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第 174 章

采访工作做完之后, 杨书记和林国华终于挤进了老林家的院子。

他们早就到了,在人家宣传处的同志开始采访的时候就到了。杨书记和林国华都往里面钻。结果被其他人愣是给挡在了外面。完全挤不进去。

大伙儿都想去凑热闹, 都想露个脸,压根就不给其他人机会。

等杨书记和林国华终于挤进来的时候,头发乱糟糟的, 眼镜也歪了, 脑门上全是汗水。看着十分的狼狈。

林奶奶还数落林国华,“咋才回来啊, 家里多大的事儿啊。”

林国华:“……”

老队长看到了杨书记, 立马过来把他介绍给其他人。

杨书记:“……”这样子还能介绍给别人吗。老林啊,你这脑子还是不会转弯。

杨书记硬着头皮和人家宣传处的同志还有地区的,县里的同志寒暄了一下。

县里的同志倒是关心了一下他, 问他这是咋了。

“刚考察其他生产队的工作情况, 太阳晒的。”

县里的同志就表扬道, “杨书记果然是个好干部啊。难怪公社里能培养出林晚同学这样的好学生。”

杨书记乐的咧嘴笑,“都是他自己争气。”

林奶奶道, “没错,都是我孙子自己争气啊。同志, 你们还有啥问题要问不,我这还有好多关于我孙子的情况呢。”

杨书记:“……”

宣传处的同志笑道, “不用了,素材已经够了。现在我们要拍照, 做报纸配图。”

这话一出来, 大伙都往前面凑了。

哎呀妈呀, 上报纸还要拍照啊。咋办,衣服都没换,上了报纸不好看咋办?

林爷爷和林奶奶笑的合不拢嘴。

幸好他们回来就换了一身新衣服,正好拍照。

宣传处的同志本来是准备拍林晚一个人在家里的单独的照片的,最后在大伙儿热情的自荐之下,给老林家一家人拍了一张合照。

杨书记愣是也挤了进去。上了一次照片。

至于其他人就没法拍了,毕竟人太多,拍不完。而且人太多,就没法注意到高考状元啦。

正好拍下这一家人,表现出高考状元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家庭里面,也给其他家庭做一个榜样。

杨书记当即还表示回头要给林家这边发奖状。评他们为五好家庭。

林爷爷和林奶奶直接笑的眼睛都眯成一条线了。

没能上照片里,其他人虽然有些失落,但是想到自己住的村子能上报纸,大伙儿都很兴奋。

以后他们走出去了,就直接可以和别人说,咱是上林村出来的,咋了,不知道上林村是哪里?你有没有文化啊。上了报纸那个,省状元和咱一个村的!

带着这样的期待,等宣传处和地区的,还有县里的同志们走的时候,大半个村子的乡亲们都来送他们。惹得这些干部十分感慨。基层的老百姓可很是热情淳朴啊。

等他们走了之后,老林家这边再次的热闹起来了。

之前他们注意力都在上报纸这个事儿上面。现在人家走了,他们就想起村里的活宝贝晚生了。

都跑林家这边来道喜,顺便问他是咋样考上的。咋就考了个全省第一名呢。

“我孙子聪明。”

林奶奶直接道。

其他人:“……”

刘胜男则道,“那当然是因为他爹妈聪明呗,要不然咋就生这么聪明的娃出来。”

林奶奶道,“那我和老三他爸是不是也聪明?”

刘胜男:“……”

这事儿可真是没法寻根究底的。反正最后纠结起来,那还是老祖宗聪明呢。可上林村是同一个老祖宗,就算隔着比较远的血亲,那也是一个祖宗啊。

最后得出结论,晚生是个例外。这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为此林爷爷中午吃饭的时候,还让孙子和儿子跟着他一起去给老祖宗磕个头。告诉他们,老林家出了个人才了。

“哎,要是咱家宗祠还在,还要开宗祠的。”林爷爷感慨道。

当初破四旧的时候,宗祠也给砸了,啥都没了。

因为要去给老祖宗磕头,所以林国安他们要在家里待一天。

吃完饭,林国安和刘胜男他们就去收拾房间,林晚则跟着堂哥堂弟们一起晚。

“晓夏姐那里去了?”林晚问道。

林秋生道,“去给人做工去了。这不是农忙吗,有些人家里地多孩子小,就答应让晓夏姐去工作,给她工钱,一天一毛钱呢。”

听到这话,林晚惊呆了,“这是为啥啊?”

林冬生闷着脑袋道,“我姐考上了县城的中学了。我妈不让她去,说公社离家里近,让她在公社念书。要不然不给学费。我姐就说自己出学费也要去。她说县城的环境好,基础好。”

林夏生小声道,“妈都气坏了,在家里和姐吵。”

林晚觉得晓夏姐可真是不容易。

回到房间里,林晚就和林国安他们说了林晓夏的事儿。

刘胜男道,“二嫂这是咋想的?”

林国安看着自己儿子,“咋了,想帮你晓夏姐?”

“她给人家做工,一天也就一毛钱。爸你不是要收野味吗,正好让晓夏姐去弄点儿野味,你收了算了。”

他念初中那会儿,县初中学费好像是四块五。这还真是要做一个多月的工呢。

“晓夏又没找你,她没开口,那肯定是自己能做。”林国安道。

林晚道,“那回头我去问问她。”

刘胜男笑着道,“我儿子多友爱啊。”

林国安点头,“难得,我还以为这个糊涂蛋是个没良心的。”

下午其他孩子们都在学校里面去补课了。

因为林晚的缘故,学校暑假都没放了,通知孩子们回去补课。关键是大人们还挺支持。觉得孩子就是该多读书。读书了才出息。

于是在外面野惯了的孩子们毫无征兆的就失去了自己的假期。

教室里一片怨声载道的。

为此还把林秋生等一众林家兄弟给记恨上了。

林秋生可不怕,鄙视的哼了一声,“我们晚生是省里最聪明的娃,我是最聪明的娃他哥。”

林冬生道,“我也是他哥。”

林夏生道,“我是他弟。”

“……”

…………

林晚下午睡了一下午的午觉,当然不是真睡,而是在系统空间里面学习。

学完课程之后,出来的时候,太阳正好落山。

林奶奶刚从自家菜园里面回来,就从篮子里摸出一根胡瓜和一个西红柿,塞给林晚,让他解馋。

刘胜男在边上眼巴巴的看着。

林奶奶:“……”这老三媳妇都当大学老师了,咋还这么馋呢?于是又摸了一根黄瓜给了刘胜男。

“妈,你真好。”

林晚也笑,“奶,你真好。”

得到最优秀的孙子的表扬了,林奶奶心里乐开花。

母子两人刚吃完东西,林家其他人也从地里回来了。

现在已经分了地,都特别勤快的种地,比以前走集体的时候还要吃苦耐劳。生怕比别人家里做的少了,自家地里庄稼长不好。

今天因为老三一家子在家,所以都回来比较早。相比之下,林晓夏反而是回来的最晚的一个。

十六岁的女娃了,在村子来说,已经是大姑娘了。

晓夏长的伶俐,不过干农活太辛苦,太阳晒黑了,反而就没有现在在城里的晓春姐那样白嫩了。

林晚就偷偷的找林晓夏,“晓夏姐,我都听了你的事儿了,你别去给人做工了,我爸收山货,你去山里弄山货回来。比工作赚钱多。”

林晓夏本来还挺坚强,这会儿看到林晚脸上的关心,就红了眼睛。“我自己能行的。我自己存了点儿钱了。我分的那地我都和我妈说 ,他们要是种,就给我点吃的。要是不种,我租出去,以后出去上学还能收点儿租子当口粮。我不想求人。”

“咋叫求人呢。你自己的劳动换来的。”

林晓夏擦眼泪,“晚生,谢谢你和三叔他们。回头我就去找山货,但是你和三叔别为了帮我就成。我得证明给他们看看,他们不支持我,我自己也能成。晚生,我知道他们都不理解我,觉得我去县城是心思花了。被迷住了眼睛。可我是有自己的考虑的。我没你聪明,我自学不好。我得有好的环境念书。咱队里的学校和公社就差远了。公社的肯定和县里的学校有差距。我脑子比不上别人,我得想办法补上去。”

林晚当然理解她。他选学校随意,是因为自己有倚仗。可晓夏姐只能靠自己了。

“晓夏姐,我就觉得你这样挺辛苦的。”

林晓夏笑道,“辛苦啥啊,现在辛苦算啥啊,以后等我出息了就好了。晚生,我特别羡慕你。我想像你一样,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林晚顿觉心虚。原来在别人眼里,他竟然是这样的人。

晚上一家人又是在一起吃的饭。

连王小英也回来了,她在公社听杨书记回去吹了牛之后,后悔的不得了,老林家全家福,她竟然没上去。简直亏大了。

“晚上啊,下次你上报纸,记得一定要把你小婶儿给叫上。”

林晚立马答应了,“没问题。”

王小英又告诉林晚,说是北桥公社小学那边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也想让他写一篇稿子,鼓励一下那些孩子们。

本来是想邀请林晚演讲的,可是现在放暑假,没机会了。只能用这个办法了。

林晚道,“朱校长他们都好吗?”

“好着呢,特别好。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高兴的到处说。还要做个横幅挂着,说是北桥小学毕业生林晚同学荣获1979届高考江北省高考第一名荣誉。”

林晚笑道,“那我晚上就写稿子,明天给他送去。”

……

第二天一早,林晚跟着林爷爷他们一起去给老林家的祖坟上香磕头。

林爷爷讲着讲着就老泪纵横,说是对得起他那死去的爹了。他千辛万苦为林家培养出了出息的娃,以后给老林家光宗耀祖了。

林国安道,“爸,你啥时候培养的?”

林爷爷顿时嫌弃的瞪眼。“老子要是不培养你,你能培养出晚生这样的娃吗?”

林晚:“……”还能这样算,他爷爷真是聪明。

上完香之后,林晚一家子就要回省城去了。这次出发的时候,又是一堆人来送,还说下次报纸要是出来了,一定要给他们寄一份回来。

多弄几份最好,以后留着做传家宝。

路过公社的时候,林晚就将稿子送学校去,顺便去看望朱校长,结果被告知朱校长不在学校,去别的公社小学去吹牛去了。昨天出门的,这会儿不知道去哪个公社了。

林晚:“……”

…………

省里宣传处这边正在紧急的赶稿子。

昨天素材收集完了之后,领导看了一下,觉得很满意。甚至觉得这位林晚同学实在是有太多宣传的点了。不止自己喜欢学习,还能带动当地的学习风气,这可是很有有意义的事情了。

现在国家缺乏人才,十分的重视教育工作。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把一个高考状元这么重视了。

现在有了这个宣传点,他们觉得应该借此让其他人也多看看林晚同学的闪光点,让其他地方也带动一下学习风气。

☆、第175章 第 175 章

林晚他们回省城第二天, 省里和市里给的奖励就来了。是由着市里教育部门的领导和伍校长亲自送过来的。

还让林晚去学校里面拍了一张领奖照片。

林晚全程配合,等结束之后, 就赶紧儿回家数钱。

市里奖励了三百,省里奖励了五百。

林晚再次觉得四中之前对他简直是太大方了,和市里奖励的一样多。

反正不管咋样, 他这一下子就收入了一千一了。

林晚这会儿非常深刻的体会到了999当初对他说的那句话, 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真是有道理,999诚不欺我。

这笔钱加上他投资他爸的那笔钱, 去了首都, 好歹能买下一个厕所了。到时候找他爸先借点儿,先把房子买了再说。在首都有个自己的窝,他才能放心啊。

林晚本来还担心他爸又要打这笔钱的主意, 结果他爸也就看了一眼, 一句话也没说。

林晚觉得他爸那眼神带着点儿瞧不上眼。

这是赚大钱了, 抖起来了,瞧不起人了。

林晚道, “爸,我这是靠脑子赚的钱!”

“难不成我还是靠脚赚的?”林国安问道。

林晚:“……”

报纸是在高考成绩开放之后第二天就发出来的。

而且还不止一家报纸发了新闻, 收集到的素材写成了几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对高考状元林晚同学的情况做了介绍和表扬。连配图都是不同的。所以一大早的, 整个江北省都知道今年高考成绩出来了,有一个十三岁的男娃考了全省第一。

从报纸上的信息来看, 这男娃就是个天才啊。十岁开始念书, 过目不忘, 思维敏捷,直接就跳级对了小学五年级。然后一路跳级,三年就直接完成了小中高的课程。

不止如此,人家这孩子还特别了不起,甭管在哪里念书,都是第一名。

跳级之后,依然碾压同级学生。

这一次更是以离满分只差五分的成绩,取得了江北省高考第一名的好成绩。

林国安一早出门,就买了一堆的报纸,然后拿到店里去,将报纸贴在自家店里的墙壁上面。

让阿亮他们平时多宣传一下,那个上了报纸的高考状元他爸,就是这个店子的店主。

阿亮佩服道,“叔,你儿子可真是有本事。”

“那可不,像我,脑子聪明。学啥都快。”林国安一脸骄傲,突然会意过来,看向阿亮,“等等,你喊我啥?我记得我比你也就大几岁吧。你干啥喊我叔啊。不成不成,这样喊不成。”

林国安坚决拒绝这个称呼。

他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呢。阿亮喊他叔,那成啥样子了?

“……我看晓春喊你喊叔,我觉得我比晓春也就大几岁。”阿亮不好意思道。

“……”林国安觉得好像发现了啥了不得的事儿。

阿亮来店里几个月,这是干了啥坏事了吧。

阿亮被看的不好意思看,“叔,你干啥这么看我?”

“看有没有人藏着不可告人的心思。”林国安眯着眼睛说道。

“……”

这种事儿,林国安当然不会去掺和啥。严格来说,他大侄女也确实到了处对象的年纪了。

阿亮这个人呢,脑子比较活。嘴巴也能说,而且工作也积极认真。虽然干不了啥大事儿,但是也算是个能撑起家的人了。

“好好工作。”林国安说了一句,然后走出了店子。

阿亮松了口气,觉得自己在叔的面前都被看的透透的了。

林国安也没忘了答应老家的事儿,离开店子就去给老家那边寄了十份报纸,让他们自己拿去分。

…………

另外一边,纺织厂刘家这边,刘胜美一早也拿着报纸找娘家这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