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郭大将军也没法子,因为皇上又没跟他商量,直接就赐了婚。他能让皇上收回成命吗?明显的不可以!人家能日子都订了,还赐了嫁妆,他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库存的好东西好好打个包,连着女儿一块送到高家去。

坐上了花轿,看到了新郎官,这两个的新婚之夜,就是对着傻坐了一夜。他们那一会儿倒是一致的,两人都不知道怎么办。

一切都太快了,他们俩都还没法消化。别别扭扭的总算把最初的一个月熬了过去了。而那时太皇病危了,接着就是国丧,他们用了一年时候相互的了解着对方。从冲突开始做起,只不过,他们都避开了长公主这个话题。

其实高夫人是不敢问,问了好像就是明知故犯,跟明抢一样,这不是高夫人的价值观。况且,她也知道,自己那爆脾气,真的问了,高洋那傻子,无论说啥其实也是错的,还不如不问。

PS:还是定时君,而我边定时,正看了不起的挑战,网上录播的,感觉好怪。他们穿着那个花裤子,唉!!!不许问我为什么不写文,正更新呢。

第60章 话当年

而高夫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她那时问了,高洋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也没什么可说的,他与长公主的故事太多,却也太细小。要说,得说一辈子,可是每一件却又细得好像捻不上筷子。

比如高洋在书房看书时,就会想要喝一碗苹果酿,那个也不是什么什么好东西,家里也不是没有,要吃就吃吧。结果厨子做了一百次,就没一次让高洋满意的。

高夫人问了高洋身边的人,也就知道,那是长公主曾经为高洋做过的点心,而且长公主那会特矫情,只做一碗,连当时的太子,现在皇上都没得喝,只给高洋一个人喝。

高夫人那爆脾气啊!可是想想,能不让他喝吗?人喝了十年,人不在了,连碗汤都不让人喝,是有点不尽人情。高夫人一发狠,拎着高洋在小厨房里,让一群厨子试,最终试出了高洋的味道。

高洋终于得回了他的苹果酿,而他每天吃点心时,高夫人就躲得远远的,根本不靠近外书房。

后来等国丧完了,太师又死了,又得再守三年。不然为何柳侯爷娶的是妹妹,反而他们家的柳遨比高峻他们都大。而高满,长公主的孩子反而时间上都差不多,因为守孝的时间不同。

高峻出生后,小孩子总有嘴馋的时候,幼年的高峻看父亲每天都有一碗自己没有的点心,表示不开心,也会吵着要吃。

高洋也是好爹,忙不迭的喂给儿子。高峻也就是那时,才知道,那东西有多难吃,泪眼看着一脸捉狭的母亲,而母亲抱着他大笑,而边上的高洋一脸的懵懂。

高峻也只吃了那么一回,他理解不了父亲为什么每天非要吃那个,他问过母亲,这么难吃,为什么爹爹还要吃。

“就是因为难吃,他还一直吃,所以我天天就给他做。”高夫人亲着儿子,偷笑的说道。

不过母亲死了,父亲的习惯也没改变过,他也知道了中间的关节,母亲知道那一定是长公主的杰作,而母亲没有改变。那时的高峻是不懂的,当然,现在他还是不懂。

雅卿听完了,张了一下嘴,想想,自己刚刚可是试了一口。不算难吃,但真的不算是好吃的。基本上可以用淡而无味来形容。

酒酿加水煮了,清香归清香,但是不加糖,其实是调不出酒甜的。加上苹果丁,就算没煮,但是汤是滚的,苹果被泡软了,苹果就失了果香。

如果还加上没剥的苹果皮,父亲吃的那碗,一定比自己现在做的这碗还难吃呢。苹果皮一煮就韧了,嚼起来跟渣一样,父亲和长公主的味觉都出了问题?

整个酒酿,基本是酒不甜,果不香。他们都是几世的贵族,不好吃的东西,是根本不可能进得了口的,所以在幼年的高峻来说,这就是难吃极了的东西。

“长公主为什么要给爹做这个?”雅卿困惑的抬头看着哥哥。

“父亲爱吃苹果,不过祖父认为看书就是看书,吃东西会弄脏书,而且祖父也认为哪有读书时要吃东西的,常为这个责骂父亲。可是父亲就是这个习惯,不吃点东西,就觉得连书也看不进去了。长公主就自己煮了苹果酿给父亲,那时长公主才六、七岁的样子,那是她第一次下厨房,父亲就说好吃。以后,她每天都会给父亲煮一碗。”高峻轻叹了一声,望天,好一会儿,忍不住问道,“她都不尝的吗?她不知道这个很难吃吗?”

“她在等着父亲告诉她很难吃,可是父亲从来就没说过。她等得一定很难过。”雅卿苦笑了一下,但是又笑了,“现在她真的能活了,有了苹果酿,长公主就知道,父亲从来就没觉得难吃,父亲是真的吃了一辈子。”

高峻看着妹妹,无奈的耸耸肩,他还是不懂。既不懂母亲,也不懂长公主。不过妹妹既然这么说了,他也就懒得问了,只要长公主肯活就成。

“爹喜欢娘吗?”雅卿都觉得堵得慌了,家里有长公主的海棠树,父亲念书一定要吃长公主的苹果酿,那母亲在哪?父亲白天在衙里,晚上在书房,回到母亲身边的时间少得可怜吧?

宠她如斯的郝仁每天回家,能陪她的时间也不多,陪她吃了饭,他就得去书房议事,等把工作做完了。回房,她都要睡了,好像他们之间也就剩下睡前那么点时间,他给自己梳梳头,或者让自己给他念念白天她看的书。

就算父亲没郝仁那么忙,但他是读书人,每天饭后,都是要去书房看看书的。

“喜欢,不过我觉得他也喜欢长公主。对父亲来说,如果没见过母亲,他和长公主会幸福。不过母亲和长公主太不同了,父亲在家里时,和外面是很不同的,有母亲的时候,我们的家充满了笑声,父亲很喜欢坐在母亲的身边,然后被母亲支使着团团转,但还是会笑。”

高峻不禁也微笑起来,母亲在的家里,他们的家里也满满的笑声,那时的父亲在家里有点呆呆的,跟外头那个风雅的高大人是判若两人的,因为有母亲的千灵百巧,父亲也就只能俯首称臣,毫无还手的余地。但是海棠花与苹果酿是母亲留给父亲的一小块自留地,曾经有个人,爱他如生命。

“母亲生病之后,常对我说,其实父亲是个心很软的人,这种人活得太累。心里谁都有,惟独没有他自己。她说嫁给父亲,她不悔。所以,我不能输给长公主的儿子,但是也不能跟他做仇人,她一直希望我能跟郝仁做朋友。”

“所以母亲真的很聪明对不对,她也许什么都没做,但是她还是让父亲爱上她,致死不渝。”雅卿轻叹了一声,她也苦笑起来。

自己果然比起母亲与长公主都差远了。母亲看似不如长公主那般,在父亲身上烙下她不灭的印迹,但是,这些不灭的印迹上,又或多或少的也同时的留下了她的印迹。

自己呢?所以牡丹阁学的那些东西,还是肤浅。上一世,云塔能任意的轻贱、利用她;而宠她如斯的郝仁,也不过是因为幼年的恩情,任她予取予求罢了。两个男人,都不会像父亲爱母亲与长公主一般,铭刻于心。

PS:现在觉得自己有点啰嗦了,竟然还没到长公主,我对不起你们。

第61章 长公主的病

长公主说有病,其实也没病,就是什么力气也没有了。用太医的话说,生机已断,只能听天尤命了,他只是大夫,不是神,治得了病,却治不了命。

太皇太后抱着她大哭了一场,老太太快六十岁了,就这么一滴骨血,长公主就是她的命根子,一边骂长公主的不孝,却又不禁热泪盈眶,再无老太后的威严。

可是骂完了又能如何,一个生机全无的人,她再骂,又能有什么用。哭完了、骂完了,床上的那个却是淡着说自己无事,让她安心,说是小心劝慰着。

可是老太后是谁,她从来女儿淡然的笑容中,感受到浓浓的哀伤,高洋死了,一个高洋,就让原本健康的女儿慢慢的变成今天这样。怎么不让她恨。

可是这些年,她再恨,却也不敢动高洋。她深知,那是女儿的命,高洋真的死了,女儿只怕也活不成。之前抄家时,她也在想,要不要伸把手,只让他活着,其它的都不管。

没想到,高洋却还是死了,还是自杀,他有没想过,他这么做的后果?回宫,除暗自神伤外,却也怒气渐生。高家、云塔,如果没有他们,女儿就不会这样。

“公主,胡嬷嬷来了,带来了高少爷的请安信,还有卿儿姑娘给您做的苹果酿。”丁嬷嬷低头在长公主床边低声禀报着。

“他们事情都办完了,写什么信?”长公主没动,只是淡淡的问道。

“胡嬷嬷说,您是长辈,又是高大人的朋友,于情于理,也该来回禀一下,只是他们身着重孝,不敢登门,只能写信了。”丁嬷嬷挤着笑脸,现在,什么人来看长公主,她都回禀,只要长公主有点兴趣,她都要把太医说的生机续上。只是,长公主谁也不想见。

长公主想了一会,还是让人把她扶起,丧事办完了,怎么办的,就算儿子回来说了,但是她还是想看看高峻的回禀。

丁嬷嬷喜得跟什么似的,几乎是跳着出去叫胡嬷嬷进来的,胡嬷嬷先给长公主行了礼,放下食盒,双手递上了信。

长公主默默的看了信,高峻是高家的继承人,十年在才智上全面辗压独子的人,薄薄的几张纸,就把事情交待得很清楚。

高洋的葬礼很体面,就算现在他已经不是御史大夫,但是高家该有的排场,高峻都为刘洋做到了。就算是没有扶灵归乡,在京郊重修高家祖坟,也拿出了充分的理由,让人无不称赞高家后继有人。

“高峻很能干。”长公主点点头,内心也略安了些。至少高洋不是带着一身罪责下葬,至少,他与他的夫人终于合葬了。

“大爷一直心念长公主,不过身份有异,不敢前来,请大长公主恕罪。这是大爷吩咐卿儿姑娘给您做的苹果酿。”胡嬷嬷忙把食盒往前推了一下。

丁嬷嬷也不管是什么了,忙接过,盛了一碗出来,递到了长公主面前。

“苹果酿?”长公主还愣一下,她自己都忘记了,但是看到成品,还是皱了一下眉头,轻轻的搅了一下。

“卿儿做的?”长公主没往嘴里放,只是看到大大小小虽不规则,但看得出很是用心的小丁块,才有此一猜。但九岁的孩子能切成这样已经不错了。她现在觉得,胡嬷嬷倒是个妙人了。

“是,等做完了,大爷还笑,说姑娘不该削皮的,说带着皮会漂亮很多。”胡嬷嬷低头笑道,虽说她不知道高峻会不会跟雅卿说正经长公主版的苹果酿是什么样,但是她是记得的,自然要添一句,表达高洋并没有忘记这个。

长公主深深的看了胡嬷嬷一眼,胡嬷嬷和丁嬷嬷一样都是陪着他们长大的人,苹果酿的故事,她们都知道得很清楚,所以胡嬷嬷现在说的话,她一个字也不信的。反而是有点反感的,不过,还是轻轻的舀了一匙,放到了嘴中,但很快,她皱眉让人拿痰盂,她把那口又吐了出来。

“这是卿儿姑娘第一次下厨,请长公主见谅。”胡嬷嬷吓了一跳,赶忙跪下。

“她没尝过?”长公主靠着抹了一下嘴。

“不是,姑娘想为长公主做甜汤,不过因为是第一次下厨,于是也想为大爷敬上一碗,于是…”胡嬷嬷知道当年的故事,但那时,那苹果酿,长公主只做一碗,只给高洋一个人吃,连当年的先皇和高满都十分好奇那是什么味道。而高洋每一次都是笑眯眯的吃完,然后还会说好吃。所以大家都是觉得那一定好吃的。

况且长公主是很灵巧的人,做的小点心,就没有人不赞的。于是先皇与高满在宫中有时谈及旧事,也会说,也不知道那碗汤得好吃成什么样。但没一个人敢在长公主面前提这个,包括先皇。

如果连他们都不知道,那胡嬷嬷自然也就更不知道了。现在看着长公主吐了,显然中间是有什么决窍,而雅卿没学会,大少爷也不知道的。

长公主看着胡嬷嬷的脸,“大少爷还说什么了?”

“哦,大少爷说,以后每三日,会让姑娘写篇大字给长公主品评,长公主还有什么希望姑娘学的,也交由老奴回去回话。”胡嬷嬷也是一头汗。

“没事写什么大字?女孩子,读那么多书也没什么用,不过是解个闷,现在你们也自成一府,你总管教些有用的,怎么管一个家,怎么管库、管人。让卿儿每三天写篇心得即可。还有,不指着她针线如何,相公的一些小东西,总要会做的,回头我会派针线嬷嬷给她。”

“是!”胡嬷嬷忍不住抹了一下汗,再看了一次那苹果酿,纵是在宫中多年,此时也是不禁变色的。

长公主挥手还是让她离开了,丁嬷嬷忙跟了出去。但长公主却没有注意,她长长的盯着那碗苹果酿。

PS:定时君还乖吗?不乖我也没法、我希望我玩得快乐,看行程还不错。

第62章 苹果酿

这个味道她记得,她第一次下厨,就是做的这个。不过,那天,帮忙的人太多,但她又坚持自己动手,大家都小心翼翼的看着她手上的刀或者灶里的火。生怕她一个不小心把自己弄伤,他们回去不能交待。吵吵嚷嚷的,让大家都忘记了,她的汤里是加了什么,忘记了什么。

那天,她忘记放糖了。对甜汤来说,糖就是点睛的那一笔。多了,少了,都是败笔。

可是高洋那时说好喝,于是她兴高采烈的把剩下的打包回去给父皇、母后吃,父皇母后就抱着她大笑,问她有没自己尝过。

她自己尝完,当即自己便吐了出来,在她看来,实在太难吃了。比现在雅卿做得还难吃。雅卿还知道要去皮,她是连皮一块切进去的。而那时,她的年纪小,苹果是双手拿菜刀剁的。那块大的大,小的小,跟雅卿这样虽说不太规则,但好歹远看还成的刀功是没法比的。

她那天都哭了,觉得高大哥骗了她,明明这么难吃,为什么他还要吃,还说好吃。

父皇和母后都没说话,只是笑。但那天,父皇和母后也把那碗苹果酿都吃了,父皇还赏了她一块玉佩,笑眯眯的说,“朕的乖女终于长大了。”

但这个,并不能抚平长公主受伤的心灵,高大哥为什么不能直接自己,这个很难吃呢?

第二天,她愤愤的还是按着原样再做了一碗,第二天就是故意的,特意做成那样,给高洋吃。

高洋还是高高兴兴的吃完了,并笑着对她说‘谢谢’。

那时皇兄和高满也以为很好吃,忙问她还有没,她愤愤的说道,‘没有!’

她一直做,她一直希望高洋对她说,‘别做了!’或者说,“你要不要试着学点别的。”

但是高洋什么也没说过,那些年,她每天做一碗,高洋会开心的接过,边看书边吃,看到了趣的,还会跟她说说,但就是从来没说过,你别做了,这个太难吃了。

在她心里,这苹果酿,简直就是一道不能愈合的伤。因为自己是公主,于是,他不管如何,都会淡然的吃下去。却一直不肯跟自己说一句真心话。后来,他为了他的妹妹,放弃了他们的婚约,长公主知道时,也没有多诧异,就好像是一个一直知道的结果,终于到来了。

等着她离开高府,她也再没做过苹果酿,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竟然是从他女儿手中,她再尝到了这个味道。

知道这个味道的,除了高洋,就只有父皇和母后了。只怕他们都忘记了,曾经她有过这个笑话。

高满和皇兄是一直以为那苹果酿是很好吃的,高家的厨房做的是真正好吃的苹果酿,不过高洋吃的,却一直是她故意做的。

刚刚,她是故意唬了胡嬷嬷一下,从她的表情之下,她相信,这不是胡嬷嬷所为了。所以胡嬷嬷不可能知道苹果酿的味道,而高峻怎么会知道?是高洋说的?难不成,他把这事告诉儿子,让他将来用这个来敷衍自己,以求保全?高大哥真的会这样吗?难道非要在他们都在人生最后时,还要给她最后一击?

“公主!”丁嬷嬷回来了。

“怎么说?”长公主自然知道她出去是跟胡嬷嬷套话的。

“那老货想来也真是不知道什么,不过倒是说卿儿极聪明,先问哥哥吃不吃,哥哥不吃了,再问要不要再给父亲敬一碗。这时高少爷才想起说,高大人每晚夜读时,会吃一碗苹果酿,不加糖,多加酒酿。卿儿姑娘就出来做了,真的很难吃吗?”丁嬷嬷也不知道长公主版的苹果酿是什么味儿,一脸纠结。

当初长公主怪得很,就这个,愣是不许旁人插手,做完了,先洗锅,万不会让人尝到味道。后来大家也就知道,这是长公主只做给高大爷一个人吃的,虽说心里好笑,却谁也不敢拿出来打趣。等着婚事黄了,更没人敢提了,家里连苹果都没有了。

她和胡嬷嬷的感觉一样,她是相信长公主的手艺的,而且,也相信,同一样东西,做了多年,傻子也能做好吃了,哪里想得到,如果一个人故意保持着十年一直做得难吃是个什么境界,更想不到的是,吃的人会十年如一日的吃光光,一点怨言也没有?

“高峻说,高大人会每天吃一碗?”长公主没回话,慢慢的抬头,看着丁嬷嬷。她的表情是红果果的不信,这个高夫人会答应?就算高夫人答应,也不可能做得这么难吃吧?

“这容易,高家这回可是放出不少人,高大人的一些小习惯,总会有人知道的。”丁嬷嬷也不是那容易信人的主,低头出去了。

她此时非常的高兴,因为长公主眼睛里不再是迷茫之色。不管如何,哪怕是有东西让她生气,都是一种生机的表现。她才不在意别人会不会因此而受到伤害,她只要长公主活着。

长公主伸手让人拿过了苹果酿,慢慢的一口一口把那东西吃了进去。因为放在保温的暖桶里,苹果丁都焖熟了,现在放凉了,苹果的酸加酒酿酸,倒比刚刚温热时好吃一点。

她脑子里想的是,是真的吗?他一辈子都在吃这个,所以他也有可能不是骗她,他真的喜欢,不是因为自己是公主,不是因为无情与畏惧,只是因为他真的喜欢?可是,他为什么喜欢?

丁嬷嬷手下的人也不是吃素的,第二天便被她把做苹果酿的那个高家帮厨找了出来,他在高家惟一做得好的,就是苹果酿,凭着这个混了一辈子。

高家倒了,搬到小地方,家里用了那么多人,他这样没有卖身契的帮佣,自然是第一批被裁的。这位在高家混了一辈子,他也知道自己混得有点天怒人怨,被裁了,也不怨,拿了高家补偿的银子,在市集上做点小生意,日子也过得去,现在被长公主叫进来,倒很是畏惧了起来。跪在屋外头的帘下,全身直抖。

PS:这章写得好吧?我喜欢这章。

第63章

“听说你在高家只给高大人一个人做苹果酿?”丁嬷嬷先开口问道。一个市井小贩,还真不够格让长公主亲自问话。

“是,高大人只吃小人做的,不过…不过…”那小贩本来有点自傲的,但马上又怂了,不过了半天,都有点说不下去了。

“大长公主最近胃口不好,你去做一碗让大长公主试,若做得好,有重赏。”丁嬷嬷懒得说啥了,直接说了由头。

“啊,公主娘娘也爱吃苹果酿,可是小人做的,只有高大人一个人爱吃,连小人的娘子都不肯吃的。”小贩一脸愕然。

他不介意给大长公主做苹果酿,可是他也知道自己手艺在哪,高府的秘辛,当然没人会告诉这个雇佣,他和自己家媳妇儿一直都觉得贵人们的口味可能就是这样,好东西吃多了,比较特别。

高大人性子好,就算做坏了,也不会怎么着,这位大长公主的儿子听说喜欢乱打人的,之前就听说,把柳侯爷家的大公子打得现在都没站起呢。

“这么多废话做什么,快去做。”丁嬷嬷斥了一声。

“那个,是不是要一模一样。”小贩也无奈,想想还是不死心。

“废话。”下头的太监都听不下去了,拎着那人出去。

不一会儿,一碗红红白白的苹果酿被送了上来。因为苹果皮是红的,煮上来,倒是比昨天那碗显得好看点,不过那苹果丁的个头切得比雅卿切得还不如。

雅卿切得是大小不一,但是,雅卿是努力在向好,都是指头大小的,还是比这位随意的强得多,这位大的很大,小的就是渣。这个比之随意还随意吧?感觉就是随手拿了个苹果胡乱的切的。

长公主有点想笑,第一次做,她才六岁,拿的是厨刀,几乎就是用刀在砍,大小不一也是自然的。当时厨子有说帮她切。可是她当时不愿,她就要亲手给漂亮的高哥哥做苹果吃。

那时,她也就更不会了,水煮开了,不知道放酒酿,而是把苹果一古脑的扔进去,再手忙脚乱的在别人的提醒下去倒酒酿,一不小心还倒多了。她是在厨子、丫头,嬷嬷的惊呼之中做完的。因为场面太乱了,她忘记放糖也是正常的,而周围的人,也都没注意到,她忘记放糖了。

事隔了十多年,她再一次看到了与自己当初做得相似的东西再出现,想想,竟有些傻了,自己当年做得有这么糟吗?得多么刻意,才能做到这么糟?

轻轻的搅了一下,汤下还有一颗苹果核。她深吸了一口气,小心的拨开苹果,她没勇气尝试,只是舀了一口汤。小心翼翼的放进口里,这回她是‘噗’的喷出来的。

还真是难吃!高大哥真的没味觉了吗?这个比昨天雅卿做得难吃多了。果然雅卿是好孩子,人家做得就是用心得多。长公主一边把苹果酿递出去,一边接过帕子抹嘴,顺便拿了碗水漱口。多少年,没这么失态过了。

“大胆,你家大人难不成就吃这鬼东西。”丁嬷嬷简直就怒不可遏了,人心总是偏的,她只记得曾经长公主会为高洋洗手做羹汤,却从来没注意自己家姑娘做成了什么样,记忆是会被粉饰的。她此时简直就是觉得这是高夫人故意弄出来,黑长公主的。

“好了,你吓着人家了。不过,你主子最爱吃的点心就是这个?”长公主都想嫌弃自己了,实在是因为,真的做得很像。自己当年得气成什么样,才能把东西做得这么奇葩?

“小人也不明白,小人每天就做一件事,就是给老爷做一碗这个。小的有回特意把块切好看点,还在汤里放了点糖,结果老爷退了回来,让小的就按平日那么做。后来小的有问过老爷,这么难吃,为什么还喜欢吃。那天老爷瞪着小的说,‘怎么会难吃,明明很好吃。’那天老爷有笑,笑得跟院里的海棠花一样好看,以后小的就只会这么做了。”

小贩其实觉得自己挺委曲的,竟然因为手艺太差,而被留下了。然后想想,若是自己不是这样,说不定能学点手艺,现在也不至于混到老都没地混了。

不过,想到当年老爷笑着对自己说那汤很好吃时,他那时真的觉得自己做是就是天底下最好吃的汤,那些年,他一直深信不疑。

长公主挥手,帮厨下去了,他会得到一笔赏钱。而刚刚长公主的表现已经不用解释了,长公主只怕是以为他做得好,他也不灰心,主要是,他也没企图心。

长公主盯着自己面前的小碗,她没勇气再吃一口,而她不禁想,高洋是以什么样的心态,那么开心的十多年如一日的照样吃一碗?只是斯人已经逝,一切也就水过无痕了。

“公主!”丁嬷嬷看她已经看那汤半天了,也觉得看不下去,想伸手接回去。

“这么难吃,竟然还说好吃,真傻。”长公主轻笑了一下,还是把碗递了出去。

丁嬷嬷愣了,迟疑了一下,侧身亲口尝了一下,眉眼都皱成了一团。回身再看长公主,并不是生气的表情,再联想刚刚小贩的话,她一下子顿悟,长公主当年给高洋做的,就是这么难吃的。

“若是好吃,坚持十多年,也就没什么奇怪了。”丁嬷嬷笑着接道,她不敢拿长公主来开玩笑,但这还用问,自然是因为心里还念着长公主,于是才会这般长情。这么难吃,人家有了老婆孩子,还是会一直吃,感情不要太深。

长公主知道定有这意思在里面,不过想想,却还是觉得遗憾,因为她还是不知道高洋怎么想的,但心情却是不同了。

高洋的心里一直有自己,是真的有自己。海棠树、苹果酿,他放在了心里一辈子,只要他真的放在心里,自己就没什么遗憾了。

第64章 做东西难吃还是蠢的

“长公主,小侯爷回来了。”正想着,门口的帘子被掀开,外头传来丫头的笑声,大家都知道小侯爷是长公主的命根,他要进是不用通传的。

果然,长公主抬头看向了门口,郝仁一阵风的进来,身上还有大大的斗篷,不过,他也不是那不知礼的,在门口就定住,当着母亲的面把斗篷解开扔一边,在边上的勲炉上烘了一下手,才过来。

“给母亲请安,才进门就听到他们说,母亲想吃苹果酿,怎么不跟儿子说?”郝仁开心是因为他们说,母亲精神好多了。而在他看来,母亲有了想吃的东西,表示,她还想活。

“昨儿卿儿给我做了一碗,可难吃了。今天出去找了一个听说挺会做的,结果比卿儿做的还难吃。”长公主对自己的独子,那是真爱,真是揉进眼睛里都不会觉得疼的,笑得那叫一个温婉。

“唉,那个家伙做的,我也不敢吃。”郝仁想了一下,不禁咧了一下嘴。

“你呢,将来宁小姐给你做东西吃,你会不会嫌弃难吃而不吃。”长公主还是忍不住笑着刮了他一下,就算儿子面上不怎么喜欢宁家的老爷,不过她相信,看到宁小姐,儿子会喜欢。

“我怕她毒死我。对了,娘,宁三小姐病了,说是因为要看初雪红梅花,生生的把自己冻病了。娘,你确定你当初为我定亲时,没看错人?”一说到宁三姑娘,郝仁忙把自己打听的情况一说。

“踏雪寻梅不好吗?”长公主一怔,她虽说觉得为了赏初雪红梅而病,有点过了,但是白雪红梅多好看啊!

“娘,我宁可要一个做东西难吃的,也不要蠢的。”郝仁愠怒道,他反正听到报告时,差点没呛死,什么样的人,会因为赏雪把自己冻病?

又不是贫民人家,他森森的觉得这连他们家小雅卿都不如,小雅卿都知道照顾自己,下雪时,她都知道自己把自己包得紧紧的,回家还知道弄碗姜汤喝。坚决不让自己跟大家生病,结果,那个有病的,竟然能生生把自己冻病,还病得起不来,真真让她无语得很了。

“蠢?”长公主郁闷了,自己再怎么看人没眼光,也不会给儿子挑个蠢的给亲儿子。她不在意媳妇,还得在意孙子呢!

“分不清轻重缓急,不是蠢是什么?跟宁家的老头子一样!”郝仁想到宁老头,他就有气,在朝上,就以自己岳父自居,真的成了亲,那位还不把侯府当他自己的,“娘,下回你给我找媳妇,能不能找没爹妈的?”

“仁儿,你没下次。”长公主真的无语了,这位还取第一个,就惦记第二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