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家现在也确实和方秀才家结了亲,可方秀才她娘看重的是青青呐,结了亲也是不情不愿的。偏偏他们老刘家理亏,明明延宁也是秀才,他们在方秀才家却少不得小心捧着。

蒋氏那个气啊,也不知道最看重的孙女错过这场婚事,以后还能不能找到更好,心里也着急。却没有想到青青这丫头争气,没能和方秀才结亲,却被江先生看中收为徒弟。

江先生可是贵人啊,连张家大爷这样的人物,跟他们说起江先生都是仰慕又尊敬的样子——张家大爷还比江先生年长!可见江先生的身份,要比张家大爷还贵重些。

青青现在认了江先生做师傅,虽说不能学她哥一样考状元当大官,但要说门比方秀才更好的亲事,却是不在话下。

指不定她孙女还能当个现成的官太太呢!

蒋氏美滋滋的回了灶房。正蹲在灶门前洗菜的王氏,伸长脖子往后瞅了瞅,没瞧见刘青跟着蒋氏,本来就不太高兴,这回便忍不住问道:“娘,青青不是和你一块进去的吗?”

“是啊。”蒋氏心情好,和颜悦色的解释道,“青青如今跟着江先生那样的人物学知识,把她拘在灶房里是委屈了,老头子留她在前面招待客人。”

蒋氏说完,瞧见几个儿媳们脸色有异,也收起了笑容,“怎么,你们不乐意?”

“没有。”王氏还属于留校察看期间,心里再不乐意,也不敢让婆婆看出来,关键是婆婆现在满心满眼都偏到大房了,万一叫刘青那丫头知道自己对她有意见,和李氏一般弄,等于被她们抓住了把柄。

王氏想到李氏手里握着她的休书,心里就一阵恐慌,赶紧向蒋氏解释道:“娘,我就是不知道青青走哪儿去了,有点担心而已。在爹他们那儿就好了。”

“青青又没出门,能走到哪里去。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蒋氏瞪了王氏一眼。

王氏赶紧把头垂下去,不敢辩解。

蒋氏哼了一声,便转头看向安氏,家里就这两个儿媳妇心眼多,王氏前阵子犯了大错,被捏着把柄,不能不老实。所以其他儿媳妇,她可要盯紧了,有一点点念头都得打下去,家里不能再出一个祸害。

正低头切菜的安氏感受到婆婆怀疑的视线,心里一跳,也笑容满面的开口:“说起来,咱们青青可真有出息,连江先生这样的贵人都喜欢她,亲自教导她。要我说啊,爹娘也舍不得青青,索性再留她两年,等延宁考上举人,再有江先生的面子,当个官家太太也使得的。”

“说什么呢,如今有点样子就飘起来了!”蒋氏瞥了安氏一眼,心里却觉得安氏这话说到她心坎上了,脸上的笑容也绷不住,端起刚出锅的两道菜就要出去,“你们干活麻利些,别叫前边的客人吃完没菜吃了。”

目送着蒋氏出门,王氏才冷哼了一声,“这对兄妹越来越出息,老人也偏心的没边了,我看再这么下去,以后咱们三房连站脚的地儿都没有了。”

王氏的话刚落音,埋头炒菜的林氏也忍不住手上一顿,不过她自来跟大房不错,受他们照顾,也不好在背地里编排这双侄子侄女,只能抿着唇继续炒菜。

安氏却忍不住瞥了王氏一眼,缓缓开口道:“瞧二嫂说的,延宁和青青出息,爹娘偏疼他们些也应该。不过大林也快要成亲,为咱们老刘家开枝散叶,二嫂担心也正常。”

王氏想到长子要成亲,脸色就忍不住一变,大侄子有出息考功名,可要不是老人偏心,全家人只供大侄子上学,她儿子也不至于只能种地干活。

想想这么多年,他们全家省吃俭用供大侄子,她儿子从小下地干活,守在公婆跟前尽孝,他们心心念念的却还是什么都没做的大侄子。

如今儿子也到了说亲的年龄,往后她还有孙子孙女,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大房把所有便宜都占去。

王氏咬咬牙,心里有了决定,一直在林氏旁边打下手,好像对她们的话都不感兴趣的刘雅琴,却默默垂头,遮住了眼底的黯色。

堂屋已经酒过三巡,蒋氏也回到灶房,叫儿媳妇和孙女们自己收拾收拾灶房,就在里面用饭。几个小孙子刚刚下学堂回来,已经被刘大爷叫到前面吃饭去了。他们年纪虽小,却都是读书人了,也不怕在贵客面前失礼。

蒋氏也在前边吃饭,吩咐了几句又回座位了。

刘雅琴匆匆吃过饭,帮着收拾了灶房,前面的酒席还没这么快结束,她赶紧拉了她娘回房,低声提醒道:“娘,你可别听四婶说的,爷奶虽然偏心,可咱们家日子越过越好,如今每日都能吃到肉,还不是青青的能耐?再说我大字不识几个,能和方秀才结亲,也是因为大哥出了力,咱们可不能忘恩负义……”

“死丫头,怎么说话的?”刘雅琴的话还没说完,王氏不忿的揪着她耳朵骂,“要不是你娘我聪明,拼着名声不要帮你促成这么亲事,你以为秀才娘子轮得到你来做?我跟你说,大房那两个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好处他们自己拿着,哪里会想到咱们!”

刘雅琴心里一阵苦笑,没想到她娘到这个时候还不悔悟,但还是捂着耳朵继续道:“方秀才家本来就瞧不上我,这次是伯母他们不计较,还帮着咱们遮掩,要是换成别人,只怕直接把事情闹大了,我都名声坏了,也别去想什么秀才娘子了。”

王氏收回了手,面上还是一片凶狠:“你这是怪我了?”

“娘一心为我考虑,甚至不惜惹怒爷奶,我怎么会怪你?”刘雅琴低声解释道,“我很感谢娘的付出,可大哥和青青对咱们的好,我们也不能完全抹杀。”

“你以为他们是真为你好?刘青那小丫头眼高于顶,根本瞧不上方秀才,这才便宜了咱们。”王氏冷哼道,“再说他们能不帮着遮掩吗?刘青还没嫁人,延宁也没说亲,不把这事压下去,他们也别想说好人家。”

“娘。”刘雅琴对她娘的冥顽不化彻底无奈了,想了想,只能换了个方式,“不管娘如何不喜欢大哥他们,有些事您可别再做了,你想想这么多年,您除了针对大伯母和青青,还得到了什么?”

王氏这才一愣,开始反思起来。

这么些年,她一直孜孜不倦的和大房作对,可现在李氏带着儿女去城里享福了,以前他们供延宁一个,现在他们要供大房一家三口。而她自己是半分也没得到,甚至差点被休弃。

刘雅琴见她娘总算听进去了些,心里松口气,继续委婉的提醒:“往后……你就看看四婶怎么做吧,可别自个儿出头。”

“安氏?”王氏拧眉想了想,随后一阵冷笑,“她虽然是最晚进门的,却最会讨你爷奶的欢心,如今已经成了你奶最看重的儿媳妇,有时候你奶不在家,甚至越过了我这个二儿媳,把家交给安氏在管!”

王氏终于明白过来,现在和她有利益冲突的是安氏了,李氏虽然是她的眼中钉,可架不住人家有一双好儿女,李氏变成了秀才他娘,以后还可能成举人的娘,而她却连管家权都没捞到,岂不是要在李氏面前矮一辈子了?

那可不行!她以前跟李氏过不去,也不过是为了管家这些,现在长子媳妇不管,怎么也不能落到老四家的手里去!

王氏找到真正的目标,脸色都变得斗志昂扬了。

刘雅琴见状,既松了口气,又觉得对不住她四婶,虽然她四婶刚才那番话,未尝没有挑拨她娘的嫌疑,可她娘要是大伯母和三婶那样的性子,四婶怎么挑拨也没用了。

然而她娘就是这样不消停的性子,她要是再和大伯母过不去,指不定哪天就……真的回娘家。

他们做儿女的,难免多替母亲考虑一些,她娘和四婶争锋相对,以四婶的本事,吃亏的不一定谁,可娘要是还咬着大伯母和青青不放,无疑就是以卵击石,大伯母手里那封休书可不是摆设的。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刘青陪着刘家人应酬完,送走村长和族老,天也已经完全黑了,刘二叔兄弟几个把微醉的张家大爷扶进了刘延宁的屋子。

可以说整个刘家,连刘大爷他们的主屋,都没有刘延宁的屋子好,而且有蒋氏盯着,家里的孩子们都不能随意进出刘延宁的屋子,张家大爷能以客人的身份在刘延宁房间里睡一晚,绝对是刘家最高规格的接待了。

不过,张家大爷能睡刘延宁的屋子,跟着他一起来的家丁们却没有这殊荣,别说张家大爷乐意不乐意和下人同住一屋,就是刘大爷也不答应,他宝贝大孙子的屋子,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

由于张家的下人还要照顾张家大爷,不好离太远,蒋氏便叫隔壁屋子的刘延林和刘延根把屋子让出来,他们兄弟俩暂时去村子里借住一晚。

按理来说,刘家的院子不算差,在整个刘家村都算是体面的,一家子十几个口人也住得下。只是现在孙辈们也大了,刘延林和刘延根都是十四五岁的小伙子,到了说亲的年纪,他们兄弟俩现在可以挤一处,等成了亲却不能没有自己的屋子。

然而刘家的屋子,能住的不能住的,都已经住满了。事实上,刘延林兄弟俩的屋子,就是以前当杂物房,后面收拾出来给他们住的,毕竟半大的小伙子,血气方刚的,再和他们父母睡一屋也不合适。

如今要给孙子们折腾新房,除了扩建,挤是挤不出来了。

因此,刘青洗漱完准备回屋,就看到送孙子去堂叔家安顿回来的蒋氏,一边走一边叹气,刘青便忍不住问了一嘴:“奶,堂叔家有什么事吗?”

“没事,你堂叔一家好着呢。”蒋氏摇头,看着自己越来越懂事的孙女,没忍住便透了出来,“我是着急啊,你大林哥都这岁数了,等忙完这阵,少不得帮他相看姑娘,后边大根儿也等着,可家里现在落脚的屋子也没有,好一些的人家,哪里舍得叫闺女嫁过来吃苦?”

刘青现在倒没关注这些琐事,处了这么久,二堂哥和三堂哥对她都不错,她也不是没有感情,不过她亲哥身上已经有功名了,在这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年代,她这些堂兄弟的婚事,是完全不用愁的,只要刘家人不贪心,家底殷实的农家姑娘任他们相看了。

当然刘青也没直接透出这个意思来,她只是笑着安慰道:“现在要是没合适的,索性再等上一年半载,哥哥明年就考举人了呢。”

“大根儿等一等倒无妨,大林可等不及了,雅琴出嫁之前,他当哥哥的最起码得把亲事定下来。”蒋氏以前在刘青面前提到刘雅琴的婚事,多少有些忐忑,现在倒没事了,说起来也坦坦荡荡的。

“奶说得也是。”刘青顺着蒋氏的话点头,又笑道,“不过奶也不必担心,说不准生意做得好,咱们过年就直接盖大房子呢!到时候别说大林哥他们的新房了,就是小五小六,也一人住一间,再不必操心他们以后娶媳妇没地方住。”

说到生意,蒋氏脸上的愁容,换成了期待,她虽没有刘青这么乐观,心情却也好了许多,便露了些笑意:“你这张嘴可真能说,盖房子这么容易,别说小五小六,奶给你也留一间大屋子!”

刘青闻言,立刻顺杆子往上爬道:“这可是奶说的啊,我不用大屋子,只要给我留一间自己住就好了。”上辈子习惯了一个人一间卧室,现在天天和她娘挤一个房间一张床,刘青心里还是有点别扭的。

“留,肯定给你留。”蒋氏只当刘青在给自己凑趣,笑眯眯的点头。

这时刘大爷刚好从主屋出来,瞅了她们一眼:“祖孙俩再说什么呢,这么热闹?”

蒋氏笑道:“青青说咱们家过年盖大房子,给她单独留个屋子。”

“家里要是盖大房子,肯定有青青的屋子。”刘大爷也笑呵呵的点头,完了才对刘青道,“你也早点回屋休息去,明儿带张家大爷上山瞧瞧,你可别起不来。”

刘青没想到明天还有她的事,愣了一下,倒也没拒绝,忙点头应道:“爷尽管放心,我明儿铁定您一叫就起来。”

这时节,天气很不错,还没到刘青赖床的时候,因此第二日早上,刘青便起了个大早,张家大爷还没起来,她已经洗漱完,帮着蒋氏她们准备早饭招待客人了。

用过早饭,一行人才跟着上山,除了刘家人,村长也跟着过来了,包山的事他到底要更清楚些。

张家大爷这回非常爽快,在山上花了一个多时辰,下山回到刘家,张家大爷便叫刘家人准备签契约文书了。

刘家人这才意识到,张家是带着十二分诚意来的,连文书都准备好了,列的条件也很清楚,刘青帮着把文书念完,也不得不承认张家确实用心了。

刘大爷也没有意见,当下便按了手印,张家大爷这时又道:“铺子暂时就在县里,如此咱们两家也便利。我们在县里正好一间铺面,刚空出来还没开张,如若大叔家没问题,我便叫人将铺面修整一番,约莫这两个月便能开张了。”

“没问题,没问题!”刘大爷虽然也意外张家这么速度,不过孙子也分析过了,年前开张才好赚钱。算下来也快入秋了,张家虽然有些过**速,却也能接受。

索性他们近来做的胰子够多,下月便是山茶籽成熟的时候,供应还是尽够的。

刘大爷把这些细细和张家大爷说了,张家大爷也不怀疑,他昨儿一来就去刘家放胰子的屋子瞧过了,虽说还未完全成型,但是少说也有几百块胰子,支撑一段时日并无问题。

不然他也不会这么快就要开张。

事情谈妥了,张家大爷便在刘家人的热情挽留下,用过了午饭才匆匆上路。张家大爷一走,刘大爷就带着几个儿子去村长家了,包山的事想来也敲定了,刘大爷回家后便宣布了接下来的事。

“日子有些赶,地里的活就先停了,村长说了,等大家伙忙完自家的活,就来帮咱们的忙,咱们稍微出几个板子。如今正是要花钱的时候,茶叶蛋这进项千万不能断,大林和大根和你们的娘去镇上卖茶叶蛋,老四和老四家的去亲家走一趟,借钱倒是其次,亲家是隔壁镇的里正,认识的人又多,他要是肯出面,咱们买山茶籽就便利不少了。至于其他人,这几日村长会请衙门的人来,划地这些也很琐碎,咱们家手头的银子也差了些,还得凑一凑……”

凑钱是大事,各房多少攒了些私房钱,这时大抵都供出来了,刘延宁以前抄书攒了些银子,这回全给了刘青以备不时之需,加上其他三房的一起,也凑十来两银子,安氏还回娘家借了数十两银子,刘家嫁出去的两个女儿,日子过得还算宽裕,便也一起凑了近十两托人捎回娘家。

再加上蒋氏娘家,村里的族叔堂叔们,这家一两,那家三两,也算是积少成多吧。

刘青这些日子也没闲着,她就负责把这些零散的账全都登记起来,方便以后还钱。

一家人忙碌了七八日,钱终于凑齐了,包山的文书也下来了。

说是包山,其实就是买地,只是荒山和好的田地不一样,价格虽然不贵,可地主瞧不上荒山,庄稼人也买不起,衙门便换了种形式,如果买山地,可以永久买,也可以买二十年五十年,产权时限不同,价格自然也就不等。

其实也就相当于租赁了,以后觉得不错,再加钱把永久产权买下来也可行。

刘大爷这回还算是咬牙,一下子买了五十年的。

虽然是荒地,可刘家一下买了几十上百亩,在村子里绝对是个大新闻了,文书办下来的时候,村民们便上刘家热闹了一回,这个笑呵呵的说自家村里出了财主,那个打趣说现在是地主,再过两年延宁当上大官,他们就是官家人了。

村民也就是凑个热闹,或许也会有些羡慕,毕竟大家都是同村同族,根子和出身都一样,结果人家日子越过越红火,难免叫人不羡慕。

不过村民的情绪,还远远不到眼红嫉妒的地步,在他们看来,刘家的改变,都是有了出息的子孙,他们自家要是能供出个秀才老爷来,日子也能这么红火。

可惜他们子孙不肖,只有种地的命,但是族里出了个争气的,他们也跟着脸上有光。

文书下来,后山这片地已经是刘家的了,村长又组织村里的劳动力帮忙开山垦地,虽然不是无偿劳动,大家也算是出了力的。

开荒有人帮忙,刘家男人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收山茶籽上面,女人们也忙,要煮茶叶蛋卖,又要忙着做手工皂,一时间,本来是农闲时分,整个村子却忙得热火朝天。

刘大爷把事分摊下去,就套了车亲自送刘青回城了,一来刘大爷不想耽搁太久刘青的功课,她现在跟着江先生学习,多少人都求不到的机会,就是姑娘家不用当大官了,也不能浪费了大好机会。

再来,刘大爷也跟刘青说了,事情办下来,要给大孙子知会一声,免得他惦记,最好还要亲自去向江先生道谢,刘大爷虽然没念过书,却也通人情世故,张大善人可是省府的首富,这样的大人物却对他们一再礼待,多半是看在江先生的面子上。

刘大爷便觉得他亲自去道谢才更有诚意。

第一百二十章

刘青天没亮跟着刘大爷起来赶路,板车上除了他们祖孙俩,就是蒋氏准备的一些吃食和手工皂,大约二三十斤的样子,不算负重,牛走的也轻松,晃悠悠的就进了城。

李氏正坐在院子里做针线活。隔壁金氏的儿子自从落榜后,金氏便忙着张罗女儿高梅的亲事,来刘青他们家院子串门的次数便直线下降,高梅作为待字闺中的大姑娘,也不好再往邻居家跑了。

因此,这几日刘青不在家,李氏都是一个人锁紧院门,除非外面有熟人的声音,等闲是不给开门的。

李氏埋头缝衣裳,时不时又抬头往院门口瞧一眼,显得有点心不在焉,昨儿收到家里带来的口信,说是今日一早,公爹会亲自送青青进城。

瞧着这日头,应该差不多快到了罢?

女儿跟着她爷爷回家住了数十日,虽然是有正事要做,可女儿和她哥哥不一样。青青从生下来就没离开过她身边,这些年延宁在外求学,只她们母女俩相依为命,李氏已经习惯了女儿的陪伴,如今一连数日,女儿都不在她身边,李氏这些天都过得很不习惯。

心里正思忖着,李氏听到院外传来熟悉的声音,她忙放下手中活计,匆匆走到门口,握着门闩往外瞧:“青青,是你们回来了吗?”

刘青正从板车上准备下来,听到她娘的声音也扯着嗓子回应:“是我,娘,我和爷回来了,你开下门!”

李氏这才脸上一喜,忙拉开门闩推开大门,帮着刘青一起把板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

几人忙完歇下来,李氏又把院子的门闩上,才转过头问刘大爷:“爹,家里现在可还忙得过来?要不要我带青青回家帮衬一阵?”

刘大爷正捧着瓷碗喝水,闻言呵呵笑道:“索性也就忙过这一头,过一阵就好了,你们便安心罢,再忙也不会让延宁耽搁学业的。”

“不过。”刘大爷说着,话锋一转,问李氏,“延宁这会儿还在书院?”

“是呢,再过半个时辰,延宁差不多要下学回来用饭了。”李氏抬头瞧了瞧天色,才道。

“嗯。”刘大爷喝掉了碗中的水,把瓷碗放桌上,慢慢道,“我这趟进城,除了送青青回来,还想亲自去向江先生道个谢,也不知道什么时辰方便。”

江先生在这件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李氏自然也想得到,公爹亲自去道谢,总比让两个孩子记下江先生这份恩情要好,虽然江先生是看在延宁的份上,才帮他们一帮,却是一大家子受益。

公爹出面再适合不过了。

李氏对此深表赞同,问道:“爹今儿便要回家吗?”

刘大爷点头:“家里一摊子事,这会儿可走不开。”

“等延宁回来再商量罢,今儿时辰也赶,实在不行,也只能饭后过去了。”刘延宁午饭后是有午休时间的,不过他拜了师傅后,午休的福利便取消了,这儿的科举比刘青经历过的高考要残酷多了,刘延宁身为乡试的准考生,如今的每分每秒都要利用起来,中午不到半个时辰的休息,也要去他师傅那里开个小灶。

很快,刘延宁下学回家了,一家人直接上了桌,刘延宁一边吃饭,一边细细问和张家合作的事,以及家里之后的动向。

为了防止孙子担心,这几日只要有人进城,刘大爷都会托人给带个口信过来,不过只言片语,到底比不上刘大爷口述详细经过。

听到刘大爷说山也买下来了,这些日子村里人在帮着他们开荒,刘延宁这才放心下来,点头道:“做完这些,以后就省了许多事,爷奶只管在家盯着做胰子了。”

“可不是。”刘大爷也很高兴,“咱们也就咬牙扛过这一阵,日子还是有盼头的。”

说到张家,话题再一次落到江先生身上,刘延宁倒无所谓,甭管人情记在谁头上,师傅帮忙总归是因为他,而他也早已下决心,日后定好好孝敬师傅,因此他爷这趟登门道谢,可去也可不去,师傅也不是计较这些的人。

只是就这么回绝了爷爷,难免叫老人家心里不安,刘延宁思忖片刻,便点头道:“正巧孙儿还有些疑问要请教师傅,饭后爷随我一道过去罢。”

说着,刘延宁又看了刘青一眼,笑道:“青青离开数日,师傅也念着,待会儿也去向师傅问个安。”

刘延宁的时间有限,几人便也没耽搁,吃过饭,就匆匆去书院了。

江先生的小院一如既往的清幽,祖孙三人进了院子,正瞧见在院中对弈的叔侄俩,相似的眉眼,俊逸如风的气质,在静谧的午后,勾勒出画卷般的美好。

江景行轻轻落下一子,才起身对刘延宁一行人笑道:“早知道青青今儿回来,你还以为今日会迟些到呢。”

刘延宁也冲江景行点头笑了笑,才向他师傅打招呼:“师傅,徒儿陪爷爷过来向您道谢。”

“举手之劳,不必客气。”江远辰抬手,示意几人也坐。

刘青拘在落水村十多天,虽然忙忙碌碌,一眨眼时间就过去了,但是这么久没见到男神,乍一见还是很开心的。

只是大男神和刘大爷看样子有正事要说,刘青不好凑上去,便忍不住多看了江景行两眼。哪知道就这两眼也被当事人抓了个正着。

江景行察觉到小姑娘直勾勾的眼神,心里好气又好笑,对这个滑不溜秋的小丫头,他也是费了心的,送吃的送用的送玩的,家中姐妹都没叫他这般上心过。

结果小丫头回老家玩了几天,再见到他好像他是西洋画似的,大眼睛里满是新奇。

真是喂不熟!

江景行简直没脾气,把桌子上的点心往刘青手边推了推,“这几日在老家玩得开心罢?”

主人都示意自己吃东西了,刘青也没多想,塞了一嘴糕点,一边摇头表示:“没有玩,我回去是有正事的!”

说着,刘青又瞅了江景行几眼,心里奇怪他那位行形影不离的好基友哪里去了。

这个眼神江景行也瞧出来了,他笑道:“声扬家中有事,大约要离开数月。”

刘青点头,有心想探探他们到底什么来头,远在京城却根基强大,连省府的首富都这么讨好着他们。

不过刘青一看到江景行那双温润的眸子,念头就打消了,别看人家笑的无害,其实精明着呢,连她亲哥都没探出来的消息,她这半桶水就不要去人家面前乱晃了。

想到刘延宁,刘青眼神又闪了闪,其实,她现在也不确定她哥是不是真的不清楚,总感觉他对张家人的反应一点都不惊讶,好像胸有成竹的样子。

如果她哥清楚却不说,那就代表不能说了。

那她还是继续不知道好了。

刘青的欲言又止被江景行看在眼里,他也没说什么,继续把桌子上几盘点心都拨到刘青跟前,然后刘延宁和他师傅说完话一转头,就看到好友专注的看着他妹妹在吃东西,脸上还露出了可疑(?)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