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华也没想过会有那么顺利,若不是担心两位家将日后不会跟着她流落街头,她连厚着脸皮问一问都不会。

见马文才坚持债务不可减少,更不能提早带走大黑,姚华有些失望地上前,抱住了大黑的脖子,轻轻地安抚着它。

“好孩子,我知道你想要快点跑起来,可是我现在没钱把你赎回去,只能麻烦马公子暂时照顾你…”

“噗噜噜噜噜?”

大黑犹如听懂了一般,鼻子一喷气,双耳竖起,扭头看向姚华。

“谁叫你自己咬烂绳子跑了!”姚华恨铁不成钢地捏了下它的耳朵。“给我惹了这么多麻烦!”

她将大黑放在驿站里寄养,只骑了替马小红出去,原本想着三五天就回,没想到就这一下子功夫,大黑在廊厩里住的不耐,竟咬烂绳子跳出了马厩。

虽然很快就被找了回来,但也因此引起了那驿官的贪心,想要假戏真做,咬实了是大黑趁夜跑了。

姚华了解大黑的性格,说它咬烂了绳子跑出马厩到处乱晃是可能的,但是跑的没影却不可能,因为她走之前让它耐心等他来接它,它就必不会跑远。

听到姚华的训斥,大黑刚刚才立起的耳朵马上就塌了下去,只是垂头丧气,像是脖子有千钧重一般。

看到爱马这个样子,姚华也心有不舍,但这种事越拖越是难受,他抱了抱大黑,满是眷念依依不舍地将缰绳又递于了马文才之手。

“那就有劳马兄多照看大黑了。”

“好说好说,象龙毕竟现在还是我的马嘛,哪有糟蹋自己东西的道理。”

马文才皮笑肉不笑。

你才大黑!

你才象龙!

两人不甘心的眼神一触而收,而后又若无其事的各自告辞,浑然就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

那姚华还了马,约好钱筹到后相见的细则,便转身离开。

此时已经是正午时分,一行三人从早上起便在赶路,眼看着会稽学馆来去匆匆,有不少富户出身的学子手中捧着胡饼干粮,就在廊下或树下随意三三两两坐下,边闲聊边填饱肚子。

他们看着看着,突然也生出饥肠辘辘之感…

学武之人一日三四餐都有的,他们又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更容易饿。

出门在外辛苦就算了,现在却有许多人当着他们面前吃着东西,当然是有些架不住。

他们直走到一处空旷无人之处,才算是勉强忍住了腹中的火烧火灼之感。

“陈思,我们的干粮还有吗?”

阿单可怜巴巴地摸了摸肚子。

“我饿啊…”

“吃完了!你今早一个人吃了五个饼,还说反正把马买回来就可以骑马去会稽城吃饭,不必留那么多干粮。”

陈思硬邦邦回答。

“现在连主公都没的吃了!”

姚华闻言,耳朵有些发热,出声制止陈思再训阿单:“不怪阿单,是我的错,一股脑把钱全给了马文才,现在才囊中羞涩,连吃饭住宿都是个麻烦…”

“哎,一文钱憋死英雄汉啊!”

陈思仰头叹出祖上的名言。

“现在无论是去会稽城住宿,还是我去寿阳筹钱赎马,主公都要在这里盘桓数月。如今你们身无分文,我也只剩一贯钱了,该怎么勉强度日?”

陈思反手摸了下背后的行囊,只觉得前途一片黑暗。

“都怪那胡太后,依仗着陛下年幼祸乱朝纲,还想要招揽我们家主公为她训练什么娘子军!她堂堂太后之尊,高坐后宫之中,要什么军队,明明就是野心勃勃,想要谋朝篡位!”

阿单气的双手握拳,“她也不看看她是什么身份,能够苟延残喘不‘子贵母死’都已经是靠了汉臣相护,还真当自己有世祖的雄断威豪,以为我们家又出了女将军就一定要效忠于她,竟把主意打到您身上来!”

“子贵母死并不合理,世祖时,花将军也曾反对过,但胡太后…哎…”陈思也是一言难尽之态,“现在只能希望任城王能够说动贤臣良将一同劝谏,熄了胡太后的心思,否则我们有家不能归,实在是憋屈。”

“有家不能归,也比助纣为虐好。花家军要真成了乱臣贼子,世祖和大将军一定从土里爬起来掐死我们!”

阿单瞪着眼睛说。

“不必等到家祖从土里爬起来。”姚华冷着脸,肃然道:“若真有这一天,避无可避,我先掐死我自己。”

“主公休要胡言!任城王既然能提前得到消息,发信让你避开,必定是已经有了主意,我们只要等就行了。”

“就是,将军不要气馁,任城王现在已经是司徒了,我们总能回去的!”

陈思和阿单心中害怕,连忙相劝。

“大魏累世强盛,所谓盛极而衰,如今国中宗室权幸之臣争比豪奢,太后又好佛,营建诸寺,无复穷已,施僧物动以万计,赏赐左右无节,所费不赀,而未尝施惠及民,民间早已怨声载道。”

姚华生长在民间,又是六镇之后,从小远离京城。

只是她年岁越大,武力日盛,名气也越来越大,任城王是景穆帝拓跋晃的孙子,也是她家先祖镇西将军曾经效忠之人,受到王帐军帖征召,姚华便去了京城。

可到了京城,幼帝懦弱,胡太后临朝称制,肆意妄为,卖官鬻爵已成常事,横征暴虐修建佛寺供养僧人,魏风已经大坏。

人人逐利而行,洛阳富贵,六镇军户却像是被人遗忘而日渐艰难,柔然又早被平定,武人们断了升迁的道路,可谓是难以为继。

从胡太后临朝称制起,又压迫诸族百姓,魏国接连有乱部起义,她受征召女扮男装协助平乱,渐渐已经看到了乱世的迹象,却无法如同先祖一般力挽狂澜,只能眼看魏人自相残杀,心中越发悲怆。

如今与其说是南下避祸,不如说是实在无法承受,借故逃避那样的命运。

“世祖便是预见到后宫干政后戚独大之祸,虽心有不忍却依旧实行旧制,为不使日后有佞佛之祸甚至下令灭佛。若他见到如今这幅景象,不知又有何感想,想必…哎!”

陈思心中也是憋闷,他一大好男儿只能在南地东躲西藏,实在是痛苦。

“我等不过是位卑言轻之人,对得起天地良心便是。”姚华拍了拍陈思的肩膀,劝慰他也是劝慰自己。

“只要不愧对祖宗先人,便是做好了我们的本分。”

两位家将均是精神一震。

姚华担心的还不远止这个。

她父亲是怀朔校尉,教授怀朔军户武艺,她最杰出的弟子,后来任了官的贺六浑却在洛阳仕宦一阵后,又回到了怀朔。

她了解贺六浑的性格,他深沉而有大志,必不是甘于人下之人,果不其然,等他回到家之后,就倾尽财物来结识宾客。

她父亲曾给在洛阳的她写信,说自己问过这个弟子为什么这样做,贺六浑回答:“洛阳之乱,已经到了让人无法睁眼再看的局面。执政到了这种地步,事态如何便可想而知了,岂可死守着这些财物而过一辈子呢?”

从那只后,他和云中人司马子如、秀容人刘贵、中山人贾显智、咸阳人孙腾、怀朔人侯景、善无人尉景、广宁人蔡俊,特别友好亲密,均以仗义任气而称雄于乡里。

这些人三教九流什么都有,于是六镇之中有了麻烦争执都去找贺六浑解决,怀朔军户子弟大半是她父亲教授武艺,于是贺六浑对他父亲也越来越是恭敬。

贺六浑一旦想要交好一个人来,几乎是无微不至,人人都不由得心折,她父亲本来就喜爱这个弟子,希望他能早日飞黄腾达,却不想他走这种路子,所以他对她父亲越恭谨,她父亲就越担心这弟子日后会走差了道路,心中憋闷之下,也只能和在洛阳的女儿写信纾解。

她那时很少留在京中,回信也是有一封没一封,最后一次接到信的时候,她已经得了任城王的报讯,让他在太后下诏之前,以出城捉拿流寇的名义赶快离开,她连信都来不及回,便一路南下躲避胡太后的耳目。

而那封信的内容,是那位在她幼年时经常抱她的师兄贺六浑,和洛阳改姓的大族一般,改回了汉人姓名的消息。

他虽是汉人,却世居怀朔,早已鲜卑化了,连名都用了贺六浑。而鲜卑人里改了汉人族姓的大族均是文帝时定下的门阀高姓,他改鲜卑名为汉名,其中有何志向,自然一望便知。

贺六浑成了高欢,她父亲心焦如焚,只觉得几年之内,六镇的动乱就要出现在眼前。

种种压力之下,姚华倒觉得现在囊中羞涩,已经算不得什么难关了。

只是她可以忍饥挨饿,两位家将却要跟着她饿肚子,倒有些过意不去。

“罢了,我们快点下山,早点赶到山下县城,说不定能找到些差事糊口。”

就以她的力气,卖卖苦力都能支撑月余。

“怎可让主公操劳,还是我二人代劳吧!”

陈思连忙开口。

“我,我们?”

阿单傻眼。

姚华笑笑,并不出声反驳或同意,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

三人一路出了会稽学馆,和门卫道过谢,正准备离开这里,姚华却眼尖地看见门卫的案台上放着一张公告,似是马上要张糊在门口,好奇扫了一眼。

这一眼,却让她微微一愣。

“敢问一声,这张榜的公告…”姚华看着榜上的内容,试探着问道。

作者有话要说:“馆中竟缺乙科的先生吗?”

“乙科教骑射的先生一直就稀缺,我们馆中又没什么马,本事好的正经武师都不肯来,身份低微又本事不好,总是被傅小相公…呃,被学生欺负。”门卫顿了顿,想着这是位参军又不是学子,说了应该也没事,才继续道:“武科先生不算助教,没有俸禄,全靠馆中由公中拨付,月钱也不多,一直都缺呢。唯一的一个教骑射的先生最近家中又有事,请了三个月的假,只好张榜临时招人。”

他也替学馆发愁,所以皱着眉头。

“只请三个月,谁愿意来呢?现在山阴县里的武士听见到我们学馆当教习都绕着走,我看张榜也没什么用呐!”

都怪那傅歧,呜呜呜,都快成会稽学馆考验教习本事的试刀石了!

这门卫越说的困难,姚华心中越是惊喜,看着那张榜的公告,脸上也露出了笑意。

待听到门卫说完,姚华拿起案上的求才榜,见上面写着“身家清白,骑射皆通,月钱两贯,独立院舍供应食宿”,立刻将那榜塞入怀里,笑着对吃了一惊的门卫说:

“区区教习而已,何必舍近求远?”

姚华只觉得肚子都没那么饿了。

“请带我去见馆主。”

马文才:哼!真是粗鄙!

花夭:哼!什么象龙,它就是一条黑龙!

第43章 众口铄金

马文才了结了“物归原主”之事后,甲科上午的课已经完了,下午并没有什么事情,他本就没休息好,考虑了一会儿后,决定先回去休息一会儿,再细细思量接下来该怎么改变自己的“计划”。

祝英台还是要交好的,祝家庄的兵力在乱世之中是极大的倚仗,能娶她为妻自然最好,娶不到也别想他让给梁山伯那小子。

士庶通婚乃是奇耻大辱,这件事的结局会给梁祝二人带来极大的危险,就算没有他马文才,日后还有张文才李文才,祝英台要是再一头撞死,他到祝家庄找谁借兵去?

更何况如果按前世的记忆,这梁山伯也不是个长寿的,祝英台应该感谢他,费尽心思阻止她当个寡妇。

他都连当爹的心都操了!

他如此想着,心中已经有了个明确的方向,虽不是再为心结,却也是为未来谋划,心中越发轻松。

只是这份轻松到了甲舍门口时,却又荡然无存了。

甲舍的门口,如今人头攒动,不但有甲舍的学生,还有乙舍、丙舍的学生。丙舍里的学生大概是一传十十传百,已经倾巢而出,墙边围着的竟大半都是丙舍的学生,看架势,要回甲馆,竟还要穿过层层人墙才能回去。

马文才一看这喧闹如集市的场景,头脑就一阵炸痛,恨不得将那祝英台拉过来,重新吊在门口那歪脖子树上算了。

甲乙两舍住的不是士族就是富户,这个点正是用午饭的时间,馆中不提供中饭,甲乙两舍的人再怎么爱这字,饭还是要吃的,于是这时间段聚着的,竟大多是丙舍里的学生。

甲乙两舍的学子本来就少,而且还顾及着彼此的身份和家世,即便是抄字,也是安静规矩,无论谁来看,俱是一派清净雅致的画面。

可等丙舍里的学生黑压压涌过来,这样的场面就有些无法控制,乱糟糟的人群人声鼎沸,马文才隔着老远还能听到互相谩骂的声音。

“你个小兔子崽子!叫你挤叫你挤,你能啊?你再能啊?你怎么不挤到你娘裤裆里去?”

“你再拿你那脏手摸一下!再摸一下午我剁了你手你信不信!这字是你能摸的吗?你能摸的吗?摸坏了揍死你这*&&&……”

“谁借张纸借根笔?来的匆忙没带纸笔,借一张呗,喂,太过分了啊,这字放在这谁都能看,凭什么不给我抄?借一张又不会死!哎呀你不是抄了一大半了吗,借我借我…”

马文才皱着眉头一步一步向书墙边走,看着丙舍学子一个个犹如打了鸡血般疯狂地往书墙边靠近,有些甚至仗着自己身强体壮把别人往外推去,顿时生出荒谬之感。

即便是祝英台的字好,丙科学子大多是寒生无名帖可临,可这墙又不会跑,何时来看都是一样,更何况甲舍里的人已经请了工匠给它加了顶,便是下雨也不会淋湿,何必要如此奔走践踏?

“呜呜呜,啊!”

一声孩童的惨叫传来,只见前方有一个九、十岁的小孩被前面的学子推倒,眼看着就要倒在众人的脚下…

实在忍不了了!

马文才疾步上前,在那小孩摔倒之前一把把他扶住拉了出来,那小孩抽抽泣泣被拖出了人群,显然自己也是吓得不轻,一出了人群便紧紧抱着马文才嚎啕大哭。

若那一下倒了,就看这么多人往前挤的架势,这孩子也要被踩成重伤。

马文才反手拍了拍那小孩算是安抚过了,便将他推到了一边。他低声吩咐速度最快的疾风火速去馆主那召人维持秩序,又叫细雨去喊来祝英台,自己则带着两个随从,直接冲入了人群。

马文才并不反感别人争名逐利,也不反感别人为了追求知识费尽手段,但如果这“手段”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他本来就学过武,又带着两个人高马大的随从,从围墙外一路推将过去,竟活生生推开了一条路,将两边的学子推到了更外面,没多久就挤到了围墙前面。

原本都恨不得趴在书墙前看字的学子们你挤我我挤你,好不容易才占据了有利地形,突然间又来了个“外来者”,还把他们挤的往两边倾倒,顿时就有人扭头想破口大骂。

“来的是哪个龟孙…”

骂人的一看到是儒衫黑冠的甲科生,后面还带着两个随从,立刻噤声。

“都往后退!”

马文才看了眼墙上已经被蹭的都有些模糊的字迹,脸色更寒。

“我叫你们往后退你们不知道吗?”

“你你是谁啊!”被训斥的人外强中干,“写这字的祝英台都说了人人能抄人人能看,你凭什么管?”

他凭什么管?

就凭这祝英台是他的未婚…

罢!他娘的这理由现在还能用吗?

说了被人当疯子!

马文才心中烦躁之气大作,再看到那被吓到的孩子还在外面哇哇大哭,越发瞧不起这些丙科生的孟浪,冷笑着说:

“我是不能管你们抄字,但你们要再这样拥挤吵闹下去,我就命人用水把这面墙泼了!”

“你…”

那人气的发抖:“你们这些甲科生,就只知道这样,就只知道…”

“只知道什么?只知道把同窗往外推搡,像是猪狗一样的驱赶?还是只知道把年幼体弱之人抛在身后,任由他们摔倒被人践踏?看看你面前的墙!甲生抄了一早上字也没见有任何散乱,他们爱惜其字甚至为其加了顶盖,你们呢?你们才来一时半刻,连墙上的字都要被磨掉了!”

马文才眼神犀利,步步相逼,直逼得面前摩拳擦掌上来的诸人频频后退,却没有气弱半分,他的声音越拔越高,已经到了吼叫的地步。

“你倒是告诉我,我们只知道什么?你们又知道些什么?!”

人群陡然安静下来,于是乎,外围里被吓坏的孩子哇哇大哭的声音就越发明显,简直像是给他们脸上甩了一记巴掌。

“不要把你们乡野间那套恶狗扑食的本事带到这里来,这里是学馆,是教你们如何做人的地方,在我们知道些什么之前,请你们做些人该做的事情,再来对我们横加指责。”

昨夜刘有助偷盗之事已经让马文才像是吞了颗苍蝇,今日再见这些人毫无风度秩序可言,更是一肚子怒火。

“想看书墙没问题,但这里是甲舍,是休息的地方,你们这般吵闹还自以为有理,若你们都不为我们考虑,我们为什么要顾及你们的想法?若再不能安静下来有礼有节的做你们的事,我就不光是泼水了…”

马文才看着面前一群敢怒不敢言的学生,心中只觉得出了一口恶气。

“看我把这墙砸了!”

“马文才不要!”

一声惊呼声后,已经闻讯赶到的祝英台急慌慌地跑上前来。

“别砸墙!”

她来的太晚,没看到发生了什么事,只看到一群丙科生挤在书墙面前,而马文才指着墙大吼要把墙砸了,还以为马文才不准她字迹外泄的毛病又犯了,惊得几乎是一路小跑冲上前来。

她就知道没那么容易!

她就知道光写一墙字,指望用自己的话堵住甲舍生的嘴肯定还有纰漏!

这纰漏果然还是从头到尾就不同意的马文才啊啊啊啊啊啊!

祝英台不来还好,一来本来已经生出退却之心的丙科生们立刻群情激动,指着刚刚还威风八面的马文才叫喊了起来:“你看,人家写字的正主都说不用砸,你凭什么管?”

“就是就是,甲科生那么多,没一个让我们走的,只有你一直对我们又吼又叫,你就是瞧不起我们,觉得我们不配学这字!”

“像你这样的大家公子,能知道我们为学好字有多辛苦吗?刘有助好不容易得了字还被你抢走,那时候我们就知道你心胸狭小,说不得刘有助挨打也是你从中怂恿,想要杀鸡儆猴吧!”

“我丙生和你们甲生井水不犯河水,你要砸墙,就别怪我们拼命!”

马文才冷着脸,看着面前的气氛被几个领头之人瞬间拉动了起来,一个个群情激奋随时会对他群起攻之的样子,不怒反笑。

这些往日里畏畏缩缩之人,连和他眼神对视都不敢,只能在人背后猥琐地探望,可只要汇集在一起,便任由领头之人说什么是什么,犹如一群疯子。

说到底,不过是欺软怕硬罢了,不过是以多欺少罢了,不过是希望有出头鸟顶上在后面跟着啄食罢了…

像这样的人,祝英台还希望他能够尊重他们?

祝英台完全不知道两边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情况激化到这种样子,眼看着有丙科学子居然呕出一口浓痰向马文才吐去,实在是来不及阻止,只能扑上去用自己的后背挡住。

那一口浓痰结结实实地吐在了祝英台的背上,惊得吐痰之人往后疾退,窜入人群之中掉头就要跑。

马文才瞧不起这些庶人,一开始就没注意他们要做什么,所以被煽动的群情激奋的人群中有人要对他吐痰,自然也没有看见。

事情发生时,他只看到祝英台一脸惊慌地向他扑了过来,他被结结实实罩了个周全,然后就有人要跑。

他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却下意识伸手指着那人:“去将那人给我抓回来!”

等那人被提回人群之中,祝英台已经一脸恶心地脱下外袍,将那沾了秽物的衣服丢在了墙角,也不准备再要了。

他竟被一个女人保护了?

还是用这种方式保全他的脸面?

马文才心中一颤,看着满脸嫌恶到在跳脚的祝英台,几乎有些不敢置信。

“去将这人送去学官那。”

马文才阴着脸,“当面冲撞士人,杖责三十。让他自己选是在学里吃学杖,还是我送他去官府吃官杖。”

马文才话音一落,那刚刚还趾高气扬对人吐痰的学子立刻哀嚎求饶,叫唤的犹如马文才不是拉他去学官那,而是拉他去地狱。

他越是叫唤,马文才越是对他不齿,连看他一眼都嫌脏,根本充耳不闻,任由惊雷把他带走了。

眼看着一个闹事的同窗被拉走,刚刚义愤填膺的人群渐渐安静了下来,似乎刚刚发现他们顶撞的是一个士族一般。早上其他士族对他们视而不见任由他们抄写的“优待”给了他们某种侥幸的心理,可现在这侥幸的心理立刻被残酷的律法击碎。

即便这字不是马文才写的,可他还是有一百种办法让这些不听话的人倒霉。

见场面总算是安稳了下来,惨遭无恙之灾的祝英台总算能顺利地开口说话了。经过昨天的事情,她已经不会愚蠢到当面去顶撞马文才的决定,不过学官办事一向很慢,等会儿在偷偷去求情打得轻一点,应该是没问题的。

毕竟她又是苦主嘛。︿( ̄) ̄)︿

见马文才有想走的意思,祝英台连忙上前拉住他的手臂,而后环顾四周,开口问道:“我来得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谁跟我说说?!”

然而丙舍的学子们沉默的沉默,怒不可遏的怒不可遏,寥寥几个乙科生又不愿意搀和到这种事里去,没有一个人开口。

僵持间,一个清脆到几乎有些尖锐的童音响起:“我跟着同窗来看字,他们都要往前挤去前面,把我和小丁推到了外面,我差点摔倒被踩,是他救了我。”

尚有一脸泪痕的小男孩走了出来,指着人群中几个尤其强壮的学生。

“他,他,还有他,他们到处推人,还骂人!我们年纪小个子矮,挤不到前面看不到字,还要被他们推来推去,这位公子救了我就上前去拦了推人的人,还骂了他们,他们就吵起来了。”

一群六尺七尺的男儿闷声并不吭气,倒是身高不足五尺的新入学儿童初生牛犊不怕虎说明事情原委,这局面实在是可悲又讽刺。

祝英台原本还以为是马文才看不惯这些庶人又在刁难,可听了来龙去脉,立刻为自己的猜测而羞愧。

“那砸墙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