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等喜事,自是要告诉夏南天的。

马车到了护国寺,门上的知客僧对这小两口早已熟悉,除了香油钱大方,还因着夏南天如今与道静法师做伴,又在去岁过冬的时候为寺中僧人俱各舍了一套厚厚的僧衣,哪个见着了夏家人也是笑脸相迎。

小沙弥引了夫妻二人往里走,还笑道:“夏老施主这会儿正与法师在院里下棋呢,一上午了还难分胜负。”

夏芍药嘀咕:“爹爹这日子过的可真是清闲啊。”她从小到大,就没见过夏南天这么清闲的时候。

夏景行安慰她:“爹爹辛苦了大半辈子,可不得好生养养。不然他若是旧疾才犯了,你不得急死?”

“我只是伤心他病好了不在家陪我,却跑来寺里陪道静法师,难道法师比我还亲不成?”她这委屈的小模样,还真是吃味儿了。

夏景行压低声音道:“其实想让爹爹回家陪着你,也不是没办法的。”

夏芍药的眼睛瞬间就亮了,“有什么办法?”见夏景行勾了勾手指,便凑近了去,听得他小声道:“咱们努力一把,尽快生个孩子,爹爹记挂孙子,可不得速速回家?”

“佛祖面前,瞎说些什么呢。”瞪他一眼便往前去了。

夏景行也十分委屈:“佛祖若是不管人间事,哪里来的送子娘娘呢?”

凡人所求,可不就是百年权势富贵,子嗣延绵嘛。

待见得夏南天,他正与道静法师下棋至酣处,闺女女婿来了也顾不上招呼,还挥手:“你们俩自己玩去罢。”

夏芍药:“…”是亲爹吗?

大老远提了吃的喝的,还有他喜欢的芍药花来看他,他却为着个大和尚冷落自己,若非当着众人的面儿,夏芍药都要撒娇了。

这一趟护国寺之行,倒是坚定了夏芍药的求子之心,她对夏景行的提议深以为然,还顺道去了娘娘庙上了柱香,回来就往静心斋里走了一趟,亲自盯着人将夏南天的住处给细细的打扫了一番,又重新布置了,只等着自己有喜信儿了,好接了夏南天家来。

静心斋原就有丫环日日打扫的,华元听得信儿更是乐的颠儿颠儿的。他原是想去寺里守着夏南天的,只家里的事情又离不开,夏南天还指着他帮闺女掌家呢,又有夏景行进门不久,他私心里对这个来历不明的姑爷总还是有着一二分的防备的。生怕自家姑娘教人哄了去,因此对家里的事儿就更上心了。

如今看着,姑爷与姑娘的日子倒是过的一日赛过一日,蜜里调油一般。这日等夏芍药忙完了静心斋的布置,他才道:“寒家那边传了信儿来,说是新进门的二奶奶想要上舅家来认认门呢。”

寒向荣成亲之日,夏家并无人上门,数月之间两家也再无来往。却没想到最先想上门的,偏偏是寒向荣的妻室。

夏芍药哪里耐烦招呼她,只派了人去告诉夏南星一声:“最近家里铺子里庄上都忙了起来,没空管待客人。”只寒家婆子来传说:“只是认认门,以后也好走动的,上门来坐一时就走。”

第三十八章

夏寒星最近焦头烂耳,颇为不如意。

二儿媳妇进了门,原本她这做婆婆的更多了个儿媳妇服侍,且孙大娘子陪嫁丰厚,虽与夏家相比差了不知几重,但对于寒家来说,却是着实不错的。

长媳刘氏家境寻常,陪嫁也寻常,况她为人与手头散漫的夏芍药相比便小家寒气,抠抠索索,一向不得小姑子寒向蓝的欢喜。

次媳进了门,寒向蓝在新房里转了一圈,回来便喜孜孜向夏南星说起,“二嫂子有对金臂钏,她肤色不够白,若是戴在我的腕子上,一定好看的紧。”

这便是她看上了二儿媳妇的金臂钏儿,想要过来了。

夏南星在她额头上戳了一指:“都是我惯的你,你二嫂嫂才进了门,你跟她好生相处,她还能短了你的好处不成?”

依着她的想法,哪家的媳妇儿进了婆家门,还不巴结着小姑子?但凡小姑子露出一点点喜欢的口风,儿媳妇早便心领神会了。

次日堂前见公婆,孙大娘子也还一副羞涩模样儿。昨晚寒向荣喝的烂醉,并未成事,只她早得了亲娘教诲,忍羞解了小衣儿与郎君卧在了一处,待得五更时分,寒向荣酒醒,摸得怀里雪团儿一般的人儿,少年人血气方刚,这才成事。

喝过了媳妇茶,夏南星夫妇给了见面礼,妯娌之间也各有礼物互送,轮到寒向蓝了,孙氏便送了一套衣裙,针脚细密,绣功精湛,颜色娇艳,由丫环捧了过来。

寒向蓝得了衣裙,尚不知足,眼睛只往孙氏腕上瞄,还道:“昨儿我瞧二嫂嫂戴的一副臂钏儿好看。”

孙氏是带着陪嫁丫头过来的,那丫头正叫钏儿,闻言便垂了头,心道:没想到姑娘竟碰上这样不知足的小姑子。孙氏不好开口,那钏儿便道:“回姑娘话,那对臂钏儿是二奶奶外祖母给娘家太太的陪嫁。”代代相传的东西,实不好拿出来送人的。

寒向蓝心里便有些不痛快起来。

她是自来拿惯了的,哪管别人心中如何作想。便是刘氏在家也还要时时相让的。没想到二嫂子进门,才开了口便碰了一鼻子灰。

等到孙氏回房去,寒向蓝便向夏南星抱怨:“没想到二嫂子这般的抠,哪里比得上表姐…”才说了半句,见寒取瞪了过来,忙收了声溜了。

钏儿陪着孙氏回小跨院去,见得左右无人,也是小声叮嘱孙氏:“姑娘瞧瞧,以前也没觉得这位大姑娘脸皮厚的,才进门第一日便伸了手要姑娘的嫁妆,姑娘以后还是防着些。”

未成亲以前,两家也有来往,孙氏与寒向蓝也算是见过几次面,相处过几次的,那时候碍于不熟,寒向蓝还未曾开过口,大家相处也算是融洽。

孙氏嫁进寒家来,多半还是因着她家想借着夏家这门姻亲将生意做大,往日也听得寒向蓝吹嘘她家表姐如何如何大方,想来夏芍药是个好相处的。

“总要哄哄她,别得罪了她的。回头将我妆匣里那副珍珠耳坠子送了过去给她。”金臂钏不能给,总要填送些旁的东西,弥补一二的。

只这东西不能太过贵重,若是价值与金臂钏相当,回头惯出毛病来,搞不好就让寒向蓝得陇望蜀了。

钏儿送了孙氏回房,又拿着那副珍珠耳坠子送到寒向蓝房里。

寒向蓝当面道了谢,回头就又向夏南星告状:“二嫂嫂也太小气了,不就是一副臂钏儿嘛,不给就算了,还送了对不值钱的珍珠耳坠子来寒碜我。当我没见过什么好东西啊?!”她匣子里的好首饰不少,可都是从夏芍药那里寻摸来的。

孙氏送的那对珍珠耳坠子圆润莹白,两颗珍珠一般儿大小,孙太太给闺女挑的陪嫁,在他们这样人家里,戴出来足可见客了。

只寒向蓝这些年在夏芍药那里把眼界养的高了起来,由来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再看这对珍珠耳坠子,可不就嫌寒碜了嘛。

孙氏三朝回门,钏儿将这事儿往孙太太处一报,孙掌柜的又问及寒向荣,几时与夏家联系,谈一谈两家做生意的事儿。

寒向荣心知夏家与自家已经闹僵了,便只吱唔不应,与岳丈多喝了几杯酒推脱过去了。

回头孙掌柜与孙太太一嘀咕,心里便结了疙瘩,“别是寒家骗了咱家吧?这生意瞧着难道做不成了?”

孙太太妇道人家,想的可比孙掌柜还细,“如今夏家可是大姑娘掌家,就算是寒太太不引见,难道亲戚们就不走动了?待得咱闺女过了一个月,与姑爷上舅家门上拜访,与夏家少东熟起来之后,谈生意可不顺理成章?”

“还是娘子想的周到。”孙掌柜对自家太太这番话,当真是信服不已。

过得新婚一个月,孙氏便先向寒向荣提起,要往舅家拜访。

“我初来乍道,听得舅舅去年病了许久,我总是晚辈的,不好知道了装不知道,夫君跟娘说说,咱们抽空去瞧瞧舅舅。”

寒向荣想起上次自家娘亲与夏南天之争,两家几乎反目成仇。再去上门,哪里好意思,便一再推脱。“舅舅如今住在护国寺养病的,轻易不见外人,咱们上门去也见不了舅舅。”

孙氏还当丈夫不开窍:“这是什么话?咱们上门是心意,就算见不到舅舅,难道还见不到表妹跟表妹夫了。听说表妹可很是能干,回头我也好跟表妹请教一二。”

孙氏见得丈夫还是不应承,便亲往夏南星耳边去说,“早闻得舅舅病了许久,媳妇进门不久,想着是不是应该去瞧瞧舅舅?”

这一个月里,寒向蓝可往孙氏与寒向荣的小跨院跑了好几次,每次进去了便想要翻孙氏的妆匣。她这个毛病还是夏芍药惯出来的,只往日自家理直气壮,不觉得有人嫌弃,如今翻了几回孙氏的妆匣子,钏儿便话里话外带了出来:“…二奶奶也只这几样嫁妆,还留着出门见客呢,若是送了大姑娘,回头出门见客,可戴什么呢?”

寒向荣翻了这几回,也只得了两个金戒指,先前送的一对珍珠耳坠子,眼见着孙氏的妆匣子里每每都只留两三个不值钱的珠花儿,再不似送嫁妆过时金银首饰装的满满当当,便知她这是拿自己当贼防着了。

她心中生气,便时不时往夏南星耳边去吹吹风。

二儿媳妇与闺女不对付,夏南星自然是偏着闺女的,一日日便待孙氏冷淡起来。

只今日孙氏提起这事儿来,可不正中下怀?!

她自与夏南天大吵一架,被夏芍药夫妇赶过一回之后,就想着若是没人来请,便赌气不再踏娘家门。只她这头还只等着娘家人搭梯子过来,那头却连她家喜事都不再上门,可不是摆明了不愿意再走动?

有了孙氏这话,她便急吼吼派了婆子去夏家传话,没想到夏芍药拒绝了,便又再派了婆子去传话,接二连三。

她心中可想好了,如今不是她上赶着非要上娘家门,而是二儿媳妇要认认舅家门,于情于理都能说得过去。

夏芍药被寒家派来的人烦的不行,想着孙氏这么坚持,定然是因着她娘家想与夏家做芍药生意。索性让她上门一趟,就死心了罢。

孙氏初次登夏家门,想着夏家家大业大,自不好让夏芍药看轻了,便将这些日子压箱底锁起来的首饰拿了出来,头上插戴了金钗儿,耳上金葫芦坠子,腕上金臂钏儿,左右手各戴了金戒指,身上衣裙也鲜艳时新,还点了额妆,涂了粉抹了口脂,打扮的十分隆重。

夏南星特意备了礼,吩咐寒向荣带着孙氏上门去。

孙氏原本生的也不错,只这么一打扮,便显的刻意了。寒向荣这些日子原本已经有些认命了,待得在夏家大厅时见了夏芍药,见她只随意挽了发,素着一张小脸儿,却唇红齿白,眉目倾绝,再瞧瞧身边的孙氏,顿时教比到了尘埃里。

心里那股子羞愧顿时跟把火似的烧了起来。

他若是与夏芍药亲事未成,再寻一门亲事,无论人品模样,都强了夏芍药一头,大约今日面上还有几分光彩。偏孙氏今日上门除了认亲,还有求于人,想要打通娘家与夏家的生意,言谈之间便对夏芍药一味奉承。

从夏芍药的模样儿夸到了衣衫首饰,那些话虽是实情,但听在寒向荣耳边,直恨不得让孙氏立时闭嘴。

还有什么比这更丢人的?!

这段时日他只觉得孙氏善解人意,温柔体贴,还真没发现孙氏还是个话唠的。

只夏芍药模样淡淡,并不多应承,坐得一刻钟,便有铺子里的掌柜前来报帐,夏芍药便推了夏景行一把:“二表兄与表嫂在这里,夫君先去跟掌柜的核一核,我一会就过去。”

夏景行头都大了,“核帐这事儿可不归我管。娘子可要尽快。”竟与寒向荣夫妇招呼都不打便走了。

他陪在这里可不是给寒向荣面子,只是想瞧瞧寒家人的来意。上次他不在,岳父跟媳妇儿教寒家人差点气出病来,今儿便索性在旁坐镇,夏芍药用眼神轰了好几次,他都黑着张脸不肯离开。

坐了这一会子,夏景行便瞧出来了,原是这寒家新过门的媳妇儿求上门来了,既有所求,便没道理会夏家闹将起来,这才不耐烦应酬寒向荣夫妇,直接甩手往书房里去了。

秋碧已经在书房里摆了点心熟宣,就连宁神的香都熏了一把,各种颜料画笔摆满了笔架。

“姑爷,姑娘说让姑爷有空就多画几笔呢,她想放在铺子里让客人来了好选花儿。”哪里有什么铺子里的掌柜来核帐。

夏景行不由失笑:“这个小淘气,可是一早儿就想好了的?”她自己不愿意与寒家人多说,便借口掌柜的来了,支了自己出来。难道过得一时,家里婆子也要进去回话?

这话秋碧可不敢答,只沏好了茶退了出去。

孙氏夸了半晌,口都干了,见这表姑娘不但没露出一点亲热的意思,竟然神色间越来越慢怠了起来,不止如此,她的夫婿走时竟然连招呼也不打,心里不由沉了下来。

难道夏家家大业大,便将寒家不放在眼里了?

没道理会这样的。

孙掌柜当初瞄准了夏家,也到处打听夏南天其人,听说夏家门风颇正,夏南天无论发家之前,还是富贵之后,为人从来谦逊有礼,没道理他的亲闺女会这般傲慢的。

除非夏家与寒家有什么过节。

不然如何解释进来这许多时候,寒向荣除了进门打了声招呼,坐得这许久,竟然一言不发的。

孙氏心里有了疑惑,再开口便缓了一缓,只隐约提一提,她娘家也是做着药材生意的,听说夏家的芍药根极好的,她娘家父亲倒是也想过与夏家做生意,如今两家成了姻亲,倒也便宜。

哪知道夏芍药倒一点面子不给人留,张口便道:“真不对不住了,我家的芍药根都是给了张家铺子的,两家都是老主顾了,生意也做熟了的,倒不想再换一家。”

话已至此,似乎多说无益。孙氏算是瞧出来了,夏芍药压根无意与她亲近,对寒向荣这位表兄也冷淡的很。

至于原因,她尚不知道。

只心中十分气愤,爹娘许了寒家这门亲,还不是瞧夏家面上,以为会得了夏家这门实力雄厚的姻亲,哪知道到头来却是个笑话。

她心里不高兴,回家去便给寒向荣冷脸,还特意往夏南星面前去试探:“我瞧见表妹生的模样绝好,人又能干,心里喜欢的紧,只她却似乎不太愿意与我亲近。我想着可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或是说了什么话,惹了表妹不高兴,等娘下次回娘家,见了表妹也好与我分说分说。”

夏南星也正想着趁着二儿媳妇上娘家门,以后倒好趁势与娘家合解的。哪知道夏芍药连她家新媳妇也不给面子,可见气还没消,这是一时半会不准备与自家来往的。

听得儿媳妇这话,哪里敢应承回娘家,只怕儿媳妇回头当了真,告诉了孙太太,孙太太可不得上门来寻她认亲,要与夏家做生意。

“只你舅舅这一向在护国寺里住着,我回娘家也见不到他,便索性不回去了。以后有机会吧。”

她这态度透着奇怪,等到了快端午,夏家连节礼也不曾送来,孙氏便心中隐约明白了,大约寒家与夏家真的有过节罢?!

钏儿给她出主意,“这事儿咱们不知道,或许大奶奶,或者大姑娘知道,不如姑娘试试看,先从大奶奶这里探探口风。”

刘氏只知道先头寒向荣与夏家的亲事黄了,还是公婆贪心所致,总想着能将夏这全副家当都弄过来。后面夏南星与兄长大吵一架,她却只隐约听得一点口风,还是寒向蓝无意之中透出来的。

孙氏进了门,对这位长嫂倒是恭恭敬敬的,既没想着压她一头,也没想着占她的便宜,还时不时买些小点心给她送过去。

刘氏大着肚子,自己舍不得吃,吃了孙氏几回点心,等得她再来聊天,问及舅家事情,便将自己所知一五一十的倒了出来。

孙氏听得这话,回头讲给孙太太听,孙太太与孙掌柜可不后悔死了。不但将闺女嫁了,还白白陪送许多嫁妆,哪知道寒家中看不中用,拢共一门中用的亲戚,还得罪了个彻底,绝了自家的生意路子。

这门亲事结的真是不值。

第三十九章

四月底,圣驾亲临洛阳,陪王伴驾的各路权贵们也到了洛阳,还有随行奴仆护卫禁军,整个洛阳城都热闹了起来,忽然之间就多出了许多人来。

圣上带着宫眷在行宫休息,手底下皇室宗亲文臣武将便各回自家别院,或者结伴在洛阳城内随意闲逛,寻些乐子打发时间。

晋王此次伴驾,除了带着王府世子,还带了一对外孙。

宁景世长这么大,都只在天子脚下,长安城内厮混。这次跟着外祖父出来,就是为着在今上面前刷个好感度,回去之后说不定世子之位就被落实了。

镇北侯府自过世的老候爷不在朝之后,继任的侯爷宁谦又一直不得今上重用,闲来也只与文人清客们风雅一回,或者狎妓在长安各园林游玩吃酒,日子逍遥又快活,不觉间儿女都已经长大,到了要成家立业的年纪了。

只他这般不思进取,镇北侯府算是没落了。晋王对这位女婿更没什么好感,只碍于自家闺女的面儿,不好口出恶言教训,但实心厌之。

眼瞧着宁景世与宁景兰都到了结亲的年纪,却高不成低不就。门第低的,南平郡主瞧不上,生怕委屈了自家儿女;门第高的人家却看不上镇北侯府。镇北侯荒唐,侯夫人跋扈是出了名的,当年都敢抢人丈夫,做了婆婆还不得把儿媳妇挫磨死?

而且就算是侯府嫡长子宁景行被逐出家门,从族谱里除了名,但宁景世却是个纨绔子弟,很多人都道他这是继承了镇北侯的风流本事,还没成亲就在秦楼楚馆排上了号,每常有龟公上镇北侯府上门要花帐,在长安城里都传扬开了。

这样人家,就算是南平郡主在外面宴饮,将自家儿子夸成一朵花,但凡疼闺女的,谁敢将女儿许配了她家?

南平郡主平生只得一儿一女,儿子的亲事眼瞧着成了难题,闺女也到了要订亲的年纪,可是却乏人问津。按理说宁景兰长的也不差,酷肖其母,也算是美人,出门做客也很能拿得出手,却无人愿意与她家攀亲。

“父王也替我留心些,看能不能给阿宁与阿兰寻一门称头的亲事。我都快愁死了!”

说起来南平郡主也算有些私心,当年头胎生了儿子,也不管丈夫前面还有一个嫡子,直接将儿子的乳名以姓氏来命,外人叫起这名字来,倒好似镇北侯府只得这么一个哥儿。

等到宁景世被人“阿宁阿宁”的呼了十几年,一朝梦想变做了现实,如今的镇北侯府里可就真的只有这么一位哥儿了,那是以上钉钉的候府未来世子。

晋王向来护短,南平郡主乃是他十六岁身边一个妾室生的,并非后进门的王妃所出。那妾室得他宠爱,只生南平郡主的时候难产而死,等到王妃进了门,便将南平郡主养在了王妃膝下,以嫡长女的身份生活至今。

反倒是王妃后来生的世子,在晋王面前都不及南平郡主受宠。

晋王将女儿的叮嘱记在了心上,到了洛阳,他被今上留在了行宫,便将宁景世与宁景兰交给了晋王世子。

晋王世子萧奕倒是打小被武师大儒给严苛教养长大,又有王妃在旁盯着,二十五岁的青年,如今也成了亲为人父,但对长姐生的这对外甥,实在不耐烦教导。

宁景世要出门玩,他便派了两名护卫跟着,又让王府别院的管事给多多带足了银票,随便他如何花销,只别惹出大乱子即可。

宁景兰嫌王府别院闷,追到他这里来,也想出门,这个萧奕却不敢做主了。

宁景世在外花天酒地,一点点钱钞他尚能供得起,但女儿家出门,若是出了什么事,他可担待不起,于是宁景兰的出门申请被驳回了。

她气嘟嘟回了后院,去晋王府世子妃常氏面前苦求:“好舅母,不如你带我出门去玩一趟?听说除了长安,就属洛阳好玩了。我长这么大都没离开过长安呢,舅舅不让我出门,这不是要把我憋疯了吗?”

常氏对南平郡主这位大姑子向来也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她亦生了一儿一女,虽只还是几岁的小豆丁,却极力想要与南平郡主所出的孩子撇清关系,免得将来自家儿女相起亲来,让旁人误以为晋王府出来的都如南平郡主一般骄横跋扈。

为着南平郡主跋扈的名声,晋王妃没少教训晋王世子,总叮嘱儿子出门在外要谦逊,别仗着王室子孙的身份为非作歹。

“阿兰也快相看人家了,不如舅母陪着你刺绣如何?出来的时候,母妃一再叮嘱我,一定要照顾好你。外面街上乱的很,还是不要出去的好。”

宁景兰在家里向来随心所欲,有南平郡主撑腰,背后又有晋王这个大靠山,她向来觉得从外祖母到舅母常氏,都是懦弱的妇人,平日只知后宅中事,甚少出王府大门,如今出来了竟然也不去外面看看景儿,真是不爽利到了极点。

但到底她还知道些做晚辈的礼节,没有当面数落常氏的不是,只拉着常氏生的三岁的萧薇道:“舅母不想出去,可蔷儿也是头次来洛阳,不带她出去玩玩,难道不怕把她闷坏了?”

萧薇偷偷瞧一瞧常氏的脸色,母女连心,似乎是感觉到了亲娘不太愉悦的情绪,便努力坐直了小身子,一本正经道:“阿薇有娘陪着,阿薇不闷!”

宁景兰:“…”

若非家里离不开南平郡主,她真是觉得跟着自己亲娘出来玩更爽快一些,此刻说不得已经在街上游玩了呢。

常氏也暗暗叫苦:她这般不定性,万一拘不住跑出去玩,有个一差二错,可如何向大姑姐交待?

这是完全没有女孩儿家的贞静贤淑,这外甥女儿除了模样与大姑姐想象,就连脾气也得着了大姑姐的几分真传,又有晋王府这个大靠山做后盾,谁敢娶这样的媳妇进门?

常氏对公爹揽回来的这桩事,忽然之间就充满了消极的想法。

从筹备圣驾路过洛阳开始,洛阳城里做买卖的商家无不伸长了脖子翘首以盼。

等到圣驾从长安出发,还在路上的时候,何家与夏家的花木就已经卖出去了许多。

牡丹与芍药这两种花都富丽堂皇,瑰姿艳逸,最适合摆在高堂大屋,又正逢花期,权贵皇室还未到洛阳城,那些别院的管事门人都已经张罗着开始布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