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分离时诱发了一场滔天的大洪水,近千米高的海浪呼啸着扑向地球北半部大陆,吞没了平原、谷地上的一切生灵。高山在颤抖,陆地在呻吟,只有高原上的牧羊人侥幸活了下来……

   第一节 史前大洪水的记载惊人的相似

  灾难!一场特大灾难!地球北半球突然被来历不明的洪水包围,近千米高的洪峰,以雷霆万钧之势,咆哮着冲向陆地,吞没了平原谷地,吞没了这些地方的所有生灵。高山在波涛中颤抖,陆地在巨变中呻吟。

  这是上古神话传说和早期宗教里的记载。有人认为它是人类传讹附会的记忆,也有人认为它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孰是孰非,千百年无定论。让我们抛开所有的争议,实事求是地面对这些人类早期的记忆吧!

  相传,炎帝有个小女儿,聪明漂亮,名叫女娃。有一天,也是孩子家一时兴起,决定去东海边玩一玩。软软的海浪,细细的沙滩,弄得女娃脚心痒痒的,她咯咯地笑着,尽情在海边嬉戏着。突然,海面颤抖起来,一个巨大的浪峰像海兽一样从海底蹿出,卷走了岸边的一切。无情的海浪吞没了女娃幼小的身躯,使她再也回不到父母的身边了。而她的灵魂则化作一只小鸟,花头、白嘴、红足,样子十分可爱,名叫精卫,就住在北方的发鸠山上。她伤心自己年幼短命,她痛恨无情的波涛毁灭了自己五彩的梦幻。因此常常衔来西山的小石子呀、小木棒呀,投到东海里去,发誓要将大海填平。这就是著名的"精卫填海"的神话。

  这段悲壮的神话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读完《山海经》中这段神话以后,挥笔写下"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两句诗,一种哀悼的情绪跃然纸上。据说,东海曾有誓水处,因为女娃曾淹死在那里,所以精卫鸟发誓不喝那里的水,老百姓还亲切地称精卫鸟为"帝女雀"。

  对于"精卫填海"的神话,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沧海固然浩大,但精卫填海的意志比沧海还要浩大,它充分体现了神话英雄的战斗精神,反映了原始民族不屈不挠的品格,是人类向自然发出的一份宣言。正是从这个角度,千百年来,精卫填海的神话备受人们的喜爱。

  类似的神话不仅汉民族有,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也有。"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形式,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氏族时期。北方民族萨满教有一种特殊的禽鸟崇拜,崇拜的对象就是鹰。神鹰在萨满教里是女性的化身。神谕传讲,母鹰给人间带来了光和火,后因从羽毛里掉出火,山林烈火不息,神鹰搬土盖火,死于大海,魂化萨满。直白的解释就是:有一女性死于大海后,灵魂化为一只鹰。基本上与精卫的神话相似。

  那么,精卫填海的神话又是如何起源的呢?几乎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大家都被精卫感动得魂不守舍,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

  我们认为,"精卫填海"的神话,主要反映了人类对大海的憎恨,人们把大海痛恨到恨不能填平的程度。这个解释虽然与现行的解释背道而驰,但它更贴近神话的本身。为什么远古的人们如此憎恨大海呢?可以肯定地认为,大海在遥远的时代曾经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种灾难乃是铭心刻骨的,人类不想让他的后人记忆它,所以编出了这样一个神话以警示后人。

  英国的民族学家弗雷泽曾指出: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130多个印第安种族中,没有一个种族没有以大洪水为主题的神话。事实上,记录大洪水的并不限于美洲的印第安人,在世界各大陆上生活的民族中几乎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中国有关大洪水的各种神话和传说吧!

  我国西南地区有一则关于伏羲的著名传说:在很久以前,山里住着一户人家,父亲操劳着农活,一双儿女无忧无虑地玩耍。有一天,雷公发了怒,威临人间,要给人类降下大的灾难。天上乌云滚滚,暴雷一个接着一个,大雨像一条条鞭子,疯狂抽打着山川。随着一条金蛇般的闪电和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青面撩牙的雷公手持大斧从天上飞了下来。勇敢的父亲毫不畏惧,用虎叉向他叉去,正中雷公腰部,把他叉进了一个大铁笼子里。

  第二天,父亲要到集市上买点香料,临走嘱咐两个孩子说:"记着,千万不要给他喝水。"狡猾的雷公用装病欺骗了善良的小女孩,得到了几滴水,恢复了神力,挣脱了牢笼。为了感谢小女孩,雷公从嘴里拔下了一颗牙齿,交给两个孩子说:"赶快种在土里,如果有什么灾难,可以藏在所结的果实当中。"说完飞腾而去。

  父亲从集市上回来,得知雷公已去,知道大祸就要临头,赶快备好木料,连夜赶造木船。两个孩子把雷公的牙种到土里,转眼间就结出了一个巨大的葫芦。两个孩子拿来刀锯,锯开了葫芦,挖出里面的瓤,钻了进去。这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地底下也喷出了洪水,大水淹没了房子,又淹没了高山,一直淹到神仙住的天门。

  天神们害怕大水会最终淹没天国,所以让雷公赶快退水。大洪水来得快,退得也快,一下子就退到了海里,坐着船的父亲从空中摔下来给摔死了,只有两个小孩幸存活下来。哥哥叫伏羲哥,女孩叫伏羲妹。长大以后,他俩结婚做了夫妻,人类这才又重新开始繁衍。这则神话传说直接记载了大洪水的暴发经过和毁灭整个人类的严重后果。

  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类似这样的传说,几乎哪一个民族都有,而且内容都差不多。如果说,大洪水在这些民族中的记载是因为当地多雨的自然气候造成的话,那么北方少雨干旱地区的大洪水传说又当如何解释呢?比如说,蒙古族、满族等的传说中就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天宫大战》中就有洪水造民的记载;《老爷岭》中也有洪水毁灭人类,仅剩下一个少年被洪水冲到了山坡上,后来因为救了母鹿而与母鹿成婚育子的记载;满族的婚俗中也有一个传说,说九天女与渔郎婚配产下后代,而这些子女又在大洪水中统统被淹死了。

  当然,中国关于大洪水的记载远不止这些,汉民族中同样有大量关于上古大洪水的记载:

  《淮南子·览冥训》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蛐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洪兴注曰:"凡洪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

  《尚书·尧典》记载说:"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他海经·海内经》记载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

  《楚辞·天问》曰:"洪泉极深,何以填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孟子·滕文公》记载说:"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穴。"

  关于大洪水的发生,不但能在神话传说中找到大量的证据,而且可以在古文字中找到有力的佐证。在甲骨文中,"昔"字写成"",下面的三条曲线代表水,上面圆圈中间有一点的图形代表太阳,在太阳底下到处都是大洪水,看不见高山,也看不见平地,可见当时的洪水有多大。这个字的意思是:从前曾经有过大洪水泛滥的日子,大家不要忘记了。

  让我们再看几则世界其他民族有关大洪水的记载:

  《圣经·创世纪》中这样写到:"此事发生在2月17日。这一天,巨大的深渊之源全部冲决,天窗大开,大雨40天40夜浇注到大地上。"诺亚和他的妻子乘坐方舟,在大洪水中漂流了40天以后,搁浅在高山上。为了探知大洪水是否退去,诺亚连续放了三次鸽子,等第三次鸽子衔回橄榄枝后,说明洪水已经退去。

  在出土的公元前3500年前的苏美尔泥版文书中,对大洪水作了如下记载:"早晨,雨越下越大。我亲眼看见,夜里大粒的雨点就密集起来。我抬头凝视天空,其恐怖程度简直无法形容……第一天南风以可怕的速度刮着。人们都以为战争开始了,争先恐后地逃到山里,什么人都不顾,拼命逃跑。"

  在秘鲁印第安人的传说中,大神巴里卡卡来到一个正在庆祝节日的村庄,因为他衣衫褴褛,所以没有人注意他,也没有人请他吃东西。只有一位年轻、善良的姑娘可怜他,给了他一点酒水。巴里卡卡为了感激她,就告诉她说,这座村庄在5天以后便要毁灭了,叫她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并嘱咐她不能把这件事告诉其他人。于是,巴里卡卡引来了风暴和洪水,在一夜之间便把整个村庄给毁灭了,大水一直淹没了高山。巴比伦人的神话说,贝尔神恼怒世人,决定发洪水毁灭人类。伊阿神事前曾吩咐一位在河口的老人选好一只船,备下所有的东西……大雨下了7天,只有高山露出水面。

  一直保留到今天的一种古代墨西哥文书《奇马尔波波卡绘图文字书》说:"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内,所有的人都灭绝了,山也隐没在了洪水之中……""

  现在居住在危地马拉地区的印第安基奇埃族,有一种名叫《波波尔一乌夫》的古文书,书中对灾变作了如下描写:"发生了大洪水……周围变得一片漆黑,开始下起了黑色的雨。倾盆大雨昼夜不停地下……人们拼命地逃跑……他们爬上了房顶,但房子塌毁了,将他们摔在地上。于是,他们又爬到了树顶,但树又把他们摇落下来。人们在洞穴里找到了避难的地点,但因洞窟塌毁而夺去了人们的生命。人类就这样彻底灭绝了。"

  玛雅圣书记载:"这是毁灭性的大破坏……一场大洪灾……人们都淹死在从天而降的黏糊糊的大雨中。"

  印度有一则传说,有一个名叫摩奴的苦行僧在恒河沐浴时,无意当中救下一条正被大鱼追吃的小鱼,他将这条小鱼救回家,放到水池中养大,又送回恒河里。小鱼告诉他,今夏洪水泛滥,将毁灭一切生物,让摩奴做好准备,到洪水泛滥时,小鱼又拖着摩奴的大船到安全的地方。此后摩奴的子孙繁衍成了印度人的始祖,而《摩奴法典》一书也由他传了下来。

  ……

  以上这些记载远不是各民族洪水记载的全部,正与中国的情况一样,世界上只要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他们的神话传说中几乎都有关于洪水的记载。当我们仔细分析这些记载的时候,我们常常被它们的叙述形式、故事构成、主人公的结局等惊人的一致性震惊。惊骇之余,我们不禁怀疑:这些民族在编写本民族的神话时,肯定打过电话或发过电传。那情形有点滑稽:一个中原地区的原始人,怀里抱着一些野兽的前肿骨,上面刻满了文字。他兴冲冲走进一座半地下的圆形房子里,拿起一个石头做成像电话样的东西,"哈罗!是南美洲的玛雅人吗?我们部落经过商量,决定编一个关于大洪水毁灭人类的神话,故事的梗概大约是这样的。"说着他举起了一片片甲骨,照本宣科起来。美洲的玛雅人说:"亲爱的,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就这样办吧!你再与澳大利亚那边联系联系。拜拜!"这可能吗?

  然而,不是可能与不可能的问题,现在我们读到的关于大洪水的神话,就是出自这样一个全世界认可的样本,不信吗?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首先,逃脱大洪水的人都受到了神的启示。在中国的神话里,伏羲兄妹是受到了雷公的警示以后,才乘葫芦逃生的;《圣经》中的诺亚是得到了上帝的警告,才造了一艘大船;印度的鸟神依休努同样向人们提出了大洪水将要降临的警告;在缅甸的《编年史》中,一位穿黑色衣服的僧人,向人们发出近期有灾变的警告;秘鲁印第安人也是由于大神巴里卡卡的提示,才幸免种族灭绝;巴比伦的叙事诗中,也有神对人类发出警告的记载;在太平洋诸岛中,也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传说,即出现了一位不知从哪里来的使者,向人们发出了灾难即将降临的警告。

  其次,逃脱大洪水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坐船一类的东西,而且人们探知大洪水退去的方式也很相似。《圣经》中的诺亚,为了知道洪水是否结束,经常从方舟向外放鸽子,他一共放飞了三次,当鸽子嘴里衔回了橄榄枝,说明洪水已经退去;比《圣经》更古老的苏美尔洪水传说中,同样用方舟逃得性命,为了探知大洪水是否退去,他也向船外放飞鸟;在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美洲、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中间所流传的大洪水传说中,主人公也采取了与《圣经》中的诺亚或苏美尔传说中的主人公完全相同的行动,逃脱了洪水,到洪水退下去时,鸟衔着树枝回来了。

  第三,关于大洪水的结果--少数人幸免于难的记载也完全相同,而且绝大多数是一男一女。《圣经》中是诺亚和他的妻子,墨西哥是娜塔夫妇,维尔斯传说中是丢埃伊温和埃伊巍奇,希腊是德卡里奥恩夫妇,爱尔兰叙事诗中是比特和比兰,加拿大印第安族的是埃特希,印度神话里是玛努,加里曼丹是特劳乌,巴斯克人的神话中是祖先夫妇,中国是伏羲兄妹,等等。

  第四,关于大洪水的水位描述,全世界也有共同性,绝大多数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说大洪水淹没了高山。

  第五,关于大洪水持续的时间,全世界也有极大的相似性,这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大约在120天左右。

  从以上的记载来看,记述大洪水的地区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洲,涉及到了许多民族,甚至是全部的民族。面对如此广泛,如此相似的记载,你敢说世界关于大洪水的传说都是杜撰出来的吗?

  我们肯定人类曾经有过一次大洪水的记载,并非仅仅依据上述的神话和地区性的传说,在地质考古方面,我们同样能够得到许多证据。

   第二节 大洪水的地质证据

  如果地球曾经发生过一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不管它持续多么长的时间,必定会在地质层上留下痕迹,否则,这些神话和传说中的记载,就没有确切地证据来证明它们的真实性。

  本世纪以来,地质学家陆续在世界各大洲,发现了一些确信是大洪水留下的痕迹,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地质学家,他们的辛勤工作为我们的假设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伦德纳·伍利爵士,开始对巴格达与波斯湾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沙漠地带进行考察挖掘,结果发现了苏美尔古国吾珥城的遗址,并发现了该城的王族墓葬。正是在这个墓穴之下,伍利和他的助手们发现了整整有2米多厚的干净黏土沉积层。在这层沉积层之上是吾珥工族的墓穴,其中有各种陪葬品,如头盔、乐器、刀剑,还有各种工艺品和刻在泥土书板上的历史记载。

  这层厚达2米的干净黏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经过对黏土的分析研究后表明,这层干净的黏土属于洪水沉积后的淤土。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人类用泥板记载历史之前,这一带曾经发生过一场巨大的洪水,这场洪水足以摧毁整个苏美尔文明。

  本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两条美国海洋考察船对墨西哥湾海底进行钻探考察,他们从海底钻出了几条细长的沉积泥芯,这等于截取了海底的一些地层剖面,其沉积泥芯所代表的地质时间有1亿多年。也就是说,这些沉积剖面中记录了墨西哥湾海底1亿年以来的沉积情况,由沉积泥芯的特点可以推测当时海水的含盐度和地球气候的变化情况。

  当地质学家研究这些沉积泥芯的时候,竟意外发现,在大约距今1万多年的沉积层中,存在大量有孔虫甲壳。有孔虫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浮游生物,其甲壳中氧同位素含量的比例可以代表其生活时期海水的盐度。科学家通过对沉积层中有孔虫的甲壳分析,证明在这些有孔虫生活的年代里,墨西哥湾海水中的盐度很低。这一情况表明,当时有大量淡水涌入墨西哥湾,稀释了大洋中的海水。那么这些淡水又是从何而来呢?科学家们一致认为,这突如其来的淡水就是史前那场大洪水。

  本世纪以来,在中国的华南地区、德国、法国及北美地区,各国地质学家都不约而同地发现了一层海底浊流沉积物。科学家肯定地认为:这是由一场巨大的海啸造成的,而且是全球范围内的大海啸,时间大至在距今1万-3万年之间。大家一定会注意到,上述的几个地点都在地球北半部,因此可以肯定地认为,这场海啸仅仅发生在北半部。我们认为,科学界发现的海啸遗迹正是神话中大洪水的最直接证据。

  不可否认,目前人类在大陆上找到的大洪水的痕迹和证明并不多,造成这一情况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从历史记载的文献来看,大洪水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虽然各民族的神话记载不相同,但可以确定,这场大洪水大约仅维持了40天,然后就彻底退去,从水位高涨到洪水退去前后约120天。这样短的时间,虽然对于人类而言足够毁灭一次,但对地球地质而言,还不足以造成明显的痕迹;二是,大洪水距今已有1万多年,岁月的流逝已经将本来就不明显的痕迹统统给抹去了。

  因此,我们不能期盼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把一大堆证据材料都摆在你面前。所以,以上来自上古神话和有限的地质考古证据已经足够说明问题:在1万多年以前,地球上确实发生过一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

   第三节 是洪水还是洪灾

  现在虽然从地质考古、神话研究中我们基本可以肯定地说:在我们这次文明之前,地球上确实发生过一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然而,世界各民族关于史前洪水的神话记录都比较混乱,根本无法确定洪水发生的真正时间,甚至连洪水暴发的次数也不能最后明确。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关于大洪水发生的不同时间记载。综合世界大洪水的记载,洪水发生大约有以下几个时间:

  1.《圣经》中记载的大洪水发生在公元前5000年前;

  2.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却宣称大洪水发生在公元前3500年刚;

  3.中国的上古神话基本上没有确切的时间,都是以神名来表示大致的历史时期,有的记载说大洪水发生在女娲时期,也有的记载说大洪水泛滥于尧帝时期;

  4.美洲印第安民族的神话里,虽然有大洪水的记载,但绝大多数没有涉及到时间问题;

  5.人们甚至发现有公元350年的大洪水记载。

  6.根据现在的地质考古资料,这场大洪水大体发生在距今15000年前后。

  如此一来,关于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就被湮灭到纷乱的记载之中,人们对大洪水的诸多疑问也从这里开始,因为这些记载很容易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大洪水好像不止发生过一次,应该有许多次。有的人就主张说,人类曾经被大洪水毁灭过许多次。

  然而,以上时间虽然混乱,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大致确定一下范围的。大家知道,中华文明起源于大约公元前4500年左右,因为我们已经有了甲骨文,从那以后,中国的历史记载基本上是世界最完整的。虽然目前我们对甲骨文的理解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就当前的研究水平来说,我们没有在甲骨文中发现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也就是说,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以后,人类没有面临过毁灭性的大洪水。因此上述公元前3500年或公元350年的洪水记载可以排除。

  我们今天都说是尧帝时发生的大洪水,这个说法来源于《淮南子》,但是,《淮南子》毕竟是汉代成书的,时间已经很晚了,在具体考证洪水时间上,我们应该用比它更早的文献资料,那就是《山海经》。《山海经·海内经》明确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此处的"帝"自然是黄帝,而不是其他人。因此大洪水当发生在黄帝之时,而非尧帝之时。上文我们已经说到,共工和黄帝是同时间的人,而有的书就记载说2"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这更加说明,大洪水发生在黄帝时期。

  那么黄帝又是什么时候的人呢?《竹书纪年》说:"自黄帝至禹三十徽',大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夏朝开始于距今4500年以前,如果一世按30年来计算,则黄帝时代就距今5500年左右。还有的史书中将黄帝视为农业的发明之神,而中国的农业出现,据考古计算,当始于距今7000多年以前。而且,古史中黄帝的时代只是一个约数,他所代表的时期很可能远大于我们的推测。

  这样一来,我们就把大洪水的发生时间推到了距今7000多年以前。在以上六种时间当中,最接近我们推论时间的就是15000年前,也就是说,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发生在距今15000年以前。这个时间与一些地质考古成果很接近。

  在不能确定年代的多次洪水中,我们发现,就其性质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其势可以淹没整个高山,像《圣经》中记载的大洪水;一类是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洪灾,它发生在人类可以躲避,甚至治理的范围之内,像中国尧帝时的大洪水。由此我们推测,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只有一次。而且只能有一次,它发生在距今15000年左右。

  我们这个判断是以人类文明进化为其依据的。试想,从_上一次毁灭性的大洪水到现在,人类已有1万多年的发展历史,才发展成现在这样的文明,如果这其中发生过多次毁灭性的大洪水,可能人类目前还处在原始社会时期。因为虽然这代文明加起来不足6000年,但孕育文明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或许有人会说:古史记载的多次大洪水都发生在15000年以前。那么请问,我们连最近一次大洪水的情况都无法确定,而在这以前的大洪水又何由考之?因此我们才推测:在往昔的15000年里,毁灭人类的大洪水有一次,而且只能有一次。

  那么,为什么上古神话传说中又有多次大洪水的记载呢?我们认为,这是人类文明史前口述历史阶段造成的必然结果。自然环境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洪涝灾难不论在什么时期都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说长江水系,大约每60年就将有一次特大的洪涝灾害。古代人在漫长的岁月中肯定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灾害,因此他们在口传历史的过程中,将自己经历的特大洪涝灾害加入本氏族的古老传说当中,一代一代传下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后人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原始的,哪些是新加入进来的,更加搞不清哪一次洪水是哪个年代的,不得不将同类归并,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神话传说,因此混乱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世界各民族这些混乱的传说,就一定会发现,所谓的大洪水有许多都是较大的洪涝灾害,与毁灭人类的大洪水根本就是两回事。例如,在希腊的叙事诗中,对洪水这样写到:"有的人在土丘上避难,有的人坐着小船,最后,竟在最近刚耕过的土地上划开了船桨,还有的人从榆树顶上捉鱼……。"这则记载中的洪水水位并不高,连土丘和大树顶都没有被淹没。在古代伊朗人的经典《赞继·阿维斯塔》中记载说:大洪水时期,什么地方的水都有一人多深。这与《圣经》中淹没高山的洪水和中国"怀山襄陵"的洪水根本就是两码事,只能看成是一次较大的洪涝灾害而已。

  中国的上古神话里有多次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但仔细考证的话,绝大多数属于洪灾的范围。比如说,发生在尧时的大洪水实际只有半树高,大约有3米左右吧,人们"下者为巢,上者营窟"就能躲避这次洪水,因此充其量只是一次较大的自然灾害。再比如说,发生在大禹时代的洪水,也是一次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洪灾,因为它发生在人类可以治理的范围之内,这本身就说明,它根本不是远古时代那次毁灭人类的大洪水。

  但我们必须清楚,并非所有关于尧帝时期大洪水的记载都是洪灾,占人由于口传历史的失误,将毁灭人类的大洪水与后来发生的较大洪灾混淆在一起,这样,在记载尧帝洪水的文献中,有一些记载就属于人类劫难的那次大洪水,像《尚书·尧典》所记录的大洪水,就是毁灭人类的大洪水。

  根据以上的法则,我们逐条去考证上古时期有关大洪水的记载后发现,虽然以大洪水为主题的神话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洲,但真正属于毁灭人类的大洪水的神话并不多,许多都是混合的产物。以劫难发生以后极少数人幸存下来为标准去划分,记载这次大洪水的有以下一些地区:欧洲、墨西哥、加拿大、印度、加里曼丹、埃及、希腊、中国。如果大家稍微留意的话,就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以上这些国家和地区几乎都在赤道以北,现在还没有确切发现赤道以南地区存在大洪水的记载。在危地马拉和巴西西部虽然有人类在洪水中毁灭的记载,但这些地区的人类并非灭绝于洪水,大多数是因高山崩塌造成的。因此,我们基本可以肯定,这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主要发生在赤道以北的地区,具体原因我们在以后要详细谈到。

   第四节 大洪水的水位高度

  当我们确定了毁灭人类大洪水暴发的真实性以后,接下来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才是毁灭人类的大洪水?也就是说,大洪水的水位究竟有多高呢?

  尽管《圣经》说洪水淹没了高山,中国的古籍也说洪水"怀山襄陵",但这个说法很笼统,让人形不成一个具体的概念。多少米的洪水算洪灾,多少米的洪水算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呢?可惜的是,古代神话中不可能给我们一个具体的数值,其他文献也不会直接告诉我们大洪水的水位究竟有多少米。

  但是,根据其他一些记载和传说,我们还是可以推测当时大洪水的水位高度。比如说,在《山海经》、《淮南子》等书中,就透露给了我们一些重要的信息,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当时洪水的高度。

  《山海经·海内经》说:当年发生大洪水的时候,天上的神仙都看着不管,任凭洪水在地下肆虐,任凭可怜的人类在波涛中挣扎。有一个名叫"鲧"的神,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偷了上帝的一件宝贝来拯救人类。说起鲧偷去的宝贝可是大有名堂,它叫"息壤",这东西见风就生长,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四个变八个……无休无止。哪里有洪水,只要投下去一点点,马上就会长成一座土山,挡住洪水。这样的宝贝上帝当然看守很严。鲧拿着"息壤"刚刚到了地下,上帝就发现了,派火神祝融追了下来,在羽郊这个地方追上了鲧,并把他残酷杀害了。鲧"出师未捷身先死",真是可惜,但他的精神却被人类永远铭记。

  那么羽郊在什么地方呢?实际上羽郊就是羽山之郊,它在现在山西的雁门北部。鲧拿着刚刚偷来的"息壤",首先就来到雁门,他来这里肯定是为了治水,这是无可争辩的。那么,这是否可以证明,当时的洪水上线就在雁门呢?按逻辑上讲,应该是这么回事,否则鲧来雁门干什么呢?

  有一个确切的地点就好具体化了。雁门在山西的北部,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经查,雁门的北部没有什么大山,属于恒山山脉的末端,基本上都是一些小山峰,海拔不会超过1500米(因为恒山的最高峰馒头山海拔仅有2426米)。因此我们推测,鲧死的地方,海拔不会超过1400米,大约在1100-1400米之间。根据我们的资料,这个高度就是当时洪水的最上限。在山西龙门山有一个叫禹门口的地方,它与大禹有关,估计也与洪水有关,它在地形图上的标高是1122米,与雁门几乎处于同一个海拔高度之上。

  除了以上这一个合乎情理的推测以外,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材料来证明当时大洪水的水位高度。

  《汉唐地理书抄》记:"宜都上绝岩壁立数百丈,有一火烬插其岩间,望可长数尺。传云,尧洪水,人油船此旁,囗馀,故日插灶。"《艺文类聚》又记:"宜都夷陵县西八十里有高筐山。古老相传,尧时大水,此山不没,如筐篚,因以名。"这两条材料说明,史前的那场大洪水曾在宜都留下过一些痕迹。宜都在今天湖北宜昌附近的枝城,它属于巫山山脉,地图上的标高大约是海拔1200米左右。而宜昌以东,就是广大的江汉平原。

  《太平御览》卷七六九引《郡国志》记载:"济州有浮山。故老相传云,尧时大雨,此山浮水上。时有人揽船于岩石间,今犹有断铁锁。"

  《太平御览》卷五二引《永嘉志》记载:"永嘉南岸有帖石,乃尧之神人以破石椎将人恶溪,道次,置之溪侧,遥望有似张帆,今俗号为张帆溪。与天台山相接。"

  综合以上这些记载,我们推测,史前大洪水的水位在1100米左右,它几乎淹没了整个东南沿海,中原的河北、河南、山西一部、陕西一部,也浸泡在洪水中,中南地区的湖北、湖南、广西和西南部的贵州等地区也被洪水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