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十年,当一支考察队登上这个小岛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情景使他们大为惊讶:这些岛上的居民竟然凭着记忆力,用草木扎成了一个飞机模型,并在这个飞机模型前修了一条像飞机跑道一样的道路。不仅如此,这些居民每年还在飞机模型旁举行隆重的宗教祭祀活动,眼巴巴盼着那些驾着飞机的"神"能再一次光临小岛。无疑,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及飞机都成了小岛居民心目中的"神"和"神器"。那些年老的人,每当祭祀时,就会向年轻的一辈讲述这样一个"神话":某年有一些神人,骑着飞龙,来到了这个岛上………

  从这个真实的造神过程中,我们该怎样去认识占老的神话和古老的神呢?

  玛雅文明的消失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谜案,专家们无论如何搞不清楚,那些聪明绝伦的玛雅人为什么要抛弃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巨大文明,而远迁他地呢?为什么这些迁走的玛雅居民没有将其文明继续发扬下去呢?………

  玛雅文明故地的玛雅人后代们,现在居住在南美洲,他们身上已经再也看不到祖先身上那种灿烂的光芒,而是日复一日平静地生活着。只是有一件事情使科学家奇怪,就是从玛雅文明故居移来的玛雅主神。这个"主神"究竟是什么样?为什么这么神秘兮兮的?经过不断地争取、交涉,玛雅的祭师们终于同意好奇者下去看一看的请求。

  当考察者在祭师的带领下来到"主神"面前时,他们的惊愕是难以形容的,所谓玛雅"主神"就是两个驾驶员模样的人在搬动着许多复杂的仪器,说穿了,这是一副宇航船中的真实情景,两个宇航员穿着怪异的服装,正在驾驶着宇航飞行器。整个画面被雕刻在一块巨大的石块上。这就是玛雅的"主神"。

  再让我们来看几则实例:20世纪20年代,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德森,在我国甘肃一带进行考察时,在宁定(今广河)发现几件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类型的陶塑半身神像,其中一件为圆头、长颈,下部切成齿状,并满饰彩绘。最引人注目的是这尊塑像的额顶有两块对称的圆镜饰物,极似一副护眼的风镜。从整个头像观察,很像是一位神情肃穆、带着头盔的人像。从这尊塑像所属的文化类型看,它距今至少有4500多年的历史(见图一)。  

(图一)

  1959年,考古学家在浙江省海宁的马家浜遗址发掘出一块陶片,上面刻有一个似猿似人的头像,外面显然套有一个封闭式的头盔,其右侧还有一带状装饰物,可惜已残断,不知连接于头盔的何处(见图二)。

  (图二)

  大家知道,虽然头盔的历史很久远,它作为古代士兵的防护用具而被广泛使用,但古代头盔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功能上都与现代头盔有很大的区别。从图二上我们可以肯定,这些头盔并非是古代头盔,从造形上看它与现代头盔十分接近。因此,它不该出现在距今4500年以前。原始人是根据什么来塑造这些神像的呢?当然,有人会用"想象"这个词来搪塞,但我们却不敢把这些作品仅仅用"想象"来解释。

  在日本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情。日本青森县龟丘这个地方曾出土了一个土偶神像,活像一个穿着宇航服的人。一位名叫查伊希的美国船员得到了这些土偶神像的照片以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寄给了美国宇航局,没有想到美国宇航局竟然给他回了信,信是这样写的:"我们对您来信中提到的有关宇航服的假说,抱有浓厚的兴趣。……我们通知您,您寄来的照片中的通讯设备。眼镜框的安装、柔软的接头装置等有关部分……都被采纳,并付诸宇航服的设计方案中。"要知道,这个土偶神像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东西,距今已有5000多年。你能说这是5000年前原始人凭借想象创造出来的东西吗?不,决不能。这个小小土偶神像的背后肯定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数千年来,它默默地想告诉人们一些什么东西呢?难道我们依旧可以不闻不问吗?

  如果说以上的例子还不能确切说明什么,那么在意大利勃来西亚地区发现的史前时代壁画(见图三),就已经相当明确地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身穿宇航服的外星人,或者是一个高智能的机器人。如果我们再问:"神是什么?"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图三)

  事实上,像以上这些违背思维规则的雕像和壁画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比如,复活节岛上数百尊神情肃穆的巨型石像,人们至今不知,它们的头上为什么都戴着一个巨大的石帽?还有埃及金字塔旁怪异的狮身人面像。只能肯定的一点是,原始人在创造与绘制这些形象的时候,并非用来消遣,也非用来表达某种美术思想(否则不会有如此浩大的工程),而是怀着极为虔诚的心情,把它们当作崇拜的对象,即原始人是在表达意念中的神。

  德国语言学家史密特神父早就注意到,在印。欧民族的宗教中,至上神(天主)一词的语根都是照耀的意思。实际上,世界许多民族的神都来自天空,或与光明、闪电等意思相连。比如,《圣经》中上帝一词在古希伯来语中就是"来自天空的人们"。中国上古时没有对"神"字作具体解释,但以另外一个假借字"申"来表示,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申,神也。"在甲骨文中"申"字被写作"",像一个闪电的形状,这表明,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把神与天上闪电、火光之类的东西相联,与印欧语系中"神"这个词的语根完全一致。我们取出原始神话中"神"的几个特点:天空一闪电一神,把它们联系起来就是:神驾着一道闪电,从空而降。最具有代表性的表述是《圣经·马可福音》里的记载,耶稣说:"人子从云中来,带着巨大的力量和光耀。"这很容易使我们联想起正在降落的宇宙飞船。

  神来自天空的思想,还表现在世界各民族的宗教仪式上。中国最古老的宗教形式要算天帝崇拜,其最高仪式就是泰山祭天。为什么非要去泰山祭天呢?泰(太)山祭天是取其形高近天之义,这个思想从很古时就有。《礼记·祭法》曰:"潘柴于泰坛,祭天也。"泰在此处不是指泰山。而是指高坛之意。后世皇帝祭天的天坛一般都是平地起高,以符合远古"泰坛"之义。

  不但中国如此,几乎世界所有民族的祭坛都是平地起高,像最近几年发现的基督教的古祭台。如果这个仪式再往上追,可以追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比如说,考古总是发现,早期的原始人大多数居住在山上的洞里,像中国的山顶洞人、德国的尼安德特人。以前,人们总是这样来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原始人防御自然的能力差,只好栖息于山洞中以避免野兽的侵袭。但后来的考古发现却证明,这些山洞与其说是居住地,还不如说成是集体的宗教祭祀场所,原始人是怀着一种十分虔诚的心汇集到山洞中,以祭祀他们心中的神。而选择山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山洞近天。在苏美尔人的古城中,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座梯形塔,名叫"齐古拉特",这个梯形塔的作用是用来祭拜神灵的,之所以用塔,也是取近天之意。

  此外,世界不少民族在祭神时,不但要在高台上,而且要使用火,像美洲的一些印第安部落,每祭都必须有火。中国唐代时,曾从西域传过来一派宗教,名为"拜火教",其祭拜神灵时,必在高处举火以祭。

  1988年9月,德国人类学家威廉·谢尔盖曾深入巴西境内的亚马逊河流域考察,在原始森林中,他发现了一个至今十分落后的古老原始部落。该部落祭拜的神灵称为"天空之神",是一块用石头雕刻的人面石像,样子十分奇特。当谢尔盖向部落长老询问时,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告诉谢尔盖,据本部落流传下来的神话说:"天空之神,是由天外的使者带来的。"

  20世纪30年代,法国探险家在非洲马里共和国境内发现了古老的达贡人,并第一次将达贡神话《浅白狐》一书介绍给读者。在这部书里讲,达贡人的大神是阿玛神,但来到地球创造世界的却是阿玛神派来的另外一位神灵,他叫霍英神。《浅白狐》写到:霍英神来时是驾着一只船。船悬在铁链上,然后按阿玛的命令出发,飞向空中的一个大洞。霍莫的船是从"波·多罗"(即是天狼星,距地球8.7光年)诞生生命的那部分太空上路的,他要把这生命转到地球上。接近地球时,船在空中绕地球飞了8次,就像一条连接天地的巨大彩虹,它从东飞到西,不是往南或往北偏离轨道。它绕着自己的轴旋转,并沿"双螺旋线"降落,自转借助于"旋风"的力量,风是从船的体内往外,通过具有风的形状的洞口钻出来的。落地时,船划过污泥,船体在地面撞出了一个大坑,灌水后,就成了杰波湖。

  读完《浅白狐》记载,我们分明感觉到它在讲述一艘太空船来到地球的整个经过,这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神话",它再一次证实了我们对神话的认识:神话是口述历史的一种形式。同时,它也再一次证明,神话中所谓的神,都来自宇宙--天空中的高级生命。

  《众神之车》的作者丹尼肯在罗列了许多证据后,直接了当提出了"上帝是个宇航员"的观点。他认为,在远古时代有一批高智能的外星人驾着宇宙飞船来到过地球,原始的地球人被宇宙飞船推进系统的巨大闪光和轰鸣所震撼,把他们称为神,编人神话中,保留在雕刻和壁画之内,这就是神的起源。

  我们通过对神话的系统分析后认为,当"神"来到这个地球上的时候,地球根本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人,只有许许多多地球上的各种动物,是神创造了人。当"神"与创造出来的人类相处了一段时间后,"神"离开了人,神话是对这种记忆的记载。这个推论也许符合全人类神话的一贯性。

        第五节 中华文明

                    --尚未开采的金矿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的文化源远流长,有5000多年的历史;它的内容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现代所谓的东方文化,应该是以中国古代文化为核心,以印度等文化为辅助的一个区别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文化体系。

  现代社会的发展将许多东西给搞乱了,比如说,什么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不好回答。

  一种回答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造自然能力的强弱,是判断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志。事实上科学和技术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方式,它有哲学上的内涵,它是人类几千年来文化、心理、历程的总结;技术是人类解决生存问题、社会问题、人与自然问题的手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它甚至是人类解决道德问题的手段。

  从科学史的角度看,目前人类社会的科学正在向无目的、无秩序发展。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科学的本身既是哲学的体现,也是产生新哲学的基础。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盲目的,也是极其危险的。自从马克思以后,西方世界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在总结当代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哲学思想。因为科学越发展,学科的区分也就越细致,没有一个人能够在一生中穷尽所有科学,甚至连一个学科都未必能够通解。这样一来,本世纪这100年的科学成果无人总结,因而也就没有了新的哲学。我们是生活在没有哲学的时代。现代各大学所谓的哲学家,统统都是名词解释的专家,目前他们还不可能产生什么新的哲学思想。

  目前的科学在没有先进哲学的统领下呈现出"苍海横流"的局面,人们不知道这样发展下去的科学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比如生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就引起了人们的议论,"克隆"技术也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忧虑。也可以这样说,科学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飞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给社会造成了无数新的问题,比如说原子能的问题、污染的问题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你能说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志吗?

  另一种回答是:社会及个人占有财富的多少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这是一个最现实的答案,因为社会告诉人们的价值观就是这样的。那么财富是哪里来的呢?根据物质不灭定律,人类手中的财富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自然资源转化而来的,你的财富越多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就越大。曾有人说,如果地球上的人都像美国人那样富裕,再给五个地球也是不够的。此话很有道理。因为人类相对于地球而言",恰恰是一种只消耗而不创造的寄生动物,而我们所谓的创造对地球大家庭没有丝毫的贡献,都被我们自己统统消耗掉了。

  这种回答没有考虑一个问题:你是站在什么角度来谈这个问题的?如果你仅仅站在人类至上的立场,地球是你家后花园,这种回答也没有什么错;如果你站在人类是地球的一分子,我们与其他动物共享一个地球的角度看,那么以上的回答就大错而特错了。如果在70年代以前,这个问题根本没有争论的价值,但70年代以后,当我们发现对环境的破坏要殃及子孙后代的时候,我们再也不可能坚持这样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准了,因为害怕死了以后无人怀念我们。

  假如科学技术与社会财富不能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那么人类社会的进步应该由什么来代表呢?我们认为那就是文化,一种更加合理的文化体系,在这种文化体系中,不但要反映人类的需要,而且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以人类为核心的文化体系,而需要一种以地球自然和谐为核心的文化体系。

  这样的文化体系去哪里寻找呢?有人问:能不能从现有物质文化体系当中变化出这样的文化?我们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种变化十分巨大,它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开始变化,这等于是否定了6000年来人类所走过的道路,因此它接受起来相当困难。

  或许有人会问: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是否曾有过接近的文化体系存在?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方文化体系。

  我们这样的说法可能会引起不少人的反感,认为这是地地道道的民粹主义。事实上近一些年来,已经有不少人在反对民粹主义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再谈,这里只说一点,反对民粹主义者应该好好研究一下中国古代文化,如果没有研究通,就没有资格充当反民粹主义的先锋。比如说中国远古神话,就是一个尚未发掘的金矿,当古希腊神话走向世界的时候,反民粹主义者可曾想过中国远古神话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吗?事实上中国神话远比古希腊神话更精彩,而且比古希腊神话含义更丰富,但为什么中国神话在世界上没有古希腊神话有名呢?在反民粹主义的同时,是否该想一想:我为民族文化做了些什么?

  中国远古文明有两大特点:

  第一,中华民族自古就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历史上先后出现了数不清的民族,他们在社会的发展与动荡中逐步融合。因而,中国文化不单单是哪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是众多民族文化的综合体,所反映的地域面积十分宽广,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优势,世界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文化是无法比拟的。例如,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下游的一个狭长地带,印度文明集中在恒河流域,而巴比伦文明则以幼发拉底河及底格里斯河为其依托,它们所反映的地域面积都十分狭窄,所容纳的民族也很有限,无法与中国文化相比。

  第二,中国从地形特点看,具有几乎全封闭的特征。它的东部和东南部是浩瀚的太平洋,而当时太平洋上没有过分强大的民族,不可能从海上攻人中国;西部是由帕米尔高原和塔克拉马干沙漠组成的一道自然屏障;西南部地区是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和雄伟的喜玛拉雅山;南部是江河纵横、地形复杂的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北部是著名的蒙古高原和瀚海戈壁。从地理上看,中国与外界的交通十分不便,四处受阻,但正是这种全封闭的地形特点,保护了中国文化免受外来入侵,在历史上从未发生过毁灭中华文明的大规模外敌入侵事件。一些较小的游牧民族虽然时常从东北或西北两个方向南下,但力量都有限,不构成太大的威胁。

  然而,埃及、印度、巴比伦文明却没有中国这样幸运,区区地中海挡不住外族的入侵,四周的山区也挡不住游牧民族的铁蹄,所以它们在外族的入侵下都过早的衰败了,中断了。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惟独中华文明绵延至今,它既有独立性,又有一贯性,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因此,中华文明浑身都是宝,它在许多方面都比世界其他民族优秀。就拿神话而言,世人都知道古希腊神话,实际上中国神话远比古希腊神话更有价值。

  从时间上看,中国神话比古希腊神话更久远,因为我们的神话没有断裂,它从传说里的古神一直到文字出现,是世界上时间跨度最大的一种历史记载。

  从形式上看,中国神话基本保留了它原始的面目,与古希腊神话相比,很少有后人文学化的痕迹,所以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史前人类十分可贵的资料。

  从体系上看,古希腊神话是经过后人几百年的整理加工后形成了现在的体系,在整理加工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神话的失真,而中国神话不需要后人的加工整理,它本身就是一个逻辑严密的体系,它是以"天神话"为核心的神话体系。

  从内容上看,中国神话既包含了许多民族的神话,也融合了许多不同民族的文化。因此,不论从反映的地域上,还是从内容上,它都是世界内涵最丰厚的一种文化形式。

  可以这样说,由于中国神话以上的几个特点,因此它不单单是中国史前最宝贵的资料,也是全世界人类史前历史的最有效记载。如果要研究人类创造文字以前的历史,中国神话将是不可多得的最直接的原始资料。

  在其它方面,中华文明也有世人意想不到的伟大成就。比如说,中国的中医,那就是世界的一大谜,它的成就可能远远超越现代医学的一切成就;再比如说,中国道家的哲学思想,从当前来看,也许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一套哲学思想,至少道家保护自然的思想体系就比目前的环境保护思想先进了几千年,等等。关于中国文化的优势,我们在以后各章都要涉及到,这里就不多说了。

  然而,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一种文化形式却不被我们自己重视,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免遭外来入侵的毁灭,却被自己多次破坏。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中国文化上的一大悲剧,许多涉及自然科学的书籍被焚,而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士则被坑杀,一些幸免于难的人流窜山林,因为失去了书籍,只好靠远古时口口相传的形式,将记忆中的知识保留下来。西汉建国以后,千幸万苦搜集到3390卷书,王莽末年又被焚烧。东汉刘秀政府经过近百年的努力,使文化事业有了新的起色,但董卓人长安,愚昧的士兵竟拿书籍做"帐囊"。在以后的军阀混战中,凝聚中华文明的书籍"扫地皆尽"北魏时,国家图书馆搜集到了近3万卷书,但在惠、怀之乱中又"靡有孓遗";东晋南方社会比较稳定,国家图书馆藏有7万卷书,然而"周师入郢,咸自焚之"。唐前期搜集近10万卷图书,毁于安史叛军。以后历朝历代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这其中还不算出于政治目的遭禁被毁的书,也不算自然灾害中被毁灭的知识

  第二,我们自己并不重视研究,甚至还出现了许多限制人们研究的规定,这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这一个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十分迅速,各种研究方法、手段不断成熟。按理说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占代文化的研究应该是有大成果出现的。但奇怪的是,许多年的研究使人失望。比如说.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一直没有摆脱清代末年考据学的套套,史学理论落后,方法陈旧,所以几十年来.学习历史的人所看的经典书籍,还是三四十年代那一批学者的著作。现代的史学界几乎没有什么突破,炒冷饭、钻牛角,有的甚至胡说八道,一派没落的景象。这种没落好像具有传染性,神话学的研究、宗教学的研究、哲学思想的研究等等,都难如人意。

  让我们放弃一切无聊的争执,以一种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以一种更加平和的态度,来对待一切善意的研究。科学需要宽容。

  本书的立足点就是中国上古神话和中国的神秘文化,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挖掘,配、现代全新的考古发现及最新科学成果,对人类历史上许多未解之谜,像史前文明的形成、断裂,大洪水的发生,十日并出,太阳消失,人类神秘精神现象等,作出一系列全新假设。从以上的资料里,我们发现了中华远古文明中有太多的秘密,

第二章 中国神话的秘密(一)

  中国民间最有影响的古代宗教是"天崇拜",但这个"天";又是什么呢?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去崇拜虚无缥缈的天空呢?原来,中国天神话中的"天"、甲骨文中的"天"与现在的天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那是一个有形有体的天--它就是现在天空中看到的月亮。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假设。

  第一节中国人奇怪的宗教心理

  首先申明,我在此谈论的宗教心理问题,是指中国的民间宗教心理,因为本人的博士论文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民间信仰,对宗教的其他问题没有深入研究,故不敢妄加评论。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世界上不同民族的人,几乎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宗教心理,或者说是宗教需要吧!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在表面上被现代科学紧紧包围着,像塑料制品、化学制品、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汽车、飞机、火车、电脑……等等几乎侵入了我们每一个生活空间,但奇怪的是,这些科学的成果仅仅使我们的外表科学化了,而在骨子里,我们依然是宗教的。英国的保罗曾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

  说到宗教心理,全世界各民族都不相同,其中,中国人的心理更是奇怪,它与全世界各民族不但不同,简直就是背道而驰。

  世界上除道教以外,最有影响的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这些宗教都信仰一个主神。而中国的宗教信仰中,没有一个大神可以长期一统天下,甚至,我们中国就没有出现过单一的神。中国的本士信仰从历史上说就很杂乱,有信道的、有信佛的、有信基督的、有信伊斯兰的,还有信一些精怪的,像中国历史上的"淫祠"。在中国,最灵验、最有名气的神,统统都是小神,比如,玉皇大帝的地位够高吧!但有多少人对他祭祀礼拜呢?很少。相反,在民间,玉皇大帝的香火远远不如城隍庙。可城隍是个什么神呢?它只是一个小地方的土地神,真是"县官不如现管"。如果调查一下中国人究竟信什么,你就会发现,中国人信仰的太多了,甚至连一些气功也被发展成类似邪教的东西,而且每一个地区都有每一个地区信仰的神。仅就这点而言,中国人与西方人是很不相同吧,在西方,除了挂在十字架上的上帝,你几乎看不见其他神。

  除中国以外,任何宗教都在向人们推销美好的天堂,上帝曾一本正经地说:你只要信我,我就让你人天堂。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西方宗教主要研究人死以后的问题。

  中国的民间宗教根本不研究人死以后如何如何,而是在努力研究人怎样才能不死呢?!为了不死,中国人几乎把办法想尽了,炼金丹、求仙药、房中术、辟谷食气,甚至,连中国本土医学--中医,也是一种养生医学。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不可能不死,祖辈死了,父辈死了,人就是在死亡当中延续下来的。但是,一代又一代人死亡的事实,并没有削弱中国人求长生的愿望。在肉体不能长生的情况下,中国人转而追求精神上的长生。

  祖先崇拜对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每逢清明、春节,我们的父辈都要带着我们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在祖先的灵位、墓地摆上一些供品,烧几张纸钱,焚几株线香,哀思随着袅袅的轻烟,伴着声声的抽泣,在空中远去,远去,一直到达灵魂的世界。现在许多人已经不理解祭祀的真正含义,总认为祭祀就是表达亲人的思念。实际上,祭祀的真正含义是追求长生的愿望。

  当我们的父辈领着我们祭祀时,不仅仅在于提醒下一代要牢记自己的祖宗,更重要的是,父辈在为我们做榜样,意思是说:小子你看好了!今天我领你来祭祀我的父亲,那么我百年之后,你要带着你的儿子来祭祀我。这样,中国人虽然在肉体上死亡了,但却在祖先崇拜之中获得了永生。逢年过节要尽孝,家中发生大事要告祖,有了困难要祈祷祖先,祖先与儿孙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某种方式的永生。

  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宗教心理与西方人真是有太多的不同。西方人为了死后可以进天堂,跪倒在一个神脚下,猛劲叩头;中国人为了求长生,急急忙忙这拜一下佛祖,那拜一下老君,一转身又跪倒在关公的神像前。但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样一种心理,目前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中国人有没有宗教信仰呢?有,甚至可以说,中国的宗教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宗教。因为中国人什么都信,什么都拜。世界上任何正统宗教只要传到中国,中国人都信,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等都是从域外传来的宗教,都有市场。除正统宗教以外,民间信仰最多的是大大小小的邪神,也叫"淫柯"。山神、土地、精怪,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草木,活着的好人,死去的坏人,没有他不信的。常常是刚刚拜完菩萨,马上又拜老君,在回家的路上可能还要去一趟土地庙,回家以后又给祖宗灵位上一支。裔。

  在说到中国人的宗教意识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发现许多事例。一个人晚上做了一个恶梦,一旦惊醒,他会不自觉地吐一口唾沫。这个举动来自一种古老的宗教禁忌,这本身就是一种宗教意识。当一个人的眼皮突然跳动时,他会马上想到:是祸?还是福?这也是一种宗教意识的表现。

  这些年来社会上流行气功,许多人都去练气功。实际上气功对人的功能是值得怀疑的,许多当时曾红极一时的功法消失就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气功热却没有因此而消失,一种气功功法完了,另一种气功功法马上会顶替上来,信奉者依然热情高涨,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气功热的背后是一种宗教情绪,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已经把气功看成了某种宗教形式,它可以部分满足人们的宗教需求。一些人聚到一起,相互传递着一些带有宗教成分的信息,很容易形成一个宗教小环境。

  中国人的民间宗教信仰态度比较复杂,举一个例子,宋代新昌县有一年发生大旱灾,县衙中有一个主簿,名叫杨元光的人,他带着一帮人到白鹤祠祭祀,祈求天降大雨,解除黎民的旱灾。他跪在地上,诚心诚意祈祷了一遍,可天上还是晴空万里,连一丝风也没有。杨元光耐着性子,又十分虔诚地祈祷了一遍,天上依然烈日炎炎,连一丝云彩都没有。当杨元光祈祷了第三遍仍无动静的时候,一股怒火一下直冲脑门,破口大骂:你这个神算个什么东西,白白吃掉了百姓的供俸,竟然连这么点事都不办,要你还有什么用呢?骂完,他下令砸烂了神像,拆毁了神祠。这就是中国民间对宗教的典型态度,灵则信,不灵则毁,一点面子都不给。再举个例子,南朝齐梁时期,有个人叫张融,临死时遗命"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大家知道,《孝经》是儒家的东西,《老子》是道家的东西,《小品》、《法华经》是佛教的东西。他想告诉人们:我什么都信。

  山西太原东面有一座山,唐朝时叫崖山,每当这个地区发生大旱时,当地人就放火烧山,熊熊的烈火,滚滚的浓烟腾空而起。这就很奇怪了,天旱时不应放火,因为水火是不相融的。但当地人有当地人的说法,据传说崖山的山神娶了黄河之神河伯的女儿为妻。这样一来,放火烧山就有道理了,大火一起,黄河之神总不能看着自己的女儿被活活烧死吧,父女情深,必然会带着黄河之水来救女儿,这样,大旱不就能解除了吗?我们在佩服当地人聪明的同时,也真有点哭笑不得,这算什么事?这就好像黑社会的"绑票",打个电话告诉她的家长,你再不来我可就"撕票"啦。千万不要认为这仅仅是个特殊的事例,中国古代历来就有这个传统。《山海经》中就有"女丑曝尸"的记载,女丑是个巫师,天上十日并出时,大地一片焦枯,大约是女丑没有祈来雨水,就被族人推进太阳下活活晒死了,人们是这样想的:巫师不是可以通天神吗?晒我们你可以不管,晒你一下看你管不管,没想到一下子就给晒死了。可见,这种心理是中国人固有的。

  有人说,因为中国人在农业经济中变得很功利,有用就去信。也有的人说,中国人重实际,不重虚幻,相信自己,不相信鬼神。这种解释我们能满意吗?全世界农业经济的民族,绝非仅有中国,那么,他们对宗教是否也很功利呢?当然不是。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中国人相信众多的民间宗教,这说明中国人有很强很强的宗教意识。中国人对众多的民间宗教心态复杂,这说明这些宗教形式表达不了中国人的宗教意识。这样一来,在强烈的宗教意识下,中国人什么都信,造成了宗教的繁荣。但中国的宗教意识又很特殊,现有的宗教形式都不能充分表达它,所以导致中国人以上的表现。

  当中国的宗教意识找不着体现的形式时,它就会反过来崇拜实实在在的自己,实实在在的生命过程,这就是中国人追求长生不老的根源。为什么要长生呢?最终还是为了寻找精神的寄托,寻找潜藏在我们内心的那个神灵。如果找不着,我们将死不瞑目。多么悲壮的追求,多么沉重的责任,它不仅仅是对中华民族的责任,也是对整个人类的责任。否则,我们将不知道生存的意义,不知道人类的终极目标,不知道我们是谁。

  也许有的人会说:不要净说大话,我们本来没有这么伟大,追求长生就是因为怕死。说这话的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有很深的误解,如果仅仅因为怕死的话,中国人应该像西方人那样,去建立一个美好的天堂,以此来安慰颤抖的灵魂。说穿了,全世界的人都怕死,白种人、黑种人、棕色人,在死亡的面前都会恐惧。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仅仅在中国形成了以长生为中心的哲学、宗教、信仰,难道说,中国人比其他人更怕死吗?

  追求长生的本身,决不仅仅是因为追求更长久的物质享受,应该把它看成是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过程。因此,中国人的长生观念里,并不重视长生的结果,而更加重视长生的过程,即生命的过程。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有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个人死后,既不想升天堂,又不想成神成仙,最要紧的是,再一次转世为人。敦煌发现了许多当时人的手迹,他们祈求神灵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亲人赶快转世为人,很少有人祈求转世后成为帝王、将相或者富商。

  有这样一个编造的故事,最能反映中国人对生命的看法。北京王府饭店豪华的餐厅,坐满了社会的上流人物,有手握重权的官员,有腰缠万贯的富翁,有博学多才的教授,有脸盘亮丽的明星……可是,就在这个不寻常的地方,从门外进来了一位身穿破旧衣服、满身散发着酸臭气味的瘦老头,花白的头发像一个乱糟糟的鸡窝,他弓着背,跛着足,艰难地走到一个座位上,从怀里掏出一个脏兮兮的纸包,打开来原来是几颗花生豆,接着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酒壶,自斟自饮起来。大家在奇怪的同时,向他射来不屑的目光。可正在这时,突然,美国总统匆匆忙忙走了进来,而且径直来到这个瘦老头身边,毕恭毕敬地鞠了一个躬,这个场景中的人物,一下子惊呆了。

  故事到此结束。我们再回头品味一下这个场景:这个老头和克林顿代表两种生活的结果,一个是乞丐,一个是总统。但奇怪的是,本故事的注意点却不在这种结果上,而在于这两种结果的相互转化上,实际上注意的重点在过程,即生命的过程。因此,中国人所注意的不是生命的结果,最吸引人的是生命的过程,哪怕这个过程中充满贫寒痛苦,激流险滩。

  《左传》文公元年记:"冬十月,以富甲围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丁未,王谥,谥之曰灵,不瞑;日成,乃瞑。"谥号是死人续存的一种表示,人死人土,惟溢号长留人间,故成公死后还对其十分介意,而对上不上天堂,则表现出一种冷淡的态度。唐前志怪小说中多有宁可偷生人世,也不愿死后为仙、为神的故事。《神仙传》载:"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至彭祖,已二千岁余矣,不肯修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不失人间之乐。……彭祖问之日,何不服升天之药。答曰,天上复能乐比人问乎,但莫使老死耳。"同书又载:马呜生遇难不死,随神人学药医,后人山合成仙药,但"不乐升天,但服半剂,为地仙,恒居人间。"

  过程的本质,在于追求与创造,重过程,就是重追求。难道不可以说,中国人重长生是为了追求、寻找某种东西吗?

  中国人追求的东西太玄妙,也太重要了,但人们相信,只要有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实践,就一定可以找到。因为,这个东西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就存在于我们朦胧的意识中,只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悟"到。

  那么,中国人究竟在找什么呢?换句话说,中国人潜宗教意识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呢?它为什么如此重要,以至使中国人要生生不息地追寻下去呢?

  这是历史之谜,也是文化之谜,更是我们心中之谜。解开这个谜团的钥匙,就在中国的远古宗教里。

  请跟随这条线索,我们一起去发现隐藏在中国上古宗教、神话中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

  第二节违背常理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