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昭不肯多说,周聪也颇为识趣,很快便扯开了话题:“这回去山东,来回至少也得几个月。等将军回来之后,正好就可以开始筹备亲事,娶许小姐过门了。”

提起许瑾瑜,陈元昭冷漠的脸孔如寒冰解冻,顿时柔和了许多:“我也是这么打算的。回来就定下婚期,筹备亲事。”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孑然一人,心中所想的唯有报仇两个字。而现在,他的心里多了牵挂,想到许瑾瑜,心中几乎软成了一池春水。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此话果然不假。

陈元昭心情不错,难得有兴致关心周聪的终身大事:“说起来,你还比我大了一岁。也该考虑终身大事了。”

周聪咳嗽一声,神色颇有些不自然:“我暂时还不想成亲。”

陈元昭挑了挑眉:“你还不想成亲,打算把芸香拖到什么时候。她也老大不小了,再不嫁人就要成老姑娘了!”

周聪:“......”

周聪想辩解几句,诸如他和芸香根本没什么之类的,陈元昭的声音又响了起来:“那些有用没用的就不用在我面前絮叨了。我们两个自小一起长大,相处的时间比谁都长,你心里想的也瞒不过我。你就是端着侍卫统领的架子,唯恐别人说你假公济私。”

之前刚以同样的理由训斥过周勇,周聪哪里拉得下这个脸。

周聪的脸上浮起暗红,在陈元昭揶揄的目光下,终于老实承认了:“我是打算着,等将军成亲之后,芸香不用暴露暗卫的身份,可以做陪嫁丫鬟随许小姐一起到陈家。到时候再求娶芸香。”

这还差不多。

陈元昭扯了扯唇角:“也好,等我成亲了,就给你们两个举办亲事。”

第二百九十七章 送别

陈元昭领着三万大军离开京城,前往山东。

魏王在宫中伺疾,只有楚王领着官员来送行。和陈元昭交好的武将们一一上前道别送行。碍于人数众多,每个人只能说上一两句话而已。

陈元白陈元青兄弟两人也都来了。

陈元青看着楚王握住陈元昭的手殷切道别依依不舍的情景,心里那种怪异的感觉挥之不去。

虽说楚王和陈元昭是表兄弟,可感情远远没好到这一步吧!

陈元青心里暗暗嘀咕着,脸上不免流露出了一些不以为然。

等楚王道别完后,陈元青立刻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拉起自家二哥的手——刚才楚王这个举动,让陈元青满心的不痛快。没人比他更清楚二哥不喜人碰触自己的怪癖了,楚王可以握二哥的手,他当然不能输给楚王!

陈元昭对陈元青略显幼稚的举动无可奈何,也没当众抽回手,免得陈元青难堪:“三弟,你在京城要多保重。”

陈元青失笑:“我在京城待的好好的,有什么需要保重的。倒是二哥,此行可要多留心,一定要顺利归来。”

陈元昭挑了挑眉,自信又理所当然地应道:“放心,我一定会平安归来。”

这样的神采和风采,主意迷倒所有闺中少女。

陈元青心中赞叹一声,忽的眼尖地留意到了陈元昭的异样:“二哥,你今天身上穿的衣服似乎和平时不一样。是谁替你做的?”

陈元昭从不关心穿戴这种小事。身上平日穿的衣服都是同一种颜色同一种款式,一次做十几身,换来换去都是一样。

可今天,陈元昭穿的衣服却和平日不太一样。依旧是深沉的玄色。衣料却更柔软光滑,衣襟上绣着暗色的雄鹰栩栩如生,令陈元昭更添了几分霸气和神采飞扬。

陈元昭的眉眼柔和了许多:“是你二嫂做的。”

陈元青:“......”

还没成亲,应该是未来二嫂好吗?

陈元青心里默默吐槽,却不敢说出口,立刻将衣服赞的天上有地下无。陈元昭听着顺耳,难得没嫌他聒噪。

穿着许瑾瑜做的新衣。就像她也陪伴在自己身边。胸膛里满是暖意。

许徵等了许久,终于忍不住咳嗽了一声。

陈元青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有些歉然地笑了笑:“徵表哥。让你久等了。我要说的已经说完了。”

说着,很自觉地让了开来。

许徵走上前,简单的道了珍重,然后又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香囊来:“这是妹妹熬夜给你做的香囊。里面放了驱蚊虫的药草,你随身带着吧!”

陈元昭接过香囊。一颗心被愉悦塞的满满的。这种被重视被在意被人全心全意放在心上的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陈元昭做了一件和他冷厉霸气的武将气质半点都不符的事。

他低下头,将香囊系在了腰际。

众人:“......”

许徵差点失笑出声,勉强忍住了:“陈将军。希望你安然归来,不要辜负了妹妹的日夜期盼。”

陈元昭点点头应了,心中涌起阵阵豪情。

阿瑜。我一定会平安回来娶你!

......

此时此刻,陈元昭应该已经领兵离开了吧!

许瑾瑜手中拿着针线。却半天都没动一下,怔怔地看着窗外。遥想着陈元昭,一颗芳心如飘浮在云端,起伏不定。

初夏和芸香待在一旁,看着许瑾瑜这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不由得对视一眼,俱都看到彼此眼底的笑意。

“小姐,”初夏到底性子活泼,憋不了太久,语气轻快地说道:“姑爷去山东是奉了圣旨去办差,几个月就会回来了。你也不用太难过了。”

芸香笑着接过话茬:“是啊,那些乱民刺客绝不可能是将军的对手。小姐只管放宽了心,只要安心等着将军回来就是了。”

许瑾瑜回过神来,看见两张殷切关怀的脸孔,心里涌起暖意,轻轻嗯了一声。

此行的凶险之处,不在明面上的差事,而是诸皇子之间的争斗。陈元昭游走在其中,看似左右逢迎,实则是在空中踩钢丝,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更何况,陈元昭还有争夺皇位的野心......

这才刚开始,她已经有种提心吊胆无法喘息的紧张了。想也知道,日后这样的紧张压迫感会越来越大吧!

其实,她并没有嫁给皇子的野心,更没有做一朝之后的奢望。然而,这是陈元昭的心愿。他要追求这一切,她也别无选择,只能陪着他并肩同行。

门外响起了脚步声。

一定是许徵回来了!

许瑾瑜立刻放了手中的绣活,起身迎了出去。

果然是许徵回来了。许徵冲许瑾瑜眨眨眼:“幸不辱命,你让我带的东西和带的话,我都带到了。”

许瑾瑜抿唇一笑:“今天劳烦大哥了。”

许徵笑道:“和我还客气什么。”

初夏大着胆子凑过来问道:“大少爷,你将小姐做的香囊给了陈将军吗?他看到香囊是不是很高兴?”

那个香囊可是小姐熬了一天一夜才赶着做出来的呢!

许瑾瑜故作淡定,实则耳朵竖得老长。

许徵瞄了许瑾瑜一眼,眼里有了笑意,慢条斯理地说道:“陈元昭见了香囊,倒也没特别激动高兴,也没什么......”

故意停顿了片刻,又慢悠悠的说了下去:“不过,他当着众人的面,就将香囊系在了腰际。当时那么多人看着,我都替他觉得脸红了。”

这样情意绵绵的小儿女举动,别人做来还不稀奇,放在陈元昭的身上,效果实在惊人。众人当时的脸色别提多精彩了!

许徵绘声绘色的描述起当时的情景,初夏听的津津有味双目放光。芸香则不敢置信地瞪圆了眼睛。

许徵口中说的,还是那个英明神武不苟言笑性情冷肃的陈将军吗?

许瑾瑜没说话,唇角却弯了起来。

因离别而生出的惆怅和伤感,也在此刻悄然散去。

第二百九十八章 风雨(一)

时间不经意地溜走,很快就到了盛夏。

一转眼,陈元昭离开京城也有月余了。以大军行军的速度,大概正好到了山东。

太子的尸体被烧成了骨灰,放在棺木里运回京城下了葬。

这一个多月里,京城的情势愈发紧张微妙。

后宫中,叶皇后一病不起,纪贤妃也病怏怏的,宫女太监们一个个人心浮动。安宁公主只得暂时帮着打理宫务。

皇上龙体也时好时坏,除了定夺朝堂大事外,每天例行的小朝会便交给了魏王和楚王。魏王很快崭露出了过人的才干,将繁琐的朝事处理的井井有条,令众人刮目相看,也大大博了皇上的欢心。

楚王年轻,从未接触过朝事,论才干显然不及魏王。不过,楚王性情温和,待人如沐春风,又是叶皇后的嫡子。原本拥护太子的官员们,渐渐向楚王靠拢。

魏王和楚王暗地里小动作不断,明面上暂时还未撕破脸皮,一派融洽和睦。

山东那边也频频传来消息。

秦王的胸膛受了剑伤,幸好未曾伤及心肺,一直卧床养伤,没什么大碍。不过,短期内不宜长途跋涉,只有等伤势养好了才能回京城了。

秦王不能提笔写字,命身边的人代写了一份奏折回京。奏折上句句懊恼自责,将太子遇刺的原因大半都归咎到了自己的身上,立誓不抓到这些胆大包天的刺客,绝不会回京城。

皇上看了奏折后,颇为动容,吩咐魏王在朝会时宣读这份奏折。

魏王声情并茂地读了奏折,还在众臣子面前动情地夸赞了秦王:“......大哥遇刺时。三弟为大哥挡了一剑,又为大哥的身亡这般自责愧疚,这份兄弟情义,实在令人感动。”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皇上是在为秦王造势。魏王身为兄长,非但不介怀,还有这份气度,也实在难得了。

魏王在朝会上的表现。很快就传到了皇上的耳中。

皇上听闻之后。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

如果魏王没患腿疾就好了......

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魏王再好,那条瘸了的右腿却是他的致命伤。皇上从未想过要立魏王为储君。

至于楚王,虽然是皇后嫡出。到底年幼体弱,又未接触过朝堂之事。皇上心中真正属意的人是秦王!

秦王伤势没有大碍,这个消息令皇上真正松了口气,也下定了决心。让魏王在朝会伤宣读秦王的奏折。就是一个再鲜明不过的信号。

......

“你父皇也太偏心了!”

延福宫的寝室里,躺在床榻上的叶皇后面色阴沉。语气中满是愤怒:“竟让魏王将秦王那封奏折在朝会上读出来,摆明了是想为秦王造势。”

楚王反而平静多了:“母后不必气恼。此事我早有预料。父皇本来就最偏爱三哥,现在这样的情况下,立三哥为储君在父皇看来。也是最好的选择。”

魏王生母位分不高,又去世的早。秦王可就不一样了。

母亲纪贤妃出身威宁侯府,舅舅威宁侯是大燕朝第一武将。在出身上,只比楚王稍低一点罢了。

更何况。秦王一直颇有贤名,又拉拢了许多党羽,在朝中颇有势力。这些都成了秦王争夺储君的有利条件。

相较之下,楚王比起秦王,实在没什么优势可言。

叶皇后冷哼一声,声音里有一丝怨毒:“我倒要看看,等你父皇知道秦王暗中谋害太子的事之后,还会不会一心向着秦王!”

说着,剧烈的咳嗽了起来。

楚王忙为叶皇后拍后背顺气,待叶皇后咳嗽平息了才低声道:“母后放心,陈元昭出发离京前,我已经暗中找过他了,又派了人手随他一起去山东。只要抓到了刺客,就会暗中押送到京城来。到时候,我会在父皇面前亲自呈上证据。务必要让秦王永远翻不了身!”

说到最后一句,声音阴沉狠辣。

叶皇后迟疑片刻,才低低地说道:“万一......此事的主谋是另有其人,根本不是秦王怎么办?”

楚王勾起唇角,冷冷一笑:“等人到了我手里,主谋不是秦王也会变成秦王。”

叶皇后先是一惊,再细细一想,也觉得这个好主意,点点头道:“此计甚好。不过,你也得小心提防魏王会暗中捣鬼。”

顿了顿,又恨恨地说道:“我以前真是看走了眼,以为这个瘸子还算老实安分,由着他平安长大成人。没想到他竟也有问鼎皇位的野心,现在整日围在你父皇身边献媚。你父皇也是个耳根软的,这才多久,就被魏王哄了过去。主持朝会的事竟然都让魏王拿主意。”

楚王名义上和魏王一起主持朝会,实则就是跟着跑腿凑热闹的,真正的好处都让魏王得了去。

这怎能不让叶皇后心中懊恼。

楚王眼中闪过一丝寒意,声音还算平静:“我也没料到魏王如此有心计有手段。不过,现在不是和他较劲的时候,先暂且忍上一忍。等解决了秦王之后,再对付他也不迟。”

母子两个正低声说着话,寝室外响起了敲门声。

楚王扬声问道:“是谁?”

门外想起了一个小太监的声音:“启禀皇后娘娘和楚王殿下,奴才有事要禀报。”

这个小太监,是延福宫的人。平日特意和皇上身边的太监们交好,时常打探些有用的消息回来。

现在急着来禀报,自是有要紧的消息。

楚王亲自去开了门,那小太监进来之后,利索的磕头,然后低语了几句。

楚王听完之后,眉头皱了起来。

皇上召威宁侯进宫觐见。还特意恩准威宁侯去长乐宫探望纪贤妃。皇上和威宁侯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样敏感关键的时候,皇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乎着朝风所向......

叶皇后气的咬牙切齿:“太子尸骨未寒,你父皇不思找出真凶为太子报仇,倒是急着另立储君。我这就去见你父皇。”

第二百九十九章 风雨(二)

叶皇后说的是一时气话,楚王自然不会任由叶皇后折腾,好言好语的将叶皇后哄住了。然后又命人去长乐宫打探消息。

长乐宫里。

号称“病重不起”的纪贤妃,此时一脸激动欢喜,喊了声“大哥”,便潸然泪下。

兄妹两个一别数年。威宁侯此次回京住下,还是第一次进宫见纪贤妃。别说纪贤妃心情激动,就连威宁侯也是满心感慨。

纪贤妃摒退了所有太监宫女,和威宁侯独自说话。

两人俱是心事重重,无心说什么寒暄的客套话,很快便扯入正题。

“娘娘,秦王殿下身体没有大碍,等养好了伤就能回京。”威宁侯肃容道:“国不可一日无君,没有储君,也会引起朝臣百姓们心慌动荡不安。皇上很快就会提起立储的事,娘娘心里可有什么打算?”

纪贤妃在自己兄长面前也没了遮掩的心思:“皇上最器重阿晔,这储君自然是阿晔的。”

顿了顿,又讥讽地冷笑一声:“近来魏王一个劲儿地在皇上面前表现,博皇上欢心。可惜,他再蹦跶也没用,就凭着他那条右腿,这储君立谁也轮不到他。”

“倒是楚王,虽然年轻不擅朝务,到底是叶皇后嫡出。占着嫡出的名分,再有叶皇后为他撑腰谋划,肯定会是阿晔的对手。”

威宁侯眸光一闪,沉声道:“娘娘也别小觑了魏王。魏王此人,善于隐忍,这么多年来从不显山露水。现在一出手,就让人刮目相看。我倒是觉得,他才是秦王的劲敌。”

纪贤妃却没将威宁侯的话听进心里。不屑的撇了撇唇角:“他再厉害再精明又能如何。就冲着他那条腿,这辈子他也休想做储君。”

此时做官,都要求五官端正相貌堂堂。身为一国储君,岂能是个不良于行的瘸子?

威宁侯见纪贤妃信心满满,微微皱了皱眉,也不便再多说什么。转而问道:“陈元昭现在应该已经领军到了山东,开始追查刺杀太子的凶手了。也不知是何人这么大的胆子。竟敢做出这种诛灭九族的事。”

纪贤妃的神色有些微妙:“事情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这些凶徒还不知躲到哪儿去了。就算陈元昭领兵去追查,只怕也未必能查到真凶吧!”

威宁侯心里一动,看向纪贤妃:“娘娘莫非已经猜到了幕后真凶是谁?”

“我身在宫中。怎么可能知道这些。”纪贤妃应答地十分迅速。

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又怎么会紧张。

威宁侯心中隐隐有了些不妙的预感。此事......该不会和秦王有关吧!然而,此事实在重大,纵然是兄妹。也不便直接问出口。

两人各怀所思,相对沉默了片刻。

纪贤妃张口打破了沉默:“大哥。这些日子我听闻了一些你和玉堂的消息。你和玉堂是不是生出了什么误会,所以相处的不和睦?”

说不和睦还算是委婉客气了。

事实上,父子两个不和的传闻早已悄然传开了。

朝廷正在用人之际,纪泽却一直告假待在府里。所有的应酬一律都推了。整日待在府里。相反,威宁侯倒是颇为高调,时常出府参加酒席应酬。父子两个几乎从未一起出现在人前。时间一久,便有人暗中猜测起了其中的缘由。

再加上之前小邹氏的意外身亡。威宁侯紧接着又纳了一个丫鬟为妾室,总之,处处都透着不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