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着头的刘青不由忐忑起来,这具身体该不会是病入膏肓了吧?

片刻后,林大夫才收了手,道:“小姑娘凶险之相已去,并无大碍。只是到底伤了元气,若不好生将养,只怕影响寿元。”

刘延宁闻言脸色一白,连连作揖道:“晚辈之父早亡,只这一个亲妹,断不能瞧她遭此大罪,还请林大夫费心。”

“老朽自然勉力为之,延宁不必忧心。”林大夫与刘延宁竟也相识,林大夫抚须安抚道,“令妹年岁尚幼,又是后天操劳至此,温养几年便能调理过来。需忌重活,忌饥饿,老朽这里还有几幅温补的方子,待……”

林大夫的话还没说完,蒋氏连忙打断道:“有劳大夫了,咱们田里丫头还没这般金贵,大不了不叫她干重活,这药的话,您看是不是可以免了?”

刘青这才恍然大悟,难怪蒋氏殷勤的守着自己看病,就怕浪费了钱给她抓药呢。

林大夫嘴上一顿,清明的目光看了蒋氏一眼,遂点头道:“老朽疏忽了,是药三分毒,小姑娘不喝也罢,食补也使得,用那鸡汤鱼汤……”

话还没说完,林大夫又瞧见蒋氏阴下去的脸色,再次改了口,温声道:“这时节里,也不是日日有鸡鸭鱼肉,到底难得。小姑娘若能一日三餐食鸡蛋,虽疗效慢些,假以时日,倒也能把身子调养过来。”

林大夫从医几十年,于人情世故已是老练,对蒋氏的心思摸得透彻。

寻常百姓若不是病入膏肓,一向舍不得抓药,一个小姑娘,更无需重视了。林大夫原先也没打算给刘青开药,只是看在刘延宁真心着急的份上,才退而求其次。

其实让林大夫来看,鸡蛋也不用吃的。这小姑娘长期吃不饱,才饿得面黄肌瘦,以后吃饱便行了,就像蒋氏说的,普通人家的丫头片子,金贵不起。

但延宁明年就下场了,唯一的亲妹险些出事,叫其方寸大乱,不然也不会这个当口告了假回乡,又马不停蹄的请了他下来。他若是一点嘱咐都没有,未必能叫延宁放心,林大夫思量之下,便没顾忌蒋氏的脸色,不轻不重的叮嘱一番。

刘延宁嘴唇阖动片刻,想说什么,最后到底没说出口,拱手道:“劳大夫费心了,晚辈在此谢过。”

“看病救人乃老朽的职责,延宁客气作甚?”林大夫摆了摆手,一面起身一面笑道。

刘延宁见状,忙上千扶了他一把。

林大夫朝刘延宁欣慰的笑了笑,又道:“令妹此番之症虽是凶险,倒也是因祸得福,眼下还没伤及根本,便能调理过来,是以延宁也不必分心,安生准备年初下场才是。”

听得老大夫这般语重心长的叮嘱,心下只觉得奇怪,老大夫这般叮嘱,似乎不单单是对刘延宁,还有对蒋氏的提醒?

但这里还轮不到她插嘴,刘青这年头只一闪而过,连忙随着老大夫站起身,不过也不着痕迹瞧了蒋氏一眼,只见蒋氏面色有些怔忪,到底把先前的不愿收了起来。

老大夫对刘延宁和蔼,刘延宁也抱以亲近,一路扶着老大夫进了堂屋,刘家人热情的拉着老大夫不放,非要他留下来用午饭。

林大夫推迟不下,便留下来了,刘家一干男人在堂屋招呼着。

蒋氏一想到这个赔钱货的孙女以后日日都要吃鸡蛋,养的鸡只够让她吃了,又少了一门进项,她只觉得心都在滴血,不由狠狠瞪了刘青一眼,骂道:“真是个讨债鬼,还不去灶房给你大姐帮忙!”

刘青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惹蒋氏,忙点了头,一溜烟跑出了屋。

今儿的午饭倒不是蒋氏做的,索性到用午饭的时辰,主要是地里日头大,再晒下去恐怕要中暑,刘家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回来了,蒋氏便量了米油出来,让几个儿媳妇自去灶房折腾。

蒋氏自个儿便关在屋子里,翻来覆去数着刘延宁给她的铜板,半是自豪半是心疼。

刘大爷一踏进屋子,见着蒋氏的动作,不由骂道:“瞧什么瞧?不就是两贯钱,还能数出花来不成!”

“这可是延宁赚来的,年纪轻轻就这般厉害,谁比得上咱家延宁。”蒋氏不服气的回嘴,但碍着刘大爷威严,仍是不情不愿的收起了桌上的铜板。

蒋氏一边收拾,一边埋怨道:“延宁千好万好,偏有这拖后腿的娘和亲妹子,李氏就不说了,二丫果然应了那老道的话,一脸短命相……”

话还没说完,刘大爷急问:“二丫不好了?”

先前林大夫给刘青看了脉出来,没人主动说看诊的结果,刘大爷便也不在意,此时听得蒋氏这般说,倒有些着急了。

蒋氏知道丈夫在急什么,也顾不上抱怨,捡重要的说道:“林大夫说无事,就是伤了元气,要好好养着,叫一日三餐都给她炖鸡蛋。要我说,这丫头本来就是短命相,没得白白浪费了这些好东西,一筐鸡蛋能换不少油盐呢!”

刘大爷松了口气,想到方才与林大夫聊的内容,不由瞪了蒋氏一眼:“头发长见识短!你当林大夫这鸡蛋真是给二丫吃的呢?分明是在安延宁的心!延宁明年开春就下场,满打满算也就几个月了,舍了几个鸡蛋,把二丫养得白白胖胖的,也好叫延宁放宽了心,只管准备科考便是!”

第六章

李氏忙完活一进家门,听得儿子回来了,一向很有些愁苦的脸上,都绽放了异样的光彩,像是灰蒙蒙的罩纱被揭掉了一般。

刘青也是第一次发现,她这个身体的娘,长相居然很不错。那双眼睛神采奕奕的时候,不打扮都比一般村妇光鲜亮丽得多。

只是李氏知道,儿子在堂屋陪公婆和客人说话,公婆又不待见她,定不乐意她现在进去。是以她这会儿再激动,也只能按捺着,用过午膳把客人送走后,儿子自会找空闲去屋里见自己。

李氏收拾起心情,与妯娌一起把午饭给做好。

虽说平日里灶上都是蒋氏把持,媳妇们插不得手,但做饭是当姑娘时就得练好的手艺,刘家几个媳妇也俱是手脚麻利之人,三两下便做好了饭菜。

妯娌几个先给屋里男人们上了满满一桌的菜,虽然没几样荤食,但到底是丰盛,半大的男孩也都欢呼着上了桌。

留下锅里一些剩菜,李氏妯娌几个带着各自的女儿一起对付了。

虽说女人们吃的菜盘里装不下的剩菜,但也各自留了心眼,埋了几块肉在碗底,心照不宣的捧着碗。

刘青吃到肉的时候,都忍不住想欢呼了,大半个月没开过荤的她容易吗!也真是没想到,以前挑嘴的她,有朝一日她最大的梦想,竟会是有肉吃。

其实几个姑娘都有些雀跃,四叔家的五丫年纪最小,雀跃得便更明显,满嘴油的抬头冲她娘安氏道:“娘,大哥怎么不天天回来?这样咱们就天天有肉吃了!”

安氏瞪了她一眼:“有吃的还堵不上你的嘴!”

被蒋氏宠得有些飘飘然,不大瞧得起姐妹们的大丫,这回竟也没嘲笑五丫。

不知是有吃的顾不上,还是心里也认同五丫的话。

一顿饭吃完,今日轮到三婶家收拾,三婶林氏跟三叔一样实诚,当下便冲几个妯娌和侄女们道:“延宁难得回来,爹和村长他们还有得吃呢,你们也累了半日,都回屋歇着罢,这里我来收拾。”

是的,今日的刘家很热闹,不只刘大夫一个客人,好几个德高望重的族亲和村长也都来了,当然他们也没白来,有人带酒有人带肉,算是饭资。

刘家人接待惯了,招呼得很是尽心。

往常李氏会主动留下来,替弟妹们帮忙,不过几日她藏着心事,便歉意的朝林氏笑了笑,起身领了刘青准备回屋。

二婶王氏却在旁边挑眉道:“哟,今儿这么多活计,大嫂不留下来帮帮三弟妹?到底是儿子回来了。”

王氏语气调侃,像是拿李氏打趣,配上那似笑非笑的眼神,却充满了讽刺。

自从刘延宁回来,刘家便一派其乐融融,个个都跟捡了钱一样的乐呵。难得出现一个画风不一致的人,刘青不由多看了两眼。

刘青心里头也在琢磨着,二婶这话来者不善啊,当着一大家子的面给李氏没脸,她能任由着自己身体的母亲被人磋磨吗?

李氏脸色微变,虽说长嫂如母,只是没有婆母看重的长嫂,便什么也不是,反倒是王氏自来被蒋氏喜爱,在妯娌间比她这个大嫂还气派些。

因此明知王氏有意挑事,李氏也不敢迎战,微微低了头,还紧紧拉住了刘青的手,不让她替自己出头。

刘青抿了抿唇,虽说她是想着借刘延宁在刘家的时候,替李氏立一立威。

像二婶王氏这样行为,她穿越过来半个多月,几乎隔三差五都要见一次。王氏也不知跟她娘什么仇什么怨,在人前称得上一句性情爽利,偏到了她娘跟前就挑鼻子瞪眼的。

这还算什么,刘青发现,蒋氏对李氏只要一有不满,王氏立刻上去煽风点火了,芝麻大的小事也能被她搅和成大事。

有根搅屎棍在家里,长此以往,蒋氏的嫌恶憎恨,恐怕只会越来越深。

刘青心说王氏就是典型的欺软怕硬,其他妯娌她都不敢欺负,就看在李氏没丈夫,性子又软弱怕事,任她揉捏,这才越来越张狂。

偏她初来乍到,自个儿也没本事替李氏出头。

现在好容易刘延宁回来了,当着刘延宁的面上,蒋氏也不能对李氏随意打骂,少不得公平行事。至少借刘延宁压一压王氏的气焰,王氏以后也不敢再这般肆无忌惮。

更何况刘青猜测,王氏这时候发难,说不定也存着挑事的嫌疑——虽然李氏平日是个受气包,今天儿子回来了,说不定会硬气一回,与她争一争。

就凭王氏那张利嘴,黑的都能说成白的,沉默寡言的李氏哪里说得过她?挑事的脏水儿指不定都泼到李氏身上,她半点不沾。

这会儿李氏确实不能接话,但她不一样啊。她身体是个不懂事的小姑娘,见母亲受了气站出来很正常。一旦跟小辈吵起来,王氏再能搅和,便也落了以大欺小的下乘。

只是刘青想得很好,李氏紧紧拉着她不放,她也只能放弃了这个打算。到底她初来乍到,或许看事不全面,万一李氏有别的用意呢?

刘青只能抿了抿唇,学李氏的样子垂头不作声。

见母女俩又是一副任打任骂的样子,王氏心里未免失望,眼底又闪过一丝不屑。

都说了林氏实诚,也没让李氏尴尬,连忙接话道:“就这点事,我忙得过来,大嫂和二嫂都回去罢。”

安氏也附和着,意有所指的看了王氏一眼:“延宁难得回来,大嫂心里激动也正常,二嫂也是当娘的人了,哪里会不知?”

王氏扯了扯嘴角,皮笑肉不笑的道:“我虽然当了娘,可没有个出息的儿子日日在书院念书,倒真不知大嫂的心情。”

说罢,王氏也不再搭理众人,冷哼一声便出了灶房。

“大嫂也别介意,二嫂就是这性子。”安氏细声安慰李氏,笑道,“好容易忙完了,大嫂带二丫回屋歇一歇罢,下午还要下地呢。”

李氏尴尬的点了点头,与林氏打过招呼,便同安氏一起出了灶房。

刘青自然紧随其后,心里却有了别的想法,王氏那番话,恐怕不单纯是与李氏有过节在找茬,听着倒更像是心里不平衡。

想想也是,王氏最大的儿子,也就是这具身体的二哥刘延林,小名叫大林,就比刘延宁小一两岁,也算是青壮年了,每日跟着大家下地,晒得黝黑发亮,与文质彬彬的刘延宁比起来,还真是云泥之别。

花钱供着难别人念书,自个儿子却只能跟着他们刨地,王氏不平衡也是人之常情。

难怪对着刘家人,安氏都是闷不做声,只当出气筒,好像矮了他们一头一样。

到底是刘家所有人齐心协力供她儿子上学,她已是得了天大的好处,如今受点委屈也不算什么。

思及此,刘青十分庆幸自己没有一意孤行,她真要闹开来了,李氏确实能立威,只怕也给了不愿意出资之人借口。

母女俩一回屋,李氏忙关上了门,便拉了刘青坐下,一声声问:“你大哥回来了?几时回的?你可见到了他,他近来是胖了还是瘦了?”

刘青心知李氏心切,一一回道:“大哥是巳时回的,胖瘦我瞧不出来,不过气色很好,白里透红的。”

李氏忍不住噗嗤一笑,拍了拍刘青的手,嗔道:“白里透红说的是女子,你可别乱用。”

刘青从善如流的改口:“那大哥就是风度翩翩。”

“我们二丫还知道风度翩翩呢。”李氏难得心情这般好,打趣了刘青一回,才收起了面上的笑意,颇有些愁绪的道,“听闻你大哥今儿还请了镇上的林大夫过来……可是给你看病?”

刘青点头道:“大哥说主要为爷奶看看,顺便给我也瞧瞧。”

“大夫怎么说?”

“大夫说没事,也不用喝药,就是叮嘱奶每顿都给我炖完鸡蛋。”

李氏脸色微变,勉强笑了笑,摸着刘青的头道:“你没事娘就放心了。”

刘青自然知道她真正担心的不是这个,不过她现在还是少不经事的孩子,也不好表现得太成熟,便索性扯开了话题:“娘,那个林大夫认得大哥?我听见他对大哥叮嘱了好多回,要大哥安心在书院备考。”

“你又忘了?林大夫是林夫子的族叔,你大哥开蒙便拜在林夫子门下,林夫子对你大哥亲如子侄,连带着林大夫对咱们家也颇为照拂。不然以林大夫的声望,除非大户人家他会亲自上门看诊,咱家可请不动他的大驾。”

第七章

虽然忙了大半日,这会儿歇下来难免有些精力不济。但刘青和李氏各有各的心事,都睡不着,便和衣躺在床上细声聊天。

大多是李氏在说,盘算着刘延宁明年中个功名,便可张罗一门好亲事,刘青也跟着说一户好人家。

刘青沉默的听着,心里想的是考不考得上还难说。

倒不是她不信任刘延宁,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名落孙山,不是他们没有真凭实学,考不过别人也不是他们缺少才能,说到底是本身不适合科举考试这个制度。

同理,刘延宁看着聪明清醒,满身书生气,也不能保证他完全适合这个制度。

更何况刘延宁实在太年轻了。

科举里头多的是活到老考到老,本就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多的是人比刘延宁有经验阅历,他这般年轻,能一次就中的概率实在太低。

倘若一举考中当然皆大欢喜,不说多的,刘延宁就是勉强中个童生,身上也算有了功名,她都有信心刘家人会愿意一直供下去,刘延宁真要是聪明人,多考个几次,适应了规则,希望自然更大。

现在难的是刘家的这境况,他们的父亲去世,没了劳动力,刘大爷和蒋氏也上了年纪,真正出力的还是刘家三兄弟。

王氏如今对着她们母女便吹鼻子瞪眼,明年刘延宁真要颗粒无收,指不定就带头闹分家了。

现在刘家看着一团和气,但是人都有私心,即便刘大爷两老真心想供孙子出息,可他大儿子没了,如今还指着其他儿子养老,也不能罔顾其他们的意愿。

完全靠刘家出力供刘延宁,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刘青正在心底琢磨的时候,屋外冷不丁响起蒋氏的大嗓门:“二丫,二丫!你个臭丫头死哪去了!”

李氏连忙起身,一面拉着刘青起来,一面扬声道:“娘,二丫在屋里,您找她有事吗?”

“不找她是在外面叫魂吗!”蒋氏扯着嗓子骂道,“二丫你个臭丫头,还不给我滚出来!”

蒋氏这大嗓门一听就是来者不善,刘青下意识吞了吞口水,她毫无应对野蛮长辈的经验,这段时间与蒋氏的交锋,被压制到根本无还手的地步,现在一听蒋氏的喊她,便不可自抑的紧张起来。

“二丫这就来了,娘您别着急。”李氏扬声替刘青应道,又推了刘青一把,低声安抚,“二丫别怕,你大哥就在前边,奶不会打你的。”

刘青点了点头,调整状态打开门出去了,心里还在想李氏软弱归软弱,心里头倒是清醒。

“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像什么话!”蒋氏瞪了刘青一眼,一扭身道,“跟我去灶房。”

刘青点头,紧紧跟在蒋氏身后,还以为被抓壮丁来了。

没成想进了灶房,蒋氏指着灶台上一碗白白嫩嫩的鸡蛋羹,没好气的道:“给我把这碗鸡蛋吃了,快一点,吃干净些!”

刘青委实震惊了,老大夫吩咐的时候,她有打量蒋氏的神色,蒋氏当时满脸的不乐意,她还以为蒋氏会把这话当耳旁风呢,没想到蒋氏居然是面恶心善的人?

不过刘青并没有看到鸡蛋就扑过去,仍站在蒋氏身后,迟疑的道:“奶,鸡蛋这般金贵,攒起来还能卖钱呢,就这么给我吃会不会太浪费了?”

“算你懂事。”蒋氏脸色缓和了些,蒸鸡蛋的时候她也是一阵心疼,想到以后日日要给这小讨债鬼煮鸡蛋,她心里就不得劲,可老头和林大夫的叮嘱,她也不能不听。

想到这里,蒋氏又瞪了刘青一眼:“吃完鸡蛋给我多长些肉出来,瘦成这样好像家里亏待了你似的,没得让你哥又放心不下,耽误他念书!”

刘青心说胖瘦又不是她能控制的,何况原主本就是被饿死的,也没冤枉他们。

不过在蒋氏跟前她可不敢顶嘴,知道蒋氏改变态度是因为刘延宁,她也就放心的端起蛋羹,两三口便吞下了。

其实这蛋羹并没有多好吃,自家养的老母鸡下的蛋,醇香是醇香,奈何蒋氏舍不得放一滴油一粒盐,以刘青的口味来说太过寡淡。

不过在这个缺衣少食的时代,也算是难得的美味了。

刘青安慰自己要求不能太多,放下碗后也不用蒋氏吩咐,自个儿把碗刷干净了。

见刘青这般自觉,蒋氏也没挑毛病,摆了摆手道:“行了,回屋去罢。”

刘青从小性子也算活泛,见着蒋氏虽仍对自己横眉瞪眼的,却知道蒋氏这会儿心情并不算差。

不然以蒋氏的性格,今儿出了血,哪里只会骂她几句?起码要上手掐几把才解气。

想到这儿,刘青迟疑的伸出手,扶住了蒋氏的手臂,在蒋氏反应过来之前,紧张又不失讨好的仰头,冲蒋氏笑道:“我……我扶奶出门。”

十多岁的小姑娘了,脸才巴掌大,瘦得没几两肉,感觉风一吹就要倒。往常蒋氏最看不惯二丫,跟她娘李氏十足的像,一副受气包模样,瞧着就晦气。

只是这会儿小丫头难得鼓起勇气,腆着笑脸亲近自己,一向无甚神采的眼睛睁得老大,里头泛着水光,显得明亮又可爱。

蒋氏瞧着这双眼睛,本想推开刘青的动作,却不知为何僵住了,由着刘青扶自己跨过了门槛,才默然的抽出手,面无表情的道:“我还没老成这样,用不着扶,你自个儿回屋去罢。”

对方这么油盐不进的样子,刘青心里也不失望。

感情都是一点点处出来的,更何况她发现蒋氏对她带着天然的偏见,更不可能因为她的一点讨好,蒋氏就放下成见接纳她。

刘青已经打定主意走持久战。这具身体到底是蒋氏的亲孙女,一点一点磨,只要蒋氏不是铁石心肠,早晚被她拿下。

只希望她的努力,能让蒋氏对李氏多一分袒护,对刘延宁再加一些信任和耐心。

刘青扬着笑脸,冲蒋氏道:“奶也回屋歇着罢,那我走了。”

蒋氏摆了摆手,转身回屋子之前,又想到什么,回身道:“等等,鸡蛋的事,除了你娘,不许告诉别人。”

刘青心里了然,面上却一派懵懂的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