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程大少和二少不同了,这两人拳头握得“嘎吱”作响,本就带着凶相的五观,此刻更加可怕,比顾千城这个女子还要突兀。

要不是有程三公子多次警告,进入比试场就不许说话,不许乱动手,程大少早就气得捶桌子了。

程三公子去书院准备的房间换祭祀用的礼服,程大少和程二少也跟了进去,程大少实在憋不住,“三弟,这比试我们不比了,他们摆明了是欺负人。”

“确实欺负人。”程三公子看着早已准备好的礼服,附和了一句。

秦王殿下早就准备就好了,就是不知顾家是不是知道贤隐居士出现,知道比试的要求?

程三公子想太多了,顾千城还是很有运动家精神的,程三公子不知道的事顾千城也不知,所以她看到屋内的礼服,也是惊了一跳。

秦王殿下果然有心了。

祭祀用的礼服是正装,光穿上这套衣服就得花两刻钟,还要带上一应配饰,等到顾千城装扮好出来,已是半个时辰后。

这半个时辰众人也不无聊,因为贤隐居士在那里讲学,没有提前准备的即兴讲学,讲的正君子六艺。

贤隐居士是真正大才之人,众学子听得如痴如醉,就连院长亦是频频点头,见到下人来报说三公子和顾千城换好衣服,请众人前往正殿时,院长和众学子不自觉的皱眉,有些不满两人打断贤隐居士的讲学。

“今日并非为了讲学,两位小友的比试要紧。”贤隐居士丝毫没有被人打断的不悦,简单的总结后,便把主场留给顾千城和程三公子。

东林书院没有祭祀的礼殿,顾千城和程三公子只能在书院正殿,向书院院长和贤隐居士演示吉礼。

礼服古朴大气,无论是程三公子还是顾千城,换上礼服后都像是变了一个人,尤其是顾千城,在繁重的礼服的衬托下,整个人贵气不凡,面无表情的样子隐隐流露出上位者的气势。

“姐姐穿这身衣服真好看,我都不敢认姐姐了。”顾承意一脸吃惊,顾老太爷亦是眼也不眨的看着顾千城,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欣赏。

能压得住正服,没有被衣服抢了风头,他这个孙女不简单,只是不知她到底懂不懂吉礼?

在顾老太爷的印象中,他们顾家好像没有人会这么隆重的古礼,顾千城要是懂的话,那她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那些被烧掉的书里?

如果是的话,那他还真是小和瞧武家了,武家恐怕比他想像中的还要有底蕴,只可惜现在什么都不剩了。

在顾老太爷感慨时,贤隐居士上前检查了两人的装扮,确定无误便轻轻点头,退回席位上。

而此时,比试真正开始……

第322章 古乐,顾千城还有什么不会

顾千城会不会吉礼?

当然会了,要不懂这些顾千城怎么会放话说比君子六艺,顾千城可没有想过自取其辱,或者当垫脚石让程家踩她一脚。

按引者的指引,顾千城和程三公子同时上前,以庄重、肃穆之姿将复杂的古礼一一重现。随着顾千城和程三公子一举一动,在场的众人不自觉地调整呼吸,静下心神,就好像被他们二人的举动带到历史的长河中……

古礼繁复,除了一些大家族的子弟,许多人都只会宾礼和嘉礼,看到程三公子和顾千城将一套套复杂的吉礼做得一丝不差,再场的人都是一脸惊艳。

程三公子习过吉礼众人能理解,可看到顾千城也能一丝不差的做出来,在场的人除了认为顾千城无所无能的顾承意外,一个个都露出不解的眼神。

按说,顾家这种只有三代传承的家族,就是顾老太爷也不一定懂吉礼,顾千城跟谁学的?

在场的人都想问这个问题,只是,这个场合并不是寻问的好时机,一个弄不好还会让顾家以为,他们看不上顾家。

顾老太爷最早回神,若有所思的扫了在场众人一眼,垂眸,耷拉下来的眼皮敛去了眼中的精光:不管怎么样,千城都是他顾家的人,千城名声好与坏都与他顾家息息相关,如果有人问起来,顾家就得为千城证明。

礼毕,顾千城和程三公子双手垂立静站在殿前,可殿内隆重的氛围并没有受到影响,众人皆不言语,就怕破了这庄重肃穆的一刻。最后,还是贤隐居士先开口,“很好,后生可畏。”

这一句称赞把顾千城和程三公子都夸了,书院院长知道贤隐居士的来意,忙道:“还请居士仲裁,这两位小友谁胜谁负?”

这个时候众人才记起,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吉礼演示,最重要的是比试。

众人纷纷看向贤隐居士期待他的答案,就连程三公子也不例外,现场唯一不在意的人就是顾千城。

顾千城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在看到自己做出来的动作,和程三公子一模一样,顾千城更加肯定她不会输。

程三公子学得是古礼,她学得也是由数百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历经数十年研究,按古代周礼复原的古礼。

贤隐居士谦虚几句话,在众人一致请求下,宣布这一局两人平手。

听到这个结果,众人有一种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诚如贤隐居士所说,无论是顾千城还是程三公子他们都做得很好,没有一丝差错,除了平手还能是什么?

程三公子也松了口气,他就知道贤隐居士很公平,要是贤隐居士偏帮顾千城,那么贤隐居士人挑他的错也不是不可以的。

礼比试完,顾千城和程三公子下去换衣服,准备乐的比试。

六乐指《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乐舞。六套乐舞都需要人配合,东林书院条件有限,贤隐居士在征求顾千城和程三公子的同意后,两人改以古乐弹奏。

琴声高洁,先悦己心,一向是君子首先。程三公子选的就是古琴,弹的也是一首古曲。

学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想要弹得一首好琴,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出自武将家族的程三公子不是这块料,他只是会弹,绝弹不上精通。

一首《高山流曲》程三公子只是谈得流畅罢了,要说好实在称不上。程三公子也知道自己的斤两,并不意外众人的评价,一曲毕程三公子看向顾千城,等顾千城演奏。

顾千城朝贤隐居士欠了欠身,请求众人稍等片刻,她的乐器还没有拿来。

“姐姐会用什么演奏?”顾承意有点儿小激动,拉了拉景炎的衣服,希望景炎能给他一个答案。

景炎无奈的摇头,“你姐姐会什么,你都不知道,我又怎么知道?”

“秦王府的管家出去了,想必是替你姐姐找乐器。”封似锦心细如发,对顾千城的事又特别关注,自然不会错过这个细节。

封似锦说话的声音不大不小,正好可以让东林书院的院长,和程家三公子听到,院长很上道,立刻说道:“看样子,顾姑娘也不知贤隐居士会来,也不知居士会让他们用古乐演奏。”

“我师父要来的消息,没有人知道。”封似锦朝书院院长点头。

封似锦的人品还是有保证的,程家大少和程家二少听到这话,脸色立刻好了起来,程三公子紧绷的身子也稍稍放松了。

像是为了验证封似锦的话一样,封似锦刚说完,秦王府的管家就满头大汗的跑了进来,“姑娘,你要的埙(xūn)。”

埙?

看顾秦王府管家手中的乐器,众人都愣了一下,没有想到顾千城居然用埙来演奏。

大家闺秀极少会学埙,倒不是说埙不好,而是埙要吹奏很费力,吹埙的时候要一直保持优美、柔弱很难。

“你姐姐居然会吹埙?”这次换景炎问顾承意。

顾承意小脸一抬,骄傲的道:“这有什么,我姐姐会的东西可多了。我姐姐会吹埙有什么好奇怪的,她要不会才奇怪呢。”

顾承意就是顾千城的脑残粉,顾千城做什么都是对的,会什么都正常。

景炎已经没有话说了,顾老太爷则满意的点头,他这个孙儿不错,脑子转得快,有承意这句话千城会什么都没有问题了。

拿到埙后,顾千城朝贤隐居士几人福了福身,调了音后,便坐下去准备吹奏……

埙的声音是饱满圆润,响亮平稳,声音幽长而悦耳,当然顾千城吹起,“呜唔”的声音传来,众人有那么一刹那以为看走到某位隐士大儒居住的草屋,草屋简陋、空无一物,可那手持埙跪坐在地上的老者,却丝毫不受影响,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埙的声音带有厚重的历史感,能让忽略掉吹奏的人,只沉醉在这美好的声音中,虽然顾千城一曲没有吹完,可不需要贤隐居士开口,他们都知道这一局谁胜谁负?

第323章 量身,学而优则仕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怕是程三公子也不得不说,六乐这一项他输了,输得心服口服,顾千城这一曲他比不上。

不等贤隐居士开口,顾千城一曲吹完,程三公子上前道:“这一局我输了。”

大方的认输也是君子之风,程三公子是个聪明人,即使输也不会让自己难堪。

“三公子谦让了。”顾千城起身回礼,一脸谦虚,丝毫没有赢了的骄纵,倒是让在场的人颇为满意。

胜不骄,败不馁。这话说起来容易的,可真正能做的没有几个人。

五礼、六乐都比完,接下来就是五射和五御。这两项比试都是户外,五射还好,顾千城准头很不错,和程三公子打了个平手。

可是五御顾千城却是不行,五御比的是驾车的技巧,顾千城别说没有技巧,就是技巧再好,凭她的力气也发挥不出多少,没有意外五御这一项顾千城输了。

“这一局对姐姐不公平。”顾承意很不满,他家千城姐姐才不会输呢。

“傻孩子,比试有赢有输再正常不过了,怎么不公平了?”老太爷心情颇好,柔声对承意道。

“姐姐是女子,力气小。”反正顾千城输了,顾承意就是不高兴。

“哼,输不起。”程大少不乐意了,他家三弟好不容易赢了一场,怎么到顾承意这小孩的嘴里,就成了他们三弟欺负人了。

“输不起?我姐姐输了吗?你有没有眼睛?现在是平局,程三公子想赢我姐姐?没有可能。”顾承意在顾千城面前是个小孩子,可在外面他不小了,至少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你姐姐本来……刚刚就输了。”程大少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

“我姐姐之前还赢了呢,不过是平局,你有什么可以高兴的。”顾承意小脑袋一歪,傲娇的别过脸。

景炎哭笑不得,歉意的对程大少道:“程大少你别往心里去,这个孩子哪点都好,就是太护短,旁人说他姐姐、哥哥一句不是,这孩子就要不高兴许久。”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景炎把“哥哥”二字咬得很轻,轻得让程大少背脊一凉,不由的想起爷爷教训他爹的话:顾家就是再软蛋也有个底,你打人家孩子不要紧,可一个大人把人家孩子的腿打断,你还说你没错吗?

这件事我们程家有错在先,顾家只要不过分,他们的报复我们先受着,有什么事等这一茬过去再说。

想到自家爷爷的话,程大少彻底的蔫吧了,不敢再生事。

此时已接近黄昏,可比试还在继续,五礼、六乐、五射、五御比完后,就是六书,这一场比试由贤隐居士出题,顾千城和程三公子做答。

顾千城和程三公子都不算博学的那一类,贤隐居士从易到难,刚开始两人都能答出来,到后面各有自己擅长的部分,可越往后题目越难,顾千城和程三公子能答出来的就越少了,到最后两人直接放弃。

贤隐居士数了一下,两人答错的题一样多,答对的也一样多,这一局毋庸置疑又是平手。

六艺中已有五项比完,最后只剩下九数了。九数即九九乘法表,九九乘法表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除了解决日常的丈量土地、算账收税等实际问题,就是要计算天体,推演历法。

计算天体和推演历法,这绝对不是顾千城和程三公子会的,贤隐居士寻问过后,便让两人用九九乘法表解决一件贴近现实的事。

贤隐居士认为学而优则仕,学子们十年寒窗苦读,最后是要为国家效力,学子们要学会把书本上的知识用到实践上。

贤隐居士的话得到在场所有人,包括书院院长的认可。有了这个基础在,贤隐居士便提出,要顾千城和程三公子演算,如果大秦发兵二十万,与北齐对战半年需要多少粮草?粮草如何配给最优?这一场仗打下来需要多少银子支撑?

这个问题与数有关,但涉及到战争,旁人都认为出身武将世家的程三公子占了便宜,就连程三公子自己也这么认为。

可事实呢?

顾千城飞快的看了贤隐居士一眼,左手尾指轻轻动了一下。

她原本以为贤隐居士是封似锦起来,现在看来贤隐居士应该是秦寂言请来的,因为知晓她会算军需的只有秦寂言一个人。

秦寂言可真是煞费苦心,为了帮她赢得这场比试,为了让皇上打消攻打北齐的念头,居然让贤隐居士在公众场合提出这个问题,让这些只会说大秦软弱,不知战争残酷的学子们看明白,一场战争到底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打一场战,能让多少百姓吃饱穿暖?

为了逞一时之气,耗费人力、物力打一场无利可图的仗,真的值得吗?

顾千城的猜测没有错,这个问题是秦寂言为顾千城量身定做的,也是贤隐居士愿意出面的原因之一。

此题一出,众人纷纷赞贤隐居士忧国忧民,是真君子,就连封似锦也误会了,以为这是他师父临时出来的题。

秦王府的老管家得意的翘起小胡子:他们家王爷就是厉害,一箭双雕,却让人看不出偏帮顾千城的痕迹,这才叫真高手。

小书僮为顾千城和程三公子奉上笔墨纸砚,还拿来了算盘,好方便他们二人演算,而在场的其他学子对这题也非常感兴趣,有几人等不及,跑回自己的书房演算去了,当然大部分人都站在外面等,他们要看看程三公子什么时候能算出来。

是的,没有相信顾千城一个女子,能算出二十万军攻打北齐需要的粮草,即使顾千城在君子六艺中表现不俗,众人也不看好顾千城。

算大军的粮草供给,别说是顾千城,就是他们这些学子也不会,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终归还是有差距的,众人都认定,这一场比试顾千城输定了,就连顾老太爷、景炎和封似锦也是这么认为的,唯有顾承意,他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千城姐姐是最棒的,什么事也难不倒千城姐姐!

第324章 赈灾,为圣上分忧

顾千城是最棒的!

顾承意的评价并没有错,至少在这一刻顾千城是最棒的,她绝不会输给程三公子。

关于大秦出兵攻打北齐所需要的军需物资,顾千城和秦寂言曾大致算过,虽然没有把具体的数据列出来,但也八九不离十,顾千城要重新核算一遍并不是难事,唯一难的就是顾千城不会打算盘!

有方便的计算器,甚至有方便的核算系统,谁还会打算盘?

顾千城看着手边的算盘,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她一直以为算盘是账房先生才会用的东西,上次听到秦寂言说起户部的差事才知道,户部的官员也得打一手好算盘。

不会打算盘也没有什么,小数字顾千城可以心算,大数字则用笔算,可是东林书院提供的纸张有限,哪怕是用最小的毛笔写字,一张纸也写不了几个公式。

好想哭!

实在是太郁闷了,顾千城的脸上不自觉就带出了一些,让在场的众人都以为顾千城是不会,而这也在他们的情理之中,唯有顾承意一点也不担心,他相信他姐姐肯定会。

姐姐敢挑战程三公子就一定会赢了,他家千城姐姐不会打没有准备的仗,今天一定会让欺负承欢的看清楚,他们顾家的孩子不是那么好欺的!

时间慢慢流逝,太阳已落山,夕阳的余辉也渐渐收来,黑暗笼罩大地,坐在场中的顾千城和程三公子却一动不动,埋头苦算。

天一黑,两人身边点了好几盏油灯,只是在户外,这黄豆大的油灯实效果实在不大,顾千城看得眼睛都疼了,中途草草用了些点心,两人又继续未完成的工作。

原本不好看顾千城的人,见顾千城一脸严肃,不停的写写画画,却没有拨动身边的算盘,更加认为她什么都不懂,在这里装模作样,只是碍于贤隐居士在,这些人不敢说将刻薄的话说出来。

顾千城和程三公子一整天都在东林书院,他们二人不知,外面关于他们两人的比试已经吵翻了天。

普通百姓可不是那些学子文人,他们没有看到顾千城不安于室、自不量力挑衅举子,他们只看到一个身上有功名的举子,居然在君子六艺上赢不过一个女子,简直是没用。

京城闲得无事的百姓,打听到比试的结果后,一个个都在说程三公子实在是太没用了,不求六艺全胜,至少要赢个三五局吧?可结果呢?

前面居然打成了平手,六艺只剩下数,而数的比试内容还和打仗有关,出身武将世家的程三公子要是不能赢,那简直是没脸见了。

在这些百姓看来,程三公子没有赢就是输了。

程家的下人将外面消息实时报进来,包括街头的流言。程老太爷倒没有什么,不管多难听话传进来,他都老神在在的坐着,眼皮都不抬一下,可程将军就没有这么好的气度了。

“我儿子哪里输了?明明是打成了平手,这不能说明我儿子不好,这只能说明顾家那姐儿和我儿子一样优秀。”程将军最讨厌别人说他儿子不好,在他看来,他的种就是最好的。

“还有,什么叫武将世家的人要算不数军需,那就叫丢脸了?老子都带兵打过仗,上过战场也算不出二十万大军出征六个月需要的粮草,这是兵部和户部那群崽子的事,关我们当兵的人什么事?”程将军在屋内转来转去,地板都被他踏平了一层。

外面的流言对程家不利呀!

“爹呀,你倒是说说话呀,这事怎么办?咱不能看着老三被人欺负,他大爷的顾家,居然敢欺负老子的儿子,早知道当初就揍死顾承欢那小子。”

程将军暴躁的想要杀人,程老太爷不得不开口,“你让我说什么?这件事已经惊动了皇上,你以为我们程家想怎样就能怎样吗?”

程老太爷真想拿拐杖狠敲这个儿子一顿,让他能聪明一点,别成天就是打打杀杀的。

“皇上?”程将军剑眉一拧,“这又关皇上什么事了?顾贵妃那个女人告的状?我就知道顾家不是好东西,靠女人算什么东西。”

程老太爷气得磨牙,“你就不能用脑子想想吗?脖子上的脑子是摆得好看的吗?这件事秦寂言殿下出面了,你难不成以为皇上会不知道?”

顾贵妃?那个自以为是的女人,还奢望他们顾家支持五皇子,怎么敢告他们的状,讨好他们还来为及。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得辣,程老太爷看人看事就是准。

“爹不提我都忘了,你说秦王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他真认为我们和周王走得太近,所以借顾家来敲打我们?”程将军虽然笨,可该有政治敏锐度还是有的。

程老太爷总终露出一个满意的笑,“能想到这一步不容易,我原本也是这么想的,可贤隐居士最后那道题,却让我多想了一点。”

程将军连忙凑到老太爷身边,腆着脸道:“爹,你想到哪了?”

知道自家儿子笨,程老太爷也不藏着掖着,直言道:“秦王这是用顾家和我们程家的比试,让那些天天叫着要攻打北齐的人看清楚,打仗并不是嘴上说说的事,真要攻打北齐,我们大秦能得到的好处,远远小于我们付出的代价。”

“秦王这么做,就不怕皇上不满吗?”程将军不解了,要知道皇上最近也是动了攻打北齐的念头。

秦寂言怕吗?

要怕的话,秦寂言就不会这么做了。

面对老皇帝的质问,秦寂言将户部计算出来的兵马、粮草等一应军需呈上,同时还附有,户说按战死比例推算出战死士兵所需抚恤金。

一笔一笔,分开看不多,可全部加在一起却能抵国库一年的税收。

老百姓辛苦一年,就是为了打一场没有意义的战征,就是为了让皇上出口气,这样真的有意思吗?

秦寂言不能理解老皇帝的虚荣,也不打算为了老皇帝的虚荣,和那些将领的利益,就不顾百姓的生死冷眼看战争暴发。

所以,秦寂言借顾千城和程三公子比试一事,把这道题摆在天下人面前,让他们好好这笔账。

这一仗,大秦真得应该打吗?

第325章 出宫,真的算了出来

这一仗,大秦真得应该打吗?

老皇帝很想打这一仗,这也许是他在位期间,最后一场战征,他想再自己的功绩薄上,再留下璀璨的一笔。

可当他看到秦寂言递交的,关于北齐这一战所需要花费的预算,老皇帝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想到秦寂言正在筹备的银庄,问了一句,“你那钱庄办起来,国库不就有银子了吗?”

“皇爷爷,江南的水灾,北方的雪灾。去年就因为赈灾的银两不够,致使百姓死伤无数,今年我们还不做准备吗?”北齐没有到非打不可的地步,打了大秦也得不到好处,秦寂言不明白他家皇爷爷为什么要打这一仗?

“所以,你就用这种方式告诉皇爷爷,皇爷爷错了吗?”老皇帝语调不变,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危险的信号。

皇帝是不会错的,就算错了也是下面的臣子错了。

秦寂言垂眸,“皇爷爷仁慈,体恤百姓,何错之有?”

老皇帝不喜欢旁人拍马屁,可并不表示他不喜欢听好话,秦寂言这话让老皇帝脸色稍霁,不过仍旧冷脸呵道:“哼,朕看你是为了帮顾千城,不然也不会在什么君子六艺的比试上,提出这么奇怪的问题。”

要没有皇长孙撑腰,给贤隐居士一个胆子,他也不敢当众提关乎国家军事的问题。

“皇爷爷,孙儿就是想要帮她,前提也要她自己有这个能耐,不然一块烂泥,孙儿也不愿意扶她上墙。”秦寂言知道危险解除,说话也随便了一些。

“你没有提前告诉她?”老皇帝不信顾千城能算出二十万大国的军需。

秦寂言也不能让老皇帝知道,顾千城懂这么多,只能点头,“皇爷爷,前面五项是她凭本事赢得。”他帮得不多,真得不多。

想到太监传来的消息,老皇帝点头,“确实有本事,你看人的眼光很准,此事朕就当作不知,程家那里别做得太过分。”

“是,皇爷爷。”秦寂言行礼退下,出去时遇到顾贵妃派来打探消息的小太监,秦寂言从来不管后宫的事,可想到顾贵妃的短视,怕她给顾千城添麻烦,只得出手帮她一次。

秦寂言给身后的太监使了个眼色,那太监立刻上前,把顾贵妃宫里的人打发了。

“殿下,人不会再来。”秦寂言带在身边的小太监,虽说不是十分了解他,可七八分还是有的,不需要秦寂言开口就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

秦寂言点头应了一声就往外走,出了宫门,小太监机灵的问了一句:“殿下,东林书院的比试还没有结束,您……”

秦寂言确实想去东林书院看一眼,可想到老皇帝的话,秦寂言截住了小太监的话:“回府。”

宫里,老皇帝得知秦寂言出宫就回了府,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听到荣王世子求见,脸上的笑容一下就没了。

对荣王世子,老皇帝还没有想好如何处置。毕意是荣王留下来的唯一血脉,也是他的亲孙子,他下不了狠手,可每每看到荣王世子,老皇帝都能想到意图谋反,以近乎惨烈的方式自杀的荣王。

老皇帝不想见荣王世子,荣王世子又一次求见不成,只得黯然离去,脑子里想起五皇子的话,荣王世子很挣扎。

他该怎么办?投靠五皇子?

三位皇叔中,他和周王、赵王的仇恨最深,如果真要投靠一方,也只有五皇子了,可五皇子除了一个还算得宠的母亲外,五皇子还有什么?

而且,属于荣王一脉的势力,已经全部被皇上铲除干净,现在的他有什么值得五皇子拉拢?

荣王世子边走边想,越想越觉得他需要一个靠山,不然他的处境会越来越艰难。五皇子和顾贵妃不是什么大靠山,可现在除了他们也没有人愿意给他靠,他别无选择。

“果然世事无常,谁能想到有一天,我居然要讨好五王叔,以求他们母子的庇护。”荣王世子自嘲一笑,在分叉口毫不犹豫的朝五皇子的宫殿走去。

秦王府内,秦寂言第一时间收到这个消息,除了冷笑一声再无别的表情。

“朱雀大街的事,查得如何?”秦寂言现在更关心的是这件事,只是这件事并不是那么好查,可秦寂言不想放弃。

“殿下,”暗卫将头埋得更低,“老潭的来历没有一丝问题,那个时间他一直在村子里,从来没有外出过,同村庄的人都可以作证。”那个时间,就是指先太子死的时间。

“再查。”秦寂言不相信一个没有问题的人,会在他要见之前被人杀死。

老潭一定有问题,他死前留下的那个印记,也绝不简单。

“属下遵命。”再难查那也只能认了。

黑衣人退下后,秦寂言轻敲桌面,很快秦王府的二管家就出来,“去问问,东林书院的比试结束了没有?”

虽然知道顾千城不简单,但结果没有出来,秦寂言总是放心不下,最后一道题就是顾千城也不知道。

在秦寂言关心顾千城比试的时候,顾千城和程三公子一前一后宣布自己算出来了,而且顾千城比程三公子快了一盏茶的时间。

看到小书僮捧着厚厚一叠纸送到贤隐居士面前,众人都拉长脖子了,想要看看顾千城写的是什么?

即使到这一刻,他们仍不相信顾千城算了出来,程三公子也不相信,看到顾千城提前宣布完成,程三公子并无压力,他老神在在的慢慢核算,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

算得准远比算得快要好。

封似锦是贤隐居士的弟子,当顾千城的计算结果奉上来时,封似锦就很贴心的上前,以便贤隐居士有什么需要,他这个弟子可以第一时间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