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莼菜陈大人直接连土一起带来,保鲜的不错,仍是翠绿的,口感鲜美滑嫩。剩下干的,以后可以做莼菜羹。赵明莘送了些给何老太太,何老太太也是赞不绝口。

******

如今正值隆宣帝着手让大理寺卿秘查首辅大人钱冲折子所书是否属实,随着调查的进来,自然也瞒不住众大臣,众人翘首期盼着事情的结果。

太子病体康复后,一些人心思活络起来,想要巴结太子,自然把这事办的滴水不漏,六皇子在西南的所作所为很快就被查清楚。

几日后的早朝,议事大殿里虽然是有烛火,却因连日阴雨连绵,让人觉得昏昏暗暗如同蒙着霭雾,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的感觉。

第35章 工部尚书

35工部尚书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朝堂无比平静,可是正所谓暴风雨前的宁静,朝堂上下的人面对着寂肃的宫殿,总是觉得山雨欲来,现在太子病体康复中,之前背叛过太子的人,自然是要做最后的挣扎的。

隆宣帝从即位伊始,就着手整顿吏治,整肃朝廷风气,一举歼灭乱军和西南小国,这才使国家从乱世中走向太平。

隆宣帝自己即位前并非太子,所以才让非太子成为皇帝成为一种可能。而所有的儿子中,除了太子周琮,便是四皇子周珣,名字中有王字,让人忍不住多想。

在太子之前,皇后曾经生下过嫡长子,只不过幼年夭折,排序上并未排上。而四皇子的年纪比太子不过小了两三个月,又是何贵妃所生,自然地位尊贵。且又有德妃所生的皇子比太子年纪还要大上一两岁,占了长子的名头。自古而来,太子登基失败的不少,朝中大臣心思各异。

隆宣帝当年登基一脸我是被迫的,都是你们逼我的表情。脸上露出十分痛苦的表情,就好像马上要被拉去杀头一样难受,一点儿也不像是要登基的样子。

实则是试探这些人是不是真心让他登基。

如今四皇子的事情,让他又想起了当年自己登基的时候,因而隆宣帝的心情十分复杂。

这天的早朝上,隆宣帝直接开口道:“工部尚书白大人外调,陈侍郎在外头历练了三年,熟悉了民间疾苦,即日当任工部尚书,全权负责修筑河堤的事情。”

工部尚书乃是正三品的官,五品之上,要升任是难上加难。赈灾及兴修水利的事情,虽然是利国利民,但也是富得流油的任务,哪怕是轻轻一抓,都能将口袋塞满,若是有心,捞个十万八万的,根本不在话下。

皇帝的意图很明显,陈侍郎一贯是太子这边的人,太子如今恢复了身子,皇帝想让某些人安安分分不要上蹿下跳。

朝堂哗然,不少人上前进言说陈侍郎不堪此重任,以前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绩,不能担此大任。

以此为首的就是何贵妃派系的人。

然而皇帝是铁了心要这样:“你们这些人啊读书的真正目的大多是为了升官、发财,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想法。朕以为为了名利去做一件事情,或许让你们能在朝堂上一直顺利,但要成就大的事业,需要的是另一种决心。陈大人跟你们不一样。”

朝堂上,这话有如一盆冰水浇了下来,众人皆面面相觑,停止发言。

陈大人直接就走马上任了。

******

而陈大人走马上任的同时,宫里传来了皇后的旨意,让赵明莘进宫去。

这天色还早,赵明莘还没用早餐,就饿着肚子进了宫里。

宫人传唤后,就进了怡景宫的正殿。

赵明莘饿的连说话的力气都快没有了,脸色发白,勉强笑了笑。这皇后莫不是故意要为难她?

却见皇后没说什么,放下手中的书卷,默默看了她两眼。

林嬷嬷见状问道:“娘娘,摆饭吗?”

皇后还没吃早饭,当即点了点头。

八个宫女进来将桌子铺好,摆上琳琅满目几十样的茶点。

赵明莘桌子上却是分配了蜜枣燕窝粥。

“你身子本来就弱,好好补补。”皇后的态度如今变得十分奇妙。

“谢过娘娘。”赵明莘既来之则安之,看来太子的话挺管用,毕竟是亲生的骨肉,目前的也只能这么想了。

赵明莘埋头吃了一块山药糕,两个银丝小花卷,食不言寝不语,倒也安生。

皇后吃的精细,穿的精致,挑剔的很。待到用餐完毕,才对赵明莘开口道:“今日让你来,我也不转弯抹角,就是想让你做一道点心。”

赵明莘怔了怔才明白。

“当年你生母董箬做的点心,陛下十分喜欢。”皇后面上淡淡的。

赵明莘心中咯噔一下,才明白皇后是什么意思,丢下抹手的帕子:“娘娘…”

“不必多说了,让你做你就做。”皇后面上难得的露出笑容,似乎是心情十分好的样子。

林嬷嬷领着赵明莘去了小厨房,小厨房十分奢华,光线明亮,里头人手充足。

赵明莘看了一眼准备好的菜谱上的精致的小玩意儿,想起当年生母在世的时候,似乎做过这般精巧的点心,吃起来酥酥软软的,十分可口,色香味俱全,引人垂涎,散发着浓浓的香气。

由于周琮先前送的滴水观音,怡景宫难得的多了几分绿色,赵明莘能够和植物沟通,晓得了皇后为何要让她来。

并不是要算计她什么,而是,赵明莘的生母,董箬,过去和隆宣帝有过来往。皇后言语中颇有些嫉妒之意,而林嬷嬷却安慰皇后,隆宣帝对董箬并非男女之情。

不管隆宣帝对董箬感情如何,这道点心,隆宣帝实实在在的喜欢,就够了。

既然皇后吩咐了,赵明莘也不推辞,看皇后这态度,如今倒是好多了,毕竟是未来的婆母,不图皇后真心实意,不为难她就不错了。

赵明莘的空间里如今种着各种春日的花草,而这小点心,重要的是做的好看,用各种能食用的花瓣异草点缀。赵明莘其实也不怎么用帮忙,只是看着那食谱,想到了记忆中的小食品的样子,对那小厨房的掌事师傅道:“记得先前母亲做的,乃是七边形的。”

那掌事将信将疑地看她一眼,点了点头不再多说什么,是同意了,心中却是恍悟,陛下当年是七皇子啊,这点小事情,很难让人想到这里。

赵明莘用手掩住了袖子,却是从自己空间里取出了一些可以替代的食材。同样的东西,自己空间里的,因为灵气充足,香味营养色泽各方面都要强大不少。

赵明莘手指修长,净手几遍后,才开始工作。

皇帝皇后所食用的米、小麦大麦等分黄、白、红、黑数种,多为进贡的,还有郊外泽园专门培植的。赵明莘将现磨出来的浆浇在雪白的布上,隔水蒸煮出来,切成了七边形,层层叠叠叠成七层,每一层中间夹的食物各不相同,整体显现出一种十分诱人的红色,这只是其中一个点心,香气四溢。

然后,便是浅绿色的白椰糯米糕,又软又耐嚼,将这种食材粉加入糯米粉混合搅拌,然后烘烤,最后沾上椰蓉粉。

食谱上,所有的点心一共9种形状,颜色味道也各不相同,而赵明莘记得的却是比这更多,最后做出来的乃是十六种之多。

掌事看到这些精巧的点心,觉得分量充足,质量也上佳,赵明莘这双手看起来养尊处优到了极点,白皙的几乎可以掐出水来的皮肤上毫无瑕疵,偏偏那动作十分的从容不迫而娴熟,一个时辰后,已经准好了所有的点心。

小厨房温度十分低,赵明莘做完后,已经有些站不住了,这身子骨实在是好不到哪里去,即便有了灵泉,也没立刻改变。

赵明莘想了想,咬牙顿足半响:“掌事,配着点心的还有茶。”

掌事的犹豫了一下,这食谱还好说,这茶,合不合陛下的口味就不知道了,想要阻止:“赵大姑娘慎言,陛下的口味十分独到,只怕…”

赵明莘皱了皱眉尽量脸色不露任何神色:“掌事的是不信任我?”

掌事面色白了白,咬了咬唇,这赵明莘是未来的太子妃,她哪敢应下来啊,当即笑道:“奴婢不敢妄言,请姑娘径直做下去。”

赵明莘方才将点心摆在了白瓷盘中:“我这次进宫给皇后娘娘带来了波斯如意茶,还请掌事的和皇后说一声。”

掌事的立刻向皇后汇报,而后取来了红色的如意茶。

掌事将盖子盖上,却是看着赵明莘行云流水赏心悦目的泡茶动作,一转眼,浅浅的红色,变成了浓浓的琥珀色。这如意茶的叶子如同针一般细小而柔软,在茶水之中沉沉浮浮的漂着细小的茶叶。

“掌事,如此便好了。”赵明莘松了口气,将茶炉上的茶水倒入了茶壶中。

掌事去向皇后复命,赵明莘实在是耐不住了:“我坐这里歇会儿。”

见赵明莘如此手艺,那掌事也生出了惜才之心,笑道:“这满屋子的香气,只怕姑娘身上沾惹上了。”

“无妨。”赵明莘靠在一个方形的小杌子上,笑道。

******

皇帝回到后宫,想了想,便去见了皇后。

皇宫之中,皇子们的行动还是要收敛些的,哪知道六皇子这次如此不知道轻重,正好让皇后抓住了把柄。

“陛下,这次谦儿这事情行得却是鲁莽了些,芷儿小的时候我也是见过的,这次却如何向孙驸马交代?”皇后经过太子这次这么一病,人气色还没恢复,说起话来也低声细语的。

偌大后宫能有太子不倒之地,她就能长青。如今好不容易的找到了把柄,她绝不会轻易放过。

如今后宫权力在她手中,她自然第一时间就得知了孙芷的事情:“这事,也是臣妾疏漏了,只是孙芷留下了遗书。”

隆宣帝也知道此事,可大可小,心中一时间决断不下。

“这事先压下。”隆宣帝低声道。

皇后虽然心中失望,但也应承了下来,正巧小厨房掌事进来汇报。

皇后压抑住内心的不满,转过脸来,对隆宣帝道:“陛下,赵大姑娘如今在这儿呢,这点心是她做的,陛下看看。”

皇后微微揭开了其中一个白瓷的盖子,淡淡的香气伴着茶香,十分引人注意。

隆宣帝果然来了兴趣:“打开看看。”

掌事身后的两名呈膳宫女将白瓷的盘子一一打开,又倒上茶水。

隆宣帝一惊,竟是有些站不稳的扶住了桌子,不发一言。

“陛下?”皇后见着了皇帝的神情,怎么不明白其中的缘故,打岔道,“这点心做的十分精巧,先前赵大姑娘见到了孙芷,让赵大姑娘过来,问两句,如何?”

皇后紧追不放,分明是想要致六皇子于死地。若是往常,皇帝必然十分不喜欢,偏偏此时皇帝已经被见到这点心时的震惊,扰乱了心神,开口道:“宣赵大姑娘进来。”

第36章 下定决心

36下定决心

赵明莘听说皇帝宣见自己,抬起软绵绵的步伐,进了主殿。

“陛下万福金安。”赵明莘低下头来笑吟吟地福了福身子。

“这点心是你做的?”隆宣帝不可置信地看着赵明莘,方才的功夫,他可是品尝了一个,那个味道,自然是色香味俱全。

“小女子不才,按照掌事的食谱做的。”赵明莘不知道是祸是福。

“好。”皇帝心中感触良深,“先前你可是见到了孙家的庶女”

赵明莘不解何意,低声应道:“我向孙姑娘转述了陛下的意思,当时孙姑娘倒是万分惊喜,绝不是不知好歹之人…”

一个小小的庶女,自然还无法让隆宣帝关注,然而隆宣帝见不得孙茵和六皇子做出了腌臜的事情,想要给孙芷体面。如今,孙芷这事情,可大可小,甚至可以说成是这个孙芷不识好歹,不愿意和六皇子在一起,那就是辱没了皇家尊严。

皇后此时握紧了手中的帕子,紧张起来。

却听到隆宣帝开口道:“朕知晓了,这点心,朕就让人带走了。”

隆宣帝没有透露自己的意思,就离开了怡景宫,而后头的宫人托着这点心,直接就待到了御书房里。

皇后见赵明莘这次任务完成的不错,刮目相看,不由得对赵明莘态度好了很多,原本的倨傲,消失的无影无踪。

“明莘,如今你也要进宫来了,以后你弟弟可有什么困难之处?”皇后竟然主动问起了赵荣安。

赵明莘见皇后主动卖好,只能把之前的事情当做没发生过,毕竟皇后是太子的生母,她还能把皇后打倒不成,当即道:“娘娘,能否让弟弟进宫做皇子陪读?”

皇后点了点头沉默一阵子低声道:“本宫回头看看。”

这就算是允诺了,这其中的好处,自然是不必多说了。宫里的皇子都在明贤殿读书,就在东宫的范围内。而和皇子陪读,好处也是多多的,虽然有危险,但是赵明莘既然做了太子妃,那个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赵荣安也是很难避开争斗的,不如在宫中有条大腿好办事。

赵明莘当即谢恩:“谢过皇后娘娘。”

******

赵明莘领着皇后的赏赐回了国公府,而隆宣帝在自己的御书房中,吃着碟子里的点莘,吃的是十分走神,当年的事情历历在目。

这茶香气扑鼻,隆宣帝配着点心茶水,吃起来,心情十分好的样子,似乎连精力也恢复了不少。

于是,隆宣帝,开始审阅桌子上的奏折。

从西南的旱灾开始,大家都已经盯上了各种差事。像是赈灾,像是修筑河堤。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儿想要为自己或者自己的党派捞好处。

皇帝本来打算把六皇子的事情压下去,没想到此时打开奏折后,就发现了许多话语是说陈尚书不堪当此任的。

被众人的折子一烦,想到六皇子话语中表现出来的对自己的不满,隆宣帝忍不住起身踱步起来。

孙芷的体面,当时他是想给的,查出来后,孙芷却是那几日都十分乖巧懂事,而孙芷没了,背后真凶竟然很有可能是另有其人,并非孙芷不识好歹。

毕竟,孙芷苟延残喘这么多年,有了皇帝的意思,她不可能不懂,哪里会这么轻易就放弃生命。

思绪渐渐飘远,隆宣帝终于下定决心。

第二日,在众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即将要发生朝堂巨变。

大隆朝的的官员到了一定六品就可以上朝参见皇帝,和皇帝商讨大事。大朝,一般五天左右一次。大朝商议之事通常定下所议之事,选定各部官员。

升任陈侍郎这次便是大朝,而第二日,皇帝虽不上朝,但召集了老臣商讨大理寺对六皇子调查的结果。首辅大人钱冲原本是两边倒,此时义正言辞站在太子这一边,为太子说话。

首辅大人钱冲,乃是一只老狐狸,从未想过要做什么一代贤臣,想的不过是明哲保身。

从弱冠之年开始为官几十载,如今大权在握,虽说个人清正廉明、不贪不腐,但一直不愿意卷入皇位之争中,也不想名垂青史,从未明确表态过。

虽然这墙头草的态度让人有些心烦,但他只一心为着皇帝着想,没有反逆之念,不愿去沾皇位之争,因此反而得了隆宣帝的宠信。

而何阁老和何家关系匪浅,自然偏帮着何贵妃派系更多。何阁老得知所议之事,称病不出。

而这天隆宣帝召集内阁议事,直接就雷霆万钧地定下六皇子的罪名。

众人皆面面相觑,而何阁老,被一大片折子扫在了脸上,竟是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皇帝想要整自己的儿子,这可严重了,何阁老只能在心里暗暗叫苦坏大了。

何贵妃知道了大理寺卿在调查六皇子,自然一直在活动中,但无力挽回。得知了皇帝的旨意后,何贵妃立刻上妆,打起精神来求见皇帝,可隆宣帝却在书房内,让任何人都不得入内。

赵公公见皇帝心情不好,便龟缩着不发一言。

却听见皇帝开口道:“人存于世,君子五德忠孝礼智信,以忠为上,天地君亲师,以君为上。”

赵虚弓着身子,知道皇帝这还在生六皇子的气呢,浑身透着正气道:“为君尽忠乃为大义。”

主子怎么想,他就怎么应就是了。

外头何贵妃上着素妆,跪在地上,虽然已经是初春,但依然温度很低。外头此时下起了漫漫春雨,然而皇帝却丝毫没有理会何贵妃。

“娘娘,何贵妃在外头跪着呢,想必这次皇上是真恼了六皇子。”开口的是一直跟着皇后的林嬷嬷。

那边何贵妃衣着简单,跪在皇帝的养心殿外。

这边皇后,梳起芙蓉髻,用九尾凤钗绾起,项上戴着赤金璎珞圈,系碧玉佩,身上穿着百花齐放的正蓝宫装,满目清华。

她瞥了一眼林嬷嬷,道:“六皇子上次在宴会上就出言不逊,皇上的性子我多少还是知道些,如今六皇子在西南的所作所为将他送上了绝路,只怕皇上见了何贵妃又软了心性。”

“何贵妃生的像那人,皇上会心软亦是情理之中,”皇后温言淡笑,道:“皇上过去怜惜着,宠爱着,如今乍然失去了,只怕心更痛。”

皇后执掌凤印这多年,虽然有后宫大权,但却难得几分宠爱,对何贵妃的两个皇子,怨气颇多。

“皇上和本宫是夫妻,本宫自当一切为皇上着想,嬷嬷,咱们过去看看。”皇后领着林嬷嬷。

隆宣帝还是皇子的时候,皇后已经进府伺候了,那时候皇后只是个侧妃,后来隆宣帝也没有纳正妃,隆宣帝登基后,她生下长子,就成了正妃。

然而,她第一个孩子夭折了。后来又怀上了如今的太子,太子出生后不过两三个月,四皇子就出生了。当时,何贵妃颇为受宠,四皇子风头无俩。直到如今,她也将四皇子视为心腹大敌。她只有太子这一个儿子,另外养育了顺姬的儿子周昶,若是太子有个好歹,何贵妃就压过她去了。

皇后亲自去御书房外,御书房被封禁了没有皇帝的旨意不准进去。

而此时,何贵妃是跪在地上的。

隆宣帝正要从御书房出来,回到养心殿去。

“陛下,谦儿这次肯定是让底下的人教唆,才犯了错!”何贵妃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底气不足,此时撒娇卖痴是没有用的。

“你有时间在这里跪,不如回去好好教导珣儿,不要让珣儿也和老六一般。如果老六出了事后,你只知道一味苛责底下的人,你这个贵妃也不用当下去了。”皇帝这次对何贵妃是不满意的,但语气中对四皇子周珣还是维护的。

何贵妃的身子颤了颤,她很想抬起头来,瞧瞧此刻的皇上究竟是什么表情,但是她不敢。

“臣妾罪该万死!”何贵妃的身子压得很低。

而此时的赵虚连忙吩咐两个小太监将伞打得更好些,免得淋到了皇帝。

正在这个时候,皇后远远走过来,皇后手中拿着一件披风,笑道:“陛下,臣妾刚刚绣好的披风。”

皇帝看到了皇后手中的披风,面色缓了缓。

“罢了。”皇帝没有再搭理何贵妃。

皇后走了过来,将披风轻轻披在了皇帝的肩膀上,踮着脚尖系好。

皇帝竟然允了,不仅仅是赵公公很诧异,连皇后也很诧异。皇后晓得这皇帝是想要给何贵妃没脸呢,当即笑了笑:“陛下,先前赵姑娘做的点心,可吃尝了?”

隆宣帝脸上的神情稍稍收敛些,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