卷画工非常精致的图卷,图中男女赤身裸体、姿势羞人,详细到连图中男人的那物和女人的神韵都看得十分清晰的地步。

而李信一本正经地坐在屋中看春宫图。

他不光专注地翻看,他还在批注!还对一卷画圈圈点点,标注着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这个姿势不太好那个姿势值得学习。再有闻蝉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闻蝉脸庞瞬间滚烫。

避之唯恐不及般丢掉了手中书简,心口疾跳,而她往后退,就先退入了李信的怀中。

笑她如此经不住逗!

李信故意问:“刚才不是说觉得我特别的好么?现在还觉得我特别好不?”

“你你你”闻蝉面颊似火,却骂不出什么来。她少年时不懂这档子事,被李信诱惑着拿春宫图相送,还一副勾肩搭背的样子。而今她已经懂了,却不甚喜欢。然李信很喜欢喜欢到挑空研究的地步。

闻蝉望着李信的眼神很复杂,很怅然。

她想问他那种事有那么好么?值得他军事繁忙之余,好容易有空闲时间,他也要拿出学习的精神来这么认真地研究?而李信一认真起来,闻蝉头皮发麻——谁不怕啊。

她表哥那说一不二的脾气,持之以恒狩猎似的耐心,拿出来研究春宫图肯定会有结果的啊。

而这一定会用到她身上。

闻蝉哭丧着脸,搂着李信的胳膊蹭着。她觉得不舒服,觉得他好强势,觉得他的那物好大,觉得他撞得自己难受每次都很痛,每次的欢愉都那么少。她想在心中算了算,自从自己上次哭后,李信就很久没碰她了。哪怕他再情难自禁时,也忍功吓人。他以前能忍,现在怎么不能呢?闻蝉撒娇道:“表哥,能不能不要啊?”

李信手抬起她的下巴,笑着低下头,给了她一个湿润的亲吻。

长吻之后,两人的呼吸都有些急促而灼热。闻蝉眼中湿漉漉的看着李信,看得李信心痒无比。他们的脸颊均红烫无比,李信手在闻蝉下巴上摸了摸,轻声:“你啊你难道就就不理解”

“理解什么?”

“理解男人好色,”李信看她一眼,耳根微红。他几乎不跟闻蝉灌输这种知识,第一次说来,也十分尴尬,还瞪了她一眼。闻蝉被他瞪得莫名其妙,得李信将她抱起来,搂坐在他怀中。他又亲了她一会儿,亲得激情满满,箍着她腰肢的手开始用力,恨不得将她揉入自己怀中。呼吸粗重中,李信还有空把话说完:“理解一下我想睡你的心。”

李信手捧着闻蝉的脸,他望她的眼神深情又无奈,低声跟她说:“你非得要我承认我技术不好吗?”

他脸上露出懊恼无比的表情来。

对于李信这种无比自信的人来说,什么事是他搞不定的呢?他却偏偏搞不定闻蝉。他在闻蝉这里受挫次数太多了,修炼得脸皮极厚。他以为不就这档子事么,自己愉快中有些不太舒服,闻蝉应该跟自己差不多。后来他才发现她是不舒服中有点愉快,与他完全反着来。

床事不和谐,对于初为人夫的李信来说是巨大打击。

他出身不好,三教九流都混过,按说对这种事应该很熟练才对。然而事实却与此相反,幸好李二郎向来勇于承认错误,他绝不会觉得后悔,但他会去修正错误。像如此下苦力的春宫注解图,就是李信的研究结果

闻蝉看着李信露出这般懊恼的眼神来,怔了一怔后,不禁噗嗤乐了。

她想了想,笑道:“好吧。”

能看到李信跟她认错,能看到李信承认自己技术不好,她已经很了不起了呀。李信会跟别人认错,多稀奇啊。他可一贯是老子天下第一的狂放劲儿,要他承认自己不对,千难万难。

闻蝉跃跃欲试,她也想知道李信进步了没有。

闻蝉用眼神问他。

她的眼睛会说话,李信轻笑着揉她的腰,“当然进步了啊。晚上定让你如登极乐。”

闻蝉呸他一声,陪着他在房中笑闹。李信闹她闹得厉害,他发誓绝不碰她,却要她脱衣,要看看她。闻蝉羞赧无比,又紧张万分。她很少有白日清醒时、能自我做主时陪李信胡来的时候。李信蹭着她,蹭得闻蝉身子软如水。她觉得自己快要被煮熟了,李信火热无比的情意,让她几乎把持不住。

闻蝉嗔恼:“你不应该很忙么?不应该有很多事找你吗?你不要打胜仗啦,不要看你的将士了,也不要想着边关受苦的百姓了?你干嘛总缠着我啊!”

李信嬉皮笑脸的表情一收,他表情一收,便肃冷漠寒无比,这般戾气重重,看得闻蝉一愣一愣的。没想到他变脸如此之快。李信跪于闻蝉面前,很一本正经地说道:“重要,却跟你一比,都不甚重要。”

李信说:“我人生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娶到你。为了娶到你,不让你跟着我颠沛流离东西南北乱闯一通,我就势必要走到贵族圈中,成为让人忌惮的存在。我野心勃勃,也热爱天下,怜悯受苦的百姓。我想要解救他们,想跟老天争一争,想试试我能带给他们什么,能不能做的更多些”

李信望着闻蝉。

他倾身将她搂抱入怀中,亲她的发,柔声:“这就是我的抱负。我妄图以微粒之光与大势相投或相抗,想做点什么,好改变现状。但我其实非常的自私,我最热爱的,一直是你。任何人任何事妄图跟你相提并论,我都会毫不留情地斩杀。”

闻蝉出神地凝望他。

李信微笑:“说起来可笑,你就像我的执念一样。我这个人容易剑走偏锋,容易走歧途全靠你给我支撑。所以知知,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你光是存在,就能给我无限动力。”

她替他脸热并小声抱怨:“你说这么多,不就是为了说服我脱衣服吗?”

李信哈哈大笑,心里爱她爱得不得了,又搂着她亲个不停。他真是时时刻刻多喜欢她一分,难得他这般甜言蜜语,放到别的女郎身上早就晕头转向了。就知知总有一种抽离在外的纯真。这份纯真,让她往往能看清楚很多东西。

李信受不了了,知道闻蝉也不过是死撑。她被他都亲成这样了,碰一碰怎么了?李信算着自己没有碰过她的时日,觉得差不多了。他干脆开始帮她解腰带,气得闻蝉骂他。

小夫妻还在嬉闹着,两人听到门外的通报声:“将军,乌桓王找你去谈事。”

屋中的李信与闻蝉:“”

李信手握成拳,在案头狠狠一砸,砸得案木裂了缝。闻蝉瞪大眼,看他额上青筋颤颤,几次忍不住说出骂人的话。

李信深吸一口气,平复自己心头的躁动与烦闷。他这般难受,看得闻蝉心中一软,想说

闻蝉没来得及说出挽留的话,李信已平静了下来。男君慢慢整理衣襟,从女郎的柔如春水中退了出来。他又帮她整理衣襟,恋恋不舍地目光在她脸上流离许久,才起身准备出去。闻蝉看他起身,突然问他:“夫君,你晚上回来么?”

李信非常单纯地回答她:“晚上会回来用膳的。”

闻蝉“哦”了一声,不吭气了。

李信多希望她能留他一句啊,他磨蹭半天,就等着她能留一句。结果闻蝉根本没有那个意思,走到门边,李信回头,恶狠狠地瞪了闻蝉一眼,甩门扬长而去。屋中的闻蝉被李信瞪得好生委屈:“”

她却也不会多想此事了。

李信走后很长一会儿,闻蝉低着头独自坐在屋中,没让侍女们进来。她仍沉浸在李信方才带给她的欢愉取悦中,沉浸于李信的甜言蜜语中。李信对待别人,应该是很少说这么好听的话的。他性格锋锐,锐气越来越明显,怕他的人越来越多。而闻蝉与他少年时相交,又是他的妻子。李信也有感情,也并非别人口中的冷面罗刹那样的人物。而他的感情,就寄托在闻蝉身上

闻蝉拾起被李信扔在案上也不收拾的春宫图,她翻看着。一边看,一边想,我是不是对表哥太不好了?

他比我成熟很多,总是顾着我,帮着我。我却连床事都不能让他爽到闻蝉反省自己对李信的不经心,又爱他连自己救阿斯兰也偷偷帮自己而不跟她扯大义。为回报李信,闻蝉决定对他更好一些。

她看着春宫图上各式女郎,各种不同的人物和情景。在送李信出门的时候,心中就有了绝妙的主意

清风徐徐,阳光变得弱了几分。

闻蝉起身,走到窗前。她透过窗看外面天地,黄昏已至,天边红霞如霓,天光却并不暗淡。天没有暗下去,东方弥漫着一片白光亮色,如纱般渲染天空,就好像黎明一般。而这正是墨盒的黄昏时分。

天不黑,光不灭,如白昼般。

这便是极为有名的墨盒白夜,墨盒被称为不夜城,也是来源于此。

闻蝉站在不夜城中,望着这片天地,久久凝神不语。

此时的蛮族王庭之地,大楚使臣跟随着他们的程太尉,已经与王上表达了和平意愿。双方达成共识,蛮族王庭大开口索要了不少奇珍异宝,程太尉都心痛无比地答应了。蛮族王庭满足了,便同意双方和解。

他们已经谈了一个月,今日便是签订盟约的日子。

程太尉摆着漫不经心的姿态,等着王上前来。王上却并未前来,而是召程太尉过去,给他甩过来一份文书:“大楚太尉,这是什么意思?你们一面跟我族签盟约,一面跟乌桓商量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吗?这是什么意思?”

程太尉寒着脸,看到文书所记载的李信在墨盒所做的事。

共抗蛮族?

他心中冷笑,暗恼当年没早早杀了李信,才让李信给自己这般扯后腿。

他下了决定后,抬起头,对王庭勉强一笑:“王上放心,这件事,我会解决的。”

第142章 009

程太尉的构思建设受阻,且在最后一道关给他出了问题。他沉着脸出了王宫,回到给使臣住的驿肆时,看到蛮族右大都尉阿卜杜尔在院前焦急走来走去。发现程太尉回来,阿卜杜尔非常急切地走过来,先质问程太尉:“为什么你们的安远将军会帮乌桓王平定内乱?!为什么你们大楚要跟乌桓合作?!程太尉,你事先可从来不曾跟我提过啊!”

程太尉面无表情,看得阿卜杜尔心虚无比。半晌,程太尉说:“乌桓国内乱,我可从未听说。右大都尉做事,不也从未跟我提过吗?”

程太尉心中恼怒万分,恨不得将这些坏事的人全都绑起来打一顿。

所有人都有着自己的小算计——他家大郎笑言李信不足为惧,在墨盒迟早自取灭亡,谁让李信是先太子一派呢。而蛮族的右大都尉阿卜杜尔一边跟程太尉谈着两国和解的事,一边转头在乌桓国埋下了钉子,预防乌桓国和大楚合作。某种程度上,不正说明阿卜杜尔对大楚并不信任吗?!

程太尉一时间心冷万分。

他为两国边关之事奔波十数年,不知多少人不能理解他。他不过是不想大开战,不想把战局扩大。结果这些蠢货们、这些蠢货们——兀自让李信在墨盒茁壮起来!

程太尉一言不发,甩袖快步进屋。

阿卜杜尔略微心虚,知道乌桓国之内乱必然引起了程太尉对自己的猜忌。他自己这种作为,两面派什么的,是不太好听但是阿卜杜尔转念一想,重新理直气壮起来:两面派怎么了?乌桓国与自己的领地不相邻怎么了?乌桓国可是与左大都尉阿斯兰的领地相邻啊!阿斯兰那货会管乌桓国跟不跟大楚结盟吗?

阿斯兰肯定不会啦。

那么他阿卜杜尔手伸长一点,理所当然嘛!除了阿斯兰会觉得他多管闲事,关程太尉什么事?程太尉才是应该内疚的那个——大楚的安远将军跟乌桓国结盟,程太尉可从来没说过啊!

阿卜杜尔跟进去,如此这般添油加醋地指责大楚毁约。

程太尉气得已经不想说话了。

他沉着眼,深思自己确实不知道李信在墨盒搞什么。当今皇帝是好人,好人却未必当得了好皇帝。譬如面对边关诸将,皇帝都不召见,还要他们各自为政。李信各自为政起来,就跑去跟乌桓国结盟了。而且是李信自己结盟,都没带上大楚玩虽然这件事上升到国事是很严肃很郑重的一件事,偏偏李信没有上报。

朝廷不知。

长安不知。

程太尉自然也不知。

想到李信,程太尉面色更加难看。他让自己沉住气,听阿卜杜尔巴拉巴拉讲了不少乌桓国的事。乌桓国是大楚、蛮族的邻国,虽然只是一个小国,但蛮族也并没有大意。阿卜杜尔早早留了人在乌桓,怂恿乌桓王的兄弟与乌桓王生罅隙。当乌桓王离开国都去和大楚将军结盟时,便是叛乱的开始蛮族自然是不愿意旁边的那两个国家结盟的,阿卜杜尔虽绕过了阿斯兰行此招,然程太尉想了想:以他对那位左大都尉的了解,那位都尉恐怕根本不会做这种事。所以这事必须得阿卜杜尔来。

现今事情败露,阿卜杜尔留在乌桓的钉子都被摘了出来。阿卜杜尔很久没收到来自乌桓的消息时,大家彼此心知肚明,一般这种情况下,就说明钉子已经凶多吉少。

阿卜杜尔顿时满腔火意,前来冲程太尉抱怨。

程太尉想了片刻,慢慢道:“大都尉放心。既然是我大楚出了问题我自然责无旁贷,会亲自处置好这件事,给大家一个交代。请大都尉转告王上,让王上务必放心。两国结盟之事,大楚心意至诚,绝不会反悔。我这便启程返回长安,为王上解决我大楚内部的这个隐患。”

阿卜杜尔微笑:“哦,是安远将军吗?”

阿卜杜尔心中微松,笑意加深:大楚新封的那位安远将军,是他们蛮族心头的一根刺。那根刺直指着他们,虎视眈眈,让蛮族坐立不安。王上悄悄嘱咐过他,大楚规矩繁多,这种将军,还是交给他们大楚人自己对付便好。

结盟么国家这般厉害,铁蹄威风,谁愿意跟大楚结盟呢?

不过让大楚多挖些东西来,总是好的。

阿卜杜尔迫不及待问:“太尉准备如何对付那位安远将军?能够把他从墨盒撤走吗?听说你们大楚现在内乱丛生,你们可以把他派去平定内乱嘛。既然你我两国要结盟,这种危险角色,就不要放到边关来了。”

程太尉嗯了一声,却并没跟这个蛮族人参详。他内心也是瞧不起这些蛮夷的,与他们合作,却也未必把他们和自己放到一个平台上。

把李信从墨盒撤走?

哪有阿卜杜尔说的那般容易!

李二郎是先太子一派的人

朝中有曾经自刎以明志的宁王在,程太尉已经不想触宁王这个霉头了。他也是要名的为了对付一个小卒,再来一次宁王在廷议时自刎一事,他这个太尉也当到头了。绝不能对李二郎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再治罪召回了

再者,皇帝陛下心性仁厚。先太子一脉的人,皇帝陛下都留了人活口,又怎么可能事后跟李二郎清算?

李二郎身上贴着先太子这个标签,就让程太尉投鼠忌器,不敢再大动作了。

程太尉在屋中来回踱步,时不时眉头紧皱,又时不时松懈开。

他最后一次停下步子时,终于生了一个狠毒的主意——既然无罪,那就给他安罪。既然不能用,那就除掉!

只有李二郎从墨盒挪开,只有李二郎死了,一切就会完全按照自己所想的发展了!

程太尉当即坐于书案后,开始快笔写书。他一边说自己即将回京之事,让朝中安排;一边又向皇帝陛下称赞李二郎在边关之功,说起李二郎与乌桓王的合约,提议皇帝陛下给李二郎封侯封爵,亲派臣子去墨盒嘉赏李二郎。提意见者,当拿主意者。程太尉顺便提了朝中几个大臣的名字,皆是自己的心腹。

吹了吹竹简上的笔墨,程太尉出门,让人快马加鞭往长安送信。以他对皇帝陛下的了解,皇帝陛下自然会照自己写的这般去嘉赏李二郎。

程太尉冷笑两声,又去写第二封信了。这第二封书函,是给自己的旧日部属,曾经的江北程家军,现今的并州程家军。他让部下择日准备出行,绕过幽州前往极北,要便衣行事,以防被人发现。知道李二郎武功盖世,程家大郎多次派人拦杀李二郎。虽没有成功,却也有了经验。程太尉吩咐要大批人马,并且指出李二郎的弱点所在。

程太尉之前从未亲自拿主意对付李二郎,因为李二郎在他眼中,始终是小辈,小朋友。跟小朋友撕破脸,实在太难看了。

然现在不一样了。这个小朋友已经成长为了足以让程太尉平视的存在,他连两国战事都能加以影响。阿卜杜尔只想撤走这个人,程太尉却知道有这个人在,自己的谋算总是不会成功。他亲自出主意,亲自布置军队,让人诛杀李二郎!

这支军队要与朝中派去墨盒的人合作,将一举杀掉李二郎,让事态发展重新有利于程太尉!

写完这封若有铿锵兵马相召的书函,程太尉到窗前,招下信鸽,将竹筒绑于信鸽腿上。他拍了拍信鸽的翅膀,放它飞上天空。

信鸽冲上天空,雪白的身影在云雾间飞一般地梭走。时隐时现,穿云吐雾。天最高的地方,层层白云扑卷,一浪又一浪地堆积。在人间看不到的地方,阳光照在层云间,金红相间,雾气缭缭。太阳落下去,堆积在一处的云层上的光芒也暗下去。一路往南,再偏向东去。光影越来越暗,暗色中,又有圣金色的月光交替升起。

一道黑色的影子在云雾间飞过,一头扎入云中,恍无痕迹。在某个时刻,鹰声清亮,月光清辉洒在黑鹰身上,将它的翅膀边缘镀上柔光。月色随着鹰身旋转,随着鹰声从上一路向下。

天地间再一声嘹亮鹰鸣,大鹰从高空俯冲而下,扑向山间行路的年轻郎君。

李信捂了下脸,挡住大鹰那尖锐的鹰爪:“行了行了,你叫得我耳朵疼。”

黑鹰落在李信肩上,爪子又在他肩上抓了两把。大鹰发泄完了怨气,才雄纠纠气昂昂地跟着自家主人一同上山。李信一身灰白武袍,身形颀长,行在黑夜山路上,真有翩翩郎君的风采。

月光照着前方山路,李信则跟随大鹰的指示,去山上与自己的妻子相汇。

他傍晚从乌桓王那里回自己府邸的时候,就得知闻蝉不在。落落寡欢地用了一顿独自一人的晚膳,李信从总在窗台上蹦来蹦去的大鹰脚上找到了闻蝉留给他的信。她说自己给李信准备了惊喜,让李信上山找她。

李信对自己养的这只鹰哭笑不得:是不是他没有注意的话,它就不会积极地来给他传信?

他和它到底多大仇啊

李信对闻蝉所谓的惊喜倒没有抱太大期待,他主要是在半路上遇到了下山的护卫一行人。护卫们说闻蝉要他们下山,把她一个人留山顶。李信一听之下,神色凛然。知知那般胆小,一个人待在山上,得多害怕?

他得快些上山。

期待被忧心比下去,李信一路轻功飞驰。总扒着他肩上的大鹰也威风十分,在天上盘旋来去,时不时就飞得没影了,再时不时飞低来嘲笑李信。

李信和这只鹰呀,几乎是打着上山的。

鹰毛掉了一路,李信露在外面的肌肤也被挠了个遍,抓痕历历。这一人一鹰打起来,上山的路居然变得短了很多。

李信一把揪住鹰的翅膀,警告它:“再这样,回去就把你熬了煮汤喝!”

鹰在他手中挣扎,冲他凄厉吼叫,可惜对李信来说不痛不痒。

便是站在山顶教训大鹰的功夫,月亮从云后爬了出来。明月悬于正空,濛濛一片皎白。夜间有雾气飞升,再有风声吹于身侧。山中风景不必多提,自是到处是青绿海洋。卉木萋萋,月亮触手可及。人立于山风月明下,隐隐有置身仙境之惑。

月光大亮。

“夫君!”笑盈盈的呼唤声,随着月光一同到来。

李信转头去看,见高月自云初的瞬间,闻蝉也从后方树丛中走出来。衣袂飞扬,女郎眉目清新,宛然若梦。她对他笑,李信怔了一怔,心神微松。他手背冷不丁被鹰喙啄了一口,嘶一声甩手后,鹰已经脱离了他的桎梏,骄傲无比地重新飞上了天。鹰拍翅膀,飞入云翳中,转瞬消失不见。

李信这才有空跟闻蝉说话:“来这里干什么?山大风冷的。”

闻蝉笑眯眯地走过来,伸手来拉李信往一个方向走,她说:“我给你准备了礼物。”

两人到闻蝉事先安排好的树林中,山风不再如方才那般呼啸得厉害。李信惊讶地发现这片树林挡着的小天地间,铺了茵褥,烧着炉火,火上用叶子在煮着酒。坐在酒边,香味沁鼻。茵褥上摆满了酒菜,杯具准备的两人份。另茵褥旁有四口大黑匣,李信被闻蝉拉着坐下时,不动声色地推了一把,觉得沉甸甸的,也不知道闻蝉放了些什么。

闻蝉跪于他身边,倒酒给他。

李信一饮而尽后,手里玩着酒爵:“好酒。”

山间明月,月下二人对饮。这便是闻蝉给他准备的惊喜?

说实话李信觉得,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