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如同来时一样,还是那高头健马的护卫们开道,护着几辆车,风卷残云般往京城里去了。

只留下这边通州码头上,好几家人面面相觑。

林三少心中想,这位九妹妹到底是个什么缘分,公主府这样大动静来请,还直接到通州码头来接?

赵家这次大难不死,莫非是因为护国长公主的缘故?

赵家众人至少知道安郡王那点儿渊源,想的大部分都跟赵如意自己一样,难道公主病重了?

不过公主也真的是十分有礼的,比那南郑侯夫人强了十倍了!

而田家,田老太太长叹一口气,田太太和田大奶奶颇有点目瞪口呆。

当然田老太太曾说过他们田家与赵家原本没有来往,又因隔着千里,并不相识,在京城是因为护国长公主保媒,把他们两家招在一起说话,才与赵家订的亲。

可是没有人说过,赵九姑娘与公主有这样亲近的关系啊!现在想想,护国长公主莫名其妙把两家人召过来保媒,确实有点不寻常。

而如今,知道九姑娘要进京,竟这样大阵仗巴巴儿的到通州来接,这哪里是个侯府的九小姐,就是寻常公主出门,也不见得护国长公主要这样的吧?

护国长公主那可是国朝极为超然的存在,别说皇后娘娘也要叫姐姐,就是太后娘娘,那也得容让她三分的,国朝近两百年来,难道还找得出第二个星夜救驾,驸马殉国的公主吗?

护国长公主对赵九姑娘那是有多另眼相看啊,田太太心中不由的就有点后悔了,早知道原来这样,那其实不退亲也不要紧了,赵家虽然差些,可若是护国长公主肯说话,那儿子的前程那自然也是极好的。

那田大奶奶在一边扶着田太太,立刻就看出来婆母心中那点儿想头,便小声道:“说不定是公主有了什么症候,才来请那个丫头的,母亲想想,镇南王妃不是正在京城吗?”

赵如意治好了镇南王妃,有镇南王妃在这里,护国长公主知道赵如意倒也不稀奇了,可是田太太说:“就是有恙了,要请她去,那下个帖子就够了,哪里至于这样呢?”

这话说的也十分有道理,田大奶奶说:“可我刚才觉得,那丫头好像也挺觉得意外的。”

她又劝道:“不管如何,横竖已经退亲了,就不用理会了,倒是想着怎么劝一劝老太太才是。”

这么一说,田太太也点头道:“不过是护国长公主保的媒,又不是护国长公主的闺女,他们家那样的事出来,就是我们退亲,想来长公主也不好说什么的。”

田老太太此时已经在对赵老夫人说:“是我们家对不住贵府了,如今既然已经退亲,我也没脸再说什么,赶明儿我再来给老姐姐赔罪吧。”

说着又叹了一口气,她是完全没想到儿子会做出退亲这种背信弃义之事,而且还是背着她偷偷的办,若是想到,便是宁愿冒险,也要把当日的事情说清楚些才是,如今…

唉,也就只能儿孙自有儿孙福了。

赵老夫人也看出她们家的情况了,她自然不会置喙,只是平和的道:“老姐姐也不必如此,既已退亲,也就罢了,这只是孩子们没有缘分罢了。”

田老太太真是只能叹气了。

眼见得赵家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往京城里去了。

通州进京也很有一阵子,赵如意到了公主府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公主府占地十分广,正门巍峨轩峻,门口蹲着两只大石头狮子,别说正门了,就是旁边角门子,比一般府邸来的宽阔,马车直驶入进去,到了二门上,便有女官来请赵如意下车,换了一乘两人抬的绣着墨菊的亮轿,丁香和青黛跟在后头,沿着甬路往里头走去。

赵如意还是第一次来这种豪阔的人家,以前她跟着师父出门,见过最好的人家都比不上赵家,那自然就更不能与公主府比了,公主府处处透着大方大气,不似西南那般的风格,且小处又见江南园林特有的精巧,假山通幽,花掩墙门,赵如意一路看,一路发愁,真的要住这里吗?

这样大的公主府,要走多少回才能认路啊。

轿子抬进了公主所居的杏华园,有丫鬟上前撩起轿帘请赵如意下轿,赵如意出来一看,公主这正房前的院子颇大,铺着一色的青石板,沿墙种着香草,长的一团团的纠缠不清,发出清淡的香味来,如今到了秋季,开始结实,一颗颗艳红的小果子掩在那些藤蔓里,十分可爱。

台阶两边是两只半人高但极阔大的大缸,养着睡莲,正开着花,真是典型的北地风味。

听到外头请赵九姑娘的声音,帘子便掀开来,几个穿着各色锦绸比甲的丫鬟笑嘻嘻的涌出来迎:“是九姑娘到了吗?公主问了好几回了,可算来了!”

要论丫鬟的打扮,赵家倒是不输太多,跟前贴身伺候的有头有脸的丫鬟那也是穿金戴银的,尤其是赵如意自己的丫鬟,赵如意手松的很,又常常收礼,赏丫鬟的也不少,这会儿看着,丁香和青黛一身打扮,头上手腕上的首饰,甚至行动气度,也倒都不输这这些丫鬟。

进门是抱厦,转过一屏四扇百花争艳的双面绣屏风,赵如意已经看见坐在上首一个美貌女子,看着就好像三十余岁的人,鹅蛋脸,修眉凤目,嘴角看起来竟然有种坚毅的感觉,身着一身杏黄的锦袍,一脸笑的看着她。

这显然就是护国长公主了,赵如意先就打量了一下,她显然运动良好,身体康健,没有病症,她就更疑惑了,只得上前行礼,护国长公主坐着受了她的礼,就站起来拉她:“快起来快起来,让我看看你。”

“哎呀,真是长这么大了呢!出落的这样好了!看着就招人喜欢,我上回见你,你才几岁呢,你还记得我么?我跟你师父可好了,那年我去洞庭湖,还特地绕过去那边看她呢,那时候你就这么高点儿。”护国长公主说话十分爽利,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的,见面一句话就解释了今日把赵如意接过来的缘故。

她比了一下,还没到自己的腰:“小小的,特别乖,你师父出海去了,还写了信给我,叫我照应你呢,只可惜离的远了,我倒是给长寿说了一声,他可照应你没有?”

赵如意实在不记得自己在小小的时候见过这位美貌的长公主,但她的注意力被另外一件事吸引了过去。

“长寿?”赵如意下意识的反问,难道那位大名鼎鼎的安郡王,竟然叫长寿?

“我儿子呀!”护国长公主拉了赵如意坐下来,丫鬟已经捧了清茶上来,护国长公主笑道:“他祖母取的,当年他祖母不喜欢我,可又拿我没有办法,就在这种小节上气气我,我拟的名字通通不用,要是别的事,我也有办法,可这做祖母的非要给孙子取名字,我就是公主,也不能怎么样,好歹这里头还碍着个驸马的面子呢不是?”

虽然这样说,可长公主笑容还是很爽朗的:“当年我是不太爱用这个名字的,另给他取个小名叫,可后来他爹没了,我倒愿意用这个名字了。”

这自是希望儿子长命百岁的意思了,赵如意被她这聊天吸引了,不由的问:“那么老太太是不太喜欢安郡王爷吗?”

“也不算不喜欢,到底是孙子,不过总是嫌弃是我生的,成日里指望驸马能纳了他表妹再生一个,后来驸马没了,倒是对长寿疼的了不得了。”护国长公主说,她倒是不避讳,跟这第一次见面的姑娘很是熟稔一般,十分大方。

这里头的心路历程,赵如意自然能想见一二,她说:“名字无论雅俗,总是父母心中盼望的。”

“那可不。”护国长公主含笑看着她:“你叫如意,自然是你父亲希望你事事如意的意思了。”

赵如意没有任何父母的记忆,不过这会儿让护国长公主一说,她也好奇起来,当年他们为什么没有按照赵家姑娘的排字走,却给她取名如意呢?

第27章 又遇

第二十七章

护国长公主笑道:“哎你看我一见到你就喜欢起来, 拉着你说个没完,你坐车又坐船,走了这么十来天, 自然是乏的很了, 你先去给你预备的院子里去,换换衣服, 洗把脸, 我打发人把膳食给你送屋子里吃去, 今儿你就不要出来了, 早些歇着,到了明儿有的是日子说话呢。”

说着护国长公主招招手, 先前迎了赵如意进来的几个丫鬟里就走出来两个穿着杏色和紫色坎肩的丫头来, 两个十七八岁的年龄,一个容长脸儿, 细细眼睛, 颇为秀美, 一个脸圆圆的, 大大的眼睛, 看起来就颇为活泼甜美的样子, 赵如意就猜到这是公主拨给她在这里使的丫鬟了。

赵如意虽是不认路,倒是认脸的,尤其是学了医术,对于人的骨骼形态,总比常人更明白些, 那个容长脸儿的姑娘,不仅是脸上轮廓,就是脸上的骨骼形态,看起来都与丁香颇为相似,简直像的如同一母同胞。

护国长公主笑道:“这两个,叫牡丹和山茶,原都是我跟前伺候的丫头,手脚都还灵便,心思也细,这些日子就打发她们两个在你院子里伺候,你要去哪里玩,要什么吃的用的,都只管打发她们两个去办,就是住着哪里不自在了,丫头婆子不好了,也只管跟她们说,就好了。”

两人连忙上前给赵如意磕头,赵如意就示意丁香去打赏东西,一人一个荷包,里头是两个十两的小银锞子,这在公主府才拿得出手。

那容长脸儿的丫鬟叫山茶,接了东西,却盯着丁香不放,露出些怔忪和疑惑的神态来,丁香却是微微一笑,在她袖子上轻轻拉了一下,山茶一震,低下了头。

赵如意和护国长公主在说话,倒是都没看见这一举动。

护国长公主拍拍赵如意的手,笑道:“去吧,你的东西我都送你院子里了,另外还有些东西,我早预备好的,也都搁你院子里去了,你可不要和我推辞。”

长公主请她来住,又说了是与师父是好友,那当然是要给她预备东西的,并不意外。赵如意就笑着点点头:“公主所赐,自然不敢辞的。”

且听说护国长公主是师父的好友,赵如意的好几个不解之谜倒是就明白了,看起来不仅仅是好友,师父是神医,说不得帮过长公主大忙,否则堂堂帝国第一公主怎么会如此折节下交,甚至惠及自己呢?也所以如此,千金坊才能打了安郡王的旗号经营。

不过长公主确实英姿飒爽,又如此亲切,赵如意觉得真是叫人很容易就产生亲近之感。

尤其叫她好笑的是安郡王,想想那么高大英武的安郡王的名字,赵如意就不由的想笑,怪不得上回问他名字不肯回答呢,还紧紧的板着脸,原来是这个缘故。

公主府给赵如意预备的院子,离公主所居的杏华园不远,叫玉荷阁,看起来是新修葺过的,小小五间屋子,都是合着地步打的黄花梨的家具,极为精致,前后窗纱和门帘都是一色的银红软纱,后面是大片的荷塘,如今正是秋季,随着凉风,传来一阵阵淡淡的荷香来,颇为宜人。前头院子里搭着蔷薇架子,也正开的热闹,墙根如同前头公主的院子一样,也种着许多香草,赵如意认得,这些都是天然驱蚊虫的香草,可见讲究了。

那牡丹是个伶俐会说话的丫头,一边打起帘子请赵如意进去,一边笑道:“这里以前是五公主住的,后来五公主出阁,另建了公主府,才搬出去的。姑娘小心门槛。”

赵如意就好奇道:“五公主怎么不是在宫里住么?”

“五公主是我们公主一母同胞的嫡亲妹妹,自小就亲近的,我们公主出宫了,舍不得五公主,就与皇上——当时还是先帝说了,接了五公主来住,先帝又是极疼爱公主的,也就应了。”牡丹笑嘻嘻的请赵如意安坐了,丁香和青黛早去开了已经送进来的箱笼归置东西,山茶出去要热水来请赵如意梳洗。

牡丹就去倒茶,接着笑道:“就是五公主脾气大些,还跟我们老太太打过一回架呢!”

赵如意听了差点笑出声,五公主也就罢了,这位老太太可真是个有好玩故事的人啊。

牡丹说:“后来五公主出阁了,这里一直空着,这一回公主听说九姑娘要进京来,就想着要接了九姑娘来玩,早打发人收拾这里,立逼着内务府赶着两个月收拾好,王大人差点儿没上了吊。”

牡丹说的颇为有趣,赵如意也是第一次听这些豪门勋贵的趣事,很有兴致,师父以前虽然偶尔也提过,也不过就提一提去这家治病,去那家治病,当然不会说公主打架的事,可是,明明公主打架听起来比较好玩。

因本来就晚了,又一路舟车劳顿,公主府把晚饭送了来用了,赵如意连外头都没逛,就在前后院子转了转,看了看地势就睡了,山茶站在后头荷塘的边上出神,丁香慢慢的走了过来。

“姐?”山茶又是疑惑又是激动,声音微微有点发抖,丁香却比她平静许多,似乎没有半点意外,只是摸摸她的头,笑道:“长这么高了?爹娘都还好吧?”

山茶一把抱住丁香:“姐!”

其实,丁香的眼圈也泛红,不过她向来老成持重,并没有十分的形于外,这也是当年长公主为什么会选中她的缘故。

山茶激动了好一会儿,才道:“姐姐怎么会…”

她想问的是自己的姐姐为什么从小突然消失,一去十来年无踪影,没有消息,现在却突然出现在了这位赵九姑娘身边,可丁香却摇了摇头,打断她的话:“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你心中要明白,你也不小了。又是在公主府当差,娘难道没教你吗?”

山茶连忙噤声,她们的母亲,是护国长公主跟前的丫鬟,伺候了护国长公主几十年了,向来得公主看重,山茶也是这个缘故才能近身伺候公主,此时想来,丁香也是这个缘故,才有这样叫人难解的差使。

这样一说,山茶当然不敢问了,心中也很明白,这位赵九姑娘的身份显然不是明面上那么简单,宫廷秘闻四个字,听起来带劲,可真要是撞上了,随时可能无声无息的就死掉,根本不会有任何人知道。

山茶就红着眼圈笑道:“不管如何,你既回了京城,那就是好事,我明日就去与爹娘说去,接你回家玩。娘又生了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你可知道?”

“真的吗?”丁香听了也喜欢,又道:“明儿不见得能行,再看日子吧。不过看起来,我们姑娘在京城里也要呆一段日子,自有见面的时候,不过,在别人跟前,你可不能…”

“我知道我知道。”山茶也不是个傻的,当然知道没有主子吩咐,暂时不能相认这件事:“不过既然跟着姐姐一起当差,我叫一声姐姐,总不会有错儿。”

丁香微笑,又拥抱妹妹。

两人年龄只差一岁多点儿,从小儿一起长大一起玩,感情十分亲近,后来她被带走送到锦城附近的别院,便跟家中断了联系,这么多年,怎么会不思念家中父母姐妹?不过丁香也知道,自己被选中自是好事,不说长公主定然会照顾家中父母姐妹,就是自己,今后前程也会比别人强的多了。

这对亲生姐妹在夜色中说着多年没来得及说的话,御书房里,一对同父异母的姐弟,也在说话。

护国长公主道:“我已经把如意接到我府里了,既然来了京城,总不能叫她住到人家家里去。”

皇帝点点头:“皇姐想的周到。她,她长什么样了?”

“大姑娘啦!”护国长公主笑道:“个子高高的,眼睛大大的,说话一说一个笑,特别招人喜欢。”

“我明天就去看她!”皇帝着急的说。

“皇上急什么。”护国长公主这么晚了还进宫,也是为了安抚皇帝:“您出宫一回,虽是微服,看着的眼睛也多,我今儿才接了她来,您就来了,叫有些人看见,难免不打听,反是不好。不如歇两天,横竖如意有个神医的名头,到时候在外头找个人让如意给瞧瞧病,顺便让您过去看看她,不在我那里,岂不是不打眼么?”

皇帝也知道自己那点身不由己,不由叹气:“那就有劳皇姐安排了,快些啊!”

“都在我身上!”护国长公主笑道。

皇帝又说:“长寿也要回来了,那边的事办的很好,很有眉目,他虽然给我送了折子,可又不能说的十分明白,我就想着,不如招他回来问一问。正好选秀了,皇姐趁这一回给他选个好的,也好叫他看一看,他是个有主意的孩子,娶媳妇这么大的事儿,不叫他自己看看,怕他不满意,今后夫妻情分也不好。”

“皇上就是纵着他。”提到自己的独子,护国长公主也是忍不住的笑一笑:“叫他回来一阵也好,出去也有两三年了,他祖母天天念着他呢。”

皇上就是这点敦厚,护国长公主走出去的时候还在想,在先帝众多的子弟当中,皇上真的不算天资出众的,可一则他福缘深厚,不仅许多次化险为夷,还常常无意间说到什么就成了什么,次数多到叫人都觉得他是福娃化身了似的,二则先帝晚年,众子夺嫡,闹了整整十年,死的死,圈禁的圈禁,本来也没剩几个了,反是皇上的这点敦厚,倒叫先帝取中了。

护国长公主想,父皇曾说,守成之主,心正仁厚为佳,方为百姓之福,且既有了这样的好处,就没有了别的好处,事事总不能十全十美。

可偏先帝又留下个善使手段的太后娘娘…哎,其实也怪不得父皇,这位太后娘娘那也是皇祖父选的,父皇已经很有先见之明的把后族削弱到了极处了,如今只剩下了那位南郑侯。

不过后族一家子,还真的都没有蠢人,那南郑侯也眼看要成权臣了。

皇上登基后兢兢业业,勤奋认真,才堪堪平衡了朝廷的局面,若是皇上天资能更高一些,就像二哥…

唉还是不能像二哥,二哥去世已经快二十年了…

护国长公主也不知道自己为何想到了这么久之前的事,大概是因为如意的到来,难免想起那些尘封的往事。

护国长公主的肩舆刚刚到朱雀门外,便见迎面来了一队人,坐的是宫内的小轿,见到护国长公主的肩舆,就停了下来,从轿子里嫋嫋娜娜的走下来一个人福身给护国长公主请安。

护国长公主一看:“南郑侯夫人,免礼。”

南郑侯夫人嫣然一笑:“公主这么晚进宫来,也是来探望太后娘娘的么?真是谁也比不过公主的孝心的。”

护国长公主有点不爽的看她一眼,太后自夏秋交际之时就有点染了时气,不大自在,太医用药一个月了,也不见大好,皇后娘娘和各宫高品级主位娘娘连同大皇子妃二皇子妃也都进宫,衣不解带的侍疾,这位南郑侯夫人是太后娘娘娘家嫡亲侄儿媳妇,也几乎天天进宫来侍疾。

她这样一说,护国长公主不想去看太后,也得去看一眼了,而且她自然听得出这位南郑侯夫人说话中带着的那点儿讽刺,南郑侯夫人天天进宫,当然知道护国长公主并没有天天来,所以原本她完全可以不说那句话,只要请个安打个招呼就可以各走各的了。

护国长公主自不是忍气吞声的人,便道:“听说夫人进宫与丽妃燕氏一起伺候太后娘娘都十分精心,太后娘娘有意要赏燕氏复了贤妃封号?太后娘娘真是赏体面呢,不过皇上也挺赏我体面的,赶明儿我闲了,我也跟皇上说一说,燕氏侍奉太后娘娘勤谨,自该封赏,只是怎么眼里就没有皇上呢?”

说着还笑了一声,就吩咐往太后娘娘住的寿康宫去了。

南郑侯夫人脸色一变,顿时就觉得说错话了,在姐姐复位这个节骨眼上,做什么来招惹这位出了名不好惹,又偏偏身份超然的护国长公主呢!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出门啦,明天晚上才回来,周末不能加更了,还是祝大家周末愉快!

第28章 太后娘娘

第二十八章

南郑侯夫人坐的小轿到了宫门口, 才换车回家,她虽是太后娘娘的嫡亲侄儿媳妇,跟前有数的红人儿, 但终究品级在那里, 进宫只能带一个丫鬟跟着,其他的丫鬟婆子等就只能在宫门等。

在门口等着的一个丫鬟, 在南郑侯夫人回府进门之后, 在一边扶着她, 一边道:“夫人可知道, 锦城那个赵九姑娘也进京来了?”

提到锦城两个字,南郑侯夫人就不由自主的露出一点厌恶的神情来, 而且还是赵九姑娘, 就越发好像吃了苍蝇似的难受了,都懒得理睬。

那丫鬟又道:“听说护国长公主府今日摆了大阵仗, 把她接到府里去了。”

护国长公主今天是十分刻意的, 毫不避讳, 就是为了提高一点赵如意的身份, 不然在京城这个地方, 公卿多如狗, 赵家那点儿身份,真是没有几个人会把他们家放在眼里。

而护国长公主的身份就不同了,可没有人能小看她,她既然显出看重赵如意的样子,那别的人多少就要掂量掂量了。

敢动赵如意, 那就是打护国长公主的脸了。

南郑侯夫人听了果然皱眉:“这是怎么回事?长公主怎么认得她?”

“您忘了安郡王?”那丫鬟也是跟着她去了锦城伺候的,自然知道那些事,便道:“安郡王既认得她,长公主认得自也不稀奇了。”

“这倒也是。”南郑侯夫人就想起来了:“莫非是为了安郡王?难道长公主真要认这个媳妇,倒也奇了,要论模样儿还算过得去,可门第差的也太远了。她也肯?”

就是仇人,见过了赵如意的南郑侯夫人也不由的觉得,这姑娘的容貌真是一等一的好。

“哎哟我的奶奶,长公主哪里能认这个姑娘做媳妇?能让她做个侧妃就是抬举她了。”那丫头笑道:“您忘了,这位九姑娘可是个神医呢,这宫里…”

南郑侯夫人天天进宫侍疾,怎么就想不起这一茬来?那丫头只得再说的透一点儿。

“原来是这样!”南郑侯夫人别的不懂,争宠斗心那也是从小儿厮杀过来的,顿时就竖起了眉头:“我们天天在宫里太后娘娘跟前侍疾,如此辛苦,她白不大来,来也就坐个一会子,动都不大动的。如今只要荐了神医,若是治好了太后娘娘,她功劳倒就是头一份了,把我们都压住了!她倒是好盘算!”

她这会儿倒是想起来赵如意是神医了,到底在锦城听的多,确实挺神奇的。

“还有宫里丽妃娘娘的位分…”那丫头又提醒。

刚刚才被护国长公主威胁过,南郑侯夫人更觉得她是这个盘算了:“可不是,若是功劳都是她的了,我们有什么好?她既是头等的功劳,品级位分又赏无可赏,自然只能赏东西,那姐姐那里,太后娘娘就是有心垂怜,那也不好赏位分了,难道还能比赏她多?无非也只有些东西,这个月可不就白辛苦了?”

“横竖要荐她,还不如我们荐呢!”南郑侯夫人很快得出结论来了:“让姐姐开口说一说,到时候治好了太后娘娘,那也不是护国长公主的功劳了。”

南郑侯夫人越想越得意:“她白费劲,接了去也没用!气死她!”

这会儿她还忘了在锦城的脸疼了,得意的说:“亏得我在锦城知道她,不然还真要被长公主暗算了去了!明日一早进宫就去说。这才是我们家的脸面呢。”

简直恨不得这就天亮了好去邀功去。

是以,赵如意才抵京一天,护国长公主的计划就被打乱了,她原想这些日子先带着赵如意往各府里走一走,亮亮相的,也叫人都知道赵家九姑娘是得了护国长公主青眼的。

因选秀在即,各地的闺秀们聚到了京城,自是各等人家,各种容貌,各样脾气的都有,京中也并非都是豪门重臣,自然也是什么人家都有,便有不少人家趁着皇家挑媳妇这样好的机会,趁便儿也想给自己家孩子挑个媳妇。

而且秋闱眼见也要开始了,这京城里除了佳人,还有才子,以及才子的爹娘呢。

所以京城的各种花会诗会等陡然就多了起来,一天各种等次的能有好几场,就连京城里外几个寺庙,这些日子以来也是人流如织,平白多了许多香火。

这样的地方,男女不忌,正是已经挑好了的人家可以再次相看,甚至是能让当事人也好互相见一见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