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也没什么,到后来,人们就觉得很奇怪了,也不知道是谁先猜测,说方若华炼的药之所以有用,别的老大夫,老道人同样的配方,炼出来的药却不那么管用,不是方若华炼药的技术有多好,她年纪轻轻,哪有那么大的本事?

而是因为修建药王殿用的都是开过光的金砖,唯独在药王殿炼药,才能炼出效果超凡的幻真观丹药来。

这些传闻来得没个由头,可就是愈演愈烈。

幻真观里的人不少,大部分还是没什么文化的穷苦百姓,爱占小便宜,又胆子不小。

那日齐妈在外面遇到一位大师,免费替百姓治病,算卦,指点迷津,她也就凑上去看了看。

那位大师当真是仙风道骨,一看就不是一般人。

对方看出齐妈命星不稳,这几年都流年不利,容易惹祸端,但最近或有些机会,如果把握住,子孙后代皆能得享富贵。

齐妈一开始也没相信,但总是想着,动不动就想起来,琢磨着要是真的,那可就好了。

她家也不是世世代代都穷得叮当响,祖父富贵过一阵子,靠着买杂货起家,后来成了他们那一片首屈一指的大商人。

没准那时候就给他们家种上了富贵根?

如今穷,也可能是一时运气不好,现在有可能要转运了。

她能来幻真观,能学炼药,私底下炼一瓶,竟能赚个二两银子,还有那些抢着排队买药的人家,总免不了要给她塞点好处。

哪怕一次不多,积少成多也不是个小数目。

前阵子,她耳朵边老听人说,药王殿那座塔,是座了不得的塔,每一块砖石,那相当不得了。

方真人为什么那般厉害,全是因着药王殿!

如果自己也能有这般本事,不,即便只有一半的能耐,那几辈子也吃用不清!

或许大造化真要来了。

齐妈纠结了几日,便趁着夜黑风高,自己私底下偷偷跑到药王殿底下,挖出来一块砖石。

她也是琢磨,要是自己能得到这门炼药的技术,得了真传,那祖祖辈辈可就都不用愁。

第八百六十章 荒唐

齐妈的男人死得早,她是没留下一男半女,后来还让夫家人磋磨,差点连命都丢了,可越是如此,她越是注重后嗣的问题。

她亲人不算多了,只娘家还有个亲外甥,待她极好,今年还特意找了来,若非她在幻真观过得还算自在,她都要随外甥回娘家去。

如今虽说是没回,但她早就想过,将来要给外甥娶妻生子,以后外甥有了儿子,便过一个孩儿给她养,自己养大的崽子,那就是自己的,她百年后,也有个能供奉香火的人。

齐妈年过四十,改嫁她再不敢,当年她就嫁了个二婚头的男人,成亲那几年的日子过得苦,经常受人打骂,如今她是怕得厉害,再寻个短命鬼或者不如意的男人,还不如自己单过,只要能笼络个孩儿在身边,也不怕晚年凄凉。

既然有了这等的打算,齐妈就努力攒家业,明知道挖幻真观的墙角,那是恩将仇报,她还是咬咬牙去做了,而且,还一发不可收拾。

她终于去窃了第一块儿金砖…结果没用。

想尽了各种办法,拿金砖垫在炼丹炉底下,挂起来,供起来,手段用尽,毫无用处。

齐妈相当不甘心,要是没动过这心思也就罢了,现在她动了心思,却不成功,不但没有让她恢复正常,忘记这种事,还越发贪婪。

对于幻真观的炼药技术,她甚至有了那么点志在必得的心思。

正好又遇见大师免费给人卜算,她就又去问了一次疑难。

大师是个极厚道的好人,还真给她算出一个方位来,说是在每日她最常待的地方,向南走二十步,方圆三尺之地,找去那里,必有所得。

当天晚上,齐妈就偷着过去,掘地三尺,从里头挖出来一个箱子,只是那锁奇怪的很,怎么打也打不开,她不敢闹出大动静,就先偷偷摸摸把箱子弄到幻真观外头藏了。

藏好了东西,她又回去继续挖底下的砖石,都是刻了花纹的金砖,瞧着就不俗,齐妈心里越发相信这些都是好东西。

她之所以炼制不出第一等的丹药,绝对是金砖拿得还不足够。

因着她藏的那个木箱子,天亮之后再去寻,怎么也寻不到,里面的东西她都没瞧见一眼,这心里的滋味那个难受,简直是没法说。

损失这般惨重,齐妈下了狠心,无论如何也要得到幻真观的不传之秘。

金砖一块不足,就十块儿,十块不足,就百块儿,反正她就住在药王殿旁边,挖起来也不难。

于是越挖越多,越来越贪。

她自己挖也就罢了,可她动作这么大,庄子里又不是她一个人,不小心就被旁人撞见,撞见此事的人,不禁也动了心思。

彼此都有顾忌,于是心照不宣。

大家一起动手,你挖一块,我便挖一堆,如是,不过月余,这么一座老旧的塔,轰然倒塌。

不倒才奇怪!

这塔一倒,齐妈他们吓得差点逃走,只是他们都是些没根基的可怜人,托庇于幻真观才有了安稳日子过,又如何舍得。

后来听见那些关于天罚的流言以后,这些动手挖过墙角的,心思一动,就跟着鼓噪起来。

要是能把这事牢牢钉在天罚上头,他们做得这事,或许就不会暴露。

当时庄子里人心惶惶,都怕幻真观从此凋零,自己再无容身之处,人心不稳,这些人便是后悔得厉害,可哪里又敢说这事儿起因在自己身上?

这些人越是心虚,越是暴戾,竟是听到外面的流言,知道外头把罪过归于阿吴身上,他们也就跟着去信,觉得自己挖得那点砖石,不会对药王殿造成那么大的影响。

药王殿倒塌,必然肯定是因为阿吴。

他们反而成了这件事里,最义愤填膺,最积极要给阿吴判罪的人。

人性如此,也是无可奈何。

方若华对幻真观这些细务,实则并不大上心,所以一直到出事之前,也没察觉到里面的暗潮涌动,也是这两天,她不得不派人细查,才查出其中始末。

初一看结果,只感到十分之荒唐可笑。

为了几块儿破转,何至于闹出这等事来,差点害死一条人命!

方若华本能地能感觉到,外面有什么人煽风点火,引导一切。

流言来得这般莫名其妙,她可不信巧合…说到底,还是幻真观树大招风,容易招来魑魅魍魉。

说起来,幻真观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般?才几年,外地人提起京城知名道观,幻真观也属于不能忽视的,最重要的一处圣地!

“哎!”

她叹了口气,看了看时辰,便起身先去给祖师爷上了三炷香,又亲自动手,擦去神像上沾的一点浮尘。

他们观内供奉的祖师爷,乃是长生御灵圣君,又称天华真人。

如今这些崇信道教的信徒要是考据,肯定考据不出来这究竟是哪位道教的仙人。

她根本就是按照商城几位老板的叮咛,供奉的是圣德门她这一门的一位祖师。

方若华要不是想起建这个道观,恐怕还弄不清楚这些事。

当然,就是现在她还是弄不太清楚,但也无所谓,又不影响修行,知道不知道都一样。

可在外人眼里,这应该是极敷衍的行为,供奉的祖师爷又完全没名气,应该是门庭冷落车马稀才正常,偏偏不是那么回事。

幻真观如今在京城勋贵世家里,已经是相当有名。

若不是方若华只一心修行,既不接纳其他同道入观修行,挂单,也不兜揽法事,甚至连百姓前来上香,都不肯提供高香,只一切随心而已,还时不时地关闭大门,闭门谢客。

恐怕这里早就不是跻身京城数一数二的大道观,而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方若华都觉得有些奇怪,按理说她这地方应该不会有人常来才对。

她并没有怎么经营幻真观,只是想在京城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庇护自己,更方便她自己生活修行而已。

可方若华越是不上心,她这道观就越是有名,寻常找上来上香的香客就越多。

这客人一多,道观势力就不免变大,麻烦事也就变多…本来很清净的地方,那也就变得不那么清净。

要是她的道观,就是普通大户人家家里供的那种小道观,别说倒塌一座建筑,就是一个月塌个十次八次,也不会有人在意!

第八百六十一章 低调

方若华在幻真观里,面对那些被她收容的人,到是端得住架子,气势强大。

她也不能软。

这人都会变,当初她收人时也不是不挑剔,选的都是些并无恶迹,品行良好的。

可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当初这些人是好人,也不代表一辈子就不会做恶事,不会给她惹乱子。

瞧瞧这回,不就是如此?

她算是吸取教训,御下需恩威并施,那是半点疲惫软弱也不能流露出来给底下人看。

可私底下和无尘道长等几个好友闲谈时,却不免要抱怨两句。

“我幻真观还不够低调?京城有哪家道观像我们这样,不宣扬名声,不接外面托来的法事,不办道场,不参与论道,平时大家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比千金小姐还金贵,能碍着谁来?还有比我们更清静无为的?”

无尘道长听了笑个不停,半点不觉得奇怪,听她连连抱怨,都维持不了自己高人的架势,一边笑,一边小小地翻了个白眼。

“你觉得幻真观很低调?”

无尘莞尔,“你们不开法会,不参与论道,不怎么和同行打交道,只自己修行,那就是低调了?若是如此,你对低调这个概念的认知还真是与众不同。”

“姿态摆得高高在上的道观有很多,又岂止是你一个幻真观?”

“我无极观也不怎开法会,二十余年不参与论道,可就因为当地百姓信我们,京中贵人也信我们,我们便名列京城道观第一。”

“佛要比金装,神仙还争香火,都是道观,都供三清,谁不想不为衣食发愁,走出去人人高看一眼,别看我不怎么和同道打交道,但京城同道,绝不敢不搭理我们。”

“因为我们能上达天听,太上皇和万岁都喜欢听我说话,于是,我说出口的话,便有份量,我的弟子们走出去就有面子,我们拥有特别的权利,京城那些权贵,就不敢欺辱我无极观。”

“你们幻真观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已经碍了不知多少人的事…都说太上皇好道,多少道人想走太上皇的门路,可太上皇精力也有限,他信你,自然就少信别人,那些勋贵世家,也都看上面的眼色,自然也跟着吹捧你幻真观,你可知道,因为这个,如今有多少人瞧你这幻真观不顺眼?”

“也就是你们门户把持的足够紧,才一直没出什么大事。”

无尘轻叹,“还有你那丹药,更惹人垂涎。”

“几十年下来,我大殷的道观多炼药,为达官贵人提供丹药,更是一大收入来源,为平民百姓提供符水药物,更是招揽民心的一大手段,有民心,就有影响力,朝廷也会尊重,可你呢,你做了什么?”

“你用价值千金的昂贵丹药,笼络住勋贵世家,又拿平价的药粉,哄了老百姓的心,真是要全吃全占的架势,还给不给别人留活路?”

方若华:“…”

那些家伙们拿水银炼药,拿符纸烧水给人治病,闹得那么新鲜,还不许她看不过眼?

说起来,她当初建道观,纯粹只为了方便,毕竟住在道观里,那她一辈子不成亲,也就没有人会觉得奇怪,还更自由些。

又是自己的道观,也不必担心去别的道观,不小心进入什么不干不净的地处。

这完全有可能。

因着皇室崇道的缘故,京城里大大小小的道观一大堆,至于不出家的正一道士就更是数不胜数。

可这些道观,又哪里都是清净的修行地!

不光是道观,那些寺庙,尼姑庵中,也有无数六根不净的出家人。

方若华来到这里也有几个年头,碰见过许多稀奇古怪的事,什么和尚喝酒吃肉也就罢了,毕竟好多和尚习武,吃得不好身体受不了,且一开始佛教徒也是不禁止荤食的。

但他们还蓄养姬妾,置办私人田产,耍各种手段欺诈信徒,甚至谋财害命,简直让人恶心。

再加上庵堂,尼姑庵更是有不少是藏污纳垢的所在,说那些人是出家人,那真是连出家人三个字上都好像染了恶臭。

弄得她对那些庵堂,道观,都有点怕了。

所以,她从没有想过把幻真观发展壮大到什么地步。

不过,无尘道长说得有道理,现在幻真观的丹药,的确是整个大殷有名。

若不是好到这等地步,齐妈他们又何必听了点蛊惑,竟蠢到去挖砖头的地步?

再说,毕竟太上皇和皇太后都要吃她的药丸子。

那有人嫉妒,再正常不过,这些年没有正经大麻烦找上门,大概都不是不想踩她,只是觉得她势大,顾忌太上皇。

但方若华遇见的各种小麻烦,小挑衅,那也是数不胜数,她都快习惯得很。

现在借着出件蠢事,掀起风浪,让她生一生气,给她一点警示,到也不全是坏处。

至少如今,方若华就决定再不对幻真观放任自流,只管自己。

既然当初没有想周全,收容了这些人,那必须要负起责任。

就不为别的,只为她念头通达,只为她心情好,她想,所以便去做了。

前面是方若华自己失误,没立下规矩细节,对底下人的管束不够严格,所以他们犯了错,只轻罚,可以后规矩立起来,众人还要犯,那就什么都不必说,该怎么惩罚就怎么惩罚,便是废掉手腕经脉,毁去喉咙,让其不能说不能写,甚至令其一死,那对方也别怨,怨也没用。

如今这世道,她就入乡随俗一回了。

方若华轻车熟路地把幻真观的各项规矩给立了起来,着人刻在碑石上,分别立在庄子门外,食堂门外,宿舍楼外,还有花园各个角落也遍布。

所有人背熟了这些,能倒背如流者,发米面粮油,小鸡仔十对,生猪肉三十斤。

要是一个月后不能熟练背诵,各项伙食福利全免除,停工停酬。

若这般,干脆自己走人,留下就要饿死了。

登时,四处可以看到拿着个小本子,追着各个识字的同伴学文字的人。

不识字,要全靠死记硬背,那背完这些东西还不得费劲死!

第八百六十二章 放心

黛玉坐在自家师姐的小书房,似乎还能隐约听到外头伺候的丫鬟小声背书,不禁笑道:“师姐这法子到好。”

林黛玉自己便极喜欢读书,对爱读书的人自然是颇有好感。

因为方若华难得请托她一次,她心中也自有几分暗藏的激动,做事还是颇为积极。

白日早早起身,陪着方若华一起盘账,准备送去灾区各地的物资药材。

以前丹药总有些捉襟见肘,如今因为那些流言,好些人不追着买,到有了富余,不那么紧张。

真正闹起疫病,快死的灾民们,可不管什么流言,更不管将来会不会受难,连眼前这一关都不知过得去过不去,想什么将来。

幻真观来救济,他们只会心怀感激。

因为这两年幻真观特别推出了一批廉价成药,用得药材都是最便宜的,也就只能治一治常见病。

这些药造价低廉,再穷苦的人家,努力凑一凑,也能攒上些药出来,从廉价药一出,冬日里因得病死去的人,锐减三成。

尤其是,方若华特意制了一批童药,用得都是童药的配方,用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于是,孩子的成活率竟提高了四成左右。

方若华自己的庄子收容的人里,也有一些是孩子,尤其是小女孩儿。

方若华把各种记录都整理好,做成档案,也是想看看各类药物的效果,做个统计,如今统计出来,到是很让人心满意足有成就感。

黛玉连看了三遍,心下之喜悦,简直无法表述,工作的劲头更足,那么纤细的小女孩儿,身体也弱,竟是一丝也不觉得累。

不光白日里她跟着自家师姐盘账,晚上还要抽出一点时间读律书。

方若华给她列了一个大纲,让她和贾宝玉两个人一起读书,再写出一套教材。

要求精准有趣,因为是给好些大字不认识几个的老百姓看的,还需要通俗易懂。

黛玉一开始应承自家师姐时,到没觉得有多么难,但真正一写,就发现写这些东西,并不像他们洋洋洒洒地挥洒诗文,或者写文章一样容易。

实在是太不熟悉。

想写出言之有物的东西,首先自己得先研究透了律书,偏偏林黛玉又是个求全责备的性子,她师姐只是让她把最基本的律法挑选出来,总结一番,写成文字,大体不出错误便好,她偏越写越认真,越写越多,不光自己和贾宝玉一起写,这两日写给她爹的信上面,全是关于律法的问题。

林如海展信阅读,到是有些开怀,认真把能公开的各种案子抄录一番,给自家女儿送了过去。

他的玉儿这般有精神,可见在京城过得不错,他也就放心不少。

事实上,林如海和林黛玉通信很方便,几乎隔三差五地要写个信说说话。

他的玉儿从来报喜不报忧,说得都是些喜悦的事,说贾府姐妹们和她关系好,一起读书,一起玩耍,说有一表兄贾宝玉,对她十分关照,说外祖母疼爱她得很,要父亲不要挂念。

可夏蕊、桂荷还有王嬷嬷等人的信,却是另外一个样子。

只说贾府规矩松散,贾母虽然疼爱自家小姐,可年老体衰,精力不济,只安坐着享受,管家理事的都是二儿媳妇王氏和孙媳妇王熙凤。

他们家那个表少爷宝玉,就是个纨袴膏粱,到是挺和善,可怎么看怎么都不是那种能顶起门户的。

下人们更是偷奸耍滑的多,而且规矩和林家不同,他们讲究长辈身边的猫猫狗狗也贵重,养得这些下人个个不像话。

就连贾府的伙食也太油腻,自家小姐吃不惯。

反正小报告没少打。

林如海哪里能不担心?

要不是信里面还说,幻真观的方真人很照顾玉儿,时常亲自给玉儿诊脉,调换药方,这个冬日,玉儿的咳嗽都没怎么犯,也就最冷的时候咳了一阵子。

饮食起居,每一样方真人都关心,把玉儿照顾得极好。

林如海也不禁轻叹,叹他家玉儿运气好,投了这位真人的眼缘。

他身在江南,但对京城的诸般消息也不是一无所知,幻真观方真人的名字,他还是听过。

有方真人照顾,他对女儿确实放心很多。

林如海不是不想自己来照顾女儿,黛玉是他第一个留住的孩子,人到中年才得的长女,对这个女儿,他比对小儿子还看重。

但是他身为巡盐御史,在江南责任重大,且最近江南这边情况复杂,他都遭遇了好几次明枪暗箭,有两次甚至差一点就没了性命,要不是当时方老弟正好与他在一起,结果如何,那便不大清楚。

目前的情况,玉儿还是待在京城更安全,至少生命有保障。

就是玉儿的婚事,他还要再思量一二。

敏儿在时,就起过把玉儿嫁去贾家的心思。

说起来,这是敏儿的一点私心,玉儿身子骨不好,敏儿自己也知道,怕是不能等玉儿长大,便想着玉儿嫁到娘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听说宝玉聪慧得很,在家里又得母亲疼爱,玉儿嫁给她,小两口既是夫妻,又是表兄妹,想必玉儿能多得几分包容。

敏儿生在贾府最鼎盛的时候,出嫁前,在家中过得是真正贵族千金的日子,可以说便是公主,怕也没有她自在,她自是觉得自己的娘家,样样都好。

林如海也并不认为有哪里不妥,他不在意贾宝玉有没有出息,玉儿身体状况摆在这里,林如海只想她一辈子快活无忧。

贾家到底是夫人娘家,血脉相连,再者,有他在,到还能压制得了贾家。

国公府,已经不是当年老国公在的时候了,林如海自认为能为自家的闺女撑腰。

可现在玉儿到贾家一住,他让两个玉儿结亲的心思,却是淡了不少。

老太君前些时候来信说起此事,他也用了一手太极功夫,暂时给推脱掉,圆了过去。

贾家家风实在不好,二房王氏又似乎对女儿不大喜欢,那么,这门亲事就不能做。

林如海沉吟片刻,打算从现在开始关注少年儿郎,务必给女儿挑个顺心如意的。

哎,天底下当爹的人啊!

第八百六十三章 凌空(两章合一)

凌空一身粗布的衣服,足下的棉鞋底子很厚实,还很温暖,外面罩了一件藏青色的大斗篷,能盖到脚面,宽宽大大,料子乍一看不起眼,随从飘动时却有暗纹在阳光下闪烁,下巴上胡须雪白,看起来慈眉善目,仙风道骨的。

他面前两个穿着道袍的弟子,摆出来的却是十二分的惊惧,低垂头跪在枯草蔓延的草坪上,急声道:“还请师尊放心,我们打探得清楚,中原圣教那些人为了救他们的圣女已经和朝廷交恶,而且他们和总教矛盾很深,内部根本就不是铁板一块,早已经四分五裂,不足为虑,绝不会再威胁到师尊。”

凌空略一颔首。

“牟尼教早已不足为虑…信众的情况如何?”

另一弟子连忙也道:“…到昨日为止,师尊发展狂热信徒二十二人,大部分都是朝中重臣的亲戚,其中身份最高者,为前任康亲王妃,种将军之女。”

“此女甚为虔诚,小的们奉您老人家的命,暗中监视她半月,她在家中也时时感念师尊恩德,对师尊深信不疑。”

凌空含笑点头:“其他人呢,可都服用过丹药?有没有特别的反应?”

“已经确认过了,所有人都服用过升仙丹,师尊亲手炼制的仙丹,哪里有不好的道理?所有人都觉得很好,精力比以前旺盛得多,精神也极好,浑身上下有用不完的力气。”

两个弟子话语中不知不觉也带出一点羡慕,这羡慕甚至压过了对他们师尊的恐惧,抬头殷切地看过来。

凌云此时才笑了笑,低手抚了抚身前弟子的头顶,笑道:“很好。你们辛苦了,去领这个月的药。”

两个弟子顿时都露出喜色,恭恭敬敬地退下去。

他们两个走远,凌云到收敛了脸上的笑意,流露出一丝嘲讽,又有些得意。

便是皇亲贵胄又如何?还不是被他耍弄于股掌之间?若是能掌控住人,即便他只是个平民百姓,总有一日,也要让整个天下所有人都跪伏在他面前,听从他的号令,便是皇帝,那也不过是个傀儡。

他低头从脚底下捡起一个破旧的木箱子打开。

箱子里面隔着红色的绸缎,颜色已经有点黯淡无光,但是还能看得出,这是块儿极好的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