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见刘青从书房里出来,坐在院中纳鞋底的李氏见了,抬头瞧了瞧天色,也放下了手中的活计,一边起身,一边笑着问刘青:“怎么不继续看书了?”

刘青抿了抿唇,闷闷不乐的道:“哥哥书房里都没什么书,全是些我看不懂的。”

李氏笑着嗔了一眼:“你哥哥要考科举,你又不用,看不懂很正常。”

“他就不看点别的书,陶冶一下情操吗?”

“明明就是你自个儿想看,别拿你哥当挡箭牌。”李氏收起针线篮子,经过刘青的时候,轻轻敲了敲她的头,笑道,“该准备午饭了,你要实在闲得慌,就过来帮忙打下手。”

刘青还真收起了心思,笑眯眯的跟着她娘进了灶房,一边问:“娘,中午炒什么菜?”

“昨儿还剩了好些菜,热一热便可以吃了,早上你金奶奶送了条鱼过来,再把鱼煮了,然后给你大哥炖个汤补补身子……”说到这里,李氏顿了顿,颇有些为难的道,“你四婶娘家带过来东西是好东西,就是不知道怎么炖好。”

“野山参可以拿来炖鸡啊,至于银耳……”刘青想也没想地回道,说到一半才意识到自己嘴太快了,忙打住了,道,“银耳先放着罢,咱们都没听说过这玩意儿,别乱炖了反而糟蹋了好东西。”

李氏点点头,有些奇怪:“你怎么知道野山参可以拿来炖鸡?”

刘青心里微微定了定神,笑道:“我猜的啊,人家都说人参鸡汤是人间美味,野山参长得像人参,名字也像,炖鸡汤准没错。”

李氏被刘青这想当然的语气逗笑了,忍不住她嗔了一眼,“还长得像人参呢,你又没见过人参。”

“我没见过但是也听过啊,都说人参长得跟萝卜根儿一样,晒干了肯定跟咱们家野山参一个样儿。”

李氏虽然很赞同她女儿的这番话,但是也觉得女孩子嘴皮子这么厉害不好,不由瞪了她一眼,“平时都叫你少凑到你叔父们他们跟前去,听了几耳朵闲话,就知道卖弄了?”

刘青立刻做低眉顺眼状:“我听娘的,从今儿起做一个笑不露齿的淑女。”

李氏却叹了口气,她知道女儿精怪,没事就喜欢往大人跟前凑,偏公公和小叔子他们都喜欢逗她,自己那个时候不好管女儿,怕公婆见了不喜,又因女儿好不容易得了公婆的喜爱,她也希望这份喜爱延长的时日能再长一些。

没成想时日长了,女儿也难免沾染了他们的脾性,女孩子家家都快没个正形了,在外人面前勉强还能装一装相,那是因为时日短,要不赶紧把她这性子掰过来,往后出了门,就不是那么好过了。

想到这里,李氏摆了摆手,道:“好在你现在跟娘住,娘从今儿起好好教教你规矩,女孩就该有女孩的样儿。”

刘青以为自己跟往常一样,认个错她娘就会作罢的,没想到她娘居然还摆起架势来了,顿时有些懵逼,她一直以来不是表现的都很好吗,怎么她娘这副表情?

李氏大概是把刘青懵逼的表情,当成是深刻反省了,顿时有些满意的点头,缓了口气,温声道:“这事也不急,咱们一步步来,先做午饭罢。”

刘青于是默不作声的跟着她娘进了灶房。

李氏从柜子里把剩菜端了出来,又有些为难的道:“如果要炖鸡汤,这鱼就用不上了,一只鸡少说也要喝三五日的汤,这鱼根本放不了这么久啊。”

刘青理解她娘的纠结,自家到了城里,根本没养鸡也没条件养鸡,还得去街上买。

因为她们是来城里给亲哥调理身体的,鸡肉虽然贵,但这钱是当花的,李氏也不会抠门。只是花肯定只会花到亲哥一个人身上,自家又不是富贵人家,不可能天天买鸡吃,自家省着点,一只鸡够亲哥吃三五日,一个月买四五只鸡,勉强还能负担得起。

鱼在他们家不用花钱,去河里捉就能捉到,在城里却也不便宜了,要是活活浪费了这条鱼,李氏心里想必也是心疼的。

刘青不由小心地给了建议:“不如过两日再炖鸡汤,今儿先弄个鱼头汤?都说吃啥补啥,哥哥读书要费脑子,喝鱼头汤应该也能补一补。”

李氏二话不说的采纳了这个建议,“听青青的,咱们过两日再给你哥炖鸡吃。”

**************************************************

刘延宁是正中午回来的,这儿虽然不用二十四小时制,但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书院放学的时间,与刘青上辈子却很像——其实刘延宁上学的时间也跟刘青上辈子差不多,六点多就要去书院读个早读,七八点回来吃个早饭,再上到中午回来。

就是不知道他们这儿有没有午休的习惯?

刘延宁刚走到院子门口,就闻到一阵香味,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

虽然当初提议叫个人来县城陪读的时候,刘延宁是反对的最激烈的,也是唯一的一个。

刘延宁当时反对,是不想给家里添麻烦,他都这么大人了,小时候来书院都能习惯,没道理现在反而习惯不了了。

再有一点,家人对他参加科举有莫名的信心,好像他参加了就一定能考个功名回来一样,他知道家人对他过于期望,也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可是他也不会狂妄到,就认定自己一定能考上功名了。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或许在他不知道的地方,还有许多比他更优秀的人。事情还没有定论,什么可能都会出现,他实在不想叫亲人为他如此兴师动众,万一这一回他没中,又叫饱含期待的亲人情何以堪?

因此理智叫他不该如此理所当然的享受亲人的付出。

只是理智归理智,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许多年求学生涯,除了逢年过节,都甚少与亲人相处,他自然也是希望母亲和妹妹能陪在自己身边的。

他始终铭记着父亲去世前说的话,他是他们家唯一的男人了,照顾母亲和妹妹是他的责任。

但是这么多年,他一直在让父亲失望,他根本没办法照拂到远在老家的母亲和妹妹。

如今他们一家三口齐聚在一起,每次从书院回家,都有母亲和妹妹欣喜的脸色,伴着袅袅炊烟,这才是他期待已久的生活。

刘青刚端了菜出来,就看到亲哥站在院门口不动,不由喊了一声:“哥,你站在外边做啥?进来吃饭啊。”

刘延宁才回过神来,收起神色,倒也不尴尬,快步走向刘青,接过她手里的菜,径直端去堂屋的饭桌上摆好。

亲哥要帮自己做事,刘青也不跟他抢,笑眯眯的跟在亲哥后面,还有些好奇的问:“哥,你刚刚站在外边愣神做什么?”

刘延宁清了清嗓子,掩饰道:“没什么。”

刘青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就越想打趣了,笑道:“哥哥难道不是看到你妹妹才呆住了的?心里肯定既震撼又骄傲罢,哥哥有这么出挑的妹妹……”

刘延宁现在才是真正的震撼了,没想到他妹妹还有这样一副面孔,刘延宁惊呆的都忘了反应,听着刘青厚颜无耻的夸自己。

刘青的话还没说完,打定主意要给女儿制定淑女培训教程的李氏,听到这话从灶房里探出个头来,难得扳了脸,沉声道:“青青,方才教你的又忘了?女孩要有女孩的样儿,你瞧瞧你这说的是什么话?”

被抓包的刘青瞬间恢复低眉顺眼的表情,看不出半点先前的狭促,乖乖的点头道:“我知道错了。”

见她这个样子,李氏也没了脾气,但还是板着脸道:“认错你认得比谁都快,就没见你认真改过。”

刘延宁一开始是震惊的,回过神来又觉得他妹妹这灵动的样子甚是可爱,瞬间变脸的技能,在他看来都活泼得不行,便有些见不得他娘这么板着脸训斥,忙帮她说话道:“娘,青青是跟我说笑呢。”

实在是刘青低眉顺眼起来的时候太过让人心疼,别说刘延宁帮她说话了,就算不帮她说话,李氏也舍不得再训斥下去,因此缓和了语气,道:“你妹妹这性子真得改了,姑娘家的,又不要她去彩衣娱亲,谁家姑娘见天儿说笑逗人开心的?再说咱们是知道她在说笑,万一家里有客人,或是门口有外人经过,叫不熟悉的外人听到这番话,还怎么看她?”

刘青这会儿已经能确定,她娘是铁了心要把她培养成古代淑女了,父母之命大于天,她没想反抗,直接就认命了,决定从现在起好好表现,争取早日解脱。

因此刘青便没吭声,低眉顺眼的站在原地。

刘延宁温声劝了她娘几句,李氏又看了刘青的表现,这才放心的回了灶房,刘延宁还跟着进去,把刘青没端完的鱼汤端了出来,路过刘青的时候,看她耸拉着脑袋十分可怜的样子,又拍了拍她的小脑袋,低声道:“这几日听话一点,等娘的气头过了,便好了。”

刘延宁平日是瞧见他娘怎么宠妹妹的,虽然她娘嘴上说他把妹妹惯得没边,其实她自个儿也不差。

再说妹妹爱说笑,证明她性子活泼可爱,爷奶都喜欢妹妹这性子呢,又不是什么多严重的事。刘延宁便觉得他娘这回也不会真舍得教训妹妹,顶多治她几日,看她真心认错了,便作罢了。

刘青听完话乖巧的点了点头,心里却在流泪,我们都被骗了啊少年!

他们的娘这回是下定决心要好好调/教她的,向来温柔的人一旦发起火来,其杀伤力简直加倍,刘青毫不怀疑她娘手上有整治她的法子。

而且,她娘瞧着对她这性子早就不满在心,在刘家的时候却一直没透露分毫,或许她的确有顾虑在身,但也足够表明她这个滴水不漏了。

总之,刘青现在是半点都不敢低估李氏了。

吃过午饭,休息了片刻,刘延宁便要准备回书院了,刘青忙叫住他:“哥,晚上你几时回来?”

刘延宁道:“约莫要到酉正罢,偶尔先生讲到兴处,也会晚半个时辰。”

刘青算了一下,忍不住咂舌:“那岂不是要到天黑才回了?三四个时辰呢,哥哥会不会饿?”

刘延宁揉了揉她的头,笑道:“自来都习惯了,怎么会饿?”

刘青又问:“那中途有休息吗?”

“有,每过一个时辰,先生会让我们歇一两刻钟。”

刘青便笑道:“那明儿我和娘做些小食,哥哥拿到书院去,饿了还能垫一垫肚子。”

刘延宁本来是想拒绝的,只是瞧见自家妹妹满含期待的小眼神,话到嘴边又滑下去了,点头笑了笑:“那就有劳青青了。”

刘青笑眯眯的点头:“哥哥放心罢,保证又香又好吃,到时候多做一点,哥哥还能给同窗们都分一点。”

兄妹俩说完话,刘延宁这才转身出了门,李氏则敲了敲刘青的头,叮嘱道:“笑得时候嘴巴别咧那么开,在自家人面前还好,女孩家在人前这么笑,像什么话?”

刘青打定主意夹起尾巴来做人,闻言立刻点头。

李氏满意了,又拍了拍她的肩,“行了,先去屋里歇半个时辰,娘到时候喊你起来刺绣。”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是想补眠的,却翻来覆去睡不着,看来是欠你们的,赶紧起来又写了一章。

不要嫌少,写完这章我已经是只废猫了

第65章

刘青睡了半个时辰,不用李氏喊,她已经形成了生物钟,自个儿便醒了。

简单梳洗了下,刘青搬着凳子来到院中,乖巧的挨着她娘坐下。

李氏并未回屋午休,刘青中午进屋的时候,也问她怎么不去,李氏回答说到了县里,除了洗衣做饭又没别的事可干,根本累不着,便没必要午休。

刘青这才想起来,以往在刘家的时候,也就农忙时节,女人们中午会歇个觉,不下地干活的时候,却是没这么好的待遇,都在趁着中午的功夫做些针线活。

“睡醒了?”李氏听见动静,仍全神贯注地做着手头的活计,头也不抬的问了一声。

刘青看着她废寝忘食的模样,不由奇怪:“娘,你过年的时候就纳了好多鞋底了,现在还在纳,咱们家用得上这么多吗?”

“咱们家是用不上,但是可以拿去街上换几个钱啊。”

刘青更好奇了:“我瞧着娘,奶,和婶子她们,甚至咱们村家家都会做这个,想必城里也这样,自家穿的鞋底自家纳,怎么还有人来街上买?”

“傻丫头。”李氏终于停了手,回头瞥了刘青一眼,摇头解释道,“这城里的人生活好,像那些做买卖的,忙都忙不过来,哪还有心神费神做这个?倒不如花钱买几双鞋底,也不费钱。”

刘青点点头,虽然没有技术含量,但纳鞋底确实是细致又麻烦的活,有些家境好的不稀罕做这个也说得过去。刘青顺势又问:“一双鞋底换几个钱?”

李氏漫不经心的道:“两三文罢。”

“才两三文?”刘青忍不住瞪大了眼睛,“娘纳一双鞋底要花大半日功夫,还没咱们家一个茶叶蛋买得多啊。”

“纳鞋底跟咱们卖茶叶蛋可不一样,就像你说得,纳鞋底又不难,人人都会,只是有些人家没功夫做罢了。可咱们家的茶叶蛋,不说镇上,整个江州城,也找不到第二家了。”

虽然能明白这个道理,但刘青还是有些回不过神来。

她娘这是忙完家务后,才会偷闲坐下来缝几针,但就算她一整天啥事不干,光缝这鞋底,顶了天也就做个两三双,这玩意儿又费神,说不定眼睛都熬坏了,勉强赚个十文钱不到。

都说世道艰辛,生活不易,刘青到现在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如果没有刘家人帮衬,李氏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别说供儿子念书,就是养活她自己都够呛。

李氏说完,许久没听见她女儿作声,不由回头看了她一眼,见到自家女儿一脸大受打击的样子,李氏倒是笑了,温声道:“现在知道赚钱不容易了罢?你那是运道好,误打误撞,想出了煮茶叶蛋的方子,如若不然,咱们家现在还要紧巴巴的过日子,为你哥哥赶考攒盘缠——你要知道,从前咱们一家人,从年头忙到年尾不停歇,你爷奶还四处抠抠索索,舍不得花钱,就这般,一年赚的钱,还比不上如今的一个月。”

听出她娘有敲打自己的意思,刘青一个劲的猛点头,当然心里头也是很赞同她娘的话,这幸好是开了挂的她来了,不然就按照刘家人那样死命刨地的攒钱,哪里有如今这么好的光景?恐怕这个年都过不好,刘大爷他们一边期待亲哥下场,一边还要为盘缠的事长吁短叹了。

见刘青听进了自己的话,李氏点了点头,心里有些满意,便拍了拍刘青的头:“行了,那都是过去了,你也别想那些,绣你的花罢。”

刘青却抿唇道:“娘也说那是过去,咱们家现在可不缺这两个钱,娘就是天天纳鞋底,把眼睛熬坏了,也不如爷他们卖几个茶叶蛋,娘又何苦这么拼,歇都不肯歇片刻?”

“你娘我是劳碌命,歇是歇不下来的。如今咱们来了县里,又不用下地不用干农活,已是享清福了,我再坐着啥事也不干,还不得闷坏?”李氏温声道,“再说了,咱们家眼下光景是好,但也不能得意忘形,谁知道这买卖能做多久?我现在闲着也是闲着,能攒一个钱是一个,就算以后你哥用不上,留给你添妆也是好的。”

刘青一脸受教的点头,心里却在想,原来她娘一直觉得这茶叶蛋的生意没保障?

那么,刘大爷他们,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担忧?

不管刘大爷他们担不担心,刘青现在想一想,她娘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他们家卖茶叶蛋,正经生意都说不上,就是每次赶集挑担去卖,相当于上辈子的摆地摊——人家摆地摊一般还有固定的摊位,每天都能出摊呢,刘家就不一样了。

这种形式,多少给人一些不安定也不靠谱的感觉。

真正要做成事业,应该要形成一定的规模才是,至少要有自己的店铺。

可是卖茶叶蛋的话,开店铺好像很没有必要的样子。

刘青皱眉,开始考虑自己要不要暂时收起混日子的心思,再给刘家想一想别的出路,最好是能够做成一定规模的家族产业,一劳永逸。

李氏见自个女儿一脸认真的样子,虽然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却也习惯了她时不时琢磨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便只是微微一笑,继续低头纳自己的鞋底了,很体贴的没有出声打扰刘青。

只是李氏没打扰刘青的思绪,却有人登门拜访,金氏领着她女儿高梅,十分自来熟的站在院外,扬声喊道:“侄媳妇,我是你婶子,刚吃完饭,带你妹子过来串门了。”

李氏忙拍了拍刘青一把,自己也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快步走向门口,一边扬声道:“婶子稍等,我过来开门。”

刘青也回过神来,没想到好主意,也没多少遗憾,她上辈子就不是天才型的人物,一路中规中矩到大,所以穿越到这个时代,也没指望自己能成为惊才绝艳的穿越女主。以她的智商,一动脑经就能想出主意来,那她才要担心了呢。

反正这也不是火烧眉毛的事,什么时候想出来都可以。

刘青心态很好,慢了她娘一步起身,等她走到门口的时候,金氏已经牵着高梅进来了。

金氏的性子,一开就是那种风风火火的,也不爱拐弯抹角,进了院子便看向刘青,噼里啪啦的道:“青青啊,上午来送鱼的时候,我看你绣花很漂亮,想必是练过的。正好你小姑也跟你婶子学过两年绣花,你们又年纪相仿,在一起绣花还可以说说话,省得她在家闷坏了,我就把你小姑给带来了。青青可别嫌你小姑嘴笨,不带她玩啊。”

刘青一眼就看到高梅挎着的针线篮子中,露出一角的绣品,就这一角她也能看出来高梅绣花还不错,至少不是初学者,金氏拉着她来,恐怕真是希望她们年纪相仿,凑在一起能多说说话。

明白这点,刘青反而想流泪,难道她长得真这么附和长辈缘吗?且不提高梅辈分上是她的姑姑,年纪还比她大两岁呢,让她带着高梅玩,金氏还真是信任她!

然而她是真没有哄女孩的经验啊。

想是这么想,刘青面上并未露出丝毫,笑眯眯的道:“金奶奶说什么话呢,我正嫌在家待得无聊,要是金奶奶和小姑没过来,我都打算去隔壁找小姑玩呢。”

“那敢情好,你们小姐妹在一起也有话说,去玩罢。”金氏说着,推了高梅一把,看样子是想让高梅同刘青打个招呼。

高梅被金氏推着往前走了一步,却仍是一声不吭。

昨天高梅在她家吃饭,大半个时辰里,刘青也没听见她说两句话,心里对这个女孩的内向程度,是有些了解的,见状便主动上前,轻轻拉了高梅的手,笑道:“小姑,过去坐罢,昨儿还剩了些猪肉丝没吃完,等下让我娘端出来,咱们一边吃,一边绣花。”

高梅本来有些瑟缩,想抽回手的,听到刘青说最后一句,动作却微微一顿,到底没抽出来,眼神闪烁了片刻,低低的嗯了一声。

刘青叹了口气,真的很不想扮演知心姐姐,面上却还是一派欢心状,牵了高梅过去坐。

金氏就是一脸的欣慰了,转头对李氏道:“我就说青青这孩子讨喜,侄媳妇你是不知道,我这个闺女啊,也不知道跟谁学的,从小就沉默,闷棍都打不出一个字来,跟我们也不太说话,同不熟悉的人,就更是个哑巴了。难得同青青一见如故,这不,两姑娘好得跟小姐妹似的。”

李氏可没瞧出高梅和自个女儿一见如故的样子,不过看金氏满脸欣慰和激动,不像作假,她心底也不好怀疑,再说人家满口子夸自己女儿,也没什么好怀疑的。

李氏含蓄而矜持的笑了笑,道:“婶子可别这么说,青青这丫头被她爷奶纵着惯着,性子都野了,要我说,梅子这样儿的姑娘才好,安静又沉稳,才是大姑娘该有的样子。”

“侄媳妇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可喜欢青青这孩子了,她要是我女儿,夜里做梦都要笑醒。”金氏摆摆手,又微微压低了声音,道,“不怕同侄媳妇说实话,我如今就想梅子能学个青青的样儿,甭管学几分,只要移了这性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李氏抿唇笑了笑,心下明了,便善解人意的道:“婶子要是不嫌弃,往后就叫梅子常来玩罢,我们初来乍到,除了婶子也不认识别人,青青平日里没个同龄的一快说话,我也怕她闷坏。”

“怎么会嫌弃,高兴还来不及呢。”金氏拍了拍李氏的手背,欣喜于李氏的体贴,心下便更亲近了几分。

“婶子也别站在门口了,进去坐会儿罢,咱们也说说话。”李氏热情的拉着金氏进院子。

院里头,刘青已经有眼色的又搬了两条椅子出来,中间摆着个小茶几,刘青端了些茶水点心摆上边。

金氏被李氏拉到刘青刚搬出来的椅子上,又端了杯热茶在手中捧着,忍不住又感叹:“瞧瞧青青这待人接物的样儿,真不知道侄媳妇是怎么教出来的。”

自个女儿被人赞不绝口,李氏心里也难免自豪,温声道:“我哪有功夫教她?这丫头鬼精灵,定是平日见了别人怎么待客的,就有样学样了。”

金氏就更感慨了,“还是侄媳妇有福气啊,我听阿远说,延宁年纪虽小,这学问可扎实了,书院的先生们都喜欢他。要不是山长十分看重延宁,想多教他几年,说不定延宁三年前就考到功名了。如今青青也才这么大,人品性情样样拿得出手,再长两年,还不知要长成什么出挑的模样儿。”

“哪里哪里……”

刘青颇有些无奈的看着她娘和金氏,从她娘开门开始,两人就开始互夸,这都有一炷香的功夫了,还有完没完了?刘青忍不住端着装猪肉丝的托盘上前,顺势打断两人你来我往的互夸,笑眯眯的道:“金奶奶,娘,猪肉丝就剩这么些了,你们再不吃,我可跟小姑一起吃完了。”

“好好好,我吃。”金氏止了话,笑眯眯的捏了根人猪肉丝放到嘴里嚼,又转头对李氏道,“你们家的人还真是心灵手巧,做的吃食都比别家好吃许多,这什么肉丝的,我见都没见过。”

李氏笑而不语,有心显摆这些吃食都是她女儿想出来的,但是又想到金氏过分配合的性子,她要是把话茬打开,今儿下午估计都没功夫再做针线,就陪着金氏在这儿互夸了。

因此李氏只能遗憾的表示放弃。

金氏又在院子里坐了会儿,看着她女儿吃完零嘴,渐渐放下了局促,偶尔还跟刘青凑到一起,低声讨论两句刺绣,这才放下心来,觉得自己做了一个很正确的决定,也就没必要继续待下去了,同李氏告了辞,金氏便走了。

高梅在刘青家待了一下午,到天色渐晚,李氏起身去准备晚饭的时候,高梅也主动起身,表示要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