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人体性细胞(男人的精子和女人的卵子)的细胞核内,各包含了构成人体染色体的一半,当精子突人卵子内部时,就构成了受精卵,此卵子有构成一个人的全部信息。而人类身体上的任何一个活细胞核内却有构成一个人所需的全部染色体,也就是说,人体的每个细胞核内都含着再造一个人所需要的全部基因。因此,将一个原型人身上的一个营养细胞里的细胞核挖出,放入已除去细胞核的女性卵细胞当中,经过一连串的分裂、分化,使其成长为胎儿。然后将这一特殊组合的胚胎放入"代理妈妈"的子宫内,就可以得到和"原型人"完全相同的"复制人",这就是遗传学里所指的无性繁殖,严格地讲,复制人没有父母。

  复制人的技术现正引起科学界的极大争议,它涉及人类道德及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不少科学家认为,复制人的技术不利于人类的总进化。诺贝尔奖得主、遗传学家列德·波克也指出,人类的无性生殖技术不仅可能,而且会"将人类驱逐到进化道路上的混乱边沿"。所有的学王性争议都留给科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法律学家去解决,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无性生殖这一高科技为什么会出现在上古神话当中?如果我们将无性生殖这类神话,与上引汉代画像砖所表示的女娲和伏羲用高科技造人的传说联系起来,不难发现神话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它们反映了同一个内藏的主题:"神"用高科技创造了人,无性生殖的遗传学成果只是造人过程当中的一个细节而已。因此,我们认为,上古神话中无性生殖的思想来自于人类被创造的记忆。

  在"神用高科技创造了人类"这一连续的主题下,上古神话还有另一类生殖现象,那就是处女生殖。

  中国是个农业民族,对两性生殖有格外深刻的体验,动物的交配、植物的受粉,可以说原始人所得到的所有劳动成果都与两性生殖活动有关系,为此,绝大多数民族中都有生殖崇拜的文化内容,而崇拜的对象一般都是生殖器,或男性的,或女性的,这是把生殖问题神圣化的表现。因此,对两性生殖的认识,古人比现代人感受得更为深刻,这不但与人类的自身繁殖有关,而且与畜牧业、养殖业、农业有直接的关系。但奇怪的是,在世界各民族的早期神话当中,一些英雄和圣人常常为处女所生,这是一个不符合常理,但又普遍存在的现象。

  《太平御览》中保存了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伏羲的母亲华晋氏,有一天去附近的雷泽中玩,无意中发现有一行巨大的脚印,小姑娘十分好奇,就用自己的小脚去量这个大脚印,左比比,右看看,觉得很好玩。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比可坏事了,这个未婚的小姑娘竟然怀孕了,后来生下了一个孩子,名字就叫伏羲。

  同书记载,大禹的母亲不知何许人,想必是一个十分聪明漂亮的姑娘,这个姑娘总想一些美好的事情,想啊想,渐渐睡着了,梦里她觉得自己飞起来了,一直飞到天上,好多的星辰啊,突然,她看见一颗巨大的星星像一把利剑,横贯昂星,直直向她飞来,飞到跟前时,这颗星星变成了一颗火红的神珠,直落她的口中。她从梦中惊醒,觉得肚子里有一样东西在蠕动,后来生下个孩子,名字叫大禹。

  《初学记》里说,黄帝的母亲一天夜里出去漫步,满天的星后撤下一片星光,四处静悄悄的,只有微风在轻轻地吹。突然,有一道闪电横空出世,绕着北斗星急速旋转,北斗七星中的枢星迸射出一道强烈的星光,把静静的郊野照得雪亮,这个姑娘"感而孕",遂生黄帝。

  《拾遗记》说,帝喾有许多妃子,个个亮丽无比,其中有一个妃子更是奇特,她好做梦,而且经常梦见吞食太阳。说来也怪,她每次梦见吞食一个太阳就怀一次孕,这样连续做了八个梦,竟然生下了八个儿子。

  其他的还有,《史记·殷本纪》记载说,殷民族的祖先是契,为其母简狄吞食玄鸟(就是燕子)的卵所生;《春秋纬·合成图》说,尧帝的母亲庆都是与背着河图从黄河里跳出来的那条赤龙合婚而孕,后来生下了尧帝;《诗纬·含神雾》说,舜的母亲握登感着大虹而生舜。《春秋·公羊传》在总结上述"处女生殖"的神话时说:"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

  人类学家把这种处女生殖的现象,解释为母系氏族群婚制下"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事实。社会学家则将此解释为,部落酋长为了增加权威故意制造的神秘色彩。我们认为,这只是外来高级智慧生物制造人的整个过程的一部分。这些高级生命用DNA重组技术制造出早期不完善的人类,又选择这些尚不完善的人类精子和卵子,进行新的分解、组合,然后将加工好的受精卵移入早期人类的母体内,产生出下一代。经过这样不断的改造,人类的体形才不断完善起来。这样出生的后代当然属于"处女生殖",即没有经过两性交配的生殖,人类将自己出生的朦胧记忆,用"吞神珠"或吞食"玄鸟卵"等形式表达出来。我们之所以重视造人神话中这些离奇的生殖现象,是因为在这些传说里包含了我们刚刚才知道的许多先进生物技术,这决不是巧合,也不是幻想,它是原始人在没有欺骗成分下自发流传下来的,所以它的主干还是可以信赖的。

第七章 神造人的经过(二)

   第三节 人类同源的神话传说

  据调查,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的神话里,都有民族同源的传说,白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壮族、彝族等等,传说的内容大体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妇生下几个兄弟,他们本是一家人,后来因为一件事,几个兄弟分家了,老大成了汉族,老二成了苗族,老三成了壮族……形成现在的各族人民。这些神话在暗示我们,在远古时期,所有的民族都居住在一起,后来由于一件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居住在一起的人们开始四处分散,形成了多种民族,多种文化。

  从人类学及进化论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说这些神话传说记载的是人类形成初期的情况,那么人类的记忆也太可怕了。大家知道,按照进化论的观点,人类统一起源于非洲,但那是200多万年以前的事情,即使从原始社会初期算起,也有60多万年的历史。将一种记忆保存60多万年,这可能吗?请不要忘记,200多万年以前,人类还谈不上真正的文化,甚至连语言都不存在,怎么能将这种记忆保存下来呢?如果按照另外一种观点,人类是从世界各大洲分别进化而来的,那么人类同源的神话又如何解释呢?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人类同源的神话不仅存在于中国,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类似的神话。

  《圣经》记载说:"民族被统一,所有的人都说着同样一种语言。他们正打算完成他们已经开始干的事情。好吧,到山下去,扰乱他们的语言,让他们不能互相理解。"于是,主把他们驱散到世界各地。人类所要干的事情就是建造一座通天的巴拜尔塔,后来塔被毁了,人类被驱散了。

  墨西哥特尔台卡传说中也提到了人类早期聚居的事情,后来由于一场变故,大约也是在神的操纵下,人类开始分散,民族开始形成,"但他们(指人类)的语言开始混乱,他们已经变得不能相互理解了,因此,为了改变居住地点,他们向不同的地区出发了。"

  北美洲祖尼人的神话说:早期的人类都居住在一个地区的大山洞里,这个山洞黑乎乎的,十分潮湿,所以大家都不想长住下去,于是,他们分成六队向上爬。这六队人就成了六种人的祖先,黄色的、褐灰色的、红色的、白色的、黑色的、混合色的。这则神话告诉我们,最初的人类都是居住在一起的。我们相信,祖尼人创造这些神话的时候,肯定没有见过白种人和黑种人,白种人到北美洲是在17世纪,黑种人到北美洲是在18世纪。

  休伦人的神话说:创造世界的是"大者",创造人类的也是"大者",他首先用泥捏好了一个人,用树叶盖着,然后让太阳坐在旁边去烤,可没有想到,太阳把这个人给烤焦了,变成了黑色人种。"大者"很生气,又捏了一个泥人,让太阳坐在远远的山顶上来烤这个泥人,由于太远,这个泥人几乎没有烤到,而是被捂白了,这就是白种人。"大者"更恼火了,又捏了一个泥人,让太阳精心去烤,太阳这次可不敢大意,终于烤出一个令"大者"满意的人种,这就是红种人--印第安人。

  世界所有民族曾经被统一到一处,又使用着同样一种语言,我们现有的知识和材料无法加以证实。从现在所发现的旧石器(大约距今60万年-1万年左右)文化层来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不论从岩画、神话传说、生活用品、工艺品、文宇、原始宗教等,都找不到文化同一的痕迹。从地理上看,如果说欧、亚、非三大洲曾被统一,还有一定的可信度,因为三大洲大陆板块相连,但如果说美洲和澳洲也被统一,那就有点太离奇了。比如说北美洲,它不论是到欧洲还是亚洲,都有大西泽、太平洋阻隔(曾有人说,在远古时期白令海峡是座陆桥,古人类是通过这座陆桥迁移到美洲去的,但一直未能证实),在1万多年以前想横渡太平洋可不是件开玩笑的事,仅凭一个木筏或独木舟吗?

  问题是,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恰恰摆在了我们面前,世界各民族神话大规模一致的这个现实,决不是视而不见就可以解决得了,任何一个还有些理智的人都要承认这个现实,哪怕它与我们的经验和知识差距再大也不可能回避。一句话,我们必须解决古人留下的这个难题。

  首先,就是以上这些记载的真实性问题。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种资料,一种是见于神话传说和文字记载的资料,一种是考古挖掘的实物资料。这两种资料之间,几乎是相矛盾的,根本不可能互证。从逻辑上说,这两种资料不可能都真实,它肯定只有一种是真实的,但我们应该相信哪一种呢?客观地说,对于第一种资料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了,时光不可能倒流。那么似乎我们只能相信第二种资料了。但是,同样从逻辑上看,这两种资料都是孤证,因为它们既不能互证其正确,也不能互证其错误,因此也根本不存在用一种东西去反对另一种东西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在没有第三证据之前,这两种资料都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都是错误的。

  我们认为,如果以上世界各民族和语言曾经有过统一的记载是真实的,那么只能有一种解释:人类不是自然进化而来的,而是"神"的合成品。搞生物学研究的人都知道一条规律,任何新物种的出现都需要经过几代杂交,惜以强化和稳定物种新的遗传基因,然后才可以推广使用。"上帝"们在创造人的初期,由于被造的人其遗传基因和身体结构不稳定,所以在很长一澄时间里,他们曾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使用同一种语言。通过不断地改造,在人类生理结构完全稳定,即不会发生变异和退化之后,"上帝"将人们送到世界各地去生存,从此,他们的语言发生了很大的混乱,开始了各自的发展历史。由于人比其他动物更为复杂,因此这个稳定的时期比较长。同样,在这个阶段内,人们心目中的神与人生活在一起,因而形成了世界早期民族中"人神相杂"的神话,不少民族将这段时期称之为黄金时期。

  有关"上帝造人"的事实,还反映在其他神话当中。

   第四节 混沌神话的真相

  什么是混沌?混沌指的是一种灰蒙蒙,暗乎乎的状态。《淮南子·精神训》中对这种状态有几句十分形象的描述:"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窈窈冥冥,芒囗漠闵;鸿蒙鸿洞,莫知其门。"意思是:天地还没有生成的时候,它没有形象,只存在于想象当中,到处都是灰蒙蒙、暗乎乎的。关于混沌这种状态,无一例外地存在于世界所有民族的早期神话当中。

  中国神话将混沌这种状态演化成人格神,《庄子》中记载了这一神话,故事说:南海的天帝名叫倏,北海的天帝名字叫忽,中央大帝的名字叫混沌。这三个神长相各不相同,倏与忽都长得像人,而混沌的长相却很怪,他没有七窍,甚至分不出形体,就那么混混沌沌的一团,但他们却是好朋友。倏和忽经常到混沌那里去玩,混沌长相虽丑,心地却很善良,每次都非常殷勤周到的招待他们。倏和忽心里很过意不去,总想报答混沌。他们说:人有七窍,用来看呀、听呀、呼吸呀,可是混沌老兄却没有七窍,这样多不方便呀,咱们就帮他凿出七窍吧。于是倏和忽就用斧头、凿子等工具,每天为混沌凿出一窍,整整凿了七天,终于凿出了七窍,混沌也变得好看多了。可混沌却不领这份情,他睁开眼睛,看了一下这个世界,心想:这是什么地方啊,怎么这么丑恶,我还是死了吧!于是,两眼一闭,就呜呼哀哉了。

  人类的本性是向往光明,憎恶黑暗的,而混沌灰蒙蒙、黑乎乎的状态,的确没有多少人会喜欢,故而在神话中有丑化混沌的传说。《神异经》里的混沌,就是被人类丑化以后的混沌,它把混沌说成是一只像狗又像熊的野兽,有眼睛却看不见,有耳朵却听不见,有腿却不能走,空有一个肚皮却没有五脏,只有一条肠子却像一根管子一样的笔直。这个卫东西不但样子怪,而且品行极坏,遇到有德行的人,就一股蛮劲去抵触他,遇到横行霸道的坏人,他反而服服帖帖,摇头摆尾去依靠他。这种卑贱的脾气,实在是天然生成,没有一点办法可以改变它。平时没有事的时候,这个坏东西,总爱自己咬着自己的尾巴,回旋着,仰面朝天,嘿嘿地傻笑。从这个传说里,可见人们对于和黑暗差不多的混沌,的确没有多少好感。

  中国瑶族的民间传说认为,宇宙原本是混混沌沌的,没有任何东西。最初出现的是风,在风的旋涡中产生了万物的始祖。纳西族的《创世纪》说,最早的时候,天地混沌未分,只有东神(男神)和色神(女神)在布置着万物。

  古巴比伦人认为,宇宙初期,天地不分,万物都没有形成,到处是混混沌沌的大水,后来,水分成海水、清水、云雾三种形态,由水中诞生了拉赫姆、拉哈姆两位大神,他们相互配合,又生出了天神和地神。古印度人认为,宇宙本是空洞无物的混沌状态,后来有物出现,最后长成了一个大鸡蛋,一分为二,一半是金,一半是银,金的变成了天空,银的变成了大地。古希腊人相信,世界首先是混沌,其次是大地,由混沌中产生出黑暗和夜晚,又从夜晚中产生出天和白日。

  上古神话中的混沌状态究竟指的是什么?有人认为,上古的混沌传说与康德的宇宙星云假说、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很相似,而且讲的又是天地的诞生、万物的出现,所以这是人类最早的关于宇宙形成的理论模式。我们认为,这个观点很值得商榷。首先应该搞清楚,混沌神话传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是在讲宇宙的诞生吗?

  综合世界所有关于混沌的神话传说,不难看出,混沌传说的重点并不是说天地的开辟和宇宙的诞生,而重点讲生命的出现。中国盘古的神话,虽然讲到了天地的开辟,但重点却在讲盘古的诞生,而盘古又是人类始祖的化身;在瑶族的传说里,从混沌状态里也产生了万物(包括人)的始祖;纳西族的东神(男神)与色神(女神)的传说,从本质上看还是讲生命的诞生;古巴比伦的神话从混沌中产生出了造物神拉赫姆、拉哈姆,同样是说人类始祖的出现;在美洲的一些神话里,他们把混沌与造人直接联系起来,比如,在危地马拉的基切神话中,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大地上一片茫茫,朦胧不清……那时候只有天和地,太阳和月亮被笼罩着……(神)说:'这样下去可不行,特别是现在世上还没有人类存在的时候。'"于是,众神们创造了人类。

  如果抛开其他内容,单看混沌神话的主干,它讲的是黑暗的结束,光明的诞生,即从黑暗走向光明。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它强调的是一种感觉的变化,而不是客观实在的变化,也就是说,只有人的意识才能感觉到这两种状态的变化。澳大利亚是一个与世界其他地区完全隔绝的岛屿,在当地土著居民中有这样一个传说:在世界混沌未开的时候,大地上一片寂静,完全被黑暗笼罩,但并不是没有生命,所有的生命都在睡觉。大神拜艾梅一开口说话,就唤醒了大地,造物神彝神醒来,漫长的黑夜结束了。这则神话明确告诉我们,混沌的结束是在人的感觉上,人从睡梦中醒来,就告别了混沌状态。在北美洲印第安人的传说里,几乎都有同样一个意思,人开始时住在海底或地底下,那里很黑很黑,到处乱哄哄的。有一天,人们偶尔发现了一条通道,顺着这条通道,就来到了阳光普照的大地。这个传说与我们列举的混沌神话极为相似,当人们从地底下来到地面上,就结束了黑暗,开辟了光明。它再一次证明,生命是从混沌中走出来的,人类曾经历过一个从黑暗到光明的过程。

  混沌状态与造人究竟有什么关系?或者说,混沌状态与我们的假设有什么关系呢?人与其他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人有精神和意识,假如仅有一个形体而没有意识的话,人就不称其为人,而只是一个两条腿的动物而已。古印度的《广林奥意书》认为:"世界的开端是灵魂,只有它才具有人的形式。"意思是说,如果光有一个形体而没有意识的话,这个世界再好也感觉不到,猪绝不会有"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之类的概念,因为它没有意识。因此,形体和精神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感知、欣赏、赞美世界的只是精神,而不是肉体,你的手决不会告诉你:啊!玫瑰花真香呀!它只能告诉你一些低级的感觉,比如像热呀、冷呀、硬呀、软呀等感觉。

  我们认为,混沌传说的起源,并不在于对宇宙天地开始时的解释,而在于人被创造时的记忆。从黑暗到光明的变化过程,才是这种记忆留存的关键,它是人被创造时精神和肉体不同步造成的。

  在上古造人的神话里,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神在创造人的时候,并不是灵与肉同步进行的,而是先造好了肉体,然后才给这个肉体注入了精神和意识。比如,在上引黄帝造人的神话里,黄帝给了人生命,众神给了形体,最后才由女娲"七十化"给了精神。《圣经》也有类似的记载,"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内,他就成了有灵的人。"上帝吹的这口气,是在形体造好以后注入的灵魂--精神和意识。澳大利亚关于造人的神话是这样的:大神拜艾梅只有精神和智慧,但没有形体,于是,他决定造一个可以接受他精神和思想的生物,他说:"我需要创造一种全新的动物。"因此创造了人,造好人之后,又把自己的一部分精神和意识注入到人体中,人才有了灵魂。

  灵魂和肉体不同步的结合,从而导致了混沌的结束和光明开辟的感受。换句话说,当宇宙高级生物造好了人的形体之后,并没有马上注入意识,此时的人只是一个有生命的肉体,他没有灵魂,即没有高级感知系统,不能有效感知世界。但是,肉体生命已经具备了低级感知系统,例如触觉、味觉、视觉等,可是,这种感知的结果是粗糙的,影象是模糊的,类似混混沌沌的状态,活像一个植物人或人的昏迷状态。突然,宇宙高级生命赋予了人高级感知系统--意识,人踊下子从无意识的黑暗世界,来到了有意识的光明世界,就像一个昏迷、沉睡中的人突然醒来一样。天和地在人们意识中出现,就好像是突然出现的一般,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感受是那样准确细腻。这个刺激太强烈了,以至深深埋在人类的记忆深处,并转化为遗传基因里一部分信息,世代遗传不忘。这就是人类第一次开天辟地神话的由来(从混沌中开辟出天地)。上引《庄子》中倏和忽为混沌凿开七窍的过程,正是使肉体生命具有意识的过程,意识出现(七窍凿开),混沌的状态也就随之结束(混沌死了)。

  因此,混沌的神话决不是宇宙形成的理论模式,它包含了十分强烈的感知性,这只能与人类本身的感知经验有关。也就是说,混沌神话是人类感知后的记忆。宇宙形成,是一个遥远的话题,人类根本不可能对其有任何直接感知的经验。所以,以上对世界范围内混沌神话的解释,几乎是唯一的解释。

  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一瞬间的强烈感受,深深贮藏在人类的潜意识中,并对人类文化及社会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民众有一种十分奇特的心理,对什么都不愿作明确的肯定或否定,而喜欢模模糊糊的思维方式,可能、也许、大概、大约等词汇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思维当中。这决不是个别现象,它反映着整体文化的某种特点。儒家的中庸之道就具有这种思维的特点,另一个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

  道教讲"道",那么什么是"道"呢?按道家的说法,道就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东西,《老子》第二十一章有几句十分含糊的话,"道之为物,椎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究竟"道"是什么,读完后反而使人更糊涂了,只知"道"就是"恍惚",那么"恍惚"又是什么呢?看的人真的忧恍惚惚起来。实际上,老子自己都不知道"道"是什么,只好模棱两可地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如果我们大胆将老子所说的那个恍恍惚惚、窈窈冥冥的"道"与上古神话里那个灰蒙蒙、暗乎乎的混沌状态相互联系起来,人们就会突然发现,"道"和混沌是那样相似,完全可以说老子所说的那个"道"就是混沌。关于这个推论还有一条证据,道家的至上神是元始天尊,而元始天尊的原型又是上古神话里的造物神盘古。大家一定还记得"盘古开天"的神话,是他从混沌中开辟出了天地,因此,盘古--元始天尊的本身就包含了混沌的意思。

  从老子的哲学体系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道"和混沌的关系。老子讲"道",旨在说明万物都源于那个"先天而生"的精神,即"道"。《道德经》这样写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我们以上的假设是正确的,即有意识的人产生于混沌之后,那么正好与老子的哲学体系相符,人类是从混沌结束的一瞬间开始感知世界,在古人的思想里,无疑世界万物都是从恍恍惚惚、窈窈冥冥中产生的,所以道家才把它作为认识世界的起点。

  在世界范围内的早期神话里,还有一个共同的文化现象,那就是对地狱和鬼魂的描述。这里我们暂不谈世界各民族的地狱。鬼魂文化抛开表面差异后的一致性,只注意地狱黑暗、阴冷的表现形式以及这种表现背后的心理因素。

  古人认为,鬼是人死以后的魂魄。人死之后,魂魄要回到它来的地方,《尔雅·释言》曰:"鬼之为言归也。"郭注引《尸子》曰:"死人为归人。"那么,人死以后要回到哪里去呢?要回到一个阴冷、黑暗、潮湿、充满邪恶、痛苦的地方。这从中国最早的地府思想就可以看得出来。

  王逸注《楚辞·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云:"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而这个幽冥之国就在章尾山。《山海经·大荒北经》曰:"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也。"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说:北海之内有座大山,名字就叫幽都之山,真是山如其名,这是一座黑漆漆的大山,说来也怪,不但山是黑色的,山上不论什么东西都是黑色的,有黑色的鸟、黑色的狗、黑色的老虎,还有黑色的狐狸,甚至,这里的居民都是漆黑的,这就是地狱。

  《风俗通义·祀典》引《黄帝书》记载,在苍苍茫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座孤零零的高山,名叫度朔山,山上长着一棵奇大无比的大桃树。据说,它的枝叶伸展开来有三千里那么大。桃树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大木门,名字就叫鬼门,这是万鬼出入的大门。门的两边站着两位神人,一个叫神萘,一个叫郁垒,在这座度朔山上统治着鬼魂。所有的鬼魂每到晚上就可以外出活动,但天亮鸡叫之前它们必须回到鬼国来。两位门神如果发现晚上出去的鬼中有祸害人类的恶鬼,就用苇索捆起来,扔到山后去喂老虎,所以鬼怕桃树,也怕老虎。

  中国古籍中还有一处地狱,也叫幽都,它在昆仑山的地下。《博物志》记载:"昆仑山北,地转,下三千六百里,有八玄幽都,方二十万里。地有四柱,四柱广十万里。地有三千六百轴,犬牙相奉。"昆仑在中国古代本来就有黑色的意思,唐代志怪小说中"昆仑奴"一词,实际就是黑奴,可见昆仑山本身就有"黑山"的意思。

  不但中国古代传说里地狱不是个好地方,即使是国外的地狱,同样是一个充满黑暗、邪恶的地方。佛经《大智度论》曰:"黑业者,是不善业果报地狱受苦恼处,是中众生,以大苦闷极,故名为黑。"单看佛教十八层地狱的名字就足以吓死人,刀山地狱、沸屎地狱、剥皮地狱、蛆虫地狱、寒冰地狱等等,凡是人间能够想像得到的刑法都集中在地狱,像斩、锯、劈、刺、割、火烧、汤煮、剥皮、油炸等。《冥祥记》中"赵泰条"对此有一段文学性的描绘:"所到诸狱,楚毒各殊,或针贯其舌,流血竞体;或披头露发,裸形徒跣,相牵而行,有持大杖,从后催促。铁床铜柱,烧之洞然,驱迫此人,抱卧其上,赴即焦烂,寻复更生。或炎炉巨锅,焚煮罪人,身首碎坠,随沸坠转,有鬼持叉,倚于其侧,有三四百人,立于一面,当次人锅,相抱悲泣。或剑树高广,不知限极,根茎枝叶,皆剑为之,人众相誓,自登自攀,若有欣兢,而身体割截,尺寸离断。"真是残不忍睹。

  世界所有民族有关地狱的思想,给我们一种强烈的震撼,也使我们对此产生了疑问,人类为什么要设置地狱呢?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类是想用假想的地狱来发泄一种情绪,而这种情绪是深深潜藏在人类意识深处的一种怨毒,它是怨恨,也是恐惧,而且肯定与黑暗有关。这种情绪很深很深,它没有具体的指向,因为它很模糊,很檬陇,好像来自于我们基因的深处。如果人类是由自然界的动物进化而来,心理应该是平和的,根本不会有这样一种怨毒、恐惧交织的潜意识。人类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潜意识,这种潜意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认为,人类关于地狱的种种描绘及内藏的情绪,与混沌世界有关,也就是说,与人类被创造的经历有关。

  现代医学证明,任何活细胞都有记忆的功能,不但动物如此,植物也如此。因此我们可以作这样一个痛苦的假设:

  宇宙高级生物在利用地球已有动物提取出活细胞中的基因分子进行加工、重组的过程,对任何一种被其利用的生物细胞来说,都是一个痛苦、可怕的经历。在试验室里,动物细胞被肢解、剪接、拼接,就像一个人活生生被手术刀一块一块肢解了一样,这是一个血淋淋的痛苦经历。而且在完善人体结构的过程中,这样血淋淋的事情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痛苦的记忆一代一代强化,最后被遗传基因保存下来,深深潜藏在人类的每一个细胞中。但是,基因的记忆是模糊的,它不能告诉我们具体的形态,只是把这种记忆呈弥漫式向四处扩散。当人类被赋予高级感知能力--精神和意识时,这种模糊不清的痛苦、怨毒的记忆就夹杂在思维中,形成了与混沌差不多的地狱、鬼魂思想。因此,人类对黑暗、死亡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厌恶感,正是这种情绪使人们造出了可怕的地狱,它再现了人类初期细胞被反复肢解、拼接的痛苦经历,所以,世界所有早期民族的地狱思想都残毒无比,而且这种残毒都是在黑暗中发生的。

   第五节 历史上的巨人之谜

  小的时候,常听大人讲述一个类似童话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兄弟三人,他们各有神通。老大是个千里眼,能看见一千里之外两只小蚂蚁打架,当他看不清什么稀奇事的时候,就让老二顺风耳去听,再不就让老三通天长腿去看个明白。有一天,老大想吃鱼,就对老三说:"你去海里抓几条鱼吧!"老三答应一声,几大步跨到海里,海水仅能淹到他的小腿上。他弯下腰从海里抓起一大把鱼,又兴冲冲几大步迈回家。这是社会上有关巨人最通俗的一种传说,故事中的通天长腿老三实际上就是一个巨人。

  关于巨人的传闻,在古史中绵延记载了几千年,直到中国明清之际还有类似的笔记记载。不仅如此,国外也有大量相同的记载。然而,由于巨人身材高大的过分离奇,许多人根本不相信有巨人的存在,以至使巨人成为历史上一谜。

  在中国神话里,最早记载巨人事迹的是《山海经》这本书,其中最有名的是"夸父追日"的传说,故事说:在荒漠的高原上有一座山,听起来就很吓人,名叫成都载天,想必是很高很高。山里住着一位名叫夸父的巨人,他十分高大,但到底有多高,没有人能说清楚。他在山中闲着没事,渐渐养成了一个奇怪的癖好,就是喜欢玩蛇,常常手里拿着两条黄蛇,耳朵上也挂着两条黄蛇。他为人很骄傲,自认为自己力大无穷,可实际上,他的胆子很小,最害怕夜晚。有一天,他看着渐渐西沉的太阳,产生了一个追日的念头。于是,他迈开大步向西方追去,好不容易追到了隅谷(太阳落下去的地方),眼看就要把太阳给抓住了,可偏偏这个时候他口渴得要命,急得他三步两步跑到黄河和渭水河旁边,张口一吸,两条河就被喝干了。但是喝干了这两条河的河水还是不解渴。他又想去喝大泽里的水,可没等走到,这个巨人在半路就被渴死了。他手里拿的手杖落在地上,马上化作一片邓(桃)林。

  当然,《山海经》里记载巨人的决不止一处,《大荒东经》曰:"东海之外……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大荒北经》又记载:"有人名曰大人,其大人之国,厘姓,黍食。有大青蛇,黄头,食囗。"

  〈列子·汤问〉中也有一条关于巨人的记载,说是在东海的东面,有一大壑,名叫"归墟",里面漂浮着五座仙山,就是岱舆。员峤、方壶、蓬莱、瀛洲五山。仙山上住着许多神仙,每天忙碌地飞来飞去。这五座仙山自由自在地在海上漂了许多年,可是有一天,天帝怕仙山漂到北极去,就让十五只大龟,三班倒换,轮流驮着五座仙山,六万年换一次班。就这样,平安无事又过了若干万年。不料,有一年却出事了。

  原来,昆仑山北面很远的地方,有一个龙伯国,这个国家的人都生得十分高大,看上去就像一棵棵大树。且说其中有一个巨人,也是闲着无聊,就拿起一根钓鱼杆,准备到海边去散散心,下海走不了几步,就到了归墟五座仙山的地方,举起钓杆来一钓,也许背负神山的大龟确实饿急了,一下子就被钓上来两只大龟。他乐呵呵背起大龟就往家里跑,回家以后,还把龟壳剥下来学习占卜算卦呢。只可怜员峤、岱舆两座仙山经这么一间,给漂流到了北极,沉没到海里去了。天帝知道这件事后,十分生气,就把龙伯国的国土给缩小了,又把龙伯国的人给变矮了,以示惩罚。到伏羲和神农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人,矮得不能再矮了,还有几十丈那么高。《海图玉版》也说:"尤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大秦国人长十丈;中泰国人长六丈;临兆人,长三丈五尺。"还有的古籍,根据上古巨人的传说,添加了更为丰富的想象,《博物志·外国》记载:"大人国,其人孕三十六年,生白头,其儿则长大,能乘云雨而不能走,盖龙类,去会稽四万六千里。"

  由于巨人十分高大,自然力大无比,在远古崇尚体力的年代,我们的先民们把他们看成是神,甚至把他们看成是神的祖先,这一点都不奇怪。伏羲是人类的始祖,有造物神的特征,在中国神话里他的神格极高,但据说他就是巨人的后代。

  关于巨人的记载,不但见于上古文献,明末清初之际,也有关于巨人的记载。清人褚人获在其《坚瓠余集》第二卷中这样记载到:"崇祯末,维亭袁某航海贸易,同伴八十余人,舟泊一河诸,共登岸伐木供饮。行不百步,见一巨人卧于山麓,急欲避。而巨人忽起,舒两臂将六七十人拉拘一处。内一人脱出,坠石沟,巨人欲取,指不得人。寻摘一长藤,将众人右手掐破,联贯一串,悬于高树而去。顷复邀两巨人,皆喧哗笑语。方欲及,而众已将腰间利刃割断奔逃。石罅人亦出,急还舟,而初遇巨人已追及。遽伸右手攀船。船上人出腰刀断其食指,负痛不前,因得扬帆而适。仅一节之半,秤之得十八斤。"劫后余生的人,难免有夸大之处,但海岛遇巨人大体可信。

  中国历史上不但有关于巨人的记载,而且还出土过巨人的化石。据《国语·鲁语》记载,春秋吴国讨伐越国时,曾经从地下挖出了一副巨大的人骨架,整整装了一牛车。吴国的人谁都不知道这副骨架的由来,于是专门派了一个使臣跑去问孔子。孔子回答说: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曾在会稽这个地方,召集千神百鬼开过一个会,大家都按时而来。有一个叫防风氏的人,枉自尊大,姗姗来迟,被大禹杀头示众了,据说他的骨架就能装一车。孔子确实很傅学,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可见巨人在历史上的确存在过,春秋时期还出土过他们的化石。

  关于巨人存在于地球的记载,并非仅见于中国,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不少巨人曾经活动过的证明。

  古希腊神话里,就有一个被称为提坦的巨人族,同众神生活在一起。北欧的神话里,冰霜巨人和野山巨人,一直是众神的敌人,双方反复斗争,直到同归于尽。公元前400多年,希罗多德在其所著《波斯战史》中,曾经记载说,当时人们曾在欧洲出土过一些巨人完整的骨骼。《圣经·创世纪》也记载说:"那个时候,有巨人在地上。"另外,在古埃及的文献中,也不止一次提到过这些巨人们。

  在美洲,关于巨人的神话更是普遍。据当地印第安人的传说,巨人并非土生土长于美洲,而是从其他大陆上乘船而来的。这些巨人十分凶恶残暴,曾经侵入过印加帝国,给印加帝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安第斯山脉一带,至今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小松仁"的故事:一对年老的夫妇,晚年喜得一子,但没有想到这个孩子只有小松仁那么大点,所以起了一个名字叫小松仁。这个小松仁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安第斯山顶上找到了一块巨人的骨头,用它来擦身子,一下子就长大了,长的和正常孩子一般大。这个故事说明,在安第斯山脉一带曾经发现过巨人的骨骼化石。

  从上古关于巨人的记载传说来看,巨人生性残暴,曾经给世界许多民族带来过灾难。在摩洛哥的上阿特拉斯一带,据民间传说,这些巨人在公元前100年前还有过大量的活动,土著人将他们称为"食人生番"。在中国也有关于巨人食人的记载,宋代洪迈在其《夷坚志》卷八就记载有巨人食人的事。在印度佛教的典籍中,也同样有巨人食人的记载。据佛经说,在鬼的世界里,有一种叫罗刹的鬼,长的十分高大,青面獠牙,样子很可怕。这些高大的罗刹鬼专吃地狱里的恶鬼,但也常常吃人。由于佛教在中国流传很广,罗刹鬼的传说也多见于中国民间故事,《太平广记》中就整整三卷,专门讲罗刹鬼的各种故事。

  综合以上资料,我们确信在地球上曾有过一巨人族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他们的活动范围很广,在东欧、北欧、中亚、东亚。北非及整个美洲地区都有他们留下的活动痕迹。那么这些巨人究竟有多高呢?《海图玉版》给了我们一个换算的标准,它说"龙伯国人,长三十丈",又说"临挑人,长三丈五尺",而所谓的临挑人实际上就是中国人,二者之间的比例大约是8:1,假如中国人平均身高1.65米,那么巨人就有大约13米。《博物志》记:"秦始皇二十六年,有大人十二,见于临洮,长五丈,足亦六尺。"当时一尺约合今23厘米,身长5丈即11米多,6尺之足就是1.4米。信不信由你,这些巨人有将近四层楼房那么高。

  这些巨人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些人根据地球上曾经发现占代巨猿的化石这一事实断定,古籍中所谓的巨人,就是那些已经消失的巨猿。但是,这个推断有两个疑点:第一,当今世界发现巨猿化石一共有三处,印度的匹拉斯普,中国的广西武鸣、柳城,湖北的建始高坪。其中建始的挖掘资料比较详细,共出土巨猿化石三百余枚。从形体解剖与复原学研究,这些巨猿的骨骼结构与类人猿近似,牙齿比现代人大四倍,前肢长而后肢短,完全不能直立行走,体重可达150-600公斤。

  首先从发现的地点推测,巨猿的活动受一定的地理限制,喜欢在热带和亚热带丛林中生活,因此,它们活动的纬度很低。然而,古籍中所载巨人,完全具有人的特点,而且可以直立行走,这与出土的巨猿是不相符的。其次,历史上记载的巨人,活动的范围十分广大,根本不受纬度的限制,中国神话中的尤伯国人,生活在昆仑山以北的地区,不论怎样计算,昆仑山也在现今中国西北部地区,纬度已经很高了。北欧神话里的冰霜巨人更是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范围当中,这与考古挖掘不吻合。因此,古籍中的巨人族并非是巨猿。第三,据地质地层分析,巨猿生活在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中期,与恐龙生活的年代相去不远,距今大约有5000万年左右。人类最早的化石记载也不过几百万年,也就是说,当巨猿灭绝的时候,地球上根本没有人类,甚至连人类的雏形都看不到。而关于人类上古巨人族的记载,最远不超过卫万年,甚至在公元元年前后还有巨人的活动,二者年代差异极大。第四,从巨猿的形体结构分析,如此巨大的生物(身高十多米),需要一个适合的地球重力环境,至少现在的地球重力环境不适合它们生存。而地球现在的重力环境形成已经有几千万年了,人类是在地球重力环境改变以后出现的生物,人类与巨猿决不可能生活在同一个时间段里。由此可以推断:巨人族并非洪荒时期的巨猿。

  那么,巨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单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巨猿根本没有进化为智人的可能性,因为它的形体过分巨大,自然界自然淘汰的法则,将那些体形巨大的生物都淘汰掉了,像恐龙就是被淘汰出局的生物,不可能单单留下巨猿让它进化成人形。因此,巨人族的出现只能是一个意外,是一种自然界以外的力量使它出现并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时间段里,除此以外,再没有合理的解释。

  解释巨人的出现是一件费脑筋的事,我们先不解释巨人为什么出现,而是先看一看巨人为什么会消失,也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世界上许多神话在记载巨人的时候,都提到一个共同的细节,那就是,巨人是被神消灭的,而且几乎都是被雷电之类的东西消灭的。美洲印加的神话说,巨人侵入了印加地区,抓住了印加国王,残忍暴虐,上帝知道这件事以后,就降下了一团团火焰烧死了全部巨人。在印度早期的雅利安人的神话里,他们信奉的大神叫帝释天,帝释天实际上是个雷神,据记载,帝释天用霹雳和烈火杀死了残暴的巨人。在北欧的神话里,叨尔是大神奥丁的长子,也是一位雷神,他的主要敌人就是冰霜巨人和野山巨人,他常常用一个大槌劈开巨人的头颅。在中国的神话里,蚩尤这个恶神就是勇猛巨人族的头领,他率领着巨人们参加了反对黄帝的战争,其结果,蚩尤战败,巨人们在战争中被旱魃身上发出的巨大热量杀死。在夸父追日的神话里,巨人夸父也是死于太阳的高温之下。

  通过以上神话的记载,基本可以肯定一点:巨人是在一场意外的变故之中被有意消灭的,而且消灭肯定与火与雷有关。那么是谁消灭了巨人呢?是"神",是来自外太空被人类称之为"神"的宇宙高级生物。这些神为什么要消灭巨人呢?从神话记载看,原因有两点,一、这些巨人们曾经与神为敌,北欧的神话中主要表述了这个意思,中国神话里尤伯国人钓去了两只大龟,致使五座仙山沉没了两座。二、这些巨人曾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北美洲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同样表达了这个意思。因此可以肯定,巨人们决不是消灭他们的神创造的。

  根据中国神话的逻辑性,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假设:巨人族并不是外太空人(月亮生物)有计划、有组织创造的,而是由一个几个怀有反叛月球目的的外太空生物私自创造出来的。大约有这种可能:一些月球的反叛者,有一次,他们意外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巨猿尸体,于是,他们截取了巨猿部分活细胞(历史上曾在北极发现了一个冰冻1000多年的爱斯基摩人,据报道,现代人通过现代医学方法使其复活。另据科学家研究,保存在埃及金字塔中几千年的法老尸体--木乃伊,其表面细胞依然具有生命力。一位英国科学家曾从冰层下挖出一具冻死的猛玛象的尸体,并把它做成菜肴招待客人,没有一点腐败的迹象。因此可以证明,动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长期保存。同时,生物学家还可以从尚未石化的动物组织中提取出基因),从中提取出所需的遗传基因,然后与创造出来的人类进行新的基因重组,创造出了巨人族。

  当然,他们创造巨人的目的就是为了他们的反叛服务,不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完美。因此,巨人除了身材高大、力大无穷以外别无优点,过多地保留了动物的凶残野性。这些尚不完美的巨型人类,曾给其他矮小、但完美的人类带来了不少麻烦,导致我们的先民对他们产生恐惧,这种恐惧以宗教的方式表现出来,就是把巨人神圣化。这一点也反过来证明,巨人族确实和我们的先民共同生活在一个时期内,双方有过频繁的接触。后来,这个小型的反叛组织率领巨人们参加了反叛月球的战争。当然,反叛者们失败了,不少巨人在战争中被杀,巨人族也就随之灭亡了。北欧神话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巨人变成了一位建筑师,说他能给天神们建造一座非常坚固的宫殿,让天神们安安稳稳住在里面。但他所要的报酬很奇特,他要求天神在宫殿完工以后将月亮送给他。当工程快要完工的时候,天神们终于发现,原来他是个野山巨人。雷神叨尔毫不客气用大槌打碎了这个巨人的头颅。可见,巨人是与天神在争夺月亮。这则神话或许可以成为我们假设的一个旁证。

  可能有少数巨人在战争中逃脱了劫难,他们隐居在深山老林或海岛之中。但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由于他们自身的缺陷(严格地说他们并不是人,而是介于人类与野兽之间的一种生物,虽然具备了人形,但却没有人类的智力,过多保留了野兽的本性),同时也由于他们的身材过于高大,不适合地球的重力环境,绝大多数灭绝了。可能还有一些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为了生存而发生变异,身材越来越矮。目前在全世界都有一些奇怪的人形动物发现,如神农架里的野人、喜马拉雅山的雪人,美国发现的大脚怪,等等,很可能都是巨人族的后代。

  虽然巨人们变得矮小,但比起正常人身材还是很高大,中国史书把他们称为"长人"。关于这种"长人",史书中有多处记载,最早的记载见于《博物志》,记秦始皇二十六年,有长人出现在临洮地区,以后史书断断续续一直记载到隋代,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条:

  《晋书·武帝纪》载:"是月,长人见于襄武,长三丈。"

  《晋书·五行志下》记:"魏元帝成熙二年八月,襄武县有大人见,长三丈余,足长三尺二寸,发白,著黄巾黄单衣。"

  《隋书·五行志中》记载:"永定三年,有人长三丈,见罗浮山,通身洁白,衣服楚丽。"

   第六节 人之初--破解《山海经》

  我们提出"人类是动物基因组合的产物"的假设,尚有大量上古神话为其佐证,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宇宙高级智慧生物在创造人类时的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从古史的记载看,我们现代人的生物结构形式的创造,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在反复实验下最后选定的。

  印度的《摩河婆罗多》中曾说到,伟大的梵天在造人时也曾犯过错误,也曾失败过,不得不几次重新开始。

  印度中部的科尔库人的神话说,大神玛哈德奥派一个乌鸦神去造人,它取了一些红色的泥土,刚刚捏成两个人形,大神因陀罗派出的两匹烈马就腾空而起,将人像踏得粉碎。创造者坚持做了两天,但是一旦人像做完,就会被因陀罗的烈马踏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