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城墙是砖石夯土垒的,怎么也不可能点着啊?

“莫,莫不是里面藏了人?”

有人异想天开,“比如借着这些怪东西潜入城下,再掀开表面的遮掩跳出来攻城什么的…”

“你瞎啊!吃水这么浅,像是有人的样子吗?!”

元晖业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左看右看,还是完全摸不着头绪。

就在城头上一群人猜测纷纷时,又有人指了前方的河面大叫道:“来人了!那些筏子上有人!”

元晖业吃了一惊,定睛看去,果见远处的上游浩浩荡荡飘下来几十条竹木制成的筏子,每条上都有十来个人,乘着风势飞快地向考城的方向奔来。

“快快快,敌袭!准备弓箭!”

城头上乱成一片,谁也不知道这些筏子后面还有没有接着来的敌人,万一是敌人一起顺流直下了呢?!

元晖业脸色都吓到惨白,心里拼命祈祷着别是陈庆之派白袍军攻城里,连身子都藏在了城垛后面。

“好像不是白袍军,都穿着黑衣。”

有知道情报的议论起来,“是不是睢阳的守军啊?”

没人说得出现在是什么情况,元晖业也不敢掉以轻心,下令让人对着那些木筏射箭。

然而木筏顺流而下的速度极快,木筏上的人又早有准备,一到离城近了就拿起竹浆价加快速度,将整个木筏的范围躲藏在前面飘下的浮垒后面,那些箭大多射到了浮垒上的沙袋上,木筏上站着的人却毫发无损。

等浮垒一个个撞上城墙,在木筏上的人便纷纷一跃而下,迅速地跳到浮垒上,拉动四周浮垒上的绳子,将一个个浮垒结成了一块稳固的浮桥,足以让所有人借着这座浮桥爬上城墙了。

元晖业总算明白了这些浮垒是什么东西,骇然大惊。

“快快快,别让他们爬上来!”

考城的城墙建在水边,水边的土地松软不能筑造高墙,这城墙说起来连一丈都没有,但凡悍勇点的都能爬上来。

然而考城城头上的羽林军和主将都吓破了胆战战兢兢,城墙下的黑山军诸人却毫无惧色,随手捞起浮垒上的沙袋或其他能够遮挡的东西挡住自己的要害,迅速向着城墙靠近。

就在此时,已在城墙之下的花夭仰起头,当即气沉丹田,对着城头的方向用鲜卑话大吼了一声:

“羽林军旧部花夭求见济阴王,还请赐见!”

第464章 忍辱负重

“是那个花夭吗?”

“是那个女将军?”

“就是杀了胡太后的那个…?”

羽林军里剩下的是咸鱼, 但是它是皇帝卫军的地位决定了它的组成人员大多是“根正苗红”的鲜卑人, 哪怕再怎么没出息、没胆色, 也还是三十六部鲜卑的出身。

故而花夭这一声大喝,城头上大部分人都听懂了。

听懂了, 就更惊诧了。

若说花夭,在羽林军里绝对算是个出了名的风云人物。

在任城王元澄还在的时候,胡太后就数次下诏召见花夭, 希望她能在深宫中担任她的近卫, 而任城王为了保住她,甚至让她“失踪”了大半年,避过了好几次险恶的宫中争斗。

后来花夭入了羽林军, 负责训练胡太后身边的近卫,一群皮娇肉嫩的纨绔子弟被她训练的嗷嗷乱叫, 直接导致了花夭在羽林军里有了“花大虫”的诨名。

再后来, 花夭作为保护宗室的羽林军为兰陵公主送嫁, 返回魏国后又协助平息了元叉、元爪这两个羽林军统领的叛乱, 更是手刃了元叉, 替任城王和不少枉死的羽林军同袍报了仇。

更别说后来还奉诏杀了胡太后, 救下了被软禁在深宫中的少帝,就算最后皇帝没活下来, 这份功勋也足以让世人侧目了。

当尔朱荣大军南下时, 羽林军中拥护胡太后的禁卫将军早就被泄愤的宗室杀了, 群龙无首下, 也曾有过朝臣建议让花夭担任禁卫将军之职, 只是她是个女人,而魏国从未有过女人担任禁卫将军的先例,这件事后来就不了了之。

洛阳大乱时,花夭也随着小任城王元彝一起失踪了,有人说她随着元彝投奔怀朔出身的叛将葛荣、贺六浑去了,有的说她在路上遇到叛军袭击,和任城王一起死了,总之就此下落不明。

现在,传闻中失踪了的女将军却突然出现在考城城下,叫喊着要见现任的禁卫将军、济阴王元晖业?

城头上顿时连攻击的动作都停下来了,不少人又惊又疑地看着猫着腰锁在城垛后的主将,希望他能给下面的人一个答复。

元晖业不敢冒头,这城楼太矮,他怕冒了头就被暗算了,支支吾吾地问左右:“那个人是不是花夭啊?你们谁认识她的?”

有在羽林军中待的时间长的壮着胆子往下看了一眼,伸长了脖子打量。

花夭也不躲闪,大大方方地仰起脸,让他们看清自己的相貌。

其实花夭的脸一看就知道不是南朝人,再加上她穿了一身贴身的短衣,曲线毕露,只要不是瞎子就看得出是个女人。

那几个羽林军的老人仔细打量了一会儿,纷纷点头惊叹。

“是是是,是花大虫到了!”

元晖业这才敢伸出头来,在城墙上露了脸,干咳了一声,装模作样地问城楼下的花夭:

“花将军,听闻你和任城王一起出奔了,为何出现在考城城下,还带着这些不明身份的,的…”

他的了半天,也说不明白这些人是谁。

“济阴王,这些是我在怀朔的旧部和同乡,都是魏人。”

花夭踩着浮垒,给了身边的马文才一个眼色。

马文才明白了过来,向着左右打了个手势,让黑山军想办法绕开守军的视线登城。

“花将军莫非是来投奔的?”

元晖业听到花夭的话,大喜过望,眼睛都笑眯了。

“那来的正好,我们军中就缺花将军这样能征善战的猛将!”

他脾气随和,也不觉得自己一个大男人夸花夭一个女人是他需要的猛将有什么丢脸的,城墙上不少羽林军却都悄悄红了脸。

花夭没想到这元晖业这么“单纯”,愣了愣后笑出声。

“非也,在下是来劝济阴王投奔我的。”

此言一出,连元晖业也没办法接话了。

花夭来时却将劝降的话都想好了,在腹中过了腹稿无数次,此时在城下侃侃而谈:

“实不相瞒,在下如今组建了一支黑山军,受了北海王的雇佣,要帮他返回洛阳,现在正驻扎在睢阳。”

“你,你是北海王的人!”

元晖业头皮一麻。

“那,那这些人,果然是来攻打考城的?!”

“我不是任何人的人,黑山军只是一支雇军,如果济阴王殿下出的价钱足够,雇我们守城也是可以的。”

花夭笑嘻嘻地皮了一下,惹来马文才一个白眼。

见马文才不悦了,花夭面色一整,又说道:“但目前我们确实是在为北海王打仗。”

“北海王有梁国的兵马相助,又得了几万守城士卒,现在可谓是兵强马壮。那白袍军的主将陈庆之是梁国的名将、攻城略地不费吹灰之力,他一路北上,连攻十几城,现在正和睢阳的守将们商议着如何攻打考城…”

她声音响亮,好让考城上的羽林军都听得清楚。

“我出身羽林军,听着他们讨论要如何攻下考城、又如何屠灭汝等,心中实在不忍,所以才向陈将军讨了份人情,先行一步前来搭救你们。”

“搭救我们?你胡言乱语什么!”

城头上传来几声训斥。

“难道我不是在救你们吗?你们看看这些浮垒,像这样的浮垒,睢阳还有更多,只要睢阳那边一声令下,浮垒顺水而下,你们这座城墙难道不是虚设?”

花夭嗤笑道:“我们区区八百黑山军就能站到你们的城墙下,如果来的是八千水军呢?八万呢?”

“世人皆知南人善水战,那荥城的护城河梁国人的军队说渡就渡了,如果考城没有了来自水路的防御优势,就这么一座破城,能挡得住什么?”

花夭指着那矮小的城垛,不屑道:“还是说,你们想要拼死保住这座没什么价值的矮城?!”

他们是被派来消灭白袍军的,又不是来守城的,只要脑子没毛病,都没什么“与考城共存亡”的决心。

元晖业看着那些结成浮岸的浮垒,再看着那些宽大的木筏,想象着睢阳几万兵马顺水而下的场景,不由得打了个哆嗦。

考城不过是个小城,他只是看它四面环水才选了此城驻扎,城里原本能作战的人都没上千,而他所率领的羽林军能拉弓射中人的都恐怕都凑不了多少,要白袍军真顺水而下,大概顷刻就在城下了。

他左思右想,脑子里进行着剧烈的挣扎,盘算着值不值得在这里送命,他身边一名参军却对着城下的花夭阴阳怪气地叫着:

“你说的好听,说到底不过是个雇军,伪帝和那些梁国人会听你一个女人的?你说来救济阴王性命,谁知道我们一投诚,你们会不会反过来就把济阴王杀了?到时候几万人落在你们手里,还不是随你们捏圆捏扁?”

这人说话声音尖利,但字字切中要害,让城头上原本就犹豫不定的将士们也跟着踌躇起来。

花夭听得这人的口音古怪,不太像是鲜卑人,汉话也说的生硬,脑子一转就明白了这人的身份。

八成是尔朱荣派来监军的秀荣川羯胡。

“我与济阴王说话,哪里来的疯狗乱吠?”

花夭直直盯着城楼上的那个杂胡,手掌往怀中悄悄一探,掌中已经多了一枚匕首。

那人被花夭骂疯狗,气了个半死,整个身子都探出城墙边缘,对着城下的花夭大骂道:

“好让你这蠢妇知道,祖宗我是…啊!”

他话音未落,花夭掌中的匕首已经电射而出,正中那人的额间。

花夭久未用真力,此时有意出手震慑旁人,一出手便是雷霆之势,那匕首快如闪电,中了匕首的羯胡连痛呼声都只呼出了半句,便一个倒栽葱坠落了城下,直直落到了花夭的脚下。

花夭冷眼看着那人气绝单场,伸出脚将他踢入水中,对着城楼上的元晖业喝道:

“你带着这几万兄弟,既攻不下睢阳城,也守不住考城,你以为这么拖下去就能拖出个结果?”

“就算你不愿投降北海王,在尔朱荣那种人手底下,你又能活多久?要是尔朱荣想让你们活,你们堂堂羽林军,会不镇守洛阳,跑来这种地方给人当喽啰吗?!”

这一番话才真正是振聋发聩,说中了济阴王元晖业的痛处。

而对守城的羽林军们而言,花夭一出手便射死了一个羯胡,这些人本就听闻过许多花夭的“事迹”,此刻更是吓破了胆,恨不得下了城楼更好,能把自己缩多小缩多小,连和花夭对视都不愿了。

济阴王也差不多,从那监军掉下城楼的那刻起他便又在那城垛后蹲下了,瓮声瓮气地喊:

“我虽然觉得你说的不错,可他们的担忧也有道理,白袍军和北海王的人会听你的,留我们性命吗?”

“此事我可担保!”

这时,一直静静站在花夭身边的马文才出了声。

“你是何人?!”

“我是梁国的散骑侍郎、廷尉正,兼白袍军的参军,此次北上大军的前军大都督马文才。”

马文才随口报出自己的身份。

“白袍军受我节制,我能保证,若济阴王殿下愿意归降,我可保殿下与羽林军安然无恙。之后诸位是去是留,亦可随意,绝不勉强。”

他想要拿下考城,却不愿北海王得了羽林军的助益,毕竟“羽林军”的名头太重要了。

他丢下句“去留随意”,恐怕八成人都要跑了,毕竟羽林军里的士卒大多是良家子,有可去之处,又不是受镇将节制的军户。

“你,你是梁国人?”

元晖业惊疑不定,看了看这个仅着中衣的年轻人,心头躁动起来。

和魏国一样,散骑侍郎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只有最受皇帝的士族才能担任,出身清贵不必多说,更重要的是有自由出入宫中的权利。

更别说他还是白袍军的监军,能当大军监军的,往往比主将的权利还大。

他若真是这样的身份,比花夭的保证自然有用的多。

“可,可你怎么和花将军一起?”

元晖业看看花夭,再看看气度不凡的马文才,眼睛里全是怀疑。

“你和花将军是什么关系?”

哪家身份这么贵重的人会跟着敌国的雇军一起涉险?他有些担心是他们在耍诈。

“哈哈,我们花将军的大宛马现在是马参军在骑呢,你说他们是什么关系!”

“花将军来招降,马参军死活不放心,非要跟着,你说他们是什么关系!”

“花将军说什么就是什么,你说马参军和我们将军是什么关系?哈哈哈!”

元晖业此问一出,一旁保护着花夭的黑山军纷纷起哄。

城楼上的济阴王被黑山军的哄笑声弄懵了,倒是有八卦心大过天的羽林军好奇过剩,悄悄伸出头来,对着城下猜测。

“看着小子细皮嫩肉面白唇红的,莫不是花将军的面首?”

马文才面色一黑,眼神凶狠。

去你娘的面首!

这么多瞎了眼的,还招降个屁,统统去死算了!

第465章 竹篮打水

花夭与马文才和元晖业谈判时, 早有身手矫捷的黑山军悄悄爬上了城墙,引起了一波小的骚乱。

元晖业本就惧怕花夭和白袍军的威名, 城楼上一乱,立刻忙着命人打开城门投降, 城中许多羽林军连武器都没拔出来, 战斗就已经结束了。

更可笑的是, 明明是投降, 一个个还欢天喜地的,见到花夭时跟见到好哥们似的, 不停有人过来叙旧, 问她北海王那里待遇如何、北海王如何, 造反这份差事有没有前途云云。

就算有些比较靠谱的, 被这些人带着, 也开始担心起投降后的日子如何,眼巴巴地等着花夭给点“主意”。

花夭在来的路上跟马文才讨论过以后的态势,知道白袍军是不想让北海王继续壮大势力,所以把自己为何流落梁国的原因说了,在她的描述里, 元冠受的评价自然不会太好,况且有些事情不能作假,那就是北海王现在的兵力实在不够, 如果羽林军加入北海王的军队, 肯定是很快就要上阵打仗的。

济阴王元晖业并不是个能守成的宗室, 甚至连进取之心都没有, 这大概也是尔朱荣放心将羽林军交给他保护皇帝的原因,而现在,这个缺点又让北海王的军队又攻下了一城。

现在的羽林军比济阴王还差,百年前的羽林军没有俸禄,除了皇帝的赏赐就只有靠打仗获取的战利品,所以作战凶猛勇悍,而如今的羽林军是吃粮饷的,什么也不干也饿不死,跟了叛军还有没有粮饷都两说,更别说还要拼命,大部分的羽林军就心生了怯意。

等到陈庆之得到黑山军的消息率白袍军来接管考城时,莫说马文才了,连陈庆之看到这支“军队”,都有了一言难尽之感,不太想要这批人了。

两军对阵,士气和素质极为重要,就如睢阳一战,元鉴和丘大千率领的兵马人数十倍于白袍军,可是溃兵一逃便兵败如山倒,这便是士气的作用。

训练有素的士卒抗压能力强,不会轻易被战场上的变故影响,这也是陈庆之为什么能以弱胜强的原因。

陈庆之敢用七千白袍军堂堂正正的在战场上对抗元鉴的几万大军,却不敢带上这两万羽林军对上任何敌人。

任何有想法有魄力的主帅遇到这种军队都是噩梦。

所以当有些羽林军头目试探着来问“马参军承诺是去是留我们能随意,您看…”时,陈庆之只是犹豫了一会儿,便大手一挥,“仁慈”地同意了他们自行决定去留。

这个承诺一出,羽林军里大半士卒生怕陈庆之一转头反悔,当即就收拾东西跑了,走的头也不回。

元晖业本来也想走,可惜他身份和其他人不一样,北海王现在这个皇帝还是光杆司令,需要一些头衔能吓唬人的“属下”,所以元晖业就没有走成,只能可怜巴巴地跟着陈庆之和马文才他们回去。

对于他来说,陈庆之和马文才都是梁国来的“外人”,唯有这个苦心来劝降的花夭即是宗室家将出身又曾是羽林军将领是“自己人”,所以他投降后就跟找到鸭妈妈的小鸭子似的,跟在花夭身边寸步不离。

此次羽林军出征,虽然尔朱荣压根对他们就没有多大信心,但表面工作还是要做好的,粮草辎重都给的十分充足,由于是救援睢阳的,还带了几千辆车,车上都是守城需要的强弓、箭矢等物资,也因为他们带了这些东西,路上的速度才慢了些,等到了睢阳附近都天翻地覆了。

如今元晖业开城投降,这一堆物资就便宜了北海王的人,这些东西对于现在缺乏补给的陈庆之来说实在是天降的惊喜,简直比得了考城还要高兴。

有了这些物资,接下来无论是攻城还是守城都有了一争之力。

于是当元晖业拖拖拉拉带着还剩的几千羽林军来到睢阳时,把北海王给气了个半死。

他一路跟着白袍军东征西讨,虽然陈庆之他们打得是他的名义,但是除了身边这上百从魏国带来的亲信,陈庆之就从来没有给他领过军,也没立下过任何的武勋。

元鉴的人马投降,陈庆之立刻安排他们防御睢阳和睢阳附近得到的那些城池,哪怕他现在都“称帝”了,他也没有护卫的军队。

所以北海王是对这几万“羽林军”带有期望的,哪怕现在的羽林军已经不是以前的羽林军了,好歹它还是羽林军啊!

结果陈庆之和马文才回来,随口丢了句“攻城的时候对方看不敌纷纷逃跑了”就把羽林军人没了的事情敷衍了过去?!

两万羽林军,最后到达睢阳的都没有五千。

这五千人里,有些是根本没地方去的战场遗孤,有些是惧怕逃回去后受到惩罚的胆小鬼,有些是不愿意回去效忠尔朱荣的,还有一部分是有野心的。

五千就五千吧,哪怕人再少也是护卫队啊!

谁知道北海王摆出一副“明君”的样子出去招抚这些投诚的军队时,站得七零八落的羽林军们压根不吃他这一套,稀稀拉拉地喊出了自己的诉求。

“我不当叛军,我跟着济阴王回来不是为了打仗的!”

“给多少粮饷?给您做羽林军不会饭都吃不饱吧?”

“能不出征么?守个城也行啊!”

北海王当即就被这些兵痞气了个仰倒!

他和上任北海王元颢奉命镇守邺城,邺城是兵家必争之地,军户素质极高,否则也不可能防御住前赴后继的六镇作乱兵马,即使他已经对羽林军的期待降到最低了,也没想到对方是这样的!

他积压了许久的情绪就像是被人用针戳破了的泡泡,“啪”地一下子破灭了,连个响儿都没有,就这么灰溜溜地又回去了。

在北海王离开后,济阴王表示自己不善作战,但可以帮忙处理内务,后来陈庆之便安排了他协助元鉴一起守城,互相牵制。

而剩下的五千羽林军,只有几百胸有丘壑的愿意跟随白袍军一起作战,其余的竟有大半想要加入“黑山军”,当个自由自在的雇军。

当花夭得到这个消息时,她也懵了。

她却不知道羽林军里其实一直都有着她的传说,她身为一个女子,却做到了这么多年来羽林郎们都没做到的事情,早就立下了赫赫的威名,更别说羽林军再怎么不求上进也俱是鲜卑良家子出身,这种“慕强”的情结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不因为他们现在的堕落而改变。

何况“黑山军”专司护送、策应和打探情报这样的“业务”,比起攻城略地来,其实更适合这些出身武将家庭、交际三教九流,又性格圆滑的老兵油子,眼看着回洛阳是不行了,要想在这个乱世里保全性命也很困难,还不如投靠个靠谱点的队伍,不求能扬名立万出人头地,至少糊口饭吃不会饿死。

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花夭又多出了三千“兄弟”,而且还是根正苗红的鲜卑子弟,被洛阳核心排斥不能汉化、又不甘心沦落为普通军户的那种“兄弟”。

在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场考城之围,最大的赢家反倒是花夭。

“陈庆之、马文才,简直是岂有此理!”

回到自己的“行宫”里,已经称帝的元冠受气得踢翻了屋子里的熏炉,咬牙切齿在心中恨道:

“一个是出身卑微的匹夫,一个是乳臭未干的伪君子,待我入了洛阳,看我怎么将你们碎尸万段!!!”

他心中还记着花夭的那番“讽刺”,时时以“忍辱负重”勉励自己,已经极少在人前显出喜怒,会气成这样,实在是马文才的心太黑,连一条能走的路都不给他留的缘故。

然而他再怎么憎恨,现在也不能得罪士气正盛的白袍军。

在打仗这件事上,陈庆之率领的白袍军简直有些邪乎,有时候他亲眼目睹那些胜绩时都不敢相信,更别说其他只是看到战报的人了。

君不见,哪怕自傲如元鉴,在睢阳城里见到陈庆之时还不是恭恭敬敬?!

武人的荣耀,本就来自于胜利。

元冠受在这里意气难平,却见从角房里悄悄走出一个身影,压低了声音说道:“陛下,臣有事禀报。”

元冠受满腔怒火,当然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发泄,此时被突然走出的人影吓了一跳,一回身看到是王府侍卫出身的近卫首领,这才将那颗心塞回肚子里。

这近卫首领叫杨忠,据说还是出自汉人大族的弘农华阴杨氏,不过家中是军户出身,鲜卑化已久,有个鲜卑名字叫揜于,寓意“猛兽”。

此人是他们在徐州附近救下的军户,自称是被其他将领裹挟南下辗转逃出的,不愿归顺梁国,希望能投效北海王,便被收留了下来。

这人身材魁梧,武艺过人,难得还有一副好皮囊,元颢死后,元冠受对他父亲以前用过的老下属有抵触,便提拔了这个仪表堂堂的汉子当自己的随身护卫,而杨忠也不负他的期待,一路忠心护主,更难得脑子也很灵活,知道他需要什么,从来没办错过差事。

所以在他“称帝”后,元冠受便封了他一个“骁骑都尉”的官职。

“揜于,你鬼鬼祟祟躲在角房干什么?”

即使是心腹,被看到自己发火的样子依然很不爽,元冠受皱着眉质问。

“启禀陛下,臣在城中见到了几个特殊的‘客人’,不敢让陈将军他们知道,只能偷偷带来这里见陛下…”

杨忠不慌不忙地回答:“臣不是有意跟随陛下,只是臣是陛下的护卫,不敢远离陛下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