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又不知道,况且纵是你要投诚,人家也不会信。有时,血统决定了你的立场。”长公主轻笑了一下,“你享受着当我儿子的任性,就得承受,给我当儿子的包袱。”

“好吧,我还是想给娘当儿子的。”郝仁笑了起来,而他又眯了一下眼,“娘,当初贵妃要把妹妹许给七王的事,你知道吗?”

“知道,明眼人都知道,你都订了亲,七王就没定,因此,高峻也没能订上,之前我以为她频繁召见世家之女是为了七王,后来才知道,是为了高峻。不过高大哥应该不会答应,高家的祖训对高大哥是有用的。”

“知道了,明天我让峻哥儿把高家的祖训,刻大大的牌匾,放在他们家新的宗祠里。”郝仁大笑起来。

“儿子,还是跟峻哥儿好好学学吧!”公主无语了,轻敲了儿子一下。

“为什么?”

“之前高家有太祖牌匾,高家先祖与太祖兄弟相称,那祖训还以与‘与天家之敬畏,万不敢乱其血脉’的理由注明的,不敢硬规。不然,高家能活到今天,早以蔑视宗室,被人灭门了。现在高家已经出了一个皇太后,你让高峻这稚子定宗规,他有几个脑袋?”

“那七皇子孝期满了,会不会说与妹妹有亲?”郝仁对这个非常之反感,他一直介意着当初在郊外,林炎的暗器冲着自己,但是却避开了雅卿的事。这事他一直觉得很奇怪,但是也知道,这个除了问七王之外,还真没人可问的。

等着雅卿告诉他,高满当初是准备让她嫁给云塔的,他心里就隐约有所解答,会不会是因为云塔也知道这个,他也许为了皇位怒而杀舅,但是对这个未婚妻,却还是不能痛下杀手。

“你想多了,老七是聪明人。娶雅卿,除了能洗脱他杀亲舅的恶名之外,对他毫无帮助可言。雅卿和高峻都不会信他,娶回去也是互为仇敌,他没那么傻。安了、安了,高家已经没什么可被利用的,卿儿目前是安全的。”长公主倒是不为所动。

“不能因为喜欢吗?”

“如果他是那种为了喜欢就冲动做事的人,他就不会派人杀高洋了。儿子,你刚才说了,他比那位能做大事。”长公主轻笑了一下,提及高洋,她的声音都变得森冷起来。

郝仁想想也是,一个成大事者,除非他有能力三年内夺取江山,可以恣意天下时,也许会铁汉柔情一把,做一次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把戏。但前提是,他得先有江山。

“娘,早点歇息,儿子告退了。”郝仁看看时辰真的不早了,忙起身告退,长公主笑着挥手让他离开。但他离开了,那笑容也就消失了。

第69章 你勤好吧!

“公主!”等着郝仁离开,丁嬷嬷忙带人进来,准备帮她收拾一下,让她安寝。但长公主却没有想睡的意思。

“宁家的事再去看看。”长公主迟疑了一下,轻轻的吩咐了一声。

下午丁嬷嬷已经带了太医过去看过,说只是风寒,好好休息就好了。丁嬷嬷回来也是这么禀报的,不过现在长公主想想,丁嬷嬷去求见,还带着太医,人家要收拾,能看到什么。

“你今天看看,有什么让你觉得不太舒服的地方吗?”长公主躺下,看着丁嬷嬷,她是宫中的老人,天生就有一双利眼,她看人的眼光大大的超过了自己的。

“下午奴婢跟您说过,今天见到了宁五姑娘,看着到是有些姐妹情深的样子。”丁嬷嬷给她掖好被子,轻轻的笑着。

“所以我还是笨,您都说得这么明白了,我竟然没发现。”同样一句话,所包含的意思和自己理解的意思,竟然是天差万别的,自己下午心情太好,竟然没听出丁嬷嬷的真意,但还是不满的瞥了丁嬷嬷一眼,“你也是,多少年了,有什么话,怎么也不直说呢?”

“反正还没真的定下来,奴婢已经吩咐了,在宁府里安插了几个人手,怎么着也不能让三姑娘遭了黑手,省得连累了小侯爷。不过…”丁嬷嬷迟疑了一下,抬起了眼帘。

“一个连自己都保不住的女人,怎么保护一个家,支持丈夫,保护孩子?”长公主当然知道丁嬷嬷想说什么。

她也在思索,脑中不禁想到了雅卿,才九岁的孩子,拼命的想保护父亲、兄长。就算无能为力,她也努力的站在父兄的身边,坚定的与他们共进退。

现在每天送来的一道甜品,中间也许有人的指点。但是,她的努力却也一点点的落在她的眼里,与其说是孝顺,不如说。这是她在为兄长铺路,他们没有长辈了,她巴结着自己,为自己的兄长寻求着庇护。

将来她长大了,一定会是好妻子。她拥有足够强大的内心。而这些,显然,宁三姑娘是没有的,高满叫宁三进宫,其实是在告诉卿儿,那是错误的范本,她不要学?

“主要是,娘家靠不住。”丁嬷嬷不知道长公主想的什么,只是面无表情的陈述一个事实。

之前选宁三时,她也参与了。当时并不觉得有什么,长相、性子在同等的条件下,算是不错了。

但今天真的进了宁家的二门,有些事就算宁家掩饰了,也是瞒不过丁嬷嬷的眼睛。不然,也不会一回来,没有经过长公主就直接安排了人手,但安排完了,又后悔。她知道,长公主不会怪她多事。但是,她怪自己。这样,能给小侯爷助力吗?还不如死了,换一个。当然。这话是不能说在面上的。

长公主眼睛眯了一下,之前选宁家,宁侯爷也是重要的原因,他是中立的,他不涉党争。又是个极聪明的人,跟郝家这些老牌军方的关系也是似有若无。她不要一个野心巨大的岳家连累了儿子。但也不能完全没有自保之力。

她知道自己的身体,护不了儿子多久,岳家对于儿子来说,就尤其的重要。但以长公主的身份来说,能给她选的人并不多。没想到,千挑万选之下,看来,还是错了。

“关注一下,别插手人家的家事,但要留下证据。”长公主闭上了眼睛。

丁嬷嬷松了一口气,刚刚她还想着怎么劝长公主放弃了三姑娘,现在,长公主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不是他们没有侧隐之心,就算凭借着侯府的力量,保住了三姑娘又如何?这种性子,就算到了侯府,弄不好也得被玩死,谁又能保住谁一辈子,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抓住宁家的把柄才好。总不能连累自己家的小侯爷。

而郝仁回到自己的东院,想想回头看着丰凯。

“你说宁三若是被他们自己家的人弄死了,我要不要救一下?”郝仁听完了高峻的话,就知道,宁家内宅不宁,只怕三姑娘这回的病,是好不了。

刚刚他把话告诉母亲,也是想着交给母亲来办,但是自己回来一想,真的不管,好像有点于心不忍,感觉有点像参与了谋杀一般。

“那个,要不要小的派人去查查,看谁做的,回头咱们帮三姑娘报仇血恨?”丰凯可是郝仁肚子里的蛔虫,自然知道他怎么想的,忙出了替代的方案。

郝仁一听,觉得不错,就这么办了。他倒是分得很清,真的把三姑娘救下了,他就真的得娶她,这个牺牲有点大,还是不要了,帮着报仇比较好。

丰凯可是太监,就算没穿太监服饰,面上不乐意别人说他是太监,但人家其实还是有一颗太监的心。在宫斗的训练场上磨练了多年,一直没啥用武之地,得了令,趁着夜就跑了。

没法子,最近日子过得有点无聊,侯爷不喜欢玩抄家了,因为雅卿小姐说了,看到别人家被抄就想到她自己,然后心情会变差。小侯爷不能拦着新皇不让抄,但是他可以不去,这样雅卿小姐心情就好了。

不过雅卿小姐心情好了,自己就无聊了。现在总算找到点事做,丰凯真是跳着走的,他虽说不会承认自己其实是有点小兴奋的,但是,他真的有点小兴奋。

丰凯是个有创意的人,他第二天早上回来时,就对郝仁纠正了一下行动计划。

“不报仇?”郝仁还怔了一下,这是啥意思?

“小的意思是,坏人给三姑娘使一回坏,我们就对坏人也使一回坏,等着三姑娘没了,我们再折腾一下,也让他们变没。这样,显得咱们其实也不算是见死不救。这是轮回的因果!”丰凯说得义正言辞。

“你有多无聊,才这样啊?”郝仁无语的看着丰凯。丰凯鼓起了脸,表示不服,郝仁挥手,“随便吧,别让人抓到。”

“您勤好吧!”丰凯就差没跳着谢恩了,不过总算想起不合适,于是努力收敛了。

ps:宁三姑娘的结局是注定的,但是大家都可以从她这件事上,有所得。这才是雅卿重生的意义所在。

第70章 雅卿的回炉再造

不管宁家那边如何的鸡飞狗跳,雅卿的日子过得还是挺滋润的。若是没有云塔没事寄来的亲笔信,或者说还有七王府管家婆子,没事进来请个安、问个好、送点小点心的话,她真的觉得,守孝的日子还挺好的。

长公主要求她三天给她写一封学习总结,就是说说,这三天,你做了啥,包括对那三天里,对于为她做汤的方子,原由要有精确的叙述。然后第四天,信会被转回来,里面有长公主的修改。

雅卿真心的觉得,做三天的甜品不难,但是给长公主写信很难。弄得她作下病,每做一件事,就拿个本子记下来,省得回头写信时,没东西写。每天她都有一种流泪的冲动。但想想,牡丹阁用了六年改变了她,现在她却又再用六年时间,把自己再改回来。

小雅卿还是每天一份甜品,有汤,有点心。每天都没有重样的,而长公主发现,她每一次做得都是极美丽的,而味道上,也是越来越好,她能从甜咸不同的点心,汤品之中,感受到她的进步。

当然还有书信,之前雅卿的信写得极漂亮,真是漂亮,一手极好的飞白,但飘逸之中竟能看到妩媚。能练成这样是不容易的,只不过,长公主不喜欢。

长公主也是太师之的学生,从小受的是男子一般正统的教育,她哪里知道,青楼对名妓的要求,连字也是有要求的。她是觉得雅卿的字不错,非常之漂亮,但她却还是不喜欢女孩子用那么高调的字体。第二天回信时,就直接对着胡嬷嬷说。让雅卿老实的从正体练起,以后给她的信,不许随意。

胡嬷嬷倒也点头,她也苦,雅卿从小练就是簪花小楷,她哪里知道,姑娘急着写信。就写成这样了。好在胡嬷嬷只是认得字。并不懂书法、字体,以为只是她写得太草率,忙认了错。

雅卿从书信这儿。也就明白了,自己当初受的教育有多么彻底了。也知道,现在改,比自己当年学要难万倍。就算知道。她写的字,也没什么可能传出去。但是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就算也许一辈子都没人会看,但她还是不可以。

这些日子,就算是过年。她除了在家里帮助大哥主持了父母的祭祀之外,接待了一下来给父亲上香的亲朋旧故,她就一直专心的接受着长公主的再教育。

高峻也注意到了她的压力。高峻是真正的才子,看了妹妹之前的字。他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好吧,那字有些温柔婉转之意,但妹妹是女孩,这样也没什么。不过既然要巴结长公主,还是按着长公主来好了。

别的高峻教不了,但是写字上,他还是有心得的,看妹妹别扭的样子,直接拿了左手,随手又写了一篇大字出来。他并没有说话,只是让妹妹看到。

雅卿与高峻可是一个娘胎出来的亲兄妹,有些话是不用说的,看了一会就明白了大哥的意思。高峻是误解了长公主的意思,他以为妹妹这字体太私人,会落人以柄,所以让她练一个大众款的簪花小楷,这样与姐妹淘通上信,万一流了出去,也不会引来大的风波。

这与他们写私信的意思差不多,在他看来,字体是改不了的,既然改不了,那就不要改了。重新开始学就是了。如果右手惯性大,那么就从左手练。总是从头练的,用的功夫是一样,但是效果却是不一样。

从那天起,长公主收到信就惨不忍睹了,打听才知道,雅卿改不了自己右手,于是开始从左手练起了。长公主就笑着摇头,她也不急,点头称善,她也开始真的有种教女儿的感觉。

就这么冬去春来,一晃眼都春暖花开了。

“你猜,今天丫头会送什么?”到傍晚时,长公主就已经有点期待了,侧头看向了丁嬷嬷。

“卿儿姑娘的巧思哪里是老婆子能猜得到的,唉,真是太巧了,将来真不知道哪家有福,能让您把姑娘许出去。”丁嬷嬷这些日子也觉得舒心,长公主的身体慢慢的好起来了,因为雅卿每日一汤,脸色都比之前滋润起来了。

而每三日的信,长公主也是一改再改,她也眼看着卿儿姑娘的左手楷书,有了点长进。她都由衷的觉得这姑娘有些了不起了,凡人莫说练左手了,纵是练右手,三个月的时间也不能进步如此,显是卿儿姑娘自己有大大的定力,才能如此。

平常九、十岁的姑娘,还在父母身边撒娇呢,现在小侯爷还不时跟着长公主撒娇,耍赖,而卿儿姑娘知道自己不过是托了在长公主门下,只能用功苦学,这份心都让人觉得多了几分怜惜。

“让你说得,我都舍不得了,等过了一年热孝,倒是可以把她接回来了。”长公主轻笑了一下,她也欢喜,不自觉中,竟也用了一个‘回’字。

“正是,连太皇太后都想见见卿儿姑娘,说要赏她。”丁嬷嬷笑着加了一句。但这话完了,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忙讪讪的端了一杯茶过来,“太皇太后关心公主,再说,将来姑娘出嫁,若有太皇太后的关照,不也能锦上添花吗!”

“这些话以后不要说了,卿儿的性子烈得很,之前在府里,她对我也就是面子情。也就是大哥平安出来,她也晓得了些事,才尽心对我。对太皇太后,你当她会有好脸?回头,真的冲突了,才是害她和峻哥儿的一辈子。”长公主喝了一口茶,才苦笑的摇摇头。

她对自己亲娘也是没法,斗归斗,但太皇太后就她一滴骨血,而她也就这么一个亲娘,说是平日里闹腾,但她也是心疼自己娘的。总不能让老娘风光了一辈子,回头跟着个小丫头起冲突,到时自己帮着谁,还是分开这俩算了。

“唉唉唉,老奴果是糊涂了。”丁嬷嬷马上领悟,想想拍拍自己的脑子,这倒也是,雅卿的脾气只怕跟她那个那个将门虎女的娘一样,好就极好,不好就能把对方烧死。

太皇太后怎么说也是逼死高满的凶手,而高满不管怎么着也把雅卿养到这么大,七皇子不管怎么对高洋,但高满没有对不起雅卿,雅卿能给太皇太后好脸就怪了。

ps:有个问题,我看网页上,是三十三票,也就不急,看到你们说过四十了,再去看首页,四十,那个用手机看,四十八,那谁,我信谁?对了,这两天看关于柳岩被包贝尔伴郎团欺侮的事,之前我对包贝尔比较路人,知道他在巴厘岛补办婚礼,我还挺同情他,之前有了老吴与诗诗的世纪大婚,他怎么办也很难超越,这倒霉催的。结果很快就曝出了伴郎团的事儿,我真的认真的看了视频,我对伴郎伴娘们惟一有好感的是王鸥,就是伪装者里演曼春的,其它人都是路人。结果这回好了,伴郎加新郎全体拉黑,对行侠仗义的那位贾铃,我还是路人,略有好感。当然,我还是喜欢王鸥。同情柳岩,也觉得柳岩这姑娘脑子不错,看看她下飞机回的话,多么有水平。对了,我想说啥,我想说的是,讲财力,讲颜值,讲别的都不行时,就突出自己的优点,别秀下限。现在好了,全国人民都知道你们彻底给别人做回了垫脚石,还是自己挨上去的,怪谁?弄得我转回诗诗的视频,大把人点赞,还都不是诗迷们点的,看看!

第71章 教女不易

丁嬷嬷正欲说什么,外头有了些动静,她们一块看看钟点,还没到送汤的时间,丁嬷嬷忙出去看看。

“嬷嬷,宁家的事结了。”小厮急急的上前。

“安排下去吧!闹得越大越好。”丁嬷嬷很平静。

“是!”小厮跑了出去,那表情兴奋得不得了。丁嬷嬷不介意这爱捣乱的,这世上,有些事,爱捣乱才能做事啊。

“公主,宁府的事结了。”丁嬷嬷她当没看到一般,慢慢的再踱回了房间,低头回着话。

“可惜了。”长公主并没有抬头,还在看那本书,轻言道,“峻哥儿看来也是很会教孩子的,看看现在卿儿看书的品味,明显大气了很多。”

长公主巍然不动的在翻一本新的旧书,这是雅卿送汤时,顺便送来的书籍,都是她在家里的新藏书里,看了觉得好的,送过来请长公主品评的。随书随附上的,还有她的读书心得。等还回去时,长公主会写上自己的评价,算是他们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流。

没有什么比看一个人的书架更能了解其品性的了,之前看小家伙看的书,跟现在一比,明显就有了不同。这个她不居功,她把功劳放了高峻的身上。

现在的长公主对于小卿儿的表现,抱着一种十分欣喜、自豪的态度。就像自己眼看着自己种下的种子,一点点的慢慢的发芽,一点点的壮大,那种成就之感是什么都比不上的。

“不过,让姑娘这么看书好吗?纵是高家的姑娘,也不能读太多书吧?小侯爷不是顶烦宁姑娘伤春悲秋吗?”丁嬷嬷笑了一下。她其实也不支持女孩多读闲书的,有时都觉得长公主的书读得太多,才会悲剧的。

“读书是明理,不是伤春而悲秋。卿儿这点不错,脑子够清醒。不过,你说得对,回头我会跟高峻说一下。不能让她这么乱读下去了。”长公主本不以为然。但马上,又醒悟过来。

自己从小跟着太师学习,当成男孩子一般的教养长大。身边又有芝兰玉树般的高洋。于是真的与丈夫成亲之后,她真的努力过。她曾经负气的想过,高洋能过得那么好,那么她也不能输。她也要过得更好。

丈夫是好人,真的很好。他们新婚时。她也被感动过。单纯的热血武夫,有时心软得不像话,他们新婚时,她常会被丈夫的孩子气弄得哭笑不得。但很快。父皇去了,她开始了守孝。

二十七个月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个漫长的过程。她是不能要求丈夫与她一般,对着父皇抱有那么深刻的感情。但有时就是这样,有些东西心存了芥蒂,就很难再回头了。

守完了孝,她怀了孩子之后,他们夫妻的情谊有所回升。但孩子一出世,他们也就走到了尽头。对他们来说,也许这就是结束。他去边关过他要的快意人生,而她就在京中,专心的养育着孩子。谁也懒得再进一步。

长公主在丈夫死后也会想,会不会是自己对丈夫要求太高,但也就只是想想罢了。但是现在相对于小雅卿,她便不敢了,自己可以这般放弃,但是雅卿却不能因此而磨了性情,天下哪有书中那般至纯的君子与道义。

“是,小的回头跟胡嬷嬷说说看。”丁嬷嬷笑着低头,她算是否决了长公主要亲自知会高峻的决议,这种事,还是私下提醒为好,不用扯上长公主的。

“唉,看看这心操得,之前喜欢宁三,就是看她读书不错。果然,不养女儿,就不知道有些事,是不能看表面的。”长公主自是了解丁嬷嬷之想,自己也叹息了起来。

“您看,要不要把宁家的事通报一下?”丁嬷嬷想想看,觉得长公主这方面也不灵。

她是公主,家里谁敢跟她斗?郝老侯爷在边关那些侍妾们,哪一个又敢生下孩儿,等着侯爷去了,也就是长公主厚道,每人给了些银子,都放了出去。换别家大夫人,没卖到那些脏地方,都已是客气了。所以,丁嬷嬷现在也是为雅卿在考虑着,真被长公主教得目下无尘,将来也是没面子啊。

宁家连亲姐妹,亲父母都靠不住时,那么谁又能被相信?雅卿可是长公主亲自教养的,将来选的人家也不会太差。但这样的人家,总会有公婆、妯娌,还有亲眷。

雅卿将来嫁到谁家,若真的与长公主一般,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就真对不起孩子了。所以趁机会,她忙向长公主进言,您还是教点有用的事儿吧。

“也是,倒是件有意思的,她将来总要嫁人的,纵是我认真的挑,家里总有这样,那样的事儿。宁家这事儿,就挺有意思。不过,你别提了,过几天,满街就是流言,她自然会知道的。”长公主终于放下了书,认真的想想,才慢慢的说道。

丁嬷嬷点头,由他们去说,谁知道那个敏感的雅卿又会不会多想,这事实在有点脏。想想又轻叹了一声,这口气,她是为宁家那位三姑娘而叹,但不内疚。

他们能为三姑娘做的,都已经做了。若不是她们派人,只怕这位三姑娘连年都过不去。但又如何,过完年,还是不免让人炮灰掉。

他们不止救了一次、两次,而且,府里的人也不是傻子,都被人伸了手,总该有一两个明白人吧?结果呢?

那府里的人,一个比一个的算盘打得响,却没一个人真的想去让事情平息。而作为当事人的宁三姑娘,竟然一次次的被陷害,最终,连她的家人都觉得她死去比活着更有价值时,那么,她们还能有什么办法?

“还是死了?”并不比侯府晚多少,雅卿就已经知道了。

听到哥哥说完,她也有点无语。不是可怜,而是有点叹息。开始时,她想救她,不想让她成为郝仁倒霉的前任,可是一路下来,她竟然也只能觉得这就是三姑娘的结局了。

所以这是当年姑母让自己看的吗?她早就看到了结局,当年让自己观察,只是自己那时太小,若是再多几年,自己就应该能理解个中深意了。

第72章 贵女之教养

这一段时间,每天饭后,高峻和胡嬷嬷总会抽一段时间来说说宁家发生的事,这个倒没让她怀疑什么的,那个反正听说已经传得街知巷闻了,她一直当故事在听着。

她不知道的是,高峻才是真正的旁观者,反而,他是看得最清楚的一个。而外面的那些传闻,十有八九都是由高峻推波助澜下产生的。

雅卿倒是相信,上一世,宁姑娘的死只怕跟这一世一样不简单,但是,她没想到的是,这回明明事前有提醒,又有长公主的保驾护行,宁家父母都在,为什么事情还是越来越糟?

当然,还有一件让雅卿觉得好玩的事,郝仁还是保持着一天跑八趟的好传统,但是郝仁从来就不跟她说这些,但凡他是要跟高峻说正经事了,他就会找个特别假的理由支开她。就真的把她当成一个小孩一般,生怕外头的事污了她的耳朵。

高峻跟郝仁最不同的就在这儿,在他看来,这些事,反而要多告诉妹妹。她现在跟着长公主学习,但若真的将来跟长公主一样,被姑母那样的逼入死角,高峻会被自己郁闷死的。屁股决定脑子,高峻现在却宁可妹妹像姑母,至少受伤的不是她自己。

因为看得清,他是事事都与妹妹说的,顺便让胡嬷嬷给她解释一下。胡嬷嬷能在姑母身边那么多年,宫中那么多美人,而先皇最宠的是姑母,但不是独宠。

胡嬷嬷可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由她来讲外头的那些事,就算他有人暗中观察着。也没胡嬷嬷解释得这么通透。

高峻是真的当成教材在教妹妹,而雅卿越听越觉得有点怪。

“哥,你说,三姑娘夜里用姜茶,而姜茶里加入些许红花,于是极热与极寒又在寒气下行的夜里,明为…”

“药方不用背。你只要知道。到了外头,谁给你进口的东西就多一个心眼。看到没,这些人心思就用尽了。纵是三姑娘不死,她也生不出孩子了。这些红花的量数,纵是御医来了,也救不了她。”高峻打断了妹妹研究精神。现在不是背药理的时候,这些知道就好。她要了解的是,这些后院的女人,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不是!我想说的是,宁夫人都不教的吗?还有她身边的那些嬷嬷们干什么吃的?”雅卿摇摇手。她这一段时间真的很多困惑的。

宁家出事之后,用红花熬药,胡嬷嬷都照样又给雅卿来一份。顺便跟她说说还可以怎么做,让她观察汤色。闻味道有什么不同。

而这些东西,其实在宫中她也是被姑母教过的。不过那时,没人拿实物给她看,最多拿点药材给她闻闻,让她一定记得什么会相生,什么会相克。如果合在一块吃,会产生什么后果。

她一直以为,跟她同等身份的女孩,在家里都会受到相似的教育。更不要说,宁家那么复杂的环境里,宁夫人怎么会把自己的嫡长女教成这样?她自己可是宅斗的胜利者。

“姑娘真是的,您从小吃东西,老奴都在边上有教您,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当初娘娘就说过,长公主看人的眼光不成,宁三姑娘除了会写诗,基本上啥也不会。”胡嬷嬷轻笑了一下。

她没说的是,对宁夫人来说,她心目中女儿只是可以用来联姻的工具,对她最重要的,还是嫡长子,那才是她日后的依靠。女儿早就看好了人家,于是照着长公主的样子把女儿教出来,不然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被长公主看上,真的像对雅卿这么教,长公主看得上才怪。

雅卿笑了,想到写诗,她就想吐舌头。姑母自己是会写诗的,她小时也很羡慕,也和姑父说,她也要像姑母一般当才女。不过那时她胖胖的,拍着小胸脯说要当才女,就会逗得姑父哈哈大笑,姑父会把她抱在怀里,轻轻的跟她说,“我们的卿儿不用学那些没用的!”

姑母在边上就笑,以后也真的就不教了。只是教些有用的。后来到了牡丹阁里,倒是有人教过,她背诗还不错,不过写差点,得亏她跟的是一样没诗情画意的郝仁,换个文人,只怕也得被嫌弃。现在看来,果然,会写诗,真的没什么用。

“最近,宁家是不是有点点背,家里快成戏园子了?”想想这些日子发生的事,她其实也不觉得宁三死得冤,只是觉得这一段他们家发生的那些事,有些匪夷所思。好吧,如果说三姑娘自己除了写诗,啥也不会,那么宁家大夫人是死人吗?

一个宅斗的胜利者,家里那么多小妾,生下儿子的却不多,府里长成人的儿子,就是她所出的嫡长子。而其它留下来的都是女儿了,嫡出的就只有三姑娘。

然后下面还有四五六七四个庶女,四五与三姑娘差不多大,而六七现在只有几岁,中间巨大的空档,无一不表明这位大夫人的手段高明。如果说手段这么高明,为什么让女儿一而再的着人的道。

这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高峻笑了,看向了胡嬷嬷。胡嬷嬷叹息了一声,真是的,这个要说吗?这个是婆婆的心理,好像不用跟姑娘谈吧?但看看高峻的神色,她只能叹息了一声。

“宁夫人只有一子一女。中间还有二少,不过二少是庶出的,是之前的三姨娘所出,三姨娘据说是宁侯最喜欢的妾侍,不过因为生二少血崩而死。二少就被带到了大太太那儿养着。不过十岁时,掉河里淹死了。”胡嬷嬷笑了一下。

雅卿怔了一下,她问的大夫人为何不管亲生女儿,怎么就谈到了十多年前的旧事上了?三姨娘和二少那码事,就挺简单了。留子去母,谁让那是老爷子的心头好,自然要想法除了,把儿子留下,放在自己身边养着,那会儿,大少爷应该也不大,两个儿子在手,大夫人的地位便可说是稳如泰山了。

为何二少在十岁上才被淹死?那会,长子应该也稳了,或者,二少表现出了超乎长子的才干,那么,作为亲妈的大夫人自然不会给长大的长子留个分身家,分宠爱的碍眼庶弟了。

但这些是理由吗?

ps:小卿儿要受专业的宅斗训练了,可怜的三姑娘。

第73章 好一出大戏

雅卿上世对宁三姑娘这事还是比较关注的,而上一世宁家没这么热闹,上回也就是人死了,与侯府之间互撕时,倒是热闹了一下,但是只扯了一下五姑娘,但事后,五姑娘也嫁到某大家的次子。

庶女能嫁成那样,之前觉得那算是父母很尽心了。而现在,她想的是,这五姑娘,不简单。但因为这回闹得狠了,五姑娘不用估计了,一定嫁不到上世那么好。

这世,从三姑娘生病开始,外间就没断了传言。三姑娘一病,长公主便派人去看三姑娘,这本身也没什么,毕竟大家都知道,三姑娘与郝家小侯爷定了亲,未来婆家表示关切,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怪在,宁家大太太不知道怎么就罚了二姨娘,而二姨娘生的五姑娘也被罚跪小佛堂。

一时间,外面就流言四起,都不是傻子,宁家原本也不是什么规矩好的人家,下人们的嘴碎得跟老太太似的,还有什么能保密的。

二姨娘、五姑娘被罚了,大家也就以为这事就了了。三姑娘的病就该好了,结果不曾想,三姑娘好了没两天,又病危了。

宁家乱成一锅粥时,四姑娘又突然掉进家里的小池子里了。好在那是大白天,立马就被救起,请了大夫,小命到是保住了,不过里头就透着大大的怪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