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今年三十五岁。

以前的时候,可想过三十五岁的她,过得会是什么样的日子?

十四岁从父母之命嫁人,十六岁丈夫烂赌,输光了家业,她当时一条带子拴在树上,准备结束自己年轻而无望的生命。

想起这件事,方爱华又忍不住恨恨地咬牙:“方任你个混球,不就是饿晕了撞树上把我撞下来了,算个屁的救命恩人,真说救命恩人,那也该是夜姑姐姐。”

看到映在屏风上的影子动了,生活秘书连忙从困倦中挣脱出来,给方爱华递了个一直烤着的烧饼,又冲了一壶果汁,低声道:“五姑娘早点睡,明日还要去接您的小侄女呢。”

这到是要紧事。

方爱华是十年如一日,经过重重考验,才得陛下亲自赐姓方。

方若华本没有让别人改名换姓的习惯,可惜,有时候为了大局,也不得不在一些不要紧的地方妥协。

身为女皇,她不嫁人生子也就罢了,她要普选后继者,大臣们抗争不过,妥协就妥协,但是,为了不过份刺激这个时代老百姓们,她终究还是把一些有天分,或许有资格做继承人的孩子们,收为养子女,赐了国姓。

唔,到也不全是从政的孩子,还有数学家,教育家,艺术家。

这辈子她的儿女可是遍及天下,遍及各行各业,她爸妈在海外也收到了消息,还远涉重洋托人捎带了礼物过来,真是,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至少,这么多年过去,华夏到是没因为这件事出乱子。

方爱华如今也是陛下养女的身份,她原姓郭,是前朝小世家出身。

如今华夏立国都这些年了,郭家并没有从方爱华那儿得到什么好处,也没有改变,还守着旧日的荣光,对女孩子们看守得十分严密。

这些年下来,他们家的女人依旧过着旧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

不过,如今估计也快顶不住。

方爱华的弟弟年过三十,还娶不到一个媳妇。实在没办法,和他们一样的人家越来越少,大家都在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世情如此,不变就不能活,便是再怀念过去,眼下的日子也照样要过。

不得不说,家里真不疼女儿的还在少数,有女儿的人家,哪里能不愿意把女儿嫁到没那么多规矩的家里去享福?难道还非要把闺女推到婆婆能随意拿捏儿媳的地处吃苦受罪?

反正折腾到如今,知根知底的人家也不肯把闺女嫁进郭家去。

再加上华夏不许蓄奴,郭家又没那么多银钱雇佣人手,丫鬟仆从也都不得已被放了出去,只剩下家里的儿媳妇们做活。

要是女孩子嫁进去,日子岂不难过?

不过,方爱华的大伯娘,还有她娘,性子都就是那个样子,转不过来了,终日被奶奶支使得团团转,可她同辈里那几个媳妇,却是绝不肯就这么受磋磨,最近一段时日,家里闹得厉害。

方爱华也是听同伴们提起,她大伯家的孙女郭招娣,因为想出去上学读书,不想十四岁就被家里嫁人,还是那种守旧的家庭,想要逃走,却没有成功,被她亲爹打得遍体鳞伤,差一点死了。

当地的妇女联合会派人去做了工作,可是对方非常排斥,最后没法子,便以虐待未成年子女为名,剥夺了方爱华大伯一家对招娣的抚养权。

方爱华调查了下那孩子的处境,干脆就把孩子接过来自己养。

她至今未再婚,以后恐怕也不打算成亲,便是如今成亲其实对她也不会有影响,可婚姻生活,她确实是过得太够了,一点都不乐意去回味。

方爱华还想着,以后去慈幼院收养个孩子,两个人作伴,以后不孤单。

如今考虑再三,还是把招娣那孩子接来养,也很不错。

无论那孩子是个什么性子,到底才十四岁,陛下说的,都是孩子,未来还没有定性,好好养育,都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郭招娣趴在车窗上,目瞪口呆地看着高高的大楼,平整的马路,穿梭的自行车和行人,整个身体都僵得厉害。

司机小赵很风趣,一路上给她介绍周遭的风土人情,诙谐幽默的很。

“你看,你的左手边是国贸大楼,是今年新建的,你姑姑是工业部规划司副司长,这座大楼还是用的你姑姑的设计图纸,当初落成的时候,你姑姑跟着陛下,亲自来剪彩…”

郭招娣耳朵里嗡嗡响,根本听不懂小赵说什么?

她难道在做梦?

她…重生回来,没想报复带给她无限痛苦的夫家和婆婆,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而已。

可是,这生活怎么这么陌生诡异?

还有她姑姑,姑姑和后来那个姑父,不是因为遇见饥荒,宁愿跳河而死,也不肯让灾民抓住,变成人家的盘中餐?

司长…是什么意思?

第七百六十一章 传闻(两章合一)

随着汽车在街市上行走,周围百姓们好奇探看,郭招娣本来就忐忑的心情,是越来越复杂。

汽车虽然这几年渐渐多起来,但即便是京城,寻常也见不到几辆。

船岛上的汽车厂从三年前开始就大批量生产,不过,首先是军用,民用方面始终没有放开。

不过上个月,听说在御前会议上,陛下曾提过一句,船岛各大工厂全面从军用转民用,要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想来再过一段时间,京城的富贵人家就能开得上自己家用的汽车了。

郭招娣是不明白这些,擦肩而过的一辆有轨电车,吓得她脸色发白。

要不是最近刚刚经历一场剧变,让她的承受能力大为增强,怕是都要被吓得高呼妖怪。

这京城,这一切,从头到尾都很不对劲。

郭招娣生在大周景元四年。

父亲是大周朝安泰县,八品县丞,当然不算显贵,家世到也还过得去,只是母亲连生了四个女儿,父亲身边小妾通房也有许多,生女无数,就是生不出儿子,家里的钱都拿来买妾,或是凑她们姐妹的嫁妆,日子生活过得有些拮据。

郭招娣十三岁上,游园时不幸意外落水,被外地来的一个穷秀才,叫周炳昌的救了下来。

她被毁了名声,最后闹得很难堪,家里也生气,却只能把她嫁给了周秀才。

周炳昌到也是个可圈可点的丈夫人选,郭招娣一开始的日子过得还算可以,固然家里贫困,婆母也不喜爱她,但天底下的儿媳妇都要苦熬,将将一辈子熬过去,才有出头的机会。

可那年周炳昌一朝中举,爱上他先生家的千金,回头没几日,婆母就一碗药药死了她,还有她肚子里的孩子,干净利落。

到现在她还记得那日,婆母站在半明半暗的窗户口,看着她抱着肚子哀嚎时说过的话。

“为了我儿将来能中进士,改换门庭,让我们周家世代荣光,你就安安心心地去吧,等你去了,我允你葬入周家祖坟,逢年过节,少不了一杯酒水…”

郭招娣当时只顾得疼,脑子里一片空白,后来重回人世时,她到是恨不得冲出去甩那个老女人两巴掌——谁想葬在你们周家的祖坟,还不够恶心!

但她重回人世,却是在一个陌生的屋子里,遍体鳞伤,全身都痛,听母亲说她都断气了一刻钟,幸好又活了回来。

她姑姑已经派了人来,只等她伤好,就要把她接到京城生活。

养了半个月,她终于好了。

这半个月来,她娘默默垂泪,一边给她收拾行囊,一边絮絮叨叨地说了好些话。

就是这些话,让郭招娣心中震惊,周围一切都特别陌生,爹如今没做县丞,在一家小私塾当教书先生,看样子教得不大好,家里有点拮据。

不过到是没妾了,她有三个姐姐都已经出嫁,没有那一屋子庶出是姐妹。

她娘和以往也有些不同,虽说还是闷不吭声,不爱说话,可身子骨好了不少,没那么苍白瘦弱,脚也早早放开了。

说起脚,她竟然没有裹足…

记得当年为了裹足,她差点丢了自己的命,烧得左耳有了点问题,总忍不住侧着头听人说话,这件事她一直不肯告诉外人,却着实是心中的伤痛。

可如今她却有一双完整的天足。

“我没裹脚啊。”

“可别胡说。”郭招娣她娘把包袱塞在女儿怀里,“陛下下令放足,当年你初生不久,为了这事儿,还有好几个大老爷被裹了足上了重枷,游街示众。”

“虽说陛下仁慈,但到底是陛下,口含天宪,她老人家发了话,谁能不听?你可别再想缠足的事了,这脚,也不难看。”

郭招娣:“…”

“既然你一定要闹着走,那就走吧,好在你还有个姑姑,你姑姑是个能耐的女人,也许…”

做母亲的有千百般忧虑,如今世道变了,可她害怕外面的世界,她只想躲在家里头,但是,女儿既然不想,她总不能由着女儿去死。

郭招娣一路出家门,都是懵懵懂懂,进了京城,入目的一切都那么陌生。

她当年足不出户,也不知京城什么模样,可是…至少不是眼下这模样的。

车终于在皇宫门口停下,郭招娣立在皇宫门前,眼神迷惘。

司机笑道:“今天不是参观日,要是参观日,到能带你进去看看…啊,陛下。”

郭招娣陡然大惊,顺着司机的视线偷偷看过去,却不曾看到有什么人像皇帝。

司机却连忙拉着她下了车,站到一旁,并把车门都打开,后备箱也打开,轻声道:“海龙卫出示了警戒牌,陛下肯定就在附近,咱们的车要停一停,主动接受检查。”

郭招娣愣愣地点头。

她见周围好些行人都把刀剑解下来,双手捧着高举过头顶,站在一侧,不过,神态却是悠闲中带着一点跃跃欲试。

行人的个子好高,也有点…丰腴,不愧是京城,真是富贵呢。

没一会儿,行人就恢复了正常。

郭招娣还是没见到皇帝陛下,她姑姑就过来了。

姑姑和她想象中完全不同,很是干练的模样,笑容温和,见了她摸了摸她的头,给了她一个漂亮的小发卡和一个小胸针,很一本正经地对她说——‘欢迎’

郭招娣就这么莫名其妙地住进了皇宫外的别墅区,姑姑问了她的功课之后,脸上的表情简直崩溃,第二天就来了一个女先生,教她读书。

一个月后。

什么周炳昌,什么前婆婆,哪里还能记得分毫。

数学,语文,物理,化学,自然地理…

天啊。

她明明是聪明姑娘,不说过目不忘,可是当年在家里,她绝对是姐妹里读书最好的一个,怎么现在上个学,简直像在读天书。

不行不行,还是再做一遍几何题,昨天老师给出的五道题,她只做出来一道,这怎么得了,姑姑说她今年九月份要去和同学们一起上学,直接读小学高年级,明年就考中学。

她一个快三十岁的老女人,总不能比不过十几岁的小娃娃。

现在,她不用做女红,不用伺候婆婆吃饭,不用伺候丈夫,她只用学习,学习,再学习。

但是,她喜欢现在的生活。

如果这是一个梦,那就让这个梦永远永远地进行下去,让她永远不要醒来。

只是可惜了原来的那个郭招娣,马上就要过上这么好的生活,竟香消玉殒。

她愧疚也无用,只能努力做一个让人骄傲的郭招娣了。

不对,不是郭招娣,她如今叫郭新,新生的新。

在家苦读三月,郭新赶上了九月份的招生,成为一名光荣的…高小学生。

上学,游戏,听八卦。

没有任何生存压力,不用为未来发愁,不必非得去选择男人,并让男人挑挑拣拣,不必考虑婚姻,家庭一类的事情,不必为了母亲和父亲的小姐,庶出的姐妹斗来斗去。

郭新接受了这个…已经十四岁,却还是个小孩子的事实。

上学,除了课程多,写作业辛苦,别的都很好。

篮球有点难,可学会了也很上瘾呢。

各种课本看起来真有趣,她上辈子也读过一点书,但女四书和眼下的课本比,她还是爱课本多些。

下了学,和朋友们一起去公园爬山,去高高的商贸大楼里逛一逛,哪怕不买那些昂贵的,漂亮的服装,珠宝首饰,看一看也很好。

姑姑说,她以后还要读中学,如果能考得上高中的话,就读高中,考不上,只读个中专出来也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自己赚工资养活自己,不指望男人来养,想找什么样的男人成亲,自也能由自己做主。

眼下的生活,她稍微有一点不知所措,但是,真的特别好,简直做梦也没梦到过。

“小新,明天一块去皇宫参观不?听说陛下去做演讲,咱们有学生证,就能进去听。”

“…好。”

郭新脑子里一片迷糊。

她是真不明白,为什么皇帝变成了女皇,更不明白,为什么学生就能轻易见到皇帝陛下,哦,也不轻易,但到底是能见到的。

“我姑姥姥说,陛下的出身其实不一般,并非官面上说的豆腐坊的闺女,而是前朝大周皇室的女儿,还是皇后嫡出。”

“当年路皇后被宠妃言氏陷害,没入冷宫,难产生下了一个孩子,言氏心狠手辣,还欲要加害皇后,幸亏皇后身边的忠婢及时救主,皇后得救,担心女儿在冷宫受苦,熬不下去,便让女婢带着孩子逃离了皇宫。”

“女婢来到南安,嫁了人,就是女皇的养父。”

周围几个女孩子凑在一起,絮絮叨叨地说起话来。

郭新满头冷汗,唔,还有一点不适应,这里的人说女皇陛下的八卦,都不避讳人的。

“什么乱七八糟的传闻,这么离奇,一听就知道,根本不可信。”

“就是,要真如此,那女皇的养父肯定知道女皇不是自己亲生,但当年在南安,谁都知道女皇和自己的弟弟是一母同胞,双生姐弟。龙凤胎可是难得,左邻右舍能不知道?接生的稳婆能不知道?要是有假,肯定有流言。”

“再说,人人都知道女皇很孝顺,她养父待她也好,不是亲生父女,怎能如此?”

“关于女皇身世的传言多得很,要是都信,那还了得?记得当年就有说我们女皇是天生天养,神龙以血喂养长大,若真如此,女皇陛下岂非不是人了?”

郭新不是十几岁的小女生,对这些乱七八糟的传言是一概不信。

但是,在朝中反而有不少人很相信。

虽然这传闻未免太离奇了些。

可离奇又怎么样,不是已经有一个流落在外的皇子?再多一个公主又有多奇怪?

再者说,女皇陛下那是何等样的人物,以一己之力闯下如此大的家业,仿佛生而知之,南安城小小的豆腐坊,能培养得出这样的女孩子?

与女皇陛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寻常小户女比,当然是她身世很不一般,更可信一点。

能在这世间为皇的,必然要是佼佼者,才能让他们这些普通人觉得心里更平衡。

最近两年,大周皇室蹦跶得挺厉害。

“这都好几年了,年年赵氏宗亲都要给陛下写信,还偏偏都能送到陛下眼前,让陛下亲自拆阅,哎,他们也不嫌麻烦。”

无论传言里的那事,是真还是假,陛下都不可能往自己头上添个爹,还添那么多祖宗,赵书昊还套哪门子近乎!

华夏当年立国的时候,终究还是融入了不少前周的官员,毕竟天下读书人那么多,能爬上高位,做高官的,大部分都极有能力。

方若华有阵子很渴求人才,这些官员们也会见风使舵,多年下来,在华夏的体系中活得还算有滋有味。

他们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也不能对当年的君父,大周敬德帝赵书昊不闻不问,不说见了面要磕头,反正得客气些,人家要是亲自上门,那也要接待,有点并不过分的要求,最好还是得答应。

像赵书昊给方若华写了信,他们帮忙往前排排,让方若华第一时间看到,这就不算什么大事。

一群老狐狸再精明不过,很清楚方若华的底线,平时也绝不碰线,这点小事,方若华哪里会和他们计较?

华夏本来就设立了很多的女皇专用信箱,想和女皇通信,哪怕是一位普通的老农也能写一封投进去,当然,方若华不可能一封封全都看,只能让秘书们代劳,她也就有空闲的时候抽看几封。

若是信中的内容比较有价值,便在中央日报上刊登出来,方若华还会亲笔写回复。

早些年,借此扬名的人还不在少数,当然,后来蜂拥而至的信太多,垃圾内容简直让人崩溃,秘书处至今还因此怨声载道。

只是怨气再大,方若华给补充了不少人手,增加了很多措施,立下层层分拣等措施,给更充足的加班费,但是就是没撤掉这个信箱。

夜姑她们都抱怨,方若华只笑:“投信的人越来越多,其实是好事。”

一开始,还没有人敢投呢,女皇专用信箱甚至有一年下来收不到三五封信的时候。

现世·2章

--------------------------------------------------------------

第七百六十二章 相信 (两章合一)

别墅内灯火通明,桌上的煎鱼散发着鲜香的味道,方若华只挑了鱼腹的肉细细品尝。

方肖和夏芬,钻进浴室泡澡,泡得透了,浑身舒坦,这才回屋吹头发打电话聊天。

鱼肉吃了几口,方若华便开始整理笔记。

她如今每次归来,第一件事总是整理这一生的经历,无论是苦厄的一生,还是幸运的一生,固然情感留存不下,经历也必然有用。

这辈子,当皇帝当得有点累。

是真心累得慌。

唔,不过也挺有价值,算是为妇女同志们开创了一个好时代。

华夏立国十年后,至少有一半的家庭妇女,都走出家庭,开始参与社会劳动。

当然,还是有一半的女人没有这个拼搏的劲头,愿意去做贤妻良母,可到底,女人们的人生,总算是有了另外选择的余地。

她曾经给春雨和夜姑她们,描述的那个世界,到底她还是没见到,不过,春雨那些丫头到也没有觉得不满遗憾,这就很不错了。

方若华把笔记整理好,塞在自己高高的书架上,书架上早摆了好几排厚厚的笔记本。

她觉得自己用不了多久,就能把这个大书架给彻底塞满。

上次小时空,她父母也没比她舒坦多少。

老两口被传送到海外的一小国的孤岛上去,所在国家的文明,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样子。

方肖和夏芬因为肤色的原因,只好假扮外国来的冒险商人,意外遭遇还难,献上个宝贝哄了当地的大公,最后忽悠成一个贵族。

可即便如此,日子还是十分艰难。

幸好后来方若华的远航船队足够能耐,给他们圆了谎,也让他们结束掉可怕的,几乎是茹毛饮血一般的生活。

方若华觉得,再来两回,她爸妈便是再心大,也得有了心理阴影。

搁下笔记本,她再整理水友们的留言。

回答了一堆没有多少建设性的问题,也看了一堆没办法在网上随随便便回答出来的问题。

最后看到一个水友们,她们家三妹在直播里的真实身份,是不是前朝皇室之女,方若华想了想,直接贴了一份长达十六页的密探调查报告上去。

那的确是一个比较狗血的故事。

涉及到宫斗,朝争,党争等等事件。

方若华的确是大周皇后的女儿,父亲是敬德帝赵书昊,只是当时言贵妃斗倒了皇后,给皇后安上了点说不清楚的罪名,给皇帝结结实实地扣了一个绿帽子。

当时这个调查结果出来之后,方若华都十分不敢置信,给当朝皇后找个奸、夫,还真是,一手遮天的很。

反正最后的结局,赵书昊不确定皇后肚子里的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但是难得,一代君王竟在那会儿动了一丝的恻隐之心,没有把孩子掐死,反而眼不见为净,由着皇后派出贴身的宫女把孩子给带出了皇宫。

从此老死不想见。

所以,没有追杀,也没有迫害,宫女只是投奔娘家,所以到了南安城,阴差阳错地嫁给了豆腐坊的小人物。

此事虽是秘密,可一路上还是有不少人知道一点底细,就像…许家的老太太,就知道宫女的身份,对方若华的身份,也有自己的猜测。

方若华看过一连串的狗血剧情,第一反应就是——幸亏原主和赵易寒没成了亲?这要真成了亲,那可热闹!

原主和她是正经的亲兄妹。

那会儿赵氏宗亲还活蹦乱跳地要把他们家皇子送来当皇夫?

不知道后来赵书昊,还有赵氏那些人自己查出事情真相以后,心里是什么滋味。

方若华到是看了赵书昊写来的信,她自己定下的规矩,每天都要读几封信。

不过,那人不愧是做过皇帝的,特别镇定自若,通篇认认真真地叙述爱女之情,丝毫不提自己做得那些糊涂事。

那人文采很好,写得非常有真情实感,直接拿出去就能当语文教学内容,字也好,拿出去做字帖肯定特别漂亮。

总之,这事方若华一知道,也没做什么,更没有泯灭证据,只当不知道而已,淡然得很。

她总不至于真给自己再找个祖宗。

到是那会儿被封为太上皇的方老爹,一天到晚纠结得不行,还偷偷摸摸祭拜大周朝那又一位姓路的皇后,张罗着修坟。

既然老爷子乐意,方若华在这方面也不吝啬钱财,她愿意,就让他花。

方若华继续翻阅水友们在她空间力量的留言,转念一想,觉得上个小时空华夏女皇的身世之谜,也许在后世会成为什么国内十大历史谜团之一之类的。

说不定,还能养活好几个作家,历史学者,甚至养活一批编剧,电视公司。

被自己的脑洞逗得乐了一会儿,留言也回完了,然后又辛辛苦苦抄地址,准备到时候寄送礼物。

这回这礼物可是不得了。

方若华实现自己的承诺,给好些水友们封了亲王,郡主什么的。

还专门准备亲自动手,给打造册文和印玺,朝服礼服也都有,除了没有王府,其它一应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