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知道他是有意暗示自己那点心思,可就是装作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笑着开口道:“这孩子重情义,记恩德,谁对她好,她就对谁好。”

谁对她好,她就对谁好吗?

晋鞅若有所思的朝顾如玖看去,此时她已经坐在师母身边,小声说了什么,逗得师母露出了笑颜。

若是他对久久好,久久是否愿意做他的皇后呢?

“太后这般喜欢小姑娘,就加紧娶个孝顺的儿媳妇进宫,这样就有人天天陪着你说话解闷了,”旁边的平郡王夫人笑着道,“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周太后抚掌笑道:“此言有理,儿媳妇是该娶进宫了。只是不该来陪我,而是该跟吾儿好好过日子,举案齐眉,帝后同心才是。”

旁边几位皇室女眷闻言,皆笑着称是,又夸太后是个明理宽厚的好婆婆,待皇后进宫,定会与陛下恩爱和谐云云。

好话谁都会说,也谁都爱听,只是说了这么久,也没人打探出太后的口风,不知道她究竟属意哪家的姑娘。

笑闹了一整天,大家总算在太后那得到了一句准话,那就是皇室准备立后了。至于皇室有意求娶哪家姑娘,就没有人知道了,反正瞧陛下对司马家不咸不淡的态度,司马家是没什么机会或者可能了。

至于李家这次不知道怎么想的,除了李吴氏以及其他几位李家夫人以外,竟没有带未出阁的李家姑娘来,倒是李家公子来了不少,并且在今日大出风头。

自从两三年前李家大房的姑娘坠马而亡后,李家其他几位未出阁的姑娘就突然变得低调许多,在立后一事上,表现得也没有往日那般积极,不知道是真的放弃了与皇室联姻的心思,还是谋定而后动。

不管是哪一种想法,至少这做派比司马家三房好看多了。

傍晚时分,周太后起身,向诸位表示感谢后,就表示大家可以一块回去了。

凤驾与御驾在前,太后与皇帝起驾后,剩下的世家贵人们陪行在后,一起离开泰和别宫。顾如玖坐在马车里,听到泰和别宫突然传出焰火炸开的声音,她掀开车窗帘子,看着山间炸开的烟花在刚刚暗下来的夜色中似乎格外的落寞。

车队很长,需要她把头伸出去才能看到尾。她把头靠在车璧上,莫名想到晋鞅朝她伸出手的那一刻。

这几年以来,晋鞅对她十分照顾,就像是家中兄长般,温和又体贴。在他们两人的相处方式中,晋鞅总是担任着付出的一方,她是被照顾的一方。

或许是晋鞅总是冷静理智,不似其他世家公子那般没事还要斗诗赛马,让她几乎都要忘记对方还只是个不足十七岁的少年。

车轮咕噜噜前行,天色渐渐全部暗了下来。车窗外传来整齐的马蹄声以及侍卫们身上铁甲发出的撞击声。

突然一个女子的尖叫声划破夜空,马车队突然停了下来。

“发生什么事了?”顾如玖掀开帘子,见马车旁有位举着火把的侍卫,问道,“怎么马车停下了?”

被问话的侍卫只是普通的禁卫军,与出身高贵的龙禁卫不同,所以见顾如玖询问,十分恭谨道:“属下尚不知情,但已经有人前去查探了。”

顾如玖点了点头,准备放下帘子时,杨垂文骑马跑了过来。

“顾姑娘,”杨垂文担心顾如玖听到尖叫声害怕,特意驱马过来,小声道,“你别担心,不是什么大事。”

顾如玖见他似乎知情,但是却没有说明原因,便识趣的点头:“多谢杨公子特来告知。”她说完后,就听到旁边有人来请杨垂文,杨垂文朝她拱了拱手,便往另外一架马车方向行去。

那辆马车离得有些远,顾如玖听不见杨垂文说了什么,但是他的语气仍旧温和,隐隐还有一位姑娘的声音传过来。

顾如玖放下帘子,细细一想后,便勾起唇角笑了笑。

果然没过一会,马车就开始继续前行了,顾如玖再次掀起帘子,发现她马车旁的护卫已经换人,这会儿跟在她马车边的是骑着马的胡云旗。

见她掀起了帘子,胡云旗朝她露出个灿烂的笑意:“顾家妹妹。”

“胡表哥,”顾如玖朝他一颔首,胡云旗是她家二嫂的兄弟,为了以示两家亲近,所以她一直称胡家的平辈为表兄弟或表姐妹。

伸手指了指前面,顾如玖面上有些好奇,“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如果真的一点事没有,胡云旗不过特意来自己马车旁跟着。

听到顾如玖这么问,胡云旗的表情有些奇特,他拉了拉缰绳,让身下的马离得马车更近一些后道:“是司马家姑娘那里出了些意外。”

“司马家姑娘?”顾如玖皱眉,难怪尖叫声是前面传来的,可是什么事才能让司马家的姑娘发出尖叫声。

“司马家三房的姑娘受了些惊,太后身边的刘姑姑已经去探望过,没什么大事,”胡云旗压低声音道,“据说是这位司马姑娘马车里突然蹿进去一只黑猫,司马姑娘被抓伤了手背。”

黑猫?

顾如玖眉头皱得更紧,有太后与皇上在,早有侍卫清道,怎么会有寓意不祥的黑马闯进来?

胡云旗见顾如玖皱着眉头的模样,便笑道:“可能是不知道哪里的野猫吧,你别想这么多,有胡表哥在,别说是野猫,就连蚊子也飞不进来。”

顾如玖捧着脸歪头看他:“这个天,有蚊子吗?”

胡云旗哈哈干笑两声,然后道,“夜里风凉,把帘子放下去吧。”陛下看在胡家与顾家的姻亲关系上,特意让他来看顾家妹子,可别到时候人没照顾好,反而生病了,那他可真是既对不起顾家,也不好在陛下那里交待了。

“胡表哥你也要多注意。”顾如玖依言笑着放下了帘子。

看着乖乖放下去的帘子,胡云旗摸着下巴感慨,这顾家妹子可真是招人疼,难怪存璟把她当个眼珠子似的,就连自己那个嫁给存璟的妹妹,提起这个顾家妹子也是喜欢得不行。

待车队进了城,胡云旗才叫来护卫守在顾如玖马车旁,然后前去向陛下复命。

听到有慢跑着的马蹄声传来,晋鞅眉梢微动,胡云旗的声音就传了进来。

“陛下,微臣胡云旗求见。”

“可有哪家女眷受惊?”晋鞅掀起帘子,甚是郑重的问。

“回陛下,诸位女眷都很好,并未受到惊吓。”胡云旗知道陛下想问的是谁,只是碍于场合,才不好开这个口,于是道,“请您放心,一切无碍。”

“那便好,如此朕也就能放心了。”晋鞅微微点头,放下了帘子,他没有提司马家姑娘,仿佛把这个人忘在了脑后。

胡云旗低下头想,您是放心顾家妹子了吧?

周太后的车驾在御驾前方,她听完下面人的汇报,摇头道:“这位司马家姑娘,实在不像是世家出身的,日后若是有这等宴会,就不会带她过来了。”

刘姑姑点头应道:“您说得是,这家人确实不太会教孩子,儿郎纵马害人性命,姑娘心机深沉,处处算计。这样的人若是进宫诞下子嗣,只怕把孩子也要教养歪了。”

周太后沉思片刻,忽然笑道:“司马家出了这么一房人也好。”

刘姑姑疑惑的看向太后,见太后没有解释的意思,也好意思问,便道:“说到这些世家姑娘,奴婢觉得,还是长颜县主瞧着生动活泼,让人瞧着便心生愉悦。”

上有所好,下必恭迎。刘姑姑在太后身边多年,自然清楚自己说什么会让太后高兴。长颜县主就是太后的心头好,她只要提到长颜县主的好,太后必定会高兴起来。

果不其然,周太后脸上露出了几分笑意,点着头道:“顾家很会教养孩子,不仅仅是久久,便是他家两个儿郎,也很是上进。只是年纪尚轻,不好过于重用。若是在磨一磨,想必日后大有作为。”

刘姑姑轻轻按捏着周太后的肩膀,犹豫着开口:“奴婢就是怕……”

“怕什么?”周太后躺坐在软垫上,闭着眼道,“怕皇上重用顾家,导致顾家独大,引起朝政不稳?”

刘姑姑面色微变,匆忙道:“奴婢并未想到这些,只是担心陛下对长颜县主起了儿女之情,顾家舍不得姑娘进宫。”

“若是陛下跟我提起这事,我少不得要向顾家开这个口,”周太后叹口气道,“可是现在他不说,我自然也只能装作不知。”她与晋鞅并不是亲生母子,现在少帝渐长,她就需要越加注意言行,以免母子之间心生嫌隙,让其他人钻了空子。

“奴婢瞧着,陛下恐怕是忍不了多久了,”刘姑姑笑着道,“您且看着吧。”

周太后笑了笑,没有反驳刘姑姑这话。

两日后,两位老郡王进宫面见太后,再度提起立后一事。

这次周太后没有推诿,而是直接道:“后位人选,哀家心中已有主意,只是你们之前提过的司马家姑娘,可能并不太合适。”

司马香受黑马惊吓,众人面前失仪的事情,两位老郡王也有所耳闻。所以太后这么说,两人也无法反驳,反正就连司马家大房二房都不再提起立后之事,他们也就不打算再管了。

“不知太后心中属于哪位贵女?”平郡王心中有些好奇。

“哀家心中虽有想法,但是还不曾跟姑娘家人求娶,所以待事成后,哀家再跟两位叔父交待,二位叔父以为如何?”周太后见两位郡王已经放弃了询问,就知道他们在这事上不会再坚持。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两位郡王识趣的表示这样才合适,若是事不成,也不会太过尴尬。虽然以皇室现在的地位,已经没有世家敢真的拒绝皇室求娶,但是话却不能那么直白的说。

犹记得他们晋氏一族初得帝位时,太祖想为太子求娶某家姑娘为太子妃,结果却被对方无情的拒绝了。太祖皇帝当即大度的表示没关系,转头没过几年,这家人里但凡入朝为官的,都因各种原因被贬出了朝廷。百年前重立世家谱时,世家谱上已经没有了这家人的姓氏。

他们晋氏一族的人,其实也没啥缺点,就是心眼有点小。

心眼小家族继承人晋鞅在听到太后心中已经有皇后人选时,整个人都有点不好了,在乾坤宫坐立不安的待了半日,最后还是没有忍住,抬脚就往康泉宫走去。

“陛下怎么来了?”周太后让宫女下去倒茶,然后道,“难道是想念我这里的晚膳了?”

“母后这里的膳食好吃,儿子自然整日惦记着。”晋鞅笑了笑,便与周太后闲话起来,直到晚膳开席也没有要离开意思。

直到晚膳用完,周太后才慢悠悠开口道:“我瞧着陛下今日似乎有心事?”

“儿子心中确实有所烦扰,还请母后为儿子解惑。”晋鞅起身朝周太后深深一揖,“儿子听闻母后已经有属意的皇后人选,儿子斗胆,请问母后看中的是哪家姑娘?”

“陛下从哪儿听说的这个传言?”太后似笑非笑的看着晋鞅,任由他作揖不起,缓缓道,“身为帝王者,要戒急戒燥,你现在这般行事,可不是一位帝王该有的。”

晋鞅身子一僵,沉默片刻道:“儿子明白,身为帝王不该如此焦急,可是我只是一个关心未来妻子的男人。”

闻言,太后面色略有动容,她起身扶起晋鞅,语气柔和了几分:“陛下以为,若是真选定了皇后,我不会与你商议吗?”

晋鞅愣了愣,再度作揖:“是儿子想岔了。”

“你没有想错,哀家心中原本有个合适的人选,只是还不曾告诉你,”周太后走到椅子旁坐下,“杨国公家的女儿一直便是我心中最合适的皇后人选。他们家地位清贵,在大丰有威望但对皇室却没什么威胁,家中姑娘教养得极好,性子温婉似水,心思细腻,若是她进宫,定能好好照顾你。”

“但是儿子心中,已有心仪之人,”晋鞅道,“并无求娶杨氏女之意。”

“若你喜欢的姑娘乃是世家女子,便立她为后,迎杨氏女为贵妃,”周太后看着晋鞅,细细观察着他脸上的神情,“你觉得如何?”

屋内霎时寂静下来,晋鞅迎视着太后:“母后,我不愿让她委屈。”

“荒唐,你见过几个帝王不曾立妃?”周太后呵斥道,“你这会儿说不愿意立妃,到了日后若再反悔,我们皇家的颜面还要不要了?”

“古来大多帝王喜欢三宫六院,但是也曾有帝王只娶一后,帝后两人相伴终生,儿子愿意效仿他们。”晋鞅拱手道,“求母后成全。”

“这事哀家成全不了你,”周太后沉默下来,半晌才再度开口道,“能成全你的只有你自己。”

晋鞅看着周太后没有说话。

“你并不是一位毫无权利的傀儡之主,自然也不会有朝臣以死相逼让你纳妃,”周太后垂下眼睑,淡淡道,“所以日后你要与未来皇后白头偕老也好,三宫六院也罢,都要看自己的心,哀家管不了你,也不会管。”

“谢母后,”晋鞅拱手道,“只是仍有一事需要母后帮儿子的忙?”

“什么事?”周太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语气不疾不徐。

“就是立后之事,”晋鞅行了一个大礼,“请母后替儿子向顾家求亲。”

周太后端着茶杯的手一顿,看着眼前这个把腰弯到最低的孩子,低声问:“陛下,此言可当真?”

“今日所说的话,皆是儿子肺腑之言,只求母后能为儿子在顾先生面前,多说几句好话。”晋鞅抬头看着神情平静的太后,又道,“此乃儿子的心思,师妹尚不知情。”

“既然她不知情,你又怎么知道,她愿意做你的皇后?”周太后抛出这么一句,也不等晋鞅回答,直接道,“这事哀家会尽力而为,时辰不早,你该回去歇息了。”

晋鞅张嘴还想说什么,但是见太后明显不想再开口的样子,只好道:“多谢母后费心,儿子告退。”

走出康泉宫,他长长舒了口气,但愿日后久久不会怨恨自己。

只可惜周太后还没来得及跟顾家提这件事,杨国公府就已经请胡家太太做媒,想要替家中独子杨垂文求娶顾家二姑娘。

消息传到宫里的时候,晋鞅当即便打翻了手里的茶杯,糊了一张写好的字。滚烫的茶水在案上冒着水汽,顺着桌沿滴滴答答的溅在了地上。

可是这会儿晋鞅已经顾不上这些,他只是死死盯着胡云旗,用几乎沙哑的嗓音问道,“顾家呢,顾家答应杨家没有?”

他现在是既焦急又后悔,几步跨过御案,走到胡云旗面前:“顾家怎么说?”

胡云旗刚想开口说话,晋鞅便猛咳起来,白皙的脸涨得通红。

“陛下,”胡云旗见他这副模样,吓得面色大变,转身想让殿外的太监去叫御医,却被晋鞅一把拽住。

“你告诉朕,顾家怎么回答的?!”晋鞅死死盯着胡云旗,一双眼睛仿佛能渗出血来。

第40章

“陛下,顾家并未答应杨国公家的求亲,”胡云旗差点被陛下这个反应吓懵,他早猜到陛下对顾家妹子有几分男女心思,但是却没料到这份心思会有这么深。他与家中发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不至于如胶似漆,但也举案齐眉,没红过脸,起过什么争执。对于他这种世家儿郎来说,夫妻之间能如此相,他已经很满意了。

为情爱疯狂这种事情,他无法理解,也做不到。在他看来,情爱之事不过是镜花水月,书里写着,别人嘴上谈着,但却是虚幻又摸不着的东西。

不过他虽然不理解,但并不代表会对别人的感情嗤之以鼻,所以眼见晋鞅气急攻心,面色煞白的模样,他也不敢啰嗦,直接把知道的情况说出来,“陛下,顾家心疼女儿年幼,所以婉拒了我母亲的说亲。”胡云旗现在比较担心的,陛下会不会因此迁怒他们胡家。如果早知道自家母亲会帮着杨国公说媒,他肯定要把他拦下来。

“你是说,顾家并没有与杨国公家结亲的意思?”晋鞅扶着御案,咳了几声,白皙的脸蛋上透着有些病态的红。

胡云旗想说,顾家虽然现在拒绝了杨国公家的求亲,不代表着杨垂文就没有机会了,只要杨家脸厚些,杨垂文又能讨到顾家妹子欢心,这事还是有能成的机会的。不过见陛下这幅模样,胡云旗是怎么也不敢说这种话的,“顾家既然拒绝我母亲帮杨国公家说亲,想来是没有与杨国公家结亲的意思。杨国公一家乃是京中望族,顾家虽然拒绝得委婉,但以杨家的身份,应该不会厚颜再去求娶。所以两家的婚事,自然不会成的。”

经胡云旗这么一说,晋鞅慢慢冷静了下来。待他完全冷静下来后,他看着垂首站立的胡云旗,沉声道:“云旗可知朕为何不愿意师妹嫁到杨家?”

你都激动那样儿了,还能有什么原因?

胡云旗拱手道:“陛下待长颜县主犹如家人,自然想为她挑个如意郎君。”

妻也是家人,胡云旗觉得,自己这个词语用得很合适。

“你说得对,朕怎么会愿意师妹嫁到杨家,”晋鞅看了眼乱七八糟的御案,把手背在身后,原本带着丝病态的脸上多了几分笑意与坚定,“自己的家人,就该好好护着才对。”

胡云旗松了口气,看来陛下的注意力没有放到帮着说亲的胡家身上。

“对了,这次帮着杨国公家说亲的胡夫人是令堂?”晋鞅转头去看胡云旗,面上不见喜怒。或者说,他即便心中不悦,但也不会因为这件事迁怒到无辜的胡家身上,他虽然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但却不是为所欲为的暴君。

“回陛下,帮着杨国公家说亲的正是家母,”胡云旗看了眼晋鞅的脸色,实在看不出什么情绪,只好老老实实道,“家母姓杨,乃是杨国公的堂姐,加之我们胡家与顾家乃是姻亲关系,所以杨国公便请家母替他们走这一趟。”

“原来如此,看来你们家与顾家关系比较好?”晋鞅随口问道。

世家之间互有姻亲关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胡云旗也不担心晋鞅多心,老老实实回到道:“舍妹乃是存璟发妻,所以关系难免亲近几分。”

“理当如此,”晋鞅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直到胡云旗退下的时候,他抬头看了眼已经恢复平静的帝王,心里有些敬畏。若不是御案尚乱,他几乎要觉得刚才仿若毛头小伙子气急无措的帝王是他的错觉,而现在这个浑身威仪,冷静自持的帝王,才是唯一的真实。

顾家后院中,顾如玖把自己弄好的润喉茶叶装进两个陶瓷罐子中,然后在罐子上贴上写着敬献二字的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