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回神,一本正经的道:“四妹说得对,先摘荷叶吧,一片就好了,挑那种叶子又大又绿的摘。”

“……”宋小妹无语,感情她三嫂刚刚一脸严肃就是在想挑什么荷叶好?

宋小妹精心挑选的荷叶到底没派上用处,庄稼人觉得晚上不用干活,晚饭应付一下便好,日子再宽裕的人家,也不会在无客上门的晚上新作荤食,这个天热,剩的菜又不新鲜,实在浪费。是以虽无人拦着苏婉研究美食,荷叶鸡还是在第二天中午做的,荷叶自然也新摘了,大娃二娃两个闲的无事,自告奋勇去给荷塘给三嫂摘荷叶,回来时收获颇丰,捞了些菱角回来,还从地下挖了两截嫩生生的鲜藕,把一向温和的张氏气得没拿棍子满院子追着兄弟两打,“三天不打你们还真是上房揭瓦,这藕还没熟,你们急得挖上来作甚?家里是短了你们吃的还是怎样……”

大娃机灵些,捂着屁股在院里高声哀嚎:“奶!奶救我……”

二娃马上有样学样,一边在院里乱蹿一边嚎。

苏婉觉得好笑,索性不吭声笑眯眯的站在旁边围观。

张氏气得两三步上前,逮着大娃拧着他耳朵:“还没开始教训呢,你们嚎什么!”

大娃创作俱佳的表演:“娘,你轻点,疼……轻一点,耳朵要被拽下来了……”

张氏都要气笑了,拧耳朵的手到底放轻了力道,另一只手却捏着棍子往他身上招呼,刚拍一下,宋母从里头出来,咳了两下,先看了在旁边瞧热闹的苏婉一眼,又看向大儿媳:“都闹什么呢?”

“您不知道,娘。”张氏放开大娃,叹气,“这俩小子跑荷塘把还没长熟的藕给挖了两节回来,我不教训他们,他们还不知轻重了。”

宋母看向大娃二娃,表情严肃:“确是你们的不对,哪能这么浪费粮食。”

两男孩低头认错,宋母疼孙子,见状便道:“这次就算了,半大的小子,馋东西吃也正常。”

婆母都说算了,张氏也就不说话,拿了两节嫩藕回了厨房,苏婉跟着过去,问道:“大嫂,这藕不但能吃,且正鲜嫩着,怎的娘说大娃二娃是浪费粮食?”

“你有所不知。”张氏道,“这两节嫩藕,若在荷塘再养上一两个月,至少要大上一倍,说不定还能再长出一两节出来。”

“原来如此。”苏婉挑眉,又问,“如此说来,这荷塘是自家养的?”

张氏点头:“是咱们家和老叔家一起承包的。”

饭后,宋小妹对宋母道:“娘,明儿镇上赶集,我跟三嫂说好一块去。”

“正好家里也要添些东西,你明日记得买了回来。”宋母想了想,又道,“叫你爹送你们去吧,如今大伙儿都干完农活,应该有不少人去镇上。”

宋小妹听得也欢喜:“那敢情好,不用自己走路,还能在多逛些时候。”

第二天一早,苏婉被宋小妹喊起来时,早饭已经做好了,苏婉疑惑:“镇上里这儿也不是很远,要这么早出发吗?”

“听说爹今天会赶车去镇上,一大早好几个婶子过来说要早点出发,她们还得赶回来干活。”

宋小妹也有好几个月没来镇上了,很是兴奋,她把最好看的衣裳穿上,梳的辫子都跟平常略有些不同,还戴上了苏婉送的耳坠,她平日都舍不得拿出来。

车上有妇人打趣宋小妹:“小妹这对耳坠子怪好看的,青绿青绿的,显白呢!是玉的吧?”

宋小妹摸着耳坠看了苏婉一眼,不好意思道:“我三嫂给的,应该是吧。”

“子恒媳妇给的啊?那可错不了!”众人把话题从宋小妹身上转到苏婉身上,问的都是些她不怎么答得上来的问题,比如她娘家有多商铺、多少亩地,她爹是不是认识衙门里的某某,她娘家烧水的丫鬟是不是每个月都能拿半吊银子还不受累。苏婉含糊的答了一两句,妇人们便知她不想说话,于是话题又回到宋小妹身上。

“小妹也长成大姑娘了。”

“改明儿叫子恒媳妇给你找个好夫婿,以后就享福了。”

宋小妹被揶揄的不敢抬头,好一会儿才凑到苏婉旁边,嘴角又扬起了,苏婉瞥了她一眼:“赶集就这么高兴?”

“我都等了好几个月,上次老叔家的二妹喊我一起来,你不在我都没答应。”

“上次赶集是什么时候?”

“就你和我哥从娘家回来的那天啊。”

“还是我们小妹有义气,到镇上想吃什么,三嫂给你买。”

“是三嫂自己想吃吧?我见你早饭都没动两口。”宋小妹凑到苏婉耳边悄悄道。

苏婉斜睨了她一眼:“你不也一样。”

说话间,牛车已到了镇上,这应该是镇口,并没有看到商铺,来往的行人,揭露了镇上的繁荣。

古往今来,但凡靠近城区的乡镇生活,总要比偏远山区好些。但是苏婉不知道,她从县里经过了几次,看着也就比这松林镇好一些,见此繁荣景象,是有些吃惊的。

宋老爹把牛车停下,道:“里面不方便,就到这儿下吧。”又叮嘱了宋小妹几句,便赶着车回宋家村了,今日要来镇上的人多,且都刚收完粮食手里宽裕,更愿意坐车来,宋老爹一车拉不完,便余下些不赶时间的他回去拉第二趟。

同车的几个妇人本想在前面等宋小妹二人,被宋小妹婉拒了,她们便先行离开,宋小妹陪着苏婉这见什么都新鲜的现代人人生第一次逛古代集市。

越往里头越行人越多,挑着担的抱着小孩的提着行李的,与《清明上河图》上所绘确实相差不大,只是这里村民形色匆忙,人声喧闹,生机蓬勃。

周围还没看到商铺,两边地上已经有人摆了不少菜在吆卖,还有些家常零嘴,炒花生炒南瓜子,还有些山上采的野果子之类的,宋小妹说这都是自己家种了挑来卖的,只偶尔来,不交租子,便不进里面摆摊,就在镇口卖。

地摊的尽头,才看到一个石门,旁边竖了块石头,刻着三个字——“松林镇”。

宋小妹惊讶的瞪起眼睛:“三嫂你认得字?”

“小声点。”苏婉做了个“嘘”声,压低声音道,“怕你爹娘不喜,除了你哥,现在就你知道了。”

这些天相处,苏婉和宋小妹已有了闺蜜之谊,立马表情一肃道:“放心,我一定保密。”

苏婉眼睛一转,忽然计上心头,揽了宋小妹的肩问:“这镇上有书铺吗?”

“整个松林镇也没几个私塾,有钱读书的都去县里书院了,镇上怎会有书铺。”宋小妹好奇看她,“三嫂找书铺作甚?”

苏婉眼神闪了闪,原本是想借口给宋子恒买书,但这里没书店,这个借口也不能浪费……苏婉眼神一转,便笑了:“其实我是想买书。”

“买书?”

“相公讲了个故事,还没讲完呢,他就走了,我特意问了书名,今日来镇上就想买回去看,哪知没有。”

“三哥讲的故事,应该在他自己书里看到的吧?”

苏婉无奈道:“他书房倒是有这本,可是爹娘不让进啊,还是改明儿看看谁进城,叫人给我带吧——我就说给相公买的,你到时别说漏了。”

“一本书可不便宜,我哥有,何苦再买一本。”宋小妹皱眉想了会儿,道,“不如这样吧,我哥书房许久未打扫,到时我就和爹娘说我们进去打扫,你趁机把那书找出来。”

苏婉心下一喜,面上却迟疑道:“爹娘会同意吗?”

“先试试吧,再不行,等过几日他们都去山上砍柴,我再掩护你进去。”

苏婉这下眉头彻底舒展开来了,“这敢情好,我听说那本书二两银子呢。”

宋小妹不由倒吸了口气,这么贵!幸好她拦住了不知银钱贵的三嫂,却又听她三嫂道:“这事儿干成了你就给我省了二两银子,待会你自个儿选几朵好看的头花,就当三嫂犒劳你。”

一朵头花不值几文钱,宋小妹心下淡定,打定主意以后要更注意点三嫂,省得她老花冤枉钱。



第二十五章

终于进了松林镇的街区,两旁一排排商铺整齐林立,清一色的乌梁灰瓦,屋檐下都挂着两个大红灯笼,一看便觉得红红火火。虽然街上行人挤,依然有挑着担子叫卖的货郎,但大多是依着规矩整齐在两边摆摊的小贩,小贩再后才是乌梁灰瓦的商铺,说是商铺,也就像农家小院,只不过前头堂厅拿出来做店面,后院才是吃饭睡觉的地儿。

苏婉看着街区人声嘈杂,却并无杂乱,一副欣欣繁荣之象,实在颠覆她对这个时代的印象,分明是如此真实存在的世界,来来往往也俱是有血有肉之人,她如他们一样,要生活,吃食住行,也会生老病死——她如何能将自己游离着世界之外?

“三嫂,你发什么呆呢?”

苏婉回神,摇头道:“我只是有些奇怪,这镇上怎么跟县里差不多,看着繁忙却并无给人杂乱之感。”

“原来你在想这个啊。”宋小妹笑道,“并不奇怪,三哥说是因为咱们镇靠近城里的关系,县老爷有时候也下乡视察呢,可得好好管理,但是离城里没我们近的镇上,就远不如我们这儿了,早些年我在大姐夫那边的杨林镇赶集可一点都不好玩。”

“大姐?”

“三嫂你不会不记得我大姐了吧?”宋小妹狐疑的看着她,“你跟三哥成亲的时候她回来了,还带二郎在家里住了一晚才走。”

“我记得,二郎性格有点……”苏婉故意顿了顿,宋小妹果然接过话道,“二郎是因为早产,身体弱,我姐把他当女孩养,也不让他跟村里孩子玩,性子才这么认生,不过他很乖的!”

苏婉点点头,又问:“大姐出嫁多少年了?”

“记得是我七岁的时候,应该有八年了吧。”

“我那次光注意二郎了,没太看大姐,怕是有点记不清她的相貌……”

“这不打紧,我大姐嫁得远,从他们村来这里要走上一个下午,姐夫家又没牛车,只到过年我大哥二哥才会赶了车去接。”

“他们早上过去,要晚上才能把人接回来罢?”

宋小妹心有戚戚的点头:“可不是,到家都天黑了。”

苏婉要对古代的交通工具绝望了,亲戚间串个门,比出个国还要麻烦,宋子恒还是要进京赶考的人,这儿是江南……苏婉简直不敢想。

宋大姐的话题聊到这儿,苏婉见前头一个酒铺子,忽然停下脚,转头问宋小妹:“那就是刘大娘儿子开的铺子吧?”

“三嫂怎么知道?”

“写着宋记酒铺呢。”苏婉指了指那牌匾,又道,“再者那字看着熟悉,约莫是相公写的吧?”

“正是。”宋小妹一脸自豪,“三哥字写得好,村里有事儿都找她,刘大娘说外边请人题字要不少钱,还不如三哥的好看,三哥说不收自家人的钱,刘大娘她儿子非送了好几坛子酒,可惜我爹和哥几个都不喝,都被大舅娘和小舅娘一点点给搬回他们家了。”

苏婉打量了酒铺里面几眼,倒没见什么人进去,但能开起铺子,应该是挣钱的,便问道:“那这铺子是租的还是买的?”

“买下来的。”

“那他们挣了不少钱吧。”

宋小妹点头:“刘大娘两个儿子可会挣钱了,要不是刘大娘舍不得咱们村,他们就要去县里开铺子了。”

苏婉点头,转头看到一家胭脂铺子,主要是摆在外头的布有两匹看起来还不错,心想里头的东西应该也差不离,便拉了宋小妹要过去,宋小妹却有些迟疑:“这家店东西挺贵的……”

“你替我省下的可不止这个钱。”苏婉是真心想感谢宋小妹,当然了以她足可以当宋小妹阿姨的心里年纪,这么个又懂事又勤劳的姑娘,还是挺惹人疼的,小姑娘如今是挺听她的话,但自己不介意她更听话一点。

买了超乎自己预算的头绳和珠花,宋小妹虽有些不好意思,心头却也是欢喜的,苏婉看这珠花虽不精致却古朴颇有意趣,也选了一支,若不是宋小妹以她还有很多胭脂水粉唯有死活拉她走,她还真想再看看古代化妆品,当然店里挂的那几件成衣也不错。

可惜宋小妹严阵以待,以不让她乱花一文钱为使命。

当然其余还有许多铺子,不拘于衣裳首饰,跟着宋小妹挑选宋母开的购物清单也挺有趣的,宋母要买的都是写零散家用,又是好几个月累到一起来买,她们几乎转遍了整条街才全部买完,宋小妹一边带着苏婉逛一边兴致勃勃的讲这一带风土人情,她只当三嫂以前性子高傲不爱搭理人,导致很多姐妹间打趣的故事都没听过,因此讲得起劲,也不怀疑什么,累了渴了就找个街边小摊坐下来,喝一碗豆汁儿或是荔枝膏,歇口气,又开始讲故事。

不知不觉就把要买的东西给买齐了,当然日头也越来越烈,宋小妹看了眼天,“哎呀”一声道:“看天色巳时都过一半了吧,我爹应该也快到了。”

苏婉迅速反应过来现在应该是上午十点左右,其实不算晚,但是她们七点左右便到了,村里人赶集都较早,这会儿许多人都逛完回去了,苏婉便道:“那我们给孩子们买了零嘴,就去镇口等爹吧。”

旁边卖零嘴的大爷听到苏婉的话,赶忙招呼了:“姑娘,这里有桂花糖、炒糖豆绿豆糕哟,自家做的,过来尝尝吧。”

这些宋家平日也做,苏婉本不感兴趣,但见老人家看着跟宋奶奶差不多的年纪,挑着担在烈日下吆卖,周围也没见人感兴趣看一眼,便冲大爷点了图,捏了粒炒糖豆放进嘴里,便开口叫他三样各称一斤,也不讲价,说多少便从荷包里掏多少,宋小妹张口欲讨价,苏婉悄悄伸手拦了,从大爷手中接过用油纸包的吃食,拉着宋小妹走了。

“三嫂你只尝了一样,怎么就三样都买这么多?也不讲价,这样买东西要被人宰的!”

“那这三样吃食我可买亏了?”

宋小妹想了想,迟疑的摇头:“也不算很亏吧,不过要是砍价,至少能便宜三四文。”

“三四文也就够我们买个烧饼,大爷卖我三斤吃食也才净赚这几个钱。”

宋小妹反驳:“他至少赚了五六文,可以买两个烧饼了!”

“小妹算数真好。”苏婉忍不住噗嗤一笑,忽然道,“对了,我们再买几个烧饼回去吧,前面那家闻着怪香的。”

宋小妹还在心底算那大爷一斤吃食到底能赚几文钱,冷不丁被苏婉拉着去了烧饼铺,再回神,手上已经被塞了一包又香又烫的烧饼。

第二十六章

俩人到了镇口,看到宋家村几个妇人也在那儿等,她们是坐后面那趟车来的,是以苏婉并不认识,这里的人大都热情淳朴,宋小妹带着她结束了一遍,苏婉便被大家拉着问了一路。

他们是最后一批回村的,到家时,已是午饭时间了,正午太阳烈,宋家的孩子们没出去,大大小小俱坐在大门口翘首以盼,一听到院外有动静,便立刻一窝蜂涌了出去,苏婉刚下车,还没把宋老爹特意拿给她遮阳的笠帽取下来,便被大大小小的熊孩子们围住了,就连内向文静的大妞都站在一旁用满含期待的眼神看着她。

苏婉不慌不忙的取下笠帽,头发有些乱,她把额前的发丝一股脑儿别到耳后,脸上红扑扑,是被热的,又拿手帕拭额头的汗,就是不吭声。

熊孩子们互相看了一眼,默默把三娃推上前,三娃也不让哥哥姐姐们失望,张开小手就抱住苏婉的大腿,仰着张小脸奶声奶气的问:“三婶,你去镇上有好吃的没啊?”

苏婉笑眯眯的道:“有啊,豆汁儿、荔枝膏、炒糖豆、烧饼等等,三婶吃的可饱了。”

三娃瞪大眼睛,先是使劲咽口水,然而听到苏婉最后一句话,愣了片刻,顿时就扁了嘴,泫然欲泣的问:“三娃也想吃……”

“那怎么办?”苏婉惊讶状,与小家伙大眼瞪小眼,“你怎么不早说,要知道你也想吃,三婶就带你一起去吃个够了。”

等了一上午就等来这个结果,小家伙双眼里已经蓄起泪水了,不过使劲眨着眼不让它流出来,抽噎着道,“那下次三婶一定要带上我。”

“好,下次我一定记住。”

小家伙红着眼伸出手:“拉钩。”

苏婉忍着笑弯下腰跟他拉了钩:“好,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虽然得了下次的保证,小家伙受伤的心灵并没有得到些许安慰,小脸上写满了忧郁,把坐宋老爹的牛车一起回来的妇人们逗得不行,一个个对三娃道:“傻三娃,你婶在逗你呢,这么香的味道你没闻到?”

三娃脑子还没转过弯来,宋母笑着瞥了苏婉一眼,嗔道:“你还没长大呢,看把几个孩子逗的,他们今天谁喊都不出去玩,就守在家里等你们回来了。”

有个大娘打趣道:“子恒媳妇这么喜欢娃子,可得叫子恒多努力,好让你生一个。”

苏婉于是不说话了,牵了三娃的手进院子,宋母笑道:“我这媳妇面皮薄,不经打趣。”

“到底是城里来的小娘子,怕生呢。”几个妇人也都家中有事,跟宋母说了几句,便各自散了。

苏婉抓了一大把炒糖豆给熊孩子们分了,其余的都放桌上,宋小妹将烧饼拿进了厨房,烧饼只买三张,但是她切成巴掌大一块块放碗里,倒是堆得满满的,够一家人吃了。

宋母在院子里检查车上的家用,她怕镇上那些黑心商贩,见了女儿和三儿媳俩年轻姑娘家,就拿了那不好的来充好的卖给她们,遂一一打开看了,也没发现问题,点了下头,便把东西搬进了自己屋子。

李氏正好从厨房探头出来,见婆婆进了屋子,便进了堂屋,见桌上放着个油纸包,便过去一边翻一边道:“哟,弟妹今儿在镇上买了什么好东西回来……”见只是些桂花糖绿豆糕,脸色顿时不是很好,“就这些个东西还用得着上镇上买呢……”

宋小妹替张氏端了菜进来,听到这话顿时翻了个白眼:“照二嫂这么说,咱家院里也有桂花,改明儿摘了花来请二嫂做桂花糖?还有那绿豆,也磨了粉请二嫂一并做了吧。”

李氏脸色讪讪的收回手:“我是要下地干活的,可没那些闲工夫尽折腾些吃的。”

宋小妹把菜放桌上,转头时李氏正好见到她脑后插了支珠花,细细的蝴蝶翅膀随着她动作轻轻颤着,好似活的一样,李氏眼底闪过一丝羡慕,大声道:“小妹这支珠花怪好看的,花了不少钱吧?”

宋小妹抿了抿唇,还未说话,苏婉笑道:“不贵,才半吊钱,二嫂要喜欢,下次去镇上给了钱,我也给你带一支。”

正好被请去别家帮收割的宋家兄弟回来,听得苏婉这句,宋有福便问:“喜欢啥?”

李氏忙摇着头,“我去厨房忙活了。”

“二嫂坐着罢,大嫂都把菜炒齐了,我去端便好。”宋小妹说完便出去了。

宋老爹拿了把蒲扇坐在大门口,一边扇风一边啪嗒吸着旱烟,几个孩子坐在他周围分零食。等宋小妹再进来,苏婉便道:“小妹,我那个荷包呢?”

“我落在厨房了,这就去拿。”

宋小妹取了荷包递过来,苏婉便喊道:“大妞二妞。”

连大娃二娃都跟着围过来了,两个小的还没吃完炒糖豆,便靠在爷爷腿边看着这儿,苏婉拿了两支珠花出来,虽不比宋小妹头上的精致,但是上面镶着珠子又刻了只可爱的兔子,也别有意趣,大妞二妞眼神顿时亮了,苏婉亲自将珠花插在她们头上,笑道:“大妞二妞快是大姑娘了,长这么漂亮,可要好好打扮,三婶给你们的珠花,日日戴在头上才好,等戴旧了坏了,三婶给你们买新的。”

姐妹俩戴了漂亮的珠花,乖乖的点头:“谢谢三婶。”

“看你们整日漂漂亮亮的,三婶才高兴。”苏婉捏了捏萝莉姐妹的小脸,意味深长的看了李氏一眼,李氏眼底闪过一丝不以为然,心道自己的女儿,等回了屋还不是听自己的,宋有福却有些脸热,弟妹特意给女儿的东西,每每不过半日便被自家婆娘拿了去用,现如今连弟妹都知晓了,不由瞪了李氏一眼,心道以后可不能让自家婆娘再抢弟妹给女儿的东西了,虽是女儿的东西,到底是弟妹给的,弟妹大方,女儿的东西不见了便给新的,这样下去岂不是占弟妹便宜?

苏婉又拿了一个盒子出来,含笑递给大娃二娃,大娃打开一看,有些愣:“三婶,这是啥?”

二娃皱眉想了想,大声道:“是围棋,村长家就有!”

宋有根搓了搓手:“这东西他们不会,买了也浪费……”

“我是不会围棋,却能教你们五子棋,等你们三叔回来教你们下围棋。”苏婉道,“这可是修身养性的好东西,省得你们无事整日在外面上房揭瓦,不干正事。”

二娃点头,揽了棋盒笑嘻嘻的道:“小叔说君子六艺,其中就有下棋。”

端了碗筷摆桌的张氏闻言眼睛都亮了,还没说话,却见苏婉敲了下二娃的头:“不懂还乱说,给你小叔知道看他骂不骂你。”

“小叔才不会骂人。”说话的是鼓着腮帮子嚼炒糖豆的三妞,“小叔只会说,既然不懂,那就用笔写下来吧,写到你懂为止。”

倒把其他人逗笑了,大娃却有些高兴:“小叔教了我们下棋,是不是就不用练字了?”

宋母进了堂屋,闻言拍了大孙子一下:“想得美,认字是最要紧的。”

“你们几时开始认字的?平日怎的不见你们看书?”苏婉好奇。

宋小妹噗嗤一声笑了:“跟三哥学了几年,还认不了几个字呢。”

大娃挠着头呵呵笑道:“小叔好长时间回来一趟,学的都忘了。”

三娃终于吃完了自己分到零食,拍了拍手走到苏婉跟前,眨着眼睛道:“三婶,我也学认字!”

宋小妹揉他的脸:“得了吧,你就是个凑数的。”

不明所以的小家伙见小姑笑得开心,也咧着嘴笑了,苏婉朝他伸出手,展开,手心里躺着一只用红木雕刻的小兔子,表面打磨得光滑圆润,仿佛泛着光,圆滚滚的躺在苏婉手心中,兔子耳朵上打了个洞用绳子串起来,特别可爱,三娃几乎是一眼就爱上了,忙取了来挂自己脖子上。三妞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兔是他们生肖,苏婉并不厚此薄彼。

都有礼物,几个孩子都很开心,宋母却对苏婉道:“你又乱花钱,尽买些用不着的。”虽是埋怨的语气,脸上却带着笑。

苏婉也笑嘻嘻的回道:“就算我买了用得着的,爹娘也不肯用。”

宋母嗔道:“没你这样花钱的,人说坐吃山空,你娘家纵使给的陪嫁再多,这样花也迟早要搬空。”

李氏原就恨得不行,这苏氏去镇上那么久,才买这些东西回来,没一点是留给她的,可见小气的不行,之前那些大方全是装的!这会儿又听宋母话里话外不让她花钱,忍不住扬声道:“哟,弟妹这才花了几个钱,娘就舍不得了。”

宋母瞥她一眼,淡淡的道:“什么时候你也能给孩子们花这个钱,我便不拦着。”

“我倒是想花,可也要有钱吶,有道是父母在无私产,我又没个能干的爹娘使劲陪嫁妆……”

“那就别说风凉话!”宋母不耐的打断了李氏的话,看了苏婉一眼,“我拦着不叫你花钱,不是你没钱,只是何苦养出个白眼狼来,你不给它就叫,给了还嫌少,总归是喂不饱的!”

李氏一听气得不行,这不是拐弯抹角的骂自己是喂不饱的白眼狼么!顿时哪还管是婆婆,双手叉了腰便要骂,只是被自家男人一双眼睛冷冷盯着,顿时便说不出话来了,腿肚子还有些发抖。

宋有福只觉得无地自容,他以前没往这里想,只当这婆娘嘴贱,如今倒真发现他娘说的一点没错,这臭婆娘可不就是白眼狼,弟妹也不欠他们,平日里给他们的东西还少?可从来没从这婆娘嘴里听到一句弟妹好的,倒是一边使劲往兜里揣一边还在怪弟妹不给点好东西,是看不起他们,这话听得多了,他还真以为弟妹看不起自家人,现在一琢磨却不是这个理,自家的情况,弟妹还没进门便知道,若真看不起,又怎会嫁进来?更别提成天的给孩子们买这买那。想到这儿,宋有福不觉咬牙在心底骂了一声,这搅家精,天天的挑事,存心叫人不痛快!

苏婉笑眯眯的点头,“娘这话我记住了,我自己的钱,想怎么花便怎么花,但定要花得值!”

宋老爹抽完烟,抖了抖灰,正细细的擦着烟枪,闻言道:“老三家的说的没错,钱花出去要花得值才行。”

宋有福却在想弟妹说的对,她的钱当然是随她自己花,自家婆娘平日的话,倒还真有点什么都是她的一样!宋有福又狠狠瞪了李氏一眼,心这么大,他以前倒没发现,不由庆幸自己腰杆硬,要是被这婆娘拿捏了,家中恐怕要折腾不休!

李氏被丈夫越来越冷的眼神的盯着,半句话都不敢多说。张氏从厨房端了汤出来,便道:“爹娘,吃饭了罢。”

宋小妹闻言,去房里搀了宋奶奶出来。吃饭时,宋小妹状似无意的问她娘:“好像三哥的书房很久未打扫了,要不今儿我跟三嫂去给抹下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