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窖中,水晶灯里灯光闪烁,映上他的脸庞,那是玉一般高洁的存在。

为什么像我这样的人能得到这样的救赎呢?根本不配啊,我不配,我不配!

我跌坐于地,捂住脸开始哭。他没再说话,只是在一旁坐下,然后伸出一只胳膊搂住我,将我拉入他怀中,轻轻拍抚。

那一日,我哭了很久很久,将毕生的委屈通通哭出。从此,再不留恋,再不流泪。

十二

“你会弹《看朱成碧》的曲子,那么你知不知道,它的后半阙词是什么?”

“不知道。当年的阿荇,只唱前半曲。”

“那么,让我来告诉你后面的吧……”

“灯火阑残,月白影冷,消魂此处,原是旧时行路。鸳梦难醒酒难尽,岂望陌上云树?笑它英姿秀,鸥盟似旧,却忘归途。燕本多情子,穿帘入世,误生玉堂谢户。卿可有悔,瘦尽十宵花骨。留浮光变幻沧海,哀叹红颜无辜。一曲看朱成碧,年年季季,吾心良苦。”

七夜谈之四

无衣

滴水成冰的战场上,一衣之恩,便足以令我铭记千年。

可是谁知,原来我早该遇见你,在我最风光也最悲伤的时候。

——题记

我再次见到九皇子时,已经是十六岁的年纪了。

彼时大战告捷,他从边疆归来,百姓簇拥如潮,排成长龙,只为一睹英姿。然而,他们迎来的,却是一个垂死之人。

他在战场上受了重伤,并且拖延了太长时间,纵使秦国第一神医温悉号称华佗再世扁鹊重生,亦对此束手无策。

而温悉,便是我的叔叔。

这一次,我以神医弟子的身份,被皇宫的轿子抬进朱门,再一次的见到了人称不败将军的九皇子——秦冉。

他今年不过十九岁,身上有一百零七道伤痕,每一条,都彰显着这位皇子征战沙场的丰功伟绩。可此刻,他披着长衣坐于庭前,咳嗽不止。一直咳一直咳,痰中淤血发黑。

他的身体在长年征战中遭受了严重的毁损,奇医良药都已通通无效,叔叔倾尽全力,也只不过仅能让他多活几个月,苟延残喘而已。

我望着梧桐树下的他,沉静、消瘦、苍白。我的眼睛忽然就酸涩了起来,前尘往事,有关他的一切,在这一瞬清楚回现——

我第一次见到九皇子,是在六年前,我十岁,他十三岁。

乾国突向秦国起兵,秦王于朝堂上悬挂帅印,问何人出战,可怜满朝文武,全都唯唯诺诺,缩足不前。就在那时,第九皇子走上殿堂,摘了帅印,高声道:“儿臣愿往。”

一举天下惊。

因此,当他率领大军出发时,帝都人人去送。我夹在街旁看热闹的长龙里,与姐姐一起瞻仰皇族风采。

我本以为他英姿飒爽,高大威猛一如庙里的罗汉金刚,谁知,看见的却是一个非常文弱的少年。

我永远记得,那是盛夏,天气非常炎热,阳光照耀在盔甲上,一片明晃晃的白。而他端坐在马背上,发极黑,脸极白,五官秀气的像是女孩儿,一双眼睛漠然地注视着前方,竟让我觉得莫名悲凉。

回去后,姐姐以袖抹泪,泣道:“可怜我泱泱秦国,竟要这样一个荏弱孩童去抵挡敌国百万大军!”

姐姐不看好他,文武百官不看好他,邻国也都不看好他。尚未及冠的九皇子,就那样在一片质疑声中带着他的二十万兵马,孤立无援地赶赴血雨腥风的北疆沙场。

八个月后,冬雪消融,廊前地上冒出第一株草时,姐姐冲进庭院,连风氅都来不及脱,便一把抱住我欢呼道:“胜……了!胜了胜了胜了!”

她的鼻子被冻得红红的,眸中水汽弥漫,眼泪带着喜悦哗啦啦地流下来——据闻秦冉亲提长枪,割下敌军统帅首级,宣告了这场卫国之战终以秦国的大胜而结束。

十四岁的将军骑马归来,王城掌声轰鸣。

姐姐用三天三夜采集七彩琼花制成花环,朝他掷去,却因力度不够未近他身便已先落地。但她毫不气馁,笑笑道:“没关系,这次不中,将来还有机会,总有一次能中的。”

自那日起,她便开始练箭,然而没等她练成,警钟又鸣,夷族来犯,九皇子匆匆脱下战甲,又匆匆穿上,军马铁蹄方卸,又重新套上,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再上战场。

姐姐整晚没有睡着,望着窗外的天,看到它发了白。她对我道:“玳玳,我好害怕。”

“姐姐怕九皇子这次如果输了,夷族攻进来,咱们就没有饭吃了么?”十一岁的我,对于战争的唯一定义只在于没有饭吃。

姐姐摇了摇头,用很慢的声音说:“不。我是怕万千百姓,八方国土,这么多的人,这么大的地,这么重的担子,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我怕他承受不住。”

我似懂非懂,依稀察觉到姐姐想的和别的大人们都不一样,对她来说,秦冉是比秦国更重要的存在。

四个月后,秦冉再创佳绩——俘敌军三万,逐敌族于国疆百里之外。王军得胜班师归来时,秦王亲自接迎,一时风光天下无双。

姐姐再次朝他丢花环,这一次,终于被她投中,堪勘套住了秦冉的马,他顺着视线侧头回望,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集,九皇子朝她颔一颔首,姐姐慌忙将头垂下,双颊羞得通红。

是夜,姐姐坐在灯下冥思,我唤她不应,只得自己玩。适时正逢婶婶教我刺绣,姐姐看见了眼睛一亮,跳起道:“有了!”

“有什么?”

姐姐冲我眨眼,笑的神秘,“我要准备一份大大的礼物。”

“送谁?”

“他。”姐姐的睫毛垂了下去,又轻轻抬起,眸光流转,柔意无限。我之才惊觉:“姐姐你喜欢九皇子啊?”

姐姐咬唇,“嗯”了一声。

“可是……”虽然年纪尚幼,但我还是知道门当户对一说的,“他是皇子,而我们只是平民啊。更何况他以后若成了我们的大王,就会有妃子无数,即使那样也没关系吗?”

姐姐目光明亮,于清透中显出坚定与执着来,“世人看他,看见的是他皇族的姓氏、尊贵的衣袍,而我看他,看见的却是他的勇敢、睿智,与寂寞。”说到这里,她的眸色暗了下去,低声道,“冉君……好可怜。我真想握他的手,看他的眼睛,跟他说话,告诉他,他不是一个人,我会一直一直陪着他。”

怎么看都只是一厢情愿吧?我忍不住刻薄地想,秦冉身边那么多人呢,他也有父母兄弟亲友下属,哪会寂寞?又怎会缺人陪伴?再加上他连连打胜仗,帝都的女孩儿全都崇拜他,想嫁给他,姐姐也只不过其中最普通的一个罢了。她甚至还不漂亮。

可她却有一双非常灵巧的手。

她用那双独一无二的手,绣出了一幅妙绝天下的画。那幅画展开来是一卷“秦军出征图”,描绘了秦冉伐乾率领大军走出帝都时的场景,色彩明丽,神情逼真,但合上后又是一件披风,勒颈处是城门,系结处是铜环,被风一吹,画上人物此起彼伏,仿佛就要从衣上走出来一般。用时三年,呈于宫中时,满朝惊艳。

秦王立刻宣见绣娘,姐姐丰容盛饰的拜于堂前,王问她想要什么赏赐,她抬起头,朗声道:“愿为九皇子之妻。”

回忆至此,我捂住眼睛,不忍再往下想。

前尘旧事便如这苍穹云朵,聚了又散,散了又聚。那一位固然是已做尘土,这一位又何尝幸福?也是一个油尽灯枯走至末途的可怜人罢了。

我将煮好的汤药倒于碗内,走到他面前,将碗平举过额:“九皇子请用药。”

他身旁的宫人伸手来接,打算试药,他却摆了摆手,亲自接过药碗,将里面的汤汁一口饮干——他是我见过的最平和的病人。

在跟叔叔学医的这些年里,我见过无数个垂死之人,他们不是惶恐难眠就是暴躁如雷,流露出对死亡的恐惧与对生命的留恋。

只有秦冉,一如我初见他时的那个样子:眉头微微地皱着,视线放得很悠远,素白的脸上没有表情,看不出喜怒。

叔叔替他针灸,他从不喊疼,按时服药,从不拖沓,就这方面而言,他是个很配合的好病人,但是,另一方面,他却不肯躺在床上修养,依旧每日去校场练兵,去军营巡视,不仅如此,因近日天气骤冷,眼看寒冬将至,他还亲自带人去贫民窟发放棉衣。

叔叔为此很头疼,屡屡劝阻,最后秦冉问:“我若安心休养,可活多久?”

“一年。”

“躺在床上碌碌无为的一年,与鞠躬尽瘁的几个月相比,该选择什么,先生心中也已有答案了吧?”他说那话时依旧没什么表情,目光很淡,淡的让人觉得他下一刻就会消失。

叔叔就此无言,再不拦阻。当秦冉外出时,便叫我跟在他身边,以防不测。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这个六年前便已见过的天之骄子,在我心中变得逐渐丰富,不再只是之前那个单薄的骑马影像。

首先,秦冉,是不会笑的。

我本以为他是为了维持皇家尊严,故不对民众笑,如今近在咫尺的侍奉着,才知道,他对谁也不笑。

他的眉心永远轻轻的突起,他的目光永远很淡然,让人觉得很不可亲近。但他也从不责骂下人,可以说,是个不难伺候的主子。

有次有个宫女打破了他常用的砚台,被嬷嬷责罚,他看见了淡淡地说了句算了,使那宫女免于受罚;又有次公公瞌睡时大意烧了帐幔,将他从梦中惊醒,亲自取被扑火,事毕未加怪罪就匆匆上朝,途中我见他脸色发青,极其难看,便劝他不要去了,他看我一眼,摇摇头,我再劝,他终于道:“我若不去,父王会担心。”

灯笼的灯光映得马车中的一切都明明灭灭,他凝望着摇曳的灯光,低语喃喃:“若我能活久一些便好了。”

我服侍他那么多天,第一次听他提及自己的病情,先是惊讶,复又悲伤,心里某个地方像被挖走了一块,再难将息。

大概是我的脸上写满怜悯,因此他的目光落到我脸上时,便问道:“你在为我难过吗?”不等我答,他又道:“没有必要。我这一生,贵极天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洁身自好,没有任何污名,便是此刻就死了,亦已无愧天地,无愧己心。”

我定定地凝视着他,心里一个声音无比哀伤:这个……就是姐姐爱过的人啊……姐姐爱慕了一辈子的人啊……

诚然,如他所言,他这一生辉煌高洁,无愧天下,但却亏欠了一个人——

那就是,我的姐姐。

秦冉,你亏欠了我姐姐,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第二日,我跟着他前往郊区赈灾。

天色阴霾,大风呼啸,天气非常糟糕。侍卫布置妥当,村民听说有衣可领,纷纷在桌前排起长龙。秦冉就亲手将棉衣一件一件的递到他们手上。

风沙满天飞,我被吹得几乎睁不开眼睛,而且又冷,搓搓发僵的手指,忍不住轻声抱怨道:“这种事情交代下去就可以了嘛,为什么殿下要亲力亲为呢?”明明都病成这样了……

他摇了下头,没有回答我的话。

如此一直从未时到酉时,当最后一件棉衣也交到百姓手中后,他才转身上车。

我闷闷地跟着上车,却在这时,听见他说道:“还差三百七十六件。”

“什么?”

他却又沉默了,仿佛刚才那句话只是他的自言自语,与旁人毫无关系。我从没见过这么不喜欢说话的人,有点气馁,又有点不甘,便道:“刚才一共发放了四百多件棉衣,但是依我看,里面真正需要的人,都不到十分之一。”

他果然被我勾起了兴致,朝我望来。

我微微一笑,解释道:“据我刚才观察,领衣服的人大概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喜欢占便宜的人。听说有衣服领,不用花钱,就不管需不需要,全都跑来领一件;第二种,是被迫来的,必定是村长跟他们说,九皇子要发棉衣啦,每家每户都给我去两个人捧场,免得到时候九皇子带着衣服来了,却没有人领,那多没面子……”说到这里,我注意到他的表情果然起了些许变化,哎呀哎呀,生气了吧?“第三种,才是真正挨饿受冻需要这些衣服的。不过,由于队伍都被前两种人给占了,他们能不能轮得上都是个未知数呢。”

我睨着他,满心盼他发火,真想知道这个人,究竟有没有情绪可言。可他的目光闪烁了几下后,又归复平静,淡淡道:“没有关系。”

“咦?”

“千古以来,但凡说到赈灾二字,必然包含着绝大部分的浪费。银子被贪污,米粮被偷食,衣服被毁损,到得最后,真正能送到对方手中的,不过十分之一。”他从袖中伸出骨瘦如柴的手,轻轻抚摸着自己的披风,不知是不是错觉,我竟似看见,他眼底闪过一丝温柔,“对我来说,真正的目的便是那十分之一。十个人里只要有一个人需要,我就愿意为了那一个人,而准备上十件棉衣。”

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说些什么。

这位皇子,远比我更洞悉世事,也更宽容。在他身上,我看不到半点纨绔子弟所有的缺点,虽然有点拒人千里,却有一颗温柔的心。他是个真真正正的好人。

只可惜,这么难得的皇子却要死了。

只要一想起他就要死了,我的心就会很痛,非常非常的难过。我真希望上天能够大发慈悲,让他的病好起来,如果可以,我甚至觉得自己替他受罪都没有关系。

可惜,天不遂人愿。

那一天回去后,他就陷入昏迷,高烧不退。我守在床头寸步不离,用毛巾浸了冰水为他拭汗,他的眉头不住蹙动,像是坠入了什么梦魇,然后突的伸手,抓住我的衣袖。我连忙唤道:“九皇子?九皇子?”

“还差……还差……”

“什么?”

他的声音非常低哑,我附耳仔细聆听,才辨别出他说的是还差三百七十六件。都这种时候了,竟然还在想棉衣的事。我鼻子一酸,应道:“我这就让人去发,三百七十六件对吗?放心,一件都不会少。”

他一直摇头,手脚发抖,也不知道有没有将我的话听进去。

如此过了一夜,期间我坚持不住,合了下眼,待得惊醒过来时,就发现——他醒了!

他保持着平躺的姿势一动不动,只是睁着眼睛望着头顶上方的帷帐,瞳仁深深若有所思。

我又是惊讶又是欢喜,连忙奔去告诉叔叔,叔叔立刻为他诊断。我本以为他逃过一劫就该否极泰来,却见叔叔的脸色越来越沉重,一颗心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沉了下去。

秦冉开口道:“我是不是大限到了?”

叔叔放下他的手,满脸愧疚。

秦冉又道:“其实我自己知道,我现在是回光返照。”

叔叔啪的跪倒在地,磕头不止。

秦冉托住他的胳膊示意他起身,淡淡道:“我有一个心愿未了,还望神医去父皇面前为我求取。”

叔叔流泪道:“老夫誓死为殿下完成!”

于是,秦冉就说出了他的心愿,一个让全天下都震惊的心愿——

他要回北疆。

“动物里,有种叫象的毕生尊严,包括死亡的时候。当它意识到自己即将死去时,就会离开象群,找一个地方将自己埋起来,而那些象冢全都非常隐蔽,因为,它不允许自己的象牙落在鸡鸣狗盗之辈手中。九皇子毕生倾战于北疆,功成于北疆,如今,更愿薨在北疆,望吾皇成全。”

叔叔用以上这番话,最终说服了秦王。

于是,第二日,秦冉便带着一小队人,乘着马车踏上了前往北疆的道路。我依旧是随行侍奉的婢女,亲眼看着他迅速憔悴,再对比六年前那个炎日下骑在马上的少年是何等的眉目如画,清贵无双。也许始终没有变的只有他的眼睛,依然那么明亮。叔叔说,他那是提着最后一口气,要坚持到了北疆才瞑目。

我听了那话后,一方面希望这条路就这么一直一直走下去,永远到不了北疆,那样他就不会死;但另一方面却又不忍心看他遭受病魔的折磨,希望能让他快点解脱。就在我无比矛盾的心态中,北疆,终于还是到了。

我扶着他走下马车。时光随着眼前的场景,让人产生一种身在梦中的错觉。我看着前方巍峨的山峦,辽阔的平原,和坚固的城墙,想着六年前,十三岁的他是如何在最危难时挺身而出,然后告别父母家乡,来到这个只有硝烟的地方;又是如何在强大的敌军面前苦苦守护步步为营,终于收复失地赢得胜利;此后,又有多少回,凯旋的盛宴尚未开始,便又要穿上盔甲回到这里再次面对杀戮……

人生,真像一个又一个的圆,走来走去,最后还是回到同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