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陈老妈子还欲再说,却发现李老婆子猛地在给她使眼色,她回头一看,发现大小姐身边的春雪正满脸气愤地盯着自己。

“春雪姐,你怎么来厨房了?需要什么叫个小丫头来就行,哪劳您大驾啊。”陈老妈子忙堆着笑讨好地说道,怎么就在这档口遇上这煞神了,这下完了完了。

春雪冷嗤,“哼,我不来还不知道原来陈老妈子你们在厨房那么大胆呢,竟然连主子都敢编排了。”

陈老妈哭丧着脸地求饶,“春雪姐,都是我嘴欠,您大人有大量,就饶我老婆子这回吧。”此时陈老妈子毁得肠子都青了,早知道就不嘴欠了。春雪是大小姐身边最得力的丫环,要是这事她和大小姐一提,她就得吃挂落了。虽说现在府里是大夫人在管,可是大夫人一向不会拂了大小姐的意的。

“你不用求我,求我也没用,此事我会如实地禀报大小姐的,什么后果,你自己准备接着吧。”春雪冷声说完,便转头就走。

回到春暖阁,春雪的情绪已平复许多,只是心中犹豫不决,究竟要不要把这事告诉自已小姐呢?

春雪想了想,还是决定告诉她。她们当人家丫环的,有时不仅是服侍主子那么简单,更应该当起主子的耳朵和眼睛,把主子不知道的事告诉她,而不是擅自替主子做决定。

这么一想,春雪撩开了帘子,走进了书房,“小姐,奴婢有事要禀。”

“怎么了?”见她神情严肃,谢意馨正好也完成了一副字,顺势搁下了笔。

“小姐,是这样的,我刚才不是去厨房了嘛,正好听到——”春雪把她在厨房听到的话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说完,她还气愤地跺了跺脚,“气死我了!小姐,你说外面的人怎么那么坏?!”

谢意馨没想到她在赏花宴上所说的话,竟然成为别人攻讦她的理由。

她说的那些话,于闺阁女子来说是过了那么一点点,只是当时正在兴头上,说了便说了。即使现在,她也不后悔,如果说个话都畏畏缩缩,怕这怕那的,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再说了,别人要找事,总能找到理由。

这流言已经牵扯到了皇子,若没有人在后面推波助澜,早应该停止了。

背后之人,她也隐约猜到一些。不过还得再查证后才能确定。毕竟不是谁都那么胆大包天,连皇子都敢算计的,这样的人还真没几个。而且那人要么与五皇子有仇,要么与谢家有仇。这么一想,要查的范围就缩小了。于是谢意馨把言叔叫了来,把此事交给他去查。

言叔的本事还是不小的,才两天功夫,便把结果拿来给谢意馨。

言叔这时说了一句,“流言一开始并不大,后面这些家族插手了,才愈演愈烈的。可我们去查的时候,已经没有线索了,不知道是不是被人抹平了还是这流言根本就是自发形成的。”

谢意馨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等她看到结果,真的有点出乎意料。蒋家、左家、黎家、祝家都出过手,似乎皇上也出过手,不过报告上说是不确定,不拔除这个可能。

谢意馨心情沉重,政治斗争都是残酷的,能踩对方一脚的时候,他们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只是皇上也出手了,可能吗?如果是真的,原因又是什么?难道他已经顾忌谢家了?

这两天,谢家的气氛委实说不上好,她二叔更是闹腾得厉害。但一切都被她祖母压了下来,再过两三天,她祖父就回来了,看到这烂摊子,不知道会不会气上火?

就在谢意馨沉思的当下,有小丫头来报,“小姐,金家的两位表少爷来访。”

谢意馨意外地站起来,金家兄弟大半月前随舅舅舅妈去开封给他们外公祝寿,这么快就回来了?

“表妹,看来外面的流言你也知道了?”金从卿一进屋,便留意着谢意馨脸上的表情,见她脸上虽然欣喜,却有一丝沉郁,便猜到了原因。

谢意馨苦笑着点点头,然后取了茶水,给两人各倒了一杯。

金从卿端起来喝了一口,笑言,“想不到我们该离开京城大半个月,一回来你又被流言缠身了。亏得这次是和五皇子传出的流言,比起金二来,算不算一个档次的提升呢。”

“表哥,你快别取笑我了。”谢意馨看他的精神状态不错,心中一动,莫不是有什么好事发生?不过此时不是问这个的时候。

“他怎么了?”谢意馨指着进来后就一屁股坐在一边闷不吭声的小胖子问。

金从卿叹气,“他啊,一回京就听到有几个在议论你,那些话听着刺耳。他气不过要揍那些人,被父亲制止后,就这个样子了。”

“舅舅做得对,越是这样,咱们就越不能乱。”谢意馨点头。

“哼!”闻言,小胖子哼了一声。

谢意馨把茶杯推过去,然后忍不住伸手捏了捏他胖呼呼的脸,“好了,别气了,你看我都不气。”果然,肉肉的脸,出乎意料地软。

小胖子瞪大眼了,控诉似地说,“你捏我?!”

“嗯。”谢意馨承认。

小胖子没想到她那么爽快地承认了,一时语塞,愣愣的了。

“挺好捏的。”谢意馨补充了一句。

金从卿敲敲桌子道,“行了,别逗他了。咱们说说关于你和五皇子流言的事。”

谢意馨也正色道,“这流言的目的是什么呢?单纯地想败坏我的名声,进而让谢家蒙羞?”

这个是可能的,要知道对于一个家族来说,联姻也是一个增强实力的途径之一。如果他们不能破了这流言,那她的名声就会受损。哪个世家大族还敢娶她?她因为这个原因嫁得不好的话,后面的几个妹妹估计也难高嫁。如此便能达到一个间接削弱谢家实力的目的。可谢意馨又觉得应该没那么简单。

“或者想败坏五皇子名声?”谢意馨摇头,对一个皇子来说,在男女方面的名声实在太微不足道。

“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想。破这个流言,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只要五皇子娶了表妹,一切流言计谋都不攻自破。”金从卿分析,“从这点看,背后那人似乎想把表妹与五皇子凑成一对。只是,皇上与五皇子会愿意么?”

只是金从卿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对背后之人有什么好处呢?难道说背后之人是五皇子么?但这样败坏表妹的名声,又实在不像是要求娶的样子。还是说,五皇子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么?

谢意馨立即反应过来,这哪是想把他们凑成一对!分明是用心险恶!君南夕活不过二十五的事,知道的人不多,而她家老爷子恰好就是那么几个人之中的一个,他如何肯让从小疼爱到大的孙女嫁给五皇子?这不是逼着谢家逼着老爷子抗旨吗?

可是,不抗旨,就得当寡妇而且皇家的寡妇可不好当,一辈子都不可能再改嫁。她记得,上一世她死的时候,是二十四,而那时君南夕已经重病在床,不久于人世了,仅比二十五岁多活了几年。

真是个两难的选择。老爷子一定舍不得她去受那罪的。设这个局的人,真是了解老爷子的脾性。不止如此,那个人应该还算准了自己的性格。他不相信,一个十四岁的姑娘能有那个勇气为了家族牺牲自己的一辈子。估计那个人也考虑到了老爷子抗旨会遭到谢家内部的反对,毕竟抗旨这么大的事,总得给个理由吧。到时五皇子活不过二十五的消息一披露,等待谢家的,不知道会是什么。

想到言叔查出的结果说皇上似乎也出手了,应该是真的了。而且从这点来看,皇帝是不允许谢家反抗的了。

想通这些后,谢意馨刚好听到金从卿最后一句话,闷声道,“五皇子愿不愿意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皇上一定是愿意的。”不是她往自己脸上贴金,而是皇帝一直都在担忧五皇子的婚事,此时有这么个好机会,他一定会抓住的。再者,自己确实也不差。

金从卿一愣,“看来你是知道背后那人的目的了。怎么,能猜出来是谁吗?”他也不问她是怎么猜出来的,他这表妹既然不想说,必然有不能说的理由。

“大概吧。”能这么费心地给谢家设了一个又一个的局,并且把各种后路都堵上的,除了殷慈墨他们,不会再有别人了。

“是谁?”金从卿问,这回连小胖子也看了过来。

“那人是咱们的老对手了。”谢意馨有点懒懒地道。

金从卿知道是谁了,“是他们?没猜错?”

谢意馨挑眉,“就算猜错又有什么关系,谁让他们之前老算计我们,咱们偶尔也得还点颜色过去吧。”

金从卿点点头,“我倒不怕报复错人,只是怕错过了漏网之鱼。”

谢意馨说出她的猜测,“流言只是第一步,此事我估计后续幕后之人还会出手,到时看看就知道是不是另有其人了。”

说这话时,谢意馨心中正在猜测殷慈墨他们接下来有可能的行动。能设计这个局,她有八成的可能是知道君南夕活不过二十五岁的。

殷慈墨不会给他们留活路的,不管他们谢家怎么选择,后面一定有后续的招数等着他们。如果她是殷慈墨,会怎么做呢?如果谢家拒绝了这门亲事,那么就太好了,接下来如果把君南夕活不过二十五岁的消息散播出来,最好能栽脏到谢家头上,皇上一定会对谢家恨之入骨的。在这个时候,殷慈墨再提出愿嫁给五皇子,那就太完美了,一举就能赢得皇上与五皇子看重与爱重。或许还有一些别的好处,暂时没想到。

如果谢家同意了这门亲事,可能性很低很低。如果真的发生了,也没事,君南夕活不过二十五岁的消息照样散播,到时‘谢大小姐不忍被皇家逼迫上吊/服毒自杀’,这样皇帝还能不恼了谢家?

嗯,还有什么更毒辣的吗?暂时没想到。

只是,事情真的会如殷慈墨所想的发展吗?做梦!

“不过咱们不能坐以待毙,表哥,这回你得帮我啊。”谢意馨双眼发亮地说道。

“你说,怎么做。”

“流言,堵不如疏。只是这样的流言,咱们也不能正经八百地去抓着人家解释。唯今之计,恐怕只有制造更大的流言来分散民众的注意力才算是比较好的办法了。”

“确实。”

“男女之间的那点子暧昧,哪敌得上兄弟姐妹相残震撼人呢,表哥,咱们这么做”

47、第四十七章

这日,秦国公府秦夫人递牌子进宫看皇后。

聊完家事,闲聊之时,秦夫人无意中提到了五皇子与谢大小姐的流言。

秦夫人倒叹了口气道,“说起来,谢大小姐也是个倒霉的。两次的事,谢老太傅不在,谢家如今也没有什么反应。娘娘,你知道的,咱们大昌国每到夏秋之季,宴会也是最多的,特别是赏菊宴。可是为了这事,大家都不太敢摆宴了,因为实在不知道该不该请谢家的几位小姐。请吧,不大乐意,不请吧,得罪人。大家都不想当那个出头鸟,只好不摆宴了。不过等谢老太傅回来后,应该就好了。”

皇后闻言,倒是笑笑,给了秦夫人一句话,“娘不必叹气,我观谢家那大丫头,怕是要有大造化了。若是我们秦府摆宴,一定要给谢家一张帖子,别家给不给无所谓。”

秦夫人不解地问,“娘娘,您的意思是?”

皇后喝了口茶,道,“怕是听了她在大公主的赏花宴上的那番言论,谢家那丫头就入了皇上的眼了。”

她当时就在想,皇帝会把谢意馨配给谁呢,是老五还是——未来的皇帝。后来知道皇帝打算将谢意馨配给老五时,皇后倒没有意外,这个结果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贵妃自己一定想不明白皇帝此举的用意吧。他是谋算着,把最好的儿媳送给老五啊。真是个幸运的女人,秦明湘感叹。不过也仅仅是感叹而已,心中没有任何的忌妒酸涩,对比男人的宠爱,她更愿意清楚明白地活着。

“可是,那日谢意馨的表现不是很出格么?”秦夫人很吃惊。

皇后好笑地问,“娘,连您也被这些流言蜚语影响了么?咱们扪心自问,她那一番话很过分么?”

秦夫人想了想,说,“倒不过分。”

“她那番话,听得进去的是聪明人,听不进去的庸人。”皇后点头,她当年在谢意馨这个年纪时,想得还没有她透呢。皇后哪里知道,这是谢意馨重活一世所得之感悟。谢意馨比起她来,差多了。

“只是,我们学的这些闺阁才艺,不正是为了夫君才学的么。”秦夫人很困惑,那天谢意馨有几句话,真的和她历来所接受的以夫为天的观念冲突太大了。

“娘,恰恰是这一句,让我最赞赏。我们心中应该有所坚持,这些坚持,与男人无关。像闺阁才艺这些,难道他们喜欢我们就得学,不喜欢我们就得放弃么?如果我也如娘这般想,一心围着男人转,在这深宫中,我早已抑郁而终了,哪会活得像现在这般?”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女人都会得到夫君一世的真心爱护的,如果没有男人的宠爱,我们女子又应该如何度日?这话秦明湘并没有说出口。

如果谢意馨在此,她一定会吃惊的,皇后竟然凭着一两句话就猜测她当日宴会上她的未尽之语。

秦夫人看着四十多岁的女儿竟如同三十出头般,比之钟粹宫深得帝宠的那位竟然不差,不由得信了起来。不过听到她这话,仍忍不住心酸,“我儿,委屈你了。”

“娘,女儿现在过得很好,没什么委屈不委屈的。皇上虽然宠爱钟粹宫那位,却也不是那种宠妾灭妻之人。”家族平安兴盛,她也能吃能睡,没什么不顺心的事,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人,往往很容易忽略了自己手中有的东西而去羡慕别人有的自己没有的东西。身为一宫皇后,地位有了,权力有了,还奢望抢夺帝王的宠爱,那是找死。

秦夫人不忍心再继续这个话题,忙道,“皇上就看上她这点了?”

“娘可知,当好皇家媳妇的首要条件是什么?”皇后问了一句之后,直接回道,“是大气。”仪态各方面都可以学,唯独这个,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而恰恰,观其那日在赏花宴上的言行,的确是自有一番大家气度。

这些年,她一直在想,太祖爷当初到底看中自己哪一点,才会钦点她为太子妃的?现在她明白了,大约是大气又有有自知之明吧。而谢意馨和当年的自己很像,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呢。

她该感叹,君家的皇帝都很会挑儿媳妇吗?

“可惜,皇上已经把她定给了五皇子,要不——”皇后还待感叹,却发现自己母亲的神色不对,忙问,“怎么了?”

“我刚想起来,昨儿你侄儿竟然跑来和我说心悦谢家那大丫头,让我请官媒去求亲,真真是吓了我一跳。现在满城的流言诽语,他还要往下跳。而我竟不知他何时与谢家那丫头有了来往,以为定是谢家那丫头不妥当!可是又拗不过他,就想趁着进宫的时候问问娘娘这事。可刚刚娘娘的意思——”秦夫人为难地说道。

难怪,她想不明白。皇帝在这件事里插过手,对他们秦家来说不是秘密,在屋里的时候,她家老爷就嘀咕过这件事。

看似是皇帝不满谢家打压谢家,仔细一想,又不像,皇帝再不满,也不会拿一个闺房小姐来开刀。原来竟然是看中了么?可是看中了,指婚就行了,用得着整这么复杂?

秦夫人不知道的是,周昌帝本来也没打算这么做的,后来流言蜚语起来的时候,他便顺势把两人绑在一块先了,等谢老太傅回来提起亲事也会容易得多。其实周昌帝也知道,就算他不动手,那些流言蜚语也不一定会停止。他插这一杠子,未必没有想借此看看哪个欲和他老五媳妇做对的意思。

“快打住这想法吧,若是之前倒可以,现在不行了,咱们秦家难道还想和皇上抢儿媳妇不成?”

“娘娘,听你这么一说,我庆幸啊。幸亏我们秦家没有出手,我可听你爹说了,黎家祝家那几家可是出手了的。”

皇后不以为然地道,“那几家也是傻的,没弄明白皇上的意图就急哄哄地出手,以后有得苦头吃了。娘,你就等着看吧,若这桩亲事能成。现在谢家那丫头有多委屈,以后就会有多荣耀。”

秦夫人想了想,又压低声音道,“这几家算是被皇帝坑害惨了,他要是看上谢家那丫头,正正经经指婚就是了,整成这样。搞得大家都以为皇上对谢家不满呢,这才纷纷出手的。”猜来想去,哪知道皇上是看上人家姑娘,想抢过来做儿媳妇。

皇后知道她娘并不晓得五皇子活不过二十五那事,却也不多说,后面估计还有波折呢。

春雪匆匆回到春暖阁,进了门,立即把手中的东西递过去给谢意馨,“小姐,这是别人塞给我的,那人只道了一句给你家小姐。”刚才,她去后门办点事,不料回头的时候,有个人撞到她,然后塞了一团纸给她。

谢意馨接过打开,上面只写了一句话,速与金家定亲。

谢意馨苦笑,这个一开始她就想过了,却被她否定了。

那天据她观察,她表哥的亲事应该有眉目了,看他整个人精神都不一样了,估计对议的那亲事应该还算满意。

如果她提出结亲的想法,纵然他们为难,也会同意的。只是,她不想因为自己耽误了表哥。但是,如果是和小胖子订亲,她又觉得怪怪的,小胖子比她还小一岁呢。

再者,也不像啊,说出去,人家都不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逃避,特别是皇帝知道后会如何?就算有君南夕帮挡着皇帝,现在关于她的流言蜚语闹得满城风雨,除了金家,又有哪家门当户对的愿意在这当口娶她呢?

没错,这团字是君南夕写的。谢意馨认得出来,他的字迹,她不陌生。想必再过几年,大昌的民众,特别是京城里的人,对他的字迹都不会陌生。

因为周昌帝重病的时候,君南夕也一直在帮着批阅奏折。后来皇帝逝世,他当了摄政王,君景颐为了显现皇帝的大度,也委派了一部分不重要的给他管。外面的人经常都能见到他的墨宝。

现在,他的字迹风骨已显,只是犹稚嫩,不及几年后的劲骨丰肌刚柔相济。

而且她也不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对周昌帝这个掌握着他人生杀大权的人来说,任何意料之外的事都叫他难以忍受。

信任只有一次,惹其厌弃容易,但想再次获得他的好感就难了,只怕要比之前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结果还不一定。

而且,嫁五皇子,抗旨嫁他人、出家,三个选择在她看来,嫁给五皇子和嫁给其他人都差不多。嫁给五皇子是有极大的可能再过十年八年的就得做寡妇,但嫁给其他人,那人就一定能长命百岁了吗?

或许,后者长命的概率要大一点。只是谢意馨一想到抗旨就如了背后之人的意,她心中就一阵不舒服。

谢意馨不知道,她此时对嫁给君南夕并不是那么排斥的。

“父皇,我不喜欢谢家那丫头,别再逼谢家了。谢老太傅回来你也别开口提亲事,这事就让它慢慢淡了吧。”君南夕一脸认真地道。

书房内,就周昌帝与君南夕两人,连李德都躲到外面给他们守门去了。

周昌帝坐在龙椅上,一脸不解,“老五,你说什么,我听不懂。”

君南夕道,“父皇,别装了,难道儿子在你眼里就那么傻?”

周昌帝想了想,决定不拿儿子当傻子看了,就说道,“既然你都知道了,那就好好准备迎娶新娘子吧。”

君南夕强调,“我说了我不喜欢她,你别勉强我。”

周昌帝好整以暇地反问,“你不喜欢她喜欢谁?”

“殷慈墨。”

“老五,轮到你把父皇我当傻子了啊。”周昌帝冷哼,不喜欢人家?不喜欢还急巴巴地送了纸条过去给谢家让那丫头速与金家订亲?

如果谢意馨或者君景颐他们在,一定会很吃惊君南夕与周昌帝说话的随意。显见周昌帝是真正拿君南夕当儿子看的,如同民间的父子般。

“不管如何,这桩亲事我不同意,我不愿意娶她。”君南夕面无表情地说道。天知道他说这话时,心有多苦涩。

周昌帝哄道,“可是,谢家丫头现在名声这样了,朕指婚是最好的结果了,为了她,你委屈一下吧。”

君南夕忙说,“她有别的选择,不必我委屈,金家必不介意这些流言的。”

“前些日子他们回开封,金家老大都在议亲了。你还是委屈一下吧。”小样儿,和他斗,嫩着呢。

“我不愿意委屈。”

周昌帝赶苍蝇似地挥挥手,“行了行了,知道你不愿意了,朕会处理的。”

到了这一步,周昌帝颇有一种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气势,还非得成就这桩姻缘不可了。

看他父皇那样,君南夕就知道他根本就听不进去,心中悲喜混杂,当下也没再多说,默默告退。

看着他的背影,周昌帝摇头,这孩子,原来看着挺聪明的,怎么一遇上这事就转不过弯来了呢。自己喜欢的女人,当然得自己来疼才会幸福,把自己喜欢的女人往别人怀里推,指望别的男人,算什么呢。不过也难怪,还年轻嘛,遇生死挚爱,难免会方寸大乱,指婚了就会好了。可是周昌帝又怎知君南夕心中的挣扎痛苦?他不想那么自私,几年的甜蜜和幸福,却需要她用一生的时间来遗忘。她值得更好的,与喜欢的人举案齐眉白头偕老,甚至儿孙满堂,这些,都是他希望她能得到而他又给不了的。

书房内,周昌帝又想着秘报上谢老太傅的归期,他算了算,最迟明儿,他应该能进京了。再想着谢府快马加鞭送出的信件,料想他已得知京中之事。周昌帝心中忍不住念叨,恩师啊恩师,这回你可千万别让朕失望才好哇。

出了御书房,君南夕看着满园的景色,深吸了口气,心中已没那么纠结。他从来都不是那种优柔寡断的人,事,他会尽力去做。如果最终的结果不能改变,他亦能坦然接受,希望她,亦能。

48、第四十八章

伽蓝寺,君南夕与慧融大对弈完一盘,两人各据一方,捧起旁边的香茗品着,任由小沙尼收拾棋盘。

君南夕琢磨了一下,开口道,“慧融大师,其实今日我来,有一事想求。”

“阿弥陀佛,君施主有事请直言。”

“我父皇欲给我择一妻子,我的情况,想必大师也知道。实在不想耽搁女方,奈何我父皇一意孤行,听不到任何劝言。”君南夕说着,递过去一张纸,

“上面是女方的八字,我想请大师帮我劝劝他,就说我与女方八字十分不相配,若是结成夫妻必成怨偶。”

慧融大师看着八字,笑了,这不是他第一次看到这张八字了,于是他道,“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此八字与君施主十分相配,施主何不放下心结?或许会另有机缘也未可知。”

谈何容易,君南夕苦笑,“大师——”

“实不相瞒,日前坠下也曾拿着两张八字让贫僧演算,贫僧已如实将演算结果告知。”

君南夕一呆,他父皇还真是——

此计不成,君南夕只得无奈告辞。

“爹,我们要不要放慢行程?”看着手上的信,谢忻峰问,“我们带着这么多人,回程慢点也是理所当然的。”

谢忻峰想叹气了,在燕子湖时,他陪着他爹游说本家的人搬迁至京城。这件事很顺利,并不是很难,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谢字。

而且,要说老人的心愿,无非就是想看着子孙们有出息,一代更胜一代。再者,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谁都懂。搬来京城,可以让小辈们得到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多的资源,出息的成算也大些。

只要谢老爷子这一支不倒,以后孩子出息了,有人帮着铺路,总比自己一个人奋斗强。

先前谢老爷子几十年不回本家,就算他们有什么想法,也不好厚着脸皮千里迢迢地来求。

现在不一样了,是老爷子提议让族人搬来京城的。还说已在京城以东的郊区买下了一片地,他们到了那边也不用发愁住房和生计,只要有手有脚能种地就饿不死人。手头有钱的,可以在他们已经圈下的地里买上几亩,价钱也不贵,大约是十两银子一亩左右。没钱的也不打紧,可以租种田地,租子也只是每年收成的三成。

其实这个价格是他们买进价格的八成,这也是谢老爷子与谢意馨商量好的,毕竟本家那边的人背井离乡的不容易,他们谢府既然有能力就帮衬一把。

本家那边的人一听,就琢磨开了,这些田地的价钱倒不贵,就比他们老家这边略贵一点点,倒也不是不能承受。而且那租子确实也很少了,这年头,就算再仁慈的地主,每年的租子最少都要收上五成。

这么一算,哪里不明白是谢老爷子有意帮衬他们,好让他们在京城扎根容易些。

如此一来,意动的族人还真不少,只是全族搬迁毕竟是大事。而且族里一些田产财务的归置收拢,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办妥的。再加上有些老人确实是故土难离。便打算先派几个人跟着去京城,看看情况再说。

于是,他们回程中就多了五六个本家的人,有族长,庄稼汉子及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