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因何秋霜的一句恳求,他答应了撤销索赔,也就是,给“何成”放了一条活路。

只是这一回,恩静不再纠结于他对何秋霜的让步了。沉默片刻后,她说:“其实你当时相信何小姐,是对的。的确,是我带入了主观偏见去看她。”

“这不是你的错,”阮东廷口气微讽,“毕竟何成为了误倒大家,连自己的女儿都搬出来了,谁会不信?”

“你不信。”

“那是因为我知道凭秋霜的智商和胆识,不可能做得出这种策划。”

她淡淡笑了笑,不想再搬这些旧事了,既然所有事情都已经明朗。

只是不搬这些事,似乎也就无话可说。恩静垂下头,看着他依旧同自己十指相扣的右手。骨节分明的大手,无名指上的婚戒至今没有摘除。

突然间便想起两人结婚的那一日,神父让双方交换婚戒时,问他们:“为什么婚戒要套在无名指上,你们知道吗?在华人里有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大拇指代表我们的父母,每个人都会有生老病死,父母有一天也会离我们而去;食指代表兄弟姐妹,总有一天,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家庭;小拇指代表子女,长大之后,子女终将离开我们;无名指代表夫妻,是一生相守的,粘在一起后,便是永生永世不分离。所以,结婚钻戒要带在无名指上,不仅仅是因为无名指上有一根神经可以连到心脏。”

那一日,神父当着他们的面做了一个试验:他打开自己的双掌,左手的指头与右手指头一一相对着,合上,而左右手的中指却背对着向下弯曲——神奇的是,当他试着打开合起的拇指时,左右手的拇指好轻易地就被打开了;试着打开食指时,它们也能够轻易地被打开;尾指呢?亦同理。可最后要打开左右手相合的无名指时,她却错愕地发现,不管怎么试,那无名指都是打不开的,一打开无名指,则所有的手指都要分开。神父说:“因为夫妻是要终生相守在一起的。”

所以婚戒要戴在无名指上,一日未摘除,便说明一日有着地久天长的愿望。

阮东廷顺着她的目光看下来,大概也猜到了她在想什么:“后来你有没有试着打开过无名指?就像神父做的那样?”

她淡笑:“没有。”

因为那时的她深信,这人生中的左右无名指,是永远也不必打开的。

想到这,恩静笑了一笑,先松开了他的手:“先走了。”

只是推门下车时,又听到他温和的声音,只唤了她一声:“恩静。”

“嗯?”

“有一家新酒楼明天开业,和你哥一起来吧,”他顿了一下,“届时,把协议书给你。”

那一瞬也不是没有失落的——协议书,是了,她还没有和他正式签字呢,在法律上,其实两人还是夫妻。

只是今日他竟主动开口了,那一刻,恩静胸中突然五味杂陈。

可很快她点点头:“好。”

下了车。

大哥说新开的酒楼不在泉州而在厦门,就在曾厝安的那一片海滩附近。

熟悉的地点总那么容易勾起旧时记忆。

初识阮东廷,就是在70年代的厦门,那时曾厝安还只是个落寞的小村庄,鼓浪屿也不过是个稍具姿色的小岛。它们之间隔着一片海,而那夜雾雨绵绵,她随着游轮飘浮在海上,雨落大海时,她遇到了他。

阮东廷说酒楼是今天开业的,可事实上,今日这酒楼却一点也不热闹。没有顾客就算了,竟连服务生也无,恩静一踏进去就感觉自己被骗了,尤其当她看到大堂后竟然还有装修师傅在同阮东廷谈装修方案,她就知道,这骗子一定又有事欺瞒了她。

可这一次,欺瞒她的却不仅仅是他一个人。

一见恩静到达,阮生便搁下了工作,走过来:“走吧。”

“去哪?”

他微微笑,沉默地领着她踏出酒楼,越过偌大的沙滩,来到沿海的那一艘游轮旁。

已值傍晚,海天交接处悬挂的夕阳却依然耀眼,阮生指着被阳光温存拂拭着的这一艘轮船,问她:“那年我是不是也包下了这么大的一艘船,才遇见了你?”

陈恩静一惊:“什么?”

他却不再往下说。船内的热闹欢喜吸引了船外人的目光,恩静似乎听到了好熟悉的声音:“是妈咪?”

是,是妈咪。

可又何止妈咪?满游轮的热闹欢喜——她的家人,他的家人,她的好友,他的好友,通通都在这游轮上了!

恩静错愕地看向阮东廷:“怎么回事?”

“不是要离婚吗?”

“可他们…”都来看她离婚吗?

可不是?

一纸离婚协议已经被摆上了桌——她签过了名的那一份。两人走到桌旁时,原本热闹的轮船突然静了下来,半晌,才有俊仔疑惑的声音响起:“离婚协议?我们不是来接大嫂回香港的吗?为什么还要离婚?”

小朋友就趴在桌旁,恩静与阮生一左一右,他正好趴在中间,皱眉看着那份似乎不应该出现的离婚协议。

他大哥倒是难得的好脾气,耐心解释道:“本来大哥也不打算签的,可大哥做错了事,”话是对着俊仔,可黯邃黑眸紧紧定着的,却是他对面的恩静。他说:“一错就是十五年。”

“这么久?大哥做错了什么?”

“大哥刚认识你大嫂时,就答应了她一件很重要的事,可后来,大哥忘记了。”

一道突来的抽泣自对面传来,他目光锁定着的那女子突然用手捂住唇,却止不住滚烫液体自眼眶中滑落——

“等你成年了,我就来娶你。”

“真的吗?”

“真的。”

可是后来,他忘了。她以为他永远都不会再记起了,可今日他又提起,然后拿起笔,在离婚协议的签名栏上,签下了自己的名。

周遭人士纷纷作鸟兽散,各自继续起之前的娱乐。好奇怪地,真的好奇怪,竟无人愿意停一停,默哀这一场逝去的婚姻。

桌旁只余他与她,等所有人都离开时,他才说:“那一年见你也是在游轮上吧?你唱了一曲《子夜歌》,唱得真好听。”

那一定是他这一生中听过的,最动人的曲子。

恩静止不住自己的颤音:“你怎么…”

你怎么记起来了?你是怎么记起来的?谁告诉了你?或是你自己想起?

她没有全部问出口,可他心领神会了。

却没有回答。

他只是说:“走吧,陪我到走廊上走走。”

走廊上空无一人,只看得到无穷尽的海,而夕阳已经彻底陨落。

船舱内有悠悠琴声开始响起,这一回,唱的又是哪一曲?

她还没有听出来,就见他已朝自己伸出手,就着那悠扬曲调,将这副纤细的身子纳入怀中。

音乐靡靡,舞步靡靡。

他下巴轻抵在她发心,嗓音低哑:“那天你说,这么多年了我从来都不知道你想要什么,所以从那时候起,我想,如果要挽回你、挽回这段婚姻,就必须从根本上下手,所以这一段时间,我还是呆在泉州,从你家人和朋友那,从你小时候开始了解你,而结果,你知道我发现了什么吗?”

原来那天吵得那么凶了之后,这家伙还是没打算放弃。

明明他颀长高冷的身躯已一步步远离了她家院子,可这家伙还是没打算放弃。

恩静笑了——发现了什么?她大概知道了,就因为这一个“发现”,才有了今天的游轮桥段不是?

“原来是你,”他低低喟叹了一声,双臂更紧地收了收:“恩静,原来当年那个瘦巴巴的孩子,是你!”

“就因为瘦巴巴,所以你才把我忘了?”她声音里添入了丝调侃。

可他却那么认真:“不,这件事你不能怪我:一来当时你还是个孩子,我又不是变态,怎么可能对一个小朋友念念不忘?二来重逢之后你容貌上变了那么多,你又从不提醒我,我压根就没往那方面想——试问,世上哪有那么多机缘巧合?”

可偏偏,就发生在他和她身上了。十几年前在游轮上无意邂逅的歌女,十几年后,竟然成了他的妻。

“所以知道了这件事后,我想你我之间一定是有缘分的。恩静,你还年轻,还有好多精力,那崇山峻岭,终是能踏过去的。”

“所以我想等你冷静了,也等我更加了解你之后,再重新行动。可那天接到了何成的电话,”他深吸了口气,置于她腰间的手突然紧了紧,“我发现,我已经没有办法再耐着性子等你跨过祟山,其实有一件事比短暂的分离更可怕,陈小姐,”他唤她“陈小姐”,然后,说:“那就是,失去你。”

“所以陈小姐,”他更紧地箍住她身子:“我愿意重新了解你,可是,也让我重新追你,好不好?”

她再也忍不住双肩的颤抖,眼中有泪,唇角却是勾起的——是,陈小姐,现在她已经不是“阮太太”了,她又成为了“陈小姐”。

还记得吗,1987年,那一个冷冷的厦门的海边,他带着她在海边走了很久后,开口:“不好意思,请问小姐名姓?”

“耳东陈,恩静。”

“陈小姐,我有个不情之请,你可不可以嫁给我?”

而今称谓依旧,在厦门的海上,他带着她,舞着悠扬的步子:“陈小姐,我有个盛情之请。”

“嗯?”

“可不可以追你?”

称谓依旧,人设依旧,可不同的是,这一年的她笑了。

那是1994年的盛夏,陈小姐永远也不会忘记,阮先生开口追求她时,船舱内的南音已经唱到“同是天涯沦落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他停下了舞步,仿佛世间再也没什么比这件事更重要了:“让我重新追你,好不好?”

她微微一笑,其实相逢何必曾相识?

倒不如,让我们重新开始。

在这1994年,在无数艰苦统统沦为历史,在他重新追求她的这一夜,厦门无雨,抬头望去,满天星。

番外 也无风雨也无晴——何秋霜

他将索赔信当着我的面销毁的那一天,我所居的这座城,开始进入了雨季。

地点是在他的海鲜酒楼里。这个叫“恩静”的新兴连锁品牌,在“何成”因丑闻而一蹶难振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在闽南一带遍地花开。

销毁索赔书时,他说他已经撤销了关于商业盗窃的控诉,陈恩静亦撤销了对那次“意外抢劫案”的追究。我不知是不是因为那天我先发制人,以投降的姿态将录音笔交给她,所以她才决定不再告爸爸,但总之,这两项控诉都撤销了。

只是在爸爸被再度被带走之后,“何成”以迅雷之势迅速败落,高管们跳槽的跳槽,离职的离职,满目疮痍间,这差一点就要宣告破产的企业便堆到了我身上,“何成”总负责人的名字,在我还以为自己尚在梦中时,便从“何成”换成了“何秋霜”。

可明明,我没有那样的野心,更没有那样的能力。

纵使十几年前我曾在英国念过酒店管理,可那时我对未来全部的展望,就是嫁给阮东廷,成为阮太太,在接管“何成”前快快乐乐地过我的少夫人生活,在接管“何成”后,把“何成”扔给他,继续快快乐乐地过我的少夫人生活。

可最终我没有走到那一天,曾经的“阮太太”不是我,相信未来的“阮太太”也不会是我,尽管那一纸离婚协议签下去后,他们许久也没传出复婚的消息。

可我知道,他们相爱了,这一次,是真的相爱了。

香港的娱乐事业如日中天,好多次,我都在各种渠道上看到了“阮先生与陈女士”的消息:《阮东廷夜宿陈恩静公寓,手挽手在公园散步》《阮生欲在内陆购豪宅,讨好未来丈母娘》《阮生》…

阮生,阮生,我曾经用了一整场生命去爱的阮生。

他终究,还是属于别人了。

初云曾经问过我,很爱一个人究竟是什么感觉?我说:“就是觉得,你连脸皮都可以不要了。对他你什么都会介意,可你又什么都能原谅。”

所以自他和陈恩静结婚后,我大事小事都要找陈恩静的茬,她碰他的衣角一下我都好介意。可最终他爱上她——他爱上了她。

在“恩静”酒楼碰头的那一次,离开前我同他说:“其实我知道,你放弃我并不是因为我爸做的那些事,而是因为你移情了,其实很早之前,你就爱上陈恩静了,对不对?”

商场风云诡谲,这一定不会是此生最后一次相见。

可我与他都知,一定是此生最后一次交心。

所以不再停留,不再思索,他垂头对我说:“对不起,秋霜。”

对不起?

对不起什么呢?对不起你最终移情别恋,对不起你负了我?

可你明明知道,即使不说对不起,我最终也会原谅你。

爱不就是什么都介意,可又什么都原谅么?

我从来不曾主动告诉过他,其实他在查我爸时,我是知道的——不,何止知道?我还主动配合他,继续撑着从前那个何秋霜的高傲、撑着何秋霜对陈恩静应有的鄙夷和唾弃,在镁光灯下,笑吟吟地挽着他手臂。

即使在镁光灯之外,他与我,早已经隔了一个陈恩静的距离。

可他是知道的,即使我不说,他还是看出来了。

所以当我对他说“这是我对你最后一个请求”时,他原本强硬的态度软化了,沉默之后,他把索赔书给了我。

从此一切恩怨两清了,沧海桑田再怎么变迁,我与他,也只能成为陌路。

1994年,阮东廷与陈恩静离婚了;我正式接任了“何成”总负责人的职位。

1995年,人人都以为该复婚了的阮陈二人,依旧只是低调恋爱;我身旁没有出现第二个阮东廷。

1996年,阮东廷一改低调作派,在游轮上替陈恩静举办了一场生日Party,当夜高调求婚,高调被接受。

事后《明报》的记者在采访陈恩静时,问她:“这一生是否有过很难忘的时刻?”

报上形容她“温文地一笑”,回记者道:“那日弥敦道上人山人海,我一慌,便觉手心温暖,原来是他回头,牵住了我。”

“你便不怕了。”

“是,我从此不怕了,一直到现在,都不怕。”

从此之后,弥敦大道人山人海,可众人皆知,这拥挤之中仍有温情存在——他的,她的。

1997年,香港回归的前夕,“阮氏”旗下的“恩静酒楼”已经遍布了大江南北。陈恩静以“阮氏”大股东的身份出席了办在我们酒店的“闽港美食交流会”。隔了三年时光,在主流会主席的引荐下,我与她,再一次照面了。

“‘阮氏酒店’陈恩静。”

“‘何成酒店’何秋霜。”

两只素手交握于觥筹起伏声之间。谁会知道二十年前初遇时,我是万众瞩目的新娘,她只是船上的一名歌女?谁又会知这二十年里因同一个男人,我与她之间有过那么多不堪与龃龉?

然二十年来世事变迁,物是人已非。

握手,点头,致意,微笑,然后,继续与下一名港方代表打招呼。交流会顺利而融洽,我们有各自的交流群,只是来往之间,偶尔会有目光相对——比如,这一刻。

我愣了一下,她也似愣了一下。

可很快,就像方才握手时那样,她朝我点了点头。

我亦颔首,自然地回过头。

恩仇俱泯。

或许余生再也不会相见,或许余生还会有无数次如同今晚的机会,再相见。可有了这一颔首,什么都过去了。

即使之后香港回归,“恩静酒楼”将以更猛烈的姿态在大陆扩张,即使“阮氏酒店”亦开始进军内陆,严重威胁到了大陆老牌酒店的市场份额,可我们处在同一个商圈,无数镁光镜头随时对着我们的脸,下次再遇时,也需用最热情,最成熟,最圆滑也最完美的姿态——拥抱或握手。

所以这一刻,颔首,微笑。

恩仇俱泯。

酒店外,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