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被奕洛瑰暧昧的语调扰乱了方寸,不觉皱起眉语带恼火道:“一旦开通了海路,大魏必然会更加繁荣兴盛,又何需微臣来报偿陛下?”

“罢了罢了,”奕洛瑰被他执拗的态度打败,扬扬手放弃与他斗嘴,“航海就航海吧,替我好好找些海上方啊,我也挺想长生不老的。”

安永听了奕洛瑰异想天开的要求,顿时没好气道:“微臣以为,长生不老的仙丹陛下还是别指望了,不过船队也许能发现一些新奇的瓜果蔬菜,将种子带回来。”

“照这样说,我令工部赶造了一年的战船,最后就是为了换一点瓜果蔬菜吗?”奕洛瑰顿时笑得更加忘形,好半天之后才清了清嗓子,望着安永道,“我倒希望这世上能有不死药,或者至少有什么灵药能让我在死了之后,还记得这一世…”

他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忽然认真起来,同时目光也太专注而深邃,令安永莫名地一阵心慌,只好别开眼不再说话。好在奕洛瑰见他如此闪躲,似乎也无意继续纠缠下去,转而轻描淡写地问道:“听说你准备立嗣?”

安永一向不喜欢奕洛瑰过问自己的私事,因此只是不声不响地点了点头。

“为什么?”这时奕洛瑰却被勾起了好奇心,望着安永追问道,“为什么不娶妻?我已经不再禁令五姓联姻,也把玉幺给了你,为什么还要立嗣呢?”

“不为什么,”安永无从解释,只能敷衍着回答奕洛瑰,“不娶妻生子,也能少些烦恼。”

奕洛瑰听了这话,不禁若有所思地问他:“你这古怪念头,是不是那些个佛经里教的?”

“不,微臣只是觉得,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太多,”安永摇摇头,垂着眼低声道,“比起生儿育女,微臣情愿去各地治水。”

更多的话安永并不想说——既然只是过客,一棵没有根的树又何必开花结果呢?

何况这世间明明已经繁华如斯。

这天崔府的盛宴上,满座衣冠胜雪,崔氏一族的少年郎君几乎齐聚一堂,出了名的俊秀再加上极力修饰,让冷清已久的崔府刹那间仿佛开遍昙花。

饶是玉幺也忍不住爱美之心,一张嘴藏在团扇下,笑得合都合不拢:“好基因打遍天下,这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还真挺养眼的。”

“别光顾着看。”安永在一旁叮嘱道。

“这不已经挑花眼了嘛,”玉幺左顾右盼着,又问,“你是想选个有从政天赋的,还是选个像你的?”

安永默默想了一会儿,低声道:“选个最像永安公子的。”

玉幺神色古怪地瞥了他一眼,不以为然地讥诮道:“我哪知道真正的永安公子是什么样子?”

安永笑了笑,目光在满堂少年的身上逐一扫过,不觉怅然:“我想,至少应该是坚强、骄傲、才华出众的。”

“当心画虎不成反类犬。”玉幺忍不住嗤笑,“别忘了来这里的都是些什么人,追名逐利的哪有好鸟?”

“所以我才要收冬奴做义子,”安永道,“至少他会真正去爱惜崔府。”

玉幺闻言笑了笑,不再反驳,开始为安永仔细观察起宾客来。在甄选男人方面她有两世的经验,于是不消花费太多时间,她便从满目琳琅中选出了最出众的一位指给安永看。安永不动声色地留了心,直到这天夜宴结束之后,才把选定的继承人报知族长。

族中要过继给安永的,是崔永安从叔之孙,今年刚满十二岁的崔邈。这件大事一旦确定之后,族长便紧锣密鼓地安排,赶在这一年的冬至家祭时,为安永和崔邈举行了过继仪式;同时在翌年元月新春,安永也正式认下冬奴做义子。如此一来安永便算是有了后辈,从此不用再被人称作公子,而是正式继承了白马公的名爵。

崔府里有了下一代,日子顿时比从前热闹起来,安永觉得心中一块大石落定,平日除了在朝中尽职,闲暇都会去浮图寺里参禅——他这样做一半是为了躲开奕洛瑰,一半也是为了躲开玉幺。

日子似乎是在一片平静中安然度过,一转眼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工部的战船业已全数竣工下水——在安永的促成下,这支船队如今已被改作远航探险队,将在这一年的六月由李琰之领队,一路顺风南下前往波斯。

这日玉幺又跟着安永上船坞视察,归程时闷闷不乐地沉思了一路,直到回府后才对安永开口道:“我想加入李琰之的船队。”

安永起初以为是自己没有听明白,疑惑地望着玉幺问:“你说你要做什么?”

“我说,我要加入李琰之的船队,跟着他们一道往波斯去,”玉幺提高声调又重复了一遍,见安永瞬间变了脸色,连忙又向他解释道,“我已经仔细考虑过了,如果我不跟着,那李琰之只会带些香料珠宝回来,又怎么可能发现新东西?”

“为什么一定要发现新东西?”这时安永蓦然抢白道,一双眼睛紧紧盯着玉幺,连说话的声音都开始发颤,“好好的你为什么要走?是崔府让你不满意,还是我这个人…惹得你不开心?”

玉幺原本低着头听安永说话,这时候却突然苦笑着抬起头,倔强地望着堂外满树的梨花:“你干嘛非要问个明白呢?之前一直在装傻的人不都是你吗?伪君子…”

她这一句话说得是心平气和,却顿时把安永给噎住,将他解释或者挽留的言辞统统堵住了嗓子眼里,只有喉头像拉锯一样扯得生疼。

“你如今已经是白马公啦,还有了两个儿子,我留在这里算什么呢?”玉幺强颜欢笑着,末了又揶揄道,“大家都知道我不是玉夫人,是被你收留着吃闲饭的,好啦好啦你别生气嘛——就算是被你邀请的贵客吧,住这么些年也该被人说闲话了…”

“谁敢说你闲话?”安永脸色阴郁地冒出这么一句,蹙眉望着玉幺,“让你想要离开是我的错…你若是在崔府待腻烦了,随你去哪里散心都好,可是航海对你来说太危险了,我不放心。”

“这有什么不放心的?”玉幺满不在乎地笑起来,“工部造的船又大又坚固,船上不但能养鸡养鸭还能种菜,你还怕我会饿死啊?至于航海嘛,反正开船的又不是我,何况李琰之的手下经验丰富,这次航行的路线他们已经走过一遍,还能出什么岔子?”

安永说不过伶牙俐齿的玉幺,急得简直要发火:“你一个弱女子,怎么方便和一群水手一起出海?!”

“你确定老子是弱女子?”这时玉幺仿佛听见一个天大的笑话似的,指着自己的鼻子笑起来,“现在你再想怜香惜玉已经迟了,老子已经打定了主意,你硬要拦着我,只会让我恨你。”

说罢她面色一沉,极认真地望着安永低语道:“而我最不想做的,就是恨你…”

玉幺此言一出,安永顿觉心头一冷,终于意识到自己今日无论用什么办法,都已经无法再挽留住自己最重要的伙伴——这一世,他到底还是因为自己的消极怯懦,把本该与他最亲近的人给弄丢了…

第六十六章远航

白马公崔永安的宠姬不顾劝阻,执意要跟着李琰之的船队出航一事,没两天就像桃色绯闻一般传遍了新丰城。而面对满城风雨,李琰之则精明得像一头狐狸,其实早早就发现玉幺才是那个真正牵制着安永的人,又岂会对他二人横加干涉?于是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非但不介意与一介女流为伍,甚至还当面为玉幺打圆场:“玉夫人跟着在下出航,在下拼死也会保得玉夫人平安归来,崔三你大可放心。”

“就是嘛,我只是出趟远门,又不是不回来,何必搞得跟生离死别一样?”玉幺也受不了安永如此婆婆妈妈,吐着舌头笑道。

安永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法说服玉幺,最后也只得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现实,着手为她打点行装。此时距离船队起航还有两三个月,于是在时间宽裕的准备过程中,只要是能够亲力亲为的,安永绝不假手于人,把凡是能想到的东西全都替玉幺备上,只求在旅途中万无一失。

“虽然船队中已经配了军医,我还是会安排府里的郎中与你随行,免得生了病的时候耽误诊治,”安永细心叮嘱玉幺,在她耳旁喋喋不休地唠叨着,“还有在船上的时候,记得要及时补充维生素c,预防坏血病。”

“知道啦知道啦,不就是吃点酸的嘛,”玉幺横躺在簟席上,没心没肺地笑道,“我就当自己是孕妇,每天喝上一口醋不就得了。”

“谁告诉你醋里含有维生素c的?有点常识好不好!”安永顿时瞪起双眼,气冲冲地训斥道,“船上配备的水果和蔬菜,如果坏了就别吃了,让人用绿豆泡点豆芽给你。”

“嗯嗯嗯…”玉幺被喷得狗血淋头,忙不迭点头答应着,想想又道,“我跟着你上船坞的时候,偷偷留意过,其实船上的伙食还蛮不错的。”

玉幺这话倒是不假,比起从前欧洲发现新大6那会儿的航海,船员因为缺乏维生素得了坏血病而死得七七八八,在解决吃饭问题上素来很有天赋的大魏子民,出手可要阔绰得多。

就好比这次远航,船队不但准备了大豆、面粉、小米和大米做主食,还准备了大量的咸鱼、蜜饯和腌菜,甚至在船上养了鸡、鸭和青蛙以供新鲜肉食。专门饲养的狗和训练好的海獭也被带上船,这样在漫长的旅程中,训练有素的海獭每日可以通过船舱底的“水密室”潜入海里,两只一组地将鱼群赶入渔网;而狗不但可以捕捉船上的耗子,必要时也能充当肉食来源。

就在这两天,鸾水的码头上已经越来越繁忙,数不清的驳船将大量的蔬菜、干鱼和淡水运到船上。新鲜的白菜和萝卜被撒上盐用糖醋浸泡,樱桃、杏子和枇杷被晒成干果,而桃子和竹笋则被埋进沙里储存。就这样,粮食和淡水的补充会一直持续到起航的前一夜,以期足够为三万人的船队提供至少三个月的粮食储备,不但如此,船上的主粮甚至已经富足到可以提供多余的大豆来磨豆腐,以及用大米来酿酒。

很显然,奕洛瑰说到做到,完全是按照策划一场大战的排场来装备船队——整支船队由二百五十多艘船舶组成,其中最大的一艘主舰是可以容纳上千人的楼船,整只船足有四十四丈长、十八丈宽,船上有九根桅杆、十二张帆,需要二三百人才能抬动它的铁锚。楼船周围则分布着李琰之自己的商业船队,除此之外,船队还包括了三十二艘三十七丈长、十五丈宽的马船;六十艘二十八丈长、十二丈宽的粮船;六十艘二十四丈长,九丈宽的坐船;以及一百艘只有十八丈长、七丈宽,却灵巧、轻便而利于水战的战船。

这样一支庞大的船队,其中大部分的船员又是能征善战的士兵,如今打着奉旨远航的旗号,一路威风凛凛地沿海南下,怎能不使百越的君臣们心惊胆寒呢?

一场盛事一旦没有了战争的肃杀,自然让新丰城的百姓们跟着欢腾起来,大家就如同期待着节日一般,欢欣雀跃地迎来了船队的起航之日。争强好胜的奕洛瑰当然也不负众望,这一天特意为远航举行了盛大的庆典,站在城楼上为即将出征的船员们送行。

当身着衮服的奕洛瑰在正午时分踏上城楼时,将近三万名水师方阵正静静等候在城下,已被封为远航正使的李琰之躬身向他行礼,俯首听令的模样让奕洛瑰不由地傲慢一笑,缓缓开口道:“启程吧,我祝李正使你一路顺风,希望这次远航真能如你们所说——可以宣德化而柔远人,让百越对我俯首称臣。”

李琰之闻言立刻叩首谢恩,接旨后与一干副将走下了城楼,这时随着阵阵号角低鸣,城下的列队也开始向城南数里外的鸾水码头缓缓行进。奕洛瑰目送大队人马自城下川流而过,眼角余光却从随侍在一旁的文武百官中精准地捕捉到了安永的身影,心头不禁涌过一阵暗喜。

那玉幺在崔永安立嗣之后,竟然选择跟随船队出海远航,这是否意味着她已经心灰意冷决定远离,而崔永安的身边从此再无旁人?

那么从今而后,自己也许就可以放手一搏,试着成为他这一世最深的羁绊…

然而此时此刻,站在城楼上的安永俯瞰着城下,目光却始终逡巡在舟师官员们乘坐的马车上——他无暇顾及旁人的目光,更不可能觉察到奕洛瑰隐秘的心思,俨然像一个惨遭宠姬抛弃的无辜丈夫那样脸色苍白,只盼着能够赶在船队起航前追到码头,再一次去哀求负心人回心转意。

这样失魂落魄的白马公,无形中印证了一直以来风传的流言,又焉能不使人侧目?

原来珠璧争辉一场,新丰城占尽风华的崔永安竟然真的输给了陇西李琰之,已经将心上人拱手相送了啊…

面对旁人种种匪夷所思的揣测,安永兀自浑然不觉,好容易捱到典礼结束之后,他这才如蒙大赦般走下城楼,翻身骑上府中一早准备好的快马,飞骑赶往鸾水上的码头。

而此刻玉幺乘坐的马车已经抵达了鸾水岸边,只见她轻盈地跳下马车,一身柔然男装利落地勾勒出她纤细的身条,让她看上去就像是一位极俊俏的西域少年,着实雌雄难辨。

“唉…”这时她蓦然长吁了一口气,抬手拂过岸边碧绿的垂柳,回首向着新丰城的方向遥望,轻声低语道,“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对不对?”

如果她能在最后一刻逼出那人的真性情,倒也算不枉费她这一番辛苦——可是如果不能呢?

她还要不要回来?

神游天外让眼前的视野渐渐模糊,就在玉幺失神之际,红尘万丈的喧嚣中忽然响起了一阵马蹄,平凡无奇的声音竟奇异地穿透了扰扰攘攘的嘈杂,一下子扯住她的心,就像游丝穿过了海底针。

只见安永气喘吁吁地勒马停在她面前,汗出如浆的脸上挂满了紧张,却在看见她的那一刻无比欣慰地叹道:“还好赶上了…”

玉幺的心尖在听见这句话的瞬间止不住发起颤来,她担心自己的嘴唇因此而失去血色,于是极力使眉眼飞扬起来,满是骄纵地嘲笑道:“怎么,突然又舍不得我啦?”

“不,是我想给你这个…”安永说着便跳下马,从怀中掏出一串十八子佛珠递给玉幺,低声道,“这是我为你在浮图寺中求的,直到今天才做好,还好赶上了。”

在这个时代,想要一串与自己当年送沈洛的那件信物一样的佛珠,必须得靠定制,好在他这一世实在是有钱有势,才算是没有误事:“玉幺,戴着它上船吧,一路平安。”

玉幺愕然望着汗透重衣的安永,不敢相信他如此大费周章,竟然只是为了送她一串木头佛珠。

“你…你…”玉幺拿着佛珠,气得连舌头都发麻,于是一瞬间她忘了思考,竟火冒三丈地扯断了佛珠,咬牙骂道,“难怪你这阵子都在吃素呢,原来就是为了折腾这个!老子才不要这破玩意儿,将来是死是活都是我自找的,用不着你假慈悲!”

一瞬间木珠飞迸,珠子一颗颗落在河埠的青石上,又像活物一般弹跳着四散开。安永脸色一白,直直望着玉幺说不出话来。他哑口无言的样子更是惹恼了玉幺,于是她执拗地背转过身子,头也不回地迈步登上了楼船。

心头最在意的人就这样被她抛在脑后,于是最深刻一瞬间又变成最模糊,让那个人无声无息地湮没在岸边摩肩接踵的人群里。

“妈的…”玉幺上船后恨恨自语,站在甲板上泪眼模糊地扶着船舷,无论怎样眨眼都没法看清安永的身影,“老子将来一定要让你后悔…后悔今天放我走…”

第六十七章佛珠

安永静静坐在浮图寺的佛精舍中,低头凝视着躺在他掌心里的一串佛珠。

这是一串被玉幺拒绝的祝福——她竟然真的就那样走了,带着对自己的许多怨怼,走得如此决绝。

安永回忆着那天的每一幕:自己挤在混乱的人群里,惊惶地弯着腰捡起散落在地上的佛珠,为了寻找到最后一粒珠子,他竟然错过了船队起航的瞬间,直到将珠子尽数捡齐的一刹那,他才惊觉人潮汹涌。百姓们因为船队的起航而蜂拥向前,人流像迅猛的潮水一样推倒了他,同时许多人也跌倒了压在他身上,就在他以为自己会被踩死的一瞬间,是微服出行的奕洛瑰及时将他救起。

只记得奕洛瑰当时气得脸发白,面目狰狞地冲他大吼着:“不要命了?”

而自己却好像傻了似的,只顾着攥紧了拳头里的佛珠,恍恍惚惚地望着他发怔…

现在这串佛珠已经被自己重新穿好,就这么静静地躺在他手中,恍如隔世般,令他重拾被人弃如敝屣的苦涩——同样是蕴入虔诚的佛珠,同样被丢还给自己,无论是爱情或者友谊,最后兜兜转转总还是一场空。

安永觉得自己想不通,然而潜意识里却有一道声音在悄悄提醒他:要是早点敞开心扉就好了…

要是早点敞开心扉就好了——别等着别人失望离开,才想到要去打开那扇门。

然而下一瞬安永却突然皱起眉,自己下意识地收紧了拳头,想要撵走心头所有的杂念。

“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他紧闭着双眼喃喃默念着,许久之后紧揪的心终于释然——原来说到底还是自己想要的…太多了。

安永欣慰地翘起唇角,再睁开眼时看见光线昏暗的斗室,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在佛精舍里独坐了很久。

自从玉幺离开之后,他的身边顿时就冷清了许多,加之冬奴又已经做了他的义子,一下子冒出许多要学的功课,自然也就不能时刻伴随在他左右。安永一个人面对府中纷乱芜杂的人和事,总是觉得坐立不安,于是索性就投奔浮图寺,选了这样一间佛精舍做避风的港湾。

不过无论如何,今天自己这场禁闭已经足够深刻了。

安永想到此不禁长舒了一口气,刚准备起身离开,这时暗处却忽然冒出了一道说话声,冷不防吓了安永一跳:“我就猜到你会在这里。”

安永忍不住睁大眼,目瞪口呆地看着奕洛瑰从帘后走出来,一路悄无声息形如鬼魅。

“微臣见过陛下。”安永嘴里这样说着,身子却坐着没动——这一年来经过奕洛瑰的屡次干涉,他已经养成了私底下见到奕洛瑰时不再下跪的习惯。

奕洛瑰点头应了一声,径自走到灯台前点亮了蜡烛,直到室内灯火通明后才转身走到安永面前坐下,好整以暇地问道:“一个人独自坐在这里,悄悄地想什么呢?”

“没想什么,”安永笑着敷衍了一句,忽然好奇地问道,“陛下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因为去你府上扑了个空,”奕洛瑰回答得倒挺实在,“你没事就喜欢上浮图寺,这点我很早就知道了。”

“哦…”奕洛瑰的话让安永有些赧然,不知该与他说些什么才好。

面对眼前人的沉默,奕洛瑰倒是不以为意,他径自将佛精舍内室环视了一遭,很坦然地问安永道:“这间屋子也没什么有趣的,为什么还要上这儿来?还有那天你在鸾水边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是不是因为玉幺那女人走了,你觉得难过?”

他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安永张口结舌,幸而在气氛最尴尬时,寺中的小沙弥忽然走进了内室,笑眯眯地捧着一方漆盘来到奕洛瑰和安永面前,为他二人献上茶羹。

这小沙弥正是长年跟随在住持身边,奉了奕洛瑰旨意在寺中读书译经的小沙弥,他如今还未满二十岁,因此尚未受“具足戒”而成为比丘。

小沙弥的出现适时打破了室内紧张的气氛,让安永不禁松了一口气。当屋中二人从小沙弥手中接过茶碗时,奕洛瑰忽然留意到安永手中放下了一串黑色的木头珠子,他不由地留了心,等到小沙弥离开时才一边喝茶一边状似随意地问道:“你手里拿着的是什么?”

“嗯?”安永闻言一愣,抬起眼疑惑地望着奕洛瑰,顺着他的目光发现他正盯着自己手里的那串佛珠,顿时有些尴尬起来,“这…没什么,不过是一串用木槵子做的佛珠罢了…”

“哦?”奕洛瑰有些不信地挑起眉,看着安永局促不安的模样,不觉勾起玩性,“这佛珠是做什么用的,你倒说说看。”

安永不知该如何对奕洛瑰解释,便尽量挑些简单好听的话告诉他:“这是戴在手腕上的佩珠,每天随身戴着,可以避邪保平安的。”

“是吗?”奕洛瑰闻言笑道,下一刻却出乎安永意料地伸出了一只手,将手腕晾在他眼前,“那就给我戴上吧。”

奕洛瑰在不经意间提出的要求,却让安永彻底乱了方寸。上一世最深刻的记忆在他眼前忽闪而过,一刹那与眼前人的影像重叠起来,闪电般穿过他的心房,牵出一阵阵可怕的悸动。

“不…这不行…”安永瞬间期期艾艾、语无伦次起来,拼命找理由拒绝奕洛瑰的要求,“只有信佛的人才可以佩戴佛珠,陛下您并没有皈依…再说万一被大祭司知道了,他一定会生气…”

偏偏他越是惊慌,奕洛瑰就越是坚持,就好像沉溺在一场紧追不放的游戏里,令他神采飞扬地笑道:“不过是一串珠子罢了,信不信有什么要紧?如果戴上后真的灵验,我再皈依不迟。朝中我从没见人戴过这个,只要没人告密,哥哥他又怎会知道?快点啊崔爱卿,我的手都等酸了…”

天子本就一言九鼎,何况又如此坚持?安永根本拗不过他,最后犹豫了半天,也只得指尖发颤地伸过手去,将那串佛珠戴在了奕洛瑰的手腕上。

在替他戴好佛珠之后,安永便虚脱似的松开了手,目光盯着奕洛瑰腕间的佛珠,心头为这份阴差阳错的际遇百转千回,隐隐感到不可思议。

这时奕洛瑰低头拨转着腕上乌黑的木槵子珠,忽然开口对安永道:“你知道吗?这珠子和你眼珠的颜色很像。”

他这句话说得温柔而低沉,却让安永的脸上越发没了血色。他觉得自己正在被奕洛瑰一点点逼进某张看不见的罗网,又因为无知而心生恐惧,根本无法从容应对,只想千方百计地逃离。

就在安永六神无主之际,这时他又听见奕洛瑰开口问自己:“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安永垂下眼,疲惫至极地长叹口气,低声道:“微臣如今无牵无挂,只想为大魏江山多尽一份力。微臣闲时翻阅过工部的旧卷宗,知道嘉州凌云山是三江汇流之处,长年水势湍急,每年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往往使得船毁人亡。如今已是六月,微臣想趁着夏季雨量丰沛,去那里看一看。”

奕洛瑰没料到安永会主动请缨离京,心情一瞬间落进谷底:“你打算离京治水?”

“是的,玉幺出航至少要两年才能回京,这段时间微臣到各地行走都很方便。”安永一脸冷淡地回答。

奕洛瑰盯着安永沉默了许久,最后却只是怫然不悦道:“好,你想去就去吧。”

第六十八章嘉州

嘉州位处三江汇流之所,除了依傍自北而来的岷江,又有青衣江和沫水自西而来,在州城东南与岷江合流。安永一行抵达嘉州时,正值夏秋之交,恰是这一带洪水最泛滥的时节。整座嘉州城浸润在雾蒙蒙的雨气里,安永等不及天放晴,便披了蓑衣、趿上木屐,请太守领着自己去看前朝留下的防洪工事——溷崖“离堆”。

于是一行人冒着雨,沿山道拾级而上,而后隔江遥遥相望,看着沫水从凌云山与乌尤山之间分流而过——这便是离堆了。所谓离堆,实际上也就是相连在一起的山脊因为自然或人为因素而断裂,离开其母山之意。

“当年三江水势迅急,几乎年年都给嘉州带来灾祸,其中尤以沫水为害最甚,每到洪峰过境,常常满城泛滥。”太守手指着离堆的一处山崖,对安永感慨道,“为此前朝太守带领城民开凿溷崖,为沫水分洪,这才换来嘉州水土平安。”

安永隔着迷蒙的雨幕,在三江怒涛的轰鸣声中遥望宏伟的防洪工程,心中不由肃然起敬:“能如此利用地形,真是很了不起。不过这离堆只有一样弊端——凡是像这样开凿山石的工程,一旦竣工,后期就不容易再疏浚深凿,只怕若干年后离堆之间的河谷就会因为淤塞而逐渐抬高,使沫水再也无法流进离堆。”

嘉州太守一听安永如此说,不免担忧起来:“到底是崔御史您高瞻远瞩,请问可有办法防患于未然?”

安永抿去唇上的雨水,点点头安慰嘉州太守:“趁着如今离堆还能为沫水分洪,可以提前为州城筑一道长堤。”

“多谢崔御史提点。”太守闻言眉头一松,立刻向安永道谢。

安永浅浅地笑了笑,继续眺望着江那面的山崖,满怀钦佩道:“这离堆设计得相当巧妙,也让我很受启发。这次治理沫水我若不全力以赴,岂不令前人见笑?”

他这句话说得谦逊,却让嘉州太守诚惶诚恐起来,赶紧与安永客套了好一会儿。原来这些年安永在大魏各地治水,早已名满天下,再者谁不知他是皇帝眼中红人,又有哪个敢轻易得罪他?只是这样一来,无论安永如何言辞诚恳,倒都成了貌恭心慢的虚词了。

安永对这一切浑然不觉,将别人的唯唯诺诺当做理解和认同,只一心专注于治理沫水。时间一长,倒是太守最先看穿了他,索性壮起胆子,将治水的难题一股脑全都抛了出来——起先是请安永为州城设计长堤,之后时而哭穷、时而抱怨没法从民壮中及时抽调出人力。治水一旦是为了预防突发的横祸,而不是出于救急,人心中趋利避害的弊端便头一次显现出来,不知不觉中就耽搁了治水的工期。

于是朝中便有人坐不住了。

这天安永接到奕洛瑰即将驾临嘉州的消息,不禁拨动着腕上的佛珠陷入沉思。

这个人,有本事在得到自己的佛珠之后,没几天便下旨敕造了一批檀木佛珠,当朝颁赐给文武百官,只他得了一串木槵子,而后心知肚明——众人中只有自己与奕洛瑰的珠子是一对,却偏偏推拒不得。

在众人眼皮子底下恶作剧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寻上嘉州来,一意将烦扰带给自己…

一时之间,奕洛瑰的音容笑貌就像魔魇一样在安永脑中徘徊了数日,以至于真到了见面那天,当安永从案牍劳形中忽然抬起头来,看见奕洛瑰真的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心头瞬间竟有些恍惚。

“窗外雨声太大,微臣没察觉陛下驾到,还望陛下恕罪…”安永慌忙从铺天盖地的图稿中站起身来,想要给奕洛瑰请安,行动却还是慢了一步。

就见奕洛瑰已带着一身雨气走到近前,神采飞扬地对他笑道:“都说了雨声太大,你又何罪之有?”

安永闻言只得讪讪笑着,趁他走近时低头收拾着桌案,以免奕洛瑰的袖子将图稿沾湿。奕洛瑰自然明白安永的意思,于是小心站在一旁,挑着眉抱怨起天气:“一路来南方都在下雨,到中原这许多年,我还是没法习惯啊。”

安永低着头没说话,这时奕洛瑰双目凝视着他,却又笑了:“而你呢?我倒觉得,你这不温不火低眉顺目的样子,衬着下雨天看,很适合。”

他这番话终于令安永抬起头来,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低声道:“陛下真是爱说笑,碰上这样的雨,没人会不心烦吧?”

“是会烦,不过幸好还有你在…治水哪。”奕洛瑰慢条斯理地说着,不理会安永郁卒的目光,径自好奇地拈起了案上的图稿,问道,“这上面画的是什么?”

“这图上画的是凌云山,”安永上辈子应付惯了工地上视察的领导,于是相当熟练地为奕洛瑰解说道,“因为沫水水流湍急,微臣打算从凌云山山崖上凿石入江,借以改变江水的流势,陛下看这图上用朱笔勾勒出的地方,都是微臣打算组织人力开凿掉的部分。”

奕洛瑰一边听一边点头,煞有介事地盯着图纸看了半天,突然冒出一句:“你这一开工,又要多久才能完?”

安永没防备奕洛瑰会如此问,只得老老实实答道:“粗略算,大概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