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垂着眼睛:“是老太君陪嫁庄子上老管事的孙儿,跟着他爷他爹做事。”

吴老太君手中的陪嫁庄子?

那可真是好去处了,老太君用人信任,底下人也颇为得力,能替老太君管着陪嫁庄子的人家,肯定是信得过的。

“这婚事是老太君给你定的?”杜云萝又问。

“是。”连翘颔首,应了声,想了想,又补充道,“从前奴婢在柏节堂里做事,他们进府里来给老太君奉帐,老太君瞧着好,就给定下了。”

杜云萝更想笑了。

每年来奉帐的管事多得是,小辈们陪着来的也多,瞧着好就定下来,柏节堂里的丫鬟早就不够了。

定然是那小子胆大,多看了连翘几眼,人又机灵,这才叫吴老太君指了。

“不愧是老太君身边的人,就是招人喜欢,”洪金宝家的乐呵呵道,“芭蕉不也是让她婆家催着哄着上轿了吗?”

芭蕉的亲事也是吴老太君定的,她深受吴老太君信任,做事又能干,在婆家过得舒舒服服的,多少小丫鬟们都眼红她。

连翘被洪金宝家的一夸,有些无地自容了。

杜云萝深深看了连翘两眼,不晓得是前世还是今生,印象里她是听人提过的,柏节堂里几十年放出去的丫鬟之中,最晓得怎么伺候吴老太君的是芭蕉,而最得吴老太君眼缘的是连翘。

若不然,只连翘这个名字,都是用不得的,可吴老太君喜欢,又是内院里一个丫鬟的名字,就这么安着了,也不叫改。

杜云萝想了想,道:“既然是祖母定的,你回头也去柏节堂里问一声。今年都入秋了,怕是不好安排日子了,来年春天如何?要是祖母点头,再选个开春的好日子。”

连翘的脸更加臊了,胡乱点了点头。

得了主子的话,连翘便退了出去,脸上实在烫得慌,又怕叫底下小丫鬟们看见了失了威信,捂着脸就冲回了自个儿屋里。

锦蕊正好瞧见了,疑惑不已,听锦岚絮絮说了一番,也忍不住掩唇直笑。

锦岚仗着岁数是大丫鬟之中最小的,手肘轻轻撞了撞锦蕊,道:“姐姐什么时候说亲呀?让夫人风风光光把你嫁出去。”

锦蕊一怔,反应过来时,耳垂烧红了,嗔了锦岚一眼:“瞎说什么东西,也不怕羞。”

说完,锦蕊便迈进了明间里,留下锦岚站在庑廊下笑个不停。

羞涩过后,锦蕊整个人也就慢慢静下来了。

她记得答应了薛四家的什么,在给薛宝存够娶媳妇的银子之前,她没心思琢磨自己的事情。

尤其是现在认得了垂露,听她说了些娘家事情,锦蕊更是坚定了自己从前的想法。

她就嫁个家生子了,她要留在后院里做事,就留在主子身边,自己手中拿捏着银子,才不会叫人拿捏了。

锦蕊打了帘子进了次间,抬眸望去,自家主子的唇角边还挂着笑容。

听见声音,杜云萝抬眼看了过来,主仆两人四目相对,心照不宣地笑了。

锦蕊清楚,她的小心思、小九九,杜云萝一清二楚,而且,杜云萝明明白白应过她,会依着她的心思。

有了杜云萝的承诺,锦蕊心安极了。

第672章 念旧(九更)

杜云萝示意锦蕊在一旁坐下,道:“来得正好,有事儿要问问你。”

锦蕊依言在杌子上坐下,等着杜云萝吩咐。

“连翘要嫁人了,我估摸着应当就是来年开春,算起来半年光景,”杜云萝饮了一口茶,道,“院子里的几个二等,你比较熟悉,你琢磨琢磨是提哪个进屋里来伺候,早些定下来,也好多提点历练一番。”

锦蕊猜到是此事,便仔细思考起来。

韶熙园里这些二等三等,但凡对穆连潇有那么一丁点儿不正心思的,在穆连潇和杜云萝去岭东的那些时日里,就被连翘和古福来家的收拾了,留下来的也都是本分人。

不仅仅如此,照着杜云萝的想法,古福来家的好好挖了挖她们的背影,确保不与二房那里有密切的关系。

论做事本事,几个丫鬟各有上下。

“一时之间,也论不出谁高谁低,”锦蕊斟酌着道,“红芙做事情还算稳妥,只是胆子小,心里又存着苍术的死,怕不好用;柔兰温顺,话不多,应当还不错;辞画性子太跳,稳不住,奴婢担心她扰人,再打磨几年,倒是个好的;还有苏儿,她是家生子,好几代人了,说起来三姑六婆多,虽然和那边不怎么来往,可还是沾亲带故的。”

杜云萝晓得锦蕊的意思。

家生子彼此婚配,又住得近,几十年下来,总有个关系亲疏,又经常认干爹干娘的。

苏儿家里与二房的丫鬟婆子们是不大热络,但毕竟还能牵扯到一些,在院子里做事也就算了,提进屋里来,只怕有个万一。

洪金宝家的听完,插嘴道:“三等里那个烟儿,奴婢看着比二等还机灵些,她从前就伺候侯爷前头书房的洒扫,只是年纪小了些。”

杜云萝颔首,道:“烟儿看着是不错,但三等直接提进屋里来,多添是非。总归这一回要替个二等,空出来的位置让烟儿补上,过些年就好用了。”

洪金宝家的和锦蕊应下了。

又转回来说二等。

洪金宝家的和锦蕊想法一样,四个里头挑一个,似乎还是柔兰合适一些。

柔兰是杜云萝从岭东回来之后,才从三等里提上来的,顶了从前苍术空下来的一直没有填补的位置。

别看柔兰身形娇娇弱弱的,做事是一点不含糊,细细的胳膊,力气却不算小,粗使婆子们不得空的时候,她去小厨房里提一桶水,都不带喘气的。

手上有力气,能做事,性情又温顺好说话,柔兰在韶熙园里的人缘也算不错。

杜云萝没立刻就敲定了,只说再看看,寻了一日又问了其余三个大丫鬟的意思,大抵都倾向用她。

既如此,杜云萝便叫连翘去与柔兰说,趁着这几个月,好好调教一番。

夜里与穆连潇说起了要放连翘出府的事情,穆连潇箍着杜云萝的腰身,道:“会不会不习惯?”

“恩?”杜云萝没明白,待醒悟过来后,道,“总要放出去的,我还舍不得锦灵儿呢,还不是叫云栖那小子给诓了去?”

杜云萝鼻尖轻轻哼着,像只骄傲又慵懒的猫儿。

定远侯府之中没有养猫,穆连潇想起来的是杜府里甄氏养着的那只白猫,他只见过一两回,却觉得和自家媳妇说不出来的相向。

果真都是甄氏养出来的。

这么一想,穆连潇不由笑意更浓。

杜云萝的耳朵就贴在他胸口,听见胸腔里闷闷的笑声,脸就烧得慌。

怕再说锦灵和云栖两人,穆连潇不晓得会拿什么话来堵她,杜云萝干脆另起话头,抬起杏眸看着他:“为什么会问我习惯不习惯?”

穆连潇沉默片刻,吐出两个字来:“念旧。”

她是念旧的,很念旧。

用过的器物,相处过的人,只要是她喜欢的,就舍不得换。

只要没有叫杜云萝反感,她能一直念下去。

带着薄茧的指腹细细摩挲着杜云萝的楚腰,穆连潇低头看她。

若不是念旧,若不是记挂着心中曾经的光芒,他的云萝怎么会想他想了五十年,直到老迈时都放不下,重来一世时,又坚定不移地要嫁给他,明知道定远侯府里萧墙倾塌,还是这么义无反顾。

杜云萝这个人,真喜欢一个人,只要她没喝孟婆汤,生生世世都会喜欢着。

这样不是不好,这样会让穆连潇心疼。

从穆连潇的角度,正好看到杜云萝的两道细眉,往下是那双蕴着水光的眸子,睫毛颤颤,在听见他那两个字的时候眼底露出淡淡的迷茫之色,而后她就又低下头,把小脑袋埋在他的胸前。

杜云萝“嗯”了一声。

她是念旧的,她一点也不否认,她长情,喜欢就是喜欢,爱就是爱,很简单的事儿,没有那么多的圈圈绕绕。

穆连潇一手扶她的腰,一手插入她乌黑长发,沿着头皮,顺着发丝,缓缓滑过:“念旧多好。”

音色有一些哑,杜云萝最晓得他,一下子就听出了那几分心疼来,她的唇角忍不住就扬了起来。

是啊,念旧多好。

前世时,杜云萝懵懵懂懂地被穆连潇宠了五年,真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迟了;今生,她什么都懂了,依旧是被他捧在掌心里宠着护着。

若她不念旧,这一切都没了。

杜云萝咯咯笑了起来,睫毛刮过穆连潇的胸口,痒得他心肝儿颤。

她又抬起头,想了想,道:“舍不得也要把丫鬟们放出去,是有点儿不习惯,但我从前身边也换了好些人手了,不也一样过日子?”

从前,五十年青灯古佛,说到底真正陪伴她的是那一尊佛像。

连细心照顾的穆令冉都决绝而去,杜云萝还真就再没有对其他什么人和事上过心了。

锦蕊被她远远嫁出去了,她一心一意地想,以锦蕊的能耐,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她时不时会想起锦灵来,想到锦灵的死,愧疚得一塌糊涂。

苏嬷嬷陪了她一年半,在她稍稍有些习惯苏嬷嬷的存在的时候,老人微驼着背回了故土。

第673章 习惯(十更求月票)

杜云萝此刻去回想,甚至有些想不起来,几十年间,还有哪些丫鬟婆子伺候过她,甚至是她最后的半年,很多事情她记得清清楚楚,唯独伺候的人手的名字,一时都有些模糊。

如果有一天有人提起来了,杜云萝肯定会想起来,只是这一瞬间,她有些对不上。

唯一记住的就只有小三儿了。

因为杜云萝会在小三儿身上看到穆连潇的影子。

说到底,杜云萝记住的其实就只有穆连潇。

这些心思,她自己明白,嘴上却不想说了,杜云萝不舍得叫穆连潇心疼。

只是穆连潇已经心疼了。

他一下一下理着她的长发,道:“你想把柔兰提进屋里来做事?”

话题稍稍转了个弯,杜云萝乖巧点了点头,小巧下巴搁在穆连潇的肩头:“数来数去,四个二等里头,也就她合适些,你看呢?”

“随你,你看着顺眼就好。”穆连潇答道。

院子里的事情自然都托付给了杜云萝,穆连潇不会插手去管。

况且,只要规矩做事,谁伺候都是一样的。

杜云萝有一句话说得不错,几十年人生,丫鬟婆子们换了一批又一批,舍得不舍得都一样。

唯有他们夫妻两个,是携手一辈子的,彼此习惯了,就这么念旧着长情着下去。

说了会子话,杜云萝也没有半点困顿,整个人就挂在穆连潇身上,又絮絮说着府里各种事情。

穆连潇也不打断她,听着她娇娇柔柔的声音,杜云萝的呼吸就喷在他的耳边,熟悉的气息让他的心平静极了。

不对,也不是平静。

有点儿起伏,随着她无意识的小动作,一点点升温。

杜云萝说得愉悦,突然之间就是天旋地转,整个人就被翻了个个,顷刻被压住了。

抬眸对上穆连潇眼底的热情,杜云萝一点儿也不恼,反而弯着眼睛笑。

笑得比夏花都绚烂。

穆连潇原本想狠一些的,都被她笑得轻柔起来。

整个九月下半,都是好天气。

杜云萝刚要离开议事的花厅,就有人来禀,说是桂氏来了。

闻言,杜云萝的眉头皱了起来。

虽是族亲,但不到逢年过节,或是府中要紧事的时候,族中很少来人,桂氏更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即使她心底里恨不能多来露露面。

杜云萝是不耐烦应付桂氏的,只是人都来了,又不能装作不知情,就在花厅里等着。

没一会儿,桂氏笑盈盈过来了,身边还跟着一个姑娘。

杜云萝抬起眼皮子看了一眼,是穆连漪。

桂氏迈了进来,张口道:“连潇媳妇,好些日子没见了,看起来精神倒是不错。”

伸手不打笑脸人,杜云萝唤了一声“婶娘”,就去看穆连漪。

穆连漪的手中提着一个漆黑的食盒,她摆在桌上,弯着眼儿道:“给嫂子送些吃食来。”

“去年你在素茹园里宴客,不还夸过族中做桂花点心的手艺吗?”桂氏眯了眯眼睛,笑得格外真诚,“前几日桂花开了,刚打下来的,做了一些点心就给你送来了。”

杜云萝是真的喜欢那些吃食,她再不喜欢桂氏,对好吃的点心是讨厌不起来的,便道了声谢。

“老太君身子安康吗?”桂氏清了清嗓子,问道。

吴老太君的身子状况,并没有隐瞒族里,杜云萝便道:“比之前下雨时好些了。”

桂氏的目光在穆连漪身上一转。

穆连漪会意,娇娇柔柔道:“嫂子,我去外头走走。”

杜云萝没拦她,反正她无论在府里怎么走,前后都有人看着,不会出岔子。

待穆连漪出去了,桂氏这才说起了来意:“涟漪的年纪差不多该说亲了,婶娘这儿没什么合适的人选,就想来府里讨个主意。涟漪这丫头不说旁的,模样性子总还拿得出手,不知道…”

桂氏的眼界高,寻常的她看不上,心里又一直想着要“抬头嫁女儿”,就越发寻不到合心意的了。

她当年娶儿媳的时候,就没想过要娶个身份高的,怕嫁过来不好拿捏,等到要嫁女儿的时候,却巴不得能让穆连漪一步登天。

原本想着穆连漪岁数不大,能再挑两年,可一转眼,桂氏发现,岁数差不多了。

想起去年时,杜云萝在素茹园里宴客,请的是黄婕和叶毓之。

桂氏对那两位看不上眼,关起门来没少说埋汰的话,没想到,那两人不仅成了,而且婚期就在下个月。

穆连漪却又这么过了一年。

豆蔻将尽的姑娘家,能有几年?

杜云萝听了桂氏的来意,眉梢一挑。

让她给穆连漪牵线搭桥?

她来往的人家多是姻亲,余下的就是世家勋贵,桂氏张口就说,就差把“让穆连漪入高门”给挂在嘴上了。

杜云萝不耐烦掺合这些事,笑了笑,语气却很淡:“婶娘不嫌弃,我能帮得上的地方自然是帮的,只是婶娘还没听到消息吧?乡君过两年大概要归家,这事儿我也头痛。”

平阳侯府和兴安伯府定下来了,世子夫人也写了信来定远侯府里说过一回,只是穆连慧迟迟不动作,杜云萝自然不会去催促。

一听这话,桂氏的脸不由就白了白。

出嫁的姑奶奶回家寡居,这说出去,脸上都没光。

“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吗?”桂氏吞了口唾沫,“乡君身份不一般,平阳侯府会放人?宫里能答应?”

杜云萝没想和桂氏说其中弯弯道道,直接答道:“定下来的事情,不会改了,就看乡君什么时候回来了。婶娘,说句实在话,乡君归家时,京里肯定都知道,到时候,族里姑娘们的婚事只怕…”

桂氏咬紧了牙关。

她记得清清楚楚的,穆元婧留在京中不走的时候,慈宁宫里也是默许了的,饶是如此,族中的哥儿姐儿们说亲,都起起伏伏了一阵。

好不容易几年过去,旧事没人提了,定远侯府越发风光,族中正是有依靠的好时候,竟然又冒了一个出来?

桂氏在晋尚死的时候就猜想过穆连慧要生幺蛾子,却没有想到,只一年工夫,就能成了。

这都什么破事!

第674章 看诊(十一更)

要不是坐在定远侯府里,身边对着杜云萝,桂氏都想砸东西了。

怎么就这么倒霉呢!

偏偏就是轮到穆连漪说亲的时候。

杜云萝的意思明明白白的,穆连慧的事儿随时会传扬出去,叫桂氏别想些有的没的,什么高门大户,赶紧敲定一个不反感寡妇归家的婆家。

桂氏哪里肯甘心啊,她的女儿,和穆连潇还没出五服呢,怎么就不能嫁个好的了。

这些话,当着杜云萝的面,桂氏不好出口,只能勉强忍住,讪讪道:“宫里有宫里的考量,我们这些妇道人家是不懂的,哎,说起来就操心。连潇媳妇,婶娘今儿个既然来了,也去给老太君请了安。我公爹婆母也念叨着老太君的身子骨。”

杜云萝不可能拦她,让人带了桂氏过去。

目光落在那食盒上,杜云萝想了想,叫了连翘来,吩咐道:“看起来东西不多,都是些哥儿姐儿喜欢的,你分一分,给兰语院和尚欣院都送一些。”

杜云萝说不好娢姐儿是不是喜欢,但到底是族里送来的吃食,不好落下了娢姐儿。

再说了,一些点心罢了。

杜云萝再不喜欢二房,也不至于在这些吃穿用度上和娢姐儿过不去。

连翘做事麻利,分好之后,就让人往各处送去了。

桂氏在半途上找到了穆连漪。

今天入府的目的,穆连漪心里很明白,她以目光询问桂氏。

桂氏憋着嘴,见领路的丫鬟就在几步开外,她摇穆连漪摇了摇头,没有多说。

穆连漪见桂氏如此,就晓得事情不顺,她的心沉了沉。

柏节堂里,吴老太君刚刚用完了早饭,周氏陪着说话,外头丫鬟禀了一声,就引了桂氏与穆连漪进来。

桂氏的脸上挂上了笑容,与两人见礼。

吴老太君有些时日没瞧见穆连漪的,不由多打量了两眼,道:“女大十八变,涟漪也是越来越出挑了。”

就算是场面话,听着也顺耳。

桂氏笑了笑,见吴老太君的身子并没有传言里的那么差,她便放下心来,转口问起了穆连慧的事情。

“我听连潇媳妇说的,说连慧这两年就会搬回来?”桂氏试探着问道。

吴老太君缓缓点了点头。

桂氏的笑容僵住了,连吴老太君都这么说,可见杜云萝不是诓她的,这个消息是千真万确的。

张嘴想要抱怨,一想到吴老太君当初答应了穆元婧归家,自个儿这时候挑剔穆连慧,等于是在落吴老太君的脸面,桂氏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生生憋在了嗓子眼里。

憋得她的脸发白。

周氏就坐在一旁,看得真真切切,又因着穆连漪在,大抵能猜出桂氏的来意。

她又去看吴老太君,老人笑容和蔼,目光却是落在别处的,看不出来有没有在意桂氏的心思。

别人是一拳头打在了软棉花上,桂氏对着吴老太君,最终连挥出拳头都不敢,在软棉花跟前直接垂了下来。

说了些可有可无的话,桂氏就带着穆连漪回去了。

那两人一走,吴老太君的眸中闪过一丝精光,快得周氏险些都没有抓住。

看来,吴老太君是一清二楚了,毕竟是这把年纪了,心里透亮。

“老太君,”周氏柔声道,“我昨儿个听连潇说,算算行程,邢大人大概明后日就能抵京了,到时候让他仔细给您瞧瞧。”

吴老太君颔首:“是啊,好好瞧瞧,我正等着他呢。”

果不其然,第二日才用过了午饭,杜云萝就收了前头传话,说云栖把邢御医请来了。

风尘仆仆,邢御医断了腿,又是大把年纪,当日也打不起来精神。

云栖备好了客房,安置了邢御医休息,把侯老太太的一封家书交到了杜云萝手上。

杜云萝拆开来仔细看了。

信是侯老太太亲笔所书,看着那上头的字,杜云萝就忍不住笑。

外祖母还能提笔写信,可见身体不错。

侯老太太絮絮说了些家中事情,就像是杜云萝坐在她身边,与她话家常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