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一个性急的将领一听晋王知道那人是谁,忙瞪着虎眼问,“晋王,那个人是谁?让老夫逮着那个卖国贼,非要他好看不可!”这人显然是被气狠了。

不料他却被旁边的人拉了一下衣服,不解地看过去时,又被瞪了一眼。旁边那人要被气死了,这朽木,问这问题做什么?他们现在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晋王为了谈条件瞎蒙的,偏旁边这头猪傻傻地追问。

他们的动作很小,但在场的大多数都是习武之人耳聪目明之辈,如何看不见。

庆幸的是,他们发现晋王的神色不变,一点也不见慌乱心虚之色,他们就想,看来晋王对他所说的确实是有些把握的啊。

而门真其实也在注意着晋王的神色,见他丝毫不受影响,对于他是否知道那个人的事也是摇摆不定。不过他很快就释然了,他知道与不知道,其实都没多大影响,他的目的是用司向红换回他的首领及族人。当然,晋王不知道那个人是司向红的话,自己这边能用个心理压力,在气势上胜对方一筹,对接下来的谈判更为有利一些。

“人大概晋王你也猜着了,想必也知道此人的重要性,不知晋王对刚才的条件怎么考虑的呢?”

“你想凭着此人要回所有的战俘?恕本王不能答应。如果没什么事,那就请门副首领离开吧。”君南夕轻飘飘地就下了逐客令。

“你们大昌不是有句话叫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吗?我提的要求高,你们不满意,可以商量嘛。”门真这回不敢拿大了,只得老老实实了。

“你的族人,伤残的可以带回去,但是那些健康的士兵及那些将领,我们要带回京。”君南夕已经想好了,北蛮人好斗民风彪悍,而且好了伤疤忘了疼,就算是年年纳贡又怎么样,几年,等他们族里的孩子长成,兵强马壮之后,估计又是一场恶战。

所以这些健壮的劳力才不会给回他们,这些战俘他们也不会杀掉,而是发配到大昌最苦寒的地方挖煤去。省得他们回去养好了又来攻打大昌,北蛮只剩下老弱病残妇孺,应该能安份十几二十年了。

“那其他人呢?”门真急急地问,他的目标是要回那些头头脑脑及健壮的族人,那些病的残的,他要回去有什么用?

“要他们回去也可以,拿黄金银子来赎,没有的,牛羊马匹都可以。可是价码是不一样的,级别越高的人,所花的物资当然就更多更值钱。”

“为什么?”门真愣愣地问,他真没想到君南夕会给出这么一个结果。

其他人都明白了,用看白痴一样的目光看他,有人直言呛道,“首领能和一般的士兵一样吗?”

君南夕淡淡地说道,“当然,这些人是要工作的,毕竟我们大昌要养他们也要花钱是吧,这些钱从哪里来,总不能让大昌养着吧?所以他们要自食其力啊。至于银子,你们一时拿不出来,我们也不着急,只是委屈你们北蛮的这些首领头头们在大昌过些日子了。只是不得不提醒你们一句,如果这些俘虏死了,你们拿着物资来换不到人,可怪不到我们大昌的头上。”

关于他说的这些战俘的处置对策,都是这些天晚上他与馨儿温存完之后,两人商量出来的,其中很多地方都是受了馨儿的启发。

这些方法尚在完善之中,所以除了邓大将军隐隐知道一二之外,其他人根本不得而知,此时听到,个个都瞪大了眼,有性情开朗的,还连连大笑,叫好声不绝。

这样的安排,一来可以省下一些大昌的劳动力,二来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教训,随意挑起战争战败后的教训。顺便呢,等北蛮拿物资来赎人时,给大昌创一下收,还有一点,就是拖着北蛮的发展,让他们不得修生养息。

果然,被赎回去的北蛮人忆起大昌的生活时,就是一脸的恐惧,在此后数十年,每每有领导欲起兵大昌,这些人都是满怀恐惧地前去游说,不赞成攻打大昌。因为大昌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恶梦,他们害怕输了之后,又得历史重演。

而君南夕此时提出的战后条例也在今后被不断地完善,对战败国来说极其的苛刻。也让大昌周边不少狼子野心曾侵略过大昌的国家吃尽了苦头,以致于后来,有些心思的国家首领,通常都拿着大昌的战后赔偿条例看了一次又一次,最终咽下了出兵的计划。

最后君南夕与谢意馨都没想到,他们制定的这些战后赔偿条例竟然还有这种清火祛热防脑热的作用。

“晋王,这个条件会不会太苛刻了?”门真的脸色很不好,“你是知道那个人的重要性的,如果没有他,如果我们放了他,你和你妻子一定会很麻烦。”

君南夕是寸步不让,“那个人留着对你没有好处,我劝你还是用他换了这些人来得好。而且我也知道他是谁,虽然没了他,搜集证据相对来说难一些,但我们这边时间很充裕,并不着急不是吗?”

谈到最后,门真差点没绝望,他已经意识到大昌这边做的目的,可偏偏他们却反抗不得,君南夕说得对,司向红对他们北蛮一点用处都没有,而君南夕也不是非他不可。最后他只能追加一个条件,那就是要尽量保住那些北蛮将领的性命,尤其是首领拓拔康的性命。

“用不用好吃好喝的供着?”君南夕问。

门真张了张嘴,最终却没吭声,他想答应,只是这样一来,首领及其他将领们必定会失去民心,他不信奸诈的大昌人不会借着此事挑拨首领他们和士兵的关系,这样一来,失了民心的首领,就算赎了回来又该如何立足服从呢。

如果首领他们与族人们同甘共苦,或许会辛苦一些,但至少有他们帮衬着,日子不会难过。只是这样一来,首领及其他的小将们会恨上自己了,希望他们能谅解自己的苦心吧。

同样的道理,大昌不会放过挑拔自己与首领他们的关系的,况且自己又一直呆在族地里过着好日子。毕竟一个内部有矛盾的民族比一个团结的民族更容易对付,如果是他,他也会这么做的。

“如果可以,请晋王给首领他们安排一些比较轻省的活计吧。”最终,门真如此说道。

“你确定?”君南夕意外地看了他一眼,不过随即明了,带着几个人就敢进入大昌与他谈判,就足以证明此人私欲少为族人谋算多,会提这样的要求不难理解。

“确定。”

“如你所愿。”

临走前,君南夕问了门真一件事,那就是当初他们仗着新武器炸药将霖城轰了一遍后提出的第二个条件是什么?

第二个条件是,以霖城为界至玉龙关,包括霖城,划归我族。可是门真哪里敢说,说出来不是添乱么?徒惹大昌的仇恨,以后受罪的可是首领他们。于是他摇头,“第二个条件还没商量出来,不过大概是请你们大昌每年卖些粮食被服什么的给我们北蛮吧。”门真似真似假地说着。

“是吗?”

这话众人可不信,不过事过境迁,此一时非彼一时,他不愿意说,便罢了。但对于肃北蛮皮这一事,他们可不会手软!

临走前,门真忍不住又看向了十一的方向。

途中,门真说事情时,视线好几次地扫向了小孩那边。

小孩子的目光偶尔与他对上时,也是静静的,眼睛不见丝毫慌乱,沉稳有度。

当时他就有个模糊的念头,用大昌的话说就是此子绝非池中物。

在之后的几十年,这两人缔造了大昌的辉煌,史称和泽盛世。

每当他年老后和族人说起时,他总带着一股自豪与遗憾,自豪的是自己的眼光,遗憾的是已经引起他们反感的北蛮族人没有机会让自己与他们加深交情了。

107、第一百零七章

“废物,你们都是一群废物,叫你们看个人都看不好。”君景颐大发着脾气。

周昌帝从密道走了,等他们的人沿着密道追出去的时候,人已经不见了。如此越发地证明他父皇对他早已有了防备之心,先前那一套不过是哄他的而已,一想到这,君景颐就气不顺。

从小到大,他竟然不知道皇宫中还有这么一条密道,而且这条密道的入口竟然修在钟粹宫正宫的寝床上。

这样保命的底牌,他父皇都毫不犹豫地与贵妃共享,由此便知老五母子在他父皇心中的位子了。

别人怎么想他不知道,但这样的发现让他越想越委屈,越想越替自己和逝去的母妃感到不值,同时也越发坚定了要登上那位置的决心。

知道周昌帝走脱了,殷慈墨虽然失望,却不意外。俗话说狡兔三窟,作为皇帝,手上怎么会没有几张保命的底牌呢。

那条密道有两个出口,一个在城内,一个在城外。

他先前和秦明忠等人商量了,以他们对周昌帝的了解,他藏身于内城的可能比较大。

俗话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城外虽好,被找到的人可能性小,可哪有城内来得方便。说句不好听的,就算他君景颐真要无诏登基,为了预防这一变故,还是呆在城内方便。所以他们觉得搜查的方向重点放在城内。

周昌帝失踪的事,瞒是瞒不住的,即使瞒得住一时,也不长久,况且他们也不想瞒,否则会影响及拖延接下来他们的计划。

所以在次日上朝时,君景颐宣布了周昌帝及戚贵妃被刺客掳走的不幸的消息,同时还有传国玉玺被盗的消息。当然,为了做足这一出戏,他们昨晚也确实安排了人演出。

用以此掩盖真相。

对外的说法是,因为刺客行刺的地点在钟粹宫,而且刺客在挟持了戚贵妃时无意中触碰到了密道的开关,戚贵妃与一个刺客双双跌入密道之中,周昌帝情急之下想拉住戚贵妃,不料被另一个刺客扑到身上,坠落地道之中,紧接着地道的入口自动闭合。变故发生得太快,等他们找到开关打开密道再追出去的时候,人已经不见了。

“情况就是这样。当晚负责宫中安全的侍卫,已经被惩罚过了,对于擅忽职守能力不足的,全部都革职查办,并且每人各打五十杖,侍卫头领则加倍。”君景颐如是说道。

安王看不惯他一副主持大局的模样,“老三,你嘴皮子一掀,说这样就这样,我们也不知道真假,谁知道父皇是不是被你囚禁起来了?”

君景颐挑眉,“笑话,前阵子父皇已经让我批阅奏折了,大皇兄,你说父皇失踪对我有什么好处?”

“哼,这点不提,就说你对那些侍卫的处罚吧,谁给你权力随意处置皇宫的侍卫了?”安王指出他越权了。

“哦,大皇兄此话甚是袒护那些侍卫啊。办事不利,自然要受到惩罚,父皇失踪事关大昌基业,别说只是把他们革职了,就是打杀了他们都不过分。你这样袒护他们,对得起父皇吗?”

安王的嘴皮子没有君景颐利索,被他的话堵得跳脚不已,“我不是这个意思。”

“行了,大皇兄,这个时候你就别添乱了。咱们当务之急,是要找到父皇。”君景颐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烦,似乎指责安王遇事不分轻重缓急。

安王被他一噎,整个人都怒了,却也明白他说的话是事实。

“老三你这么说,可是有了对策?”睿亲王问。

“侄儿是这么觉得的,父皇被那些歹人藏在城内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我想,近段时间,关闭城门,不允许任何人进出,然后展开搜索,直到找到我父皇为止。”君景颐说。

这是他们商量好的,明面上的布置。私下,君景颐还布置了一批弓箭手守在京城四周,预防有人往京城外传递消息。只要是天上飞,都给他射下来。

“这样不太好吧?”

众臣只觉得不安,京城的城门,就是形势最严峻的时候都没完全关闭过,如今景王这样的安排让他们无端地感到恐惧。

“一切均以父皇的安危为最大考量。”

君景颐都这么说了,他们做臣子的也不好再过多反驳,否则一顶不忠的帽子扣下来,他们可吃不了兜着走。

此事算是这么定下来了。

“臣有话说,安王、景王、睿亲王,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上不在的这段时间,得有人代理朝政啊,要不然国家就要陷入一团乱了。”秦明忠站出来了。

“秦相所言极是,臣觉得景王才德兼备,并且已得了皇上的默许批阅奏折,乃当之无愧的代理朝政之人。”

“确实。”

“是啊。”

其他人纷纷附和。

而谢家与其他几家的人则冷眼看着。

君景颐眼中划过一抹笑意,却连连罢手,“不敢当不敢当,本王才疏学浅,恐难挑起这大任来,而且父皇失踪,本王也怕他听了这消息以为我有不臣之心,急上火。所以本王恳请太后及睿亲王一共打理朝政,直至父皇回来,完璧归之。”

君景颐这一番话说得大家都挑不出理来,众臣纷纷赞扬他品性高洁。

而且他选的两个人于身份上确实也符合。

不过如此一来,三人同时代理朝政,倒显得景王出众了。太后虽是皇帝生母,身份尊贵,毕竟是女流之辈,而睿亲王是皇上的亲弟弟,皇帝不在期间帮忙理一下朝政也是可以的。皇帝回来了还好,如果回不来了,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便是景王了。

精明的人一眼便看出了景王那提议里的心思。

“那今天的事就到这里了,诸位还有什么事吗?”君景颐问。

“禀睿亲王、景王,我们接到消息,霖城大捷,是不是也该下令让他们班师回朝了?”谢昌延站出来,笑着说道。

“什么?霖城大捷了?”其他人惊呼。

“真的假的,我们怎么没听到消息?”

“真是好消息啊,可惜皇上失踪了,要不然,他知道了该多高兴啊。”

君景颐看着刚才说话的谢昌延,恨得牙痒痒的,他拼命捂住的消息,就被他给捅出来了,“这真是大喜事啊,谢巡抚确定么?本王还没收到消息呢,谢巡抚真是消息灵通。”

“此等大事,臣岂敢玩笑之?”谢昌延又恢复了先前那副不苟言笑的样子。

“那确实是该让大军班师回朝了,皇叔,你说呢?”君景颐在心中掐算了行事的时间,想了想,就算老五回来,也不能改变什么了。于是说道,

“正该如此。”君启熹点头。

接下来,没事了,便退朝了。

君启熹走出宫门,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然后上了轿子回府。

稍晚,一份盖有三人印章的旨意便由景王安排的人送去了霖城。

……

接下来的时间,城内展开了严格的搜查,负责搜查的官兵被授了旨意什么地方都能去。头一天,这些官兵嚣张跋扈,进出民居时常常损坏物件,有时更是顺手牵羊,惹得民声载道,百姓敢怒不敢言。

景王得知后,对前一日不安分的官兵都进行了严惩,接下来的官兵们搜查时虽然仍然严格,却比之前规矩多了。并且君景颐承诺,只要百姓们能拿得出证据证明了搜查的官兵们弄坏了他们的东西或者拿了他们的东西,那他们官府便照价赔偿。此举为他赢得不少民心及好感。

只是如此搜查了几日,已经把城内翻过来两遍了,仍然没有找到皇帝的踪迹。

而接下来这段时间,君家似是受到诅咒了一般,坏事连连。

先是安王去庄子散心骑马时,□的马儿发疯,将安王从马背上摔下来。安王断了脊梁骨,瘫痪了,以后都得卧床静养。

而七皇子由于宫女照顾不周,染上伤寒,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耳朵失聪,成了废人。当然,那宫女也被七皇子的母妃下令杖毙了,但又有什么用呢,人都这样了。

而八皇子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从高处摔下来,磕掉了下巴。虽然救治得及时,但太医说了,恐怕他的下巴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了。意思就是八皇子必破相无疑。因此,八皇子得知这个结果时,原本开朗活泼的一个孩子也变得阴郁无比。

其实景王也遇上了事,垫床的褥子下被人放了蝎子。只不过他运气好加上为人谨慎,逃过了一劫。

……

周昌帝暗中得知这些消息时,正好捱过了阿芙蓉瘾每日发作的痛苦,想到自己受的罪,又想到这些儿子受的苦,一时之间老泪纵横。

他没想到自己那么老了,还要受这份罪。他自认是个不错的父亲,对这些儿子也不薄,为什么老三会变成这个样子,六亲不认。

还有儿子一个接一个出事,老三那个孽障这是要绝了其他人继位的可能啊。而老三,真以为他施了障眼法,别人就看不出他是幕后之人了吗?或许他也不是让全部人都相信,只是想把这戏做全了,大部分人信了就行。

幸亏,他还有老五还有十一,此时的周昌帝无比庆幸当初同意了老五媳妇带走十一的举措。要不然,就是唯一一个健全的子嗣都保不住了吧,除了那个孽障。

想到那丁点希望,周昌帝混浊的眼重新亮了起来,此时他越发地肯定了当初那模糊的念头。

“查出来秦家为什么敢帮着老三助纣为虐吗?”周昌帝问。

“属下无能。只查到了秦相曾经出过京,其他一切都正常。”穿着黑衣的影子回答。

周昌帝失望地挥手让他退下,对秦明忠的信任,让自己一直没有太过防备他,以致于现在他有些隐秘的行踪自己查不出结果。

临退下前,那个人迟疑了一下,说道,“皇上,属下发现,正巧那个时候,景王带着殷侧妃出京游玩。”

周昌帝默然,怕是那时候他们就已经勾搭在一起了。

周昌帝有些想不明白秦明忠这么做的原因,他如今的权力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自己放手给他的权力甚至比自己恩师还要多。

而且如果他一直这么尽忠职守,不出意外的话,仍然能够得到下一任皇帝的重用。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放着稳当的权臣位子不要,非要冒险呢?

周昌帝敲着桌子皱眉思量,难道老三答应了他登基后分江而治也让他当个王不成?

周昌帝不知道他这回倒是误打误撞猜中了秦明忠助景王登位的原因,景王允了他当王是真,但却不是划江而治,而答应提供兵力和那个叫军火的东西,帮他打下与大昌相接的一到两个小国,送给他们秦家。

一连三日,天气极好,周昌帝命人连点了三日的狼烟烽火,以此未警远在霖城的君南夕。这烟一起,搜寻队的人都过去看了,然后呢,虽然找不到人,但是却把那烟给灭了,所以每次狼烟燃起的时间都不长。

如此异像,京城里的人自然也注意到了,各种猜测都有。有精明的已经猜到是周昌帝所为,目的自然是给某些人指示。

这等异常现象,自然会有人向君景颐汇报,他越发地肯定他父皇必在城内,于是他加快了布署。

……

砰!谢意馨抬眼一看,发现君南夕书桌上的砚台掉到地上,摔坏了。

君南夕把笔往桌上一搁,“我出去透透气。”也不待谢意馨说话,抬脚便出了门。

谢意馨秀眉微蹙,这几日他的心情都很不好,莫名的低落,她问了,他也说不清。她想着最近发生的事,似乎也没什么事能让他心情这么恶劣的。想不明白,她摇摇头,叫人进来把屋子收拾了。

君南夕出了院子,脸被那冷风一吹,整个人精神一振,缓缓呼出一口热气,顿觉五脏六腑似乎轻快了很多。这些日子他总觉得心神不宁的,似有什么事发生一般,这些情绪压在心头,让他整个人抑郁极了。如今被这冷风一吹,倒好多了。

“表姐夫,京城方向似乎有人点烯了狼烟。”金萧柯一身装束,似从外面匆匆而回。

“怎么回事?”

“昨天就有人无意中看到了,但狼烟燃烧的时间很短,他们都没大在意,今天又见着了,才禀报我的。”

“走,我们出去看看。”

他们两个拐弯,来到一处视野极佳的地方,果然远远地看到一条直而聚的烟,但没多久,就被熄了。

君南夕却是越看心越沉,京城情况有变是一定的了,但出现了怎样的变数,他心中出现了无数的猜测。

而且最重要的是,已经用到了狼烟,这个变故一定不同寻常,只是他们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收到,可见情况之危急,最有可能便是周昌帝出事了。这是他最不愿意猜测也是最大的可能。

而且算了算他们捷报发出的时间,如果正常的话,京城那边应该来旨意让他们班师回朝了,现在却仍没音信。当然,因为意外来迟了也是有可能的,但这样的情况很少。

“这情况不对。”君南夕的语气中难掩忧虑。

谢意馨从金萧柯那也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安慰道,“放心吧,父皇那么英明神武的人,不会有事的。”

其实她心中也猜测到,定是周昌帝出事了。司向红被擒,押解回京后,势必会供出殷慈墨及景王。通敌卖国的罪,可不是轻的,如果他们不想陷入那种绝境,势必会下手为强。虽然他们已经命人对司向红严加看管了,但难免他与殷慈墨那头还有什么秘密的联系方法。但这个人杀又杀不得,有时真的很无奈。

“就是这样我才担心,想想父皇那么刚强的人,竟被逼至如此地步,情况定是十分危急的。”君南夕说完,站了起来,“不行,今晚我安排一下,明早我就轻车进京。”

“那我和十一呢?”谢意馨问。

“你和十一留在这,和大军一起回。”君南夕说道。

“嗯,我去给你收拾行李。”谢意馨知道情况危急,没有多说什么。

当晚,君南夕分别去找了三个人,邓大将军、金萧柯,还有杜渐生。

108、第一百零八章

“爹,你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诛九族的祸吗?”秦熙从大声地质问着他爹秦明忠,这些日子他得知一些消息,简直气疯了。

他完全不明白他爹要干什么,拿着全族几百口人的性命去赌。这还是他爹吗?

“你这是什么态度,和你爹我这样说话?”秦明忠喝道,久居权臣的气势外放。

秦熙从咬牙硬挺,良久,说了一句,“你再这样执迷不悟,我就不认你这个爹!”说完就跑了。

“秦相,似乎贵公子不太认同你啊。”殷慈墨从阴影处走出来,笑着说道。

“竖子而已,懂什么。”秦明忠摆摆手。

殷慈墨笑容微微一收,“玩笑归玩笑,但本宫觉得,秦相还是派人将小公子看好才是,别让他胡乱拢了咱们的计划。”

秦明忠沉吟片刻,“老夫会派人注意的。”