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盛宠之嫡妃攻略

作者:沾衣

创世高人气VIP2015.07.06完结+番外

文案:

七姑娘十岁那年,他开始将她养在身边,这一养,就是一辈子。

很多年后,她依然觉得,这个男人有最清俊的容貌,最冷酷的权谋,以及,最温暖的心。

蜜糖系宠文,清甜一如,他对她,生擒厚爱。

作品标签: 重生、权谋、甜文、HE

第一章 姜家小七

铜镜里的女子面庞白皙,宜喜宜嗔的眉目,不说话已带了笑。标准的鹅蛋脸,五官很精致。柳叶眉,樱桃嘴儿。唇角一弯,便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墨黑的秀发挽作高髻,簪了支镶宝珠的金步摇。年岁不大,还带着些稚气,却已是一副典型的美人坯子。再配上周身温婉宁静的气韵,只是看着便已叫人心下平和。

“小姐,大房太太如此宽和的人,怎地教出来的姑娘这样不讨人喜欢?就是她怀里时常抱着的那只白猫,眼神看起来也是凶巴巴,桀骜得很。跟十一姑娘一个德性。”

绿芙弯腰替自家姑娘佩上耳坠子,屋里没外人,也就放开了嘀咕。显然对那来郡守府快要满半月的大老爷家十一姑娘很有怨言。

镜里的女子浅浅一笑,眼里颇有些回味。“是很相像。”

正应了那句,什么样的主子养什么的人。当然,猫咪也算在其中。不过绿芙这话却说得不对。那大房太太,可不是面上看起来的宽和人。

近日里家中来客,正是从南阳郡远道而来,姜家大房老爷太太。随之而来,还有姜家这一辈四爷姜立,七爷姜为,十一姑娘姜珊。

这会儿她身边大丫鬟抱怨的,便是这只有六岁,却异常刁蛮任性的大房庶女。这十一姑娘第一天登门做客,因着没吃上一口最爱的芙蓉糕,硬是扯着嗓子哭闹许久。叫郡守大人一家始料未及,也叫大房老爷面上无光。

之后几次碰面,才只半人高,走路都需乳娘跟着一步不离的十一姑娘,见了她这二房嫡女,从来都是十分不耐烦,极为敷衍唤一声“七姐姐安好”,便带着人毫无规矩,也不等人叫起,直直错身离去。

姜瑗想起私下里听来大房内宅之事,手上拨弄几下珍珠耳坠,起身披上碧罗帔子,带着人往主院行去。

“只当她顽劣,平日避开些就好。”厢房里怎么闹腾,犯不着她。只要不来她桃花坞里闹,十一姑娘远来是客,便是要教训,也该是大房太太出手。

一行人走过穿堂,步上长长的廊道。头顶朱红色木梁架着褐色屋顶,沉甸甸压下来,倒显出些大户人家该有的气象。

“七妹妹稍待!”身后一声清扬婉转,黄莺似的招呼传来,姜瑗转身,便见一华服女子款步而来。却是府上五姑娘姜柔。

身量比她高挑,样貌却有不如。好在还算明艳,与寻常世家女子相比,稍有胜出。

“没想到半路遇上了五姐姐。”浅笑止步,守礼等她一等。

却不知姜柔看她回转,不禁有瞬间惊艳。

此处看去,姜瑗身后落樱纷飞,正打着旋儿徐徐飘落。廊下女子人比花娇,漆黑的一双瞳眸,正迎着日头,像是卷尽满庭芳华,仿似一抹玉色,温润生辉。

压住心底淡淡羡慕,姜柔亦是笑脸相迎,亲近挽上她胳膊,似是随意拣了话头。

“今日跟随太太去慈安寺上香,据说大房太太也是去的。还有十一妹妹,昨晚上就盼着念着,想来这会儿应该比你我二人更早到了太太屋里。就不知是不是等得又发了脾气。”

掩嘴而笑,五姑娘姜柔一双眼眸精明透亮。

能像她这般,唤许氏这后来被扶正,做继室的太太,让旁人听不出一丝别扭,甚至觉得她是十足十的真心,姜瑗心里暗自佩服。

两人虽说都是郡守府嫡女,五姑娘姜柔却是已故原配纪氏所出。而她的生母却是现任郡守府太太许氏。若真论起来,姜瑗在身份上还差了姜柔一筹。

两人面上和和气气,都是守规矩懂礼数的贵女。私底下如何,各人院门儿一闭,谁又知晓是何模样。

世家女子之争,爹娘疼爱,嫁妆家底,夫婿良人。她今年刚满了十岁,只比姜柔小一岁。两人真要论个长短,太太肯定是站在她这边儿。至于郡守大人…还真说不一定。

倒不是姜瑗不得郡守大人疼爱,而是姜柔的生母,乃姜家老太太亲自挑选的媳妇儿。且对那已故纪氏疼到心坎儿里去,到如今都还念念不忘。郡守大人哪怕更钟意年轻貌美的许氏,也不能抹了老太太情面。故而对姜柔也很是看重。

“十一妹妹年岁还小,再两年进了学堂,知了礼数总该有些变化。这会儿便只当她同九妹妹一般看待,多让着她些就是。”

明里暗里的挑拨,背着许氏,姜柔在她跟前已是再三耍了心机。

大房本就存了讨老太太欢心的打算,对已故的纪氏里里外外不忘大加夸赞。自然的,看进门不久,后被扶正的许氏也就处处不如。连着许氏所出二爷姜昱,七姑娘姜瑗,面上也就很是一般。这也是为何十一姑娘被教养得如此,对她和姜柔截然两个态度。

如今十一姑娘不在跟前,与十一“交好”的姜柔反倒背后说人坏话,姜瑗只当不知。

能轻易被挑唆的那是出头的笨鸟。她姜瑗可是府上声名极好,待人和气的姜氏贵女。头上有得宠的娘亲护着,儒雅的爹爹疼着,按兵不动,她已稳操胜券。

见身旁之人又是一副软绵绵,不为所动的样子,姜柔心里很是恼火。府上都说七姑娘待人良善,品格极贵,谁又知晓,姜瑗绝非看起来这般温和无害。

心里正不舒坦,却听身旁大丫鬟辛枝低呼一声。“小姐,听您与七姑娘说话,奴婢这才记起。上回您答应给十一姑娘的簪子…”

姜柔脚下一顿,当真忘了这事儿。

“五姐姐有要紧事,妹妹便先行一步。”很有眼色领着人离开,没了姜柔在一旁阴阳怪气,姜瑗觉得整个院子里花花草草都鲜活起来。

“小姐,还是奴婢回去一趟。旁的人手脚不利索,白白劳您久等。”辛枝是姜柔身边最得用的丫头,很得她信赖。

“赶紧着些,还要去给太太请安。”暗地里却埋怨十一贪慕虚荣,仗着人小,不要脸向她讨要首饰。

“小姐您就是心肠太好,人又大方。怎地不见七姑娘赏她些玩意儿。”路上寻了个座儿,简云服侍自家姑娘歇歇脚,等辛枝回来。

“你怎知七妹妹出手不大方?没见着七妹妹当着爹爹跟前,给太太出的主意。把太太身边心腹唐妈妈派去给了大爷使唤。”

这大爷却是姜柔胞兄,去世的纪氏独一个留下的儿子,郡守大人嫡长子姜楠。

想起那一板一眼,油盐不进的唐妈妈,姜柔就记起中风被送到城外庄子上,本是纪氏留下照看姜楠的陪房张妈妈。比起唐妈妈来,张妈妈那才是千般的好。

可惜张妈妈命不好,眼看大爷就要行冠礼,爹爹已经准备为姜楠举贤求个官身。好日子眼看就到,偏偏这时候中风。便宜了许氏身边那老虔婆,实在晦气!

简云见五姑娘提起唐妈妈就一脸不高兴,哪里不知这是自家姑娘对太太一脉心里不喜,迁怒了人。遂也闭嘴再不敢多言。

第二章 擦肩而过

正屋里太太许氏身旁坐着大房太太童氏,两人岁数本就差上许多,这会儿凑在一处,许氏貌美且会打扮。上身襦衣小袄,乃时下最受贵女追捧的袒领直襟,水红色抹胸露出半边雪白。外头一截纤柔颈脖,连着美人骨也看得清明。倒把只穿了对襟立领的童氏衬得黯然无光。

“你二人来得最迟,理当受罚。还不赶紧向大房太太赔个不是。你十一妹妹可是老早就到了,只盼着人齐了赶紧出门才好。”许氏叫丫鬟给两位姑娘看了座,又奉上茶水。

最后到的姜柔只比姜瑗晚了半刻钟。这会儿还佯装抹了抹额角。

“太太说得极是。都怪我这记性,出门却忘了早给十一妹妹备着的玩意儿。这不,又折回去拿,耽误了时辰。还望妹妹不要嫌弃才好。”

很会说话,既解释了为何来迟,又在大房面前表了善意。

“哪里来得这许多客气。都是一家子,不兴那起子见外的规矩。”童氏生来一张圆盘脸,白白净净,身子有些发福,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笑起来十分随和,难怪叫绿芙以为是天生的慈善人。

话是这么说,童氏还是推了十一姑娘出去道谢,收下了锦盒。顺带瞥一眼稳稳坐着,只管笑眯眯吃茶的七姑娘姜瑗。心里暗忖:到底比不上五姑娘出手大方。

对面那样带着强烈鄙薄的视线,姜瑗又岂会察觉不到。这大房太太还真是,谁又规定了非得挨个儿再给十一送礼?第一天打照面时候,她送出去的手钏珠钗,莫非还不值钱了?

再想起关于大房的传言。十一姑娘从洗三开始,每年年节收到的贺礼,都是这位大房太太代为看管。姜瑗立刻就释然了。

能将庶女身上那点儿蝇头小利都看在眼里…这样的主母,她无话可说。

这会儿屋里都是女眷,大房太太底下只坐了十一姑娘姜珊。许氏这边儿人就多了。除了嫡出五姑娘姜柔,七姑娘姜瑗。还有几个姨娘,并着三姑娘姜芝,九姑娘姜冉。

一屋子人说说笑笑,坐了片刻。丫鬟打起门帘,主子们带上各自得用的婢女,浩浩荡荡几十号人,鱼贯而出。

姜瑗听身后传来几声压抑的咳嗽,回头却见三姑娘姜芝捂着嘴故意落在后头。身旁丫鬟替她轻抚后背顺气,眼里隐隐带着担忧。

“三姐姐身子还没好?”放慢脚步,等她上前。

“太太请的大夫极好,几服药下去已是好上许多。刚才出屋子不小心吃了口冷风,这才又觉得嗓子发痒。劳妹妹挂心。”

要说郡守府里几个姑娘,哪个颜色最好,却还轮不上姜瑗。得数她这庶出的三姐姐艳冠群芳。

西子捧心似的人物,娘胎里落的毛病,生来就是个病秧子。可抵不过人貌美,楚楚可怜之姿,只一抬眸,怎么看都是风情。

“罢了,山里比郡城阴凉,山风也大。三姐姐还是回屋里歇着,待会儿我替姐姐跟太太说说。”

正焦急的游姨娘闻言大喜,七姑娘发了话,太太定然不会怪罪。“多谢姑娘体恤。”

“谢什么?谢我没让三姐姐吃上慈安寺的斋饭?姨娘也留下,家里只剩三姐姐一人用饭,没了斋菜再吃得不香,这可是我的罪过。”招手使唤人送她二人回屋,看着游姨娘眼中感激涕零的神色,姜瑗回身渐渐收起笑脸。

大周朝,出身门第极为严苛。后院里姨娘,除非遇上大房老爷那样的糊涂人,否则一辈子都别指望能够挺直腰杆,安稳度日。

穿越而来已有十年,看多了后宅手段,姜瑗此生就盼着年岁到了,安安稳稳嫁个不那么糊涂的夫君。

她也时常在想,这一世好在命数尚可。有个做郡守大人继室的娘亲,且生母手段了得。生来就是高人一等的贵女,她自觉已十分满意。

再看前面蹦蹦跳跳,围着姜柔嬉笑的十一妹妹,姜瑗眸光闪了闪,对着大房太太的背影唏嘘不已。

姜珊这样没个规矩,在外间屡屡给大老爷丢人。童氏面上宠着她,实则却是软刀子害她。本就是庶女,还是个得宠姨娘的庶女,被嫡母这样用心险恶教养着,将来…怕她日子很不好过。

一行人登上车架,在太隆郡这地方,郡守大人内眷出游,自是声势不小。七八辆马车,两排侍卫,长街早早肃清了道路,庶民只能退到两旁恭敬避让。

世族与寒门,犹如天上地下,老祖宗传下的规矩,谁也填补不了的沟壑。

“小姐,五姑娘方才在屋里说的话。也不知亏不亏心。若没有辛枝提醒,她哪里还记得簪子那回事儿。如今倒成了就她有心,早备了礼,不过是出门忘了拿。”春英替她揉捏肩膀,看不过五姑娘处处争先,万事都想压自家姑娘一头。

“跟她计较干嘛。说得不好听,她是没了生母护着,心里不踏实。我还能跟她一样不成?”这点上,姜瑗看得很开。

“还是姑娘精明。什么都比不上老爷太太疼爱来得要紧。日后再寻门满意的亲事。姑娘这辈子啊,也就顺遂了。”崔妈妈拿出绷子做着绣活儿,对自家姑娘这话很是赞同。

“只是可惜了三姑娘。身子骨太差,便是长得再好,日后议亲也要吃亏的。今次又错过了进山,以后再要出门却是难了。听说太太已着手替三姑娘相看亲事,这要是真定下来,往后都得待在闺中。”

大丫鬟春英将食盒里零嘴儿一样样摆盘,放在中央矮几上,又将煨得暖暖的茶壶拎出来,替主子添上热水。听崔妈妈这么说,也跟着叹气。

姜瑗手上翻著书页,心思却没在上头。

十三岁。三姑娘姜芝今年也不过刚满了十三。便是议亲筹办下来,到了十五也该嫁了。

躲在书后面偷偷撇了撇嘴。多好的嫩苗,都被男人糟蹋了去。

不会儿便到了山脚,车驾却是不允再前行。一众人换了软轿,直到了慈安寺门口,这才跨出轿门,由早早侯在门口的小沙弥当先领路。

“烦请各位行个方便!”

清幽小道上突如其来一声呼喝,惊得众人讶然回首。

惯来不许轿辇入内的慈安寺,今日却见得一顶靛青色软轿,由四名护卫抬着,自身后匆匆赶来。

软轿一侧还跟着两人。一人束高冠,初春时节拿着柄折扇。对着众人远远一揖,做文士打扮。

另一人冷着张脸,比女人还白净的面庞,长相阴柔,十分俊俏。与面相极不相符的,此人右手提着杆缨枪,煞气凛然。

许氏目光落在那文士腰间绶带上,眸子一缩,赶紧笑着招呼大伙儿避到道旁。“大人请便。”

姜瑗同样注意到此人身份不一般。竟是比她爹爹,太隆郡郡守大人所佩的绶带还要高出几个品级。

随从已是来头不小,就不知从始至终未曾露面,软轿里主人又是何等身份。

正暗自猜想,不料恰好风起,卷起幕帘一角。

姜瑗目光瞬时对上一双漆黑如墨的眼眸,如渊似海,深邃难言。

第三章 半山偶遇

慈安寺后殿法堂,隔着张矮桌,盘膝坐在蒲团上的两人俱是面容沉静,衣着素雅。

屋里点了香烛,雾气袅袅,半支起的窗户前摆了盆松柏,给屋里添了抹亮色。

“大师,此番前来还是为世子痼疾一事。一年前自寺里求了燃香,起初几月效用极佳。可到了年末,却渐渐有些抑制不住。如今更是彻底派不上用场。还请大师新制了燃香,解世子难以安睡之症。”

说话的是那中年文士,此时再没有半道上高人一等的风骨,却是恭恭敬敬侍立着,话里透出些恳求。

“这般快便没了处用。”方丈眉心微蹙,拇指碾过手上佛珠,闭了闭眼,许久才喟然长叹,在那文士失望目光中缓缓摇了摇头。

“如此,老衲也无能为力。”

唰一声利刃破空,缨枪已点在老和尚眉心。这般惊变,那方丈却巍然不动,只闭目张口,一字一句诵读经文。

宝相庄严的四方面庞,显是已看破生死业障。

“周准。”

“是。”不甘收回缨枪,唤作周准,长相俊俏的男子得世子吩咐,只得退至一旁。

“药石无用?”蒲团上那人这话,问得既轻且柔。像是跟他毫不相干,十分淡然。

男子只一根玉簪挽发,尚未束冠,年岁不足十五。嗓音有着少年人特有的沙哑,然则周身透出股沉静,尤其双眼,古井无波。

“寻常燃香,不可根治世子顽症。若寻到有用的法子,只做辅助之用,或可一试。”

“有用的法子何处去寻?”显然没有自家世子的气度,周准见这老和尚满口空话,目中有寒芒掠过。

道了句佛号,方丈叹息,遗憾摇头。若然知晓,他早已游方求药,回报老国公当年一饭恩情。

盘坐的男子沉凝片刻,抬手挥退身后心腹。

“你二人门外守候。待得本世子听方丈一课,再行回府。”

四下再无旁人打搅,只余方丈平和诵经声,伴着古刹钟鸣,心也渐渐沉静下去。

“大师不问梦魇缘由?”

双手合十,方丈大师一袭深灰色麻衣,整个人透出股出尘气度。

“各人自有缘法。世子着相了。”

这话说得讲究。像是什么都没说,又像是字字珠玑,一言道尽。

男子眼中冷芒一闪而没,凝视他片刻,方才闭上眼眸,一切作罢。

老和尚不为所动,敲着木鱼诵读完又一篇经文,再睁眼,却是了然颔首,观对面男子气象,沉声道,“世子的心,静了。”

讲堂之中,唯静心安神咒缭绕不去,“有形者,生于无形,无能生有,有归于无。是以,凡所有所相,皆是虚妄…”

前边大雄宝殿,春英捐了香油钱回来,却见七姑娘带着人只站在庭院当中,没有去观音殿求签的打算。“小姐,为何不与五姑娘一道去求支签文?”

姜瑗摆手,兴致缺缺。“看热闹不比自己提心吊胆来得好?”

命途被他人解读,是好是坏,今后都不会安心。

说得好了,往后遇上不如意,便会怨怪他人,徒增不平。

说得不好,不用等到往后,跨出这山门,就能心有戚戚。

“佛祖面前,说的什么胡话!”上香出来,许氏便听见姜瑗如此不庄重的说法,立刻逮着人厉声训诫。

“是是是,太太说得都对。我这是小孩子口无遮拦,给菩萨赔罪可好。”说着便正了容色,进殿恭恭敬敬拜上三拜。

完了转过身来,偏头看着许氏,瞧她消气了没有。只这时候,才稍微露出些比寻常淘气的性子。

“只有犯了错儿,才乖巧得厉害。”伸手戳戳她脑门儿,许氏终于露了笑脸。

这女儿什么都好,就是性子淡了些。不像姜柔争强好胜,骨子里透着倔强。也不像那几个庶女唯唯诺诺,尽力瞒着各人小算盘。

有了这一出,求签的事自然作罢。求签讲究心诚,勉强了她,也做不得准。

“太太,您与大房太太后院儿里吃茶,听大师傅讲讲经文。这些诵经念佛的事儿,年岁太轻,实在做不来。索性允了我带人去后山游览一番慈安寺闻名天下的石窟。午膳前定然赶回。”

找着机会能独自往清净地方去,姜瑗挽着许氏臂膀,摇了摇,再摇了摇。

“依你就是,没得把人晃晕过去。记得别走太远,带上崔妈妈,莫叫人担心。”今日慈安寺谢绝外客。除了郡守府女眷,就只迎了那不明来历的一拨人。想来以那几人身份,也不会做出有辱斯文之事。许氏便安心放了人。

慈安寺占地广阔,历史悠远。寺里真正精髓,却是聚在后山“千佛洞”石窟。

姜瑗一行一路走栈道过去,不过小半刻钟,便到了依山而建的廊道口。

“这般没有着色,佛像看着更古朴肃穆。”一尊尊佛像挨个儿观摩,姜瑗走在前头,留下崔妈妈春英十分虔诚一一叩拜。只留绿芙一步不离,眼里颇有些无可奈何。

七姑娘这模样,哪里是到庙里求佛。说是踏青更为贴切。

狭长廊道另一头,下去却是半山腰一座石亭。石亭左面有一参天巨木,枝干一侧绿荫环绕,另一侧却是光秃秃片叶不生。

“小姐,这树生得好生古怪。”绿芙举目望去,提着裙裾环视一圈。

“打嘴。”佯装作势,崔妈妈板着脸拧她耳朵。“古刹里一草一木都有灵性,可不许胡言乱语,带累了姑娘。”

委委屈屈道了声“省得”,绿芙回身帮着春英张罗茶点。

姜瑗好笑莞尔,不愧是许氏给的人,崔妈妈被太太调教得很好。要说这崔妈妈,也不过二十出头,是许氏娘家千挑万选送来的家生子。

捧着寺里待客用的麦茶,歇在亭里,对面便是远山,层层叠叠,苍翠辽阔,赏心悦目。起身走到凭栏处,胸襟似也开阔起来。

“难得好景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崔妈妈欣然附和,眼中分明带着赞赏。

“小姐再等上几年,必是一等一的绝色,岂是‘妩媚’能够道尽。且这诗听来十分不错,指不定日后小姐还能搏些才名。”

姜瑗一怔,便知崔妈妈这是误会了。这诗说的可不是“妩媚”,而是寄情山水,与山为友。

“这诗非我所能做得出。想着应景,借来用用。”

“崔妈妈您瞧。您这般夸奖,小姐面薄,哪里好意思认下?”桃花坞里伺候的人都知道,自家姑娘从小爱读书,吟诗作对算得了什么,只当她谦虚罢了。

姜瑗浅笑,任她们打趣。

她无心才名,更不会借前世诗词外头显摆。澄清过了,信不信却是别人的事。

日子这般过下去也好。温馨安宁,说说笑笑。换了时空,也不是不能过活。

姜家七姑娘不知这石亭后面墨竹林中,几人正静立旁观。透过枝叶掩映,正好将她连着身边丫鬟婆子,一言一行收入眼底。

当先那男子目光落在她身上,久久端凝,若有所思。

第四章 两处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