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回到两人的小窝里,家里的几盆绿植死光了,暖气的缘故,死后还发生了腐烂,整个家里都弥漫着那股味道。

奇怪的是这味道竟也不算难闻,阔别了一个寒假的小家,以这独特的方式欢迎他们的归来,这欢迎仪式,也许今生今世都会很难忘。

两人一起收拾阳台上的一地狼藉,突然对上视线,看着对方笑起来。

这一刻有着忽然被发现的默契:他也是这样想吗?和我想的一样。

腐朽的枯花、烂草、干多肉,好像也变成了一个个浪漫的符号。

开学后,北京的春天呼啸而来,一夜之间,杨柳抽芽,迎春也开了嫩黄色的花。

这个学期,宋野和曲燎原的学业任务变得更加繁重。

九月份曲燎原就要参加司法考试,本科时因为专业受限而没下够的功夫,现在他得全补回来,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一分钟想掰成两半用,每天睡前都觉得时间太快,今天太短。

宋野的整个研一都没有安排实验课,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自动化作为工科万金油,基础课程之多,唯有法学能一较高下。

他选的专业方向,是传统人工智能和控制技术的结合,新技术的实现,和制造业、材料学的发展也都是息息相关,所以他才在本科时专门辅修了材料工程。选择了喜欢的专业,为学习付出再多的忙碌和辛苦,才会变得更有意义,即使在疲倦的时候,想到这份疲倦是因为什么而来,就会觉得,这些都值得。

更何况他俩还都陪在对方的身边,并肩战斗,更加所向披靡。

五月,宋志国刑满释放。

宋野和曲燎原都请了假,专门去省会监狱接他,怕他一个人出来会有孤独感,曲家父母本来也想去,被宋野劝止了。

度过了八年与世隔绝的牢狱生活,一出来就突兀地见到太多人,宋野怕他会有比较大的心理负担——其实这些年,宋野很清楚地知道,曲家一家人对自己这个大龄孤儿的照顾,从一开始就给宋志国造成了心理冲击和负罪感,后来他和曲燎原恋爱了,宋志国对他的谴责,出发点也是担心他会伤害到曲家父母这对恩人。

换个角度说,假如宋志国没有锒铛入狱,宋野到了合法年纪后再拿下曲燎原,宋志国对这事的态度,很可能是连管都懒得管。

两人在监狱外等待宋志国。

曲燎原抓耳挠腮,长了虱子的猴儿一样。他已经几年没露出过这样的形态,公大要求坐端行正,他如果敢这样,准要被中队长踹得狗啃泥。

“别紧张,”宋野明白他的心思,说,“有什么好紧张的?我们的事早就已经得到他首肯,你连爸爸都叫了,还紧张什么?”

曲燎原感觉自己这怂样好没气质,强行立正稍息了,才道:“可是还没有在阳光底下叫过。”

旁边也有别人来了,是位穿了花色长裙的女性,化了妆,戴了墨镜和太阳帽,下巴到脖子处的皮肤能看出不是年轻女孩,但依稀还是能感觉出,是很漂亮的人。

曲燎原:“……”

“小野,”他撞了宋野一下,道,“你看她,像不像……?”

“谁?像什么?”宋野一心想着马上要见到重获新生的父亲,没有留意他在说什么。

那位女性却朝他俩看了过来,把在偷看她的曲燎原当场抓包。

正脸更像了,尽管被墨镜挡住了眼睛,可是曲燎原对她也算得上很熟悉了,对门住了好几年的人,而且她也没有明显变胖或变瘦。

她也来接宋叔吗?怎么会?为什么?

宋志国出来了,提着一个印监狱名字的牛津布袋,大步地朝他俩走过来,与立刻迎上前的宋野,父子两人结结实实地给了对方一个拥抱。

他俩都哭了,曲燎原也没忍住,抹着眼泪叫:“宋叔……爸,爸爸。”

宋志国又与他拥抱了一下,说:“哎……长高了,比小时候变好看了。”

“又不是一直没见过,他本来就好看。”宋野过了最初的激动情绪,开始日常挑衅父亲的权威。

“在外面看,和在里面看,不太一样。”宋志国像个稚童一样新鲜地看着四周,监狱门口四下荒郊,他也看得满眼欣喜,道,“真好看,什么都好看。”

碧空如洗,朵朵白云,五月的风里,包裹着初夏的花香,和再度光临人间的暖意。

等曲燎原再想起时,刚才还在的那位女士,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走了。

第195章 司法考试和出国交流

宋野给父亲的新生礼物, 是一部智能手机。

他对父亲最担心的, 是出来以后, 没办法和社会接轨。

2006年至今,变化太快了,这对全人类来说, 是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发明创造,每一天都会听到新的流行词, 看到新事物的诞生, 智能手机、各种APP、二维码的广泛应用等等等等已经把整个世界改造得天翻地覆,与时代脱节了八年的人, 差不多就像个原始人。

然而,宋志国在从省会回家的路上, 就学会了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到家后的当晚, 他有了自己的手机卡,随后就注册好了微信,装好了新闻APP, 下载了支付宝。

他没有应曲家人的邀请住在曲家, 而是在本市的一家和颐开房暂住了下来,只在家乡待了一个多礼拜。

这期间,他拜会了曲家父母,感谢这些年来他们对宋野的照顾,又去拜访了原407厂的老领导以及工会的几位老同事, 对他们说了自己想说的话,表达了该道的歉意和谢意。

过去的终究已经过去,所有人都该向前走了。

把自己在这边想做的事做完以后,宋志国就离开了家乡。

那天的后来,因为还要上课,曲燎原和宋野当晚就回了北京。

他总觉得自己看到的就是那位女士,带着疑惑,回到北京的小家后,才把这件事同宋野说了。

宋野只惊讶了片刻,便说:“应该就是她吧,她会去,也不奇怪。”

当初对门家里整日不平静,曲燎原是幸福家庭里长大的小孩,也不能太懂究竟发生了什么,只能在搞清楚人物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传闻和影视剧表现出来的那种刻板印象去理解:小野没有亲妈了好可怜,后妈每天画好浓的妆,一定不是个好妈妈。

他现在也长大了,看事情的角度和理解的方式自然和小时候不一样。细想下来,其实宋野的后妈并没有虐待过作为小孩子的宋野,曲燎原甚至在记忆中还能模糊找到,她下雨天去学校给宋野送伞,的零星残片。

“她还是很……”宋野犹豫了下,还是用了那个字眼,道,“她应该很爱我爸,至少比我爸爱她要多。”

从前他总觉得是宋志国再婚是背叛了妻子,这几年每次去看宋志国,父子俩提起过宋野的妈妈,在某个时刻里,宋野突然意识到了,父亲永远爱着发妻,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童年印象中脾气算得上全世界最温和的父亲,再婚后却总是被新婚妻子反复“刁难”。

一个不幸运的女人。宋野在心里与她和解了,也和小时候别扭的自己和解了。

“……”曲燎原歪着头想了半天,依然不是很能理清楚这错综复杂的感情,说,“不明白,不过我早觉得她不是个坏人了。厂里人都说她是贪图宋叔做领导才嫁的,可是那时候她要是卷钱跑路,我们根本就拿她没办法。虽然她是你的法定监护人,实际执行中很难……对了,上回去东城区司法所,就有个类似的案子,那家也是当爹的又娶了一个老婆……”

他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地把在社会实践中做过调研的案例讲了一遍——那可是个好案例,对于今后处理类似案件,相当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宋野本来很伤感,这一通听的,直想翻白眼,还伤感个鬼。

几天后,宋志国和曲家夫妻两人道别,离开家乡,只身去了南京。

他的前妻是南京人,八年前就回了那边生活和工作。

“他俩说好的吗?”高秀月跟宋野联系的时候,挺纳闷地问了一句。

“据我所知是没有,俩人没联系,我爸是自己想去的,到那边还得打听着找,没准还找不着。”宋野道。

高秀月唏嘘一阵,说:“你爸都这个岁数了,还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腿还有病根,南京空气还那么潮湿,过阵子就梅雨季了,到冬天还没暖气,他自己在那边行不行?”

宋志国前几年就患上了关节炎,里面环境差,一直没好,反反复复,现在也成了顽疾,变天、下雨,他的腿疼发作得比天气预报还灵。

宋野道:“就是因为他这个岁数了,想干什么才更得抓紧时间干。”

话是这样说,曲家夫妻俩还是觉得宋志国这样莽莽撞撞就跑去南京,多少是有点惨的,夫妻在家里聊起来,对宋志国如今的境遇,也是同情居多。

这同情一直持续到两个孩子放了暑假,要去看宋志国,刚好带上他俩一起去南京玩,到了那边才知道,宋志国这厮好像也不怎么惨,白同情了。

他学历不错,专业能力出色,相貌和口才还都是上佳,在南京当地有好几位同学和校友。尽管是年龄大了些,坐过牢的经历也有影响,最后还是在南京当地的一家化工研究所当上了研究员,合同工,没编制。

他自己在单位附近租了套房子,有地暖。不过梅雨季里,腿还是要疼的,看样子疼得还不轻,玄关摆了副拐杖,卧室里还有辆轮椅。

前妻找到了,这几年也没有再组建新的家庭。

只有曲燎原在场时,宋野问爸爸:“你俩现在到什么阶段?”

宋志国谦虚地说:“还在seeing,应该很快就能date了。”

宋野道:“加油。”

曲燎原:“……加油。”

“你们俩呢?”宋志国反问,“计划什么时候挨打?”

因为曲燎原总说出柜那一天会被妈妈打死,三个人说起这件事像打暗号一样,用“挨打”指代出柜。

宋野看看曲燎原,曲燎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也在看着他。

“应该还是要到毕业以后,”宋野道,“至少今年不行,他九月份司法考试,我十一月要跟导师一起去美国交流学习,下半年太忙了,分不出心来挨打。”

宋志国点头,说:“加油。”

陪曲大江夫妻俩在南京玩了几天,一家四口又启程去了海南。本来是想叫上宋志国一起,宋志国不想请假,也还在为和前妻顺利date而努力,拒绝了这个邀请。

大夏天的来海南,当然不单纯只是为了旅游,主要是爸妈不放心,想过来看看房子究竟盖成什么样了。挑小区、挑户型、挑好了付定金,又等开发商拿到预售许可证,一直到前不久才付了全款的尾款。

因为家离海南远,还折腾了好几个月,新闻里还报了好几次海南房地产持续低迷之类的新闻,夫妻两人都很担心,万一委托的代理中介伙同开发商一起骗人,怎么办?宋野和曲燎原都一再保证代理中介和开发商都是合法大品牌,不会有问题,爸妈还是想过来亲眼看上一看才能安心。

曲燎原自己也是个日常很怕被骗钱的机灵鬼,有时候机灵过头,以前看宋野网购都觉得宋野百分百要被骗了,后来自己也开始用支付宝,每天都要看看当日账单,看有没有点错哪个陷阱按钮,被别人划走他的钱。

这一点,完全就是父母言传身教来的。

曲大江夫妻两人都是平时大大咧咧,很随意的人,但是一涉及金钱,就警惕性嗖一声拔高数千倍,智商和逻辑都瞬间无敌,让骗子无机可乘。例如说所谓“保健品”开办的专家讲座,通常手段是去听课就能免费领礼品,礼品就是挂面啦鸡蛋啦之类的,夫妻俩一听这个,就不信是什么正经讲座,九成九是为了骗钱。

开讲座,是要租场地的吧?要请专家和主持人的吧?这都不便宜,既然前期支出这么多,让人去听课,不收门票就算了,还反过来送礼品?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他们不信,世上哪有不劳而获的好事,天上好好就掉馅饼?多半饼里不是好馅。

他俩不但自己不去,还在自家小区和便利店所在的小区里劝阻认识的四邻,也别去。为这,某个“保健品”组织的小头目还带了两个人,跑去店里说了几句不阴不阳的话,高秀月拿出手机当场反恐吓,给他们看相册里儿子穿制服的照片,并对他们提出了批评与教育,几个人没听完就灰溜溜地跑了。

她对宋野和曲燎原讲过这件事,对于自己弘扬正义的行为,是很自豪的。

曲燎原盛赞道:“干得漂亮!”

宋野算是明白了,曲燎原到底是更像谁。

曲家在海南的新房子,打好了地基,地面上也起了一点,工地热火朝天地运转着。按合同是最晚16年春天交房。

曲大江夫妻俩确定没上当,这才放了心。

回到家之后的大半个暑假里,曲燎原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司法考试做准备,巩固背诵,做习题锻炼,每天都上紧了发条,有几天晚上做梦,都是厚厚的民法学朝他砸了下来。

宋野充当了他的陪读陪练和改卷老师,随时抽查他的背诵情况,对照答案批改他做过的真题卷子,都快把十数本和自己专业毫无关系的司法书在脑子里过一大半了。

蝉鸣渐渐停下时,研二开学了。

九月下,司法考试。

两天一考完,曲燎原再也不想提起那些浩如烟海的知识点了,如果不是因为书籍买来都很贵,后面还用得到,他都想一把火将这些书都烧了,感觉上比高考还要累。

后面几天,他也不去找宋野上自习,晚上就在家里睡觉、打游戏,等宋野回来,很放纵地纠缠宋野个把小时。

如此不到一个礼拜,宋野还没说他,他自己先清醒了,知道这样不行,既荒唐,又荒废时间,再继续下去他搞不好就完球了,分分钟要被打回原形。

于是一到傍晚,他又骑着他的山地车,去清华找宋野一起上晚自习。宋野这学期的实验陡增,有时候到很晚还在实验室里。曲燎原就自己找个地方上自习,宋野忙完再去找他。

他俩这样焦不离孟一般的相处,宋野的同学看得久了,也约摸猜得到两人大约不是什么“兄弟”关系。但没人问,更没人表露出奇怪的态度。有人很友好地向宋野介绍了清华园里非官方的LGBT社团,邀请宋野有空可以了解一下、参与一下。

只是宋野向来没有因为情感需求而融入某个小集体的想法,最终是婉拒了。

不过他在对曲燎原描述他的同学时,人生中首次用了“很好”来形容他身边的人。

上学期,宋野就确定了要跟随导师去美国交流学习,导师只带了两个人,一个博士生师兄,一个他。

这趟行程刨去路上花费的时间,要在美国一共十七天,先在旧金山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他可以跟着导师旁听,然后再先后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参观学习,最后几天里,导师有单独的行程,半公半私的性质,两个学生可以选择跟着一起,也可以选择自由活动。

师兄在旧金山湾区有不少同学,不发愁那几天时间无事可做。

宋野想带去燎原去玩,但有点麻烦,首先曲燎原需要请半个多月的假,不一定能请得下来,并且一起去的话,宋野要跟着导师一起活动,放曲燎原单独乱逛,他是绝对不可能放心的。

上学期末,导师听他说了想带家属一起去,当然是自费的,“家属”是北大法学院的在读学生。

导师说:“学法律的,那IEEE的会议,人家肯定不感兴趣,参观高校可以一起嘛,参观团里多报一个名就行了。”

宋野本来只是想说带人去玩最后那几天的空档,没想到还能有这种意外之喜,马上告诉了曲燎原。

更以为的惊喜是,请假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法学院研二课程已经没研一时那么多,进入了搞论文的阶段,去美国半个月影响倒也不大,关键是北大学生蹭清华参观团去参观美国高校,这种事???

“太有意思了。”曲燎原的导师准了他的假。

第196章 养了什么狗和曲燎原你不是人

十一月中的旧金山比北京要暖和很多, 阳光也不刺眼, 正是令人舒服的温度。

刚到的两三天里, 宋野随着导师和博士师兄去参加会议,曲燎原就自己一个人,在加州西海岸的金秋里, 睡觉倒时差。

等会议结束后,一行人去参观湾区的名校,清一色都是工科生, 自动化专业的、电气工程专业的、动力工程与热物理的……法学生曲燎原乖巧如鹌鹑地跟在后面, 不想惹人注意,怕给宋野丢脸, 更怕对方高校接待的师生突然与他互动,美国佬未免也太热情了, 他的口语垃圾得很,而且对方一开口就聊很多工科名词, 他能听得懂才有鬼了。

在他后面的一个高个子男生问他:“同学,你一直往后退什么?没看别人都往前挤。”

曲燎原十分尴尬,低声道:“我是家属, 学法的, 来凑热闹玩的。”

那男生恍然道:“哦……就是你啊,我知道,北大法学院的。”

曲燎原以为是这团里只有自己一个来蹭团的,所以别人才知道他,问道:“同学, 你是学什么的?”

“导航制导与控制,研三了。”男生道。

曲燎原和他聊了几句,听他说本科是哈工大的,为了表示热情,说了自己听说过的东西:“师兄,你们学校机器人技术很厉害啊,我高考那年夏天,09年吧,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就是你们学校拿了冠军。”

男生说:“对,在东京比的。我当时就是哈工大竞技机器人队的队员,五场全胜,其中一场是我拿下的。”

曲燎原:“……哇。”

亲眼见到世界冠军了!啊!!!

男生却一脸佩服地对他说:“你家属太牛逼了,才研二就发了三篇SCI,他平时回家都干什么?”

曲燎原瞬时膨胀,背着手,下巴也抬起来了,道:“也不干什么,养花,养狗。主要是他从小就比普通人聪明。”

那天参观完回去的大巴上,宋野莫名其妙地被几个同学问:“听说你养狗了?什么品种的?怎么没见你晒过?”

宋野养了十几盆花,多数是好活的绿植,放一次假回来换一批,另有一盆茉莉,是这学期开学九月份新买的,他抱回来的时候结满了花苞,曲燎原司法考试那阵子,每天进门就能闻到满室的茉莉清香。

他很少在社交网络上晒私人生活的,也没晒过他养的花,回北京读书以后就几乎不玩脸书了,微博也很少用,朋友圈里每周分享两三次学术文章的链接,好几个月才有可能发一次和自己生活有关系的内容,上一次还是七月份在南京,晒了一张自己和曲燎原在乌衣巷的合影。

所以,谁说他没晒过“狗”的?

曲燎原也不怎么在社交平台上晒这个那个,但比宋野还是要好一些,隔三差五会发一条,说说自己的近况,又去哪儿玩了什么。

他把朋友圈当成和朋友们沟通的美好桥梁,许多久不见面、有了各自的生活、没事轻易不再私聊的老同学老朋友,互相看看朋友圈,知道对方现在一切都好,心里或大或小的牵挂都有个着落。

高校参观学习环节结束,明天起就是自由活动时间了,跟各自导师走的有,去找朋友玩的有,剩下零散几个人在当地没朋友,也不想跟导师的,相约一起玩几天的也有。

到这时候,曲燎原才感觉出来,自己这“家属”的真实身份在别人眼里可能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不然为什么都没人叫他们俩一起?

别人都有别人的安排,他俩接下来几天的行程,宋野已经做好了攻略,曲燎原负责放心地跟着玩,顺便阻止不辨南北的宋野走错路,就行了。

回到酒店,他把在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拍的几张照片分享在了朋友圈里,很谨慎地没有拍到参观团里其他人,只拍了他自己和他旁边宋野的侧脸。

发上去以后,朋友们和同学们纷纷点赞,西南政法留校读研的江波留言问:【还没放假就去玩了?巴适得板,安逸得惨】

公安部在职人员尚扬对普通公民曲燎原发动了网络喷子技能:【曲燎原你多大脸,也敢和宋哥哥这盛世美颜合影了?】

在加拿大留学的刘晓晓:【顺路来温村吧,我带你们玩啊】

中国传媒研一新生康明:【为啥不带我?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流泪]】

还有其他同学问:【你们要去斯坦福读书了吗?】

曲燎原挨个回复他们,边回复边忍不住笑,朋友们都太可爱了。

宋野挨着他看他的手机屏幕,问:“这个问你留学的是谁?怎么还写繁体字?”

曲燎原说了个名字,是宋野在港大时的一个同学,内地人,本科毕业后去了墨尔本继续读研。

宋野匪夷所思道:“你为什么有他的微信好友?我都没有。”

曲燎原想了想,说:“我也忘了怎么加的。”

他微信好友有七百多人,不可能记得清楚每个人都是怎么加来的。

“这人长什么样来着?”宋野能记得名字都不错了,长相一点都想不起,道,“他朋友圈有他自己照片不?给我看看。”

曲燎原吐槽道:“这是你同学,你可真是……”

他翻了翻找出来,给宋野看,是个戴着厚眼镜的微胖男生,标准宅男长相。

宋野道:“不错。”

曲燎原:“???什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