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华》作者:闲听落花

文案:

一跤跌成五岁娃娃的主政太后李夏,对着糊涂爹实诚哥,善良老实的姐姐,还有那一群妖孽帅哥,撸起袖子迎潮而上,帮糊涂爹躲过杀身之祸,助哥哥青云直上扬名天下,给姐姐找到称心夫婿……

再给自己寻个如意郎君!

标签:帝王 轻松

第一章 一个算计

李太后站在萱宁宫前,仰头看着匾额上‘萱宁宫’三个龙飞凤舞的镏金大字。

一眨眼,这宫门已经封闭十年了。

两个内侍用力推开宫门,一股陈腐的味道扑面而来,李太后心里不由一酸。

宫门封闭了十年,太皇太后大行,已经十年了。

都说她睿智慈悲,她不过是处处学着太皇太后罢了……

宫门里,到处都积着厚厚一层尘土,这是整整十年的光阴。

李太后踩着尘土,一步一个脚印。

十年前的宫里,处处腥风血雨,只有这里,不管什么时候,都是那么安宁温暖……

这间宫殿,是最温暖、最令她依赖的地方,可太皇太后大行前,却留下遗言:封闭这处宫室,十年内不许任何人靠近……

太皇太后走的突然,那时候皇帝刚刚即位,朝局动荡不安,太皇太后走时,她惶恐不安到几乎崩溃。

之后的十年里,她代子监国,支撑的极其艰难,每当她累极了,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她就到这宫门外,靠着宫门,一个人坐一会儿,或者坐到半夜,是太皇太后,撑着她走到现在……

好在熬过来了,皇帝长大了,朝局稳定,太皇太后大行也满十年了,她想搬到这里来,以后的日子,就象太皇太后那样,每天诵经莳花,安稳平和的做这宫里的定海神针。

李太后走到正殿前,仰头看了眼紧闭的正殿大门,转身直奔旁边的小佛堂。

太皇太后几乎时时都在这间小佛堂里,安宁从容的抄经,或是诵经,她陪在旁边,沏茶,研墨,裁纸……

这间小佛堂,是她最思念的地方。

李太后进了小佛堂,愕然呆住。

小佛堂四面墙上,刺目的、仿佛正滴着血的鬼符张牙舞爪,如同从地狱中拼命挣出的魔鬼的手,向着她伸过来,迎门供着的一人多高的羊脂玉观音像碎成一堆,高高堆着手抄经文的长案上空空如也……

四周静的可怕,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

李太后象被勾了魂一般,瞪着那张干净到发亮的长案,一步一步过去,不由自主伸手抚了下,纤尘不染!

这怎么可能!

平地突然卷起一股猛烈的阴风,惊恐的李太后脚下一绊,直直的往后仰倒,头正正巧巧砸在屋子正中的生铁木鱼上,一股鲜血涌出,李太后耳边嗡鸣如雷,一片尖叫声越来越近,却又越来越远……

李夏趴在舷窗上,呆呆的看着碧清的河水出神。

她被人算计了,她死了,可她竟然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阿爹往横山小县赴任的路上,回到了她们一家人悲剧开始前一年的春天,这是意外,还是算计的一部分?

初春的河风夹杂着残冬的寒意,吹在李夏脸上,丝丝的痛,李夏低头看着自己那双胖胖的、小小的手,胸口堵的透不过气,她被人算计了,却无计可施。

李夏下巴抵在窗台上,情绪低落。

她们一家悲剧开始前的一切,在她印象中,已经极其模糊了,她只知道,隔年夏天,阿爹收受贿赂枉断人命,被锁拿押往京城。

阿爹被押走后,阿娘带着她们兄妹四人,急如星火往京城赶,走上了破家灭门的不归之路……

吹在脸上的河风好象比刚才更冷厉了。李夏心里堵闷而焦躁。

她对她的死和死而复回,一无所知,太皇太后说过:一无所知是最可怕的情况。太皇太后还说过:一无所知时,着眼当下。

好吧,想想眼下,她该怎么办?

李夏再一次看着自己那双小胖手,明年夏天,破家灭门开始时,她只有六岁……

“怎么又哭了?头又痛了?”五哥李文山挪过来。带着几分小意关切道。

“没哭。”李夏闷闷答了句,哭这种没用的事,她才不做呢。

“你看这风多大,再吹要着凉了,咱们把窗户关了好不好?五哥讲故事给你听?”五哥继续陪着小意讨好妹妹。

大前天傍晚,妹妹落水,呛死过去好半天才活回来,好了之后,妹妹就象是变了一个人,特别消沉……说消沉不全对……他也说不清楚,总之,现在的妹妹,让他有一种是妹妹又不是妹妹的感觉。

妹妹一定是吓狠了,肯定是魂魄还没完全归位。

“五哥前几天得了本好书!里头的故事太精彩了……”不等李夏点头,李文山就开始手舞足蹈的讲故事。

“一点也不好听!”一手托腮、咬着笔头听故事的六哥李文岚听完,嘟着嘴,“我要告诉阿爹,五哥又讲鬼故事吓人!”

李夏歪头看向六哥,六哥唇红齿白,眼珠乌黑晶亮,嘟着嘴、漂亮可爱的样子让她很想冲上去亲一口。

李夏有些失神。六哥死的早,她早就忘记六哥的样子了,原来六哥这么好看,这么可爱,象极了皇上小时候。

“都歇一歇,喝点汤水吃块点心吧。”姐姐李冬温柔的声音传来。

李夏转头,姐姐从后舱掀帘进来,姐姐是她印象中的样子,脸上一直带着暖暖的笑容,永远是那么温柔可亲。

“姐姐!抱!”李夏扬着手往姐姐怀里扑。

这是最疼爱她,她最想念的姐姐。

阿娘死时,她才七岁,在侯府后宅,姐姐象个护雏的母鸡一般疼爱她保护她,直到她十一岁那年,姐姐和亲远嫁,病死在路上。

李冬身后,丫头苏叶捧着个托盘,托盘里放着一只银壶,几个杯子和一碟点心。

“九娘子都多大了?还要姐姐抱!羞羞噢!”苏叶放下托盘,手指头划着脸颊打趣李夏。

李夏窝在姐姐怀里,冲苏叶皱了皱鼻子表示不在乎她的打趣。

姐姐病死在甘南时,苏叶在墓旁尼庵落发为尼,替姐姐守墓,十年后,她派人迁葬姐姐时,苏叶扶棺回到京城,她修了座庵堂给她,爱说爱笑的苏叶,常常三五天不说一句话……

“妹妹先吃!”六哥垂涎的看着碟子里的点心,却托起碟子先送到李夏面前,“姐姐做的点心最最最好吃了!”

第二章 一个盟友

李夏掂了块点心往李冬嘴里送,“姐姐吃,姐姐最疼我,我也最疼姐姐。”

“九娘子落了一回水,象变了个人,从来没这么乖巧过!”苏叶一边倒汤水,一边笑道。

“还有我!你五哥!五哥也最疼你!”李文山脑袋伸过来,冲李夏夸张的大张着嘴巴。

“你刚才说最疼我!”李文岚嘟起了嘴,李文山咬着李夏塞到他嘴里的点心含糊道:“弟弟中最疼你,妹妹中最疼阿夏。”

李夏窝在姐姐怀里,捏着点心一点点啃着,看着苏叶笑着说着收拾着六哥一边吃一边掉的点心渣,看着五哥揉着六哥的头,看着象极了皇上的六哥一边吃点心,一边往外推着五哥的手,心里有多温暖,就有多酸楚。

从前的惨剧……再看一遍么?这一回,她怎么看得下去?

半夜,李夏睡在姐姐身边,听着外面的水流声,睁着眼睛想的出神。

她们一家子的悲剧,源于阿爹枉断的那场人命官司。

那场官司在她做了太后之后,派人仔细核查过。

那是桩杀妻案:继母报案,说继子杀妻,有人证没物证,阿爹判了继子流放,定了案当天夜里,继子在狱中自缢而死。

继子有个同母妹妹,抱着一包物证闯到宪司衙门喊冤,宪司接了案子,查下来竟是继母虐死媳妇,栽赃继子,提审继母,刚上刑继母就招认了,供出往县衙送过五百两现银,阿爹就下了狱。

李夏细细回想着那些卷宗。

阿爹确实是断错了案,可抄家单子上不但没有那五百两现银,整张抄家单子加一起,也不值五百两银子。

五哥坚信阿爹不会做这样的事,就算贪墨,也决不会做出为了银子枉断人命的事。她不记得阿爹了,但她相信五哥。

那继母的供状上说,她递进状子当天晚上,有个叫连贵的找到她,几句话就点明了案子的真相,又说他和李县令的心腹小厮梧桐是兄弟,能帮她把案子做成继子杀妻,让她拿五百两现银,她说怕受骗,亲眼看到那个叫梧桐指着她和阿爹说话,阿爹点了头,她才交的银子,银子是现银,一大箱带霜起丝的银饼子,亲手交给了连贵……

梧桐在阿爹入狱前后失踪了,杳无音信,她找了很多年都没能找到。那个连贵到底是谁?事隔多年再去查找,早就无从查起了。

阿爹当时的刑名师爷卜怀义和钱粮师爷陆有德是郎舅,又有前科,这桩案子,他们两个无论如何脱不开干系,可这两个师爷,在阿爹入狱后,一前一后返乡,一前一后翻船淹死了……

她调了阿爹在任一年多的所有卷宗、帐册,让人盘查了好几遍,自己也看了很多遍,除了这一桩案子,别的,钱粮赋税、劳役公案,件件干净的好象水洗过一般……

阿爹入狱后,代阿爹做了县令的,是县尉吴有光,吴有光就此踏出了由吏入官的第一步,两年后,吴有光调任定海县,这一任之后就升了知府,再之后……苏贵妃死了,吴有光查出贪墨,死在狱中。

她没能查出阿爹收受贿赂枉断人命的真相。

现在,她该怎么办?

李夏看着自己的小手,她现在才五岁,要是她去跟阿爹说,梧桐和他那两个师爷以后会害死他,阿爹肯定会觉得她中邪了……

她太小了,太小了!

太皇太后说过:自己力量不足时,就去找有共同利益的人结盟。

她得有个盟友,五哥是不二人选!

五哥爱读侠义故事,更爱那些神仙鬼怪,山海经几乎被他翻烂了,这还魂的事,大约他能接受,而且,他天生的心大心宽……

第二天吃了早饭,李夏拉着李文山,仰头看着他,“五哥,我有话跟你说。”

“好啊!有什么话?说吧!”李文山一屁股坐在李夏面前,笑容灿烂。

李夏转头四顾,这只船非常小,前舱挤着她们兄妹四个,白天做起居之处,晚上在中间拉道帘子,她和姐姐一边,五哥和六哥一边,要是在这儿和五哥说,再怎么小声,姐姐、六哥,还有苏叶都能听的清清楚楚,姐姐已经歪头在看他们了。

“很重要的事!”李夏神情郑重,“咱们到甲板上去说。”

李文山为难的挠着头,上次她落水,就是他带她到甲板上玩,一眼没看住,她就掉河里了。

“我保证不乱跑,要不你抱着我也行。”李夏建议,“非常非常重要的事,一定得到甲板上说!”

“那……好吧!”李文山勉强答应,小妹一向爱玩爱动,在这狭小的船舱里连关了三四天,肯定闷坏了,这是想方设法让他带她出去放放风,他实在忍不下心说不字,他就抱着她站在甲板中间,牢牢看住她,不往船边去就是了。

“把斗蓬穿上。”李冬站起来,拿了棉斗蓬给李夏裹好,又叮嘱道:“就站在甲板中间,让五哥抱着你,别淘气。”

李冬交待一句,李夏点一下头答一句好,端的是乖巧无比。

“自从落了回水,九娘子象是一下子长大了,懂事的不得了!”苏叶看着李文山怀里的李夏啧啧赞叹。

到了船头甲板上,李夏拍了拍哥哥的脸,“五哥,你把我放下来说话。”

“不行!”

“那你蹲下,我是怕你听了我的话,大惊失色,把我扔河里去。”李夏搂着五哥的脖子,极其认真的说道。

李文山被她这句话呛着了,“咳咳……咳!好好!我蹲下,蹲下了,说吧!”李文山蹲下,将李夏圈在怀里,一脸无奈的看着她。

“五哥,我活过一回了。”李夏用短胖的胳膊搂着五哥的脖子,嘴巴贴到他耳朵边耳语。

“嗯!嗯?什么?什么叫……”李文山话没说完,李夏的胖手就塞进了他嘴里,“别叫!不能让别人听到!”

“五哥没听懂。”李文山拨出李夏的手,诚恳承认。

“我是说:我活过一回,死了,又还魂回来了。”李夏一只手揪着五哥的耳朵,嘴贴上去,一字一句。

“咳!咳咳!咳!”李文山呆了好一会儿,更加猛烈的咳起来,一边咳,一边抬手去按李夏的额头,“阿夏没发热吧?”

第三章 破家灭门

李夏拍开五哥的手,再次贴到他耳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李文山目瞪口呆,这是他正在学的书,她才五岁!五岁!她字还没认全呢!她怎么会背这些?这怎么可能?这不可能!

“我为什么会背是吧?我会的东西可多了,因为我已经活过一回,学过一回了,你没觉得我跟从前不一样了吗?”李夏甩了下衣袖,拿出君临天下十数年的太后气势看着李文山。

李文山愣愣的看着怀里的妹妹。李夏直视着他,那份骤然放出的磅礴气势,象是君王在俯看万民!他竟然生出一种跪倒在地、山呼万岁的冲动!

李文山喉结一阵滚动,重重咽了口口水,又咽了口口水,张了张嘴却没能说出话,又咽了口口水,猛咳了一声,这才说出话来,“妹妹这样子……这样子……这事得告诉阿爹……”

“不行!”李夏一把揪住李文山,“五哥是不是吓着了?”李文山带着几分恐惧,急忙点头,眼前的妹妹实在太诡异、太吓人了!

“五哥这会儿是不是正在想:我一定是被什么邪物附身了?”

李文山犹豫了下,老实的点了点头。

“我没有被任何东西附身,就是活过了一遍,又穿魂回来了,我还是阿夏,你的小妹妹!”李夏掂起脚尖,两只胖胳膊圈着李文山脖子,附在他耳朵,一字一句说的慢而清晰。

“五哥肯定能感觉出来,我还是我!五哥肯定信得过我,可别人……特别是大人,他们凡事都想的太多,你要是告诉阿爹……阿爹能相信这事吗?还有阿娘,他们肯定觉得我被邪物缠上了,肯定会找人给我驱邪,我肯定会被他们折磨死!或者烧死。”

这些话让李文山想起了去年他病了半个来月没好,老太太找神婆给他驱邪的恐怖经历,忍不住连打了几个寒噤,一把搂住李夏,“阿夏放心!别怕!五哥不会让任何人折磨你!可是,阿夏你?”李文山看着李夏,这是他妹妹,可是……

“五哥别担心,我已经回来好几天了,本来不想告诉任何人的,可是,”李夏咬着嘴唇,“咱们家就要大难临头,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咱们一家再……挨个死一回。”

“啊?死一回?什么大难?”李文山一屁股坐甲板上了,又受了一回惊吓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他的腿蹲麻了。

“阿爹请的那两个师爷,不是好东西,到横山县后他们瞒着阿爹,收受贿赂,骗阿爹错断了一桩人命案,被宪司查出来,阿爹被锁拿入狱,还抄了咱们的家。”

李文山圆瞪着双眼,直愣愣盯着李夏,这回惊吓的太厉害,直接傻了。

“我去跟阿爹说……”李文山站了一下没站起来,腿太麻了。

“事情还没发生,你跟阿爹怎么说?”李夏用力揪住李文山。

李文山挠头了,“对啊,不对!发生了就不用说了……咱们不能……阿夏,真的假的?你这个样子太吓人了,你真是活了一遍又回来了?书里记的那些事……真有?对了,那你跟我说说,我中进士没有?哪一年中的?一甲二甲?岚哥儿呢?中没中?他比我聪明!他说不定能中个状元!”

李文山那根漫长无比的反射弧总算弹回来了,这才品出李夏说的还魂是什么意思,顿时兴奋的两眼放光,连抄家大事都忘了。

“抄家之后六哥病了,没多久就死了,阿爹死在六哥前头,阿娘死在六哥后面。”李夏沉默了片刻,抱着五哥,这句耳语低沉之极。

李文山吓的浑身寒毛全部竖起来了,身上、脸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这不是大难,这是破家灭门!

“到底……是什么案子?”李文山喉咙紧的声音都有些哑。

李夏趴在五哥肩上,将那桩案子说了一遍,“……这些,都是五哥查出来的。”末了,李夏又补充了一句,她活过的那一世,有些能说,可大部分都不能说,就是跟五哥也不能说。而且,她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告诉五哥他后来净身做了内侍,这件事太悲伤,悲伤到她说不出口。

“梧桐!”李文山咬牙切齿,“阿爹那么信任他!”

“嘘!”李夏一只胖手捂在李文山嘴唇上。

“怎么办?”李文山是个急性子,连气带急,额头青筋时隐时现。

“五哥,我隐隐约约记得,咱们经过两浙路时,大伯派人过来过,还有,大伯现在应该已经升任江南东路转运使了。”

“啊?真的?江南东路转运使?正一品呢!”

“嗯!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大伯派人来……应该是派人来过的,可为什么派人来,又说了什么话,我一点也不记得了。”李夏满肚皮懊恼,她当年浑浑噩噩,只知道玩,知道的事、记得的事实在太少了!

“可大伯……还有伯府跟咱们……”一想到自家和伯府的关系,李文山升起的希望瞬间又破灭了。

“咱们跟大伯、跟伯府关系再怎么不好,阿爹也是永宁伯的儿子,是大伯的亲弟弟!阿爹要是有什么事,大伯不可能不受牵连,而且,大伯确实因为阿爹的事丢了转运使的差使,被贬到了陕南。”

李夏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后来咱们回到伯府,虽然大伯受了阿爹的牵连,大伯娘还是很照顾咱们的。”

“那咱们就……跟大伯求助?”

“嗯!”李夏忙重重点头,“咱们得好好想想,怎么求助才能求来助力!”

“大妹,就是你姐姐……那个……很好吧?”李文山一边手掌撑地起身,一边问李夏,李夏垂下眼帘,“死了。”

李文山胳膊一软,屁股起到一半又重重摔回甲板上。

“五哥,咱们俩一定要救回大家!咱们俩!你和我!要救回大家!还要保守秘密!”李夏搂着大哥的脖子,神情郑重。

第四章 转运使

“好!”李文山声音有些发抖。

“拉勾!”李夏伸出小手指,李文山极其郑重的伸手勾住妹妹的手,用力摇了摇,无论有多少困难,无论要做出什么样的牺牲,他都要保护好家人、护住弟弟妹妹!

细心的李冬发现,自从和妹妹在甲板上说了一会儿话之后,五哥就神情恍惚、魂不守舍,李冬忍不住问两人说了什么,李文山和李夏一齐摇头,“什么也没说!”

傍晚,新任横山知县李学明访友回来,先到隔壁船上看望晕船晕的比李夏阿娘徐太太还要厉害的钟老太太,侍候好汤药,又陪着说了好一会儿话,才回到自己船上。

几个孩子围着阿爹,聚在后舱徐太太床前。徐太太晕船晕的厉害,一上了船就躺倒爬不起来了。

今天徐太太精神却不错,歪在床上,满脸笑容的看着大家,不时说上几句话。

“这两天你又瘦了,”李老爷心疼的看着徐太太,“早知道你晕船晕的这么厉害,咱们就该从陆路走。”

“我很好,没事,走陆路那车子多颠,山哥儿和冬姐儿还好,岚哥儿和阿夏怎么办?看着孩子难受还不如我自己难受呢。”徐太太声气虽弱,语调却透着希望和高兴,“看着四个孩子好好儿的,我就觉得什么都好。”

“我也是这么想,”李老爷的笑容从眼底一路往外溢,挨个看着或坐或站挤在身边的四个孩子,越看越高兴,“这趟我带了山哥儿几篇文章给姜老先生看,姜老先生一个劲儿的赞叹,说是十五岁的孩子就能把文章写到这样,他还是头一回见,他也是太夸张了。”

李老爷捻着胡须,嘴里谦虚,脸上焕发的神采却是一点谦虚的意思也没有。李夏无语的看着老爹,原来阿爹以五哥为骄傲都到这份上了……

“你也知道,若论读书,岚哥儿倒比山哥儿还要多几分灵气!山哥儿胜在大气磅礴,岚哥儿长在灵动飘逸……”李老爷一会儿看看大儿子,一会儿看看小儿子,越夸越有精神,躺在床上的阿娘听的都不晕船了!

李夏白眼都要翻出来了,阿爹这癞痢头儿子自家好的毛病儿可不轻啊!

“你就知道疼儿子!”徐太太嗔怪,“我倒看着冬姐儿最好,这些年,多亏有冬姐儿帮我,哪家姑娘有咱们冬姐儿懂事体贴?”

“那我呢?”李夏坐在床前脚塌上,胳膊架在阿娘床上,下巴抵在手背上,看着阿娘嘟嘴问道。

“咱们阿夏最最好!”李老爷大笑,“连算命的都说了,咱们阿夏是龙凤呈祥,贵重的说不得的命格儿!嗯,除了淘气,什么都好!”

李文山神情一僵,定定的看着李夏,龙凤呈祥,贵重的说不得……

这趟回来,李老爷没再出去,天天守着两儿两女读书写字,这天刚吃了午饭没多大会儿,就听到岸上传来高声问询:“请问是永宁伯府李三老爷的船吗?”

李文山一下子窜到窗前,推开窗户探身往外看,隔船的梧桐已经接上了话,“正是!”

“请三老爷安!小的赵大,大老爷打发小的过来给三老爷请安。”

听到赵大的话,李文山浑身都僵了,半晌,才把脖子扭的咯咯吱吱的回头看向李夏。

李夏咬着笔头,淡定的看着他。

“冬姐儿带弟弟妹妹去后舱。”李老爷吩咐,船很小,这前舱还得兼着待客见人的功能。

“我在这里陪阿爹,学学待人接物。”李文山急忙请求,李老爷点着头,脸上已经浮起一层郁结阴沉,那府里但凡有人来,都是夜猫子进宅没好事!

“给三老爷请安,给五爷请安!”赵大进了船舱,利落的磕头请安。

“大哥打发你这么大老远过来,有什么大事?”李老爷语气疏离冷淡,赵大却一幅浑然不觉的样子,“回三老爷,不算远,小的一早启程,多迎了十几里又折回来,要不然早半个时辰就到了,大老爷升了江南东路转运使,月初就到任了,知道三老爷赴任横山县必定路过江宁府,特特算着日子,打发小的过来迎候三老爷。”

李文山更加震惊,拼命绷着脸不让自己露出异常,直绷的脸皮都要抽抽了。

这几天他翻来覆去的想阿夏那些话,越想越觉得不可能,人死了再魂穿回来,天底下哪能真有这样的事,可现在,他一点也不怀疑了,大伯真升了江南东路转运使!大伯真打发人来了!

“大老爷打发小的来,是想请三老爷的船在江宁府码头停一天,这会儿江宁府的春色正好,大老爷想请三老爷上岸赏赏景,说说话儿疏散疏散,大老爷还请了几位旧友,一起小酌几杯。”顿了顿,赵大仰头看着李老爷笑道:“大爷说了,江宁府虽说和横山县离的很近,可等三老爷到任接了印,就得各守职责,再近也不好离土相见,只有趁这会儿才好和三老爷见一面,说说话儿,大老爷有十来年没见到三老爷了,甚是思念。”

李老爷板着张脸,面无表情,他思念他?笑话儿!

“你家大老爷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任期紧急……”李老爷硬梆梆的就要回绝,李文山急了,他和阿夏正挖空心思想着怎么能从大伯那里求到援助,现在机会送上门了,阿爹却要拒绝,这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