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不知道是不是恋人之间的心灵感应, 刘青在内心吐槽江景行多天不知音讯, 第二天她屋里就迎来了一位新的客人, 七姑娘。

七姑娘是和江曼桢一块来的。

前两天刘青被四姑娘讽刺了一通,她虽然没把对方的话放在心上, 但刘青也没有热脸贴冷屁股的习惯,尤其是在她猜测四姑娘的行动, 可能是受二太太暗示的前提下, 人家给了她一巴掌,她再笑盈盈的凑上去,那就太卑微了。

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刘青做不到这样低声下气,人要脸树要皮, 对方摆明了不待见她,刘青肯定不会再装作没事人一样同她来往。鉴于侯府的姑娘们都住在一块, 平日里都是一起活动,刘青也只能拒绝她们所有人的邀约。

除了四姑娘,侯府其他的女孩们对刘青都还不错, 刘青拒绝了几次邀请后,她们也没生气,大家都是明白人,刘姑娘针对的又不是她们,她们也就依然把刘青当客人招待,小姐妹凑在一块,吃到好吃的点心, 得了好看的首饰,都会叫人给刘青送一份。

刘青也不扭捏,每次她们送东西过来她就大大方方的收下,同时也送上回礼,都是她和木棉木槿一块做的荷包珠花之类的,不值什么钱,一来二去,关系倒也没生疏。

只是侯府的姑娘们热情归热情,主动来老夫人院子看望刘青的,除了江曼桢以外,七姑娘还是第一个,这让刘青有些意外。

刘青还记得小伙伴一早就科普过,七姑娘也是二房庶出,虽然不比四姑娘那么受二太太喜欢,但七姑娘还有个同母的弟弟,光是这一点就强过四姑娘许多了。

侯府这些未出阁的姑娘们,庶出的很多,像七姑娘这样庶出却有亲兄弟撑腰的却寥寥无几,毕竟侯府的男丁有些少,嫡出的就更少,庶子也金贵。按理说,七姑娘应该要比四姑娘更有骄傲的底气,但是刘青接触下来,却发现对方是个颇为低调、在姐妹中也沉默寡言的软妹子。

先前有来往的时候,刘青同七姑娘的关系也不算多亲密,连四姑娘跟她说的话都比七姑娘多,对方这么个性子,现在居然会主动来找她玩,这才叫刘青吃惊。

很快她就知道七姑娘的来意了。

七姑娘排行在江曼桢后边,也就是说她比江曼桢还小一些,看着就是个腼腆羞涩的小姑娘。

据说七姑娘是在半道上“碰巧”看到江曼桢过来找她,她正好也无事可做,就主动提议跟江曼桢一起来了。不过“主动提议同行”的七姑娘坐在刘青面前,却是局促不安的很,连刘青主动热情的招呼都化解不了对方的“紧张”,场面一度有些沉默。

因为七姑娘在这儿,刘青和江曼桢也没有说太多话,请她们吃了点心喝了茶,略微坐了会儿,江曼桢便主动提出告辞,刘青要起身送她们出去,七姑娘也跟着动了,递上一只荷包,脸红的表示:“谢刘姐姐款待。”

刘青愣了一下,才接过荷包,笑着道:“七姑娘太客气了,我都还没准备回礼,你稍等……”

“刘姐姐不嫌弃就行了。”不等刘青说完,小姑娘低着声匆忙道,“既然没准备,刘姐姐也不用麻烦了,什么时候还礼都行。”

说完,七姑娘就转身要出门,看样子好像生怕刘青扯着她立刻就要还礼似的。

刘青轻轻捏了捏手中的荷包,发现里面有异样的触感,这才意识到什么,忙把荷包收进掌心,面上笑盈盈的送她们出去。

回到屋里,刘青支开了木棉木槿,四下无人的时候,她才打开荷包,里面果然装着一封折好的信,信封上没有写明收信人,但是刘青把信抽出来,一看那熟悉的字迹,心里便一片了然。

江景行终于知道给她写信了。

刘青咬牙切齿的摊开信,她倒要看看他有什么理由解释他的“失踪”。

当然了,恋爱中的少女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更何况刘青一向好哄,读完江景行这封长信,刘青就已经决定原谅他了。其实算算时间,他们也就半个月没通信,跟以前在江州的通信频率差不多。

江景行也是没办法,他一个翩翩少年郎,就算是府里的主子,也不能随便就来后院逛,更何况他亲娘摆明了不满意她,肯定少不了暗中观察,江景行要是还无所顾忌,在二太太眼里儿子都是没错,都是她这个“小狐狸精”勾的。

刘青脑补了一下,二太太用她那张高贵的、好似超脱尘世之外的脸,嘴里骂着“小狐狸精”之类的词,还是挺出戏的——主要是江景行同二太太有几分相似,刘青总不能瞎脑补自己的男朋友骂她的画面。

不过二太太就算没有在私底下骂她小狐狸精,心里头应该是有敌意的,看江景行宁愿拐着弯找七姑娘给她送信,都不找四姑娘,她就知道了。

按理说四姑娘在二太太跟前长大,江景行和她的关系,怎么也要比七姑娘更好才对,江景行每天都要去给二太太请安,想来也更容易碰上四姑娘。四姑娘性格是不太好相处,但是绝对不蠢,江景行是她的嫡兄,讨好江景行和讨好二太太同样重要,后者可以决定她在侯府的生活质量,但是等她嫁了人,后半生如果婆家靠不住,就只能靠娘家的父兄撑腰了。因此,江景行要是找四姑娘帮忙,对方想来也会不打一丝折扣的把事情办好。

江景行非要舍近求远,多半是怕消息泄露,四姑娘常在二太太跟前,关系亲密,难免漏出一点半点的痕迹。江景行这么防着二太太,可见他现在拿他亲娘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想想都觉得他们的前路坎坷。

刘青看完信感叹了一下,又马上铺了纸回信,七姑娘都暗示的那么明显了,回信还找她当信鸽,刘青也就不客气了,她这一次准备和江景行聊一聊他们家复杂的家庭关系。

其实刘青早在进京那会儿,就有这个想法了,进京之前,她还不知道江家的具体背景,只当自己找了个条件很不错的金龟婿,来了京城才知道,这金龟婿还是豪门级别,不,可以说是顶级豪门了。然后刘青猛然发现,完了,她连灰姑娘都比不上了。至少灰姑娘出身贵族,上辈子那些出了名的“平民王妃”,其实也都不贫民,至少是贵族阶层,只有她,除了她哥是支潜力股,他们一家都草根得不能再草根了。

江宁侯府,百年世家,皇亲国戚,乍然站在这样的门第之前,饶是刘青也难免生出些望而却步的心情,所以在发现二太太对她微妙的抵触时,刘青一点都不意外,反而是老夫人她们突如其来的热情和关照,让她有些不解,没有凭空而来的善意,老夫人对她满意,肯定是因为她有一定的用处。

至于什么用处,刘青暂时还想不出来,老夫人总不会是因为不喜欢二太太,所以媳妇反对的她都要支持这样可笑的理由。

这些大人物们究竟有什么心思和打算,刘青还没有理清,紧接着又发现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侯府的男主子们妻妾成群,包括她以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男神师傅都有姨娘,还生了两个庶子!

没有什么比号称“怀念爱妻,无心续弦”的师傅,竟然也有姨娘和庶子这样的事更具有冲击力的了,刘青刚知道的时候简直三观炸裂,她还趁四下无人的时候,试探过江曼桢对此事的态度,小伙伴居然颇为感动,觉得她爹不续弦都是为了她们母女,刘青还隐隐听出了小伙伴因为父亲只有姨娘伺候而感到委屈的意思。

刘青的三观又碎了一地。

这些天,刘青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二太太的抵触是她有点想打退堂鼓的导火线,真正的根源还在这方面,她可接受不了爱人有三妻四妾,还要跟别的女人生孩子。

刘青也承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她的要求是有点过分了。

她之前不是这样的,就像跟孙三少议亲的那阵子,刘青就想得很开,她反正要嫁人,嫁给长得顺眼的高富帅也不错,那时候她对未来丈夫的要求就这两点,条件不错,能保证她下半辈子衣食无忧,对方再长得顺眼就更好了。

所以刘青打算只谈婚姻不讲感情,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至于通房姨娘的问题,这属于时代特色,连公主的男人都免不了有通房丫鬟这类女人,还真不是刘青说不能接受就会没有的。

上辈子有句话说得好,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刘青是没有办法让自己成为这个时代的“贤妻良母”,主动为丈夫广纳美妾之类的,但她至少要学会无视。只是把情况放到江景行身上,刘青只是想想那种画面都觉得没办法接受,更何况无视。

因为喜欢一个人就会有占有欲,恨不得他的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连他跟其他女人打情骂俏你都受不了,又拿什么去容忍这世界上还有不止一个女人,能够像你一样名正言顺的拥有他?

尽管这在所有人看来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可能连她哥都不能理解她,刘青也不想勉强自己妥协,因为她打从心里抗拒,即便忍得了一时,也忍不了一世,情绪到达临界点就会爆发,她不知道自己失去理智的时候会做什么,至少逃不开和江景行互相伤害,渐行渐远,从爱侣变成怨侣的结局。

如果是这样,刘青觉得还不如现在就分开,嫁一个她能忍受和她人分享的丈夫,也许心里会有遗憾或者失落,但至少不会感到痛苦煎熬,毕竟对她来说,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想是这么想,刘青心里还是希望江景行能够接受她的观念,男人在恋爱中的承诺固然不可全信,但是刘青想想,假如这个人现在愿意为了她摒弃世俗观念,她也愿意勇敢一次。

就当豪赌吧,赌赢了,下半辈子幸福美满,赌输了也无妨,若他是那样出尔反尔之人,她的感情也跟着灭了,可好歹还是“豪门少妇”,下半辈子照样衣食无忧,不亏不亏。

刘青就凭着一时豪气,洋洋洒洒写完了这封长信,一时还没送出去,七姑娘那样的性子,也不能频繁往她这里跑,总要再隔个三五天才合适。刘青也不是不能主动去找她,但是七姑娘虽然沉默寡言,却不是脱群的人,大部分时间都跟姐妹们一块呆着,或是看看书绣绣花,人一多难免就容易起哄,这可是她和江景行“私相授受”的证据,这封信万一被别人发现就不好了。

同理,经由丫鬟的手把东西送过去也不行,一定要亲手交接。

刘青就只能耐心的等七姑娘再次登门造访了。

不过还没等到翘首以盼的客人上门,刘青意外的迎接了她哥进屋。

这里是侯府后院,江景行都不好随意进出,刘延宁就更需要注意了,不过这儿还有晨昏定省的规矩,只是因为她们住老夫人的院子,老夫人喜静,子孙给她请安都是隔几日一次,刘延宁才不好天天过来给李氏请安——其实他要是隔两天来一趟,也没人会说什么。

刘延宁来老夫人的院子,已经比其他人频繁一些了,只是不能跟他们在江州时比,刘青每天“上下学”都是跟她哥一起的,现在隔几天才能见一次,他们兄妹确实好久都没有“团聚”了。

一坐下,刘青就问他:“娘还在老夫人那儿,要不要叫木棉去请她回来?”

“不用了,我今天没事,就在这儿等娘回来吧,先不打扰她和老夫人说正事了。”

刘青看他一本正紧的模样,心里忍不住想,她娘和老夫人每天能谈什么,还不是例行公事般的烧香拜佛么?而且他又不是第一天知道他们娘多了礼佛的爱好,平时这个时间都在小佛堂待着。

恐怕她哥是故意挑了这么个时间,有什么话要单独对她说呢。刘青心里门清。

刘延宁却不紧不慢,先聊了一通有的没的,问了刘青平日的饮食作息,交友情况,连她和侯府某个姑娘疑似发生口角都问到了,刘延宁的态度和刘青一样,玩不来就不玩了,反正他们只是暂住。

刘青乖巧坐姿,有问有答,心里想的却是江景行绕过四姑娘,让七姑娘送信,应该也是有这个原因在内?

在刘青眼里,她哥扯了这么一通有的没的,说明他今天确实很闲了。同样的场景在一旁的木棉木槿眼里,就是兄友妹恭,天伦之乐了,大少爷让她们去老夫人那儿看看太太是不是准备回来时,两个小丫头还沉浸在羡慕的情绪中,都忍不住想她们要是有大少爷这样的哥哥,哪怕他并不怎么有出息,她们恐怕也不会沦落到卖身为奴的地步吧。

把小丫鬟打发走了,刘延宁才状似无意的问道:“他又给你写信了?”

“你怎么知道?”亲哥的语气太过笃定,刘青根本没想反抗,只是她脱口而出后,才意识到她哥说了个“又”,难道他早就发现了?

刘延宁不闪不避,直视着刘青的目光,表示一切尽在他的掌握。

刘青忍不住惊讶,比起她哥居然这么淡定的就接受了,她更想知道他是怎么发现的,“我们已经很小心了啊,就是借借书而已……”而且她还是打着跟江曼桢借书的名义。

刘延宁扯了扯嘴角,好像在心里鄙视这群愚蠢的凡人,“好几次你拿去还的书,跟上一次借的书都不一样,你们都没发现?”

刘青想了想,摇头,她还真没发现,又不是每一次拿回来的书她都喜欢看。倒是她哥这记忆力也太恐怖了吧,她还以为亲哥每次都要把她的书翻一遍只是出于不放心,没想到他连这种小细节都注意到了。

“真是的,连做坏事都不知道仔细一点。”大概是刘青过于震惊的表情娱乐到了他,刘延宁忍不住好气又好笑,摸了摸她的头。

刘青刚想反驳他们不是做坏事,只是正常的来往,就听到她哥不是滋味的继续道:“在我眼皮底下都这么大胆,现在到了他的地盘,更加肆无忌惮了吧?”

“怎么可能?”刘青奋起为自己辩解,“在这里住了大半个月,他也就前两天找机会给我送了信。”

“也就?看样子你还很失望?”刘延宁拍着她的手不由用了一分力,咬牙道,“姑娘家怎么就不懂得矜持?”

好吧,她确实有点“出格”了,刘青受教的点头,继续乖巧坐姿。

刘延宁又问:“信呢?”

“烧了。”刘青自信满满的回道,“一丝痕迹都没留下。”

“那你的回信呢,已经叫人送过去了?”

刘青闻言迟疑了一下,才摇头:“江大哥是叫七姑娘送的信,现在七姑娘还没来找我,我也不敢给别人。”

“那七姑娘你就放心了?”

江景行找的人,肯定比她托人更靠谱,刘青没有迟疑的点头,又被她哥敲了一下脑袋,“我看你是写信写傻了,人心隔肚皮,况且七姑娘跟景行又不是同母所出,你就不怕她哪天宣扬出去?”

没想到她哥毒舌起来也这么犀利,刘青摸着后脑勺看他,刘延宁再一次咬牙切齿的道:“把信给我吧,我们每天都要见面,也不用借别人之手。”

刘青惊讶:“你要替我送信?”

“我不送的话,你还不是要找别人送?”刘延宁不悦的瞥了她一眼,“找外人你放心吗?”

肯定没有亲哥来得放心了。刘青心里回道,但是还有些不敢相信,她哥发现她跟江景行通信,不但没有打断她的腿,还要主动帮她送信,他该不会被人穿了吧?

但是刘延宁的态度却是不由分说,催着她去找信,同时强调:“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刘青乖巧应下,心里想就这一次也是好的,至于以后怎么传信,到时候看吧。

刘延宁也是这么想的,就这一次,等他们搬出去住,侯府就不是这么好进的,也不怕他们再找外人传信。

第152章

兄妹两心思各异, 却又意外的达成了协议, 刘青把封好的信交给了她哥。既然把话说开了, 刘青也不用掩饰,准备询问亲哥的意见,“江大哥他娘是不是很不满意……”

话题才刚起了个头, 就被刘延宁打断了, 他将信仔细的放进怀里, 一本正经的道:“这是大人的事,你小孩子用不着瞎操心。”

刘延宁的话刚刚落音, 门外就传来了动静, 李氏匆匆进来,一面道:“等了很久吧?怎么不早点去叫我……”

“没等多久。”刘延宁笑着起身,伸手扶过李氏,解释道,“师傅下午出门会友, 我在前边也没什么事, 正好过来看看你们。”

“那也不好逗留太久。”李氏向来谨小慎微,到了侯府就更是小心谨慎了,当初想向老夫人借佛经读一读她都不敢,还是刘青帮她出主意, 说是请老夫人跟前的大丫鬟清玉出面,如果这事不妥当,清玉应该也不会接这个活。

清玉得了好处,确实尽心的帮李氏传了话, 效果也是她们始料未及的好,不过李氏得到老夫人的这般优待,却也没有在侯府住的理直气壮,她还是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好,给儿子惹麻烦。

因此这个时候,李氏总免不了提醒子女,“侯府有侯府的规矩,老夫人他们是对咱们一家处处宽容,但是咱们也不能仗着他们纵容,就坏了人家府上的规矩。”

刘延宁就一脸受教的点头,等扶着他娘坐下后,才说起正事,就是找房子的事,“……已经买下来了,但是久不住人,要先打扫通风,大概还需要几日,我让大根儿他们先去那边忙了……”

房子已经准备好了,这对刘青和李氏来说确实是好事,侯府的人再客气,住别人家也没有自己家来得自在。

李氏喜不自胜,又庆幸自家听了公婆的话,带了两个大侄子同行,她们母女这会儿住在后院,不方便出门,这些琐碎的事都要交给延宁的话,又怕耽误他读书,眼下这么安排算是最好的。

先问过了两个侄子的情况,李氏才意识到刘延宁先前说的是买而不是典租,这才抓着刘延宁细细问道:“怎么就买了屋子,不是典租吗?要价多少?我去看看带来的钱还够不够使……”

用钱是大事,李氏根本没等刘延宁回答,忙着起身去找钱匣子,心里多少有些不安,自己带着的钱不知道够不够买屋子,还有一家人吃喝,柴米油盐样样都要花钱,也不知道够不够使。

刘青一看她娘皱眉,就知道她在担心什么,拍着胸脯道:“娘,钱不够使我这还有呢。”

刘延宁一手拉着李氏,叫她不用着急,一边拍了下刘青的头,“你的小金库就好好存着吧,日后出嫁还能当嫁妆。”

出了远门,李氏才深深觉得以往眼界太狭窄,以为他们家的生活就算很好了,殊不知连侯府的丫鬟都养得比他们家姑娘更为精细,李氏倒不是想跟人攀比什么,只是她意识到自家那点家底,到了京城恐怕做什么都不够。可他们这趟出来,已经算是把家底都掏空了。

就像延宁说的,青青怕是要自己攒点嫁妆才行,等她嫁人应该还要一两年,那时家里能再攒下些家底,也不可能为了个姑娘全贴出来。依着公婆对青青的喜爱,他们最多能出一份在江州那儿称得上丰厚的嫁妆,可是拿到京城来又算什么?

李氏和刘延宁的态度一致,一时也顾不上其他,耳提面命的叮嘱刘青:“你哥哥说得对,你那点儿银子自己小心藏着,别到处嚷嚷你有钱,人家本来没惦记,都要被你说动心了。”

刘延宁先听他娘教育完妹妹,才接着道:“娘,不必担心,屋子已经买下来了,来的时候爷爷单独给我塞了几张银票,前儿师傅又给添了点……这是房契,我写的是爷爷的名字。”

李氏倒不介意房契上写公公的名字,他们没分家,所有钱财本该是公公的,写他的名字,也免得叫出力赚钱的叔叔妯娌们有怨言。

反倒是听见公婆私底下还给了儿子私房钱,李氏愣了一下,不过很快想明白了,也就不觉得奇怪。

李氏原本就惊讶这次远上京城,公婆竟然也放心叫她跟着,现在看来,公婆应该私底下给延宁他们叮嘱了些事。

虽然公婆不放心她,对延宁却是没话说的,她拿的就是家里能凑出来的所有银子,至于延宁手上的,怕是他们找亲戚乡邻才凑上的,说不定还找张家那边也挪用了一些。李氏这么想着,心里头是一点芥蒂都没了,又问刘延宁借了江先生多少,要不要现在还上一些。

刘延宁笑着拒绝了,说是暂时不着急,过几日写信回去告诉家里这个消息,等家里头宽裕了,再慢慢把钱还上。

不过刘延宁最后还是找李氏拿了些碎银才离开,因为刘延林和刘延根在新屋那边,除了吃住,还要添置不少东西,手上没一点银子可不行。

后面几日,刘延宁谨遵母亲的教诲,私底下没有再进后院,也就跟着江景行他们来给老夫人请安的时候,顺便过来跟李氏和刘青打个招呼,顺便知会一声新屋那边的准备情况。

刘青这几天心事有点多,一方面是期盼着新房准备好就能搬出去,另一方面又惦记着她前几日写给江景行的信。

因为江景行的态度,决定着他们后面还能不能好好走下去,刘青其实有点儿忐忑,心里知道她的要求对土著来说太匪夷所思,可江景行如果真的不能接受,她应该会很失望。

距离搬出去的日子一天天近了,近到刘青和她娘已经得到通知,开始收拾行李的时候,刘青才终于收到了江景行的回信。

就像所有恋爱中的小女生一样,还没打开信,刘青就一扫前几日的低落郁闷。再看完信,她的心情就更加阳光明媚,觉得前路荆棘也无所畏惧了。

因为有恋人的承诺——哪怕山盟海誓都不可信,至少她相信这一刻他是认真的。

这就足够了。

刘青几乎是迫不及待想要给江景行回信,然而还没来得及提笔,江曼桢身边的玉水来请她过去了,说是姑娘们听说她这就要搬出去了,十分不舍,特意备了席面为她送别。

听完玉水的话,刘青尚有些犹豫,李氏先笑道:“去吧,打扰这么久,好好跟人家道别,顺便道个谢,这段日子劳烦她们照顾了。剩下的行李我来收拾就行了。”

刘青知道她娘说得对,她在侯府借住了这么久,难得她们还特意为她送别,她不去就太不知好歹了。

至于给江景行回信……看缘分吧,实在不行她去缠大哥,反正他已经替他们送过一次了,一回生二回熟。

刘青就收拾收拾,跟着玉水出门了。

姑娘们不仅置办了席面,还为刘青准备了礼物,场面十分和谐,连向来说话带刺的四姑娘都低调了,刘青也就不急着告辞,一直闹到了申时,大概就是下午三点多的样子。

冬日里天黑得早,四五点就是傍晚了,三点多也不算早,大家都U准备撤了场子,各自回屋休息,江曼桢却拉着刘青的手,神秘兮兮的请她去自己屋子坐坐。

“怎么了?”

江曼桢叫几个丫鬟都在外间守着,拉着刘青进了寝房,才捧着手炉看她,压低了声音问:“你同二哥……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连着被亲哥和小伙伴“捉/jian”,刘青都要泄气了,她还以为自己掩饰的很好,其实根本没瞒住谁?不过郁闷归郁闷,刘青还是没有不打就招的习惯,至少要知道小伙伴发现多少,她才能决定坦白多少。

刘青反问道:“怎么突然说起这个?”

江曼桢就爽快多了,刘青一问她就答道:“其实是奶娘从祖母那儿听来的。前几日二伯母惹得祖母大怒,祖母在屋里训斥二伯母,声音有些大,叫外边的蒋妈都听见了。蒋妈同奶娘关系不错,常在一块喝几杯,许是在喝上头的时候同奶娘学的……”

刘青点点头,蒋妈她是有印象的,刚进京时就是蒋妈去接的他们,一提到她,刘青想到的就只有精明两个字,没想到她也会有喝多说漏嘴的时候。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刘青更关心老夫人对二太太说了什么,是不是还提到了她?

“好像是二伯母想要叫二哥同她娘家侄女定亲,前些日子常回她娘家,叫祖母知道了,这才叫二伯母过来训斥。听蒋妈说,祖母好像挺生气的,指着二伯母直骂她鬼迷心窍,真正不想叫二哥好的人是她……”

其实老夫人当时的原话是,“你信不信景行现在同你娘家侄女定亲,至少这十年里他都别想出仕?他已经是侯府唯二的嫡孙,从小就跟六皇子交好,再有个位高权重的岳父,你觉得当今还能放心用他吗,老大还能睡个安稳觉吗……”

不过这一段话牵扯太广,连现任侯爷都扯进来了,蒋妈根本不敢完完本本的同奶娘学,因此江曼桢也只知道大概意思,接下来才是蒋妈学过来的原话,“祖母说,‘那孩子有什么不好的?是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她哥哥又上进,关键是景行自个儿乐意,纵然门第差了些,可咱们这样的人家,现在最怕的就算扎人眼,低调本分些不好吗?你去问问景行,问他是愿意娶个出身高贵、配得上他的媳妇,然后下半辈子当个富贵闲少,还是情愿婚事低就一点,早日出仕?’……”

第153章

原来是因为这个。听着小伙伴的转述, 刘青不由抿了抿嘴, 她说江景行怎么从一开始就好像胜券在握的样子, 而且她师傅身为双方的长辈,明知道她和江景行之间的差距,可似乎也没有反对他们来往的意思。

现在看来, 他们应该早就通过气, 大部分人包括老夫人在内, 都认同江景行选择刘青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