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男道,“咋试啊?”

“我得去找晚生学校谈谈。看能不能让咱挂靠一下,以学校的名义卖学生用品。”

林晚立马来劲儿了,“爸,那咱家以后就开始光明正大做生意了?”

“谁知道呢,反正这事儿得办成才行,不知道你们学校咋说呢。”

这种事儿学校也没谈过。要是换了别人来说,学校的人肯不会同意 。

但是毕竟是林晚的家里人,所以学校里面就有些犹豫了。

马上就要期末联考了,林晚同学至关重要的时刻呢。

可不能耽误了。

而且如果答应了这个要求,林晚同学算是彻底的绑在了他们学校里面了。以后是挖不走了。

当然,林晚父亲这个事儿也好操作。主要是上面已经漏了风了,所以肯定是有这个开放的苗头的。

也就挂靠一下而已,到时候对外就说林国安同志是学校临时工就成了。

为了这事儿,伍校长还特意的开了个会议,最后结果就是同意暂时让林国安同志试一试,如果国家政策改变,就要立刻停止。

林国安忙不迭的应了,“一定一定,我一定保证配合学校的安排,坚决不给学校添麻烦。其实我这也是没办法啊,为了照顾他们娘儿两,得在这边待着,也不想给他们增加负担,现在幸好国家照顾我们这些没有工作的人,终于改变政策了,我们当然是要配合国家来试试新政策的好处,是不是?”

伍校长觉得林晚的家长还挺有见识的,难怪孩子聪明,家里的大人都挺通透的。

于是四中供销店正式成立了。

林国安之前买的那个房子就派上用场了。用白色的石灰刷了一遍,去旧货市场弄了个货柜回来了。

这货柜还有些来历,据说是以前某个卖古董的资本家的店里摆放古董的。后来被反动分子拿回家里用,还往上面刷了一层红色的油漆,看不出来里面的木料。但是实际上应该是楠木的。

阿亮给林国安推荐的时候,说的天花乱坠的。

恨不得说这个货柜是金子做的。

林国安其实对木头没啥研究,反正木头对他的作用而言,不是当材烧,就是当家具用的。

他倒是对这个售货员挺看得中的。

就开玩笑一样的和阿亮道,“我那店里要是差人,我肯定找你来帮忙做。”

阿亮也觉得是在开玩笑,就道,“行啊,那我肯定去。毕竟你这么照顾我的工作。”

反正他在这边也做的挺憋屈的,任劳任怨的干活,可是领导都不喜欢他,因为他家里没关系。转正也轮不上他。

因为觉得林国安挺投缘的,阿亮还帮着林国安一起将东西搬到店里了。

☆、第151章 第 151 章

知道林国安现在是给四中这边做临时工售货员, 阿亮有些同病相怜的感觉。

都是不容易的临时工啊。

林国安道,“我这还好, 领导们说我要是干的好,以后能转正,我自己不乐意。”

阿亮就道, “怎么就不乐意呢?”不是吹牛吧。

“当然不乐意啊, 当了正式工,人家对我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可我呢这个人不喜欢被人管着。再说了, 现在国家不是说搞啥对内开放吗,你没看报纸?”

“没,我念书不多。”阿亮郁闷道。他家里穷, 是城郊的。当初能进二手货市场, 还是因为之前有个老售货员和他们家隔了几代的亲戚, 可人家后来调动走了之后,他在这地方就没啥说得上话的人了。

“还是要多念书, 多看报纸啊。”林国安就感慨道,然后就开始长篇大论的将报纸上的事儿说了一遍。

不过他也没说那么全面, 只是暗示阿亮,除了正式工, 其实他们这些老百姓还有别的出路可以走,是一条新型的, 符合国家政策和发展的道路。

林国安又掏出了自己的小册子给他看, “看看, 这上面很多知识都很有用的。”

阿亮拿过来翻开看了看,有些事关于政治的,还有一些是关于社会消息的,连历史啊,地理啊之类的都有。

“这是我托人给我买的一份万事通。买一本在手里时不时的翻翻看啊,咱们这些念书不多的人,说话也能说的像模像样的。”

“你也没念多少书?”阿亮道。

“是啊,我要是念书多,我还需要这个?我就是个小学毕业的。”其实小学还没毕业。

阿亮觉得太神奇了,林国安不说,他完全看不出来这位林国安同志是个小学毕业生呢。

说话做事的,真是挺有条理的。

这书真的这么好?

“能借我看看不?”

“那可不成,得等我看完了。”林国安道。“咱出门在外的,就需要这个啊。”

“那这是从哪里买的,我自己去买。”

“从外地来的,你要是要,我就托人给你带呗。”

阿亮立马高兴道,“林哥,你可真是仗义。”

林晚下午放学,就往自家店里跑了。这会儿店里还啥都没有呢,不过被收拾好了,林国安还挂了个牌子,四中供销店。”

“爸,咱家这准备卖啥啊?”

“啥都卖。”

“吃的喝的都有吗?”林晚眼巴巴道。

其实记忆中的那个上辈子,他似乎就别的羡慕那些家里开小卖部的,可以随便的吃各种零食。

现在终于实现了。

林国安道,“当然是要卖吃的喝的。那个山货干货都能卖,咱还能回村里去弄点儿花生啊,黄豆啥的来卖呢。今年开始大包干了,咱村里人勤快,肯定能种出好些东西来。”

林晚:“……”他要的是小零食。

“爸,咱家不弄点儿水果糖啊,还有啥牛奶糖之类的吗?”

“我也想弄。”林国安道。

林晚还没来得及高兴,他又道,“可这东西从哪里弄,你知道不?”

“……”

“儿子,心别太大了。咱老农民要踏踏实实做人。”

踏踏实实做人?

林晚觉得这话从他爸嘴里说出来,那完全就是本世纪最大的笑话。

……

店子打理好了,林国安就准备回老家那边去弄点儿货品回来了。

他都想好了,这边离学校近,当然是做一些适合学生吃用的东西啦。比如说葵花籽,花生之类的,可以炒熟了,还能去山里捡一些栗子回来炒熟了,给学生们当零嘴吃。还可以给孩子们煮玉米吃,烤红薯吃。

这阵子在城里住着,他也算了解城里人的生活了。城里人吃这些东西的机会也不多。

还算是个比较稀罕的东西。

现在天气这么冷,吃这些东西正合适。他还准备一些白开水,给学生们免费供应。这些学生们娃娃们面皮薄,来店里打水,随随便便的也要买点儿东西的。

林晚本来还准备给自家店子出点儿主意的,结果一家人一起讨论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这意见完全都被他爸给想到了。

顿时觉得毫无用武之地啊。

憋了一会儿之后,终于憋出一点儿有用的了。“爸咱还可以收一些旧书回来,然后放店里卖。”他记忆中,未来的大学很多大学附近都有这样类似的二手书店。书比较便宜。上面还有笔记。

林国安顿时摸了摸他的脑袋。“儿子,你这脑袋瓜子还是挺随我的,还是有一本生意经嘛。”

林晚一脸骄傲道,“那当然,我只是还没有机会成长起来。”

刘胜男揉了揉他的脸,“儿子,妈相信你。以后你挣钱,可别忘了妈啊。”

“必须的。”林晚嘚瑟道。

林国安看着这娘儿两这样,觉得身上的胆子有些重。

家里的店子,林晚是帮不上忙了,他要准备期末考试了。

之前考了个第一名,学校对他那是和护着眼珠子一样的,生怕他学习退步了,时不时的关心他,特别是这一次他爸找学校提开店子的事儿,学校也同意了,林晚知道这是学校对他的照顾。

所以这一次,他必须拿下第一名。

因为智商已经超过一百四了,加上有效的学习方法,林晚这会儿也没以前那样不自信了。

上次没那么高的智商,他都考第一名了。这一次总不至于比上次差吧。

反正只要他和之前一样努力,在智商的加成上面,应该是没啥大问题的。

不过林晚挺好奇的,他都想的这么美了,999竟然没打击他。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999 ,你转性子了。你也觉得我绝对会考第一名,是吗?”

“我刚刚是在感慨,作为一个曾经的学渣,现在竟然能这么自信自己会考第一名,这都是我的功劳。作为一个学霸系统,我是如此的优秀。”

“……”

“不过宿主,不要太骄傲了,你还记得龟兔赛跑这个故事吗?”

“你是说让我不做大意轻敌的兔子吗?”

“不,你是那只乌龟。你努力爬吧,爬快点儿。”

“滚犊子!”

“叮……检测到宿主有辱骂言语,禁言24小时。”

林晚直接关掉系统。禁言?他还不乐意和这个猥琐的人工智能聊天呢。

他现在更加坚定了要好好学习的想法,以后一定要发明一款比999更加出色的人工智能,然后每天怼999,气死它这个瘪犊子。

此时,开启了禁言的系统内部正在进行数据筛选工作。

“检测到宿主心态变化。开始采取第二辅导方案。保护好宿主脆弱的自信心。”

……

林国安挑了一天就直接回了老家了。

现在他倒是有钱了,掏钱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自行车票则是找人买的。

他想着这要是有一天能够买东西不用票就好了。要不然他们这种没工作的老百姓就太吃亏了。

这次的自行车倒是真正凤凰牌的自行车。和之前那组装的旧自行车就是不一样。那光泽,那质感,让林国安就想起了一个词,高大威猛。

回去的时候,他就将自行车绑在了大巴车的车顶上面,到了县城之后,就直接骑自己的自行车回家了。

这会儿已经入冬了,家家户户的已经分了粮食,也分了公猪猪肉。

而且因为国家新政策下来了,家家户户的都在讨论这事儿,都议论纷纷的。

看到林国安回来了,大家又来劲儿了,将手插在袖子里,就来围着林国安打听消息。问是不是又有啥好消息啊,还有外面说现在不走集体了,是不是真的?

林国安道,“走不走集体,那是公社的事儿,我还真不知道。不过国家好像是提了这么一嘴。”

其他人就兴奋了。

林国安是从省城来的,他说国家说了,那准时说了,老队长每骗他们啊。

又有人问林国安,这次回来是不是有啥好消息的。

林国安笑道,“当然是有好消息家。这不,晚上学校照顾我们家里呢,让我去学校的一个供销店工作。店里供货不足,学校就让我想法子收点儿东西。我就准备回来看看家里有没有啥能收供销店去的。”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又沸腾了。

林国安现在在省城都有工作了。晚生他们学校对晚生可真是照顾啊,连他爹的工作都解决了。

看到林国安这车,有人惊讶道,“晚生爸,买新车了?”

“我哪里来的钱哟,学校给配的,让我收东西的。”

大家顿时一脸羡慕。配车啊,这工作待遇可真是好。

听到林国安是回来收东西的,立马道,“都要收一些啥啊,咱家今年分不少东西呢。”

“粮食不收,就收一些葵花籽,栗子之类的。花生要是有,也要。不过我得看好不好。咱给公家办事的,不能给人办坏了,回头丢了饭碗了。”

大家就纷纷道,“晚生吧,你就放心吧。咱家东西都好。”

“谁家也比不上我家好!”

林奶奶突然冲了过来。

然后扯着林国安就道,“老三,这大冷天的干啥在外没说话呢,赶紧儿回家去。家里啥都有呢。”

她觉得老三还是糊涂,这好的事儿,当然是照顾自家啊。

不就是一些赶货吗,家里还能少了?

林国安道,“要不少呢。这样吧,你们待会儿就回家里带点儿过来让我掌掌眼。我觉得好,我就收。”

林奶奶气坏了。

等大伙儿热热闹闹的回家拿东西的时候,林奶奶就道,“你咋这么傻呢,换自家东西多好啊。你大哥二哥家里还能少了这些,正好让他们跟着多点儿收入。”

林国安可不听这一套。“这要是我自己的店子,那我还能做主。可这是公家的,那不成。回头事儿办不好,学校对晚生有意见,还要把我饭碗砸了。那我找谁去?”

听到林国安这么说,林奶奶竟然觉得十分有道理。

不能为了大儿子和二儿子,就把老三和晚生个害了。

他们在省城那工作,那学习,比起老大老二赚那两个钱可要重要多了。

☆、第152章 第 152 章

上林村因为林国安带回来的消息, 又热闹腾腾的。

特别是家里又这些山货的,都拿到林国安家里来。

不过大家还担心的问林国安, 这个算不算投机倒把。

林国安道,“现在已经没有投机倒把这么一说了,中央都说, 对内开放, 反正以前那些事儿都不算啦。”

大家都是没出过老家的人,唯一的消息来源就是通过小学毕业的老队长。队里那些知青都走啦, 结婚的考出去了, 要么离婚了。年轻的也因为前阵子的政策回城了。

这会儿林国安已经是从大城市回来的人了,他的话还是可信的。

“再说了,我这个是给公家收的。你们就放心吧。”

这收东西的事儿, 林国安以前是交给其他下线的。

但是现在都已经改革开放了, 他也想试试看, 自己收这些东西,能多赚多少钱。以后好做个比较。

除了上林村的乡亲们, 老林家大房和二房也准备了不少的好东西,都是平时不舍得给孩子们吃的。

林奶奶亲自帮着掌眼, 生怕林国安被人糊弄了。

大媳妇李春菊就把自己藏着的好的花生,还有黄豆都给拿出来了, 连红薯都挑了最好的。就指望着林国安能看上,然后给换点儿钱。现在大闺女已经大了, 儿子也不小了, 家里过不了多久就要用钱了。

张秋燕没做的这么细致, 就担心选不上,就道,“妈,都是自家人,你还信不过啊。咱不可能害老三的。”

“那也要看看。这是给人家收的东西,马虎不得。”林奶奶严肃道。

林爷爷也背着手这里看看,那里瞧瞧,看着像个监工一样的。

林国安反而在边上当起了甩手大爷,负责给乡亲们洗脑。告诉他们现在外面的形式。

林国栋和林国强兄弟两现在对他们三弟可羡慕了。

觉得三弟在外面时间长了,整个人都不一样儿了。走路都带风的那种。

“这不是说要搞啥家庭联产承包吗,我看咱队上可以搞起来。听说有一个叫啥小岗村的地方就搞起来了。人家那真是有胆量啊。”

林国栋道,“要是能这样倒是好,咱自己种地,想种多少,种啥都成。”

林国强就有些担心,“那以后还搞人四劳六吗?”

“那肯定不搞了。”林国安摆摆手道。

林国强心里咯噔了一下。他可是有三个娃啊。

这可真是压力大了。

以后连按人头分粮食都封不到了。他和秋燕咋过啊?

林国安这次收的东西也不算特别多,全部加起来也就百来斤。幸好带了自行车,要不然还真是没法搬运。

不过他这次也就是试试看。要是真的好,下次他就不自己来了,要让人给他送省城车站去。反正到时候只要将东西放到县城车站车上,他直接去省城车站那边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