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米嬷嬷不由叹息,皇上也难,帝王家的婚姻多是出于政治目的。别说皇上,就连现在的太皇太后,当初也是因联姻来到这里的。既走在这条路上,就得一步一步稳稳当当走下去。先帝爷驾崩那会儿局势多紧张,孤儿寡母,手里没有一兵一卒。到后来皇帝大婚亲政,慢慢把天干十二卫收入囊中,即便贵为九五之尊,自小也懂得隐忍和放弃。

太皇太后用过了点心,趁着天好,慢腾腾在殿前的空地上遛弯儿。见米嬷嬷回来了,扭头问:“皇帝怎么说?”

米嬷嬷把皇帝的话转达了一遍,“万岁爷眼下有政务要处置,等回头得了闲,就过来陪老佛爷解闷儿。”

太皇太后笑呵呵瞧了嘤鸣一眼,“其实我这儿不愁没人说话,你不是进来了么。我呀,就是惦记他了,他整日介忙得一团风似的,我瞧着心里也疼。”

嘤鸣是明白人,知道太皇太后所谓的惦记孙子是假,想辙让他们碰个面才是真。她很了解宫中这些当权者的心理,既要暂且安抚薛尚章,又十分不情愿再让薛派的人登上后位。她呢,顶在了枪头子上,进也不得,退也不得,只能含糊笑着,说:“万岁爷是万民之主,肩上挑着重任,万岁爷辛劳了,外头老百姓才得安居乐业。不过老佛爷担心得是,圣躬康健更关系江山社稷,老佛爷时时关怀,万岁爷知道您的一片慈爱之心,必定更加仔细身子,不叫老佛爷担心。”

太皇太后听完哟了声,打趣对米嬷嬷道:“这孩子,还未见主子,倒替主子说起话来。”一头又拍拍她的手,“我实不瞒你,让皇帝来用膳,也是为了向他引荐你。皇帝跟前伺候的人虽多,却没有知冷暖的,我这头呢,有积年的老人儿作伴,一应都很妥帖。天下做祖母的心都一样,自己得了好的人或东西,都愿意留给自己的孙儿。我是这么思量的,皇后才没的,御前怕短了人支应。你是稳当孩子,心又细,倘或愿意,替我上御前坐坐镇,也免得底下那些人打马虎眼儿,不好好当差。”

这一说,说出了嘤鸣一脑门子冷汗,她结巴了半天,“我……我……”

太皇太后失笑,“怎么的呢,吓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嘤鸣心道要是能,她恨不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才好。御前那碗饭,岂是任谁都能吃的。太皇太后如此积极地撮合,实可不必,深知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她绝不敢存半点攀龙附凤之心。其实就连见一面,她都有种要作呕的感觉,如果真上御前,怕是早晚要像深知一样抑郁而终的。

她只有尽量婉拒,“奴才憨蠢,御前当上差的都是百里挑一,我才入宫,不懂尺寸长短,愿意在老佛爷跟前多习学习学,等将来长了本事,再去御前更为妥当。”

太皇太后似乎有些失望,但不强逼她,说也罢,“那就再等一程子,等你自己想去了,再去不迟。”

老太太是个极有闲情的人,遛弯加上侍弄她养的花鸟鱼虫,半天时间就过去了。期间一直在往宫门上瞧,问米嬷嬷:“不是说得了闲就来的吗,等这好半晌,怎么还不来?”

米嬷嬷接了她手上水端子,好声道:“得了闲早早的来,不得闲就等用膳的时候来。万岁爷公务巨万,老佛爷体谅些个,再等会子吧。”

结果有了年纪的人,等着等着就没心肠了,说要上里头打个盹儿,等万岁爷来了再叫醒她。

嘤鸣忙扶太皇太后进殿里,伺候她躺下,仔细盖上锦被。其实宫里的差事,每一样都有专人承办,她把那些活儿揽了,倒让鹊印她们站着干看。

她从偏殿出来,见了米嬷嬷,老大的不好意思,赧然说:“我今儿进宫来,不瞒嬷嬷,这会子还糊涂着,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您瞧,我不懂规矩,怕要招大家笑话。打明儿开始嬷嬷吩咐我吧,让我做洒扫或是种花儿,都成。”

米嬷嬷很和善模样,和鹊印、蛾子她们相视而笑,“姑娘不是选秀进来的,自然也不是奴才。那些洒扫种花的事儿,有底下人干,您只要陪着老佛爷说说话、逛逛园子就成了,哪儿能使唤您做活儿呢。”

新到一个地方,怕的就是没着没落,人家什么都不要你干,你又不能像在家一样,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你的任务是陪人取乐,太皇太后不高兴的时候你要让她高兴,太皇太后笑的时候你得陪着她笑。这些事看起来不费力,其实是最难为人的,像她这样喜静的脾气,要做好实在太难了。

她简直有些绝望,惨然看着前殿的宝座发呆。恰在这时听见两声击节,殿里人立时肃容鱼贯而出,嘤鸣有些慌神,不知出了什么事。米嬷嬷安抚她,说不碍的,“万岁爷来了。咱们是太皇太后宫里的人,一般见了万岁爷只需蹲安。姑娘是头一遭儿面圣,回头我引您过去,您磕头请个安……别怕,咱们万岁爷是最和气的。”

☆、春分(3)

米嬷嬷口中的和气,显然并不针对所有人。皇帝是天字第一号的人物,如此身份,往那儿一站,你就知道自己该下跪,该磕头。

上回甬路上的匆匆一瞥,只看见个大概模样,半个月过去了,几乎已经想不起“龙颜”。只记得皇帝个头很高,身形也挺拔,据阿玛说皇帝尚武,如果出身在宗室之家,足可成为最有真材实料的巴图鲁。

嘤鸣对他的长相一点都不好奇,她低着头,跟米嬷嬷上前。米嬷嬷向皇帝引荐,说“这位就是直义公纳辛家的小姐”,嘤鸣在槛外的廊庑下敛袍跪拜,绷紧了脊背和十指,规规矩矩俯首:“奴才鄂奇里氏,恭请皇上圣安。”

皇帝的袍裾就在眼前,因离得非常近,能清楚看见袍角上涌动的海水暗纹。他站在这里,不立刻叫起,也不挪步,就这样站着,里头足有一弹指的①功夫,像在费心琢磨着什么。

嘤鸣额上起了一层薄汗,无法揣测皇帝的心思,只知道他并不待见她阿玛。不让起身,她只好继续跪着,皇帝的视线落在她身上,她愈发放低身子,隐隐有芒刺在背之感。

幸好这可怕的审视没有持续更长时间,皇帝淡淡说了句“伊立”,擦身往殿内去了。嘤鸣站起身,憋了半天的气到这时才得以吐出来,心口还在砰砰急跳。安已经请过了,礼数也已经周全,她既然不是正经选秀进宫的,应当可以不必戳在跟前了吧!

她这么想着,稍稍往后搓了两步,正想回太皇太后给她指派的住处,忽然听见米嬷嬷唤了她一声。她心头一蹦,惶然看过去,米嬷嬷笑着冲她招了招手,转头又向殿内的皇帝回话:“老佛爷先头一直盼着万岁爷,后来乏了,说进去眯瞪会子,吩咐奴才等万岁爷来了就叫怹起身。”

皇帝的声音不急不缓地飘出来,一字一句是不容辩驳的威仪,“皇祖母安寝,谁也不许打搅。朕难得闲暇,在这里看会儿书,等皇祖母醒了再说话。”

米嬷嬷道是,这时小宫女端茶进来,接了米嬷嬷一个眼色,很快将朱红的漆盘交到嘤鸣手上。嘤鸣怔了下,殿门上侍立的御前太监冲她比了比手,瞧这意思,是让她进去伺候茶水。

她很有些为难,平心论是不愿意在皇帝跟前露脸的。高高在上的天下之主阴晴不定,谁知道哪里做的不好,就要挨一顿呲打,甚至丢了脑袋。可既然进宫来,就得做好受刁难的准备,一切都得忍着,不为自己,就当为家里太平吧。

匀了口气,她小心翼翼托住漆盘,心想也没什么不易的,就当那是福晋。平时她在家也为嫡母端茶递水,齐家是有根底的人家,入关前的老规矩十分繁复,她踏实学了不少,没想到今天派上了用场。

一步一步走上栽绒毯,这毯子有缓冲的好处,不至于颠簸,也不会把茶水泼洒出来。皇帝坐在南炕上,脚下是花梨的脚踏,肘下枕着紫檀雕花的炕几。给皇帝进茶断不能登高往脚踏上踩,便将托盘放在月牙桌上,手里捧着茶托,弓着身子,把茶盏敬献在离他指尖两寸远的地方。

手不颤,身不摇,没有听见因初次见驾过于紧张,致使杯碟相击咔咔作响的动静。皇帝蹙眉看了她一眼,他记得这个人,皇后举行丧仪的第二天,她出现在东一长街上。皇帝无论去哪里,首先有人净道,一长二短的击掌声,是为了提醒来不及避让的太监和宫女子们面墙回避。但就是这个人,她似乎并未听见这种暗语,亦或是听见了也不明白。宽敞的甬道上只有她一个人突兀地站在路中央,走了好几步,还伤春悲秋式地拧过头,朝南望了一眼。

皇帝自然没有心思停下问她的罪,他甚至没有留意她的长相,便匆匆进了广生左门。路上随意问了句那是什么人,德禄后来回禀,说是纳辛家的闺女,皇后生前与她亲近,闺中时就是密友。他听后未曾放在心上,纳辛和薛尚章蛇鼠一窝不是一天两天了,两家的女儿走得近,也没什么稀奇。

到今天才算看清这张脸,没有颠倒容华之姿,以皇帝的眼光来说,只能算尚佳。穿着绀红的坎肩,皮肤很白净,也衬得一双眼眸出奇黑亮。只是一直垂着眼,但可以想象,如果抬眼一瞥,也许会有秋波欲横的况味。

可惜了,生在纳辛家。

皇帝调开视线,端起茶盏抿了一口,“你叫什么名字?”

皇帝声音低沉而和缓,北京人口音重,常有连读的习惯,松散起来几个字省略成一两个也是常有。但皇帝不一样,他受过良好的咬字训练,没有那种拖泥带水的慵懒,一是一二是二,清晰决断,且有筋骨。

嘤鸣蹲了个安,“回万岁爷,奴才小字嘤鸣。”

皇帝沉默下来,半晌才几不可闻地轻轻一哂,“嘤鸣求友,人如其名。”

说起这个,确实很巧合。当初侧福晋生下她,因为是个姑娘,取名字并没有男孩儿上宗谱那么积极。彼时厚载七八岁光景,坐在南窗底下背书,背到《小雅》中的伐木一篇,摇头晃脑呢喃:“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她阿玛恰巧打窗外过,就给她取了名字,叫嘤鸣。嘤鸣求友,意气相投,她和深知就是这样。现在回过头来想,她的人生轨迹就打这儿起,将来走向哪里,谁知道呢。

只是这话从皇帝口中说出来,别有一翻深意。她捏着心道是,“奴才没有旁的,就是讲义气,且有对主子的一腔赤城。”

皇帝听了不置可否,心道真会说话,这时候还不忘刻意讨好主子。但那句“讲义气”,里头很有学问,她这是在表明立场,表明自己和薛深知同仇敌忾。薛深知死在了深宫,她对这宫里的一切,想必也是深恶痛绝。

不耐烦,却不得不进宫来,真是可悲。皇帝翻开书页,漫不经心道:“皇后梓宫四月初二移奉山陵,到时候的永安大典准你前往,也算尽了你和皇后的情义。”

他忽然这么说,嘤鸣讶然抬起了眼。她没想到竟会得恩旨,永安大典是丧葬中最隆重的礼仪,届时皇帝率领后妃和群臣入陵寝行迁奠礼,这样的场合,以她的身份是没有资格参加的。

她开始细斟酌皇帝开恩背后的筹谋,处处设套,是为了把齐家彻底归入薛派。论理儿她不该去,去了以什么身份,很难说。可不去,那又是最后送别深知的机会,从此天涯路远,今生的缘分就到头了。

再退一步思量,入了宫就是砧板上的肉,剁块儿还是切片,全由别人。自己琢磨得多也好,少也罢,不因你机灵就能换命。人家心里打定了主意,你再费劲儿,也改变不了人家想摁死你的心。

这么一想,也就从容了,嘤鸣压膝蹲安,“万岁爷您心田真好。奴才和大行皇后确有私交,原不敢奢望能送殡的,如今万岁爷恩准,奴才叩谢天恩。”

皇帝不多言,只说了句“免”,便不再搭理她了。窗外春光正好,下半晌斜斜从西边照过来,他微挪了挪,把书偏过一些,就着余晖翻看书页。

米嬷嬷对目下的情况尚算称意,本来担心皇帝没心思兜搭的,谁知还不错,至少说上了两句话。终归是太皇太后高明,特特儿腾出了空让他们独处,若她在,大家都谨守规矩,皇帝也没闲心瞧姑娘一眼。其实拿人家女孩儿作筏子,并不是什么高明的手段。前朝暗涌滔天,那是男人间的博弈,不该殃及后宫。孝慧皇后和皇帝之间是八字不合,两个人连说一句话都嫌多,更别谈睡在一张床上了。这纳辛家的闺女,细论起来比薛尚章家的更好一些,纳辛不敢公然叫板,如果把他拉拢过来,三位辅政大臣中就只剩薛尚章了,皇帝动手的时候不至于落个杀功臣的名头。至于纳辛,留待以后慢慢处置也未为不可。

米嬷嬷笑眯眯的,又招嘤鸣过去,“皇上看书有时辰定规,你点上一枝香,香燃完了,提醒主子歇一歇,养养精神。”

嘤鸣心说怎么又是我呢,可又不好推辞,便从木盒里抽出一支白梅香来,吹火折子点燃了,小心翼翼插进错金螭兽香炉里。

米嬷嬷吩咐完了即退出去,这时候的暖阁里一室静谧,回头只看见门上站班的太监。嘤鸣没法子,把香炉搬到炕几上,再掖手退回原来侍立的位置。

融融斜阳,透过暖阁的大玻璃静静铺陈进来,皇帝就坐在一片光辉下,低着头,垂着眼,专心致志看他的书。嘤鸣到这时才拿正眼瞧他,他穿鲛青的素服,因皇后丧期未满,规整挽出一道雪白的箭袖。他的手指细洁修长,支起靛蓝的书皮,就这么看过去,很有几分清颜玉骨之相。

窗外鸟鸣啾啾,嘤鸣很快又把注意力集中到树顶的鹂鸟身上去了。皇帝看书,她看鸟,这种毫无交流的状态,分明是决意互不相干。

隔窗留意着里头一举一动的米嬷嬷觉得有点发愁,皇帝身边的三庆也枯着眉头笑,“这姑娘,怎么不和主子爷多说两句话呢。别人拣高枝儿想尽法子巴结,她倒好,宁愿当戳脚子站着,真是难受。”

谁说不是呢,不过这么着自有她的用意,她不想当后妃,所以也不琢磨怎么讨皇帝的欢心。

米嬷嬷没辙了,捱到皇帝看不见的犄角旮旯,冲她直挥手。她终于看见了,还是一脸不明所以。米嬷嬷只好冲香炉里的线香指点,她才发现那支白梅香只剩寸来长了,便向上回禀,“万岁爷,您歇一歇吧,香都烧完了,没的看坏眼睛。”

作者有话要说:①一弹指:十秒。

☆、春分(4)

皇帝是个自律的人,定下的规矩雷打不动。小时候那阵儿在布库场上练拳脚,不留神弄伤过眼睛,因此看书也好,批折子也好,都有一定时辰。

嘤鸣向上回禀,他听见了,把书扣下,闭上眼睛,背靠锁子锦靠垫养神。春光柔软,为他的五官蒙上了一层温暖的光,很奇怪,他连闭着眼睛的样子都不可一世,微微扬着下颌,那种倨傲的神情,是所有王公亲贵们不能有,也不敢有的。

和这样的人共处一室,对于嘤鸣来说是个苦差事。她打心眼儿里讨厌他,人就是这样,一旦你不待见谁,就连他喘气都觉得碍眼。如今茶上过了,香也烧完了,似乎再没有理由继续留下了。

她悄悄往外退,不顾米嬷嬷的眼色指点,一口气退出了暖阁。米嬷嬷显得无可奈何,“姑娘怎么不多陪陪万岁爷呢,防着他有示下,你好尽快承办。”

嘤鸣很尴尬,“嬷嬷,御前伺候自有御前的人。我头一天进宫来,宫里的规矩还不明白,又粗手笨脚的,万一在圣驾跟前失了仪,怕是连家里的脸都要被我丢尽了。”

米嬷嬷直叹气,“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当差的,多历练两回,自然就明白了。万岁爷不是苛刻的主子,知道你刚进宫来,绝不会有意为难你。太皇太后头前不是也同你交过底吗,愿意你上御前去。这会儿万岁爷来了,多好的机会,您就不想出人头地,将来好光耀门楣?”

这点当真是从未想过,不过不好直接说出来,便只有赧然报以微笑。

她阿玛为官这么些年,她从懂事时起就观察他的处世态度,最后总结出一条道理来——当官犹如和面,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光耀门楣固然好,过程中若需要担风险,那这份好不要也罢。她以前并不太赞同阿玛的主张,现在自己到了这个处境,竟发现别有一番道理。升发的好处让别人去得吧,她守住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觉得不错了。

她的这张脸,细看还是一团孩子气,米嬷嬷瞧了半天,发现生不了气,反而被她带笑了。

“别光直乐啊,”米嬷嬷说,“要不还进去吧。”

嘤鸣不大愿意,“您让我和万岁爷多说话,可他不理我,我也没辙。”

米嬷嬷往里头觑一眼,皇帝还养神呢,瞧这模样对她没什么意思。这就难了,长此以往别又像和先皇后似的,先是互不理睬,时候越长彼此越凉,到最后相看两相厌,连瞅见人影儿都脑瓜子疼。

米嬷嬷打算再劝她努力一把,“你得引着皇上说话,皇上性子淡,就得底下人活泛。将来你要是真进乾清宫伺候,主子不理我,我也不理他,那可不成。”

嘤鸣的对策很简单,“那我还是陪着老佛爷吧。回头我拜师父学抹牌去,等学会了,让老佛爷多多赢钱,您看这样好不好?”

好什么呀,当然不好,连次间里的太皇太后都听不下去了,走出来有意问:“皇帝来了没有?”

大伙儿忙去相迎,米嬷嬷说:“早来了,只是不叫扰了老佛爷清梦,自个儿在暖阁里看书呢。”

暖阁虽是独立的一间屋子,但和正殿及次间连通,这头高声说话,他那头立刻就听见了。米嬷嬷才回禀完,皇帝便从暖阁里出来,呵腰行了一礼道:“孙儿来早了,恰遇上皇祖母歇觉的时候。是孙儿不让嬷嬷通传的,想着等晚膳预备妥了,再请皇祖母起来用膳。”

太皇太后笑道:“难为你,一个人坐在那小暖阁里读书。既然来得早,先传酒膳吧,这会子竟有些饿了。”

嘤鸣溜号的计划看来彻底落空了,太皇太后既然起了身,她也不好自己躲清闲。

仍旧往暖阁里去,暖阁里光线好,太皇太后也没忘嘱咐把小戏儿传来,“等太后和贵太妃来了,咱们再挪窝儿。”

酒膳是两餐之间的小餐点,算是加餐,并不正式。人在哪儿,哪儿就上个小圆桌,膳房送些瓜果点心,再加上一小盏□□酒,以垫胃为主。皇帝是极孝顺的,当初先帝驾崩,太后又遇事就慌神,皇帝全靠老祖母周全才走到今天。如同寻常人家的子孙一样,皇帝搀扶太皇太后在南炕上坐下,自己立在一旁,侍膳太监躬身将托盘一一呈敬上来,他就亲自接手,一件件摆在太皇太后面前。

万乘之尊,侍奉祖母膝下尤其尽心,那谨慎的动作和神情,简直要让人误以为天家也有亲情。当然亲情应当是有的,但只限于没有利害冲突的血亲罢了。嘤鸣站在万寿无疆落地罩旁,看着各式蜜饯、饽饽、燕窝盏摆满那面小圆桌,太皇太后让皇帝坐,又转头来瞧她,招了招手道:“嘤鸣,你也坐下吧。”

皇帝的目光泠泠,朝她望过来,嘤鸣心头打了个突,欠身道:“谢老佛爷,奴才不敢在老佛爷和皇上跟前塌腰子坐着。奴才就站在这儿,伺候老佛爷和皇上用膳。”

一个将来要做继后的人,让她巴巴儿站着伺候,实不合理。媳妇过了门子调理立规矩,那是民间才有的事儿,宫里皇后嫔妃,哪怕再不受宠,体面都要成全,这不光是为她们个人,也是为着整个皇家。

太皇太后只一笑,“你是我请进宫的客,不是秀秀里选上来侍奉主子的丫头,没有叫客站着的道理。”

嘤鸣很犹豫,太皇太后的话不能违抗,可和皇帝同桌,她没这个胆儿也不情愿,最后还是皇帝发了话:“既然太皇太后让你坐,那你就坐下吧。”

还能怎么的呢,赶紧谢恩吧。她蹲安道是,鹊印搬了杌子来,她小心翼翼在一旁坐了下来。

太皇太后爱吃酒打酥酪,把新鲜的杏仁杵成汁子,加上羊奶和米酒调匀,上锅隔水蒸煮,蒸出来的酥酪凝脂似的,再洒上桂花和干果,那是她们老家独有的吃法。

“尝尝吧,”太皇太后笑着对嘤鸣说,“咱们察哈尔部逢着喜宴才能吃上这个酥酪,也是我好这口,寿膳房里常年都预备着。鄂奇里氏是乌梁海老姓儿,吃口和我们不一样,你试试,看看能不能吃得惯。”

嘤鸣捧着碗谢恩,“虽是打乌梁海来的,可从龙入关多年,家里的吃口也和外头一样了。”说着拿银匙舀了一勺,一手掩唇,品了品笑道,“这味儿妙得很,加了酒却一点不冲,爽口得很。往后我在老佛爷这儿可长见识了,怪道我额涅说我口福好,上哪儿都落不下吃的。”

她是讨太皇太后的好,说得老太太高兴了,皇帝却未必待见。太皇太后说:“你是没尝过御膳房的东西,那儿的挂炉局做出来的八宝鸭子才叫好,不信你问问皇帝。”

让她问皇帝,她自然不敢去问,皇帝却不好不接太皇太后的话,便应了个是,“皇祖母喜欢,这会儿就命人送过来。”

太皇太后摇头,“我吃得多了,倒也不稀奇,就是说给嘤鸣听听罢了。现烤的鸭子要现吃才好,回头等嘤鸣过去了,赏她一只尝尝也就是了。”

皇帝道是,轻飘飘看了对面的人一眼,仿佛在看一只行走的食盒。

话题何以围绕吃展开了呢,嘤鸣也不太明白,大概是因为气氛过于沉闷,太皇太后想尽法子周全,无奈皇帝和她都三心二意,到最后便只好听戏了。

国丧期间不奏乐,小生情真意切地清唱着:“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而如今,飘零久,醉卧酒垆何意。”嘤鸣其实不爱听戏,因为听不懂,也不明白,这咿咿呀呀的一个字能撇出去十万八千里,究竟有什么意思。可太皇太后爱听,她就得装得也很欣赏,端端正正坐着,一本正经斟酌唱腔。太皇太后叫好的时候笑着表示赞同,顺势再往外一瞥——太阳怎么还没下山,这一天过起来真是漫长。

她的装模作样,皇帝看在眼里,对她的印象实在谈不上好。虽然这南曲确实熬人,但既然是太皇太后的心意,就该感恩戴德。他挑剔她,因为她领情领得不够彻底,装样也装得不够投入。还有不知她老往他这里看什么,之前分明一脸敷衍,现在又是唱的哪出?

这时前殿通传,说太后和贵太妃到了,嘤鸣忙起身相迎。太后不善言辞,见嘤鸣给她行礼,含笑抬手说“伊立”。贵太妃显得更热络些,虚扶了一把道:“昨儿老佛爷还念着你,后来听说你愿意进宫伺候,可真慰了老佛爷的心了。只是你这一来,家里定然舍不得吧?”

嘤鸣笑着说不能够,“能伺候老佛爷是奴才一门几辈子修来的造化,临走家里再三叮嘱,叫千万仔细再仔细。奴才是粗蠢之人,做事也不够熨帖,幸蒙老佛爷不弃,让我留下来学本事,长见识。”

她说话不卑不亢,也很有章法,敏贵太妃其实对她入宫颇有微词,原还想多呲打两句,奈何太后已经坐下了。贵太妃没法儿,只得中途截断了话头子,随太后一道入座。

这下人多了,终于不必像刚才那样拘谨困顿了。嘤鸣早前在父母手底下,连去海家做客都有嫡母护佑着,她可算是躲在羽翼之下,没有自己经历过风浪。现在呢,一夕间仿佛一切遮挡都撤走了,让她一个人孤零零站在旷野里。所面对的人和事,几乎没有一样是真正向着她的,难免感到孤立和落寞。

好在有太后和贵太妃陪太皇太后说话,她们聊戏聊角儿,暂时能忘了她。对面的皇帝似乎也有点走神,拧着眉,不知在思量什么。

太皇太后觉得难有这样的机会,皇帝得闲陪着一道用膳,于是酒膳连着晚膳,一块儿上了。她们闲聊,小戏儿吟唱,这一唱就唱到了亥时牌。

夜深了,皇帝该起身告退了,太皇太后似乎还沉浸在敏贵太妃听来的宫外趣闻里,吩咐皇帝仔细圣躬,又对嘤鸣道:“我懒动,你替我送送你们主子。夜里有些凉,别忘了添衣再走。”

嘤鸣道是,硬着头皮接过米嬷嬷捧来的缎地团龙斗篷,暗道老太太为了撮合,真是煞费苦心。可她从未伺候过男人穿戴,这斗篷交到她手里,实在太难为她了。她左右瞧瞧,盼着有御前的人来搭把手,可惜没有。檐下灯笼洒落一地水色,所有人都垂手而立,如泥塑木雕一般。她又向上觑了觑,希望皇帝嫌她蠢,能接过斗篷自己披上。

谁知这一瞥,和皇帝的视线撞了个正着。这位天下之主睥睨着她,浓睫下一线天光里,透出了无限的不屑和冷嘲。

☆、清明

真是个不怎么讲理的人,他讨厌和薛家沾边的人进宫,嘤鸣也同样不愿意和害死她好友的人共处一个屋檐下。借她以慰深知的父母,本就是他们祖孙权衡利弊后的决定,她是被动填了窟窿,是整个事件中最无辜的人。他对一个无辜的人冷眼相向,是什么道理?

嘤鸣觉得很憋屈,今天的一切于她来说都坏透了。这慈宁宫所有人一再重申她不是来当使唤丫头的,结果她却要站在皇帝面前,顶着他刀锋一样犀利的目光,壮起牛胆来伺候他茶水,为他添衣。

凭什么呢,她心里极不情愿,却又因人在矮檐下,不得不做小伏低。提溜起斗篷的领褖一抖,月灰的缎面水一样倾泻而下,团龙龇牙咧嘴,瞪着两只铜铃似的眼睛瞧着她——人不和善,连穿的纹样都那么讨厌!只是这份不待见不能做在脸上,她按捺着,转到他身后,踮脚把斗篷披在了他肩上。

这样就齐全了,似乎也不怎么难,接下来只要把领上系紧就行。可刚要转过去,那轻飘飘的系带不知什么时候绕到她胳膊上去了,皇帝穿的是缎子,缎子可太滑了,和什么都不对付,结果她一走动,带住了披领,斗篷顺势就滑下来了。

所有人都为她捏了一把汗,御用的东西落地吃灰,那是怎样的大罪,几乎不敢想象。轻者罚入辛者库,重者脑袋搬家,大概就这样了吧……好在她眼疾手快,一把捞住了,不过斗篷虽没沾着土星子,却因动静太大,惹得皇帝回身打量她了。

那道蔑视的眼波,果然比先前更明显了,皇帝问:“你在干什么?”

嘤鸣只好呵腰请罪,“奴才手脚笨拙,险些把万岁爷的斗篷摔在地上,请万岁爷治奴才的罪。”

太皇太后接进宫的人,自然不能为了这点小事就治罪。皇帝懂得克制,但多看她一眼都觉得难受,转头调开了视线,凉声道:“不忙,先攒着,以后再一并清算。朕无非是想提醒你一句,如今既然进了宫,就该断了一切念想,踏踏实实伺候主子。明儿让尚仪局的人教教你规矩,再这么毛手毛脚,丢的是整个鄂奇里氏的脸。”

皇帝说完,没有等她再次近身,负手走出了慈宁宫。嘤鸣呆呆捧着斗篷站在滴水下,那些话不轻不重落下来,让她觉得难堪至极,也屈辱至极。

心里滚油煎过一般,帝王家杀人不见血,她到现在才算见识着。深知当初该有多不易,和这样一个刻薄且傲慢的人结成夫妻,恐怕多活一天都是受罪。先前嘤鸣为她的死痛哭,现在竟觉得这才是她唯一解脱的方法。深知的脾气就像她的名字,过于通透和深刻,至坚易折。不像她似的,吃得了挂落儿,也装得了孙子。

鹊印见她脸上白一阵青一阵,忙上前来安慰:“主子说两句是常事,宫里所有人都打这儿过的。万岁爷这回已是格外开恩了,要是换了旁人,这会子早叉下去了。”

她站在凉风里,面色不豫,可一回过神来,又是一脸笑模样,说:“不怪主子要恼,确实是我太笨了。万岁爷说让我上尚仪局学规矩呢,尚仪局在哪儿?我明儿就过去。”

暖阁里隔窗看了半晌的人,重又退回了座上。太皇太后说:“都瞧见了?瞧瞧这姑娘怎么样?”

敏贵太妃囫囵一笑,“头回伺候就闹得这样儿,万岁爷怕是不能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