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的阴阳燧燃着幽幽的天火,小到甚至都不能产生温暖,燧身依旧冰冷刺骨,可他依旧紧紧捧着,如同抓着救命的稻草。

他强迫自己不去想那些消磨意志的事情,把从出生到现在所发生的一些事情想到哪里就复习到哪里后,便在脑海中背诵着炼丹妙诀,就如同之前的三年中一般,平淡无奇并且煎熬地度过这一天。

所以当胸前的玉璇玑温热起来的时候,绿袍青年很长时间里,都觉得自己不是产生了错觉,就应该是还在做梦。

他甚至伸出手指,触碰着阴阳燧之中的天火,感受着灼烧的痛楚,好半晌才反应过来这是现实。

房门声响,他只来得及摁灭那一簇天火,就有人走进来扶起了虚弱无力的他,把他带出了这个黑暗的房间。

外面却还点着灯,透过牖窗的缝隙,可以看到月朗星稀的夜空。

绿袍青年迷茫地看着夜色,这和阴阳燧所指示的时间完全不一样,此时应该是白天才对。

“毕之!”一个温暖的拥抱把他从愣怔中唤醒,周身环绕着熟悉的松木香气,正是大公子扶苏最喜欢的薰衣草的味道。

“毕之?你受委屈了!我定会彻查此事!”检查着怀中像是换了个灵魂般呆愣愣的自家侍读,扶苏咬牙低声怒道。他早已不是忍气吞声的自己了,当年在半步堂,他就曾经默默发誓,要好好保护自己麾下之人不受伤害。

就算是自己的父皇也不可以!

扶苏挥了下手后,身边的侍卫们轰然应声,有一半人默立原地不动,而另一半则分散开来,开始搜查这片庄园。

绿袍青年失焦的瞳孔渐渐有了神采,脸上的表情却开始惊疑不定。

三年多时间,大公子扶苏还是如他们所见的最后一面那样,年轻英俊,仿佛时间并没有在他的面容上留下任何痕迹。

抑或,确实没有经过那么长的时间…

摸着手中冰凉的阴阳燧,绿袍青年闭了闭双眼,又重新睁开。

所以,他在这个乾字间中所度过的时间,究竟是真实的,还是他幻想出来的呢?

望着黑黢黢的房间,他眯了眯双目。

他想,他大概知道赵高的真实身份了。

※·※

扶苏暴怒。

但他却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以最快的时间,调整好了心情。

最起码要在自家侍读面前控制情绪,因为怀中的青年看起来,是那么无助与迷茫。

扶苏的心仿佛被人用刀割成了好几块,明明好端端地就养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居然还被人无声无息地掳了去,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趁着手下们彻查这片古怪的庄园,扶苏小心翼翼地检查着自家侍读身上是否有伤痕。虽然只是失踪了几个时辰,甚至天都还没有亮,但杀人也不过只是一瞬息而已,更何况已经过去了这几个时辰。

青年身上的绿袍没有被撕坏或者血染的痕迹,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躺在地上的缘故,看起来有些脏污,手肘和背部的磨损程度比较大,扶苏推测有可能是被人在地上拖拽过而形成的,因为他的上卿大人所穿的衣袍都是新衣,是采薇亲自做的,即使后者早已经常驻织室了。

绿袍青年的脸色惨白,体温冰冷,扶苏叫顾存立刻拿来毯子把绿袍青年整个都围住。扶苏微微放开对方时,发现了他手中攥着的阴阳燧,不惊呆愣了片刻。

猜想到自家侍读应该是在去院中收集月露的情况下被敲晕掳走的,扶苏低咒了一句,伸手摸向绿袍青年的后脑。

没有任何肿起的包,也没有什么伤口。

幸好,扶苏松了口气,人没什么大碍,没有明显的外伤,就是精神有些恍惚。虽然带来的太医令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了,但还是招过来查看了一番,待确定这座庄园已经空无一人,也毫无线索之后,他才沉着脸带着人离开。

大公子所用的马车车厢要比普通的宽敞许多,扶苏手抱着绿袍青年倚靠在内,顾存也进了车厢帮忙端茶倒水。

等喝了一口温热的羹汤后,绿袍青年的神智也好像随之被唤醒了一般,开口问道:“现今是何时?”他的声音沙哑地不成样子,最开始说的一次都完全没有发出声音,又重复了一遍才勉强听得懂他在说什么。

扶苏一怔,忙把手中的羹汤递了过去,让他再喝一口润喉,不过因为忧心自家侍读的安危,他倒是没有注意现在已是什么时辰,身旁的顾存适时地汇报道:“已过丑时。”

绿袍青年连喝了几口莲子羹汤,气息也恢复了些许,续问道:“何年何月何日?”

扶苏和顾存对看了一眼,均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忧虑和不解,绿袍青年获救后的第一个问题,谁也想不到居然会是这个。但扶苏还是回答道:“始皇三十三年,七月十三,哦今日应是七月十四了。”

绿袍青年很缓慢的闭上了眼睛,又很缓慢的睁开。这个眨眼睛的动作被放慢了数倍,看似平常的一个动作,在他做出来的时候,却让人看着异常揪心。

扶苏以为他累了,安抚地拍了拍他的手臂,温声道:“已无事,先好好休息。”

绿袍青年摇了摇头,挣扎着自己坐起身,他暂时还不明白为何自己明明在乾字间独自度过了三年多的时间,而实际上离他从高泉宫失踪才过了几个时辰,但到底是谁做的,必须要跟扶苏说清楚。

“是赵高。”

扶苏听到这三个字时,俊颜微变,但神情却并没有太过惊异,毕竟敢做出这种事的人,一只手都能数得出来,他只稍动动脑筋就能猜得到,否则他也不会这么快,这么顺利地找到自家侍读了。

顾存见他们开始讨论比较严肃的话题,自觉地从车厢离开,扶苏透过窗帘看着他下了马车,靠近了绿袍青年,压低了声音问道:“他有没有对你做什么?”

绿袍青年迟疑了片刻。

但只是这一瞬间的停顿,都被扶苏看在了眼里,他抓紧了青年的肩膀,不让他有任何隐瞒的心思。

“也无甚大事,他借口要我替师父试药而已。”绿袍青年苍白的脸颊上浮现一丝苦笑。

扶苏的表情僵硬了一下,顿时又是高声叫太医令上来检查脉象,生怕赵高在丹药中动了手脚。

绿袍青年没有阻止,他此时还有些混乱,本来在乾字间中推算出来的逻辑,在这一刻被全部打翻,需要重新整理。

等他们回到高泉宫中时,东方的天空都已经开始泛起了鱼肚白,刚下了车,就见一夜未睡的婴扑了上来,一叠声地唤着“阿罗”,场面更加混乱。

因着采薇好几年前就被织室要走了,绿袍青年也就没有再收侍女,凡事都尽量自食其力,毕竟他身周所接触到的都是帝国的高级机密,随便安排谁都不太安全。婴倒是不嫌弃做琐事丢了自己的身份,只是这位主儿更懒,谁伺候谁还不一定呢。

扶苏嫌婴添乱,直接让顾存把绿袍青年送到自己的寝殿安置,自己则去安排人去处理一些收尾事宜,这场绑架始于月夜,终结于天亮之前,所以引起的骚动并不大,但落在有心人眼中,说不定会掀起轩然大波。

扶苏倒是不怕这些,只是这件事却让他警醒,之后的计划也要随之修订。

他这一忙,就忙到了天光大亮,还去了咸阳宫面见父皇。等他回到寝殿用膳时,都已经是下午时分了,却发现自家侍读竟也未睡,正拿着一卷书简,倚在牖窗旁静静地晒着太阳。

绿袍青年换了一身苍绿色的衣袍,洗过的长发还未干透,披散在身后。

“怎么还未休息?”扶苏按了按眉心,一直绷着弦的他在回到不用戒备的寝殿时,难免透出些许疲惫。他进来之前已经听内侍禀报,自家侍读自从回来之后就没休息。

绿袍青年只是笑了笑,并未回答。

他已经睡得够多的了,自是不敢再睡,生怕一闭上眼睛,再睁开的时候,就又回到那个可怕的乾字间,深陷黑暗之中无处呼救。

况且,有件事他越想越坐立难安,这也是他在乾字间煎熬的三年多以来,反复思考的问题。

赵高若是他的大师兄,那么他出现在始皇身边的动机就极其可疑。始皇一统六国之后,脾性大变,开始求仙问道。

并且,在胡亥之后,竟是一个孩子都没有再出生…

还有,帝星为何黯淡…

另外,之前给王离所用的锡当卢,到底是为谁挡了灾?

一个个问题几乎让绿袍青年心如乱麻。

“毕之,你受委屈了。”扶苏声音嘶哑,不知如何说起。自家侍读这是在为他挡灾,而他在最近的一段时期之内,都还无法轻举妄动。扶苏颓然而立,任凭无力感冲袭而来,叹了口气道:“我真没用。”(是啊,好没用←_←)

“这是臣所选的道路,纵使长满荆棘,赤着双脚,手中无刃,也要无所畏惧地走下去。”绿袍青年定了定神,唇角勾出了一个恬静的笑容。

扶苏被他言语中的坚定所震撼,知道此时他无论说什么宽慰的话语都是苍白无力的,只好默默地在心中立誓。他要好好地记住这个感受,以后定不负卿。

“可有何变故?”绿袍青年也并不想继续这个话题,找了个借口岔开来。

“毕之,父皇拟定要立李斯为丞相。”扶苏在床榻前盘膝坐下,顺着自家侍读的目光看向院中的池塘。这个消息本不应该在这时候说出来让自家侍读烦恼的,但他刚刚去过咸阳宫面见父皇,现在思绪混乱,急需倾诉。

绿袍青年早在他去见父皇的时候,就被嘲风通知了,所以闻言也没有太过惊讶。嘲风和鹞鹰的通风报信,也是他运筹帷幄时不可或缺的利器。可此时想来,若是宫中不止他一人能听到嘲风和鹞鹰的声音,那岂不是让这利器也让与他人使用了吗?

定了定神,绿袍青年没有再分心去想其他事。他放开了手中的书简,淡淡道:“终于。”

扶苏叹了口气,没错,终于来了。

逐渐掌控大秦帝国权柄的过程,就像是在爬山一般。站在山顶的自然是他的父皇,而他最终的目的也是站在山峦之巅,况且这个位置非常的狭窄,窄到只能容纳一个人站立。

那么他究竟爬到什么位置,才会引起始皇的警觉,而对方又将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这些她和自家侍读都反复经过许多推衍。

分权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合理的一种反应。

果然始皇也是如此做的,把李斯推上了丞相之位,相当于委托了一个人来管家。其实李斯所做的,和这些年扶苏做的,也没有什么区别。

“他宁愿相信一个外人,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扶苏低低地笑出了声,只是言语中有种说不出的惨然。

“因为百官不可能奉李斯为君主。”绿袍青年知道扶苏不是不知道这个原因,但还是出声安慰。

扶苏静默了片刻,面上失落的神情一扫而空,双目染上一抹激动的潮红。

“毕之,大概明年,最迟不过后年,我们就要离开咸阳了。”

绿袍青年紧握了一下右拳,随后又缓缓松开,脸上露出释然的微笑。

立相虽然只是个初期想法,丞相也不是说立就能立得起来的,但最迟明年,朝政的大权多少都会倾向李斯一方。而扶苏显然是用这个退让和始皇做了一个利益交换,而目标就是掌控军队。

这也是他们之前讨论过的,就去北疆。那里不光有大秦最勇猛的军队,还有对扶苏忠心耿耿的蒙恬、有潜在的拥护者王离,可以说扶苏如果想要掌控军队的话,那里将是最理想的地方。

事实证明,始皇还是不想放权给扶苏,甚至还让赵高私下做出了警告。

就像是攀爬山峰的时候,这一条路面前有阻碍,没有再进一步的可能,那么就换一个角度,披荆斩棘,继续攀爬。

扶苏儒雅的俊颜上满是志在必得的坚毅,快了,就快了。

等他从上郡回到咸阳,就是他登上皇位之时。

而那时,就再也不会有人敢对他身边的人肆意而为了吧!(想象是美好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第十章 骨鸣镝

※公元前211年※

王离盯着远去的匈奴骑兵,观察了一下对方的阵形,发现他们虽然看似仓皇而去,但却乱中有序,遂果断向后做了个手势。

后面便有人用槌敲起了编钲,鸣金声响彻战场。

训练有素的士兵们立刻停止了追击,就算心有不甘者,也就最后用弓弩瞄准匈奴骑兵射几箭。

匈奴的这种例行骚扰,在边境每隔几天就会来一遭。三年前,蒙恬带兵以破竹之势,仅一战就将彪悍的匈奴重创,使之溃不成军,斥逐匈奴远去大漠以北七百多里,不敢南下而牧马。蒙恬收复了河以南的所有地区,设了四十四县。接着便开始筑亭障,建城堡,凭借着地形修筑长城,从临洮一直修到辽东,蜿蜒一万多里。之后蒙恬又领兵渡过河,占据了阳山,向北曲折前进,扩大疆土。秦军现在主要屯兵在上郡,用以威震匈奴。

这三年间,都极少有匈奴骑兵南下受死,但近期居然又开始蠢蠢欲动。

王离现在已是裨将军,在上郡也算是蒙恬之下的第一人。如今的他在边疆已经参军六年多,早就褪去了少年时的青涩,原本说话直冲的他,性格也变得沉稳了许多。毕竟背负着别人的生命,总会强迫着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他此次带队出征,一是为了带营中的新兵出来见见血,二也是为了记录下周遭地形,探察下匈奴动向。他身后的大部分骑兵在鸣金声响起后,一直保持着严阵以待的队形,只有一小部分骑兵飞身下马,开始清理战场。救治己方受伤士兵和马匹,清理敌方尸体。因为匈奴骑兵都是不死不休的野蛮人,所以最后发现都没有活口可以审讯的。见匈奴骑兵已经逃离到视线不能及的距离之后,王离才微微松了口气,回过头跟一直护在亲卫之中的那人笑道:“阿罗,这次点子够背,你跟我出来这么多次,也就这一次碰到了匈奴狗。”

被王离称之为阿罗的青年,穿着一袭绿衣外罩军吏铠,手持弩机。在宫中习惯随意散乱的长发,此时也规规矩矩地束起成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和精致的五官,令他看上去比实际更年轻了几岁。他的胯下骑着一匹剽悍的战马,此时正被战场的血气所冲,不安地打着响鼻。

青年伸手拍了拍战马的马鬃,看着分开亲卫朝他策马走过来的王离,微微一笑道:“如果能让我亲手杀几个,就更好了。”

“哈哈,话说,这次遭遇战要给蒙将军写份军报。这活儿阿罗你熟,还是你来吧。”王离打了个哈哈,把话题巧妙地岔了过去。

开什么玩笑?阿罗这家伙长这么大,恐怕都没伤过人吧?更遑论杀人了!而且每次带阿罗出来,大公子扶苏可都是揪着他千叮呤万嘱咐了许多遍,务必要护他周全。

事实上,不用扶苏说,王离也会尽自己所能。只是他还是不了解,尊贵如大公子扶苏亲至边疆,就已是姿态做得足够了,阿罗为何还要每隔一段时间,跟着他出营风餐露宿吃沙子呢?

不过他不得不承认,阿罗已经超出他的想象做得不能更好了。在戍边的这一年多来,居然跟将士们毫无隔阂地迅速打成一片。秦国自古都是重武轻文,武人往往都看轻文人,但谁也没想到大公子殿下的侍读居然能文能武,偶尔心血来潮了也会参加士兵的操练,一对一打斗中竟不落下风。就是下手太轻,只会闪躲,攻击力不行,大家一致认为是没上过真正的战场,没见过血的缘故。

不过谁也没有因此而看轻他,反而都觉得应该好好保护他,纤瘦的身形、莹白的面容、温润的气质,军营中有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就像是狼群里混进了一只小绵羊,虽然羊拥有自保能力,但谁都不忍心逼着绵羊去变成狼。

只是,来军营风吹日晒了一年多,为什么阿罗的皮肤还是那么好啊?而且看起来好像一点都没变…

王离摸了摸粗糙的脸颊,还有因为好几日没来得及清理的胡茬,略微有点恨铁不成钢。就像秦国自古重武轻文一样,大众审美也是以健壮为美。他原先以为阿罗是每天窝在宫殿中翻阅书简,才皮肤惨白,但来上郡这一年多,连不怎么走动的大公子扶苏都强壮了许多,皮肤也变成了小麦色,可这上卿大人还是没什么变化。

“将军…王离,回神!”被人腹诽的上卿大人见呼唤无用,直接拿手中的弩机敲了敲王离身上的铠甲。

“哎哟喂!我的小祖宗,你可走点心!这万一脱手了可怎么办?”王离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弩是秦军的制式装备,分重弩和轻弩。重弩用于城防,例如动辄几个人同时才能操控一架的连弩车。而轻弩则是单人可控,分脚踏弩和手持弩。他带的这一军专门有操控脚踏弩的弩队,而为了防身,就算是弓手,每个人身上也都会背一把手弩。

弩发射出去的箭簇会发出尖啸声,其声势威响如怒,故以此名其弩也。轻弩的射程要比弓弩近,但威力甚猛,还轻便,扣发快捷,精准性高,属于杀伤力极大的武器,在咸阳都禁止随身携带出兵营。

“放心,悬刀附近的牙片很结实,不会脱手的。”青年上卿笑了笑,随手抬起手弩,朝不远处还未打扫的战场射出了一箭。

悬刀被扳动,弓弦随之脱离了钩牙,带动着箭矢劲射而出。

青年上卿所用的箭和其他人的也不同,箭簇簇锋之后的簇挺是骨刺,上下各钻了两个孔,射出去的时候就会发出哨子一般的响声。这种箭簇被称之为鸣镝,既能攻击又能作报警之用。这也是刚刚启用的试用品,一般是放哨的哨兵或者分头行动时互相示警用的。

因为秦军井然有序整军肃静,所以这一声鸣镝就极为明显,在近处的士兵们都下意识地抬起头,看着那呼啸的箭簇从人群中穿过,正中了一具躺在地上的尸体。然后,那具匈奴尸体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惨叫出声。

竟然是装死!立刻有几人冲上前去,制止了那人的自刎,带到一边拷问。

近处的士兵们都看得目瞪口呆,王离的喝骂声也随之响起。此人也是受了箭伤跌落马下,但已心存死志,伺机在有人过来的时候暴起杀人,临死前能多杀几个是几个。

经过这一遭,也不用王离如何喝骂,打扫战场的人员越发小心了起来。

“这帮蠢货!才几年没打仗,就安逸到这种地步!”王离恨恨地收了声,在转向青年上卿的时候,表情立刻柔和了下来,“阿罗太厉害了!居然看得出对方在装死,而且还记得留活口,没射中要害。”别看鸣镝箭与普通的箭簇有区别,但可怕的杀伤力依旧存在,一样可以杀人的。

青年上卿的神色微妙地僵硬了一下,有点心虚地摸了摸手弩的望山。之前提到的悬刀就是扳机,而望山则是弩机上的一个山形的瞄准器,他弩机上的望山和其他人的不一样,是微调过的。所以即使瞄准了要害,射中的也都是其他部位。

也许那些士兵说得没错,他就是没有沾染过鲜血的小绵羊,在战场还妄想天真。

王离没有注意到青年上卿的尴尬神色,他已经从亲卫那边要来了白帛和笔墨,递了过去。

“别介意我让你用这样带声响的箭簇啊,你可是重点保护对象。话说这鸣镝还是从匈奴那边学来的,据说最初是冒顿(mòdú)王子所做,是为了在草原中互相示警呼唤所用。”

青年上卿的眉梢微挑,冒顿王子是头曼单于的嫡长子,今年二十二岁,若继任单于的话,就是他们秦军数十年之后的劲敌。不过这种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匈奴人的单于首领是公推出来的,头曼单于之后,谁能继承单于之位,还是个未知之数。

“不过马上就快要到五月了,匈奴人每年五月都在王庭龙城开祭祀大会,这些人还往这边跑作甚?”匈奴每年都有三次祭祀集会,正月、五月和九月。五月的祭祀大会是最盛大的,因为草原正值水草丰美之际,只要有条件的部族,都会聚集在王庭的龙城祭天地、祖先和鬼神。虽说是祭天,但也会商讨国家大计、交流部落感情,等同于中原人的正月过年一样的重大节日。

王离眯了眯虎目,转而开始说起这次与匈奴仓促的遭遇战:“真是奇怪,而且这一队匈奴骑兵要是从人数上来看,也太少了点,方向不对,也没有带游帐,而且携带的干粮也不够,抵抗得也并不激烈,虚晃一招就逃了,并不像是来扰边的。”

青年上卿一边听着王离叙说,一边把他的话转为书面语。这是他在扶苏身边最常做的事情,很快就简明扼要地写完了大概。

这时战场也差不多清扫完毕,秦军虽然损失不大,但其中有新兵,仓促之间难免有所伤亡。匈奴人喜欢在战场上斩首,然后拎走头颅,所以死亡的秦军士兵有些都不得全尸,只能就地掩埋。有相熟的士兵见此惨状都难掩悲愤之情,只能收捡其衣冠和随身所带的布囊,托人带回家乡立个衣冠冢。大部分士兵都不识字,所以都不佩戴军牌,仅靠同乡们互相记识。若是衣袍战甲血迹太重,就只好拿走随身的布囊。而匈奴人的尸首也都被秦军斩下了头颅,带回去算军功。

商鞅变法时就规定,只要士兵斩获一个敌人军官的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一处田宅和一个仆人。斩杀敌人军官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也就越高。军功总共有二十个等级,被俗称为二十等爵。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斩获了两个敌人的首级,他的父母若是囚犯立刻就可以被释放,如果他的妻和子是奴隶,也可以马上变为平民。万一他战死沙场,他的功劳和勋爵也是可以传到儿子头上的。所以秦军士兵上战场并不仅仅是为国家而战斗,也是改变自身贫穷的命运,获取荣华富贵的唯一途径。

这也许是秦军横扫六国,勇猛无匹的最根本的原因。

不过这有利也有弊,秦军曾经在战场上发生过哄抢敌军首级的事情,甚至还闹出过人命,相当难看。好在蒙恬带兵甚严,王离也一直约束部下,此时打扫战场井然有序,专门有人员记录军功归属。

青年上卿询问之后,在军报的最后注上了遭遇匈奴骑兵的人数,杀敌几何,秦军伤亡几何。王离拿过来看了一眼,觉得阿罗的字迹有些潦草,但现在的环境下也不能苛求,他也没在意,从怀里掏出将军金印,蘸了朱砂泥盖在上面,交给传令兵急传回上郡。

整队完毕后,王离便下令继续前进。因为秦军经常在这一带巡查,所以每隔数百里就会有军寨,常驻五千人马,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驻扎戍边外加练兵。而这次王离带队过去,也是为了换防一部分将士。

他们这次的目的地叫瓦勒寨,寨中的都尉早就在寨门前迎接,等待明日按部就班地与王离队中的都尉换防。瓦勒寨中一片欢呼声,最主要的是这次王离这次带来了许多粮草和兵器,没到换防期的士兵们已经期待太久。

进了瓦勒寨之后,伙头兵烧火做饭。青年上卿每三个月都会随王离来瓦勒寨一次,在寨中有专属的帐篷。他休整了一会,卫兵送来的饭食也都没什么胃口吃。等天色暗下来的时候,王离派人来请,青年上卿想着应是从那个被俘虏的骑兵问出了点什么。他立即出了帐篷,朝主帐一路走去。只见瓦勒寨内人头攒动,应是王离下达了什么命令。

主帐之内,只有王离一人,见青年上卿到来,连忙开口道:“阿罗,又要麻烦你写份军报了。”他口中虽然说是麻烦,但语气却相当地理所当然。若是写军报,自是有主簿足以胜任此事,但王离用阿罗已经用得习惯,况且这个匈奴骑兵又是后者亲自俘获,王离还记得让功曹给他记上一份军功呢!

“说吧。”青年上卿认命地在案几后席地而坐,几面上都已经铺好了笔墨与白帛,王离的亲兵们做得都极其到位。

“这事倒真是令人唏嘘啊,头曼单于真是昏庸,宠爱妾室,想要立小儿子为单于,居然把冒顿王子当成质子送去了月氏国。”王离啧啧称奇,但也没太大惊小怪。质子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的始皇帝当年也做过质子。

青年上卿看王离的表情就知道这事还有下文,他索性没急着下笔,而是抬手倒了点水,慢悠悠地磨着墨块。

“你知道那头曼单于又做了什么吗?前些日子居然发动了对月氏国的战争,浑然不顾自己儿子的死活。”王离长吁短叹,“冒顿那小子也是时运不济,不过于你大秦而言,他要是就这样死在月氏国就好了。”

匈奴不过是一个稍微大一点的胡人部落,在这片茫茫草原上,有着数十个甚至上百个部落。而单于也只是选举制,不是世袭制,所以冒顿的生死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秦军可以借此挑起草原上的争端,之后坐山观虎斗。

说不定头曼单于就是打着类似的主意,因为有秦军驻扎上郡,匈奴无力向南扩张,便把目标转向了草原的其他部族。而一个并不宠爱的儿子的死活,貌似并不在头曼单于的考虑范围之内。

“所以,他逃了?今日遇到的那队匈奴骑兵就是在找他?”青年上卿从王离的语气中猜到了结果,秀气的双眉不由得微微皱起。同样有个不重视长子的父皇,有个备受宠爱的弟弟,这个冒顿王子与大公子扶苏相似的经历,让青年上卿不禁有些走神。

“是的,头曼单于得到消息后,怕冒顿回去参加五月祭祀大会。”王离用手指敲了敲几面,声音转为森冷,“写军报给蒙将军,阐明此事,若是狭路相逢,务必要让冒顿再也回不去。”

青年上卿想起之前来主帐的路上,看到的那些即使是夜里也不断出发去巡查草原的队伍,原来就是为了此事,欣然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