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短刃逼人的人反倒态度很是谦逊, 并没有因为控制了人质就狂言诳语。

“实在是为了自保,不得不出此下策。”

“你还没告诉我, 你是何人。”

祝英楼仔细看着袋子里脱困而出的人, 对方穿着英台的衣衫,脸上也不知用什么办法, 竟描画的有七分像是英台。

如今将头发披散下来,不仔细看, 还以为就是英台, 连他都着了道。

那人伸手在脸上搓弄了几下, 抹去脸上的痕迹,露出一张清秀平淡的脸来, 祝英楼觉得看起来有些眼熟,又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

一旁的祝家门人不敢擅动,如今是夜里, 他们也看不出此人是谁。

旁人都道祝家庄有两个出息的嫡子, 只有他们知道庄主只有一个嫡子, 若是祝英楼出了什么事, 他们一家老小的命都没了。

“我是何人, 阁下一会儿便便知。”

他一边说, 一边不着痕迹的打量着四周。

“只要你给我替主人传话的机会。”

祝英楼心头一颤, 面上却神色淡淡, 奇怪道:“你既然用请,哪有用刀子请的道理?”

“我家主人说了,阁下是个杀伐决断之人, 如果见到袋子里的人不对,我必定要吃不少苦头,只能出此下策。”

他见祝英楼终于有些动容,手中的短刃渐渐移开了他的脖子,往后退了一步。

“阁下现在能听我说话了吗?”

祝阿大见那人移开了刀子,立刻闪身护在祝英楼面前,小心翼翼地将他护到后面。

两人交错间,祝阿大“咦”了一声。

“怎么,你认得?”

祝英楼对弄错妹妹的祝阿大很不满意,见他满脸惊诧,不禁问道。

“启禀少主,此人是九娘子同窗马文才的贴身侍卫。”祝阿大低声回话:“他是马文才的心腹,几乎日夜寸步不离。”

“好一个马文才。”

祝英楼听说这持刃之人是马文才的手下,反倒松了口气,伸出手掌对后面一挥。

“你们都把武器放下,我听听他要说什么。”

手持短刃的,便是经常为马文才“涂脂抹粉”的细雨。

他见祝家诸人都往后退了几步,将武器收回身旁,却丝毫不敢大意,只恭敬地说道:

“我家主人说,祝家庄走的路很危险,让‘祝小郎’消失并不是最好的法子。聪明人永远不会将赌注都下在一边。”

“你在说什么!”

祝英楼悚然地喝道:“什么路很危险!”

“少主何必故作不知呢。”细雨叹气,“我家主人也不是为了威胁少主什么,只是为了祝小郎,想要和祝家庄好好沟通罢了。”

祝英楼又惊又疑。

“你们究竟将英台弄去了哪里?”

他开始怀疑马文才和祝家庄一样,身份并不单纯。

“祝小郎很安全。”

细雨担心刺激到祝英楼,声音温和。

“待我平安回去,三日后,会稽山下别院,少主自会见到想见的人。”

一把火,将会稽郡最赫赫有名的酒楼烧的七零八落,也烧掉了不少人的希望。

对外,会稽学馆报了易先生被困火中,烧成了一具焦炭;祝英台吸了太多烟气,如今昏迷不醒,留在学馆救治。

学馆中如今人人噤若寒蝉,一提起几天前的那场火,尚且心有余悸。

会稽学馆里,谢举的住处内,如今众人齐聚一堂,商量着接下来的动作。

“以傅大公子现在的状况,撑不过一个月。”

徐之敬这次没有再瞒着傅歧,直言道:“他的肺部如今全是烟气,针石无用;喉咙又被灼伤,吞咽吃力,难以用药。我已经送信让我兄长过来,他擅治心肺,也许能再拖上一阵子。”

他每说一个字,傅歧眼中的希望便黯淡下去几分,到了最后,表情更是呆滞木然。

自马文才设法将傅异“偷渡”到谢举这里来,这两天里傅歧是不眠不休,一直守在兄长门外,生怕打扰了徐之敬医治。

可他等了几日,却等来这样的结果,实在是无法接受。

片刻后,他猛然跃起,抓住徐之敬的手臂:“徐之敬,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救他?你那位阿兄就不能想想其他办法?”

傅歧慌乱地说:“听闻山中宰相陶弘景是活神仙,能起死人而肉白骨,要不,我们把他送到茅山去试试?”

徐之敬本来就不是什么好脾气,他为傅异劳神了一日一夜,几乎没有片刻合眼的时候,却等来了傅歧的质疑,当场就变了脸。

“你要觉得我是庸医,尽管去试!若不是那时我就在当场,你以为你兄长还能活着到学馆里?!”

“咳咳,阿弟,休要再胡言乱语了!”

傅异见弟弟表情仓惶还要再求,强忍着喉部的剧痛开口:“我本就活不了多久。”

此言一出,傅歧顿时身子一颤,眼眶含泪无声悲泣,马文才实在不忍再看,拉着他到一边,慢慢告诉他傅异之前瞒着他的事。

听到徐之敬下的“最后通牒”,谢举也不由得动容,来到了傅异的床边。

“无咎…”

他看着伤痕累累的傅异,喉中哽咽。

无咎是傅异的字,这字还是谢举取的。

见谢举看着他欲言又止,傅异点了点头,嘶哑着声音道:“既然我没多少时日了,不如就在这几日出发,回建康吧。”

“你疯了?”

徐之敬惊呼道:“现在舟车劳顿,岂不是催命?!”

“我到会稽来,本就是顺路接他回去的。”

谢举解释:“我接到无咎的来信,得知有不少人质握在萧宝夤手中,便和建康令按着无咎提供名单小心联络他们的家人,试图推进和盟,救回人质。”

“但我口说无凭,此事光凭一封不知真假的信,不足以让他们冒着风险为我驱使,若不让他们见到傅异一面,这些人恐怕只会当自家子弟已经死了。所以我才毛遂自荐,趁着这次巡视五馆点做学监的机会,要将傅异一起带回去,好促成此事。”

他说明了来意,看向榻上的弟子:“我来之后,发现他的身体比我想象中的更差,便想多盘桓一些时日,等他伤势病情都稳定些,再送他上路。可现在出了此事,他又被不明人士追杀,会稽学馆里已经不在安全,唯有尽早将他送回建康,促成和盟,才不会枉费他受过的这么多苦。”

“可是,若这么动身,实在是凶险。”

徐之敬看了眼那边已经情绪失控被马文才抱住的傅歧,又说道:“而且以现在的情势,傅歧必定是不会丢下大公子不管的,可一旦傅歧和傅家家将护送大公子离开,那一直蛰伏在暗处之人就会知道大公子没死,这一路上可能又有许多风险。”

他们都尚且不知道傅异留在酒楼中,那些黑衣人却掐着他们都下楼的时候上去杀人,可见他们早就已经潜伏在酒楼中,一直关注着他们,一找到时机便立刻发动,要除了傅异这个“活证据”。

之前傅异没有被太守府带走,现在又死里逃生,即便他们对外宣称祝家庄丢下的那具尸体是易先生的,可难保敌人狡猾多疑不愿相信,到那时,又不知要生出多少枝节。

“如果要走的话,必须尽快。”

马文才拉着已经被安抚住的傅歧走到榻前,又道:“敌暗我明,拖久了会让对方生疑。”

徐之敬一愣,愕然道:“马文才,你也同意傅异现在回建康?”

“若此时换了是我,我也会选择返回建康。”

马文才看了眼病榻上的傅异,眼中露出钦佩的目光。

“你是医者,希望看到的是病人痊愈。大公子想的却是家国天下,若不是将生死置之于度外之人,早已经死在冤狱之中。”

听到马文才的话,跪伏与傅异脚下的傅歧身子又颤了几颤,隐隐传来几声指甲抓挠过地板的声音。

“马文才懂我。”

傅异欣慰地笑了,又看着低着头不肯开口的弟弟,无奈道:“阿弟,我已活不了多久了,你总不愿看着我客死异乡吧?”

“阿兄!”

傅歧这下终于无法控制,又不愿在傅异面前失态引他伤心,只能跌跌撞撞地起来,突然夺门而去。

马文才担心他难以抒发之下会选择自残,连忙催着傅家一位家将跟上,等他回到屋中,傅异和谢举已经商议起回去的事宜。

正如马文才所说,如今是敌暗我明,谢举和傅歧等人肯定是被暗处的敌人紧紧盯着的,就等着露出行藏,无论是谢举安排人保护送傅异回去,还是傅家家将亲自护送,都无异于告诉所有人傅异就在这里。

“可惜为了救大公子,我无力分心救下那个刺客。”

徐之敬有些懊恼道:“否则知道是谁在暗中窥探,将那耳目除了便是。”

“可以用祝家庄的船。”

一旁静静听着的马文才突然开口。

“我们可以用送祝英台去丹阳求医的名义,将大公子送出去。”

东海徐氏南渡后侨居在丹阳,丹阳离建康不过半日距离,去建康必定要经过丹阳。

人人都知道如今祝英台和徐之敬交好,若是祝英台伤了容貌或喉咙,去丹阳求医自是顺理成章。

“祝家庄?”

谢举疑惑地问:“可是上虞县的豪族祝家?他们为何要替我们护送人去丹阳?”

“我有办法。”

马文才不愿说的太多,只含糊其辞。

“他们可值得信任?”

傅异对马文才的门路并不好奇。

“不值得信任。”

马文才直言。

“不值得信任?”

屋中众人吃惊。

马文才微微颔首。

“但可用。”

作者有话要说:马文才一直隐藏实力已经憋不住了,必须要在谢举面前露个脸。

他要开始化暗为明,正式和各方任务斡旋,取得一席之地了

第210章 图穷匕见

约定之日, 祝英楼寒着脸带着门人部曲来到了会稽山下。

也许是为了示威,也许是因为棋差一招被马文才算计, 祝英楼带了不少的人, 祝家庄的部曲本就骁勇,这么一群人浩浩荡荡到了会稽山下, 顿时吓得学馆半山腰上的看门人掉头就跑。

朝露楼出了那么大事,对外既然宣称易先生被烧死了, 贺革和其他学官便在学官中设了灵堂替他“停灵”, 那门人一口气冲入灵堂向馆主报了此事, 其他学官们都大惊失措。

因为他们都知道,除了易先生被烧死外, “祝英台”也受了伤,正在被徐之敬医治,据说面目有损, 如今连光都见不得。

唯有贺革镇定自若, 对着身后的马文才淡淡说:“马文才, 你和祝英台交好, 你去处理下吧。”

马文才应了声, 匆匆带着两个人下山。

“馆主, 马文才不过是个学子, 真能处理的了这样的事吗?”

有一个学官担忧道。

“在我学馆之中, 有这能力的弟子唯有梁山伯和马文才,如今梁山伯伤了左肩和脚踝正在休养,只能让马文才去了。”

贺革心里憋笑憋得难受, 面上却还要郑重其事。

“让他锻炼锻炼也好。”

马文才听闻祝家庄带了不少人来,知道祝英楼心中意气难平,有些头疼这位祝家少主的高傲,也不愿刺激到他,只带着疾风和细雨两人前去迎接。

“祝英台”出了这种事,祝家不出面根本不合理,祝英楼原准备在“弟弟”死后带着家人去会稽学馆发威,搅得全郡都知道祝英台都死了。

为此,他们早就提早在山阴县准备好了不少人手,谁料这计划被马文才识破,这群部曲也就在这时能够摆一摆场面。

马文才见到祝英楼后,态度倒也不算软弱,虽只带着两个人,他却俨然已经有了一方英杰的气度,在和祝英楼打过招呼后,不卑不亢地领着他往自己山下的别院而去。

半山腰观望着此事的人见马文才将祝家的人往别的地方带走了,一个个都松了口气,庆幸这马文才果然有办法,否则这么多甲兵冲进学馆里,怎么也要弄出大麻烦来。

马文才从几年起就筹备着来会稽学馆,这处山脚下的别院是在天子下诏之前就建的,无论是地还是工钱都没有耗费太多。天子下诏后,会稽山下的地寸土寸金,学馆里因此得了不少补贴的财帛。

然而这地方毕竟不是什么久留之地,即使是会稽几个大族也只是建了一两个屋子用来囤积物资或是养着一群仆役,用以供给学馆中读书的子弟衣食之用,没有几个如马文才这般圈了足足一大块平坦地方,又养花种树,犹如一处别庄一般。

祝英楼进了别院,并不知马文才这处院子建的早,只意味深长地说:“人说马太守清廉,马家家底不丰,看来也并非如此啊。”

马文才一听就知道他是误会了,但他也不解释,轻笑着说:“在下是家中独子,总是要享不少好处的,少主见笑了。”

祝英楼也懒得和马文才扯这些口水官司,进了屋后席地一坐,开门见山道:“我家英台呢?让她来见我。”

“英台受了些惊吓,现在见不得风。”

马文才抱歉道:“为了她的身体考虑,我只好让她在其他地方休息。”

祝英楼一听之下心又跳了几跳,不确定是马文才说服了祝英台反抗家里还是他将她软禁了,怒道:

“我是她兄长,她便是病了瘸了,爬也该爬着来见我!”

“祝少主,我们又何必这么试探下去?”马文才叹气,“英台没来,你就该知道她是不愿回去的。少主又何必非要让祝英台将身份撇清?”

见祝英楼阴沉着脸并不回答,马文才又道:

“英台性子绵软,祝家庄却手段强硬,她早就已经对少主和祝家庄的行事之风产生了厌倦,只能靠入学馆读书喘一口气。诸位如今又一逼再逼,就不怕引出什么憾事吗?”

“就算如此,又与阁下何干?”

祝英楼以为马文才还不知道祝英台的性别,冷哼一声,“英台是我庄中嫡子,我祝家从未有过出仕之人,你如今将英台交予我,日后还有相见之时,否则…”

“是不愿出仕,还是不能?”

马文才突然喝道:“难道祝家甘愿就这么一辈子做人鹰犬吗?”

祝英楼眼皮一颤,面无表情。

“祝家庄并非从未出过仕,而是自齐时后再无出仕。齐时皇帝轮流做,今日他还是皇帝,明日已经成了刀下之魂,皇室自相残杀,祝家庄明哲保身隐世不出,直到前朝齐明帝时,明帝深居简出,力行节俭,停止各地向中央的进献,祝家看到了出仕之机,向明帝的太子示好…”

马文才和他兜兜绕绕这么一大圈,已经有些烦躁了,大袖一挥,将祝家的底子兜了个全。

“谁料太子出征落马,留下残疾,从此无缘帝位。明帝次子萧宝卷继位后,祝家担心新帝秋后算账,小心结交后戚权贵以防后患。”

马文才每说一句,祝英台的脸色便变几分,肌肉也渐渐紧绷起来。

这是习武之人的本能,在遇见巨大的威胁时,第一反应是跳起杀人,为了控制自己的这种反射,只能紧绷着身体。

“萧宝卷猜忌多疑,奢侈腐靡却吝啬钱财,登基后连建宫阙彰显武力,国库财力却无以为继,祝家暗中资助,又以祝家舟船之力向京中输送会稽郡的花木、良石等以供建造宫阙所用,换得了朝中权贵的庇护。”

马文才有备而来,态度沉稳,并不惧怕祝英楼骇人的目光。

“在馆主门下有一弟子,曾是前朝宗室之后,在京中颇受忌惮,如今却在学馆中读书。我一直很好奇,看他气质谈吐,衣食住行,并不似受到苛待,但从傅歧之言,他的家族早就已经放着他自生自灭,待他如死了一般,根本无力延请名师、教导礼仪…”

祝英楼终于按捺不住一跃而起,脸上的表情犹如见了鬼。

“人说他是受到亡母故人庇护,可即便是谢使君这样最不忌惮世人眼光之人,这么多年来也是第一次见到他,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哪里的故人庇护着他?”

马文才见终于让祝英楼失去了分寸,心中原本猜疑的事情已经落实了几分,态度越发闲适轻松。

“前朝废帝宠幸太后侄女潘贵妃,褚皇后无宠亦无后,为了稳固褚皇后的地位,褚家让嫡子设法接近萧宝卷最信任的胞妹,并成功尚了这位公主,这便是褚向的父母。”

为了让萧宝卷离不开褚家,身为官长的国丈褚澄曾一力主持了三座宫殿的建造事宜,褚家那时虽然势力极大,但也无法以一己之力建造这般浩大的工程,必定是接受了不少势力的‘援助’。

祝家选择那时投靠,褚家根本不会拒绝。

“我一直想不明白褚向为何要到会稽学馆来,现在却是想明白了,褚向哪里是来读书的,以他的才学,怕是国子监里也没有几人能媲美。他明里是来读书,却是借来读书的方便,暗中联络如祝家这般的昔日旧部。”

马文才说完,面含微笑。

“祝少主,我猜测的可对?”

马文才一番“推测”说完,祝英楼只觉自己浑身肌肉已经紧绷到疼痛的地步,他必须要全力忍耐,才能忍住自己不抽刀砍向面前这人的冲动。

“你以为你说了这些以后,还能善终?”

他咬牙切齿道:“不过区区一个马家,若我祝家真如你所言,马家上下岂能活命?”

“你们选择偷偷摸摸不肯出仕,更是用强压控制庄中上下的自由,都是怕走脱了风声。毕竟你们几次押错了宝,已经对转换门庭脱离乡豪的路看的很淡了,又怎么会如此高调行事?”

马文才的眼中露出惋惜之色。

“恐怕,祝家庄是有什么把柄落在褚家手里,不得不受人胁迫?”

“你,你究竟是什么东西!”

祝英楼犹如看到了什么怪物。“你明明如此年轻,怎会知道这么多前朝旧事?你究竟想在我祝家得到什么?!”

马文才活了两世,前世浑浑噩噩,这世逼着自己锻炼出一副玲珑心肠,此时见到祝英楼连鬼神之言都说出来了,知晓自己已经攻破了这位祝家少主的心房。

和这种强硬的人打交道,只有先打败他,才能得到他的尊重和平视。

已经到了他展示实力的时候了。

“我确实年轻,也不知道什么前朝旧事,但这世上有的是知道前朝旧事的人。祝家这么多年来秘密行事,输送钱财、物资都用的是走私的路子…”

马文才挑眉,“少主可曾听过,这世上有一种人,是专门干走私的行市,只要是走私道上的消息,从没人能瞒过他们的耳目?”

“结朋平明相追逐,剑术凌轹白猿公。宝蓝琼宇云清淡,挟此专行生雄风…”

祝英楼低喃着游侠道上的切口,神情由愤然转为认命。

“想不到,你竟认识河东裴氏、游侠之首裴罗睺。”

他抬起头,望向马文才身后的细雨,了然道:

“我早该猜到,你那侍卫易容的本事,绝不是哪个士族高门能学到的,这根本就是市井中脱身的伎俩。”

“惭愧,蒙我师父厚爱,他们曾在裴家堡被调教过几年,学的也只是些皮毛…”

马文才坦然承认了此事。

“我也没有什么通神的本领,是蒙师父厚爱,才帮我查了些旧事。”

马文才:(骄傲)请叫我明察秋毫·管中窥豹·神机妙算·文才·马…

裴罗睺:(瞪眼)一边去,人家看的都是老子我的面子!

第211章 双面“骄”娃

幽并游侠儿自古以来便是一支强大的武装,作为从东汉以来便一直资助游侠儿活动的裴家,河东裴氏被尊称为“游侠之首”、“侠隐之地”。

十六国后,河东裴氏有一支南下侨居北海,可更多的子弟却留在北魏,成为魏国的汉人豪强。

于是北方有裴家堡,南方有裴家庄,一南一北,看似被两国分隔南北,但其实因为海运和游侠儿耳目的缘故,两支一直维持着相当紧密的联系。

这也是为什么裴罗睺可以得到郦道元的消息去救崔廉,而且能够成功把他送走的原因,也是裴家的走私生意和武装力量能遍布各地的原因。

祝家在会稽再怎么强盛,也不过就是偏安一隅的乡豪,他们要想神不知鬼不觉的将东西运往北方,必须要想办法用些秘密的路子,这些路子不是无偿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