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儿,玉茗和豆蔻在屋中对沈承璋说这些事的时候,沈沅正站在外面的廊檐下。

今夜倒是个好天气。幽蓝的天幕中连一丝云都没有,可以看到满天繁星。

沈沅抬头,看着这满天繁星,心中想着,母亲,害你的人我找出来了。你放心,我必不会让她再活在这世间的。

薛姨娘这时也站在庭院中。

自从刚刚被沈承璋叫人拉了她出来之后,她面上看着就一直显得很平静,仿似那一切都与她无关一般。不过心中到底还是怨恨不甘的。这会儿她正看着沈沅。

廊檐下挂了两盏灯笼,有橘色的烛光落在沈沅身上,照见她容颜如雪,确实娇美难言。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毁了她之前的一切苦心经营不说,还将她和她的一双儿女都逼到了现如今的这个地步。

薛姨娘慢慢的走到沈沅的面前来,抬头看她,心中不甘的冷笑着低声问道:“沈沅,你现在满意了?”

沈沅低头看她。片刻之后才见她唇角微弯,淡淡的笑了起来。

“不,还没有。”她的声音这会儿简直都可以说得上是轻快的,“你还没有死,我怎么会满意呢?”

顿了顿,她又看着薛姨娘,笑着慢慢的轻声说道:“还有你的一双儿女,他们后半辈子凄惨的日子才刚刚开始呢,我往后可要好好的看看他们到底能熬到什么时候。也许等他们两个都熬不住,自己寻了死,到那会儿我才会满意的吧。”

薛姨娘面上的冷静再也装不下去了。她恨的直咬牙,全身都在发抖。然后她猛然的就纵身对着沈沅扑了过来:“沈沅,我现在就饶不了你。”

沈沅刚说那样的话就是在激她,这会儿见她果真受不住朝自己扑了过来,她轻嗤了一声,随后照准扑过来的薛姨娘就暗中用手狠狠的推了过去。

薛姨娘原就大着肚子,行动不便。且沈沅原就站在台基上,薛姨娘站在台基下,激怒之下,也不会细看脚下的台阶。她这样自下往上扑,可不是危险之极?而沈沅又顺势伸手狠狠的推了她一下…

于是守在院门处的丫鬟仆妇只见薛姨娘忽然发怒,面上恶狠狠的模样,纵身朝沈沅扑过去,要掐住沈沅的脖子。沈沅低呼一声,面上满是惊恐之色的往后退了两步。随后薛姨娘仿似被脚下的台阶给绊倒了,整个人往前扑了下去,然后又顺着台阶滚了下来,重重的跌落在地面上。

她原就有七个多月的身孕,且自怀了孩子之后身子就一直不好,近来还越发的觉得肚腹坠胀起来,如何禁得起这样的一摔?当下众人就听到她痛苦的呻唤起来,身上穿的一条月白色的纱裙正在慢慢的被血浸透了。

一众丫鬟仆妇见状都吓了一大跳。就有人去扶薛姨娘,有人赶着进屋去对沈承璋说这事。

不论沈承璋现在心中多么的对薛姨娘寒心失望,但她腹中怀的终究是他的孩子,于是他忙命小厮出去请大夫过来,自己也走出来看视。

就见薛姨娘还躺在地上,身子底下满是血。周边一众丫鬟仆妇也不敢碰她,只待在她旁边焦急的看着。

薛姨娘一看到沈承璋出来,立时就伸手指着沈沅,悲愤的说道:“老爷,是,是她故意伸手推我摔倒的。她就是存心的想要我和我的孩子死。她这样心如毒蝎的人,您一定不能信她的话啊。”

沈沅心中失笑。

都到了这会儿了,在沈承璋的心中,到底谁才是心如毒蝎的那个人?难不成薛姨娘还天真的以为沈承璋会再相信她说的话?只怕他是一个字都不会信的。

不过沈沅还是对着沈承璋跪了下去,声音发颤的为自己辩解着:“父亲,我并没有推姨娘。方才是姨娘冲过来想要打我,我心中害怕,就往后躲。后来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见姨娘摔了下去。在场有这么多的丫鬟仆妇,父亲只问她们便知。”

沈承璋站在青石台基上,目光看向庭院中站立的一众丫鬟仆妇。

薛姨娘是个严厉又吝啬的人,她掌中馈的那两年间,这些丫鬟仆妇没少被她借故克扣过月钱,心中都怨恨着她。而且方才据她们看过来,事实确实是如同沈沅所说的那样,是薛姨娘自己要去打大小姐,大小姐退让,后来不知怎么,薛姨娘就自己摔了下来。于是一众丫鬟仆妇都纷纷的为沈沅说话,没有一个帮薛姨娘说话的。

薛姨娘听了,只气的一口气堵在胸口,面皮都紫涨了起来。

“你们,你们…”她伸手指着那些丫鬟仆妇,“沈沅到底给了你们什么好处,你们都向着她,这样的睁着眼睛说瞎话?”

“住口。”沈承璋这时对她怒喝了一句,“事到如今,你还不思悔过,依然还要这般的诬蔑沅姐儿?”

说着,又目光望着沈沅,对她点了点头:“你起来罢。”

沈沅低低的应了一声,扶着采薇的手站了起来。

沈承璋又吩咐着着底下的丫鬟仆妇:“抬了她回她自己的院子去,等大夫过来了,带大夫过去给她看看。”

竟是仿似对薛姨娘和她腹中的孩子一点儿都不在意的样子。

薛姨娘立时就叫喊了起来:“老爷,我腹中怀的可是您的亲骨肉,您怎么能,怎么能对我们这样?”

说到这里,她终于忍不住,眼泪水扑簌簌的落了下来。

“你还要我对你怎样?”沈承璋望着她,目光冷漠,“想想你生的一双儿女,一个两个的都是那样的不长进,败坏我沈家的门风,我对你腹中的这个孩子还能抱有什么指望?不过你放心,说到底他也是我的孩子,若他命大,能好好儿的生了下来,我也必然会抚养他长大成人。不过这些你都是看不到的了。”

言下之意,只等孩子生下来他就会立时处置薛姨娘。

薛姨娘呆了一呆,随后就大叫了起来:“老爷,你不能这样对我。当初你曾立过誓,这一辈子都会对我好,让我衣食无忧的。你现在这样对我,如何对得起你当初立下的誓言?便是我做的那些事,不还是因着你心中只有你的仕途,原答应给我夫人的位子,最后却只让我做个妾?我的心死了,娘家又没有家世,除了能让我握在手中的银子,我还能怎么样?我总要为自己打算,为我的一双儿女打算的。”

沈承璋听了她说的这话,终于暴怒了起来:“当初的事,你也知道,父母之命,我能如何?我给了你田庄和铺子,就是想要补偿你。且这些年中,除却一个夫人的名分,你旁的和夫人有什么区别?我甚至让你掌中馈。可你竟然这样的贪得无厌,趁着掌中馈的间隙,拿了我府里贪下来的银子给自己置办田庄店铺?你甚至还害死了素心。素心是个性子温和的人,这些年她难道对你不够好?对你生的一双儿女不够好?可你还是这样的不满足。我到底还要如何做,才能对得住你?”

说到这里,他就挥手喝命那些丫鬟仆妇:“拉了她下去。”

他始终是高傲的,容不得任何人这样的将他当傻子一样的哄骗。

一众丫鬟仆妇忙赶上前来,七手八脚的扶着薛姨娘转身出了院子。

沈承璋这时转过身去看沈沅。仿似是错觉,但只这么一瞬间,沈沅就觉得沈承璋好像老了几岁,面上满是疲惫之色,甚至连身形看起来也佝偻了起来一般。

沈沅觉得这会儿她心中很有些五味杂陈的滋味。

一方面,如同沈承璋刚刚所说,他以往当着母亲的面对薛姨娘那样的好,母亲见了心中会不难受?她自然是心疼自己的母亲的。但另一方面,沈承璋又到底是她的父亲…

沈沅抿着双唇,没有说话。

就见沈承璋疲累的对她笑了笑,轻声的说道:“沅姐儿,我现在才知道,我以往到底有多傻。我竟然,竟然信了一个毒如蛇蝎女子所说的话,将你送到了你常州外祖父家,还斥责你母亲没有教导好你。后来你母亲她,她…”

说到这里,沈承璋的声音就哽咽了起来,再说不下去了。

沈沅母亲是个温和不过的人,他对着她虽然没有对薛姨娘的那种炽热的感情,可这么多年相处下来,心中对她肯定还是有感情的。且人死了,再想起她来,只会觉得她哪里都是好的。沈承璋现在就觉得自己真是有眼无珠的很,竟然错信薛姨娘二十多年,让她害死了沈沅的母亲。

他对不起沈沅的母亲,也对不起沈沅。当初沈沅母亲逝世的时候,他甚至都不允许沈沅回来奔丧。

沈承璋抬手摸了一下脸,仿似要将眼中快要掉下来的眼泪给抹掉一般。随后他才哑声的对沈沅说道:“今儿晚上这样闹了一晚上,想必你也累了。快些回去歇息吧。至于薛姨娘,你不用担心。杀人偿命,这个道理我还是知道的。不过暂且她腹中的孩子还在,等她的孩子生下来再处置她吧。”

沈沅没有说话,只屈膝对着他行了个礼,然后就带着采薇和青荷,青竹转身出了院子。

她现在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父亲同薛姨娘毕竟有年少时那些刻骨的情分在,但凡薛姨娘还在一日,她就有可能会想了法子来让父亲对她心软,留她一命。后面她就有可能东山再起。

决不能再给薛姨娘这个机会。

于是等出了院子,沈沅立时就吩咐青荷和青竹:“你们两个现在就去清漪苑附近看着。若有任何情况,立时就来告诉我。”

青荷和青竹忙应下了,转身去了。沈沅则是看着面前的沉沉夜色,静默不语。

采薇看着她疲惫的脸,心中一酸,忍不住就伸手过来扶住她的胳膊,柔声的劝说着:“姑娘,四更都快要过了,您还是早些回去歇着吧。”

已经是四更了啊?难怪夜色会这般的黑。不过等过了四更就是五更,天色就会慢慢的亮起来的。

一切都会解决掉,也都会慢慢的好起来的。

沈沅不再说话,扶着采薇的手,慢慢的走回去。

至五更天蒙蒙亮的时候,青荷就回来禀告,说是薛姨娘早产生下了一个男婴来。只不过这个男婴生下来却是全身青紫,没有气的。大夫仔细的问过了以往薛姨娘的饮食,便说是薛姨娘不该多食薄荷之类的东西,这才导致胎死腹中。薛姨娘听了,当场就疯了。

其后等天大亮了,就见青竹急匆匆的飞跑回来禀告,说是老爷叫了个小厮抱了那个死婴出去埋葬了。随后又冲进来好几个膀大腰圆的粗使婆子,堵了薛姨娘的嘴,捆了她的手脚,将她塞到了一条大布口袋里,抬着出去了。等她们再回来的时候就没有薛姨娘的踪迹了。

青竹就悄悄的找了其中的一个婆子,塞了块银子给她,这才知道薛姨娘被沉了塘了。不过老爷到底还是念着他和薛姨娘年少时的情分的,不忍心让她就这么漂在水面上,随后又吩咐她们捞了她上来,去买了口棺材收殓了她,找块地埋了。总不至于做孤魂野鬼的。

至于玉茗,还有豆蔻等人,沈承璋全都以谋害主母的罪名将她们移交给了官府,想必下场也不会很好。

沈沅至此才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一切终于都尘埃落定了。那些害死母亲的人,她总算让她们都得到了她们应有的下场。

第89章 尽心尽力

转眼已是夏末秋初的时候了。金风细细,天气日渐的凉爽了起来。

沈沅正坐在南窗木炕上同沈湘下棋。

经过薛玉树的那件事之后,沈湘看着清瘦了不少,也不怎么爱说话了。不过好在性子倒是沉稳了不少。且这些日子她若无事的时候便会过来沈沅这里,姐妹两个或是一起做做针线活,或是一起下下棋,又或是一起说说母亲在时的事。

对于沈湘而言,以往母亲还在时对她的那些好她总是视而不见的,但现在回想起来,就只觉得钻心的痛,每每都要泪流满面,哭的不能自制。沈沅少不得的就要温声软语的安抚她几句。

今儿两个人原坐在一起说话,后来难免就说到母亲的事。沈沅见沈湘面色又黯然了,忙叫采薇拿了棋盘和棋篓过来,要和沈湘下棋。

这样分分她的神,让她不至于想太多也是好的。

沈湘于棋艺上面原还不甚精通,但这些日子静下心来,倒是长进了不少。

“长姐,”她落了一枚白子在棋盘上后,抬头看沈沅,轻声的说道,“那夜的事,你为什么不让人过来告诉我一声?若你告诉我了,我也好过去在旁边说说话的。再不济也能在旁边给你助助威,怎能让你一个人面对那些事呢?”

虽然其后沈承璋想将那夜的事压下来,不想让人再提起,但沈湘还是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随后她便赶过来逼问沈沅,终于还是知道了那夜发生的所有事。

知道了之后,她就只觉得心中又难过,又愧疚,又愤怒。

难过的是,薛玉树原来是那样没有担当的一个男子。那样的关头,他就全不顾及她,只想着将她推出来挡着。自己以前到底是有多有眼无珠,竟然还会觉得这个人好,非他不嫁?愧疚的是,这所有的事都是沈沅一个人在担着,而自己非但不帮忙,反倒以前还经常误解她的好意。想必长姐那些时候没少为她的事操心。愤怒的则是,薛姨娘原来是那样坏的一个人。她竟然谋害了母亲,还让冯妈妈这些年一直在她面前说那些话,挑拨她和自己至亲之人之间的关系。

“告诉你做什么?”沈沅素白纤细的两指间夹了一枚黑子,轻轻的落在棋盘上,然后才抬头看她,浅笑着说道,“母亲临终的时候交代过,长姐如母,我自然是要好好的护着你的。所以这些事都交给我来做就好,你和泓儿只需每日高高兴兴的就好。”

沈湘听了,眼圈止不住的就红了。她哽咽着叫了一声:“长姐。”

沈沅伸手过去,轻拍了她的手背两下,以示安抚。随后她又笑着问道:“如何,你可开始绣你的嫁妆了?”

沈湘立时就满面通红了。

薛玉树和薛姨娘的事解决之后没几日,大伯母杨氏就过来见了父亲,说了宋成济想要求娶沈湘为妻的话。如同沈沅先前所料想的一般,虽然沈承璋觉得宋成济家世一般,但宋成济本人却是新科进士,现在又在翰林院当差,是个新贵,往后在仕途上也是很有前途的。且随后他还特意的找机会见了宋成济一次,问了他几句话,心中对宋成济的印象十分的好,于是就遣人去对杨氏说了同意这门亲事的话。

杨氏在来见沈承璋之前自然已经同宋家提过这门亲事了,也是征得宋家的同意之后她才过来对沈承璋说起此事的。既然现在沈承璋同意这门亲事,杨氏便遣人去对宋家说了一声。后面就是互换了庚帖,定下了等明年秋日沈湘及笄了就成亲。

虽然离着她成亲之日尚且还有一年的功夫,但沈沅还是笑道:“出嫁是女子一辈子的大事,怎么能不用心的筹划着呢?这时候就要开始着手准备起来了。你但凡觉得想要添置什么,又或是缺了什么,只管来跟长姐说,长姐必然会想方设法的给你弄了来的。”

沈湘听了她这话,心中极其的感动:“长姐,你对我是这样的好。”

对于与宋成济的婚事,过后她倒没有推辞。一来是经过了薛玉树的事,她心中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意思。二来,宋成济她也是见过一次的,对他的印象还算不错。而这三来,也是最重要的,经过了这么多事,她现在心中是全心的信任着沈沅的。既然沈沅觉得宋成济好,那他就必然是好的。即便两个人之间现在并没有什么炽热的情感,但想必嫁给他之后自己这辈子也会过的不错。

“你是我一母同胞的妹妹,我不对你好对谁好?”沈沅面上笑容平和,神情淡然。

随后姐妹两个又下了一会儿棋,说了些闲话,沈湘就起身回去了。

虽然还是初秋,外面的日光还是很大,但吹过来的风却还是带了一丝凉爽之意的。

沈沅用完午膳之后歇了个午觉,等醒过来的时候,她拥着被子静静的坐在榻上,看着窗外墙角的那株紫薇花发呆。

采薇端着一盘糖炒栗子掀开竹帘子走了进来,看到沈沅在出神,便不敢打扰她,想要悄悄的退出去。

不过沈沅还是听到掀帘子的声音了,当下她便回头望了过去。

采薇见状,索性是抬脚走进了屋子里来,将手里的糖炒栗子放在了桌上,对沈沅笑道:“这是昨儿陈管事让人送过来的两筐栗子。说这是今年头一茬摘下来的,特意送来给姑娘尝个新。今儿我就拿了一筐,让厨房里的柳嫂子加了蜂蜜炒熟了。姑娘要不要尝尝?”

沈沅点了点头。采薇便从盘子里拿了一颗栗子,小心的将外壳剥掉了,将果仁放在干净的小碟子里递了过来。

沈沅拈在指尖看了一看,随后放入口中。

倒是甜糯可口的很。

“有没有给三姑娘,四姑娘,少爷,还有周姨娘他们送过去一些?”沈沅吃了一颗糖炒栗子之后就抬头问采薇。

采薇忙回道:“姑娘放心,这糖炒栗子刚出锅的时候我就让青荷和青竹分别给三姑娘和四姑娘送了一盘过去。原还想要给周姨娘和老爷,少爷送些的,但想着周姨娘现在只怕是快要临盆了,也不晓得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所以我就想着暂且还是罢了。至于老爷,还在衙署没有回来,等他散值回来再送罢。少爷也还在国子监没有回来,晚间再送罢。”

沈沅点了点头。想了想,她又说道:“拿一盘给知书送过去。”

说起来扳倒薛姨娘的过程中还要多亏知书和她的兄长出的那些力。若没有知书那段时间获得了沈承璋的宠爱,还有她兄长在外面帮她查找到薛姨娘给自己置办那些田庄铺子的事,后面她就不会那样顺利的就扳倒薛姨娘了。

这样尽心尽力帮她做事的人,她自然是不会亏待的。

于是沈沅又想了一想,就吩咐采薇:“等待会老爷散值回来了你就过来告诉我一声,我亲自去给她送糖炒栗子。”

采薇忙应下了。随后便下去叫了青荷过来,让她送一盘糖炒栗子去给知书,自己又忙着去准备待会儿要拿去给沈承璋的糖炒栗子。

秋分还没有到,朝中官员依然是申正时分才散值。不过好在沈宅离着太常寺衙署也不是很远,于是等到申正二刻的时候,采薇就进来禀报沈沅,说是老爷回府了,正在外书房。

沈沅正坐在琴桌旁出神。

解决了薛姨娘,沈湘的亲事也定了下来,沈泓现如今在国子监里学业优异,沈沅觉得现在没什么不好的,人就开始有些懒散了下来。镇日不过打理一些内宅里的事,再或是做做针线活,看看书,抚抚琴之类。

这会儿她原就在抚琴。只是原不过随手轻拂了几下琴弦,后来不知怎么,下意识的就开始抚起了玉郞教给她的那些琴曲。心中随即就想着玉郞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样的,他现在又在做什么之类的事,于是整个人不由的就痴了,连采薇进来她都没有察觉到。

采薇连着叫了两声姑娘,沈沅才回过神来,看着她问道:“嗯?什么事?”

采薇便又将老爷已经回府的话又说了一遍。沈沅听了,就起身站了起来,换了一身出门的衣裙,又在鬓边簪了一支蝴蝶步摇和一朵浅粉色的堆纱绢花,这才叫采薇拿了装着糖炒栗子的食盒,同她一块儿去见沈承璋。

母亲的孝期已过,沈承璋又续弦在即,若穿戴的太素净,只怕沈承璋心中会不喜。

等沈沅到了外书房,就见沈承璋正坐在桌旁吃糖炒栗子,而知书站在一旁,手中正拿了一颗糖炒栗子在剥。时不时的目光还会望沈承璋一眼,唇角笑意柔婉。

想必她心中还是喜欢沈承璋的。

沈沅原还心中有些不安愧疚,以为知书是因着受了她恩情的缘故,所以那个时候她让采薇去同她说那个话的时候她才会答应,但现在看来,知书心中还是有沈承璋的。

但这也不奇怪。沈承璋相貌原就生的好,儒雅清秀。虽说已经四十多岁了,但因着保养的好,也不显老。而且男人年数大了,只会觉得越发的沉稳,看着倒是较那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要让人安心的多,知书在沈承璋身边伺候了这么多年,心悦他也是再正常不过的。

这样就再好也不过了。

第90章 回报一二

“女儿原还想着等父亲散值回来再亲自将这糖炒栗子送过来,不想父亲倒先尝上新了。”沈沅笑着走进屋子里来。又目光看着桌子上放的那盘糖炒栗子,笑道,“父亲是个有口福的。”

沈承璋抬头见是她,便叫她坐。沈沅屈膝对他行了个礼,这才落了座。

而知书这时也忙对她行了礼,随后将手中的糖炒栗子放在桌上,转身急忙泡茶去了。

沈承璋就笑着对沈沅点头:“我刚一回来,就听到知书说你让人拿了一盘糖炒栗子给她。也不知怎么,我听了忽然就觉得有些馋了,就让她将那盘糖炒栗子拿来剥给她吃。倒要害她少吃几颗了。”

沈沅一面看着采薇将食盒中装着的那盘糖炒栗子拿出来放在桌子上,一面对沈承璋笑道:“这是田庄的陈管事昨儿特意让人送过来的,说是今年头一起新摘下来的栗子,送过来让咱们尝个新。后面还有呢。若父亲和知书姑娘想吃,只管让人去对陈管事说一声。多少都有。”

知书这时手中端着朱漆小茶盘过来,上面放着一盖碗茶。将茶放在沈沅手边后,抬眼见沈承璋又在盘子里拈了一颗栗子要吃,她止不住的就轻声的劝说着:“老爷,这糖炒栗子虽然好吃,但不宜克化。您素来胃就不好,且待会儿又要用晚膳了,还是少吃些吧。留着明儿再吃也是一样。”

沈承璋听了,倒果真听了她的话,将手中的糖炒栗子重又放回盘中,不吃了。

沈沅在一旁见了这一幕,心中了然,就笑道:“到底是知书姑娘,心思再细致不过,凡事又为父亲着想,有她在父亲身边妥善照顾着,女儿心中觉得再放心不过了。”

知书一张俏脸立时就涨的通红,低着头不说话。看起来实在是娇羞动人。

“她倒确实心思细致。”沈承璋却是笑着看了知书一眼,又转过头对沈沅笑道,“你也知道,我是个不通俗务的人。有时候我的东西乱放了,又或是有什么要紧的事,当时一说,后面就忘到了脑后,倒多亏她在我身边时时刻刻的提醒着。而且她手脚又勤快,不然我这外书房里也不至于像现下这样的桌椅光鲜,东西都在该在的地方。若我想找什么了,只管同她说一声,立时就能拿到我的面前来,省了我多少心。”

知书听了,脸上就越发的红了。又声如蚊呐一般的说着:“老爷过奖了。奴婢,奴婢受之有愧。”

不过听到沈承璋当着沈沅的面这样的夸她,她心中到底还是觉得很高兴的。

沈沅原一直面上带着浅淡笑意的在听沈承璋说话,心中就越发的了然了。

想必父亲心中对知书也是很满意的,不然不会当着她这个做女儿的面就这样毫不顾忌的夸赞她。

于是沈沅就看着知书笑道:“父亲甚少这样夸人的,看来知书姑娘实在是得父亲的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