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奥赛,隔壁七中或许很重视,他们学校重点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要参加竞赛。

甚至有学生想参加两门。

当然,这一点就是七中的老师们也很不提倡。

竞赛很耗费时间和精力,对于不属于特别天才,只是普通天才的学生来说,只考一门,想要取得好成绩就很不容易,两门一起的话,经常是得不偿失,两门都考不好。

像十九中这样的学校,老师们完全没教过竞赛生,半点经验也没有,甚至对竞赛的时间很不敏感,连孙奇也是等方若华告诉他,他们要去参加初赛,他才想起来有这么回事。

等到方若华和谢明,顺利过了复赛,上面正式发下通知,通知他们参加一试和加试。

孙奇才有点手忙脚乱,也幸亏提交材料报名什么的,没用得上他,副校长给包办了。

“呼,还真要走竞赛这条路,那就努力,再努力!”

孙奇想,他以前也未免太不重视竞赛这一块,这老师当得真不尽责。

事实上他就是想重视,他也不懂。

孙奇毕业没两年,当年他那时候,就没参加过竞赛,如今也不知道作为竞赛生的老师,他都该做些什么。

方若华也不懂,连报名也是贺奶奶和谢明的姑父通过学校给报的。

幸亏顾秀珍给了方若华他们挺多帮助,她好像人脉很广,身边有不少人在竞赛方面颇有经验,反正她让方若华加微信的那些人都挺厉害。

孙奇感叹了声,转头就忘了竞赛这事,说白了,他是真不相信就十九中这环境,凭学生们自己搞,搞竞赛还能搞出花样。

如今能过省里的复赛,说明孩子们的数学成绩不坏,让他们数学老师重视重视,别耽误了学生。

然后——方若华就进了省队。

一试,加试,满分总300,进入省队。

孙奇:“…”

第七百九十九章 念头 两章合一

“孙奇,你厉害啊,教出个进省队的学生,你这奖金大发了吧?请客,必须请。”

孙奇的一些老同学纷纷致电问候。孙奇也是晕乎乎的,一颗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方若华进入省队,也就是说,她该准备国决了,自己需要做什么?

这种消息,肯定是流传的不慢。

事实上方若华的成绩一出来,省里大部分人都是满头雾水。

S市十九中是什么鬼?

不是一中的?不是七中的?三中的也不是?

他们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一所学校。

可这学校里忽然冒出一个,不光是过了省队的分数线,而且还是满分。

“高一的学生,不过我看了看资料,年纪好像不小,复读生?”

“指导老师是谁?郭伟?没听说过啊。”

各种猜测数不胜数,不过,目前还没有人考虑她的年纪会不会太大,如果超过20周岁,就不能参加IMO什么的,毕竟,能进入省队就很了不得,哪里还能想那么多?

大部分人的竞赛之路,能上省一就已经相当不得了。

省一,大部分的名校就都能保送。

方若华这成绩一出,不光是十九中炸了锅,整个S市都暗潮汹涌。

要是换成一中,换成七中的学生,那都不新鲜,这两所学校全是竞赛强校,考过省队分数线的学生多得是。

目前能入省队的学生们,都是熟面孔,有很多从初中就开始参加各种竞赛,彼此都认识,对队友们的成绩如何,大家心里也有数。

这忽然冒出一个从十九中这所有名的学渣聚集地出来的,还特别神奇,以满分入的省队,那种感觉有多么别扭,让人感觉有多么古怪,也只有他们这些学霸心里明白。

作为方若华数学老师的郭伟,自然也是她的指导老师。

这事一出,他的电话也被打爆了,身价倍增,虽然他自己也有点懵懂。

因为这位的成绩太过离奇,谢明拿到省二的消息,竟是整个十九中都没多少人在意。

谢明自己却已经比较满意,他连自己竟然真的参加了竞赛,都有点不相信,还像是在做梦,能拿到奖,那更觉得浑身轻飘飘,简直要上天。

他爸爸谢建党更是深感不可思议,乐得嘴巴几乎快要合不上。

虽然省二貌似对上好大学的作用也不算太大,但是他儿子刚刚高一,现在就能拿省二,再努力努力,省一还能没有希望?

省一就有可能参加自主招生,进入名校。

谢建党在心底深处,现在是对儿子信心十足。

“我们得准备一份厚礼谢谢那位方同学才行。”

谢明兴奋劲已经过去,此时有气无力地盯着方若华给他列好的参考书,目光呆滞:“…暂时不行,她忙。”

“对,对,肯定忙着复习。”

他了解过一点竞赛的消息,像方若华这样进入省队,好像就该准备什么冬令营,肯定很忙。

十九中这边,此时连校长都被惊动,亲自出马紧急成立数学班,目前确定的学生只有谢明一个。

当然,后续肯定要陆陆续续地选拔其他学生加入,自愿原则。

看校长的架势,不光是给自己的数学老师们施加压力,还想从外面借调,或者聘请有竞赛经验的老师来辅导。

十九中从上到下,把方若华供上了神台,天天拿她做宣传,条幅挂得到处都是。

校长也没有敢夸得太离谱,在他看来,就算方若华到此为止,那也是一大胜利。

十九中自建校以来,就没出过一个能入省队的学生。

这绝对是开创历史的伟大胜利。

S市一中是竞赛名校,他们学校得省一的足足有十四个学生,其中一个高一,剩下的都是高二生。

过省队线的也有一个,是一中赫赫有名的数学学霸,姓江,从初中开始备战竞赛,成果斐然。

他是以三十一名的成绩入的省队。

“这人到底是哪冒出来的?这回的题,得满分可不容易。”

江学霸听了一耳朵有关竞争对手的情报,一向不怎么多话的他也不自禁四下打听了几句。

课间休息时间,教室里窃窃私语,周小鱼低着头,默默翻阅自己的英语课本。

她也参加了今年的数学联赛。

周小鱼眼眶微微发红,心里揪住一样疼。

她已经很拼命,堪称头悬梁锥刺股,每天晚上读书读到半夜,但是,她连省三都没有。

平时比她数学差的,都得了省二,可是她竟然连省三都没有得!

她最近一段时间去李教授那里复习,却是越复习越糟糕,每天焦头烂额,完全跟不上课程,李教授一点都不重视她。

此时,李凡也挺关心周小鱼的成绩,毕竟是自己教出来的,还特意通过关系看过她的试卷。

看完以后,到也不是特别意外。

这孩子底子薄,又不怎么喜欢数学,努力看着也努力,就是老苦大仇深的样子。

他看着这孩子学的都累,可是怎么吸引学生兴趣那一套,他是真不熟练。

李凡的学生一个个的都是那种只要看到数字就很感兴趣的类型。

而且,他也不擅长和脑子转不开的学生交流,完全沟通不了啊。

“这孩子需要一个耐性足,教高中数学,经验丰富的老师。”

而不是他。

“呜!”

周小鱼身为当事人,可没李教授的旁观者清,她只是满心的委屈,忍不住趴在桌案上,忍不住哭出声来,呜咽了两声,耳边忽然听旁边的同学说了一句话,她哭声不觉戛然而止,抬头瞪大眼睛:“什么?方若华?”

“是啊,满分入省队的学生,十九中的,叫方若华,咱们江学霸四处打探她的消息。”

周小鱼一愣,脑海中一片空白。

原来,有一个也叫方若华的人,数学成绩很好?

十九中?

周小鱼足心处钻出一丝凉气,心里酸涩,又是委屈,又是难过。

可她也弄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就这么委屈。

粉嫩的唇瓣被她咬出一连串的齿痕,隐隐尝到一丝甜腥味。

不可能是她认识的那个方若华。

也许十九中还有另外一个。

不是她看不起自己的那个姐姐,而是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方若华学习不好,这是周小鱼牢不可破的印象,她总是胡闹,叛逆,不听话,在街上和别人鬼混,竞赛?怎么可能和她联系在一处?

周小鱼伸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把周围的议论声通通挡在外面。

她不要去想。

眼前的课本一片朦胧模糊,每一个都让她烦躁憋闷。

周小鱼深吸了口气。

不想了,她没有时间继续浪费,竞赛不行,就必须得把精力放在高考上面。

只是越努力地想要看书,却偏偏看不进去,脑子里一团乱,心里也乱得很。

“我到是听说过,小道消息啊,方若华以前学习特别糟糕,以前在三中待过,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退了学,不肯继续上,蹉跎了好一阵子…”

“别说了!烦不烦!”

周小鱼猛地一拍桌子,“你们不看书,别影响别人行不行?”

周围的同学登时一怔,周小鱼猛地低下头去,眼泪吧嗒一下,落在课本上面。

她有点想欧蓝哥哥了。

欧蓝哥哥在哪里?

此时欧蓝正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

他在S大读研究生,今年也要毕业,研究生毕业虽然不难,但是论文也要好好准备才行,一忙起来,自然就疏忽了周小鱼几天。

一连数日,周小鱼都没有见到男朋友,这几天的学习效率,更是一日比一日差。

幸运的是,老师似乎并不很在意,也没有找她谈话,或者请家长来谈一谈的想法。

浑浑噩噩了几天,周小鱼猛然回神,她怎么能这个样子?

不就是竞赛失利?

她当初进入一中的时候,光是赞助费就交了多少?学习成绩垫底,可是现在,她的成绩也差不多能到中游,能在人才济济的一中取得中游的好成绩,她以后肯定能考上一所很不错的大学。

周小鱼叹了口气,她心里明白,那个方若华,确实是自己认识的方若华。

她方寸大乱,其实,多是因为她有些心虚。

欧蓝哥哥是她从姐姐手里抢回来的,无论欧蓝哥哥怎么回避,这也是事实。

她在担心,有一天方若华再把欧蓝哥哥抢走。

“想什么呢?”

一抬头,看到欧蓝哥哥温柔款款的神情,周小鱼精神一震,笑了笑:“没什么。”

周小鱼,你自卑什么劲,方若华就算进了省队又有什么了不起?难道她还能得国一不成?难道还能保送清大燕大?她可是志向远大的很。

竞赛也不比高考高贵!

周小鱼重整旗鼓,渐渐忘了什么乱七八糟的杂念,恢复了些许状态。

在这位便宜妹妹各种纠结,伤春悲秋时,方若华身边难得没有发生任何麻烦,她甚至除了参考书,再也没有和别的东西有过感应。

孤儿院没出差错。

公安局那边也没有发生波及到她的案子。

没有绑架犯,身边的那些总爱惹事的家伙们,也没有一次因为打架斗殴惊动到她。

方若华总觉得,好像周围这几个月特别的安静,朋友们似乎小心翼翼地替她维持了最好的学习环境。

十一月一过。

经过五天冬训营选拔,国家集训队六十人的大名单正式公布。

方若华获取金牌,而且,她以第三名的成绩,榜上有名,入选国家集训队。

算是成功登上了高中数学竞赛金字塔顶端。

消息瞬间在S市几所重点高中里传开,当然,也只在关心竞赛的那些学生中流传。

周小鱼本来说服自己不关心这个,可她嘴里说不关心,却还是不自觉地关注。

看到方若华的名字的一刻,她也不知自己是个什么滋味,只知道心里有一个念头,欧蓝哥哥不要关注这些,妈妈也不要关注这些。

她甚至觉得,如果方若华不存在就好了。

周小鱼吓了一跳,被脑子里这样恶毒的想法。

要是方若华知道她的想法,估计不会很奇怪,要知道,周小鱼是妈妈的乖乖女,心爱的宝贝,方若华只是个在危急关头会被放弃的拖油瓶。

欧蓝本来是方若华的男朋友,但是见到周小鱼第一面,就瞬间把方若华抛在脑后。

周小鱼一直是成功者,至少在方若华面前,她占据优势。

这样的念头已经根深蒂固,很多年下来,她在方若华面前都有一种优越感。

方若华在她面前,也是不自觉地处于下风,总是会自卑,会弱势。

如今,被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一个人,忽然间变得不一样,不光强势,而且在她占尽优势的地方把她比到了尘埃里。

不要说周小鱼这样还很年轻,很不成熟的小女孩,就是换成大人,难道就能自在?

要是陌生人到也罢了,越是熟悉的人获取了不得的成就,就越会让人受刺激,感到不悦。

周小鱼面临的这种情况,还不只是一个熟悉的人获取成就了,更复杂的多。

一中都这么震动,消息一传来,十九中的校长乐得几乎要疯。

谢明到是有点惋惜,也有些不服气:“若华姐,怎么就没得第一?”

他快把这位方同学当神仙,觉得这第一的位置,非卿莫属。

“呵呵。”

方若华使劲拍了这小子一下,“去做你的功课。”

没排第一,她也觉得挺正常,全国多少高手,多少天才?她就算因为各种原因占了大便宜,也不一定就一定能力压群雄。

成绩一出来,清大、燕大,还有其它几所名校都打了电话过来,特别诚恳地表达出让她保送入学的意思。

贺奶奶笑得不行。

南燕道胡同这边,好多相熟的邻居骤然间就变得非常热情。

以前背地里时常骂方若华几句邻居们,现在无论是不是当着方若华的面,也都是各种好话,对她印象大好。

就好像方若华从一开始便是品学兼优的,特别优秀的好孩子。

陶冷特意给方若华送了不少好吃的,说是给她补身体,在单位却是忍不住和好些人感叹:“若华也是苦尽甘来了,不容易,太不容易。”

第八百章 歌剧 两章合一

作为警察,他们遇见过很多的受害人,大部分受害人的人生都被毁得一塌糊涂。

像方若华这样的姑娘,遭遇那么多惨烈的事情,有亲人还不如没亲人,一个弄不好,就会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不是一辈子沉沦,就是走了极端,沦为罪犯,毁了一生。

如今她这么有出息,陶冷其实也很有成就感,当初他们警察及时地把这孩子救了,多好!

“只盼着她从此否极泰来,顺顺利利。”

陶冷笑道。

冬天到了。

方若华考虑了一下,再考虑一下,最后还是没想以后出国留学什么的,决定接受燕大的橄榄枝。

说真的,她有点小市民的小心思,不大喜欢国外,至少现在不喜欢。

大学确定,和别的高中生比,她算是再也没有高考压力。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不得清闲。

接下来必须得角逐国家队的六人名单。

方若华到还真是没太强的信心,要知道,国家集训队这六十个人,全部都是各个省的尖子,第一流的高手,没有一个不是背着天才的名头从小到大的,她反而是最没名气的那个。

当然,还有旁听的那些学霸们。

没办法,其他的多是熟面孔,都不新鲜,就算是以前没入集训队,但是各个考场上脸对脸的时候多了去。

能成为全国最顶尖的六十人之一,都不可能是忽然从石头缝里冒出来的。

方若华她要是个从没参加过培训班,没参加过竞赛的天才初中生那也正常,偏偏她还不是。

这么一个陌生的姑娘到来,谁能不新奇?

“然后新奇着新奇着快成惊恐了。”

柳教练看着初选名单上,第一名过关,进入十五人团队的方若华的名字。

再抬头看正站在校区那棵七八米高的大榕树上搭建树屋的小姑娘,脑门上的冷汗都冒出来。

旁边老牌的奥数学霸,已经入选过一次国家队,获取IMO金牌的霍青,蹲在柳教练身边小声道:“老柳,你偷偷跟我说,方若华这回还是满分?”

柳教练咳嗽了声:“咳咳,成绩单发给你们个人,人家想保密,我可不做坏人。”

霍青叹气。

半个月,每天都做题,有时候甚至花费四五个小时,一道题也做不出来。

结果方若华异军突起,每道题都是满分,私下里他们几个偷偷摸摸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平胸铁姑娘’。

当然,这外号可不好让这位听见,否则…

“虽然我们老说,只靠努力,只靠刷题,刷不出国际奥数冠军,但是,半个月的集训,大家都每天平均学习十四个小时,她竟然还有精力晨跑,站桩,打坐,听音乐,画画,练字,…”

更不要说在他们一群弱鸡里,方若华一个女孩子和隔壁体院的女排队员打排球能打个胜负六四,方若华六。

“行了,初选结束,赶紧回家,咱们三月见。三月份复选,你们十五个人里面只能留下六个,入选国家队,成为我国最强六人,全员奔赴俄罗斯征战国际赛场。”

“诸君,加油,努力!”

柳教练打了个呵欠,懒洋洋地道。

闭幕式一结束,他就等着赶紧自由自在地去和女票吃自助餐。

这么长时间连发个微信都要言简意赅,再这么下去,他女票会下决心蹬掉他,让他去和数学相亲相爱。

柳教练想来想去,觉得数学虽好,女票香香软软的一样好,他还是得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成。

十五个留到最后的竞争对手,出了集训基地的校门,对视一眼,目中到没有什么帕拉帕拉响的火光。

后面两个生活老师开车等着送他们去机场,去车站。

霍青左右看了看,打了个响指:“咱们到燕京了,不如去游览游览?”

现在是寒假,马上过年,大约也只有这很短的一段时间,他们能稍微休息一下。

其他征战竞赛的同伴们如今是彻底解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十五个在决出最后六人之前,还是箭在弦上,放松不得。

孩子们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