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恒先还担心柳尚书是有目的的提携他,等拜访完回来,已是彻底放心下来,转述给苏婉听:“柳大人称是因着之前的事,一直心有愧疚,如今是谢罪,且也不过一句话的事,圣人本就对我有印象,这才愿意见的。”

“只怕不止是先前的事罢?”苏婉挑眉反问,并不客气,位高权重的尚书大人,当真犯不着为了这点小事对宋子恒如此照顾。

“娘子果真聪慧。”宋子恒点头道,“我瞧着柳大人与衡远兄颇为亲近,只怕也是看在衡远兄的面上。”

苏婉虽然并未放下心来,那柳小姐到现在还没成亲,只怕是要不死不休的样子,没这么容易好打发,不过瞥见宋子恒的表情,她却也只笑着道:“只要他不为难咱们,为着什么都无所谓了。”

柳小姐从来不是她的威胁,苍蝇叮不进无缝的鸡蛋,男人若不愿意,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她算是胸有成竹了。

京城众人的预测,终于成了真,圣人册封荣亲王为太子,不过已是半年后的事,这半年发生不少事,贵妃终于撑不住痛失爱子的打击,病逝了,作为圣人的真爱,又没在位的皇后,圣人非要以皇后之礼下葬贵妃,倒也没人拦着。

主要是圣人也病重了,一直托着病体不好,连番打击之下更是不容乐观,强撑着办完葬礼,举国哀悼的期间,圣人又一次陷入昏睡,也是这个时候萧瑱才接到圣旨,被封为太子的同时又替圣人监国。

册封太子对宋子恒还真不是小时,詹事府终于迎来了他的主人,宋子恒自然也成了旗帜鲜明的太子党,也是众人严重炙手可热的未来新贵。

历史是真的变了,苏婉觉得她没做什么,反倒是宋子恒出力比较大,若不是他提前发现了琼州之乱,萧瑱在敏感的时候出了京,回京的路上四皇子就病入膏肓,因此在圣人心里,四皇子的死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他才能渔翁得利。

升亲王,封太子,并不是因为萧瑱立功,不过是圣人信他,愿意用他打击两个有嫌疑的大儿子罢了。

当然也不完全改变,最起码在萧瑱登基前一年,宋奶奶确实如记载那般去世了,史书有记载是因为宋子恒回乡丁忧。

除了苏老爹和苏太太留在京里照顾生意,其余人全都回乡了,尤其是宋子恒和苏婉他们要在宋家待三年,带的行李浩浩荡荡。

宋子恒丁忧期间,皇太子萧瑱登基,尊顺妃为太后,太子妃封皇后,同时大赦天下。

***************************************************************************************************************

精致小巧的荷塘,几朵莲花飘在水面,荷叶翠绿悠然,风吹过还送来阵阵清香。

荷塘之侧的小亭内,摆了桌案,两个男孩一大一小,对着荷塘铺纸作画,小的那个画到一半,扔下自己的大作,蹬蹬蹬跑到旁边的小少年跟前,少年桌案比他高,小家伙踮起脚一边道:“哥,我画好了,来帮你!”话刚落音,手一伸,本是将荷花完美跃然于纸上的,荷塘却出现一道煞极了风景的横条。

少年隔了笔,叹口气看着小家伙,小家伙冲他露出灿烂的笑容:“是不是很棒?”

少年嘴角抽了抽:“回去画你自己的罢。”

小家伙点点头,一边挥着笔说“不用谢”,一边兴致勃勃的跑回了自己的桌案,提笔作画。

少年低眉沉思片刻,也再次提了笔,笔尖点了点清水,在横条处轻轻晕染,不多时,笔尖便出现一根枯枝,与满池的荷花形成鲜明的对比。

“画好了吗?”温润磁性的男声自身后传来,宋子恒看着两个儿子问。

丁忧三年,不管朝政,每日只看书作画,教教孩子陪陪妻子,又能在父母跟前尽孝,虽说宋奶奶去世令人难受,可她都八十几了,在整个江州城也再难找出比她更高寿的,又是睡一觉安详去世,人称喜丧,悲伤之情自然冲淡许多。

宋子恒如今书卷味是又重了许多,举手投足一派儒雅,温润如玉。

宋良辰隔了笔点头,宋良奕却快他许多,已经伸手抓起自己的大作,显摆似的送上去:“爹,我画好了!”

小家伙跟苏婉如出一辙的大眼睛闪呀闪的,一个劲问他是不是很美,宋子恒再正直也有些无法招架了,移开视线点头道:“嗯,不错,再接再厉。”

说完又将宋良辰画的拿起来,颇为赞赏的道:“不错,已经有些神韵了,作画就该如此静心才行。”

少年抿唇,眼底闪过一丝喜意。

宋子恒的目光落到枝桠那处,脸上闪过一丝了然,道:“良奕又捣乱了罢?”

宋良辰没趁机告状,宋良奕耳朵动了动,抗议道:“我没捣乱,哥哥说我画得很好!”

苏婉远远的走过来:“还在亭里作甚,你们不饿吗?”

“不饿,我们在作画。”宋良奕冲到栏杆处对苏婉大声回道。

苏婉挑眉笑了笑,索性也踏上亭台:“作画能作饱吗?”

宋良奕却没回答,献宝似的将大作秀给苏婉看,语气带着些小骄傲:“娘你看,我画的,爹说很好看呢!”

苏婉惨不忍睹的别开视线,含蓄道:“嗯,你爹品位真独特。”

小家伙听不懂,还当苏婉也在夸奖他,笑眯眯的吹了吹画上的墨,道:“既然爹娘这么喜欢,就送给你们了,裱好了挂起来!”

苏婉也笑眯眯的道:“好,裱起来挂你爹书房。”

宋良辰看了看苏婉,又看了他爹一眼,抿唇笑了,拉过弟弟的手,“行了,回去用饭罢。”

两个孩子先走了,宋子恒和苏婉反倒不急着离开,见宋子恒目光专注的看着池塘,苏婉道:“丁忧结束了,圣人亲自下旨召你回去,这几日就该动身了。”

“我要回京面圣,不能耽搁,可爹娘身子不便,赶路太辛苦,还是分开走罢。”

“也好,大哥大嫂还能在路上照料爹娘。”此番进京,就是举家搬迁了,无论宋子恒是不是被留在京里,宋家都会搬到京城去。

宋子恒拉了苏婉的手,全部包裹在自己的手心里,叹了口气:“以前总想着进京,如今却舍不得这一处天地了。”

苏婉轻笑:“等哪天你致仕了,咱们就回乡养老。”

“娘子不是想看遍大好河山吗,致仕后咱们便去游山玩水,等走不动了再回来养老。”

苏婉靠在宋子恒肩上笑:“好。”

“对了。”苏婉忽然想到什么,戏谑的道,“这次皇后娘娘写信给我,特意提醒了柳太傅家的大小姐都年过二十了,还未成亲,她如今是太后身边的红人,求亲的王公贵族不知凡几,人都拒绝了,说不准是只等一心人呢。”自从萧瑱被封为太子,宋子恒旗帜鲜明的成为太子派,太子妃也就是如今的皇后,倒也不再藏着掖着,在京里时常宣宋良辰进宫陪她。

皇后膝下无子,虽后宫有了好几个小皇子,都不得她欢心,小时候见过她的宋良辰,倒被她记在了心里,宋良辰长大成少年模样,也令其颇为喜爱,若不是她身份不一般,只怕当下就要认宋良辰当干儿子了。

便是没认干亲,皇后对宋良辰也颇为惦记,宋良辰陪父母回乡三年,宫里也常赏下吃食用具来,毫不夸张的说,宋良辰的衣物,几乎都皇后娘娘承包了。

这一来二去的,苏婉跟对方关系也如火箭似的飞涨,不说闺蜜,但是谈些笑话八卦,倒也使得。

也不奇怪皇后会对苏婉说这事,八卦之外,怕是也有些提点之意。

原本浓情蜜意的氛围,就这么被打破了,宋子恒脸都黑了:“她成不成婚,与我又何干。”

“皇后娘娘在信中说的隐晦,似乎是她对太后有救命之恩,如今被留在太后宫中,虽没有名号,据说比公主还尊荣些呢。”见宋子恒脸色越来越黑,苏婉也不逗他,笑道,“只要相公不搭理她,我就放心了。”

接到圣旨的第三日,收拾完毕,宋子恒苏婉他们便先上路了,其余人则晚了几日,宋老爹和宋母第一次出远门,为了保险起见,宋有根连大夫都请了,陪着他们一家人进京。

****************************************************************************************************************

到京城的第二日,宋子恒带着宋良辰进宫了,他是皇上宣见,宋良辰是去见皇后的,苏婉在家和小儿子应付多年不见揽着她哭的苏太太。

昨晚上苏太太就哭了一场,今儿还算好的,毕竟圣人宣召宋子恒的事让她冲淡了不少情绪,不过苏太太毕竟年纪大了,哭功摆在那儿,苏婉也只能陪着抹眼泪,她多年用不上演技了,应付起来委实有些吃力,这时太后宣召反倒让她松了一口气。

当然苏婉没有受虐倾向,明知太后没好事找她,她自然高兴不起来,为何说松了口气,自然是早来早了事的心态,其实还别说,她也挺想会会这位柳小姐。

以前若只是猜测,苏婉如今几乎可以百分百确认了,柳小姐定是重生的,阅历够深,也能理解她对宋子恒的耐心和执着,而且赢得太后满心的疼爱,这也是重生女常有的标配了。

苏婉立时打扮了准备进宫,宋子恒回乡丁忧时还是四品官,圣人宣召回来时并未下新的任命,苏婉自然也是按照四品诰命的规格打扮,凤冠霞帔,身着金绣云霞孔雀纹的命服让她整个人看起来富贵逼人。

“夫人,可要上妆吗?”刘妈捧着妆盒问。

苏婉揽镜自顾,镜中女子几年如一日的白皙秀美,也不知是不是她习惯了这般素净,并不觉得自己脸色黯淡,不过女人对着情敌,多少有些微妙的心理,苏婉心想输人不输阵,便点头道:“画吧,隆重些。”

不管柳小姐服不服她,至少让别人看了明白——宋大人放着深情似海的贵族小姐不要,一心只守着糟糠之妻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嘛!

刘妈似乎也知道些什么,立时兴奋的道,恨不得挽袖大干一场:“夫人放心,老奴先前就是替人梳妆打扮的,吃饭的家伙,这么多年手艺倒也没退步,定把夫人收拾得光彩照人。”

“你的手艺我自然放心。”苏婉早知道刘妈以前是谁的人了——萧瑱,还是之前在广州,萧瑱自己透露的,苏婉惊讶也不惊讶,萧瑱毕竟是要做皇帝的人,有些手段倒也理解,若说他此举是不放心宋子恒,倒不如说是太信任,他指使刘妈从来都没让她干过不好的事,甚至都没有要她监视他们,因此刘妈自个儿多次露了行迹,苏婉和宋子恒都没太在意。

萧瑱摊开来告诉苏婉和宋子恒,对苏婉他们也没什么影响,该用的人继续用,苏婉反倒更相信刘妈的能力了,从宫里出来的,无论如何也不是小角色啊,比如这个时候,苏婉是特别放心刘妈的,她比自己知道宫里的规矩和潮流。

因此苏婉也懒得多操心,闭上眼睛任由刘妈在她脸上折腾了。

这一折腾就是大半个时辰。

苏婉松了口气的同时也怀疑,她记得自己当年参加通告活动,动辄就是一两个小时的化妆造型,如何忍下来的?

到底是过去太久了,她都有点记不得自己当初的模样。

第一百五十章

活到这么大,苏婉第一次入宫,虽然上辈子在故宫拍戏,也见识了恢弘大气的宫殿,两者感觉却完全不同。

每隔几步有侍卫站岗,每个转角有人看守,森严之气扑面而来。

领路的嬷嬷对苏婉还算客气,带着她转过几道宫门,仍带着一副笑脸道:“夫人请往这边,前面就是太后娘娘的慈宁宫了。”

“有劳嬷嬷了。”刘妈上前一步,挽住嬷嬷,手中的钱袋就悄无声息的递了过去,笑道:“太后娘娘凤体尊贵,不知今日召见是所谓何事?”

嬷嬷不动声色的捏了捏钱袋,满意的收回袖中,嘴上却滴水不漏:“娘娘心思,我等底下之人哪敢揣测。”

刘妈点头称是,并不意外对方的态度,太后来势汹汹,所谓何事如何猜不到?可就算能猜到,这一声问却仍必不可少,不然如何表现出自家夫人对太后召见的诚惶诚恐?

嬷嬷不欲多说,刘妈也不敢多话,一路无言到了慈宁宫,领路的嬷嬷满脸笑容的对正走出门的宫女说了几句,“华屏姑娘,这位就是太后召见的宋夫人,不知……”

名为华屏的宫女扫了苏婉一眼,似有些意外,这才福了身道:“见过宋夫人。”

苏婉往旁侧了侧身:“使不得,姑娘是太后身旁的红人,快别客气了。”

华屏笑道:“宋夫人说笑了,太后娘娘近日身子不适,今儿好容易才睡着,婢子们怕圣人问罪,不敢贸然打扰娘娘睡眠,只能委屈夫人去偏殿稍等片刻了。”

“能等候太后召见,已是天大荣幸,算不得委屈。”

华屏诧异的看了面色平静的苏婉一眼,心头隐隐戒备,看来柳姑娘说的没错,这位宋夫人出身乡野,粗鄙不堪,为人却是个有心机的,这般都能面不改色,与她见过的许多命妇都不差什么。面上仍是温和的笑道:“那就有劳宋夫人随奴婢来。”

刘妈赶忙上前扶住苏婉的手,笑道:“夫人小心。”

偏殿早有准备,点心热茶候着,苏婉一进去,华屏就吩咐旁边的宫女:“好生伺候宋夫人,不许怠慢了。”说着又冲苏婉一福身,“奴婢还有别的事,就失陪了,望宋夫人见谅。”

自苏婉进慈宁宫以来,慈宁宫的下人看似态度恭敬,心细如发的苏婉却怎能不知其中微妙,当下便放下茶杯,笑道:“姑娘快去罢,不必介怀,我不过四品命妇,怎能劳动姑娘耽误太后的吩咐守着。”

华屏闻言脸色微僵,刚想开口解释,刘妈便凑到苏婉跟前笑道:“夫人许久没带头冠了,要不要老奴给您捏捏肩?”

苏婉点头“嗯”了一声,一副完全没把华屏看在眼里的样子。

这宋夫人自入宫一直相安无事,却在这个当口回她一击,华屏委实意外,却也知对方不似她原想的那样,是个明白人,索性不必解释了,只冲苏婉微微颔首,便离开了偏殿。

刘妈不轻不重的替苏婉按着肩,苏婉闭着眼睛昏昏欲睡,一炷香过去,偏殿门外又响起了一阵脚步声,苏婉睁眼望去,一个身着浅红色宫装的年轻女子在众人的拥簇之下,款款而来。

苏婉挑眉,眉眼淡然的直视上去,对方冲她微微福身:“姐姐。”

“几年不见,柳小姐越发风姿动人了。”

“比不上姐姐光彩照人。”柳珍儿如是说,眼底分明闪过一丝复杂,眼前的女子,还如几年前初见一般,肤如凝脂,面色红润,眼睛更是熠熠生辉,她知道,这是被男人呵护宠爱的女人,才能如此风韵动人,明明生了两个孩子,身姿窈窕却不输于年轻姑娘。

这些年,她竟过得这般好,这般的心安理得。

“柳小姐缪赞了,我都生两个儿子了,已是黄脸婆一个,哪来的光彩照人。”苏婉倒是完全不介意贬低自己,笑道,“倒是几年不曾回京,倒不知柳小姐如今定了哪家人家,何时成亲?以前在京里,相公多亏了令尊提携,柳小姐成亲,我是要厚着脸皮讨一杯喜酒喝的。”

柳珍儿闻言脸色彻底僵住,眼底闪过一丝狼狈。

刘妈低头忍笑,夫人这话当真是毒辣,柳小姐再如何行事大胆,听得此话难道还能说就等着老爷夫人点头同意她进门不成?

不过柳珍儿毕竟不是真的年轻小姑娘,很快便淡定了,笑道:“听闻姐姐觐见姨母,可姨母如今正休息,不便打扰,珍儿怕姐姐一个人孤寂,特意过来陪姐姐解解闷。”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好,柳小姐平日被拥簇惯了,怕是无法体会。”苏婉一语双关。

“姐姐说笑了,有人分忧,总比一人要好。”

“那也要看被分忧的人自个儿乐不乐意,不能你觉得好,就非要别人接受,毕竟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强扭的瓜不甜。”苏婉笑盈盈的看着她,“柳小姐说是不是?”

柳珍儿心智成熟,哪能被苏婉几句讽刺就说得无地自容,当下冷了脸:“姐姐这是嫌珍儿碍事了?”

“咳咳。”刘妈清了清嗓子,温声道,“抱歉打扰了,柳小姐,您是未出嫁的姑娘,与夫人非亲非故,如此亲密的喊姐姐,只怕容易令人误会,于柳小姐清誉不好。”

柳珍儿扫了刘妈一眼,道:“我与姐姐有话要说,还请闲杂人等退出。”

刘妈迟疑的看着苏婉,苏婉点头,她又道:“夫人,老爷可是吩咐过,但凡出门,老奴都要寸步不离的守着夫人”

眼角余光瞥到柳珍儿脸色开始绷不住了,苏婉心知刺激已购,挥挥手道:“行了,回去我与相公解释,并不是你失职。”

刘妈这才出去,跟着的还有偏殿原本的一干宫人,一瞬间偌大的殿上,只剩下两个人,苏婉看了柳珍儿一眼:“柳小姐不必拘谨,坐罢。”

柳珍儿又恢复了一贯的表情,坐下时笑道:“珍儿在宫中陪伴太后姨母,已有多年,自不会拘束,倒是姐姐,头一回进宫,还能如此自在,委实见识过人。”

苏婉笑了笑,没说话。

柳珍儿几年前与苏婉打过一次交道,就知道这个女人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这会儿也不再迂回了,直接道:“姐姐与我也不是初见,我也就不客套了。”

“柳小姐有话直说便是。”

“听闻当初琼州之乱,叛党围剿知州府时,姐姐正在广州的娘家父亲那儿?”

苏婉闻言皱眉:“柳小姐知道的甚是不少。”

柳珍儿淡淡的道:“没别的意思,只是关心罢了,姐姐怕是不知牵肠挂肚,恨不得对方有危险时,自己以身替之的这种感情。”

对方话里话外挑衅十足,苏婉却恍若未闻,还若有所思的点头:“柳小姐说的是,当日事迹还没败露,相公便一早安排船只送我离开,恐怕就是这种心境。”

柳珍儿眼底闪过一丝阴郁:“既然宋大人对姐姐情深意切,姐姐这般岂不是寒了宋大人的心?”

“怎么会,对相公而言,我能好好活着,不伤一丝毫毛,便是最大的幸运了。”苏婉充分发挥演技,将一个傻白甜演的入木三分。

柳珍儿便是知道她故意的,却也忍不住被气得色变,因为她知道,苏婉说得没错,若不是真心在意,在那般紧急的时刻,谁还有精力将这一切安排得仅仅有条?

可她不服,本该与她知心相许的相公,为何牵着别的女人之手,还能如此掏心掏肺?

甚至比她当初更加用心……

“姐姐如此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又善妒不贤,干扰宋大人的仕途,根本算不得贤妻良母,如何还能心安理得的霸占他?”嫉妒之下,柳珍儿脱口而出。

苏婉也索性拉下了脸:“我何德何能,柳小姐怕是问错了人,你怎么不问问我相公,为何这般都还不休了我,厌弃我?”

柳珍儿先还有些后悔,闻言却一脸铁青,怒视的看着苏婉:“你——”

话还未说完,一个威严的女声传过来:“你们在聊什么?”

苏婉和柳珍儿一起回头,只听得太监尖细的声音在道:“太后驾到——”

偏殿众人纷纷跪身行礼,苏婉和柳珍儿也一同行礼,只是柳珍儿膝盖还没碰到地上,便被太后一脸慈爱的亲自扶起来:“乖孩子,姨母都说了,别这般客套。”

柳珍儿抬头,冲她露齿一笑,顺势起身,也顺手扶住太后的手,乖巧道:“姨母醒了?珍儿扶您坐下。”

“好。”太后笑得满脸慈祥,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柳珍儿是她的亲女儿,这般母慈女孝的场景,将地上跪着的其他人衬成鲜明的对比。

搭着柳珍儿的手坐下后,太后才看向苏婉:“这就是宋夫人?”

“回太后,正是臣妇。”

“起身罢,来人赐座。”

“谢太后。”苏婉一丝不苟的行礼,落座后,又听得太后自头顶传来的声音,“抬起头来,让哀家好好瞧瞧。”

第一百五十一章

苏婉依言抬头,不卑不亢的直视着上首之人,太后颇有些漫不经心的眼底闪过一丝诧异。

柳珍儿立在太后身后捏肩递水,温柔小意,也顺势居高临下的看着苏婉。

几人都未开口,一时间大厅颇有些寂静,片刻后,苏婉听到一声轻笑:“果然有几分姿色。”

苏婉笑道:“谢太后夸奖,柳小姐貌美如花,在其跟前,臣妇倒不敢称姿色。”

太后闻言眯眼打量了苏婉数眼,笑一声:“呵,伶牙俐齿,不过倒是有自知之明,哀家的珍儿贤良淑德,不是什么都能比的。”

“臣妇随夫回乡丁忧,几年未曾入京,昨儿一回来便听人说了,都说太后娘娘要给柳小姐择一门佳婿,就是不知谁有这幸运。”

太后眼底闪过一丝怒意,未曾想一个小小的四品诰命,竟敢如此顶撞自己,语气说得如此诚恳,别人不知,她难道还不知珍儿的心思?竟敢如此讽刺!

当真是乡野出身,不知天高地厚!

太后沉声道:“哀家听说宋大人念青才俊,皇儿颇为看重,只是不知竟有如此不省心的夫人。为妇者,当贤惠大方,忧夫之所忧,宋夫人觉得自己可做到了?”

多年没翻过白眼了的苏婉忍住不让自己脸上露出嘲讽之色,拼命告诉自己,这人是太后,一只手就能捏死她,这才保持了如常的笑容,越发如沐春风的笑道:“太后娘娘当真是幽默。”说罢还掩唇笑了,一副花枝乱颤的模样。

太后眼底闪过一丝嫌恶:“哀家可没说笑,宋夫人想是自个儿也不好意思回答了罢?”

见对方不知这套,苏婉索性也收起笑脸,认真道:“比起柳小姐来,臣妇确实当不得妇德二字。”

太后脸色又僵了,再如何偏心,她也知道柳珍儿此番心思过于惊世骇俗,不能为世人所知,不然自个儿何苦如此迂回,还亲自召见这女人?只接一纸诏书下去,她就不信宋子恒敢抗旨不尊!

因此听得苏婉这讽刺意味几乎不加掩饰的话,太后当即就怒了,一拍桌子:“放肆!”

苏婉跪下道:“臣妇惶恐——”

话还未说完,便听得门外尖细的声音传来:“皇后驾到——”

太后脸上闪过一丝意外,还未说话,皇后已经匆匆进来了,众人拥簇,手上牵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少年。

“臣妾见过母后。”皇后朝太后行了礼,惊讶的看着地上的苏婉,“这不是宋夫人吗,几年未见,原来被母后请进宫了。”

苏婉笑道:“臣妇见过皇后娘娘。”

“你我二人,何须这般客气。”皇后笑盈盈的弯腰,亲自扶起苏婉。

太后皱眉:“听皇后意思,与这宋夫人倒是颇为相熟?”

“圣人还是皇子时,先皇曾赐下一个温泉庄子,圣人当即邀了长安表弟和宋大人夫妻,臣妾便是在那时与苏妹妹一见如故的。”皇后笑盈盈的道,又将旁边的宋良辰推出去道,“还有苏妹妹的大儿子良辰,圣人喜欢得紧,若不是宋大人坚决不同意,只怕就要认作义子了。”

不愧是皇后,三言两语,在不得罪太后的前提下,就把宋子恒和萧瑱的关系说得一清二楚——他们可不是单纯的君臣,关系之亲密,并不比圣人与曾长安差,也是在不着痕迹的提醒太后,以势压人的时候,也请考虑圣人的立场。

不动声色立在太后身后的柳珍儿脸上闪过一丝不虞,连皇后都帮她,特意赶来替她救场,心头更多的却是暗恨,早知如此,就不该任由太后给苏婉下马威,若一开始劝了太后见苏婉,又何必拖到皇后来救场,太后却还没将真正要说的话说出来?

错过了这个机会,不知还要等到何时了。

柳珍儿倒不担心皇后这番话就真让太后忌惮了,旁人看不出,她在太后身旁几年,当然知道太后自来与皇后不和,虽然当初是太后亲自挑选出来的,如今太后也是越来越不满这个不会替皇家生儿育女、开枝散叶的皇后了,早就对她霸占皇后之位颇有微词,太后进来提丽妃上来打压皇后,对方想是不满,这才故意搬出圣人让她忌惮——连自己都看得懂,太后如何不懂?

反正无论如何,柳珍儿是不相信皇后的说辞,圣人喜欢宋良辰?分明是皇后自个儿生不出儿子,便把别人家的孩子当宝,圣人上辈子都没对她儿子表现出多余的亲近,苏婉的儿子又何德何能?

这一场逼良为“娼”的戏码,在皇后的及时赶到中拉下帷幕,无论如何,作为一个体贴的太后,她是不能带头给皇后没脸的,因此只能任由皇后使自己的女官,亲自送苏婉母子出宫回家。

一干人走后,太后摸着柳珍儿的手道:“别担心,姨母定会让你如愿以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