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爷苦笑:“从上至下,全都是娇养大的,哪里耐得劳苦,今儿这个中暑,明儿那个晕倒,儿子懒怠应付她们,发话让她们都不必再来。”

皇帝看向茹蕙:“你身子骨倒壮。”

茹蕙蹲身一礼,“儿媳的外祖一家是地里刨食的,儿媳打小在田地里跑,爹娘养得也粗糙,倒是经得累。”

皇帝一下乐了:“吃穿用度比朕的公主还精细的,好意思说粗糙?”

茹蕙眨了眨眼,“儿媳不知皇阿玛此话从何说起。”

“果然,犯了错就记得叫皇阿玛了。”皇帝止不住笑:“你师傅进宫,朕听她说了你不少事儿,学东西快,悟性好,只是娇惯了些,喜闲不揽事,爱静烦闹,吃用仔细。”

看了一眼张口结舌,一脸不知所措的茹蕙,皇帝哼了一声:“什么饽饽里掺的杂粮但凡磨得不细就不吃,棉布不细必不穿,用器不挑材质,但制作若不精美,必不接手,香非秦珍亲制,从不肯用…老四若没在,你与弘旲每餐所用,从不过四菜,然,便是这四菜,也必精挑细选,烹制过程亦极苛刻,不许材料繁多压过食物本味,不许太油腻,不可让菜失色…”

皇帝瞪了一眼四儿子:“你呢,只放任她挑剔,她嫌弃的,你倒用得香…唉,朕的儿子,过得比农家女还俭仆,你叫朕这心里,如何好受?”

四爷惶然,带着妻儿跪在地上:“让阿玛忧心,都是儿子的错。”

皇帝哼了一声,看一眼头顶的炎炎烈日,长叹:“罢,由春至夏,她能天天陪着你风里来雨里去,烈日暴晒不离,饥渴交加不去,从无一日歇息,却半点怨气也无,为着她对吾儿的一片心,朕便恕了她这些娇纵之举了。”

“谢阿玛宽宏。”皇帝一句吾儿,引得四爷几乎哽咽。

皇帝看着四子濡湿的眼眶,孺慕的眼神,欣慰地笑了笑。

茹蕙跟着四爷磕头,却在磕下去时狠狠翻了个大白眼儿。

府里女人谁个用度不比她骄奢,这老头不去说,偏就逮着她这老实的欺负,坏老头。

抬起头时,茹蕙脸上的表情已恢复了温驯柔软,似乎被莫名训斥也真的没有生一点儿怨气。

皇帝吓唬完了儿媳妇,又刷了儿子的亲近度,满意地带着儿子围着玉米地开始转,茹蕙看着那父子二人带着内侍走了,一把拉住欲跟上的大儿子:“一会儿回畅春园之前,先到额娘那里来一趟。”

弘曜冲着他额娘甜甜一笑,转身追着父祖跑了。

看到弘曜很快便回到身边的皇帝得意地用余光瞥了儿媳妇一眼,转头又看见拉着儿子手不放的弘旲,想了想:“茹佳氏身子壮实,年纪轻,也会养孩子,若能再给朕生几个好孙儿,就更好了。”

四爷抬头看了一眼他爹,又回头看了一眼几十米外的茹蕙,唇角扬起,对着他阿玛低下头:“儿子领旨。”

皇帝眯着眼,看着绵密的玉米地,想着李氏与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心中冷哼:不就比茹佳氏多生了个女儿?且等着吧,茹佳氏再生三个后,看那女人还敢不敢不拿他儿子当回事儿。

李氏很冤枉,她是很将四爷当回事儿的,奈何,已经四十岁的她这些年身子骨儿确实不好,比起茹蕙来更是一个天一个地。再者,成日下地,风吹日晒雨淋的,再好的肌肤,它也会变粗变黑啊,李氏哪里敢去和老天爷拼脸皮呢,只能跟府中所有的女人一样缩在屋里养着,要不,她只怕四爷连看她一眼都嫌碍眼。

弘昀躺在榻上,看着他额娘手里拿着针线出神,抬手用手中的帕子捂着嘴轻咳了几声。

被咳声唤回神的李氏抬起头看向弘昀:“咱们说到哪儿了?啊,对,福晋选的人,你看中那家?

照我说,瓜尔佳氏比富察氏好,瓜尔佳氏一族在朝中势大,富察氏这两年也有两个得用的,可到底还是比不得瓜尔佳氏,佟佳氏也好,那可是王爷养母家的女儿,你若娶了回来,王爷指定喜欢,再有…”

“额娘。”弘昀无奈出口打断李氏的白日梦:“额娘,儿子这身子骨儿,若挑了这几家,只怕是结仇,而不是结亲。”

话刚说完,弘昀又低头捂着嘴咳了起来。

看着儿子咳嗽的样子,李氏的眼泪打湿了眼眶,她掏出手绢子边擦眼角边骂:“你个讨债鬼,你回来干什么?让你跟着茹佳氏哪儿不好?偏要回来,你额娘早失了宠,你跟着只能受苦,哪里有个好,你偏犟,你犟…”

说到后来,李氏再忍不住,捂着脸痛哭,儿子恋母她知道,可是,早在茹佳氏救回他时,她就跟这儿子说过,让他跟着茹佳氏,哪怕做也要做个孝顺儿子的样子来,可弘昀这孩子他性子太纯善,不肯离弃生母,哪怕是做样子也不肯,这些年,茹佳氏的作为她都看在眼中,那个女人有儿子,却也并不介意照拂弘昀,因为弘昀也是爷的儿子。

可是,弘昀从不肯亲近茹佳氏,到现在,王爷终于放弃了,可是,她的弘昀,她聪慧孝顺的弘昀身子骨儿还没养好啊,他这一回来,茹佳氏再没可能把他当亲儿子照管了,她弘昀以后就要拖着这么个病弱的身子一辈子,现在,便是连选妻也不能由着性子,以后的日子,又该怎么办啊?

听着额娘一声接一声的哭号,弘昀喘着气躺倒在枕上,望着屋顶弘昀急促地一边喘息一边苦笑,额娘的算计,他怎么会不知道,可是,阿玛也说了,当初救他的那枚丹丸,是弘曜额娘仅有的救命丸,给了他,再没有了,这些年,他连一丸万金难求的养生丸也用过好几瓶,可是,这身子也照旧养不过来,到了这个景况,便是连阿玛也放弃了,这才会在他再一次提出要回到额娘身边后点了头。

闭上眼,脑中闪过在东小院中的一幕幕,弘昀知道,他的心思,从没瞒过弘曜的额娘,所以,除了为他准备调养身子的一切所需,她从不做多余的事,她待他客气却也疏离,虽然用心,却又从不过线,把他当一个孩子照顾,心里却一直把他当做一个大人尊重,所以,她由着他亲近额娘。

弘昀伸手按着胸口,急促喘息,她从来不稀罕多一个儿子,一个心里想着自己生母的儿子。

“弘昀,弘昀。”李氏惊吓地看着脸色苍白,满头大汗、连呼吸都无比困难的大儿子,一跌声唤人取来药丸服侍他吞下去。

止喘的药丸服下一刻钟,弘昀的喘息终于平缓了下来,他睁开眼,歉意地看着一脸惊怕的李氏:“额娘,儿子没事儿了,你别担心。”

李氏跌坐在榻前的椅子上,低声哽咽:“好好的,怎么就犯病了?”

弘昀苦笑,“弘曜的额娘说了,儿子心肺伤损过重,情绪一激动就会犯病,今儿是儿子不好,动了嗔念,以后儿子一定注意不再这样了。”

不能大喜大悲,不能发怒,不能吃咸的食物,不能吃太油腻的食物,可以驭马,却不可快,不能开弓,于是便不能射猎;不能冷,不能热,不可太饱,不可饥饿,不能去人多的地方…

他明明是个十五岁的少年,本该风华正茂,却活得比六十多岁的皇玛法还像老人——这样的他,即便娶妻,也不过是让一个可怜的女人陪着他守活寡罢了,如此,又何必呢。

弘昀睁开眼,看着榻边的李氏:“额娘,儿子要养身子,你跟嫡额娘讲,娶妻的事等儿子过了二十再说吧。”

李氏满脸惊异抬头看着弘昀:“为什么要等二十?娶妻本就是让她照顾你的身子骨儿,你怎么反倒说为养身子不娶?”

弘昀深深吸了一口气,心里第一次感到了疲惫,只是,他却不得不说:“弘曜的额娘说,男儿的生长会持续到二十岁,儿子想等等,再等几年,看身子能不能好点,儿子身子若好了,以后选妻的人选,就能扩大范围,就能给你选个满意的儿媳妇,儿子现在的身体,便是娶回一个,也不过是摆在那里看,说到照顾儿子…”

弘昀的目光落在一直默默站在角落处长相平常,却行事周到、细心体贴的大丫头:“小东一直做得很好。”

顺着弘昀期盼的目光,看了一眼一直垂头站着的十三四岁的小东,再想想方才儿子不过是听着自己哭了一场,便急得犯了病,如果意愿被违背,儿子又会怎么样?

李氏不敢想,于是不再坚持,抬手用帕子擦了擦眼角的泪:“行了,你打小就是个有主意的,既定了,额娘就听你的,去找你嫡额娘,咱们再养几年再成亲。”

看着李氏答应下来,弘昀顿时松了一口气,因为心里轻松,加上方才用的药,弘昀的脸上少有的显出了几分红润,那明显好了几分的精神头儿看得李氏连最后的几分不甘也只能歇了。

弘时脾气大,一不顺心就闹就吵,她平日万事就只能顺着;弘昀很孝顺,可是,为了他的身体她仍然只能顺着。

李氏抬起头,茫然看了一眼屋外的碧空,艳阳——她这一辈子,在家顺从父亲、出嫁了万事顺着主子爷,生了两个儿子,也只能顺着,她这是做到女诫所言的谦顺了吧?

那么,为什么王爷却更宠爱任性的茹佳氏,却将她完全丢在了脑后?

男人果然重色更甚于重德。

看着又开始出神的李氏,弘昀叹了口气:“额娘,弘时装病的事,阿玛指定知道,他虽不说,可连五岁的弘旲都一直跟着阿玛下地,大了弘旲五岁的弘时却怕苦怕累,额娘,如果弘时一直躲懒,对他,对额娘都不利,你抽空劝劝弘时…”

“我躲懒?”一个嚣张的声音从屋门处传入,找断了弘昀的话头,弘昀皱眉看去,却见十岁的弘时一脸不驯走进屋,抬脚便踢翻了门口一人高的花瓶。

唏哩哗啦的瓷器碎裂声中,弘时一脸桀骜看着躺在榻上的哥哥冷笑:“你能耐,你去啊,做什么让额娘劝我?那玉米地里多累多苦你知道吗?不知道就别说话,行不行?没人会当你是哑巴。

说什么我不去对额娘不利,哼,你自己打小就学着讨好东小院,连个丫头的名字都叫小东,现在还要我也学你去讨好茹佳氏那个女人,弘昀,我告诉你,爷骨头没你软,爷顶天立地,这脖子,弯不下去。”

弘时的话,太尖锐冷厉,冷得弘昀四肢发颤,心底发寒,他看着这个自己回护了十年的弟弟,第一次开始自问,自己忍气吞声所做的一切,真的值得吗?

李氏看着目光胶着的两个儿子,无措又无力,怎么办,她该帮谁?

“你骨头软,脖子弯不下去?”伴着沉郁危险的声音,在李氏的左右为难之中,一身农装的四爷迈步跨进房。

站在门口,男人冰寒的目光扫过回头看到父亲脸露惊骸的弘时,落在脸色惨白同样惊怕不安的弘昀脸上。

看着这个体弱的儿子,四爷目光中的冰寒一敛,叹了一口气:“李氏,弘昀,出来给圣上磕头。”

说罢,再没看弘时一眼的四爷转身便出了房。

弘昀用虚软的胳膊想要撑起身,可是,心中惊惶的他却屡屡失败,最后,还是小东伸手从背后帮忙,才让他坐了起来。

撑着身子靠在小东的肩上,领着战战兢兢的额娘走出房,弘昀回头看向一脸惊惧的弟弟,叹了一口气:“弘时,还不出来见驾,傻站着发什么愣?”

看着哥哥与额娘的背影,弘时在原地躇踌了一下,最后还是咬了咬牙,走跟出了门。

临水的廊道中,皇帝负手而立,看着脚下满湖的碧水与湖畔葱绿茂密的树林。

这里是万字房,位于圆明园后湖西,以汉白玉为基座,建于水上,是三十三间东西南北室室曲折相连形成“卍”字形的殿宇,万字房周围风景秀丽,夏凉冬暖,四时皆宜——老四让李氏与她的两个儿子住进这里,为的便是弘昀那孩子的身体吧。

看罢玉米地的皇帝兴致不错,便想看看弘曜时常提到的虽病弱却聪慧仁善的哥哥,于是皇家父子孙三代便乘船而来,自万字房东南的临水码头上了连通万字房各房的廊道,走到了最西北角这一块儿。

只是,皇帝一行万万没想到的是,还没走近西北角,便听到了瓷器清脆的碎裂声,以及弘时的无礼又无情的喝骂声。

一个十岁的孩子,不悌兄,不敬母,思想偏激,言词冷厉无情,行事暴虐无行,这样的孩子,居然会是懂事明理、颖悟仁善的弘曜的同岁哥哥!

皇帝诧异,只时,再想想,对弘时变成现在这样的原因,也很了然——一

第96章

聪慧的哥哥身体病弱,愚懦的母亲的放纵溺爱,使得那孩子变得骄肆而又自私,同岁天资超常,他永远也追不上的弟弟,却深得王父之心、皇祖宠爱,他会不嫉妒?

听其言,观其行,虽然年仅十岁,弘时这个孩子却已从根子上坏了,要让他改过来,除非老四花大力气。

只是,再想想自己的八儿子、九儿子,皇帝心里又有些不确定,胚子就是坏的,下力气就一定能改造过来吗?

皇帝的思想偏移了片刻,又很快收回。

在廊道上听到的一番怨怒之词,估摸弘时日常没少说。

父亲与幼弟在地里劳作时,他装病躲懒不算,还在房中怨兄骂母,满腹不忿;不思已过,怨天尤人,不孝不悌,心胸狭窄,不堪造就。

只是…

皇帝回头,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李氏与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弱,一个浑,相比起他指给老四的茹佳氏,德妃赏的李氏实在不会养儿子。

余光中,四儿子满眼忧急看向弘昀的目光让想要做些什么的皇帝动作一顿,最终只是轻哼。

“起。”

而后,再不肯看地上的母子三人一眼,转身抬脚走了。

老四的家事,还是让他自己处理吧。

皇父的不喜与厌恶,四爷看在了眼里,只是看着踉跄着被小东扶起身的弘昀,四爷却难掩心疼,他伸手拍了拍弘昀瘦弱的肩膀:“莫忧心,少思虑…回去歇着去吧,阿玛晚上来看你。”

看着皇帝一行人顺着沿河廊道慢慢走远,弘时冷着一张脸,又气又怕,转头狠狠瞪了一眼摇摇晃晃的哥哥,转身跑进自己的房间,狠狠关上了门。

木门狠撞发出的砰然之声,通过特殊相连的“卍”廊道,传入了皇帝一行人的耳朵。

皇帝转头看了一眼老四铁青的脸色,摇了摇头,“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肖,你,想开点儿。”

想了想自己,深觉同病相怜的皇帝伸出手拍了拍四儿子的肩,“能正过来就正,实在不成,皇家不缺养一个废人的粮食。”

四爷苦笑:“都是儿子无能,没将弘时养好,才让他成了今日这般样子。”

弘曜看了一眼自责的父亲,张了张嘴,最后却什么也不好说,只回头对着跟在身后的高勿庸使了个眼色。

“请万岁爷恕罪,奴才高勿庸有话启禀万岁爷。”

皇帝看了一眼身旁沉下脸的四儿子,感兴趣地地哦了一声:“高无庸?朕赦你无罪,说。”

高勿庸一听大喜,重重磕了几个头,磕得满眼泪花地抬头看了他家主子一眼:“这些话,本不该奴才一个下人来说,只是,茹佳主子不好说,弘曜阿哥不能说,如此,便只有奴才替我们主子爷说了。”

皇帝看着脸色越发难看的四儿子,戏谑地笑了笑。

高勿庸不敢再看他家主子爷的脸色,低下头颤声道:“四阿哥进宫这些年,我们主子爷日日将三阿哥带在身边教导,只是因着昔日太医言道三阿哥不禁吓,主子爷管教三阿哥时便重也不是,轻也不是。

三年来,主子爷在三阿哥身上所花心力何其多,他甚至熬夜亲自为三阿哥编写过习作。”

高勿庸冲着皇帝又重重磕了个三个头:“爷的性子,除却万岁爷,再难听进谁的劝,奴才求万岁爷劝劝我们爷,别再夜夜不寐,自苦伤身。”

看着趴在廊道上不停砰砰磕头的高勿庸,皇帝乐了:“老四,敢求到朕面前,你这贴身太监胆子可不小。”

四爷抬起脚一脚将高勿庸踢翻在地,也没管他一脸惊怕翻过身再次趴在地上一动不敢动,回头弯腰向皇帝请罪:“阿玛恕罪,这奴才今儿失心疯了。”

皇帝笑着摇了摇头,目光扫了一眼一直跟在身边的李德全,叹了一口气:“这奴才跟了你三十多年,若心性不好你就不会用他了,既用到现在,这奴才定是忠心的。”

皇帝转身抬脚继续走,一边走,一边与儿子说话:“像李德全也跟了朕五十年了,别的不说,朕高兴不高兴,最先知道的必定是他,然后,这老奴才必然想尽千方百计的哄着朕开颜。”

皇帝说着侧头笑睨了一眼李德全,李德全赶紧将腰弯了下去。

“今儿是家事,又是为着你这主子的身子着想,高勿庸那奴才说说话也就罢了。”

皇帝眯眼看向后湖岸边连绵的树林,问:“太医言弘时不禁吓是怎么说的?”

“这事儿…”四爷想了想,将弘时几年前被自己吓晕的前因后果跟皇帝说了一遍:“弘时天生胆气有所不足,为着他的身体,儿子这几年也没敢狠管,那孩子在儿子面前倒一直驯服,只不想背过身去却仍然如当年一般模样。”

四爷叹一口气,脸上神情又气又急又无奈:“说到底,还是儿子无能,不会养儿子,这才养出这么一个不孝不悌的畜生。”

皇帝看了一眼神情沉痛的老四,招手将弘曜叫到跟前,将弘曜往身前一推:“若你无能,如何能给朕养出弘曜这么个好孩子来。”

说着,皇帝还一脸慈爱地伸手摸了摸弘曜的头:“这孩子跟在朕身边三年,孝顺体贴,事事贴心,有他陪着,朕这日子添色不少。”

四爷看了一眼脸露羞色的四儿子,心中翻涌的情绪亦随之平和了下来,看着他皇父赧然道:“弘曜好,也是阿玛教得好,儿子可不敢居功。”

皇帝哈哈大笑,伸手虚点老四:“你呀…朕只是告诉你,这孩子好不好,得看他们的生母,茹佳氏生的两个孩子都不错,你便不要自苦了。”

早被弘旲寻机从地上拉起来的高勿庸垂头跟在一众人身后听着皇帝父子二人的交谈,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

一直跟在四爷身边的高勿庸,怎么会不知道主子爷的雄心。如此,在皇帝心里,主子就不能留下教子无方的印记,故而一接到弘曜阿哥的眼色,高勿庸便乍着胆子,替他家主子爷辩了一句。

而后主子爷将他踢翻时,那满意的眼神,高勿庸自然也没错过。

想着又替主子爷立了一功,高勿庸摸了摸被四爷踢了一脚的肩膀,无人看到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美滋滋的笑容。

晚间,四爷安慰过弘昀,转身将弘时关进了深柳读书堂。

“你既报了病,便好好在房里养着。”

深柳读书堂中,四爷看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弘时,既愤怒,又伤心:“等什么时候你的狂疾除了,再放你出来。”

唤来一队身强力壮的内侍守在深柳读书堂周围,四爷告诉这队内侍,除非自己亲至弘时不许出深柳读书堂一步,一用吃喝拉撒都只能在此,更不许人进来探视。

每日只能出书房门一个时辰,超过时辰,着内侍将其押回书房锁起来。

四爷着高勿庸抬来一柜子书,将其与弘时的贴身小太监豆六子一起送进了书房,弘时在书房中一应所需,都由豆六子支应,要什么东西,也由豆六子与看守的内侍交接。

安排好一切的四爷对着落了锁的书房门喝斥:“不知孝悌、不通礼义的孽畜,老老实实给我在书房呆着,想想清楚自己错在哪里,再若不改,爷关你一辈子。”

就这样,由夏至秋,弘时被关了整整三个月。

三个月后,从深柳读书堂放出的弘时见到来接他的弘昀时,扑过去抱着弘昀的腿嚎啕大哭,哭完了,又被弘昀带着向茹蕙磕头陪罪。

此后,被三个月的□□生活吓坏了的弘时再不敢如往日般骄肆,变得老实了很多。

康熙五十五年五月十九日,四爷不负皇命,让茹蕙替他生下了齿序第六个儿子弘晧。

康熙五十六年七月,策妄阿拉布坦遣其部将策凌敦多布入侵西藏,杀死拉藏汗。

皇帝得讯,立即遣都统法喇率兵赴四川助剿。

与四爷商谈三日后的茹芾,求得皇命应允随法喇军参战,临走前,茹芾去跟妹妹辞行,不想茹蕙因情绪激动当场晕倒,后经太医诊治,方知妹妹第四次怀孕,孕期已足一月。

第四个了!

茹芾难以言喻的目光扫过妹妹床前身体健康、脸色红润,目光清明的弘曜、弘旲与弘晧,向着身侧的四爷扎千一礼,被四爷扶起身后他默默看了一眼床上仍然未醒的妹妹,什么话都没说,转身出了雍亲王府。

京城外,二十六岁的茹芾一身戎装,肩背妹妹亲制的诸多救命药丸,领着自己所部的精悍骑兵,领命打马当先而行,直跑出京城五十里,他突然勒马,喝令部下暂歇,自己则登上道旁一座百米高的土坡,站在坡顶的巨石上,回望京城,仰天长笑。

第97章

部下追问茹芾何事大笑,茹芾傲啸:“大丈夫建功立业,封妻萌子,百世流芳,当其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